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9.51K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多篇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1

摘要:本文從國家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和信息技術發展的角度分析五年制高職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必要性,然後在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課程設置現狀的基礎上,從理論基礎、課程設置的連貫性、教學內容的融合三個方面,具體分析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可行性。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融合;可行性分析

高職會計專業是向社會輸送會計人才的重要渠道,通過對五年制高職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研究,使畢業生能適應市場需要,並快速轉變為企業需要的會計人才!

一、五年制高職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必要性

(一)國家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要求,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質量。2016年發佈的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也要求加強會計教學教材研究與改革,推動管理會計的應用。可以説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國家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信息技術、經濟新常態發展的必要要求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社會經濟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大數據的普及,互聯網的發展,加劇了企業管理高層對信息系統的需要,使得管理會計越來越重要。但是無論經濟怎樣發展,管理會計都必須藉助財務會計提供的財務信息。因此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信息與網絡技術、經濟新常態發展的必要要求。

二、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現狀

以我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為例,財務會計屬於會計專業的專業技能課程,屬於必修課,14學分,分兩學期學習;管理會計屬於專業拓展類任選課,4學分,一個學期學習。從課程設置看,五年制高職普遍存在重財務會計輕管理會計的現象。在國家越來越重視管理會計的環境背景下,高職教育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課程的共性與個性,研究課程融合的的可行性。

三、五年制高職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論基礎一致性

1.基礎相同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都以傳統會計為基礎。傳統會計主要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記賬方法,對特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並定期編制財務會計報表。財務會計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對企業的資金運動進行全面系統的核算與監督,向外部使用者提供企業財務狀況與盈利能力;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現代經營管理理論的研究深入,管理會計逐漸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會計學科,主要是運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分析財務會計中的信息,為管理當局的相關計劃、決策、控制等提供依據。

2.本質相同

會計的本質是在經濟管理活動中形成的一種會計信息系統。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系統是基礎,管理會計則在財務會計信息系統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經營管理上的要求,結合財務會計信息系統外取得的有關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形成管理層需要的管理會計信息。一般認為,財務會計是對外會計,而管理會計是對內會計,按照各自的方法和分析工具,進行雙重核算。無論經濟怎樣發展,管理會計都必須藉助財務會計提供的財務信息。

(二)課程設置的連貫性

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順序一般都是先學習會計基礎,學習會計基本理論與核算;然後是財務會計,學習具體的經濟業務的核算,並編制相關報表;在學完財務會計的基礎上,安排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其他專業課程。從課程設置看,五年制高職普遍存在重財務會計輕管理會計的現象。隨着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取消,企業需要的是高層次的管理會計人才,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在以財務會計為核心課程的同時,應重視管理會計,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課程設置上進行融合,使學生不僅具備紮實的財務會計知識,而且具備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快速成長為企業需要的高層次的會計人才。

(三)教學內容的融合

五年制高職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大部分都是以生產的會計信息為主線,按會計要素設計學習內容,從財務會計內容認知,資產核算、負債核算、收入、費用和利潤核算、所有者權益核算,最後是財務報表編制。管理會計的教學,以管理會計能力體系為主線,管理會計的基本方法、分析工具、經營決策、投資決策、全面預算、成本控制、最後是責任會計。會計的本質是為企業管理活動服務的一種會計信息處理系統,在這個會計信息系統中,有兩個環節,即信息儲存和信息輸出,信息系統又可分為三個階段,即信息確認、核算和信息應用,財務會計着重的是信息確認和核算,而管理會計重點是信息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管是財務會計還是管理會計,都離不開會計信息這條主線,它們是相互融合的主體。

四、結語

隨着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化,會計理論、信息與網絡技術、經濟的發展,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是向社會輸送會計人才的重要渠道,研究高職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國家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市場對會計人才需求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

[2]王雍欣,何秀賢,姚光憲,主編.管理會計.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3]劉魯忠.基於新形勢下管理會計及財務會計可行性探究[J].管理觀察,2014(28).

