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05W

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新版多篇

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 篇一

摘要:大學生就業觀雖然具有相對穩定性,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形成、變化、發展是一個動態的、複雜的過程。其受到主體、家庭、學校、社會發展等多種因素制約。在影響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就業觀演變的諸多因素中,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帶來的影響又至關重要。因而本文擬就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就業觀演變的政治經濟因素,作一些宏觀的梳理和初步思考。

一、不同時期大學生的各種就業觀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大學生就業方式及觀念的變遷可劃分為三個階段:“統包統分、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或“服從分配、走向開放、自主擇業”。

1、計劃分配階段大學生的就業觀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的大學生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在這一時期,國家採用統包統分的政策分配人才,大學生按照國家政策,一般説來需要返回户籍所在地工作,所以很少有自主選擇的就業觀念。畢業後到行政機關、事業單位,或者國有企業去工作的直接分配方式,讓他們基本上也不用擔心就業問題。服從分配的就業觀點和統分統包的就業政策,決定了這個時期大學生的就業觀普遍有:擇業傾向上不主動,擇業標準上偏政治化,擇業意向上重政工而輕農商的特點。政策引導下的這種 “等、靠、要”的想法,與後來市場導向下的自主擇業觀截然不同。

2、計劃分配向雙向選擇過渡階段大學生的就業觀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我國經濟政策開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大學生的就業政策也發生了轉折,我國對大學生的就業制度開始分步驟、分層次地逐步由“統分統包”向“雙向選擇”改革。具體來説,1983年-1993年這一階段,國家將清華大學、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山東海洋學院等院校作為試點,在調配工作中進行了“供需見面”相互選擇的就業辦法。至1993 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頒佈,實行少數畢業生由國家安排就業,多數由學生“自主擇業”的制度,標誌着競爭開始引入大學生就業,實現了由“統包統分”和“包當幹部”向“自主擇業”的過渡。

競爭機制被引入高校後畢業生就業方向開始趨向市場化。這十餘年大學生的擇業標準較之社會、政治地位,經濟地位成為了首選。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出現了新的特點和趨勢:擇業傾向上走向多樣、主動;擇業標準上走向經濟化;擇業意向上偏重經濟收入高的職業。這個階段的大學生就業時開始主動追求個人利益,為進入市場經濟體制下自由擇業做下了鋪墊。

3、雙向選擇階段大學生的就業觀

從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確立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這一階段,國家不再負責安排大學生的具體就業崗位,而是引導大學生投身到就業市場進行自主擇業,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雙向選擇的關係基本確立。很多大學生在就業時認為“待遇決定職業選擇”,更加註重職業收入,工作對生活的改善。在擇業標準方面,行業發展前景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擇業意向上工商並重,往日不被看好的服務業等第三產業成為新的就業熱點;在就業認識上,意識到“創業也是就業”,勇於創業成為普遍接受的觀念。這一階段大學生自主擇業就業觀日漸成熟,標誌着我國健康完善的大學生就業觀步入了正軌。

二、現階段政治經濟政策對大學生就業觀發展的制約

探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學生就業觀演變的過程,我們不難發現,隨着經濟體制、大學生户籍和就業制度、高等教育制度等國家政治經濟政策的調整,促使了大學生就業觀念不斷變化。這些政策一方面極大地推進了大學生就業觀的演變與發展,充分的利用了青年力量來進行市場經濟建設。但另一方面囿於我國龐大的大學畢業生數量,當下不少政治經濟政策仍然約束着大學生就業觀的進一步發展。

