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15W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例文 篇一

摘要:在企業日常運營過程中,企業會計管理髮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會計管理包括財務預算、成本核算、賬表分析等。會計成本核算主要統計和分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支出費用,結算出企業生產總成本,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因此,企業必須認識到會計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對企業成本核算加強管理。下面將具體分析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內容與作用,分析當前企業在成本核算管理中出現的問題,解析加強企業成本核算管理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企業會計;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策略

一、引言

成本核算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進行管理,可以有效節約企業運營成本,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當前企業成本核算管理的要求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降低生產經營成本,而是通過整合企業發展目標和環境條件,對成本和效益之間的利益進行分析,在高效益的基礎上降低成本。因此,企業必須對成本核算管理保持高度重視,創新成本核算管理模式,使其符合社會需求。

二、分析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內容與作用

(一)成本核算

內容:作為成本管理的一項重要環節,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對企業內部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所有消耗按照規定進行歸集與分配,並核算企業經營總成本和單位成本。作用:成本核算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着企業生產計劃、預測、和分析等多項工作,通過進行成本核算,可以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支出和耗費如實反映出來,還能清晰的展現出企業各項成本信息,使企業領導可以根據成本核算分析對企業進行鍼對性控制調整。由此可見,成本核算具有推動企業成本計劃觀察落實的作用,可以提高企業成本效率,幫助企業快速實現發展目標。

(二)成本管理

內容:企業會計成本管理是指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活動中的各項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決策等科學管理行為的總稱。通過包括成本計劃、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預測、成本分析等會計職能。作用: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會計成本管理是其中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合理性、全面性、科學性和系統性等特點,在推動企業經濟核算和生產節支方面發揮着重要意義。通過加強會計成本管理,有利於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生產效率,節約生產成本,推動企業快速發展。

三、分析當前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一)對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重視

由於企業管理人員的思想觀念不正確,很多企業的管理人員對會計成本核算管理重視不足,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往往直接交給會計人員進行核算和分析。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將全部精力放在了經營過程中,而忽視了成本管理的作用。有些企業在生產車間所配備的成本核算人員是由會計人員兼職的,這種不合理的人員安排,使企業成本賬簿混亂不清,嚴重降低了企業成本核算質量。

(二)成本核算管理人員素質整體偏低

會計成本管理人員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素質,還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但是,當前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素質都相對較低,缺乏自主創新和積極學習的敬業意識,無法合理調整和完善企業成本核算模式。不僅如此,還有一些會計人員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在成本核算中,隨意更改數目,竊取企業生產材料,使企業的成本核算結果存在不可靠性,同時也對企業財務工作造成安全隱患。

(三)對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缺乏監督在成本核算管理中,很多企業還沒有建立監督標準,也沒有設立專門的成本核算監督機構進行監督,使企業成本核算信息存在不真實、不正確現象。

四、解析加強企業成本核算管理的方法策略

(一)對成本管理的影響因素進行全面分析

企業在進行成本核算管理時,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應當首先預測和分析企業產品的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對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保持高度重視。其次還要拓寬成本核算管理範圍,對產品包裝、售後維護、產品服務等影響因素進行合理分析,做好成本後期管理工作。最後,企業應按照企業生產成本目標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管理和控制,包括新產品發佈、產品庫存方法、產品生產數量等,藉助企業生產創新,實現會計成本高效管理。

(二)制定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管理模式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產品生產已經從有形轉化為無形,很多無形產品開始進入到市場經濟中,為了適應這種市場變化,企業必須時刻掌握市場發展動向和發展趨勢,及時更新和優化成本核算技術,樹立先進的會計理念,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管理條件。

(三)對決策成本管理保持關注

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應當將成本核算管理由內部操作轉為外部操作,不斷提高成本核算信息的科學性和全面性,對決策成本管理保持高度關注,從而及時發現並解決成本決策中的失誤,使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管理更具完整性和可靠性。五、結束語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會計成本的核算及管理髮揮着重要作用,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中,企業要想佔據穩定地位,就要加強會計成本核算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對生產經營活動中各項消耗進行合理控制,才能有效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水平。因此,企業應對成本管理的影響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對決策成本管理保持關注,從而實現成本科學管理的目的,促進企業健康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白秉千,管平。基於建築工程概預算成本管理及措施的探討[J].房地產導刊。20xx年10期

[2]李春光。關於建築工程概預算成本管理及措施的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xx年35期

[3]王劍鋒。探討建築工程概預算控制措施的研究[J].建築工程技術與設計,20xx年6期財會研究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例文 篇二

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政策由來已久,有其歷史淵源,但是隨着各界對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認識和定位的進一步清晰,人民銀行目前執行的這一政策,無論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存在很多缺陷,本文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並提出改進建議。

一、財務公司及其存款準備金政策特點

1.國內財務公司的發展與定位

財務公司作為企業集團內部金融服務機構,同國內其他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信託公司一樣,在“摸着石頭過河”的漸進改革過程中,曾經出現過一些問題。伴隨着三十年來金融改革的迂迴曲折,財務公司針對出現的問題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方向和定位,從最初的企業集團“內部銀行”,到九十年代初期無所不做的“全能”金融機構,再到痛定思痛後的企業集團“資金池”和資金集中管理平台,業務範圍不斷縮小和集中,經營不斷向“歸核化”發展,發展也逐步趨於規範、有序和健康。

2.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的政策悖論

關於財務公司是否可以稱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問題,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中並未明確。大多數法律法規把財務公司歸類到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等同樣性質的“其他金融機構”(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八章第五十二條、《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一章第二條第三款的相關規定)。銀監會頒佈的《企業集團財務管理辦法》規定:財務公司辦理集團成員之間的內部結算、協助成員企業實現資金收付(收付也是結算)、經批准可辦理成員單位產品的消費信貸、賣方信貸和買方信貸。這些業務無疑不是與結算和存款相關,但是《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户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20xx]5號令)在《總則》的第二條明確提出:“本辦法所稱銀行,是指在中國境內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經營支付結算業務的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含外資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這一説法明確將財務公司排除在銀行體系之外。

理論上説,中央銀行是商業銀行的最後貸款人和最終擔保者。單就存款準備金而言,體現了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之間的一種“權利”和“義務”關係。一方面,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上交存款準備金,作為最後支付保證,可以視為中央銀行的一種“權利”和商業銀行的一種“義務”;另一方面,中央銀行承擔商業銀行最後清償力保證,可以視為中央銀行的一種“義務”和商業銀行的一種“權利”,當商業銀行出現流動性不足時,可以通過“再貸款”或“再貼現”的方式從中央銀行那裏獲得支持。