[4]徐光華,沈弋,鄧德強.環境嬗變下的管理會計變革與創新[J].會計研究,2015(12).

[5]沈藝峯,郭曉梅,林濤《全球管理會計原則》背景、內容及影響[J].會計研究,2015(10).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2

摘要:會計崗位是每個行業重要的工作崗位,會計工作是企業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會計工作的質量決定着整個企業工作的質量。但是現階段我們會計從業人員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會計從業人員普遍存在素質偏低、業務水平不高、會計工作不規範、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我國會計工作的發展停滯不前,不利於我國社會的穩定。

因此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加強會計專業培訓工作是必然趨勢。本文分析當前經濟欠發達地區會計專業培訓的現狀,並根據其培訓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培訓途徑,為其他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會計培訓提供思路。

關鍵詞:會計專業;社會培訓;現狀;有效途徑

一、當前經濟欠發達地區會計培訓現

(一)培訓組織管理體系和監督體系不健全

從河池市的會計專業培訓情況來看,會計人員通過上海國家會計遠程教育網、新世紀會計培訓等網上進行繼續教育學習,面授地點普遍在師資匱乏、辦學條件較落後、甚至某些培訓機構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不講究培訓質量,培訓效果不理想。雖然各部門都比較重視會計專業的培訓,但是各部門的培訓都是獨立開展的,財政局開展的培訓主要是針對基層參政幹部,恆企公司開展的培訓主要是初級會計資格的考試培訓,税務局開展的培訓主要是與税務相關的業務培訓,這些培訓都是開展得比較少,普及面較窄。目前我市缺少規範、科學、系統化的會計專業社會化培訓機構,對會計專業培訓沒有進行統一組織、管理和監督,對區域經濟的發展不利。

(二)會計專業培訓形式單一

就目前我們河池市的會計專業培訓形式來看,政府部門組織培訓比如財政局組織的基層財政幹部培訓,培訓的對象是基層財政幹部,主要是學習一些新的會計理論和財政法規,對企業會計人員以及考證培訓沒有涉及到;税務部門組織的培訓主要是針對營改增以及金税三期系統相關知識培訓,主要培訓對象是税務工作人員;恆企公司組織的培訓主要是以考證培訓為主,主要培訓對象是即將參加會計職稱考試的人員。這些培訓都是集中面授為主,通過教師講授的形式來進行學習,且都是大班式教學,時間比較固定,培訓效果不理想。

(三)缺乏專業的培訓場地

目前在我市沒有專門、統一的技能培訓場地,許多培訓比如財政局組織的基層幹部培訓等均通過借用我校實訓基地等形式進行培訓,恆企公司利用辦公場地組織考證培訓,由於學員數量不穩定,難免會存在場地過剩或者不足等情況。

(四)師資隊伍建設滯後

會計專業崗前培訓包括助理會計師考證培訓和會計崗位技能培訓。要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會計專業人才,不僅需要培訓教學團隊擁有豐富的理論培訓經驗,幫助學員順利通過考試,更要有過硬的實操技能,讓學員通過系統地培訓後,真正零距離接觸崗位工作,能順利上崗獨立工作。但從目前各部門組織的培訓情況來看,大部分師資還是理論培訓的講師,能講授理論同時又能培訓技能的師資不多。

二、經濟欠發達地區會計專業社會培訓有效途徑

(一)政校行企四方聯動,拓寬培訓渠道

完善培訓組織體系,光靠單方力量是很難實現的。學校會計專業的教育對各項政策變化相對更新快,而且教學場地、資源、師資等比較豐富,但是學校教育的往往存在“在課堂上講會計學原理,在黑板上進行賬務處理”等問題,培訓效果不理想。通過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校企廣泛深度合作,建立有效的四方聯動運行合作機制,拓寬培訓渠道,提高培訓質量。這幾年來我市“黨建+教育扶貧”焊接項目的“政校行企”四方聯動的就業技能培訓模式取得很好的效果,會計專業的社會培訓可借鑑此做法,促進會計專業技能培訓持續高效開展。

