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學教育教學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88W

中學教育教學論文(通用多篇)

中國小教師論文 篇一

天下為文,立意為要。實事求就是的精神就是教師論文的靈魂,唯物的觀點,辨證的方法,辛勤的勞動,細心的觀察,精心的整理,耐心的寫作,反覆的推敲,就是寫教師論文的必備條件。寫中學,學了寫,寫了查,查了改,如此反覆多次,才拿出來,討論修改,這就是寫教師論文應有的過程。目的就是要“千錘百煉”,儘量提高論文水平。

結合中國小教學的特點,關於教師論文寫作中應注意的問題,我想淺顯的談三點:一就是論文的選題要小;二就是做好寫教師論文的準備,要充分佔有材料;三就是教師論文的撰寫。

一、教師論文的選題

教師論文的範圍不宜太大,選題要小。題目小一點,容易掌握得住。而且任何小題目,也都可以從嚴從難去做,都可以從深從廣的聯繫中去研究,都可以把它和其他同類,不同類的作品去比較,和有關的教育理論,創作聯繫起來深入的鑽研,從中提出新的見解,做出自己的貢獻。

不要怕題目小,論文的分量太單薄。分量的輕重和題目的大小,不一定成為正比。如能抓住一個重要的小問題,教師學科中關鍵的問題,能夠深入其本質,抓住要害,從各個方面把它説深説透,有獨到的新見解,把這問題的難點和癥結找準了,科學的給予解決,那論文就有了分量。“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把一個小問題解決了,比隔靴抓癢地碰到十個大問題,一個也不解決,要好的多。

教師論文的性質。教師有兩種不同性質的論文,一種就是解決教師學科史中的某一個問題,或綜合前人研究的結論;另一種就是提出新問題。如某一大學教師談了關於知識價值的定量分析問題。這就是一個新問題。他提出怎樣評價知識;怎樣計算和分析腦力勞動的價值等。他把各種説法都講得很清楚。這樣做我看也很好,把問題擺出來了,説明當前教師現代化方面也有這方面的問題,需要去研究、去探討。提出問題就就是解決問題的頭一步,如果連問題都提不出來,怎麼談的上解決呢?首先要注意到,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前人有什麼説法,哪一家的説法合理些。我們要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我認為,教師科學地發展就是無限的長河,需要無數的人,竭其所能,貢獻其點滴,匯入浩蕩的激流。在選定研究論題時,應該有這樣的認識。

二、做好寫教師論文的準備

所謂準備,主要就是充分佔有材料。一個小小的題目,我們就要佔有很多的材料。在選定論題之後,就要對有史以來對有關這個問題的資料進行廣泛的考察研究,有時對於間接有關的材料,也要加以調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瞭解學術界關於這個問題已經達到的水平。

馬克思撰寫《資本論》,遍讀了當時西方各國全部有關經濟的材料。列寧寫《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也閲讀了當時西方几百種關於哲學、物理學的著作和論文,這就是我們研究學術問題的典範。

通過論文的寫作,一方面,我們要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良好的作風。我們要寫好教師論文,必須掌握大量的這方面的資料,而且要學會運用資料。一般的資料往往只能從宏觀上滿足人的需要,而每個寫論文的人,面臨的任務不同,因而所需的資料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具體需要,自己動手,把現有的資料去粗取精,由此及彼地改造可運用自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我們決不要滿足於第二手材料,要儘可能查檢掌握第一手材料,因為第一手材料沒有經過別人改動,比較可靠。這就需要我們到教學實踐中去發現、調查、實踐、總結,找到最早的根據,把具有別人沒有講到的那種意義能找到的都找出來,隨時留意,做出札記或長片。

同時,我認為,在充分佔有第一手教學資料的基礎上,要加強教學資料的分析。目前,基層教師工作就是整個教育工作現代化的突破口,應使基層教師工作重點由原來的課堂教學轉移到教學生不但學文化還會做人做事的全面提高的資料分析研究上來,以搞好素質教育決策,提高教師服務。資料分析方法可運用分析和綜合相結合,歸納和演繹相結合,邏輯的方法和歷史的方法相結合等。要求大家客觀地、全面地看問題,從事物的發展變化,對具體事物作具體分析,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解決真理問題。也可採用動態分析法、迴歸法和運籌學上的一系列方法,合理地、全面地達到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最佳效果。如何在合理的教學方法上收到最佳成效就是今後教師工作的研究重點。