但是,《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三十條明確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貸款。也就是説,財務公司出現頭寸不足時無法得到中央銀行的再貸款支持,中央銀行並非財務公司的“最後貸款人”,財務公司不能享受中央銀行“最後支付保證”這項“權利”。根據20xx年《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申請設立財務公司,母公司董事會應當做出書面承諾,在財務公司出現支付困難的緊急情況時,根據實際需要,增加相應資本金,並在財務公司章程中載明。因此,企業集團才是財務公司的“最後貸款人”和擔保者。當財務公司出現流動性不足時,只能向企業集團獲得“救助”。二十多年來,財務公司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的“另類”地位和“待遇”嚴重影響了其正常發展和業務開拓。

3.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政策在實踐中有進行調整的需求

筆者認為,財務公司是中國金融市場和“產融結合”的創新舉措,對財務公司實行的存款準備金政策有進行調整的必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財務公司的機構職能不同於商業銀行

按照《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的規定,財務公司是集團內部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集團“內部資金管理中心”,資金來源為集團內部運行資金,業務也限定在集團內部。財務公司的存款並非公眾存款,只是在集團資金集中管理框架下,把原來分散在各成員的資金集中到財務公司,再由財務公司統一存放到商業銀行或進行必要的資金運作,改變的只是集團內部存款結構。同樣,由於財務公司不能開具支票作為一般支付手段,其結算業務也完全不同於商業銀行的結算,只不過是集團成員內部的資金劃轉和記賬。此外,公司的貸款也與商業銀行完全不同,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貸款,是集團內部成員之間的資金有償調劑,屬於集團內部資金管理範疇,沒有也不會對整個金融體系創造信用和新的貨幣供應,更不可能對國內的貨幣政策產生衝擊,與貨幣銀行體系中商業銀行的存、貸、結業務完全不同。對財務公司的內部存款徵收準備金,相當於央行對金融體系之外的產業集團直接管制和“徵税”,不僅可能造成產業集團自身流動資金緊張,也有可能加劇信貸市場供需矛盾,更重要的是,這一措施可能會造成央行對金融貨幣體系之外的直接干預,從而誤導政策或偏離政策目標。

(2)財務公司的風險性質不同於商業銀行

存款準備金制度的基本政策目標,一是防範金融機構風險,二是調控貨幣供應量。作為商業銀行的“最終貸款人”,央行對其徵收存款準備金並適時調整這一比率,既具有法理上的依據,也是貨幣傳導機制調整的必然。相比之下,財務公司的功能是加強企業集團內部資金管理,不對公眾開展業務,不存在公眾風險,而且集團母公司承諾要為財務公司可能出現的支付困難承擔最終支付責任。這説明,財務公司無論在資金來源、服務市場、業務經營和金融風險等方面,都具有完全的“內部化”特徵,其存、貸款業務不同於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業務,既沒有創造信用和貨幣,也不會產生外溢性、公眾化風險,更不會造成金融體系風險,以防範風險為目標的準備金制度不需要套用到財務公司。

(3)財務公司的業務本質是代管集團內部資金

財務公司作為集團全資子公司,其資產負債表的“信託存款”項並不能體現在集團合併報表的“銀行存款”項下,企業集團的“銀行存款”只能是集團外部商業銀行存款(包括財務公司已繳存央行的準備金),財務公司的“存款”以不同的資產形態體現在集團合併報表的其他資產項下。這説明,企業集團存放在財務公司的內部資金,只是委託財務公司臨時代管,並不是真正的“存款”,只有財務公司存放在商業銀行的那部分資金,才會形成貨幣體系中的“存款”。因此,對財務公司資產負債表的“存款”項收取準備金,人為放大了“存款”基數,使企業集團以自有資金承擔了金融體系的貨幣義務和負擔。

(4)設立財務公司的基本出發點是支持企業集團發展

中國銀監會明確規定財務公司的職能是“以加強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業集團資金使用效率為目的,為企業集團成員單位提供財務管理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這一定位無疑是正確且符合中國國情的。在實際工作中,企業集團高度支持財務公司的發展壯大,把財務公司定位為集團內部的“結算中心、籌融資中心和資金管理中心”。但是,高額的存款準備金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集團把資金集中到財務公司的積極性,資金正不斷從財務公司轉移到其他部門或機構,財務公司履行“集團資金池”職能將面臨嚴峻挑戰,現有功能定位和長遠生存發展也將面臨危機。

二、有關的政策建議

1.取消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政策

由於財務公司吸收的存款只是企業集團的內部自有資金,並不存在金融體系的貨幣創造功能,與商業銀行的社會化業務相比,財務公司的內部業務不會產生社會化風險,因此並沒有足夠的理論基礎支持現有的財務公司上繳存款準備金政策。特別是在金融危機造成貨幣傳導機制不暢、經濟增長迫切需要進一步刺激和活躍實體經濟的前提下,需要央行能夠從兼顧行業利益和國家宏觀政策出發,適時研究取消財務公司繳納存款準備金政策規定,為企業集團資金“鬆綁”。

2.大幅降低財務公司準備金率,並適度開放央行清算行號

票據業務將成為中國金融與貨幣市場發展的新熱點,這不僅是因為便於央行減少經濟生活中的現金投放和流通量,更是因為成熟的金融市場中票據作為支付結算、融資投資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財務公司不能像傳統意義上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一樣,擁有人民銀行的清算行號,從而制約了財務公司對票據業務的參與和金融服務,也不利於企業集團實施包括票據在內的資金全面集中管理。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向財務公司開放清算行號,不僅有助於提高財務公司的金融服務能力,也有利於央行對票據交易和融資行為的監管。一旦向符合條件的財務公司開放央行清算行號,就意味着財務公司在央行清算結算體系中的“升級”,即具有了一定的“貨幣創造”功能,為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可以考慮採用較低的準備金率,以與商業銀行區別對待。

3.以結算賬户為突破口,解決財務公司異地開户政策問題

企業集團推行資金集中管理已經得到了絕大多數監管部門的肯定和支持,但是,要實現以財務公司為平台的企業集團全面集中管理,還存在很多政策障礙。一方面是因為財務公司設立異地分支機構存在很多困難,銀監會作為主管部門,在頒佈《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後,仍然缺少關於財務公司異地分支機構設立的實施細則,山西大學排名,異地開展業務的金融許可證難以獲得,使得成員企業集聚的地區只能以財務公司(總部)名義開户辦理結算。另一方面,按現行規定,財務公司並不是真正的“銀行”,沒有開立賬户資格,財務公司無法實現企業集團“資金池”的功能,在當前國內現金使用量和使用範圍都比較大的情況下,不能為企業開立基本户意味着財務公司實施資金集中管理時只會增加企業賬户數量,不利於企業集團的資金集中管理。

