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科學論文高中通用 高中生科學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W

科學論文高中通用 高中生科學論文(通用多篇)

科學論文高中 篇一

巍巍泰山,直插雲霄,任憑風吹雨打,絕不動搖,那是山的底線。參天胡楊,枝繁葉茂,任憑狂沙肆虐,威武不屈,那是胡楊的底線。做人,亦要有自己的底線。

做人的底線是有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蘇武,一位比大漠還要老的漢使。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雙鬢,鷹羣年復一年地畫出亙古的弧線,我們聽不見他的哀歎,只看見高高擎起的漢節,那漢節訴説着他的尊嚴,訴説着他的哀歎,訴説着漢朝的輝煌。熾熱的愛國之心啊!温暖了蘇武寒冷的身軀。

做人的底線是誠實。海涅曾經説過:“人的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美麗的鮮花。”有人給朋友買的彩票中了頭獎,卻毅然決然地歸還給朋友;有人不小心劃傷了炫麗的寶馬,沒有走開,而是留下聯繫方式給車主;第三個人因好奇心用斧頭砍傷了父親的蘋果樹,但他向父親承認了錯誤……第一個人收穫了友情,第二個人收穫了尊重,第三個人收穫了全美國人的信仰,他們的人生開出了燦爛的鮮花!

做人的底線是責任。一名大連公交車司機行車途中突發心臟病,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鐘裏,他做了三件事:把車緩緩的停在馬路邊,並用生命的最後力氣拉下手動車閘;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下車;將發動機熄火,確保車和乘客以及行人的安全。然後安詳地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他的責任挽救了幾十個鮮活的生命,他的責任讓他的生命得以綻放光彩,他做人的底線是那樣的穩固,他的名字刻在每個人心中。

做人的底線是感恩。孟子曾説過:“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小羊兒焉知跪着哺乳;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蜜粉採蜜仍知道為花兒翩翩起舞。何況我們呢?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豁達的處理。這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説:“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是一種唱歌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做人的底線是自信。但丁曾説過:“能夠使我飄浮於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居里夫人為了提取純鐳,以便測定鐳的原子量,向科學證實鐳的存在,曾終日穿着沾滿灰塵和污漬的工作服,在極其簡陋的棚屋裏,用和她差不多一般高的鐵條攪動冶鍋,從堆積如山的瀝青礦礦的廢渣中尋覓鐳的蹤跡。條件極其艱苦,但她心裏卻充滿自信。終於,她在鐳閃着晶瑩的藍光中找到了做人的底線。

做人的底線是勤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達芬奇曾年復一年的畫出那圓溜溜的雞蛋;王羲之曾以洗毛筆染黑了門前的一條河;水滴以持之以恆的微薄的力氣去滴穿石頭。終於達芬奇畫出了聞名世界的蒙娜麗莎,王羲之寫出了亙古不變的美麗書法,水滴穿了石頭。他們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時光荏苒,許多人來了又走了,有的人悄無聲息,有的人驚天動地,所謂的偉大,並不是高不可攀只能讓世人仰望,其實每個人都很平凡,偉人光輝的背後,更多的是他們堅持了做人的底線。堅持了做人的底線,你才能滿腹經綸,你才能有遠見卓識,你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遨遊!

翻書清籟般的聲音在諾大的教室迴盪,頭頂的天空流雲疾走,時光從我們的衣襟間靜靜流走。身處在一中,我麼學會了做人,學會了做學問!

關於科學探究的論文範文(精 篇二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整體概述:

由“沉和浮”、“時間的測量”、“熱”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的。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數據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着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製作的項日,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只有在手腦並用的過程中,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2、單元簡析:

(1)第一單元沉和浮: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量,最後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學生製作計時工具並進行觀測和測量,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單元熱:學生在三年級“温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3、材料清單:

(1)第一單元沉和浮:

小石塊、泡沫塑料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蔔、橡皮、木塊、小刀、透明膠帶、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球、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體、玩具潛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帶定滑輪)、鈎碼、墊圈、彈簧秤、馬鈴薯、酒精燈、木夾子、食鹽、白糖、燒杯。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

鐘錶、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鐵架台、螺帽、細線、木條。

(3)第三單元熱:

温度計、塑料袋、熱水瓶、氣球、水槽、試管、燒杯、燒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屬熱脹冷縮演示器、酒精燈、鐵架台、鐵片、火柴、蠟燭、各種材料製成的杯子和調羹、毛巾、泡沫塑料塊。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乒乓球、手電筒、地球儀、鐵架台、演示用時區圖、陀螺。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中,502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思維有些侷限,發言不如504班積極,表現慾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504班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國小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科學論文高中 篇三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孕育着傳統文化的重大變革,誕生了改變和重構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的網絡文化,由此形成的網絡文化環境對高校師德建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高校師德建設必須面對現實進行理念提升,模式重構及方法創新。

網絡文化師德建設影響對策

1.1提供資源共享的文化

internet原意是inter——network,通譯為“網絡互聯網”,一般稱為“互聯網絡”,我國官方譯名為“因特網”。“因特網”經過遠程終端聯機、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互聯和信息高速公路四個階段的不斷髮展和推進,顯現出“以光纖為骨幹網的高速通訊平台;以連接各類應用信息系統形成的信息網絡平台;以傳送視頻、音頻、數字、圖象等多媒體服務平台”三大特點,將世界各地的信息源和用户連接到信息網絡中。羣體和個體用户通過跨越時空、跨越國土、透視社會的各類平台提供的信息源任意選取需要的資料和信息,共享信息傳遞的國際性、知識(信息)需求的互換性及快捷性。

1.2信息結構多元的文化

網絡文化行為,使進入信息結構高度離散的國際性網絡失去主觀主導及專門化的特點,面向高度綜合性及廣泛性的無中心文化環境發展。伴隨着改革進程中經濟結構、經濟成分以及經濟利益的多樣化,社會階層在重新分化;社會生活的複雜化以及獲取信息渠道的多樣化,使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日趨多元化。網絡文化和商業文化的形成,實際上是在強化着文化觀念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文化明顯地體現着轉型社會人們價值觀念、道德意識、生活態度的多樣性和多元化,滿足了不同層次文化消費的需求。

1.3張揚個體自由的文化

網絡象一個工具,本身為中性,而形成載體的網絡文化在加載內容的狀態下,體現出本質。如人們利用qq、bbs等形式淡化傳統的傳遞和表達方式進行交流,滿足個體自由文化的需求,獲取交流的共鳴。

1.4提供情感滿足的文化

被稱之為“人造現實”(artificialre?鄄ality)、電腦空間(cyberspace)、虛擬環境(virtualenvironment)的多媒體網絡,將人與計算機的接口擴展為三維,使人們直觀地與計算機形式的動態環境交互作用,讓人任信服地感受到它彷彿是真實的。這種能夠展現色、香、味、觸的“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技術,製造了感情化的娛樂效果,即時性的愉悦,迎合了現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心理需求和對生活的直觀感受相契合,獲得廣泛的認同。

2.1對建設“倫理政治”即守法文化的影響

網絡文化信息結構的高度離散,對師德建設所追求的思想統

一、觀念整合的目標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甚至造成一部分人思想的錯位,道德的失範。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求“善”,傳統的道德修養提倡“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傳統文化的“重人”意識,屬於以“求治”為目標的“政治—倫理型”文化。倫理文化是維繫社會秩序的精神支柱和各類觀念文化的核心。而網絡文化所具有的開放性,客觀的造成了西方意識形態和文化的滲透,使教師政治觀念產生模糊,民族意識出現淡化,教書育人、愛生如子、為人師表、講究道德、嚴謹治學、樂於奉獻的優良品格受到衝擊,倫理政治的守法等行為受到挑戰。

2.2對建設工作環境產生的影響

網絡文化提供的資源共享文化將世界各地的信息源和用户連接到信息網絡中,體現的三大特點(前述)構築起現代信息高速公路,不同層面的網民在“網遊”中按照各自的需求定位而獲取信息,形成了一種包含從精英文化到大眾文化的多層次的文化體系。凸現文化體系的多層性。這種充分自由和開放的社會生存形態,對於日益增多的上網大學教師來説,他們通過網絡可以無拘無束與人交往,方便快捷地瞭解世界各國的文化傳統、最先進的科技知識、豐富多采的文學藝術,有利於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但同時,因為信息的膨脹和氾濫,合法和非法信息共存,有益與有害信息同在,真、假信息及亦真亦假等信息混雜,從而產生網絡“信息污染”現象,對高校師德建設工作環境帶來諸多的影響,對重構高校師德建設工作環境提出新的研究課題。