同時在河池市職業教育集團助力下,共同構建以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為龍頭、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為骨幹、各中職(中專)學校為支撐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強縣級職業技術學校辦學能力建設,促進就業創業。

(二)創新會計專業社會培訓模式

會計專業社會培訓是依託社會的需求而開展的,鑑於社會培訓工作能為社會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特點,所以更需要加強社會各界的聯繫和溝通並且建立信任。同時爭取頒證渠道的暢通,以培訓學生的收穫和操作能力為標準進行綜合評估,為通過考核的學員頒發證書,提高培訓方的聲譽,更進一步發展自身的優勢,取得社會各界的認可和信任,為社會化培訓發展開拓可持續發展的新空間。我校會計專業近幾年來會計專業教師為河池市不同行業的會計人員傳授新會制度知識和解決新舊會計制度銜接問題,幫助廣大會計人員及時更新掌握會計知識,懂得如何按照新會計制度進行賬務處理,明確會計專業發展方向,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我校會計特色實訓基地為會計專業社會培訓提供服務

我校從2009年起先後建有會計綜合實訓室、會計技能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會計手工模擬實訓室、會計考培實訓中心等11個校內實訓室。為滿足專業不斷擴大的教學需求,2015年11月中央專項撥入500萬元資金,用於添置設備,擴充實訓室,進行課程改革、專業人才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

截止2016年12月,我校會計專業新建四間、完善兩間實訓室,現共有實訓室13間,實訓基地面積由原來的1480M2增加到1960M2,實訓工位由原來的424個增加到692個。會計特色實訓基地建成後,除能滿足會計專業羣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外,還可通過優異的增值服務,為開展會計專業社會培訓提供了優質的基礎條件,是河池市集教學、培訓、社會服務為一體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依託會計服務公司能夠針對性地為社會職業教育、企業財務管理解決各種難題。集“教、培、考、賽”為一體的人才培養基地成為河池市財政、銀行、税務、工商、商務、安監、教育、衞生等部門指定培訓、考試的定點基地。

(四)優化培訓教學團隊

我校會計專業是學校的老牌專業,是自治區示範專業、國家示範校重點建設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師資隊伍建設以“自培、送出去、請進來”為基本思路,加強教師職業素養、專業技能、科研能力和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的培養,經過多年的內修外培、下企業實踐鍛鍊、專兼結對培養等方式,已形成一支“品德高尚、結構合理、專兼結合、校企互通、動態組合、技能精湛”的“雙師型”教師團隊。

部分教師長期擔任會計從業資格證、會計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考證培訓教師,有豐富的培訓考證經驗,同時有多名教師被被聘為河池市會計培訓教師,在河池市的會計電算化、新會計制度、基層財政幹部等培訓擔任培訓教師,培訓效果顯著,滿足會計專業社會培訓需要。綜上所述,會計人員的崗前、崗位培訓工作非常重要,但是現階段各部門組織的會計培訓都是孤島式的,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導致會計人才質量得不到有效提升,難以適應本地區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通過政、校、行、企多方聯動共同開展會計專業社會培訓,充分利用學校的'實訓基地、師資等資源為當地會計專業社會培訓服務,提高會計人才培訓質量,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崔曉雲.會計培訓創新模式的應用研究[J].財經界,2016(20).

[2]張毓幼.提高會計隊伍培訓效果的建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04).

[3]李威.會計人員教育培訓的創新研究[J].科技資訊,2018(16).

[4]周麗華.會計人員教育培訓的現狀及問題分析[J].合計資訊,2018(26).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3

摘要:會計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會計人才的培養更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文章從目前高等本科院校會計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現狀出發,提出了四位一體的分層實訓培養模式,分析了四位一體分層實訓的概念、基本思路、會計人才的定位和培養模式的具體設置,以及面臨的困難,為會計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新的方案。