在實際操作中,工商、税務、財政等機構又都普遍認可企業在做賬務處理時把財務公司的存款作為銀行存款,很多財務公司甚至實現了“結算核算一體化”,完全替代了成員企業的財務功能。因此,筆者認為人民銀行應該充分考慮到財務公司職能定位、發展狀況和對中國清算結算體系以及金融市場的重要補充作用,應進一步完善《人民幣結算賬户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解決財務公司異地開户辦理地區成員企業資金集中管理和收支結算的政策問題。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例文 篇三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從中國現實來看,一方面我國物質資源比較匱乏,建設資金不足。但從另一角度來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是我國經濟發展中巨大的財富,目前這些資源仍有待開發。在企業的角度上,要想在知識經濟時代得到比較好的發展,就必須擁有人才並且很好的管理人力資源,不僅要關注物質資本的影響,更要關注人力資源。因此,我們更應該加大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理論研究力度,將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企業乃至整個國家管理戰略具體實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知道一個組織的知識創新能力對於組織的管理層級,以及運營效率的影響,就要求人力資源管理者將人力資源的價值以具體數值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

2.研究意義

人力資源會計一詞產生,得益於科技的進步與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力資源會計既屬於會計學又屬於人力資源管理學,它是兩門學科理論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結果。對傳統會計學而言,人力資源會計拓寬了它的廣度,使得傳統會計理論能在新的領域得到發展;對人力資源管理學而言,人力資源會計的出現使得人力資源會計信息能夠被量化,更好地進行人力資源的管理,為其科學的分析管理提供了工具。在切入正題之前,本文花費較大筆墨對人力資源會計相關理論的各種概念進行分析,讓讀者對於人力資源理論的相關構成,以及相關概念有個大概的瞭解;之後討論了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的運用情況,分析我國人力資源會計在應用方面主要問題;然後,針對第三部分分析出的問題提出改善的思路,給出可行的建議;最後對人力資源會計的未來的趨勢做出展望,以期我國人力資源會計能夠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二、人力資源會計概述

在會計工作中,人們一直對投入的物質資本的核算很看重,為了更好的核算各類的物資資本,會計工作者也在時刻進行優化改善與發展,卻往往忽略人力資產這種難以量化的資產。如今,經濟發展的馬車不斷向前,我們漸漸意識到,一個企業組織要想得到良好的經營效果,並獲得長期的發展,不能只是依靠物資材料的投入,人力資源也是十分關鍵的因素,甚至可以説是決定性因素,理解人力資源會計理論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筆者帶着大家從人力資源、人力資產、人力資本三個基礎概念介紹及其特徵分析入手,並整理出人力資源會計的基本理論,讓大家能全面瞭解人力資源會計體系理論。

1.人力資源會計的定義

對於人力資源會計,有如下幾種主流的解釋:弗蘭霍爾茨認為“人力資源會計是把人的成本和價值作為組織的資源進行計量和報告”;美國會計學會的定義是“人力資源會計是鑑別和計量有關人力資源的信息,並溝通這種信息給有關利害關係的當事人的程序”;日本會計學者若杉明對人力資源會計的定義:“人力資源會計通過會計的方法和跨學科領域的方法,測定和報告有關人力資源會計的信息,以提供給企業的經營者及其利害相關者使用”為了方便之後的研究,筆者簡單地將人力資源會計定義為供企業利害相關者使用的,將人力資源信息通過量化的方式確認、計量,以及核算的會計方法。

2.相關的概念釋義

(1)人力資源。在經濟學的範疇裏,資源是指那些投入生產並能創造物質財富的所有要素,包括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兩大類。就企業而言,人力資源的價值在其各個方面都能體現,人力資源價值發揮的好壞,對企業的生存以及發展都具有決定性影響。人力資源也是企業各種生產要素中最有可變空間的要素。為了方便研究,我們將人力資源分為狹義人力資源,即在企業層面上的人力資源,指企業內部所有員工所具備的為企業經營發展提供實際經濟貢獻的技能水平、知識水平和創造力水平的總和;另一種便是廣義人力資源,是指社會活動中,藴含在勞動者身上的所有能力的總和。而被大家普遍所瞭解的人力資源會計正是狹義的人力資源,也是本文所研究的對象。

(2)人力資產。對於人力資產的解釋,首先要從資產上説明,人力資產具有一般物質資產的普遍特徵,即人力資產是企業為取得經濟利益而持有的資產,能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為企業帶來收益。然後再去考慮人力資產的其他特性,第一,人力資產的排他性,即勞動者在勞動期間其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屬於企業,強調了企業的控制權利;第二,人力資產的時效性,勞動者的勞動資產在其屬於企業約制範圍內才歸企業所有,即人力資源不可能永遠歸企業所有;第三,人力資產的可計量性,將狹義上的人力資源稱為人力資產,則要求這類資源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能以貨幣計量的形式體現出其成本、價值、收益等。

(3)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是對於人力的投資而形成的,具體來説,企業利用對員工的教育、培訓等方式,將資產價值凝結在員工身上,是員工所藴含的技能、知識,以及創造力的總和。人力資本是權益名詞,代表的是企業的所屬權,人力資本屬於投資人力的勞動者,也就是説企業內部的員工可以作為企業的股東存在,並享受股東的各種權利。

三、我國人力資源會計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國內人力資源會計在實踐應用上還有待推進,除了華為、華誼兄弟等大企業嘗試在企業管理中使用人力資源會計對企業的經營效果、生產效率等進行計量,其他企業在這方面的應用很少。即便是那些已經採取人力資源會計進行管理的公司,也是沒有很好地將人力資源會計融入企業管理中。由此可知,人力資源會計並沒有在我國企業中得到普遍應用。根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人力資源會計現階段的應用情況可總結為下述幾個方面:一是大多企業對於投入企業人力資源應該視為人力資產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入,對於人力資源的價值體現還只限於招股説明或者財務報告中的附註等簡要説明。二是雖然我國許多會計學者在人力資源會計應用問題上下足了功夫,但在人力資源會計使用方法等方面的仍存在很大的分歧,使得其在實務方面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妨礙了人力資源會計的實踐操作。三是我國人力資產開發不夠充分,大多數員工的素質,以及工作熱情仍處於較低的層次,對於合理的人力資源的管理問題認識不夠。四是企業的人才觀更多存在於書面或者口頭上,對於優秀員工的潛力開發不夠、對於人員的培訓不夠,或者説培訓內容,以及形式沒能夠讓公司員工得到較大提升。基於中國人力資源會計現階段的應用情況,整理出我國在人力資源會計在應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人力資源難以確認與計量

確認與計量作為人力資源會計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一直困擾着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由於人力資源本身的特殊性,對於其的確認與計量會涉及到許多不確定的因素與條件,所以儘管提出了計量方法,但總的來看這些理論大相徑庭,更重要的是實踐運用起來過於繁瑣。因此,至今人力資源會計未與傳統會計真正融合,在實踐應用中也處於尷尬的位置。

