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2017形勢與政策論文3000字參考【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5W

2017形勢與政策論文3000字參考【精品多篇】

2017形勢與政策論文:農產品質量安全 篇一

《淺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問題與對策》

摘要: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繁發生給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直接損害,本文從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現實問題和相應對策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對策

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既關係到我國經濟能否正常健康的發展,也關係到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更直接影響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食品的源頭,近年來頻繁爆發的“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蘇丹紅、“紅心鹹鴨蛋”等事件觸目驚心使得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已成為當前我國農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一、問題

11農產品質量安全涉及環節眾多其中農產品生產者是農產品質量的最關鍵環節。而我國是一個以小農户為主,且農户數量龐大,組織化程度不高,農產品分散的農業生產大國,農民科學文化水平有限,法律和質量安全意識淡薄,與歐美等大規模,科學化農業生產具有顯著的不同。很多農民並不瞭解數量龐大,門類眾多的各類農業標準規範、農產品安全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個別經濟利益至上者,為了利益最大化,在使用農藥、獸藥、化肥、飼料時並沒有按相關標準要求,使用見效快、高毒高殘留的農藥,添加禁用物質、在農產品未過施藥間隔期就上市銷售,導致違規使用、誤用、超標使用的情況時有發生,並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從“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事件中可以看出那些奶農、養豬户只知道添加這些東西牛奶可以買個好價錢,豬可以長得快些、瘦肉多些,並不知道添加的這些是什麼物質,屬不屬於法律明令禁用的物質,法律意識相當淡薄。[1][2][4][6]

22在農產品的流通環節中不合理的運輸、貯藏等造成農產品的污染事件也常見於報端。例如,由於設備技術水平、資金、地域、時間等因素的制約不能實現全程冷鏈控制的要求,導致一些牛奶在運輸過程中沒有按法律的規定保持低温的要求;另外,個別人的利益驅使出現粗製濫制、運輸中不注重衞生、運輸農產品的車輛也用來運輸其他物品,甚至是有毒有害品,沒有專車專用,混用現象,銷售過期產品等種種現象,屢禁不止。更有甚者,個別經濟利益至上者為了防止魚在運輸、貯藏過程中的生病、死亡,使用孔雀石綠;為了防止白菜的腐爛變質在運輸、貯藏過程中使用甲醛等致癌物質。這些都是由於利益驅使且缺乏有效的法律規制手段導致現實中沒有得到根本的遏止,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33由於農產品各生產經營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和經濟利益的博弈,導致存在故意隱瞞真實信息的現象。我們知道農產品的生產供應鏈較長,涉及從種子、農藥、化肥、飼料、獸藥等生產資料的購買到具體飼養、種植過程再到運輸、貯藏、銷售等眾多環節在這麼多環節中使信息能夠在上下游之間順暢傳遞是一件十分困難、複雜的事情。這就使得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在大多數情況下處於交易環境認識有限、信息獲得並不充分的狀態,同時他們又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故意隱瞞有關信息損害另一方的利益甚至欺詐等手段,使自己佔據交易的有利地勢。因此,在這種交易情況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頻頻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例如,養豬户在出售生豬時隱瞞了,生豬剛剛用完藥還在休藥期的消息,致使還在休藥期的豬進入了流通環節而直接危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銷售商隱瞞了種子、農藥、化肥摻假的消息,使得這些種子、農藥、化肥使用後才能發現,造成了農民的財產損失。這些都是信息不對稱和經濟利益博弈的結果。[1][4]

44與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目前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完善,歐美髮達國家主要採取的是黑名單制,而我國的法律法規是以罰代責,重收費而輕執法,違法成本相對較低。再加上一些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執法不嚴,責任心不強,罰款了事的現象普遍存在,一些不法分子膽大妄為搞權錢交易,漠視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給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惡劣影響。也是一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的重要原因。

二、對策

11首先,政府要加快推進土地流轉,使我國的農業向規模化、組織化、集約化、專業化程度高的方向發展;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採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形式發展壯大農業經濟,針對我國的國情以農業生產者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加大科普宣傳工作,提高生產者自身的科普知識和素養,如採取科技入户、對口輔導的方式來提高農業生產者的生產技能和科技技能,科學用藥、測土施肥,並做好記錄,特別是對於違禁物質要加強宣傳杜絕使用;大力推廣無公害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的發展,從生產方式和理念上改變我國農業生產的現狀。[3][4][5]

22目前針對流通領域以及各個環節接口間的法律法規欠缺,使得實施從農田到餐桌食品安全鏈大打折扣,建立健全流通領域的法律法規,採取強有力的監管機制,加強接口監管,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追溯體系是當務之急。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在生產、運輸、貯藏的各個環節採取實時監控,對摻假、售假、信息瞞報、違規添加等情況實施嚴格的法律制裁,重典治亂。[1][4][6]

33積極有效進行普法教育以各種方式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種子法≥、≤動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等法規的宣傳教育,使普法落到實處,加強反面教材的宣講教育,強調違法的責任,完善法制建設、填補法制空白,提高違法的成本真正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總之,農產品質量安全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任重道遠,容不得半點馬虎,為人們提供安全放心的農產品,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我國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是每位農業生產經營者和監管者必須肩負的責任和永恆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熊小欣,等。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類型及其政策含義[J]。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現代農業發展專家論壇論文集,1994-2013(465-470)。

[2]張榮現,等。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的法律困境與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

[3]張麗,等。完善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體系的思考[J]。河北農業科學,2010(14)。

[4]馬文菊。農產品質量問題及採取措施[J]。北京農業,2012(2)。

[5]朱曉禧,等。面向農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2(6)。

[6]李長健,等。論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機制的構建[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9(12)。

作者介紹:

劉紅俊(1976-),女,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2017形勢與政策論文2900字:一帶一路發展 篇二

“一帶一路”戰略和建設重點

摘要:“一帶一路”是黨中央總攬全局做出的重大決策,共建“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文件正式發佈,獲得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響應。宣講“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重要進展和路線圖。“一帶一路”的立體佈局日趨清晰,同沿線國家發展規劃的對接不斷取得進展,特別是我國分別同俄羅斯、歐洲簽署了發展規劃對接的聯合聲明,使“一帶一路”倡議在這兩個方向上取得了重大進展。“一帶一路”也作為中國首倡、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屹立於世界的領導地位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是國際合作的新平台。“一帶一路”戰略在平等的文化認同框架下談合作,是國家的戰略性決策,體現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作為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福建自貿區應抓住機遇,進一步深化與東盟在各個層面的經濟合作。

關鍵詞:“一帶一路”;建設重點。

正文:一、“一帶一路”概念由來

2013年9月7日,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倡議;同年10月,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出,中國願同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014年3月,主席在訪問歐洲時表示,要把中歐合作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等重大洲際合作倡議結合起來,以構建亞歐大市場為目標,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2014年5月21日,在亞信峯會上做主旨發言時指出:中國將同各國一道,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儘早啟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更加深入參與區域合作進程,推動亞洲發展和安全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在2014年11月8日舉行的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對話會上,主席強調,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互聯互通相融相近、相輔相成。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隻翅膀,那麼互聯互通就是兩隻翅膀的血脈經絡。

二、“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這一倡議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願望,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台,能夠把快

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同沿線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

1、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轉型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需要。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我們亟需資本、技術和管理模式。因此,當初的對外開放主要是以引進外資、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為主。有數據顯示,1979至2012年,中國共引進外商投資項目763278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到12761.08億美元。不可否認,這些外資企業和外國資本對於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管理的現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説,這是一次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性產業大轉移。而今,儘管國內仍然需要大規模有效投資和技術改造升級,但我們已經具備了要素輸出的能力。據統計,2014年末,中國對外投資已經突破了千億美元,已經成為資本淨輸出國。“一帶一路”建設恰好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新趨勢。“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將中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送出去,讓沿“帶”沿“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2、順應了中國與其他經濟合作國家結構轉變的需要

中國早期的對外開放可以説主要針對的是發達國家和地區。而今,中國的經濟面臨着全面轉型升級的重任。長期建設形成的一些產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許多處於發展中的國家卻面臨着當國中國同樣的難題。因此,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比如道路、橋樑、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他們發展一些產業比如紡織服裝、家電、甚至汽車製造、鋼鐵、電力等,提高他們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生產能力,就順應了中國產業技術升級的需要。

3、推動多邊合作

一帶一路戰略將是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盟(10+1)、中日韓自貿區等國際合作的整合升級,也是我國發揮地緣政治優勢,推進多邊跨境貿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各種機遇

1、產業創新帶來的機遇。

產業創新涉及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轉移等帶來的紅利。隨着“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的一些優質過剩產業將會轉移到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因為市場供求變化,一些過剩的產業,也許在其他國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國內,因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產業、產品失去了價格競爭力,也許在其他國家,較低的要素成本會使這些產業重現生機。在國內,因為產品出口一些發達國家受限而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也許在其他國家就能繞開這些壁壘,等等。此外,由於產業轉移引致的產業

轉型升級更是機遇無限,比如技術改造、研發投入、品牌樹造等等都會給投資者帶來無限機遇。

2、金融創新帶來的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流,巨量的資金需求只能通過金融創新來解決。我們已經發起設立“亞投行”和“絲路基金”,但這也只能解決部分資金問題,沿“帶”沿“路”國家和地區一定會進行各種金融創新,包括髮行各種類型的證券、設立各種類型的基金和創新金融機制等等,這其間的紅利和機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3、區域創新帶來的機遇

“一帶一路”本質上是一個國際性區域經濟的範疇,隨着“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必將引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區域創新,這包括區域發展模式、區域產業戰略選擇、區域經濟的技術路徑、區域間的合作方式等等,這其間的每個創新都藴涵着無限的機遇。

結語:“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僅有機遇也充滿了挑戰,需要我們有一定的風險意識,並未雨綢繆。首先,自1999年以來,中國政府就一直鼓勵企業“走出去”。最初的投資大多集中於一些全球貧窮國家的資源開採項目上。近年來,隨着國內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對外投資首次超過了外資流入,對外投資也被引導到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中的更為引人矚目的項目上。五六年前,中國“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圍繞着大宗商品,現在開始在一些實行競標機制的國家承建基礎設施項目。我們知道沿“帶”沿“路”的一些發展中國家還是比較願意接受我們的投資,但由於其中一些國家政局並不是十分穩定,不同黨派之間的理念差別很大,一旦一個黨派下台,就會改變過去的對外政策,這必將給我國在這些國家的投資帶來巨大風險。因此,我們在具體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時必須對這些國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環境等進行仔細研究,在投資之前做好風險應對的預案,將投資的風險降到最低。其次,“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任何創新其實都會有潛在的風險,尤其以金融為主的虛擬經濟創新藴含的乘數式風險,需要我們時時刻刻保持高度警覺。最後,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必須得與國內經濟狀況相適應。我們要看到,中國的產能過剩是相對的;實際上,國內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仍有很大空間,大有可為。如果我們不顧及國內的這些實際需求而一味向國外投資和轉移產業,有可能會產生對國內投資的擠出效應和產業的“空洞化”。對此我們要提高警惕。

參考文獻:

[1]劇錦文經濟日報[N]中國社會科學院2015/4/2第13版

[2]王義桅“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M]人民出版社2015

[3]馮並著一帶一路:全球發展的中國邏輯[M]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