通過調查不難發現,我國大學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職業取向表現出了較高的一致性,充分説明社會因素對大學生的擇業影響很大。“因此可以推斷,我國社會經濟環境對他們的擇業意識和擇業行為產生了很大影響,事實上也是如此。究其原因我們認為,勞動力市場的制度性分割是大學生擇業取向形成和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新古典經濟學曾提出充分就業均衡的假定,但在我國,勞動力市場被很多諸如性別、制度、學歷、户籍等因素分割成了高低不同的子市場,這其中尤以制度性因素為甚。制度性因素把我國勞動力市場,進行了城鄉二元勞動力市場和城市內部主、次市場的分割。沿海地區、城市、外企、國家機關等可以看作是主要市場,農村、西部地區、鄉鎮企業等可以看作是次要市場。較之主要市場,大學生在次要市場要想找到工資回報率高,前途光明甚至可方便流動、合理社會保障的就業機會非常困難。制度性因素劃分出的主、次市場,迫使大學生不得不放棄對次要市場的就業嘗試,不惜付出暫時的失業代價。

其次,進入新世紀,為應對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高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高校擴招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勞動力,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但擴招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副作用。面對經濟規模的急劇膨脹,我國高校擴招並未很好的遵循循序漸進的做法,2013年大學畢業生數量從2003年的212萬迅速增加至669萬。大學畢業生數量飛速增加,市場需求瞬間飽和,陡然供大於求。

再加之當下高房價、高消費和低收入的矛盾,及傳媒和社會輿論對工作好壞衡量標準的誤導等,嚴重製約了我國大學生就業觀進一步健康完善的發展。

三、優化制度環境,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的對策

國家政策是人才資源市場配置的具體準則,也是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規範。國家決策調整往往會引起全國範圍內政治、經濟的重大變化,從而對大學生的就業觀產生深刻影響。因而如何實現充分就業,推動高質量的就業,應從國家發展戰略的新高度來審視。

1、加強政府調控和制度建設,引導大學生的合理流動

流動性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勞動力就業的特點趨勢和內在要求。但許多大學生面對不同的子市場,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之間懸殊差異時。對於貧困就業地區、收入微薄行業,往往不是積極就業而是選擇暫時失業。因此無法單純依靠市場力量來實現大學生向西部地區、艱苦行業的流動,各級政府要把引導大學生就業作為自己的工作責任,加大調控力度,採取切實的政策措施,鼓勵大學生面向中西部地區及基層單位就業。儘快完善相關制度,對於赴基層工作的大學生給予適當必要的編制、崗位和資金。同時也應該採取諸如:肯定其行動,精神上鼓勵和表揚;物質待遇上充分補償,重視培養和提拔等激勵措施,來加強大學生就業思想觀念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改變“孔雀東南飛”、“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現狀,提高大

學生的就業質量。

2、通過政策鼓勵,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

政府固然要不斷強化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的責任意識,但是,政府不可能短時間內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上千萬個就業機會。所以,空前的就業壓力要得到有效緩解疏導,與其讓大學生被動等待就業,不如通過政策激發他們自主創業,通過創業再帶動就業。比如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可以簡化審批手續,若干時期內減免他們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通過政府、金融部門等現有渠道,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小額貸款和擔保。通過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或減免税收,增強融資渠道等多種途徑來引導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

3、構建良好的傳媒風氣,營造正確的輿論導向

傳媒和社會輿論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起着巨大的潛移默化作用。整個社會的職業觀不改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不可能從根本上發生變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並不能改變人們對職業貴賤差別的忽視。當下大學生不願結合自身願望、實力在社會中打拼創業,而是盲目的擠行政機關、事業單位這類獨木橋。大學生暮氣沉沉表現,正是源於社會將安逸舒適穩定與否,作為了衡量工作好壞的標準。在嚴峻就業形勢下,社會應構築良性的傳媒渠道和社會輿論,宣揚職業無貴賤的思想,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通過傳媒大力宣傳自主創業和到西部、到艱苦行業工作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對那些在平凡崗位中做出不平凡業績的大學生認真宣傳事蹟、總結經驗。從而形成有利於大學生轉變錯誤的就業觀念,積極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能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崗位去建功立業。

總之,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是一項漫長而系統的事情,難以一蹴而就,它需要個人、高校、政府和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逐步完善。

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 篇二

【摘要】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檔案利用者對檔案信息的利用需求,無論內容還是方法等途徑都發生深刻的變化。文章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對電子檔案利用與紙質檔案利用的需求共性與差異進行比較,為在信息網絡資源共享下如何更好地發揮兩者各自的優勢滿足檔案利用者新的利用需求做出理論準備。