由此,在蒐集材料後,要經過聯繫、透徹分析比較、提煉後逐步形成自己的論點,做好寫教師論文的準備。

三、教師論文的撰寫

撰寫教師論文,第一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就就是運用邏輯思維。如果沒有科學頭腦就寫不出科學論文。所謂科學頭腦,也就就是邏輯的頭腦。我認為,搞教學研究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條件就是時間,一個條件就是分析能力。沒有時間就沒法充分佔有材料,要有分析能力就要有科學的頭腦、邏輯的頭腦。

如果有科學的頭腦,那麼怎樣寫呢?這需要根據所用資料和所得結果進行恰當的論文寫作。原則上就是簡明扼要,指出問題,説明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讀者用很短的時間,得到一定的收益。這就需要清晰地擺事實,扼要地講道理,把來龍去脈講清楚,而在提要和結論裏把文中主要收穫提出來。至於所根據的資料,可以就是多種多樣的,也可以就是觀測數據,拍攝圖片,以及許多數字與圖表。對此資料,要深入思考,比較分析,善於運用。

在寫作過程中,還要注意結構的安排。文章主題確立,選題選好後,只就是有了內容,還需要有表現形式,表現形式除了語言外,還有結構。正如建造奧運“鳥巢”一樣,首先需要準備建築材料,其次還要有藍圖,設計。因此,可以説,所謂文章結構,就就是建造奧運“鳥巢”藍圖,沒有藍圖,建造不好奧運“鳥巢”,同樣,沒有結構佈局,如何能寫好文章?結構就就是作者為了表現主題思想,增強表達效果,對材料加以組織比較,安排成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

結構不就是作者的主觀願望憑空想出來的,而就是作者根據對客觀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內在聯繫的認識,按照主題的需要和體裁的要求,把選好的材料加以分類、組織和安排,分為若干部分,使之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前後一貫,合乎邏輯。因此,可以説結構實質就是作者思路的具體表現,就是作者對客觀世界的一種深入、透徹的觀察和感知,形成自己對客觀世界的深究、認知和判斷,就是一種理性的昇華。反之,作者思路不清,結構必然紊亂,寫起來必然牽強附會,捉襟見肘。

文章寫好後,我們必須勤研究,慎發表,邊寫作,邊學習;既虛心,又堅定;深思索,探真理;這些就是寫論文的基本原則。在這些原則支配下,有的論文,雖然有了資料,有了思路,還要經過一、兩年甚至幾年的查閲、思考、學習、提高,才寫的出來。當然,也有的靈機一動,很快寫出一篇論文來,這就是兩個極端。而不就是一般。一般要經過辛勤的勞動,如蒐集整理、查閲、試驗、實踐、總結等以後,得到了一些具體成果,在所得成果的基礎上,再參考有關前人的研究成果,反覆地用歸納、演繹、分析、綜合、比較等方法,進行討論,最後得到研究成績。

中國小教師論文 篇二

摘要

本文對“以人為本”視角下的教育管理模式的概念進行了介紹,並分析了目前國小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對構建“以人為本”理念的國小教育模式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

以人為本;國小;教育管理模式;策略

傳統的教育管理理念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與學習實情不能相互適應。素質教育要求學校將以往的管理模式轉向有助於學生髮展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斷促進國小教育管理事業的進步。

一、“以人為本”教育管理模式

“以人為本”的國小教育管理模式是指學校把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等看作是管理的中心人員,以他們為主體,以關心、尊重、發展的眼光來對待教育,充分挖掘人們的內在潛力,使每個人的個人價值得以實現。