關鍵詞: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四位一體;分層實訓

一、目前高校本科會計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現狀

(一)重理論輕實踐

一直以來,各本科院校在會計人才培養中,更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在較不重要的附屬地位。由此,各大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設置的理論課程的比重佔到絕大部分,如大多高校都採取設置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税法、審計等理論課程這樣的設置模式,且理論課時佔到85%甚至更多,實踐課時僅僅佔10%-15%。相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更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師自己的學習和研究也多偏向於理論方面,長期以來忽視了實踐知識的學習和探討。

(二)實踐類課程模式單一,實踐流於形式

在實踐課的設置上,大部分本科院校採取“課程實驗+畢業實習”的形式,模式比較單一。課程實驗是由教師在講完本門課程的理論後完成的,大多是給學生一本實驗教材或一套實驗案例,由學生根據理論課的學習自己完成實驗,用手工的完成居多,也有用軟件完成的。這樣的課程實驗中,學生很難了解會計工作的真正實務。

畢業實習則是由學校聯繫或學生自己聯繫實習單位進行。由於實習單位的限制,導致實習過程很短或沒有老師的專業帶領和引導,甚至有些學生因為偷懶沒有真正的參加畢業實習,而是找個單位在實習報告中蓋章了事,這樣沒有真正進行會計實習過程的鍛鍊,使得畢業實習大多流於形式。

(三)實踐課程與社會需要脱節,實踐效果差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改變和提高。很多高校的實踐課程在設置時,沒有充分考慮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不瞭解單位最新的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導致課程教學效果較差。學生不能通過實踐課程瞭解社會的實際需要,沒有真正把書本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聯繫起來,不利於理論知識的消化吸收,以至於學生最終雖然通過了學校的實踐課,但通不過社會的實踐檢驗。

二、四位一體分層實訓培養模式的會計人才定位

近年來,人工智能飛速發展,隨着2017年德勤財務機器人的正式問世,會計已經進入了一個充滿挑戰的新時代。傳統的核算型財務會計有被淘汰的風險,而掌握了會計知識又精通分析決策的管理會計將成為未來會計專業的主流。

但即使是機器記賬的情況下,會計人員也應懂得會計的基本流程和原理。目前各大高校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後,大多仍是從事核算型會計工作,其中有較少數佼佼者可以從事供應鏈管理等財務管理工作。

但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未來的會計專業人才應當是既要懂得基礎的財務會計的財務核算知識,又掌握了管理會計的分析和決策技巧的複合型人才。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既注重財務會計理論知識的學習,使會計專業的學生掌握財務會計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方法,同時要注重學生對相關交叉學科的學習,擴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其瞭解行業發展動態。

另一方面,高校在進行實踐環節的培養安排時,通過分層實訓的模式,除了安排會計專業的手工與電算化實驗等專業能力實驗外,還要多設置實踐課程幫助學生聯繫交叉學科的情況進行的綜合實踐,比如提高會計信息化手段的運用能力和培養學生應用金融投資工具的能力等,另外還有企業戰略層面的企業全局觀能力的培養。

同時,分層實訓培養模式也不能忽略對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尤其在實地實習環節可在真實的職場環境中培養起學生的責任心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四位一體的分層實訓培養模式正是要培養具備了紮實的財務會計專業知識、能熟練的運用電子信息化工具為會計服務,能站在企業高層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做出決策,同時有高度責任心的高素質會計人員,以滿足未來社會對於會計人才的需求。

三、四位一體分層實訓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

隨着科技的進步,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在不斷提高,需要會計人員不單掌握會計專業的基礎知識,能夠進行基本的會計核算,同時還要有分析問題和進行決策的能力。大部分高等本科院校採取的“課程實驗+畢業實習”的實訓模式存在很多問題,已經不能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對於會計人才實際能力的需要了。而四位一體的分層實訓培養模式則可以滿足企業的需求。

所謂四位一體的分層實訓模式,是將會計課程設置中的實踐環節,分層設置成“手工實驗—會計電算化實驗—會計專業綜合實訓—ERP企業經營模擬實訓”這樣四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是以前一個環節的實訓為基礎層層遞進,通過手工資料、計算機軟件和實地實訓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會計專業學生四年的實習實訓。這樣的實訓模式,首先是根據實訓的要求和內容把實訓分成了基礎課程實驗、綜合實訓和決策實訓三個不同的層次,其次是根據學生不同階段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分成了單項實驗、綜合實訓和複合實驗,同時在綜合實訓中還有不同會計崗位的劃分,便於學生拓寬知識面和技能範疇,培養責任心和職業道德素質,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要。

