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護理專業畢業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06W

護理專業畢業論文【新版多篇】

護理畢業論文 篇一

1、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對臨牀護理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

1.1專業能力

臨牀實習階段護生主要進行基礎護理的實踐,同時對臨牀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及專科護理進行學習。臨牀護理教師首先應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豐富的基礎護理和整體護理知識及實踐技能,熟練掌握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及護理知識,並具備相關的法律知識。在實習過程中指導護生正確評估患者病情,用醫學術語對病情進行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的記錄,指導護生對患者病情進行及時、充分的評估並給予治療處置、健康教育、康復指導、藥物相關知識宣教等。

1.2教育教學能力

實習過程中護生要接觸豐富的病例,瞭解前沿臨牀知識。臨牀護理教師在臨牀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典型病例和相關知識點進行系統、互動的講解,對護理技能操作進行詳細示教。學生入科前,各臨牀科室要根據本專業特點制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根據核心能力培養要求提出需要解決的護理問題,進而制定入科教育、教學查房、業務講座的內容。這就要求臨牀護理教師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能力,包括運用教育基本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表達能力、應用多媒體的能力等。

1.3領導能力

領導能力包括決策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協調能力、指揮能力、溝通能力、親和能力等。當前醫療市場較以前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對護理工作的需求更高,患者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加強[9];實習護生自身存在護理技術操作能力、護患溝通能力、基礎知識及臨牀經驗等方面的不足。同時,護生的年齡普遍偏小,實習過程中遇到繁瑣的實際工作和意想不到的困難時,往往會出現挫折感。在這種情況下,臨牀護理教師要有較高的領導能力,才能帶領護生順利完成實習任務。良好的溝通和親和能力,有助於臨牀護理教師與護生的溝通,及時發現護生的心理波動,並疏導護生的心理問題,提高護生對專業工作的認同感;較強的協調能力和指揮能力,能使臨牀護理教師合理安排日常護理工作和護理臨牀教學,實現臨牀工作和教學工作的共贏。

1.4解決問題的能力

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強調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重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應用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臨牀護理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並制定教學目標、重點,結合臨牀工作和教學實際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還要面對患者及家屬對實習護生工作能力的質疑和維權。這就需要臨牀護理教師具備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公平、公正的評估護生的工作;對日常工作中的突發事件有敏鋭的判斷力,合理安排協調日常護理工作與護理臨牀教學的關係,避免護理糾紛發生。

2、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對臨牀護理教師教學能力的促進作用

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實習醫院各科室的支持,實習醫院建立護理教研體系專門負責實習護生的教育和管理問題。醫院自護理部到臨牀科室分別設立內、外、婦、兒、五官等護理教研室,設置教研室主任、教學祕書,並設立教育學院對護理臨牀教學質量全程監督。醫院制定教研室各級人員崗位職責、護生教學管理制度、教學評估制度等,對臨牀護理教師進行相關管理和培訓。

2.1定期業務培訓

實習護生入科前,有教學任務的臨牀科室,按照實習大綱要求制定本科室的實習教學計劃和具體內容、題目,並上報教育學院統籌安排。實習教學計劃和內容確定後,在護士長支持下由教學祕書組織科室臨牀護理教師分別準備具體的教學內容。臨牀護理教師作為臨牀護士有豐富的臨牀經驗,能為護生提供前沿的臨牀知識,但綜合專業理論知識、人文學科知識不足,對疾病相關知識點缺乏結合臨牀病例進行突出的、系統的、互動的講解能力。因此實習醫院和科室定期組織臨牀護理教師進行專業和教學相關培訓,提高專業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要求各科室臨牀護理教師均應按照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要求進行實習帶教,規範入科教育、業務講座模式,規範實習護生考試及評價模式。教育學、心理學培訓可幫助臨牀護理教師更好的瞭解實習護生的心理變化,因材施教、合理組織教學,更好地傳授臨牀知識。多媒體課件圖文並茂,對知識點的學習更加直觀,通過應用多媒體課件將知識靈活多樣的展現給學生,可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及多媒體使用培訓,可幫助臨牀護理教師掌握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並熟練應用於授課中。科室常用技術及最新進展培訓,可提高臨牀護理教師的專業能力,更好的適應臨牀教學的要求。

2.2合理應用評價體系

定期溝通反饋,提高領導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實習醫院根據護理實習教學要求建立評價考核制度,不定期組織護理臨牀教學專項檢查,瞭解護生的思想動態、學習態度,徵求護生對科室及臨牀護理教師的教學滿意度,瞭解臨牀護理教師對實習護生的工作評價,及時發現護理臨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定期召開教學專題討論會,組織各科護士長、臨牀護理教師代表、護生代表參加,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師生面對面進行交流、溝通,強化臨牀護理教師的教學意識。通過師生之間的反覆溝通和教學信息反饋,幫助臨牀護理教師樹立威信,提高領導能力。通過對臨牀實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查找原因、並提出合理化建議,幫助臨牀護理教師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施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通過接受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相關能力培訓,積極參與臨牀教學實踐,通過與實習護生的全方位溝通及對臨牀教學實際問題的解決,臨牀護理教師的領導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也得到不斷提高。在本實習週期結束後,採用無記名自評答卷的形式對臨牀護理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了測評,結果顯示通過參與核心能力教學模式,臨牀護理教師教學能力的四大方面均不同程度獲得了提高。説明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實施對師生雙方都有促進作用,有利於護理臨牀實習的規範化管理和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護士本科畢業論文 篇二