2.人力資源會計權益分配不明確

從權益分配上看,人力資源會計沒有明確界定勞動者的權益。在企業經營生產過程中,企業總會因為人力資源的取得、維護、開發而付出一些經濟代價,有時也會將其中的某些支出資本化,這個時候,對於這些經濟代價的確認問題總是有爭議。從投資者立場看似這些以付出支出為代價的資產應屬於企業所有者,但用於人力資產上的支出恐怕不足以表明人力的歸屬。此外,隨着人力資本所有者加入到企業的產權關係中來,以企業物質資本所有者為核心的理念也發生改變,產權基礎也發生了改變。勞動者不僅是自我人力資源的所有者,還將享有剩餘權益索取權。要想徹底激發員工的潛能,就必須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明確人力資源會計權益符合當今經濟的要求,也是人力資源會計發展過程中必須直面的節點。

3.列報和信息披露對人力資源會計提出的要求

當前,由於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還處於不夠成熟的階段,關於人力資源如何在會計報表中列示還缺乏一種統一的模式。會計報表要求體現會計信息的完整性,所以也要求將人力資源信息列示其中,以向報表使用者提供明確完全的信息。然而,目前在大多數企業的財務報表中,其列示的人力資源信息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個數字,這無法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如果人力資源的報告最終只通過幾個簡單數字,那麼人力資源會計便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因此,關於如何在會計報表中更多的披露人力資源會計信息的種種設想在這一現實情況下顯得兩難。

四、我國人力資源會計完善的思路

在現階段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和應用基礎上,針對出現的主要問題,筆者給出完善的思路如下:

1.加大研究力度,為人力資源會計的實務操作提供支持

人力資源會計傳入我國已有三十幾年的時間,我國有許多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收穫。但是就國內整體人力資源會計理論研究現狀而言,仍存在沿用前人研究理論、沒有真正走出研究的怪圈,導致理論雖多卻缺乏具有權威説服力的規範,存在許多研究的盲點,因此人力資源會計也難走向實際運用。因此,要促進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的發展,必須強化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並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人力資源會計理論體系,以規範人力資源實務使用。

2.改進會計計量方法,提出更合適有效的實行方法

目前存在的人力資源會計的計量方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而且在操作性方面也存在問題,因此我們應不斷改進現有的計量方法,完善其核算體系。人力資源價值是一種難以用貨幣來量化的特殊要素,這時候人們通常需要加入非貨幣化的計量手段來核算。將非貨幣計量結合到貨幣計量來核算人力資源價值,這樣就能夠比較準確的知道人力資源的真實價值。在初始確認方面,我國企業大多采用歷史成本來確認價值,以人力資源剛進入企業所消耗的招聘以及培訓費用為依據。但企業關鍵人員的人力資源價值確認,不僅要參考招聘以及培訓費用,還因將其作為企業的投資,計入資本項目。鑑於人力資產和無形資產在某些方面具有的相似性,人力資產的相關會計處理也可以參考無形資產的處理。

3.完善資本市場,對人力資源進行市場定價

資本市場是企業融資的重要平台,同時也是監管與資本定價的重要工具。資本市場上資產的價格的形成往往取決於資本市場上供求雙方。在完善的資本市場內,對於人力資源來説,特別是企業家的人力資本的價值,也能通過資本市場供求雙方的博弈反映出來。因此,只有在完善的資本市場中,人力資源會計才能有實際使用的基礎,人力資源會計的計量難題才會有所突破。

4.加強法律建設,用法律的形式核定剩餘權益的分配問題

人力資源能對企業剩餘權益進行分配是建立在人力資本產權的基礎上的,分配製度要想有據可依,就必須有人力資本產權相關法律。現行的法律制度是建立在物權之上的,主要是對物質資本的保護,而關於人力資本所有權的問題的法律少之又少,在法律方面的界定更是模糊。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可以更好地規劃各主體間的權利義務的關係,企業股東和人力資源之間的權益分配也更加明確。明確了權益分配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人力資源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更積極主動的為企業創造財富。因此,加強人力資本產權的相關法律制度建設,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應用推行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顯得尤其重要。

5.改進現行的會計報表,如實反映企業人力資源的信息

會計報表應反映出信息需求者所需的一切信息,如果人力資源信息未能反映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那麼企業的報表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將有待商榷。在資產負債表上,我們可增設一些科目對人力資源進行核算,如“人力資產”、“人力資產攤銷”、“人力資產淨值”、“人力資本”等科目,並將“人力資產”置於“其他長期資產”與“固定資產”之間,建立“物資資產+人力資產=物資權益+人力權益”的會計準則。在利潤表上,因為人力資源的有關損益在其發生的時候已經計入到管理費用或者營業外收支中,因此我們不用特意增加新的科目來反映人力資產的損益。在現金流量表上,可以在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項目下增設科目,如企業取得、開發、培訓人力資源的現金流出,以及由於人力資源而生成的現金流入。此外,我們應在附註裏面增加那些無法用數字説明全部情況的人力資源信息,作為人力資源的補充説明。

五、結論與展望

隨着經濟發展量化核算人力資源的呼聲逐漸加大,人力資源會計應勢而生。傳統的會計核算中未將人力資源的成本、投資,以及權益等問題納入考慮範圍,給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帶來了諸多難題,而人力資源會計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工具。但是,目前對於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仍存在一些盲區,阻礙了其在實務操作方面的發展。中國人力資源會計在實務操作方面一直都比較滯後,更是有待進一步完善。人力資源會計的存在與發展對於企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關鍵意義。雖然目前在人力資源會計研究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人力資源會計在實務中也沒有得到充分運用,但我們相信,隨着中國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一代又一代學者對於人力資源會計理論的研究的深入,人力資源會計必定發展到更廣闊的平台,在實踐中也能得到廣泛應用,為企業甚至國家的長遠發展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埃裏克G弗蘭霍爾茨。人力資源管理會計(中譯本)[M].上海:上海翻譯出版社,1986.

[2]陳迪。論人力資源會計在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地位[J].財會研究,20xx,(1).

[3]高超。中國人力資源會計的應用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xx,(6).

[4]徐鷺。人力資源會計發展探析[J].消費導刊,20xx.