四、四位一體分層實訓培養模式的設計方案

(一)實訓內容分層設置

在四位一體的分層實訓中,手工實驗和會計電算化實驗是與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等課程相連接的,作為整體課程的一部分。會計專業綜合實訓則採取軟件實訓與實地實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實訓中的軟件實訓是通過軟件中的實訓案例幫助學生把課程與課程之間進行串聯,將不同課程間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把會計前二年學習的專業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聯繫起來。

在軟件實訓中,如果某一環節發生錯誤可能會導致整個實驗失敗,因此對學生的細緻認真的態度也是一個考驗。綜合實訓中的實地實習是通過將學生派去實習單位實地進行實習,這種實訓則能更好的發現學校學習與企業實踐之間的差距,找出差距就找到了後面學習的方向,以便更好的融合理論知識,鍛鍊實踐能力,在實地實踐中對工作的態度和人際關係的處理也同樣重要,這樣的實訓對培養嚴謹細心、責任心強的職場高素質人才有利。ERP企業經營模擬實訓是通過ERP企業經營沙盤進行的,是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審視會計工作,更注重的是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的協調能力、人財物的調度和管理能力,以及綜合決策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有一個全局觀和管理觀,在今後的財務崗位上不但能做好財務會計的核算工作,也能有分析建議和管理的能力,從而協助企業的高層管理者進行管理和做出正確的決策。

(二)實訓課時分層設置

手工實驗和電算化實驗在相連的課程中課時的設置上要佔到該課程的三分之一以上,一般各大高校專業課的理論課時是48-64課時,實驗課時則應為16-24課時,其中《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課程實驗應占到總課時的一半。

專業綜合實訓因為是整個會計專業綜合性質的實訓,相當於對前面所學的會計專業課程的一個總結,在課時安排上就要多一些,軟件部分的專業綜合實訓可設置為24-30課時,實地實訓考慮到實訓單位的具體情況則設置為2-3周。ERP企業經營模擬實訓是一個全局觀的實訓,學校可考慮本校課程設置的具體情況設為40課時左右。

(三)實訓時間分層設置

與課程相關聯的手工實驗和會計電算化實驗隨課程設置在1-3年級,隨專業課開設,以便理論聯繫實際,檢驗理論課程學習的成果。專業綜合實訓中的軟件實訓部分安排在大二暑假開設,這時大多專業課的課程實驗已經完成,可以在軟件上進行綜合模擬實驗,通過軟件的模擬實訓完成各科課程間的連接,找出學習中的漏洞;實地實習可開設在大三暑假,這時大部分專業課都已完成,可以去企業實踐檢驗三年來的學習成果。ERP企業經營模擬實訓可設置在第七學期,此時學生面臨畢業,在學習的最後階段瞭解企業的運作模式和流程,掌握企業大局形勢,培養分析和決策管理的能力以協助企業領導者,對後面的就業有很大幫助。

五、四位一體的分層培養模式面臨的問題

四位一體的分層培養模式解決了會計人才培養中實踐能力培養的問題,但這一模式在實施中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

(一)實地實習單位的規模

在專業綜合實訓環節的實地實訓,需要找到實地實習單位。我國高校會計專業學生一般規模較大,實訓的時間不短,要安排大量學生到單位實地實習,找到合適的實習單位較為困難。這需要高校和企業,以及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二)實訓案例建設問題

在實驗實習實訓中,真實體驗很重要。無論是課程連接的實驗,還是綜合模擬實訓和企業經營模擬實訓中的案例,都要接近現實。這就要求:首先要選擇或編寫合適的教材,對教材教具要有所創新;其次要儘量使用還原性較高的憑證和印章資料等實驗材料;最後要能模擬真實的財務場景。這對本科院校的軟硬件設施都是一項挑戰。

六、結語

綜上所述,對於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應具備前瞻性和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從基礎訓練、綜合實訓和決策實訓三個層次來設置實訓環節,建立“手工實驗—會計電算化實驗—會計專業綜合實訓—ERP企業經營模擬實訓”四位一體的分層培養模式,在實訓時間、內容和課時上都進行有層次的安排,在學生學習了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財務軟件的操作技能和參與分析決策的能力,為今後從事會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紀明彥.會計人才技術能力培養三層次[J].國際商務財會,2017,12.