【關鍵詞】檔案利用;需求比較;探討

檔案是人類記憶的基石,是人類生活發展的紐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解釋,檔案是指過去和現在的國家機構、社會組織和個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因此,檔案在人們的社會實踐中直接形成並被有意識地保存下來,其目的在於滿足檔案利用者對檔案信息資源的利用需求,只有檔案廣泛地被需求者所利用,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物質與精神文化財富,才實現檔案的價值。進入電子網絡時代的今天,電子檔案利用的需求與紙質檔案利用的需求,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從兩者利用需求的共性與差異進行系統地的比較,對建立與發展檔案信息網絡信息共享有重大意義。

電子檔案利用與紙質檔案利用的需求比較探討

一、電子檔案利用與紙質檔案利用的需求共性

以檔案的本質作比較,檔案利用者對檔案利用需求都是對檔案價值的實現。因此,從檔案利用者的角度分析電子檔案利用與紙質檔案利用兩者仍有相似的特徵。

(一)檔案利用需求的社會性與層次性

隨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對檔案利用需求的增長,檔案的利用滲入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從檔案利用的內容與形式來看,紙質檔案利用與電子檔案利用的需求,主要體現檔案利用需求的社會性與層次性。

一是檔案利用需求的社會性。國際檔案理事會主席王剛同志指出:“無論是對社會的縱向發展或橫向聯繫,檔案館所擁有的檔案都稱得上是維繫的紐帶和聯繫的橋樑,檔案貫穿着人類文明的始終,檔案滲透於人與人的各種關係之中,只要人與人的關係存在,就會有檔案存在。”因此,檔案利用需求的社會性,體現在具有廣泛的社會作用和社會價值。檔案利用需求的社會作用,在於實現信息資源社會共享和促進社會進步的歷史進程中,電子檔案利用與紙質檔案利用都發揮着積極的作用。檔案利用的社會價值,在於檔案利用信息資源的原始記錄性,都為將來的工作提供了借鑑。二是檔案利用需求的層次性。從利用檔案信息的形式來看,檔案利用者的需求具有層次性。其在於檔案利用者所從事的職業不同,需求的檔案信息內容也不相同,有的檔案利用者需求的是一次檔案文獻信息,有的需求二次檔案文獻信息或三次檔案文獻信息。一般説來,需要解決某些具體問題而查找真憑實據的,表現為對一次檔案文獻信息的需求;需要完成某些研究任務或瞭解某一方面、某一地區的大致情況而查找參考依據的,表現為對二次或三次檔案文獻信息的需求。

(二)檔案利用需求的多樣性與動態性

一是檔案利用需求的多樣性。電子檔案利用與紙質檔案利用的需求,受其自身的職業、素質和愛好等的不同而顯現出千差萬別。檔案利用者需求可以劃分為許多種類,如:根據需求表達與否,可分為表達的和未表達的需求;根據需求和客觀要求是否一致,可分為實際需求和非實際需求;根據需求表達方式,可分為主題和指名需求;根據檔案利用者的不同類型,還可分為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和公民個人需求等。檔案利用者需求的多樣性,與社會發展水平和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有着密切的聯繫。社會越發展,社會所擁有的職業越多;生活文明程度越高,人們的愛好會越多,愛好的層次會越高,也就更加多樣化。二是需求的動態性。檔案利用者需求隨着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檔案利用者需求的滿足方式和水平,是由其所處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的。隨着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檔案工作的服務對象和檔案利用需求都會發生變化,表現出一定的動態性。

