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09W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論文(通用多篇)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篇一

一、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目的

數學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橋樑,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和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效能。其目的在於:

1、激發學生根據提問進行積極思考,為學生創造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條件。在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主,教師應根據課堂的具體要求,給學生提出問題,給學生思考的方向,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的放矢。

2、通過問題的反饋功能,瞭解學生學習情況,並對於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指導和評價。很多學生往往因為知識網絡的不全和思維的侷限性,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考慮問題不全面或者解決問題受阻等情況。通過學生對問題解決情況的。反饋,及時地優化學生的思考,克服問題的難點,從而讓學生對問題的解決進行到底。

3、集中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有的學生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只帶嘴和手,缺乏動手操作意識,因而在學習當中,很容易出現聽課的疲軟。適當地設置問題,讓課堂的教學過程豐富多彩,跌宕起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開拓學生思路,啟迪智慧,使學生學會良好地構思和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愛看小説的人不一定能寫出優秀的作品,只有不斷地嘗試寫作,才能提高自己寫作的能力。學生的分析能力、表述能力也同樣要在不斷的訓練當中加以培養。不斷地讓學生在問題當中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表達,才是提問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實施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採用有效的提問策略,可以使提問成為連接課與課之間和課堂教學各環節之間的紐帶,讓學生沉浸在對教學內容的積極思考中,保持適當的焦慮水平,在有限的時間裏取得最大的課堂效率。因此,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就成為提高新課程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那麼,如何實施高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探討。

1、提問設計要準確清楚。課堂問題要能直觀地體現教學想要達到的目的,設計的內容要有針對性地結合教學內容,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所設計的問題必須準確、清楚,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適應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稜兩可。教學如果不掌握重點,就不會有真正的教學質量。因此,課堂問題的設計尤為重要。

2、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雖然課堂提問老是由一個或幾名學生來直接回答,但提問的目的卻是但願全體學生都介入進來,這也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所以,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問題。例如,在學了等差數列之後,再學習等比數列,很多學生認為這個問題很簡單,此時,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1)等比數列中公比是否可為0?是否可為1?

(2)若等比數列的公比大於1,是否該數列必然遞增?公比小於1,是否必然遞減?

(3)判定由等比數列各項的相反數、倒數、平方數分別組成的數列,是否仍為等比數列。

(4)等比數列所對應的各點是否平均分佈在指數函數的圖像上?這幾個問題,看上去並不難,每名學生都有想學好數學的願望,我們應該給他們提供機會。這樣,既強化了學生的參與,又做到了反饋和矯正。並且從學生的反饋上,可以透視出學生對等比數列學習的諸多疑問之處,從而促進學生對等比數列學習的理解和把握。

3、提問應採取積極評價。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應從積極一面對學生作出評價,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美國哈佛大學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其《行為管理學》一書中説,同樣一個人經充分激勵後發揮的能力,相當於未經激勵時的3~4倍。可見,“肯定”對學生是多麼的重要。在提問後應對回答的學生及時評價,對於回答中的閃光點(哪怕是僅有的一點)應大力鼓勵和表揚,即使回答完全錯誤,也應首先肯定其積極思考,再幫助其分析導致錯誤的原因。總之,課堂提問是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也是師生進行雙邊活動的重要形式,課堂提問的質量與水平直接影響到數學教學的效果。因此,我們要通過進行有效的課堂問題,讓他們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終身受用的數學學習能力,為今後走向社會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篇二

【摘要】從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習慣和教會學生自主合作的方法三個方面,提出在高中數學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意識的做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合作意識培養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3B-0029-02

要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參與到生動、活潑,以及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中,教師就要想盡辦法創造教學情境,把學生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使每個學生的個體得到發展,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筆者就如何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意識談談以下三點做法。

一、創設教學情境

高中生的責任意識、進取意識和自主合作意識較淡薄,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存在問題,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增強學生自主合作的意識。