二、國小教育管理現狀

1.管理觀念落後

目前很多國小的教育管理觀念仍然比較落後,管理模式與學校實情不能相互適應,導致管理模式比較死板。在落後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學校只能依據上級文件來制定並推行學校制度,並且,這些規章制度主要用以約束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等的言行舉止,學生和教師並沒有參與到制度建設當中。學校的管理者及學校領導認為教師應該遵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專心完成自己“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學生認真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即可。當出現成績不好、性格怪異的學生時,學校認為自己要面對社會、家長、領導的壓力,在對待這一類學生時,學校領導和教師往往照章辦事,放棄“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限制了師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意識的發展。

2.缺少素質教育

很多學校仍然堅持對學生進行應試教育,背離社會的實際發展要求,學校出現很多追求升學率、爭取高分、應付考試的現象。學校管理模式比較傳統,學校過度重視智力發展而忽視學生美德的培養,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創造力低。

3.缺少民主管理

很多學校的民主管理只是流於表面,當教師和學生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時,他們無法捍衞自己的權利,只能被動地接受學校和管理者的教育。

4.師資力量薄弱

很多教師不能正確理解“以人為本”教育觀念,仍然使用“填鴨式”教學方法,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得不到及時的更新。此外,學校管理團隊培養制度不完善,很多學校的教務管理人員素質不高,行政、教育管理工作比較混雜。

5.評價制度不完善

很多學校對學生和教師的評價方法比較單一,評價教師的教學成果主要依據是領導評價與學生考試成績。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不惜一切代價增大學生的課業量,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完成教學大綱要求,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學生也是被動地接受教育、被動地學習。對待國小生,學校並不需要用太多的制度去約束學生。但是不論是家長、教師還是學校,他們都比較偏愛成績好的學生,導致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約束。

三、策略

1.營造“以人為本”的教育氛圍

學習在構建“以人為本”且具備服務性、專業性、開放性的管理方式時,要以文化的視角來開展管理活動。以人的觀念為基礎,營造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氛圍。對於教師,學校應鼓勵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創新和改革,慎重考慮並積極採納教師提出的合理觀念,為師生構建一個暢所欲言的校園環境。對於學生,教師應懷有和藹的態度、寬廣的胸襟去對待學生,理解並接納學生的階段特徵,利用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不斷激發和拓展學生的思維想象空間。

2.創建校園文化

在學校管理和學校教育工作中,創建校園文化非常重要。校園文化可以體現學校教育思想、師生素質和辦學特點,有助於引導教師和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國小教育的發展。校園是學生生活和教師教學的重要場所,在創建校園文化時,學校要關愛師生,時刻關注他們的精神生活。例如,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和學生構建具有科學、教育、觀賞意義的校園科學站,舉辦展覽活動,展覽教師的科研成果和學生的精美作品,這不僅能充分發掘教師的潛力,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索熱情。學校為師生提供足夠的人文關懷,為師生創建一個具有人情味、和諧、健康的教育環境,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到國小教育事業中。同時,學校還要處理好學生、教師、管理者之間的關係,提升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隨着時代的變革,教育也需要不斷進行改革,學校管理者應與時俱進,不斷調整、創新教育觀念和思想以適應新的教育環境。

3.教師應寬容待人

在“以人為本”的視角下,教師對學生要富有愛心和寬容心,師生之間要在相互平等、互相尊重的前提下進行交流。當今時代的國小生都比較追求個性,性格張揚,在課堂上不安穩,總是不認真聽課,對知識的理解不夠紮實,影響了其進一步的學習。因此,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不能正顏厲色,更不能將學生驅出課堂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教師應以寬容的心對待學生,以愛來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體會到自己擔負的學習責任。

4.人文化管理學生

國小生的思想和觀念都比較單一、不全面,對價值、社會、人生還不能形成一個準確的。認識,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所以,國小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學校在開展管理活動時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創新,及時深入瞭解學生的個性及特點,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創新熱情。學校應在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從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人文化管理教師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始終強調師生共同參與。學校管理者、教師等在教育管理中處於主導地位,是學校的各項活動的開展的主導人員。管理者要鼓勵教師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積極參與到學校管理活動中,充分發揮管理者的主動性。四、結語國小教育管理應朝着更加科學、全面的方向發展。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不斷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和創新,促進國小教育的進步和發展。