[5]張文賢。人力資源會計[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xx.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例文 篇四

摘要:高職學校注重技能型人才培養,會計專業注重實務性訓練,與學術寫作的聯繫較少,不宜於從事學術性的畢業論文寫作。高職學校應從學生的條件和興趣出發,以技能型人才培養為主,鼓勵學術型人才的求學,不必強求所有學生都寫畢業論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畢業論文

近年來大學生的科研能力非但沒有培養起來,造假之風卻日漸盛行,以至於人們不得不應用“查重軟件”來過濾學生的論文。反思目前關於本科、專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改革之辯的討論,筆者認為畢業論文的問題只不過是我國教育制度問題的冰山一角,如何改變畢業論文現在尷尬的狀況,是我們所有從事教育的教師必須思考和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畢業論文的內涵

自1981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規定,凡申請學位者須提交學位論文,凡申請碩士、博士學位者還需要論文答辯合格[1]。嚴格來講,學位論文不能和畢業論文等同,學位論文是用來申請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的論文,畢業論文則不僅包括用來申請學位的學位論文,還包括高等教育中的專科、高職的畢業論文。期刊網20xx年有一篇名為《國小生畢業論文引出的思考》,則可見畢業論文並不單指高等教育階段的畢業論文和學位論文,它可以包括各階段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的概念外延更寬泛,這一點從期刊網中可以得到證實:分別以“學位論文”和“畢業論文”為篇名來檢索,以“畢業論文”為篇名的文獻數量較以“學位論文”為篇名的文獻數量更多。

本文中,畢業論文指高等教育階段的所有畢業論文,包括專科和高職。既然中國學位條例中並沒有規定專科和高職提交論文和參加答辯,這二者畢業後也不能獲得學位,專科、高職可以不必寫學位論文[2]。現在的專科和高職雖然學制上短於大學本科,但基本上是本科的翻版,把專科、高職不必寫的學位論文改成畢業論文,就避開了國家學位條例的規定,使專科、高職寫畢業論文正式進入所在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就會計專業來説,高職會計專業所有課程包括畢業論文都是本科的翻版,只不過要求低些而已,高職注重實踐性操作的特定要求沒有體現出來。

二、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現狀與原因分析

高職會計專業不排除有認真寫作的學生,但總體來講論文質量低、拼湊,水分大、水貨過多,有時文理不通,標點符號不對,錯別字較多[4]。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論文造假、拼湊的現象嚴重,可以講已經流行成風。造假、拼湊的文章也能答辯並獲得畢業資格,這給後面的學弟學妹們帶來不好的影響,也浪費了大量資源。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質量低、應付差事、流於形式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學生:缺少寫作培訓

1.學生未接受過專業論文的寫作培訓,缺乏寫作能力。高職學生在大學裏沒有接受過專業論文的寫作培訓,並不知道如何選題,如何蒐集寫作資料,更別談後面要寫的文獻綜述、開題報告、論文等。他們至多寫過學期小論文,抄抄改改即可過關,寫作要求並不嚴格。而要讓學生寫畢業論文這種要求嚴格、程式較多的大型論文時,學生沒有能力和經驗

2.學生不重視畢業論文,缺乏認真寫論文的態度。學生在畢業季找工作成為頭等大事,一切都要為此讓路。沒有找到工作的忙着投簡歷、參加面試;找到工作的忙於應付工作,無暇顧及畢業論文。及至輔導教師索要論文時,才急匆匆趕一篇提交給輔導教師。對於輔導教師提出的修改意見等,並不認真對待,怎麼發過去的修改意見,文章怎麼發回來,一句話“不會修改”、“沒有時間”交差了事,修改論文成了輔導教師的事情。

(二)環境的影響缺少論文檢測機制

在浩如煙海的網絡資源中,湊一篇論文輕而易舉。普通高職院校沒有安裝和應用檢測論文的軟件,輔導教師也不可能瀏覽過所有的網絡文章,對學生拼湊、造假的文章不可能憑肉眼全部鑑別出來。加之,人有惰性,能應付差事絕不認真對待,學生即使沒有找工作的壓力,也一樣去拼湊造假,這從學生平時的學期小論文可以看出。

(三)教師:指導不力

由於畢業學生多,每個教師分配的指導學生有10個左右。所有教師都還承擔着繁重的教學任務和科研工作。在論文指導過程中,教師忙於教學或者科研,對所指導學生指導不夠、督促不力;在以後的交叉評審和答辯過程中,對學生的論文成績有打人情分的情況;教師個人在科研上也還有上升的空間。所以,教師在能力上、個人意願上和輔導時間上都不能滿足要求。

(四)會計專業特點:重應用,輕理論

高職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簡稱,其培養目標是培養高技能型人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5]。會計是重實務的學科,高職會計專業注重會計職業技能的訓練,理論方面夠用即可。畢業論文屬於學術性的,讓注重技能型訓練的高職生去做學術性的畢業論文,無異於趕鴨子上架,學生勉為其難。

(五)教學管理:過於寬鬆

為了學校的聲譽和生源,也鑑於學生找工作不容易,學校方面一般不遺留學生,所有學生幾乎都可以畢業。這樣一來學生只懼怕校外實習或工作單位的管理,並不懼怕學校的教學管理。學生忙於工作或忙於找工作,對於論文輔導教師提出的論文修改意見,疏於回覆修改;教師忙於教學,論文指導往往只能通過電子郵件,更難以管理學生。

三、改進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的對策

高職生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屬於最低層次的學生了,連本科學生都很費勁地“憋論文”[6],更何談高職生?筆者認為可以培養高職生的學術興趣,但不宜以此為主,畢竟高職的培養目標不是學術型而是技能型的學生[7]。俗話説得好:適合的就是好的。筆者認為,讓有學術研究興趣的學生作研究培養研究能力,讓沒有學術研究興趣的學生增強實踐經驗和操作能力,做適合他們各自能力的事情,才能實現教育的初衷:教育有助於提高人口素質培養優秀的人。

(一)致力於學術研究的學生:培養其學術研究能力

1.安排學生進行專門的學術研究培訓。應該從學生剛一入學就安排學術研究的培訓,可以當成一門課程教授給學生,把做論文要用到的一些軟件如WORD,EXCEL和一些統計軟件等的應用都教給學生並訓練學生,教給學生如何確定關鍵詞、如何蒐集學術信息、如何搭建論文框架、寫開題報告、怎樣蒐集數據和分析數據直至寫出論文等全過程,使學生得到對學術研究的初步認識和訓練,從而為以後專業論文的寫作打下基礎。

2.論文的寫作訓練安排在每門課程的學習中。在進行完了論文的寫作培訓之後,在以後的專業課學習過程中,任課教師就可以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寫專業論文:安排學生的閲讀書目,對學生閲讀進展和收穫情況進行監控,指導學生有意識地做批判性思考並寫出專業論文。通過如此多次專業嚴格的訓練,學生就能夠掌握學術研究的方法,體會做研究的樂趣,為將來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二)致力於提高技能的學生:培養其動手操作技能

1.縮短理論教學時間,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時間。通常,高職的理論教學時間佔三年教學實踐的六分之五,動手操作時間僅佔六分之一。為了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時間,必須縮短理論教學時間,把適合學生需要的理論知識教給學生,不必面面俱到。因此,可以把高職學生的理論授課時間縮短為三分之二,以增加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認識實習時間和動手操作的時間,並且聘請企業在職人員擔任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的實習實踐。

2.將做畢業論文的時間改為做會計綜合實驗和為會計服務公司記賬。筆者建議高職會計專業學生把畢業論文改為會計綜合實驗,可以讓學生在學校把學習過的各類會計知識、税法知識等綜合運用,由教師帶領學生完整地做完實驗,以增強學生的就業實戰能力。之後讓學生承接會計服務公司的業務,完成從模擬到實踐的過渡,為學生將來能夠迅速適應職場工作做準備。

四、展望

就條件而言,高職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培養技能型人才)做好就可以了,至於培養學術人才,不必強求,讓學生人盡其才就好。希望將來我們不必再探討畢業論文是否要取消,而是要研究學校如何提供更好的條件以滿足青年才子的學習需求,為學術型和技能型的各類人才順利步入社會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1]趙笛。畢業論文:難解之題[N].青島日報,20xx-05-20.