1、巧設懸念。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採取設懸念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好奇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有懸念的問題產生神祕感,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以巧設懸念的方式導入新課,避免了平鋪直敍之弊,又可收到寓教於趣之效。例如,在講授“等比數列前N項和”內容之前,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新課:“根據歷史傳説記載,國際象棋起源於古印度,據説,有位印度教宗師見國王自負虛浮,決定給他一個教訓。他向國王推薦了一種在當時尚無人知曉的遊戲,國王對這種新奇的遊戲很快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興之餘,他便問那位宗師想得到什麼賞賜。宗師開口説道:‘請您在棋盤上的第一個格子上放1粒麥子,第二個格子上放2粒,第三個格子上放4粒,第四個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個次序在後的格子中放的麥粒都必須是前一個格子麥粒數目的2倍,直到最後一個格子放滿為止,這樣我就十分滿足了。’國王慷慨地、開心地答應了宗師的請求。”講完這個故事之後,提問學生:“這位國王能滿足宗師的請求嗎?”教師通過巧設懸念的方式促使學生,並進行思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而且教師也可以順利導入新課。

2、活動設計。實踐活動是知識內容的再現,高中生的思維大多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習動機往往取決於學習內容是否有趣,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通過手腦並用的方式理解一些簡單的知識,使學生在寓教於樂的環境中學習。例如,在“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列舉學生日常生活中容易觀察的一些現象,如日光燈與天花板、樹立的電線杆與牆面。教師可以取出預先準備好的直角梯形泡沫板演示:當把互相平行的一邊放在講台桌面上並轉動,觀察另一邊與桌面的位置給人以平行的感覺,而當把直角腰放在桌面上並轉動,觀察另一邊與桌面給人的印象,要加強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教師還可以用事先準備的木條放在講台桌上作上述情形的演示。由此可見,教師要對課堂活動內容進行合理設計,讓學生在活動情境教學中提高實踐能力和培養合作意識。

3、故事引入。實踐表明,高中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多采用與課本內容有關的有趣的故事來導入新課,也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例如,在講授“等差數列”時,教師可以引入高斯的故事。高斯是德國偉大數學家,他在國小讀書的時候就顯露了超乎常人的數學天賦,教師彪特耐爾佈置了一道很繁雜的計算題,就是計算從整數1加到整數100的和是多少。彪特耐爾寫完題目,小高斯很快就把答案寫出來並交了上去,彪特耐爾一看結果,大吃一驚,小高斯竟然算對了!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小高斯用什麼方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就算對了?他的計算方法與這節課的內容有什麼關係?可見,教師運用故事引入的方法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

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習慣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學形式較單一,學生極易產生心理壓力,在課堂上敢於大膽發言的學生並不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建立合作學習的機會,創造有利於學生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中培養自主合作的習慣,增強自主合作意識。

1、引導學生規範表達。進行合作交流學習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用規範的語言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要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首先,要求學生運用數學的規範語發言和表達;然後,經常在課堂上考查學生對某些概念、定理的理解,要求其有條理地、有順序地、規範地表達出來。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運用數學規範語言進行自由表達,有效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培養其自主合作的習慣。

2、強調課堂紀律。良好的課堂紀律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保證。然而,好説好動是高中生的天性,他們的思想普遍尚未成熟、自控能力較差,在數學課堂上也經常會出現過度的吵鬧和爭論,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強調課堂紀律,在一定的組織紀律約束下進行教學,保證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和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

3、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傾聽是一種交際互動,不但要求傾訴者會説,而且要求傾聽者會聽。學會傾聽,(下轉第38頁)(上接第29頁)是要求聽別人講話時要用心、細心。傾聽是一種禮貌、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與人交往就要學會傾聽,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學會傾聽,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而且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良好習慣。

4、引導學生學會與人對話。在傾聽別人發言後,要善於肯定別人的優點,但也要敢於質疑,適當地發出提問,如“你講的我聽不太明白,能不能説得更清楚些?”“如果是這樣,那按你的方法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等,引導學生學會與人對話,這有利於提高學生對話水平和探究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於學生養成自主合作的習慣。