2.3對建設文化場景產生的影響

網絡文化的種種類型中,有古代的和傳統的成分,也有現代的因素,甚至有後現代的影響;有本民族文化,也有外來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有科學和理性的文化,也有封建迷信的文化;既有高雅的,也有通俗的,還有庸俗的。並且以視頻、音頻、數字、圖像等多媒體服務平台體現網絡文化結構。這種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兼備的立體的多面性的文化結構,使人們從線性的單一思維中解放出來,逐步樹立全球意識。但由於高校師德建設進入網絡對文化場景的引導性的滯後,面對文化結構多面性的影響缺乏更多的應對措施,因此,高校師德建設必須做出積極的應對。

3.1加強網絡文化環境監控機制

網絡文化給教師提供了網上行為的極大自由度,其資源共享、結構多元、個體自由、滿足情感的特徵,對我國思想文化陣地和意識形態領域形成了很大的衝擊,有的甚至超出了現有道德和法律水準所適應的範圍。因此,當前網絡管理必須實行政府行為,學校也要建設強有力的網絡信息管理監控機構,通過法律的手段規範網絡行為和網絡管理行為,對涉及引發社會爭論的焦點問題要及時進行審查,對抵制黨的方針政策和上級政府明令禁止的內容要儘快清理,對發表違規文章和散佈不良信息的上網人員要予以警告,嚴重時要追究其法律責任。維護安定團結,淨化學校的教育環境。

3.2強化師德建設的教育導向作用

一是針對“網絡社會”可能出現的無序狀態,教育教師正確認識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培育教師的文化自省、選擇判斷和批判意識,使他們在浩如煙海、清蕪並存的信息大潮中分清良莠,去偽存真,抵制那些庸俗、低級、劣質、反動的信息的侵蝕與誘惑,從而避免種種困惑、失落與盲從。二是充分發揮網絡技術本身所具有的優勢,深入瞭解教師的思想動態,隨時掌握他們的心理髮展趨勢,調整心理承受能力優化信息處理的心態。三是儘快把網絡倫理作為教師教育的一門基礎性教育課程,並把他的教學內容引入對教師的計算機等級考核之中,使教師網絡倫理和網絡技術置於同等重要的地位認真學習並加以遵守。

3.3構建文化體系,佔領網上陣地

教師師德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必須遵守循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是育人的靈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教育事業興旺發達的精神動力,是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精神支柱。在教師大量融入“網絡社會”的新時期,為高校師德建設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驅使我們提升理念、整合資源、構建網上師德建設文化體系。主要是:建立標識獨特的校園師德文化網站吸引教師眼球,創造性地建設精品網絡文化工程;設計別緻的窗口,增強文化內涵,明晰師德建設的責任與義務;以歷史、案例、故事、評論、討論等表現形式,倡導新思想、開啟責任心,增強實效性;以有機嫁接各家網站健康、文明、向上的內容,集眾站之長,補己站之短,吸引點擊頻率;以名師qq、bbs在的線交流及郵件的快捷傳遞,促進師德建設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以積極引導教師參與開展信息管理及網絡文化的理論研究,促使他們成為“網絡社會”的道德主體,主動承擔起維護“網絡社會”秩序、優化師德建設網絡文化環境的重任。

1韓葉盛,高志軍。網絡教學與師德建設[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3(4)

2劉莉萍。新時期師德建設的幾個基本要求[j].山西教育,2000(5)

關於科學探究的論文範文(精 篇四

三年級科學課程是要以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的,適應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新教材。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它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因此在科學教學工作過程中,應始終堅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下面把本學期的教學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因此,在科學教學中,同樣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同時,更是加強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科學能力的培養。

設計教案時儘可能地以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為重點,以引導學生掌握科學觀察的方法為難點,同時重視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熱愛生命,保護環境等精神的培養。

三年級學生對周圍的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教學中都儘量放手他們主動參與科學的學習探究。在教學中,注重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結合,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問題,讓他們更容易地進行科學的各種實際觀察和操作。教師在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這樣的開放的課堂環境下,學生對科學便會產生濃厚的興趣,經過多次的實際觀察和實驗活動後,自然也就提高了學生的科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