中國小教師論文 篇三

一、明確教學目標

首先,教師不但應當明確知識與技能目標,還應當明確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提高學生音樂基礎水平的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促進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發展。其次,教師應當緊扣音樂這一主題確立教學目標。音樂是一種藝術,因此,國小音樂教師就應當將音樂藝術滲透進教學目標之中,刺激學生的聽覺感官,引起學生的情感呼應,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最後,教師應當確立能夠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目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應當確立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跟實踐性的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親自參與到音樂實踐中去,優化音樂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二、優化教學設計

教師應當優化教學設計,使其更加科學合理、實用有效,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首先,教師應當把握歌曲教學的主線,注重聽力訓練,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聽音樂,培養學生聽音樂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教師應當在教科書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跟教學任務,拓展教學內容,收集新穎有趣的教學資料,充實音樂課程。同時,由於學生的興趣愛好跟音樂學習能力各有不同,教師就應當選擇學生普遍喜愛的音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注重訓練學生的音樂基礎,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提高跟進步。

三、有效進行課堂教學

首先,教師應當設計合理的課堂結構。教師應當將音樂曲式意識融入進教學活動中,將課堂結構與曲式結構結合起來,使學生體會樂曲的節奏與情感,感受音樂美。其次,教師應當採用參與式教學法。教師應當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跟空間,讓學生獨立唱歌、彈奏,使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提高學生學習動力,豐富學生的音樂實踐經驗,提高學生的音樂成績。最後,教師應當做好新課導入,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點,靈活運用多媒體設備導入課堂,在一節課的開始就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成功導入課題,使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更為順利地展開。

四、採取積極性評價

教師應當注重教學評價,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採用積極性的評價,幫助學生提高音樂水平。教師應當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教師應當聯繫教學目標跟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成功教學法,以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感為評價宗旨,將自評、互評、他評三種評價方式結合起來,針對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音樂理解水平、音樂表達能力、音樂實踐技能、特殊才能以及課堂表現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師應當採取評語與等級評分相結合的制度,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跟積極的學習態度,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感與滿足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跟主動性,同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改進自身不足,鼓勵、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學習。

五、有效進行課堂提問

首先,教師應當明確提問內容。教師應當抓住課程重難點進行提問,聯繫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教學內容,提出貼合學生日常生活、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問題,帶領學生融入問題情境。其次,教師應當選擇恰當的時機提出問題。教師應當根據教學設計跟課堂進程,選擇恰當地時機提出問題,達成提問效果的最優化。最後,教師應當有易到難、由簡到繁地提出問題。教師應當圍繞教學內容提出一箇中心問題,引導學生帶着這個問題閲讀歌詞、學習樂曲,再提出環環相扣的小問題,使學生一步步地解決小問題,進而解出中心問題的答案。

六、總結

總之,國小音樂教師應當採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音樂學習,為學生提供平台使學生展現個人魅力,拓展學生的音樂思維,充分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意識。同時,教師應當準備充足的教學資料,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水平跟音樂鑑賞能力,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手段,課後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反思跟總結,積累教學經驗,貫徹“終身學習”這一指導思想,不斷改進教學技能,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提高教學水平。

中國小教師論文 篇四

摘要:近年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國小教育教學管理成就顯著,但是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如管理者觀念滯後、方法過時,不能與時俱進等,這就需要管理者轉變觀念,不斷提升自己,採取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

關鍵詞:國小教育;教學管理;問題

近年來,隨着社會經濟和科技的迅猛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推行,促使國小教學模式、培養目標、形式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學管理呈現複雜化,因而諸多問題也暴露出來。

1開展國小教育的必要性

1.1國小教育是國民成長成才的奠基石

為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國家提出了人才強國、科教興國的戰略。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起着啟蒙作用的國小教育,也在與時俱進,不斷進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改革,提倡素質教育。國小教育屬於民眾人生路上的基礎教育,是未來發展的奠基石。國小教育,通過指導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實現兒童向青少年階段更好地邁進,為國民素質提高奠基。