三、教會學生自主合作的方法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教育的責任不是教,而是教學生學。”要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師就應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精心指導和總結,教會學生自主合作的方法。例如,講授高一新課標的“三視圖”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創設情境,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自主精神,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上進心。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一是電腦演示投影與三視圖;二是學生做實驗,要求人人動手操作;三是自主活動,學生觀察後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四是自我歸納;五是教師作總結。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因此,數學教學要創建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習慣,教會學生學會自主合作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意識,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展個性。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學習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學習經驗。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習慣和學會自主合作的方法,加強學生自主合作意識,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進取精神,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施忠良。建新型的數學課堂文化[J]。廣西教育,2002(17)

[2]楊光偉,範勁鬆。對建構數學課堂文化的思考[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4)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篇三

一、研究性學習的含義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不侷限於單純知識的傳授,而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使各方面能力得到廣泛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具體是指教師設計一種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情境,學生從探索中學會收集信息、分析問題,使自身的探索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有效地鍛鍊,這也正是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目標。研究性學習的學習載體是生活中的各種課題或項目,它是一種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研究並獲得相應知識的學習方式。

研究性學習與綜合課程和學科教學都存在着差別,一方面,它不是活動課程,也不是一般的活動,因為研究性學習並不是由多個學科構成的課程,而且它是由學生自主參與進行科學研究的活動。另一方面,它不是單純的學科教學,因為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鼓勵學生主動參加實踐,如收集資料、選題、調查等,提高自身能力的學習方式,不再只是對學生進行單純的知識的灌輸。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不僅可以牢固掌握所學知識,還可以學會如何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

二、高中數學課堂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機械地傳授數學的相關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似懂非懂,死記硬背,教與學都圍繞成績展開,以提高教學成績為宗旨,為學習而學習,忽視了教學的真正意義。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出現,對高中數學傳統教學和學習模式來説可謂是一場深刻的變革,該模式為學生創立了有助於其發揮主體能動性,表現自身創造力的學習情景,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數學的研究中,獨立探索,感受探索過程帶來的成功與挫折,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應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力。由此可見,研究性學習模式是對高中數學的學習是相當必要的,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繼續地傳授知識,提高成績,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發展、獨立探索的平台,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數學的魅力。

三、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建議

1、重視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模式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做任何事的基礎,沒有興趣,也就談不上效率。尤其在數學的學習中,高中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枯燥無味、入門困難的學科,是一門需要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具體實踐中的學科,因此,培養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不僅可以使教師的教學事半功倍,還能使學生真正的會學數學,學會數學。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對知識的無條件灌輸,學生變成被動地接受者,事實上,學生是學習中的主體,是積極的探究者。教師要做的正是扭轉局面、改變現狀,為學生設計一種吸引學生主動探究的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而不是一味地傳授已有的知識,使學生體會到探索中的樂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為高中數學的學習增添色彩。

2、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研究性學習方式不僅重視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還重視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倡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完成作業,完全忽視學生間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迫在眉睫。在課程設計中,教師可以多為學生設計一些形象有趣、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小遊戲或任務,既有競爭、,又有合作,使學生分組合作、互幫互助,在輕鬆的氛圍中完成任務。學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對方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成果。

3、提高學生髮現問題的敏感度

問題是一切活動的起源,有問題,才有交流,才能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機械地傳授問題和答案,忽視了對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事實上,高中數學的學習就是一個發現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和情境是共存的。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創造一個存在衝突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激發學生認識問題的慾望,帶着問題去學習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問題相結合。

學生為解決問題,就會調動所學的知識和已有的經驗,從自己的觀點出發真正地理解數學,掌握數學,並實現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從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模式對高中數學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要想把這種學習方式貫徹實施好,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教師真正理解研究性學習的含義和重要性,設計一種適合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情景;其次,教師要提高自身對問題的敏感度,並鼓勵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最後,教師要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知識素養,以便更好的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篇四