[2]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EB/OL].[20xx-08-30].

[3]徐漢峯等。專科層次的高職生不宜寫畢業論文[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1).

[4]方有林等。畢業論文遭冷遇為哪般[J].上海教育,20xx,(13).

[5]李新建。高職畢業論文撰寫現狀及改革舉措[J].知識窗:教師版,20xx,(1).

[6]李立,葛偉。對高職培養目標定位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xx,(11).

[7]安路蒙。那些年,我們一起“憋”論文[N].科技日報,20xx-06-16.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例文 篇五

摘要:税法實務作為會計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知識點多、技術性強,如何提高會計專業税法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應用型的會計專業人才,是會計專業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從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税法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明確了税法教學的定位和目標,提出了税法教學改革的路徑。

關鍵詞:會計專業;税法實務;教學改革

通過走訪調研多家中小企業,我們發現其財務部門普遍存在人手短缺、一崗多職現象,會計從業人員不僅要做好會計賬務處理工作,而且還要進行相關税種的計算、納税申報,以及税務籌劃工作。尤其是在20xx年營改增之後,企業面臨着更多新的問題,比如增值税發票的開具、增值税的計算、增值税的賬務處理等,這些問題對企業會計人員提出更高的專業要求。基於税務處理的重要性,大部分高職院校已將税法實務設置為會計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通過該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税收徵管過程中的有關規定和程序,能夠進行主要税種的計算、納税申報以及相關會計業務的處理。近幾年從用人單位的反饋來看,應屆畢業生的税務處理能力還很欠缺,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現實的税收問題往往束手無策。如何在新形勢下提高會計專業税法實務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應用型的會計人才,成為高職院校必須思考的問題。〔1〕

一、會計專業税法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培訓機會欠缺、師資力量不足。税法實務這門課程綜合了税收法律條文、會計業務處理以及税收實務操作技能,知識點多、技術性強,它不僅要求任課教師要同時具備法律專業知識和財務税收知識,而且還要求任課教師要有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但是,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缺乏綜合型的教師。在從事税法課程教學的教師中,部分教師是法律專業畢業的高材生,但他們不熟悉財務税收實務知識,所以在講税法課程的時候只講法而不講會計處理〔2〕,遠離了會計專業開設這門課程的出發點;而會計類專業出身的教師,會計税收知識比較通曉,但對法律條文領悟不深,無法深刻解釋相關的税法規定。教師本身具備的知識決定了其在講授過程中能否深入淺出,從根本上影響着教學質量的提高。當然,會計專業也存在個別既懂税法條文,又精通會計税收知識的年輕教師,但他們多是碩博畢業後直接到高職院校任教的,企業實踐經驗缺乏,講課重理論輕實踐,導致學生學了税法之後卻不會税收實務操作。

(二)教學模式單一、知識點串聯不夠緊密。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税法課程均採用“填鴨式”教學模式,這往往容易造成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學生參與度不高。在這種你講我聽的模式下,會計税法理論大部分知識點是很枯燥無味的。一旦枯燥無味,學生又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那麼教學效果會非常不理想。知識點串聯不夠緊密。教師一般按照教材章節的先後順序對各個税種進行逐個講解,由於時間有限、內容較多,教師會忽略前後税種之間的聯繫,更忽略了税法知識與相關學科的銜接;孤立的章節知識、脱離了財務體系的税法課程,是缺乏實用性和互動性的。

(三)實訓條件有限、課程重視度不夠。税法實務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需要有足夠的實訓時間和齊全的實訓設施。然而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税法課程的實訓學時僅佔課程總學時的三分之一,教師重理論輕實踐。另外,税法實務雖然被設置為專業核心課程,但得到的重視程度卻遠不及財務會計。

在會計專業的主幹課程中,財務會計的實訓設備較為齊全,比如財務會計有與之配套的金蝶軟件、用友軟件。相比而言,大部分高職還沒有配備相應的税務實訓軟件,實訓條件較差。在目前的課程安排中,税法實務的實訓課程基本上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學生通過做課堂練習來完成實訓內容。在這種實訓模式下,學生通過認真學習確實掌握了各種税種的計算方法,但是納税申報、税務籌劃等能力無法得到鍛鍊。

(四)教材實用性不強、時效性較差。大部分高職院校選用外來教材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發現教材內容和課程標準相差甚遠。外來教材一般具有通用性,不僅要適用於會計專業而且還要適用於法律相關專業。這種通用性的教材忽視了會計專業學生的特殊性,即會計專業學生學習税法的主要目的是能夠服務於税務崗位或者能夠服務於會計業務處理。很多教材都是重點講税法法律條文,忽視了税務操作和會計處理,而且編者無法結合每所學校實際情況編寫,實用性不強。我國正處在税制改革時期,税法條文更新較頻繁,這就要求税法教學內容必須及時進行更新。

二、會計專業税法教學改革的定位與目標

針對目前高職會計專業税法教學的問題,有效的改革途徑,首先應當是明確會計專業税法教學的定位和目標。在經濟快速發展,企業涉税業務與日俱增的情況下,學校培養的會計人才,不僅應熟悉税法相關條例,而且還要能夠進行税務操作、會計處理以及簡單的納税籌劃。具體地講,高職的税法教育應分以下四個層次:第一,讓學生在系統理解税法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強化學生依法誠信納税的意識;第二,對各個税種具體內容有正確理解,並能完成税種的計算和相關會計處理;第三,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使之能夠勝任企業的納税申報工作;第四,引導學生研習會計税法相關規定,培養學生納税籌劃能力。