(三)檔案利用需求的重複性與可誘導性

一是檔案利用需求的重複性。檔案利用者利用檔案的需求往往不只產生一次,檔案利用者的需求滿足只是相對的、暫時的,原有的需求滿足了,又會產生新的利用需求。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檔案利用需求就會多次重複出現。二是需求的可誘導性。檔案利用需求的可誘導性,主要對檔案利用者的需求進行引導和調節。例如,社會和檔案部門本身加強檔案宣傳工作就能影響檔案利用者的需求發生變化和轉移,使某些潛在的慾望變為明顯的行動。若改變檔案利用的政策和環境,也能影響檔案利用者的需求發生變化和轉移。如使某些不能利用的檔案變為可以利用,使利用不方便變為方便等等。檔案利用者需求的可誘導性,是以檔案利用的巨大潛力為基礎的。這種潛力表現為檔案信息資源具有巨大的潛力,又表現為檔案利用者的需求具有巨大的潛力。

二、電子檔案利用與紙質檔案利用的需求差異

無論是電子檔案還是紙質檔案其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檔案的利用,兩者都是為社會的利用者提供服務的。但從兩者對檔案利用者的需求影響上作比較,電子檔案利用與紙質檔案利用的需求差異有:

(一)檔案利用需求載體的差異

從檔案利用需求的載體上比較,電子檔案利用與紙質檔案利用有明顯的差異。我國自有文字以來,形成甲骨、竹簡、石刻、貝葉、紙質,直至今天的文字、圖片、聲像、縮微品等檔案,無論用什麼樣的技術和方法,當把具有長期保存價值的信息刻錄與載體後,形成檔案就可以脱離其技術和方法而獨立存在。人們不依靠任何技術而能識別檔案的內容、載體、結構形式,而檔案的內容一旦形成相互關係後就永遠無法分離。可見,載體和結構的形式已成為檔案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載體的檔案只要避開天災人禍,遵循管理和保護的要求,就能達到長期保存,這就所謂紙質檔案利用的載體。任何電子檔案當使用技術和設備將具有長期保存價值的信息記錄於存儲載體後,就永遠離不開這種技術和設備了,也不能離開這種生存的特殊環境條件而單獨存在。電子檔案利用的需求,其載體是通過計算機系統識別處理,並按一定格式儲存在磁帶、磁盤或光盤等介質上,在網絡上傳送的數字代碼序,是一種數字利用記錄,利用者需要依附在計算機上讀取。

(二)檔案利用需求方式的差異

紙質檔案利用方式的需求,檔案利用者必須親自到檔案館(室)檢索,需要通過人力去翻閲、查找,檔案檢索顯較煩瑣,工作量較大。紙質檔案製作檢索工具的利用界面突出單一性,檔案利用檢索需要翻閲頁面量較大。電子檔案利用需求的檢索,是以計算機讀取為介質的利用需求方式,在計算機上進行,通過網絡傳輸實現快捷查找與檢索所需要利用的檔案,不用上檔案館(室)文檔室可查找和檢索到需要檔案資料,檢索界面操作快、方便。

(三)檔案利用需求原始屬性的差異

檔案利用的價值,在於檔案原始屬性的真實性。這種原始屬性表現在檔案的利用的需求內容上和檔案利用的需用求形式上。紙質檔案利用需求的原始屬性,始終有草稿與印稿之分,有正本與副本的差異。正是如此,紙質檔案利用的需求體現檔案原始記錄性和憑證作用的內容與形式特徵的特點。如當事人的親筆手稿、領導者的親筆簽署等表現出原始性,而具有法律憑證的作用。電子檔案利用需用求的原始屬性,其從電子文件起草、修改、印發到形成電子檔案都在計算機上進行,要體現檔案利用的原始記錄性特徵已不復存在。正是電子檔案易於修改和改動後可以不留任何痕跡的特點,對其原件的界定難於實現;由於電子檔案的內容不僅易於變化,而且失去了固定的形式。電子檔案往往可在電子計算機存儲器上或轉換成硬拷貝保存或複製轉發送,無法區分其中哪個是“原件”和“複製件”,是否具有法律憑證作用等,便成為檔案界的一系列新課題。

(四)檔案利用需求途徑的差異

紙質檔案利用的需求,主要通過檔案機構採取提供檔案原件或檔案副本、複製品以及檔案信息加工品。其需求途徑有兩方面:一是提供利用檔案閲覽服務。這種滿足檔案利用者的途徑特點是傳播途徑單