一、開展數學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習興趣是學習的最好動力,而遊戲則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遊戲集趣味性、思辨性於一身,學生在遊戲中會有很多新奇感受,也更容易投入其中。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遊戲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趣味性,開展主動學習。

教師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開展相應的數學遊戲活動,在動態教學中使數學學習過程轉變為易於接受的遊戲活動。例如,在教學“集合”時,教師可以現場劃定幾個圈,每個圈代表不同對象,團員學生站在一個圈裏,其他學生站在另一個圈裏,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學生的參與度也隨之增加。教師在此時引入集合概念,鼓勵學生進行觀察和分析,在遊戲中掌握集合元素的特點。這樣就可以起到化抽象為具體的效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也能得到有效保證。

二、引入教學實驗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將實驗活動引入課堂教學,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也符合高中學生愛玩、好動的天性。在心情愉悦的狀態下進行學習,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習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與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相比,實驗教學可提供更為直觀的感性材料,可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是單純的語言講述無法企及的。高中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往往耐性較差,有的學習興趣不高,有的懶得動腦,有的遇到困難止步不前,有的對數學的興趣不大。在這種情況下,應努力通過教學實驗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真正讓他們“動”起來,既要動手,也要動腦,培養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橢圓時,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三人,準備好圖釘、細線、白紙和鉛筆等教學物品,指導學生按照具體操作程序畫出橢圓,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掌握畫橢圓的關鍵,這時再引入橢圓的定義,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橢圓定義的理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從高中數學學科的特點出發,努力開發和引入更多的教學實驗,充分發揮教學實驗活動的作用,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組織分組合作活動,提高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認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以“講”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則以“聽”相配合。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弱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也忽視了主觀能動性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

而分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良好方式,也有效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分組合作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上加強交流,做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還可以發揮每一位小組成員的作用,使每個學生“身在其中”,提高學生在學習上的參與度。例如,可在試卷講評課上將全班學生分成不同小組,由成績好、中、差等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小組,實行捆綁考核和獎勵機制。每個小組就試卷上的問題進行討論,討論結束時可將未解決的問題拿出來與其他小組互動,最後再開展測試。這樣,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成績,形成了互幫互助、共同學習的良好氛圍。

綜上所述,活動型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通過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強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也真正提高了高中數學教學的水平和質量。在實施活動型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教學內容開展多種教學活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激發學生對高中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對高中數學知識的認知度,為日後成才打下堅實基礎。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篇五

1課前做好備課工作,編制相應的導學案

教學離不開課前準備,教師不能夠打無準備之仗。教師在進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前,首先,要做好備課工作,仔細研讀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對教學環節進行合理設計。其次,教師在課前要全面地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身心特點,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依據設計相應的教學環節,做到以興趣為導向,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激發學生對高中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數學的學習效率。再次,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時,要面向全體同學,教學內容要具有梯度性,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出分層教學,個性化教學的特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進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

例如在進行“直線與平面平行、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的教學時,教師在課前一定要做好備課工作,挖掘出這一節的教學目標“理解並掌握直線與平面平行、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發現的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學生通過觀察圖形,藉助已有知識,掌握直線與平面平行、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教學重難點“直線與平面平行、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應用”。

2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鼓勵學生交流討論

教學活動過程中課堂互動十分重要,尤其是對於高中數學這樣一門注重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課堂互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着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當多引入一些探討性問題,多創設一些問題情境,通過探討性問題的引入以及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對高中數學學習的興趣,通過引導學生針對問題進行交流討論,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主動地去進行高中數學知識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現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有效地構建高中數學生本課堂。

例如在進行“函數與方程”中“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從上海到美國舊金山的海底電纜有15個接點,現在某接點發生故障,需及時修理,為了儘快斷定故障發生點,一般至少需要檢查幾個接點?讓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引入二分法思想,引入新課的教學。