[2]厲國威,安玉琴.互聯網+時代會計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J].山西財税,2018,9.

[3]谷銀平.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J].商業管理研究,2018,11.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4

摘要:在大數據時代,無論是在企業的風險管理,還是在企業的決策分析領域,管理會計所具有的作用都變得愈發重要。文章首先説明了大數據時代對管理會計應用產生的影響,然後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啤酒製造行業管理會計的應用現狀,最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管理會計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啤酒製造行業;管理會計;應用

作為對啤酒製造行業管理工作精細程度進行提升的重要途徑,管理會計所具有的作用,在大數據時代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以啤酒製造行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為基礎,對管理會計的應用進行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合理應用管理會計,不僅可以保證企業所制定管理方案的科學性,還可以保證企業與社會發展方向的一致性,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一、大數據時代對管理會計應用產生的影響

(一)拓寬了管理會計參與企業管理的渠道

在大數據時代,對數據進行收集的方法與之前相比有了非常明顯的變革,管理會計在對與所在企業生產的產品相關的信息進行收集時,可以獲取到更為及時並且完善的內容[1]。正是由於大數據時代所涵蓋數據均具有實時性的特點,因此,以此為基礎所開展的數據分析工作,其結果與之前相比在準確性方面具有了質的飛躍,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為企業管理人員制定相關決策提供了便利。

(二)使管理會計具有的作用愈發明確

在大數據時代,各企業能夠對自身所需信息進行獲取的來源變得愈發廣泛,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對大數據所具有的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功能進行應用,保證數據分析工作的高效完成,為企業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信息,保證管理人員制定決策的有效性。可以説,對處於大數據平台之上的企業而言,管理人員能夠對企業的發展現狀具有更為準確的認識,從而有針對性的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二、啤酒製造行業管理會計的應用現狀

(一)相關專業人才的缺乏

處於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企業,通常需要面對大量所收集到的數據信息,因此,想要保證獲取商業信息對企業發展具有其應用的價值,就需要對所收集數據信息進行深度的挖掘與分析,此時,從事管理會計的員工整體能力的高低就顯得尤為重要[2]。但是,我國現有管理會計隊伍普遍存在建設水平較低的問題,這就導致大部分企業內部均缺少能夠對企業發展情況進行科學分析與預測的員工,進而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二)管理人員存在認知偏差

到目前為止,仍舊存在部分管理人員無法對管理會計的含義進行準確定義,而是將其與記賬、核算等基礎性會計工作畫上等號,從而忽視了管理會計對企業發展具有的重要意義。這一觀念的存在,對大數據時代,管理會計的推廣和應用是非常不利的。

三、啤酒製造行業管理會計的應用策略

(一)及時轉變管理觀念

對於啤酒製造行業而言,在對管理會計進行推廣和應用的過程中,重要的影響因素包括管理人員的意識、導向和觀念。因此,想要保證在大數據時代,將管理會計對啤酒製造行業發展具有的積極作用進行完整展示,企業的管理人員需要及時對自身觀念進行轉變,明確數據管理與價值創造間的關係[3]。以啤酒製造行業所具有的特點為基礎,對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的觀念進行分析,可將其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管理人員應當具備在大數據時代通過對管理會計加以應用,保證管理精細化程度提高,從而實現企業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型管理進行轉變的能力。在具體的經營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應當通過對大數據方法的應用,提升針對經營數據所開展收集、分析與歸納工作的效率,通過與同處於啤酒製造行業中的先進企業進行橫向比較,以及與本企業歷年經營管理數據的變化趨勢進行縱向比較的方式,完成對管理差距的尋找,從而針對現存不足對管理措施進行調整或優化,將管理“潛成本”進行消除,最終實現企業的精細化管理;另一方面,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對大數據加以應用的方式,完成對以啤酒製造行業為基礎所開展智能化管理工作進程的推進,保證服務效能的提升。對於以盈利作為最終目標的啤酒製造行業而言,當其處於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時,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對大數據理念以及管理會計的應用,完成對所在企業面向消費人羣的特徵進行分析與歸納的工作,為企業發展方向的確立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在保證企業所制定發展方案大方向正確的基礎上,避免企業遭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二)着重培養相關人才