一、傳播速度緩慢。當然這種提供檔案閲覽服務的途徑也不利於檔案原件的保護。同時紙質檔案是直接提供利用,會加速檔案受損程度,其又無形中擴大了檔案利用者原始利用範圍,即由於檔案成卷的裝訂,使得檔案利用者在查找閲覽其所需要利用的檔案材料的同時,也獲得了瀏覽其他與利用範圍無關的檔案的機會。二是檔案展覽與陳列服務。這種檔案提供利用途徑,是紙質檔案管理部門通常通過介紹檔案館(室)藏中有關檔案內容的一種服務方式,其直觀性強,但展覽內容的更新速度較慢,其還包含如檔案外借服務、檔案諮詢服務等提供利用途徑。電子檔案利用的需求途徑,藉助了中間媒介物——電子計算機與網絡,檔案利用信息傳播的途徑顯多元化。其特點突出表現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和信息量的增長,實現檔案利用信息的共享。檔案收藏部門應用計算機技術來進行檔案利用管理活動,形成各種各樣電子化的檔案信息資源。在提供滿足檔案信息需求和利用檔案信息上,檔案利用管理部門與檔案利用需求者,實現了一種無形的虛擬的檔案利用實踐活動。電子檔案利用的電子網絡的傳輸,能夠迅速根據檔案利用者的需求,多途徑、多角度迅速而準確地查找到所需要的檔案或檔案相關信息,滿足檔案利用者可能出現的深度需求;檔案利用需求者,又不必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信息、文件的查找、索取和歸還。

檔案資源的社會共享,是當今電子時代“檔案信息高速公路”的熱門話題,也是建立與發展“檔案信息網絡”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檔案管理部門以社會信息化為依託,借鑑紙質檔案利用的需求與電子檔案利用的需求各自優勢互補,整合檔案資源創新管理模式,實現電子檔案需求利用質的飛躍,正是我們探索紙質檔案利用需求與電子檔案利用需求的共性與差異的根本所在。

參考文獻[1]國家檔案局。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概論[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1999.[2]易炳炎,苗壯。檔案學概要[M]。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1998.[3]吳寶康。檔案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

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選題 篇三

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選題

計算機自動作息時間控制系統

某某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注:選題時,“某某”要以一具體系統代替。計算機排課系統設計

排課管理系統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統,其開發主要包括後台數據庫的建立和維護以及前端應用程序的開發兩個方面。

使用 VISUAL BASIC或DELPHI、POWERBUILDER、VFP等工具開發。

畢業設計中的工作內容:學習相關語言,查閲因特網上的資料,學校教學科的需求調查與分析。

試卷智能生成系統設計

設備管理系統設計

醫院信息管理系統

事業單位人事工資管理系統

工資檔案管理系統

餐飲娛樂管理系統的開發與設計

民航售票管理系統

小區物業管理系統

網上商店的實現

中國小學生學籍管理系統

教務管理系統

學生成績管理系統

酒店管理系統

進銷存管理系統

中國小試題庫的設計與實現

小型倉庫管理系統設計

企業工資管理系統

學籍管理系統。

餐飲娛樂管理系統的開發與設計

圖書信息管理系統

本系統為圖書管理系統,通過該系統,使圖書館的信息管理工作系統化、規範化、自動化,從而達到提高圖書管理效率的目的。採用的開發工具是 MicroSoft Visual Foxpro 8.0。圖書管理系統能夠對讀者信息、書籍信息、借書信息、還書信息進行管理。及時瞭解各個環節中信息的變更。管理人員必須以管理員身份登錄,保證了系統的安全性。系統的總體任務是使圖書管理人員可以輕鬆快捷地完成對圖書管理的任務。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

基於Web的某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基於Browser/Server的在線答疑係統設計與實現

基於WWW方式的網絡遠程教學是遠程教育中的主要發展模式。它提供了一系列網絡輔助課程教學的功能,在線答疑即是其中重要的一個部分。在線答疑係統的建設,解決了網絡教學這種非面對面教學形式中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的難題。