3注重課堂探究學習,採取合作探究教學

要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構建生本課堂,就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綜合性能力的培養,要加強對學生探究性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多引入探究性學習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多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通過高中數學合作探究教學,給予學生更多獨立思考問題的空間,給予學生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提高學生探究性學習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採取合作探究教學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4做好教師引導工作,多鼓勵學生

相較於其他學科,高中數學難度較大,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也較高,因此許多學生在進行高中數學學習時,往往存在一種畏懼心理,時常懷疑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對於高中數學學習缺乏信心。這種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以及引導者,要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做好引導工作,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或者是回答錯問題時,應當以激勵、鼓勵為主,多表揚學生,幫助學生建立對高中數學學習的信心。

這樣不僅有利於解決學生對數學的恐學心理,還有利於提高學生對高中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高中數學成績水平。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根本,教師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構建生本課堂即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以及現代教學理念的體現,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更是未來教學發展的必然方向。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篇六

摘要:當今我國教育體制改革深入人心,新課標教育方式倡導探究性的教學理念,更加強調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對學生單一的傳授知識,更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心理品質等,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上開展探究式教學方式非常有必要。本文就從多個角度簡要概述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探究性教學方式,並結合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開展探究式教學的模式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數學教學;探究式;數學思想;新課標

引言

在當今這個高新技術層出不窮和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每個人都應該充實一定量的數學知識來提高自己在社會競爭力。數學課程作為高中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學生分析處理問題能力和數據處理方式的培養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學好數學對於學生來説不僅能夠鍛鍊他們的思維品質,而且為學生將來更加深入的學習提供技術支持,對於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至關重要。

一、高中數學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傳統的高中數學基本上是以:鞏固舊知識、學習新概念、講解例題、模擬測試、試題講解、期終測試這些模式來開展教學。傳統教學方式僅僅側重於原理定理的證明和新概念的講授,教師需要對那些應該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整合,然後針對這些知識點進行反覆的題海戰術,進而使學生熟而生巧,最終達到掌握相關知識點的目的。然而整個過程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學習方式,這種以教材和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一直處在被動學習的狀態,雖然為了所謂的考試通過,許多學生埋頭苦學,在題海中不能自拔,最終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嚴重打擊學生的求知慾,嚴重影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使本來豐富多彩的數學語言變得枯燥無味,使許多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縱使這種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考試分數的提高,但是學生沒能真正瞭解數學的思想,不能感受到數學語言的美。

二、探究式教學的提出

(一)探究式教學的思想

探究式教學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摒棄在課堂中老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要更加註重學生的主體性實踐作用,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使學生更深入的掌握所學的知識點和相關的原理。具體來説就是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教師首先應充分理解需要講解的知識點及相關定理規律,通過巧妙設計各種各樣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深入參加到活動中去,學生在所設的情境中討論學習,通過聯繫和分析最終提出問題,然後由老師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析,最後得出相關的結論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不僅需要老師發揮引導性的作用,而且更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實現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二)探究式教學的模式

如何將實踐活動深入到高中數學課堂中去,直接影響着探究式教學的成效。在瞭解了探究式教學的思想後,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深入:

1培養融洽的師生關係

中國曆來有“嚴師出高徒”的説法,但是“嚴師”在一定程度上必將會產生師生間的隔閡,顯然不利於探究式教學的實施。對於學生來説,一位和藹可親、知識淵博、談笑風生的老師直接影響着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師能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成為自己的朋友,不僅在學習中給予支持和動力,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一起遊戲,對他們的未來夢想、生活問題等給予引導和鼓勵。只有當師生之間的關係十分融洽之時,教師才能夠在實踐活動中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更加快樂的投入到實踐活動中,在實踐活動中快樂探究,快樂學習。