三、税法教學改革的路徑思考

(一)優化師資隊伍,提高師資專業水平,豐富教師實踐經驗。在課程安排上,學校應儘可能安排會計專業教師來講授税法實務,理由是會計專業教師承擔會計專業的税法實務課程比較符合課程設置的目標,講解的側重點更符合課程體系要求。考慮到會計專業教師對税法學科涉獵較少,税法規則理解不夠透徹,因此學校應鼓勵教師報考註冊税務師、註冊會計師等,或與税務部門展開合作,進行聯合培訓,以此來加強教師對税務知識的理解。同時學校應加大與企業聯繫,建立良好的互動平台,鼓勵教師利用業餘時間或寒暑假到企業實習調研,熟習税收實務操作方法,為税法實訓教學積累實踐經驗。

(二)改進税法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改革是税法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雖有弊端,但由於税法課程內容較多,傳統的模式不能一味地摒棄。教師在兼顧傳統教學方式時更應該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比如項目教學、結構式教學、融合型教學等。税法實務課程的項目教學是一種以任務驅動為核心的教學模式〔3〕。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要顛覆傳統教材的框架結構,按照税務崗位工作內容重新確定教學內容,模擬辦税員的業務場景,讓學生在仿真情境下完成税款計算和納税申報等工作。這種方法賦予了學生不同的角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和參與程度,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税法實務課程內容較多,如果教師孤立地講授各個税種的知識點,就會導致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點串聯起來,所以税法課程應當廣泛使用結構式教學法〔4〕。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税法學科的整體性,不要將各章節割裂開來講解;其次既要把握各税種之間的共性,又要注意各自的特點和不同點,比如通過對比增值税和消費税之間的異同點,來加深學生對兩者的認識;最後可以通過專題訓練,培養學生對各税種綜合運用的能力。會計專業學生學習税法主要是為了將來在工作中能夠靈活應用涉税會計處理,所以教師應當採用融合型教學方法,將會計處理貫穿税法教學的全過程。教師在講完相關法律條文之後,可以要求學生回顧相關的會計處理,一是讓枯燥的法律條文有了生機,增加會計類專業學生學習税法的積極性,二是加深理解會計處理。比如,在增值税章節中,教師介紹完税法中增值税税額不能抵扣的情形後,應將其與會計中不能抵扣的情形進行對比,然後進一步介紹進項税額轉出會計分錄的編制方法。通過這種融合型的教學方法,學生既學習到了新的税法知識,又鞏固了相關會計知識。

(三)加強實訓室建設。高職院校應建立納税模擬實訓室,組織模擬實訓來完成理論與實務的對接〔5〕。首先學校應加大硬件投入,配備相應實訓機房,購買相關的實訓軟件,比如税務實訓平台。在該平台上,學生可以進行增值税開票實訓、增值税進項發票網上認證實訓、增值税發票網上抄報實訓、企業所得税網上申報實訓。其次學校應該加強與税務師事務所、税務局等企事業單位聯繫,為學生校外實訓牽線搭橋。

(四)調整課程設置。因為高職院校畢業生大部分都進入企業一線崗位,其動手能力要求高,所以在理論學時和實訓學時分配方面,應將實訓學時至少調整到總學時的一半。實訓包括過程實訓和集中實訓,其中過程實訓穿插於理論課中,教師可以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集中實訓可以安排在學期末,時間不應短於1周。(五)提倡使用自編教材。一方面,自編教材立足於本校,又結合了會計、税務崗位的需求,因而更能夠滿足教學需求。另一方面,教師只有通過對教材的研究才能從總體上合理把握這門課程的重難點以及授課進度。因此,會計專業教師應加強研究,根據税務會計崗位的工作流程來確定教材體系,按工作流程展開介紹税法知識和會計處理。在每個章節之前可以設置引導性案例,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帶着問題思考本章內容;章節內容的安排方面,可以提供一些仿真的税務原始資料,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變成生動的案例;章節最後應建立案例題庫,以供學生複習之用。

參考文獻

〔1〕解青芳,孫學輝。税制改革背景下會計學專業税法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9):45-47

〔2〕候麗平。會計類專業“税法”課程的教學改革[J].科教導刊,20xx(3):116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例文 篇六

1論文題目

2所選論題的背景情況,包括該研究領域的發展概況

3本論題的現實指導意義

4本論題的主要論點或預期得出的結論、主要論據及研究(論證)的基本思路

5本論文主要內容的基本結構安排

6進度安排

文獻綜述

1 資本運營運作模式國內外研究現狀、結論

1.1資本運營的涵義

1.2資本運營相關理論綜合

1.2.1資本集中理論與企業資本運營

1.2.2 交易費用理論與企業資本運營

1.2.3產權理論與企業資本運營

1.2.4規模經濟理論與企業資本運營

1.3資本運營的核心——併購

1.3.1概念

1.3.2西方併購理論的發展

1.3.4併購方式

1.4研究課題的意義

2目前研究階段的不足

參考文獻

1論文題目

資本運營及某某企業資本運營的案例分析

2所選論題的背景情況,包括該研究領域的發展概況

企業資本運營是實現資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縱觀當今世界各大企業的發展歷程,資本運營都起到過相當關鍵的作用,並且往往成為它們實現重大跨越的跳板和發展歷史上的里程碑。在我國,近年來不少企業也將資本運營納入企業發展戰略,並獲得了成功。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了重視生產經營、忽視資本運營的瓶頸,認識到資本運營同生產經營一起,構成了企業發展的兩個輪子。可以預見,資本運營在我國企業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特會越來越大。本文以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 wto為背景,比較全面描述了國內外資本運營的現狀,深入地剖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對策,以及對於國外資本運營經驗的借鑑和教訓的吸齲

在研究領域發展方面,國外對資本運營的研究和運用都多於我國。在中國,資本運營是一個經濟學新概念,它是在中國資本市場不斷髮展和完善的背景下產生的,也是投資管理學科基礎的理論學科。資本運營是多學科交叉、綜合的一門課程。它是將公司財務管理、公司戰略管理、技術經濟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基礎綜合起來,依託資本市場相關工具,以併購和重組為核心,以企業資本最大限度增值為目標,通過資本的有效運作,來促使企業快速發展的一種經營管理方式。資本運營概念雖然產生時間短,但隨着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廣泛地進行資本運營。事實證明,如何有效依託資本市場進行資本運營已成為企業管理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正因為如此,資本運營課程在我國研究也比較熱門。

3本論題的現實指導意義

近年來,隨着我國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資本運營觀念在不斷影響着企業管理者們。在資本運營的大潮面前,許多企業也在躍躍欲試。但從我國資本運營的實際來看,進行資本運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同時,國內企業也要面對跨國企業的挑戰。要搞好資本運營,必須先去了解和認識資本運營。

本文就是針對上述現實,充分考慮到國內企業的實際情況,對資本運營的內涵、形式、核心、企業併購的相關內容進行了研究。對企業開展資本運營提供依據和參考,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4本論題的主要論點或預期得出的結論、主要論據及研究(論證)的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介紹資本運營國內外發展、趨勢,以及資本運營的相關理論內容綜述。重點分析和探討資本運營核心——併購的模式、動因、效應分析,並通過國內外資本運營歷程分析我國資本運營發展趨勢。最後通過企業併購案例説明資本運營的過程及總結資本運營重點把握的要點和技巧。預期通過本文對整個資本運營在企業管理運營中的重要性、特點、操作、評價過程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同時對資本運營中的發展提出自己的觀點。