畢業設計中的工作內容:學習相關語言,查閲因特網上的資料,學校電大在線平台或教學處教師與電大學生的需求調查與分析。

開發語言:ASP、JSP或。NET

基於Internet技術的圖書銷售系統開發。

基於web 數據庫的信息發佈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於Web服務的應用程序設計。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網站開發。

在線考試及自動評分系統。

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設及規劃

網上書店商務軟件平台的研製與應用

ASP購物網站的設計

如何做好檔案網站建設 篇四

隨着Internet的高速增長以及網絡的成熟和發展,網站的設計也開始從以技術為中心,即以追求技術的新穎性和技巧的網站設計思想,逐漸發展為以用户為中心的設計思想。網站的可用性及易用性等逐漸成為了網站能否吸引訪問者的要點。相信網站的建立者也不僅僅滿足於每天數十人次的訪問量和下載量,而是思考如何讓網站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讓用户認同網站的價值。為此筆者綜合考慮了我國檔案網站現階段的情況以及以往學者專家的意見,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

1提高檔案網站的服務,完善檔案網站建設

網絡環境下用户需求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個性化、差異化,他們不再滿足一視同仁的信息內容,而是要求網站能夠根據他們的個體需求,提供不同的信息內容,檔案網站的服務要立足於“以用户為中心”的宗旨,除了強化檔案網站的現有的檔案查詢、現行文件查詢的服務外,檔案網站應不斷推出更多的特色服務、個性服務。這一方面是檔案網站面臨的挑戰,另一方面也是檔案網站提高自身存在價值的良好機遇。

首先,加強民生檔案工作,推動民生檔案資源體系建設和利用體系建設。必須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檔案信息資源在改善民生方面的積極作用;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為民生檔案工作的發展創造條件;主動加強與各涉民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建立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實現各系統民生檔案的良勝互動;主動了解羣眾需要,圍繞民生需求,積極調整館藏收集範圍,建立面向民生的多元化館藏體系;加大民生檔案資源的整合力度,實現民生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大膽創新服務機制,切實加強民生檔案數據庫建設,努力構建便捷高效的民生檔案服務體系。

其次,增強與用户的交互,利用多種形式與訪問者進行廣泛的互動,如:①網站論壇,檔案網站可以組織網站的訪問者(尤其是網站的固定訪問者)針對某方面的問題進行廣泛的探討。②標籤,利用標籤,用户可以鏈接到相同或相關標籤的網站、網頁,並且對網頁內容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描述和分類,這樣可以方便信息資源的檢索和共享。③檔案博客,可以附加評論的個人網頁,以個人或羣體按時間順序所作的一種記錄,並且不斷更新。博客這種形式給檔案館館員與用户之間搭建互動的交流平台,使檔案網站的服務更具個性化和針對性。不僅改善了利用E-mail方式互動中的溝通延時和不透明的弊端,而且這種透明式的互動方式,讓關注同樣問題的其他用户在瀏覽時便可以獲得解答,減少了重複工作,提高了效率。在線實時交流,專家答疑等。檔案網站可以嵌入類似於QQ或MSN等聊天的工具,由專門人員負責在線回答用户提問,解決用户在查詢、索取信息時遇到的問題,這有助於讓用户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得到快速的解決方案。另外網上調查可以讓檔案館更好的瞭解用户對於檔案網站的需求。

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計算機專業 篇五

淺談計算機網絡安全現狀與防護策略 提要互聯網技術在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正受到日益嚴重的來自網絡的安全威脅。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一些網絡信息安全防護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網絡入侵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在全球迅猛發展,信息化技術在給人們帶來種種物質和文化生活享受的同時,我們也正受到日益嚴重的來自網絡的安全威脅,諸如網絡的數據竊賊、黑客的侵襲、病毒發佈者,甚至系統內部的泄密者。儘管我們正在廣泛地使用各種複雜的軟件技術,如防火牆、代理服務器、侵襲探測器、通道控制機制等,但是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網絡安全都對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如何消除安全隱患,確保網絡信息的安全,已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一、網絡存在的安全威脅分析