2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顯然已經成為當今教學方式的主流,但是,多媒體教學也存在着許多弊端,由於這種方式輕鬆了老師的雙手,但在很大程度上簡化了計算的過程,沒有板書的計算過程詳細,所以如果多媒體資料文體比較單一,內容只是課本知識的重複,學生的思想很快就會乏力,加上長時間盯着屏幕會造成視覺疲勞,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所以老師應該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有相關的知識點,而且可以運用最新的新聞事件、最火的網絡輿論等貫插其中,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對於比較繁瑣的概念,老師可以選擇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比較新穎的視頻資料、搞怪清晰的動畫漫畫等方式來啟發學生的學習;還有就是數學的歷史很豐富,通過豐富多彩的歷史史料來豐富教學過程也是很有必要的。

3充分運用學校的實驗室資源

數學教學還需要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通過充分利用學校的實驗室資源,讓學生對許多原理進行試驗探究,通過得到的數據討論分析得出相關的原理,這也是探究式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一些定理、原理、數學規律等知識點,其內容是比較枯燥的,許多是很難以理解和接受的,這就需要運用實驗的辦法來解決。首先,老師應比較針對性的開展相應的實驗,選擇比較新穎的實驗設備,採取新穎的實驗過程;其次,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能為了證實原理的準確性而編造數據,要學會分析所得的數據;最後,學生在分析處理數據的過程中要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更加深入的理解所學的原理和規律。

三、探究式教學的意義

探究式教學就是將“以老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探究性教學,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一方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了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培養他們嚴謹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有着積極地影響,另一方面強化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深化他們對數學思想的感知。四、結論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開展探究式教學對於提高整體數學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努力探索數學之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實施新課標的今天,老師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將理論付諸於實踐,充分發揮出探究式教學方法的積極作用,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更加熱情活躍、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蘭瓊,新課標下高中數學課堂探究式教學的思考,創新教育[J],2014(4)。

[2]彭建羣,高中數學課堂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分析,新課標學習[J],2015(3)。

[3]林生,凸顯本質迴歸本真——高中數學課堂探究式教學面面觀,教學月刊中學版[J],2012年第9期。

[4]張琴,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聊城大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J],2014.4.

[5]畢春花,高中數學課堂探究式教學經驗談,高中數理化[J],2013(20)。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篇七

1教師應逐漸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能力

要想使高中數學生活化,首先教師應樹立生活化的教學觀念,明確數學與實際的聯繫,在實際的基礎上,把握數學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從而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教師的觀念和理論對於學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觀念意識,使數學與生活密切結合,使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迴歸到生活當中。

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生活化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表達自己的見解,説出自己的想法,促使學生逐漸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生活化的數學教學,需要在數學教學中結合具體的生活實例,這就要求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擴大自己的知識量,學習和閲讀不同種類的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文化內涵,認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把生活中的現象、人物與數學教學相結合,為生活化的數學提供良好的基礎。在學習數列極限的概念時,教師可以根據生活實際創設這樣的案例,如果一個人距牆壁為2米遠,他向着牆壁,第一步走1米,第二步走12米,第三步走14米……以後每一步都是前一步的一半長度,問:這個人何時才能走到牆壁?由於這個問題具有真實性,學生又能夠進行操作,學生很感興趣,讓學生進行實際的操作,在過程中體味樂趣,又可以輕鬆地理解數列極限這個概念。

2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把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在課堂中沒有時間和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且長期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課堂感到枯燥、沉悶,對數學教學逐漸失去興趣,不利於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實現。生活化的數學課堂要求教師根據生活中的事例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於實際生活,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這樣一道例題,某製造商製造並出售球型瓶裝的某種飲料,瓶子的製造成本是0.8πr2分,其中r是瓶子的半徑,單位是釐米。已知每出售1ml的飲料,製造商可獲利0.2分,且製造商能製作的瓶子的最大半徑為6cm。

(1)瓶子的半徑多大時,能使每瓶飲料的利潤最大?

(2)瓶子的半徑多大時,每瓶的利潤的最小?