人才乃管理之根本,對於包括啤酒製造行業在內的任意行業而言,想要保證自身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所開展一系列管理工作的科學性,當務之急在於針對社會的發展趨勢、企業實際情況和發展方向,對相關人才進行重點培養。現階段,對於啤酒製造行業而言,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當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以下兩個層面之上:首先是對管理會計行業的從業人員整體能力進行提高,通過針對財會人員主要工作內容定期開展技能培訓的方式,保證對財會人員所具有知識體系結構進行更新,實現由核算型財會人員向管理型財會人員進行轉變的目標,這樣做的目的在於為管理會計實施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其次是通過構建完善的人才激勵制度的方式,實現對管理會計的尖端人才進行培養的目標。想要實現這一目標,管理人員應當根據啤酒製造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所在企業的發展現狀,在企業內部有針對性的設立起財務管理師或其他與管理財務密切相關的高級職位,用來保證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經營和生產過程中所佔據地位的提升[4]。通過對啤酒製造行業現階段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較為突出的問題在於,啤酒製造行業所包含企業普遍缺少能夠對大數據和管理會計所涉及知識進行準確掌握的人才,這對於企業的進步和行業的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想要解決該問題,企業的管理人員應當實施將“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選擇財會技能過硬、工作經驗豐富的企業員工前往更加高端的國家會計員進行深造與學習,將企業所具有的與大數據時代要求不符合的缺口進行彌補,保證將企業對大數據進行收集、分析與歸納的能力進行提升,從而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管理人員可視情況在企業內部引入社會高端人才,實現對企業員工所具有工作積極性的有效調動。

(三)營造適宜的內部環境

想要保證管理會計在最短的時間內與企業各部分系統達到契合狀態,不僅需要管理人員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還需要保證企業內部環境與管理會計所具有的需求相適應[5]。第一點,應當保證企業內部所具有工作氛圍的和諧,根據啤酒製造行業的發展趨勢制定相應的企業發展方案,並且調整對管理會計所具有的要求,構建完善的項目決策制度,這樣做的目的在於保證企業經營決策與管理會計的有效結合,明確管理會計員工在對企業經營決策進行制定時所具有的重要性,完成對良好氛圍的營造;第二點,管理人員應當將針對財務信息化所開展的建設工作與企業發展規劃相結合,通過對財務核算體系進行統一的方式,保證信息處理規則的規範性,從而構建起與大數據時代要求相適應的企業信息化管理平台;第三點,管理人員需要投入相應資金,用以保證軟件和硬件設施的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對大數據處理的能力進行提升的目標。除此之外,管理會計員工也應當對自身所具有的觀念進行及時轉變,將工作的範圍擴大至對所制定決策進行輔助的方面,而不僅僅是侷限於傳統的記賬與核算上。

四、結論

綜上所述,作為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管理會計對於社會、相關行業和企業的發展而言,所具有的作用都是無法替代的。大數據技術的出現,又為企業管理過程中管理會計的參與提供了全新的途徑,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啤酒製造行業更應當重視對管理會計進行推廣與應用的意義,通過對行業管理精細程度進行提升的方式,保證其獲得應有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財參考文獻:

[1]孫瑩,朱瑩.青島啤酒基於渠道管理的營運資金管理模式[J].財務與會計,2013,06:22-23.