1.2國小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關鍵

古語云: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又曰:一切要從娃娃抓起。教育興,則國興。國小教育作為學生求學路上的第一步,對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習慣、人際關係方面的培養,起着關鍵性作用。國小通過素質教育,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修養,懂禮貌,愛運動,勤思考,敢創新,這些素質的提高,為日後學生成長成才打下了堅實的根基,是培養人才的第一步,也是關鍵性一步。

2國小教育教學管理的概述

2.1國小教育教學管理的理念

國小教育是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習慣。常言道:“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而,國小教育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形成自己的喜好,為學生日後成熟的性格和價值觀打下基礎。習慣是內驅力,不需依靠外界,而是靠自主完成。因此,國小教育作為一項重大事業,有責任幫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2.2國小實施素質教育,促使教學模式發生了轉變

素質教育是社會對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近年來,各地普遍實行素質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國小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由以往只重視學生成績的觀念,向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方面轉變。學生也由死記硬背模式向動手操作方面轉變,提高了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冒險精神增強,敢於探索,勇於創新。可以説,國小實行素質教育以來,取得了可觀的成績。

3國小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1管理者教育觀念陳舊

素質教育對國小教育管理者提出了重大挑戰。管理者要在教育和教學上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從自身做起,思想觀念要與時俱進。改變以往經驗式的教學理念,要鼓勵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意義上實現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價值。

3.2管理者依舊只重課本

知識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國小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有探索的傾向。因而,管理者應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徵,因材施教,從生活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學。但是,現實中往往存在着這樣一種狀況,國小老師依舊只重視課本知識,忽視其他方面的拓展,使得教育內容比較單一。書本上的知識畢竟有限,學生能瞭解到的知識也極為甚少,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學生的視野,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

中學教師論文免費下載 篇五

試談創新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外語學習受到重視,中華民族普遍的英語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是這只是考試水平,英語的實際運用效果並不很好,許多學生的英語還是“啞巴英語”,張不開嘴,不敢交流。作為英語語言的教育者,我們不得不開始反思平時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否兼顧了語言輸入與輸出的平衡。就此,我們應該創新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使用有效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一、創造英語環境 接觸正確英語表達

同一種語言,作為母語來教和作為英語來教是根本不同的。在母語的環境下,人們總是通過不斷的刺激反應來習得語言。而長期以來,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英語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的語言訓練和實踐,削弱了語言的交際性。創設語言環境也叫模擬語言環境,是指在口語教學中,根據授課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創設出不同的語言條件和要求,根據這些語言條件和要求構建一個語言環境,讓學生置身於這個創設的環境中去練習口語。所謂英語學習環境,是指學生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和嘴裏説的儘可能是英語。如:校園內的警示牌、標語牌、宣傳牌用英漢雙語;玩樂場地的器材名稱用雙語;教室裏的課表、班規和其它佈置用雙語。

在課堂中,除了語法課,教師應該只説英語,並且禁止學生使用漢語。有的學生還聽不懂,但教師可以想辦法:一是多采用直觀手段如實物、圖片等創設語境;二是老師利用眼神、口形、手勢和其它肢體語言幫助學習理解;三是十分重要的能力,即用英語解釋英語的能力。在課堂的前三分一的時間裏,教師使用各種多媒體設備和工具讓學生沐浴在全英語的環境中,去接觸這堂課所需要用到和學習的英語詞彙、知識、句型等。課堂的這第一步曲主要是通過真實的語言環境下的語言輸入(以聽錄音、看視頻和閲讀真實英文材料為主)來讓學生了解正確的英語表達方法,正確的語音和正確的語境。

其次,在課堂外也應儘量多用英語。譬如學生上下學路上打招呼、各科上下課的問候語、早操課間操的發號施令都可以用英語;還可以充分利用廣播播放英語歌曲、英語小故事、小笑話等;也可以每個月舉行一次英語競賽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朗誦比賽、英語唱歌比賽等,學校的其它大型活動也應儘量讓學生主持並運用雙語。這些不僅讓學生有機會聽和説,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英語習得 學生自主歸納總結