通過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的事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情境教學模式是新課改背景下數學課堂上教師較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在課堂上以情境模擬的方式來展現複雜的數學知識,可以將其變得簡單化和趣味化,從而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

3有效利用教材,加強生活與教學相結合

在數學教學中,教材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依據,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依據,為使數學教學實現生活化,教師應充分利用數學教材,發揮教材的作用。在以往的高中數學教材中,理論知識比較多,教學內容不僅複雜,也比較難理解,而且與實際生活脱離,不利於生活化的教學實踐,為此,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加強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數學來源於生活,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現象開展教學,例如學習概率問題時,教師可以引用實際生活中的彩票中獎等開展教學,使學生對知識更好的理解。隨着新課程的改革,教材中出現了許多實際生活的案例以及探究的內容,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部分的內容,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理論知識,也利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有效的促進數學教學的效果。

4結束語

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實踐,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的生活相結合,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並能夠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於實現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篇八

1、引言

高中數學是全國高中生必修的一門學科,也是讓很多高中生頭疼不已的一門學科。主要內容包括集合與函數、三角函數、不等式、數列、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立體幾何、平面解析幾何等內容。這些是學生無法迴避的課程,內容多且有一定的難度,由於數學中許多概念間的聯繫密切,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善於引導學生去發現、尋找並分析這些概念間的區別和聯繫,幫助學生準確的把握概念的本質。

2、互動式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任務

2.1學生善學,教師善教。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對於學習應該做到認識、理解、發現、應用四位一體的統一,所以這些對於高中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具備紮實的專業技術,豐厚的科學文化底藴,最重要的是針對不同的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教育觀和教育方法。通過互動式教學,教師可以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傾向和學習興趣,並能促使學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這也是我們二十一世紀教育理念,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作為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在互動式教學高中數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着重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師生間情感交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進而增強他們自我評價,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學生需要在老師的調動下,啟發自己的學習意識和積極性,變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吸收”。對於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理解,教師就是要善於做一名引導者,把學生對原有知識的理解深化為對知識的聯想和再現,最大程度的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最終來指導學生學以致用,達到改善學生學習思維,增強學生自主創造能力的目的。在教師的助力下,學生能養成一種好的學習習慣,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夠擁有紮實、豐富的經驗來應對各種學習環境。

2.2學生自學,教師指導。

由於高中生都處在青春期,是迅速發展的個體,擁有較強的個性和可塑性。在互動式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紀律來約束學生,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必需的教育,還需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要求教師做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即便沒有老師的監督也能獨立的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要想建立師生感情,在教師和學生間建立相互的尊重和信任,就需要教師對學生不斷的引導,少批評,多鼓勵,努力實現教學活動中的民主平等和寬鬆和諧。只有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主觀創造性,教師才能有更充分的精力和時間來阻止教學活動,並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來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認真體會如何把握對學生指導的度,只有這樣才能造就一個合格的學生,不僅僅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能夠自主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和生活任務。根據學生們的反映,大多數學習不好數學的人就是從函數開始崩潰的,到後面的直線和圓的方程、曲線方程等更是摸不着頭腦。試想,如果我們在學生學習函數的階段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數形結合,以方程來表示圖形的思維意識,我相信在今後的直線和圓的方程、圓錐曲線的方程學習中,學生學習起來一定能夠得心應手,輕鬆不少。

3、互動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要實現教學互動,一方面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知道高中數學並不可怕,使學生能夠“動”起來,否則,互動教學也就無從談起;另一方面,還需要老師充分信任學生和理解學生,高中生都有較強的個性,或多或少都有些青春期的叛逆,教師應該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允許學生表達不同意見,平等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教學,讓教與學二者有機結合,互相作用,和諧發展,相得益彰。

4、小結

互動式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擁有強大的駕馭課堂能力,能夠讓學生緊密的圍繞教學內容互動,避免學生因為互動過度而談話教學主題。互動式教學還需要教師充分預見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能夠及時作出反應,以免教學工作出現被動局面,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互動式教學方法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無法掌握互動的度,導致學生太有個性等問題。因此,該教學方法還需要各位同仁在事件中不斷摸索,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