[2]張曉.企業環境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以青島啤酒為例[J].市場週刊(理論研究),2016,01:58-59+83.

[3]尹冰玉.戰略管理會計在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應用分析[J].時代經貿,2016,19:13-15.

[4]範英傑,李曉媚.環境管理會計的企業內部驅動機制研究——以青島啤酒為例[J].商業會計,2014,08:18-20.

[5]徐寬.新會計準則頒佈對企業盈餘管理的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5

摘要: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在創新和發展中遠沒有預期中的樂觀,雖然高校在會計專業開展了一些校企聯合的試點工作,但是這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會計專業教育教學

一、現代學徒制存在的問題

會計專業的學生與其他專業的學生在實習中存在很大的不同,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太被企業接受,主要因為企業的財務是有保密性質的,所以會計專業的學生想要去企業實習是很難的。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市場對於財務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只做一些簡單的複印資料等工作,就失去了實習的意義。

高等院校在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實習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各方面:在企業中,如果沒有利益,企業就不願意接收會計專業的大學生來實習,因為實習生短時間也很難給企業創造價值,即使有一些學生,也就只讓這些學生做一些打雜的工作,這與學生實習的目的相悖,學生學習不到東西。如果國家可以在税收方面給予企業一些優惠,企業就可以更好的接收會計專業的學生來實習,否則學生即便是免費給企業打工,也很難被企業接納。

會計專業的現代學徒制想要穩步發展,長期開展,必須要靠學校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並且在此過程中,學校和企業都要獲取一定的利益,否則很難長期合作下去。對於學校,通過校企合作這種方式讓學生在企業中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提升學生的就業率,為學校帶來品牌和名聲,使學校和學生獲得一定的利益。對於企業來説,企業如果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給學生更多的機會,但是學生在短時間不能給企業創造價值,並且企業好要付出培訓的人力、物力,對於企業來説得不償失。因此,企業處於成本的考慮不願意接受學生在企業的實習。

另外,在學生實習過程中,如何給帶實習生的師傅發放工資也是一個問題,如果給師傅多發工資,企業就會在經費上有損失;如果給師傅少發工資或者不多餘發工資,師傅就沒有帶實習生的積極性。會計是要在實踐中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的一門學科,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對於會計專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在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時候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在院校招收會計學教師的時候,有很多都是剛畢業的大學何時能或者碩士研究生,這些教師很少從事過專業的會計工作,實踐基礎薄弱,知識結構停留在理論的層面。

二、會計專業學生的發展方向

高等職業院校在教學模式上缺乏創新和改變,主要也是因為社會對於職業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者是進入事業單位。

因此,會計學專業的學生想要發展的好,就必須給自己更高的要求,這樣才能符合企業的發展需要,高等職業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使學生在學習中可以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會計專業的學生在未來的崗位上面臨着很大的挑戰。隨着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會逐漸取代簡單重複的勞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高,需要的是能夠有更多思維,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人才。那種重複簡單工作的人會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是取代不了人的思維和主觀能動性。

對於會計學專業的人來説,不僅僅要會做賬,還要具備更多的能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綜合能力強的人才,可以進行數據分析、財務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會計崗位與其他崗位有所不同,面臨着企業的一些核心的機密,涉及到企業的賬務、税收等商業機密,對於企業的發展以及企業的戰略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企業是不會讓實習的學生去接觸到這些機密的。

那麼學生在實際的實習中,可以採取計算機模擬的辦法來實現。通過模擬真實的企業環境,企業的賬務使學生來提高實踐的能力。在進行模擬實踐中,可以緊密結合教材,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術和能力,使學生在模擬實踐中成為會計、出納等身份。在此過程中學會如何進行做賬、財務管理、審計等工作。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在發展中還面臨很多問題,在校企合作中還沒有達到理想的雙贏的局面,由於會計工作的保密性,阻礙了學生在企業實習。

因此,學校和企業應該更深層次的加強合作,多方溝通,達到共識,給學生的實習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政府不能也要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使得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可以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杜瑞.現代學徒制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2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