1、計算機病毒。有些計算機網絡病毒破壞性很大,如“CIHH病毒”、“熊貓燒香病毒”,可謂是人人談之而色變,它給網絡帶來了很嚴重的損失。

2、內部、外部泄密。內網中根據IP地址很容易找到服務器網段,這樣就很容易運用ARP欺騙等手段攻擊。

3、邏輯炸彈。邏輯炸彈是在滿足特定的邏輯條件時按某種不同的方式運行,對目標系統實施破壞的計算機程序。

4、黑客攻擊。這類攻擊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網絡攻擊。即以各種方式有選擇地破壞對方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種是網絡偵察,它是在不影響網絡正常工作的情況下,進行截取、竊取、破譯以獲得對方重要的機密信息。

5、系統漏洞的威脅。網絡軟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無缺陷和無漏洞的,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進行攻擊的首選目標。

二、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策略

1、網絡物理安全策略。計算機網絡系統物理安全策略的目的是保護計算機系統、網絡服務器、網絡用户終端機、打印機等硬件實體和通信鏈路免受自然災害、人為破壞和攻擊;驗證用户的身份和

使用權限、防止用户越權操作;確保計算機網絡系統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建立完備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進入計算機網絡系統控制室和網絡黑客的各種破壞活動。

2、網絡訪問控制策略。訪問控制策略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網絡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規訪問,主要包括入網訪問控制、網絡的權限控制、目錄級安全控制、屬性安全控制、網絡服務器安全控制、網絡監測和鎖定控制、網絡端口和節點安全控制、網絡防火牆控制等方式。

3、網絡信息加密策略。信息加密策略主要是保護計算機網絡系統內的數據、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等網絡資源的安全。信息加密策略通常包括網絡鏈路加密方法、網絡端點加密方法和網絡節點加密方法。

4、網絡安全管理策略。在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策略中,不僅需要採取網絡技術措施保護網絡安全,還必須加強網絡的行政安全管理,制定有關網絡使用的規章制度,對於確保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將會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三、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發展方向

1、網絡規範化方面。由於互聯網沒有國家界限,這使得各國政府如果不在網絡上截斷Internet與本國的聯繫就不可能控制人們的所見所聞。這將使針對網絡通訊量或交易量收税的工作產生不可預期的效應。國家數據政策發佈的不確定性將反映在不斷改變、混亂且無意義的條例中,就像近期未付諸實施的通信傳播合法化運動一樣。

2、網絡系統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隨着計算機網絡系統在規模和重要性方面的不斷增長,系統和網絡管理技術的發展將繼續深入。由於現行的很多網絡管理工具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性,使整個網絡系統將可能被網絡黑客攻擊和完全破壞,達到其法定所有者甚至無法再重新控制它們的程度。

3、計算機網絡系統法律、法規方面。在目前社會中,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的犯罪活動相當猖獗,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各國的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安全立法尚不健全。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法律、法規是規範人們一般社會行為的準則,它發佈阻止任何違反規定要求的法令或禁令,明確計算機網絡系統工作人員和最終用户的權利和義務。

4、計算機網絡軟件系統方面。隨着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法律法規越來越健全,計算機軟件和網絡安全現權法的時代也將到來。計算機軟件生產廠商也應對生產出由於安全方面存在漏洞而使其使用者

蒙受財產損失的軟件產品負責。

5、計算機網絡系統密碼技術方面。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中,使用密碼技術不僅可以保證信息的機密性,而且可以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確認性,防止信息被篡改、偽造或假冒。隨着越來越多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利用密碼技術,智能卡和數字認證將會變得越來越盛行,最終用户需要將密碼和驗證碼存放在不至於丟失的地方。

目前,當Internet正從開始的學術和科研領域向商業、金融、政府等各方面迅速發展的時候,Internet的安全問題更進一步引起人們的密切關注,已成為決定Internet命運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須採取強有力的網絡安全策略,認真研究網絡安全發展方向,堅決執行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法律法規,這樣才能保證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可靠地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