英語課堂第二步曲是讓學生通過分組式討論總結法自主歸納第一步曲英語環境中出現的英語用法。比如,某個詞彙的在不同語境的不同運用。這些都應該以先呈現,再總結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學生歸納和教師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將以教師為主導的知識傳授型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能力培養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認知的主體和語言的積極構建者。

語言是人們在長時間的實踐中形成的認同符號,其運用有”規則”可依。而我認為,與其像原來那樣教師先幫學生總結歸納好,再告訴他們,讓他們背,還不如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去總結歸納。這樣效果豈不是更好?還要強調一點:在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上面,學生是大師,學生是天才的學習者。所以不要一開始就去破壞他們天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我們需要的是觀察他們,適時地豐富他們的經驗。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保證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性。而這種自主獲取知識、解決問題和歸納總結的能力不應該僅僅存在於數理化等理科性質的科目中,英語中也需要。

三、語言運用 提高交際能力

孩子學語言是個模仿的過程,他們每天模仿父母、周圍的人、電視等一切可以模仿的東西,並且模仿得越來越象,然後逐漸形成融合了自己個性特徵的語言方式。作為英語學習者,也必須模仿已有的東西,不經歷到位的模仿的”創新”意味着錯誤。

我們在使用英語時要建立一種“條件反射”,達到説英語時“嘴比腦快”的境界。這就需要學生通過不斷的“修煉”來使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在課堂上教師就要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説的能力。教育家們曾説過:“教育是人和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教師自始至終,要幫助學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礙,克服“説”的畏難情緒。

在經過了課堂前兩步曲之後,第三步曲應該是自然而然進行的,教師根據課時目標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造句、對話、討論或辯論,讓學生自由交流,最後鼓勵學生上台表演。最後由教師引導學生對本堂課學生自己習得的知識進行復習。不斷向學生強調他們學到的知識是由他們自己總結出來的,用鼓勵肯定的語言,如:“You made it all by yourselves!”,來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和積極性。

有了如此良好的從校園到課堂的英語學習環境、均衡的語言輸入與輸出、對知識的自主總結,我相信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英語運用能力,也能培養出自己對新知識的創造性學習能力。

中學教師論文免費下載 篇六

淺談高中英語閲讀教學

閲讀的過程是對語言的認知過程,閲讀有助於鞏固和擴大詞彙、豐富語言知識、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閲讀可以訓練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側重培養閲讀能力”是教學大綱規定的高中英語教學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英語技能的一個基本方法,又是落實交際實踐性的主要途徑。英語閲讀就是讀者利用相關的英語知識和非英語知識去解讀包含一定英語知識和非英語知識的閲讀材料。英語知識是指讀者英語語音、詞彙、語法以及篇章知識的總和。非英語知識是指讀者英語知識以外的背景知識,即直接或間接獲取的知識經驗的總和。加強閲讀訓練可以為學生創造大量獲取語言知識和大量運用語言的機會和條件。在課內外的閲讀中既可培養學生對語篇進行分析、綜合並從中獲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學會欣賞英語文學作品的美,通過自然滲透,陶冶學生良好的情操。

一、要提高閲讀能力必須保證一定的閲讀量

要養成整體閲讀的好習慣,就因該督促和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大量的整體閲讀的自我訓練。實踐證明,閲讀量越大,儲存的信息越豐富,可供選擇的相關因素越多,學生便可利用這些因素對作者的意圖做出分析判斷,使閲讀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而且積累了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形成一個提高閲讀能力的良性循環。

大多數學生相信,只要努力學習必有收穫。而現實情況,閲讀中常常遇到困難,使很多人無法感受到學習語言的樂趣。此時老師應適時幫助學生糾正不良的閲讀習慣。不良的學習習慣主要表現為以下的四個方面:

1、一遇到生詞就求助於字典,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沒有工具書就無法閲讀的定勢,從而喪失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説字典裏找到的漢語釋文往往不是原文的絕對等值,且工具書不會也不可能容納所有的語言現象。

2、視幅小 即閲讀不以意羣或句子成分為單位,而是以單詞或詞組為單位。這樣做,不僅將部分的注意力分散於詞形和詞的發音上,而且增大了語音信息塊的密度,引起不必要的耗損和摩擦,從而降低閲讀效率。

3、心譯 即一邊讀一邊翻譯,這是一種較普遍的閲讀行為。閲讀的宗旨是培養語感和提高閲讀的熟練程度,用外語解決問題,心譯顯然是不可取的。因此只有糾正和克服以上閲讀的不良習慣,才能提高學生的閲讀效率。

二、高中學生閲讀能力提高的技巧

閲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在長期的堅持閲讀中獲得。下面談幾種高中學生閲讀能力提高的技巧。

1、抓中心思想 學生根據自己水平選取一定長度而有趣的閲讀材料或面對教師提供的材料,不作預習,按速度要求限時讀完後,應該對文章意思大致做到心中有數了。然後對自己預測進行檢驗,重新閲讀一遍,或與其他學生交流,或者向老師進行反饋,進一步明確文章的中心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除讀懂文章、領會意思外,還可以培養訓練學生歸納綜合的能力。學生具有了一定的歸納綜合能力,會有助於他們在閲讀中更能明確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內容。

2、找主題句 每篇文章都有一箇中心思想,每個段落都是圍繞中心而寫的,而每個段落裏常有一個主題句表達這個段落的中心思想,其他句子則圍繞主題句而展開。學生在閲讀文章時可通過尋找每段的主題句來理解段落的大意,來把握整篇文章的大意。大多數的主題句位於段落開頭,另一些位於段落中間或結尾。

3、猜詞 在閲讀文章時難免會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詞。這時有些學生就會常查閲字典,這種習慣對閲讀是很不利的,既影響了閲讀速度,又打破了文章的連貫性。因此高中學生要學會猜詞義。這種猜詞能力是閲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準確地猜詞能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加強單詞的記憶。因為經過自己思考獲得的東西在大腦中留下的痕跡更深刻,同時閲讀速度也大大地提高。文章中詞的詞義可以通過上下文中的同義詞關係、反義詞關係,理解整個句子或段落以及詞的構成方法等形式獲得。

4、推斷作者的意圖和觀點 在讀完文章、瞭解文章大意後,還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根據作者使用的語言、敍述的事實、引用的例證、人物的對話及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等推斷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是什麼,他想要説明什麼問題,表達什麼觀點及持有什麼樣的態度。這是一個通過表面文字推測文章深層結構含義的判斷、推理過程,它能推動學生積極地思考,培養較高的理解能力、準確的判斷能力和果斷的推理能力。這些能力的獲得有利於學生順利地閲讀文章、理解文章,提高閲讀效率。

總之,閲讀訓練是英語教學的一個手段,提高閲讀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的目的。學生的閲讀能力提高了,能促進寫的能力和聽説的能力,使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得以提高。

中國小教師論文 篇七

現在國小教育方式依舊以老師講授為主,口手相傳,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能使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種方式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提高。過多的講授忽視了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老師應該多問學生為什麼,而不是一味的只是告知是什麼。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開展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知識。

3.4師資力量不足,影響教學質量

由於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了地區間教育發展差距較大的局面。偏遠山區由於設備低、住房簡陋、教學環境差、工資水平低等侷限性,很多人不願去那裏就業,繼而造成了偏遠地區師資力量不足的局面。師資隊伍學歷低,教學質量差,使貧困地區的孩子不能受到高質量的教育,農村城市教育差距越來越大,加大了地區發展差距。從長遠來看,不利於教育事業的發展。

4結語

國小教育,是人成長中的啟蒙教育。國小教育管理者,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本着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學理念,做好學生成長路上的引導者,對學生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

參考文獻:

[1]劉宏。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國小教育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科學導報,20xx,(1)。

[2]包金玉。淺析國小教育教學管理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xx,(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