本文理論部分主要參考金融投資類、經濟類報刊雜誌;以及圖書館中大量有關資本運營與企業併購方面的書籍;投資學教材與參考書和教學中老師對資本運營模式的總結與案例分析;另外,指導老師在研究過程中會提供較大量的參考資料。

在強調資本運營的同時,我們並不否認產品經營的重要性。事實上,資本經營並不排斥生產經營。在生產領域內的資本運營,必須通過生產經營進行轉換。只有通過生產經營的途徑,資本經營的目標才能最終得以實現。正是產品運營如此重要,有關生產經營的研究成果比較多,而對資本運營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卻很少,也正基於以上原因,筆者才將資本運營作為研究對象。

本文主要介紹資本運營國內外發展、趨勢,以及資本運營的相關理論內容綜述。重點分析和探討資本運營過程中問題的解決途徑。最後通過企業併購案例説明資本運營的過程及總結資本運營重點把握的要點和技巧。預期通過本文對整個資本運營在企業管理運營中的重要性、特點、操作、評價過程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同時對企業資本運營的發展趨勢做一展望。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例文 篇七

摘要:

隨着當今社會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對會計的要求越來越高。會計的種類不同,它所承擔的職能也不盡相同。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我們有必要將財務會計和税務會計分離開來。本文介紹了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之間的聯繫,並探討了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之間的不同,在此基礎上分析了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分離的必要性,希望以此促進人們對二者的瞭解,加快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的分離。

關鍵詞:

財務會計;税務會計;分離問題

一、引言

在會計工作中,財務會計和税務會計都屬於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並且他們二者聯繫緊密,互相依存。在傳統的關係中,税務會計不是獨立的,它從屬於財務會計之中。但是隨着當今社會的發展,再籠統的將其歸咎為財務會計中一個種類已不再適合。根據現階段的實際要求,對財務會計和税務會計進行分離顯得十分必要,同時也對整個會計行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之間的聯繫

(一)財務會計是税務會計的基礎

税務會計工作的開展,離不開財務會計的相關知識。前面已經説到,税務會計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財務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税務工作的開展,首先要以財務工作為基礎,通過對財務工作提供的資料進行分析,從而可以計算出相應的税收金額。

(二)税務會計是財務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企業中,税收情況會深刻的影響到財務工作,影響會計的計算和運行。税收計算的結果,往往會對企業的整體情況產生重大的影響,影響到整個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要求税務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能夠相互協作和溝通,通過二者的相互配合,最終實現共贏。

三、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之間的不同

(一)概念不同

財務會計是針對於企業的盈利與虧損來説的,它通過對企業的情況進行展示,從而為企業的運行提供一定的監督。企業能夠根據財務會計所提供的一些信息,來對企業進一步的進行了解。而税務會計則是根據國家的税收政策,對金額進行核定計算,從而保證計算出來的結果較為系統和全面,從而有效的對資金進行監控。

(二)計算的基礎不同

在會計這一行業中,財務工作主要是對企業的運行狀況進行反映,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企業的相關資金進行計算。而税務會計的範圍較窄,只需要計算出企業中税收的金額,從而來保證違法行為的減少。

(三)法律依據不同

財務會計的法律依據是會計准入原則,這樣能夠使得財務計算的結果更為精確,從而顯示出企業的運行狀況,據此進行改進,不斷地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和最優化。而税務會計一般情況下則需要對納税人的税務情況進行管理和計算,以確保在企業實施下更好的維護好企業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

(四)工作流程不同

財務會計和税務會計的工作流程不同,財務會計一般需要藉助報表進行表示,而税務會計工作則需要在財務工作的基礎上再進行計算,根據國家的相關要求和決定,對税務報表進行更正。

(五)工作目標不同

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二者的工作目標有所不同。財務會計致力於為企業相關的投資者提供企業相關的信息,並把企業運行的結果向其他人員展示,以保證企業中的相關人員對企業的運行狀況進行了解。而税務會計不僅僅要對税款進行計算,而且也要協調納税人和徵税人之間的矛盾,這樣能夠保證企業和國家的利益統一。

四、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分離的必要性

(一)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隨着當今社會的發展,國家開始作為投資人蔘與到投資建設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國家這一主體就不僅僅是投資人,它還是納税人。此時,投資人和納税人之間就出現了一體化的現象,他們二者存在着很大的利益對立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政府的税收較多,那麼投資人的收入就會大大的減少。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財務會計和税務會計的分離就顯得非常的必要和緊迫。

(二)受政府和出資人收益行為的影響

政府在徵税過程中,它所看重的是無償性的金額,而對於投資人來説,他關注的重點則在於自身所得到的利益。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投資人進行相應的補貼,使得投資人在某些方面達到平衡。而從另一方面來看,政府還需要強制性的税收,這樣才能保證政府日常的開銷,促進政府平穩運行。政府和投資人之間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這也直接影響了財務會計和税務會計,加速了其二者的分離。

(三)二者的制度和理論不同

財務會計和税務會計在運行的過程中,都需要依據企業日常的經濟活動來展開計算,而在這二者同時工作時,税務會計就不得不依據財務的狀況靈活的更改和運行,這樣才能使得運算更加合理。而税務會計的這一變化也帶來了另一個弊端,那就是税務工作無法嚴格的按照税法的要求來開展,這也影響到了税收工作的準確性,不利於整個行業的運行。

(四)現階段企業制度的不同

現代企業制度的'變化也是導致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分離的重要原因。當前,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制度也隨即發生着變化。企業的財務工作往往會隨着國家的制度而不斷地發生變化,但是税收會計工作就需要嚴格的按照相關的税收制度來進行運行,這二者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差異,因此其二者的分離也就顯得非常緊迫。

(五)財務會計工作影響税務會計工作開展

財務會計和税務會計有着很大的不同,財務會計能夠在企業的運營的過程中,通過反映企業的運營狀況,而使企業做出大的改變和完善。而税務會計不具備這樣的特點和功能,它需要嚴格的按照税法要求來進行,這就導致了二者之間的分離。

參考文獻:

[1]任宣儒,杜丹。存貨中的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的分離問題[J].經營管理者,20xx,(02):24-25.

[2]李芝芬。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的分離問題[J].現代經濟信息,20xx,(11):195.

[3]袁志。淺析税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分離[J].中國外資,20xx,(22):80.

[4]陳敬慧。探析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關係的成本效益[J/OL].今日財富(金融發展與監管),20xx,(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