【摘要】本文淺談了臨牀護理路徑的由來及概念,概述了臨牀護理路徑的制定、內容結構,在國內外發展概況及成效。分析了實施臨牀護理路徑帶來的影響。最後對臨牀護理路徑在我國的發展作出了展望。

【關鍵詞】臨牀護理;路徑;內容;結構;影響

臨牀護理路徑(clinicalnur singpathway,CNP)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成為臨牀護理路徑是在臨牀護理管理中應用的主要工具。它能夠指導護士有預見性地、主動地工作;同時也使病人明確自己的護理目標,自覺參與到疾病護理過程中,以減少住院天數。自80年代以來,臨牀護理路徑在美國和英國得以應用,並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後澳大利亞及新加坡等國家的大醫院也陸續採納應用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1-2]。

1臨牀護理路徑的概念

臨牀護理路徑(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間的一種護理模式,它能夠指導護士有預見性地、主動地工作;同時也使病人明確自己的護理目標,自覺參與到疾病護理過程中,以減少住院天數。針對特定的羣體,用時間為橫軸,把入院指導、接診時診斷、檢查、護理、健康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科學的護理手段為縱軸,製做一個詳細可行的日程計劃表。對何時應做哪項檢查、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出院等目標進行詳細的描述與記錄。

因此護理工作不再是被動的執行醫囑或等醫生指示後才為病人實施治療護理,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病人明白自己的護理計劃目標,而主動參與護理過程,從而病人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形成主動護理與主動參與相結合的護理工作模式,使護理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2臨牀護理路徑的內容結構

我們可以可由表格式的護理路線圖來表示臨牀護理路徑的主要內容,但其有嚴格的時間框架,不同的疾病也有不同的路徑設計形式。以腹部外科膽囊切除術為例:

(1)病人一般信息包括,手術名稱、日期,管牀醫生和管牀護士等的姓名及電話等;

(2)護理流程表,包括從入院到出院,每天所需做的主要護理措施。如每天、每班次要進行的全身評估、心理護理、檢查、護理重點、使用藥品、醫囑、營養情況、病人活動和安全情況。

(3)護理計劃和目標,是指病人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如何達到最佳身心護理效果。注意重要檢查或護理的特別記錄[3]。

3臨牀護理路徑在國內外的應用及成效

在臨牀路徑管理中,臨牀護理路徑是主要的應用工具。CNP本着“以病人為中心,以護理成效為核心”的護理模式正在引起醫學界的關注。無論是急症工作還是常規護理工作;是成人還是新生兒;是內科、外科、婦科、產科到兒科等均有相關報道。

3.1在國外的應用:在美國1995年成立了西南外科協會(BWSC)領導的臨牀路徑委員會。實施的臨牀路徑均為常見疾病,通過普通外科治療的臨牀途徑。其中包括: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開腹式膽囊切除術、腹股溝病、腹壁病、結腸憩室炎切除術、結腸癌切除術、乳房象限切除、乳房根治切除術等的臨牀路徑。

3.2在國內的應用:我國臨牀護理路徑的應用也日漸增多,大多數還處於試驗階段,但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3.3臨牀護理路徑的成效:縱觀國內外對臨牀護理路徑研究和應用的結果,實施臨牀路徑可以取得如下成效:

(1)縮短患者的平均住院週期,界定標準的住院日;

(2)降低患者住院期間的費用;

(3)規範診療護理的手段並加強醫護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4)通過變異分析促進醫療質量的改進;

(5)病人和家屬瞭解護理目標,增加病人的參與意識,提高病人的滿意度。

4臨牀護理路徑的影響

4.1對護理學發展的影響:臨牀護理路徑的實施,可以減少護士進行文書記錄的時間,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時規範護理活動,使之程序化和標準化,減少護理差錯,降低護理風險。臨牀護理路徑大大提高了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護理人員不再機械地執行醫囑,而可以對疾病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臨牀護理路徑作為一種先進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可使護理工作者成為醫院改革實踐的先行者,為實現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醫院而努力。

4.3對病人的影響:醫療費用是大部分患者關注的問題,臨牀護理路徑的實施可縮短其住院天數,降低病人的醫療費用,為病人減負。同時我們在實施標準的治療程序過程中,要注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滿足患者對所患疾病的瞭解的渴望,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主動參與治療的積極性,還能提升患者滿意率。

4.4對醫院管理的影響:從中外醫院實施臨牀路徑的經驗來看,這一做法並未造成醫療質量的下降。現在醫療資源緊缺,縮短患者住院週期可以提高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率;護理人員可以對疾病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一方面可培養護士工作的自主、自律性,增強成就感;另一方面增加了醫護之間以及醫患之間的互動,並可使醫院多學科合作。同時由於臨牀護理路徑的監控機制,可以保障醫院護理管理的有效進行,增進各方之間的溝通,保證臨牀護理工作質量持續性改善。

5臨牀護理路徑在我國實施的展望

目前,我國臨牀路徑護理的研究剛剛起步,隨着我國加入WTO後,以及外資企業介入我國醫療衞生行業,醫療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到時誰有更先進的質量管理模式,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與發展。所以探索臨牀路徑護理必將成為醫療機構提高護理水平的必然和重要選擇,應用臨牀護理路徑也必將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護理專業畢業論文 篇三

【摘要】:隨着現代醫學的迅猛發展,醫院感染已成為當前臨牀醫學和預防醫學的重要課題。該文根據手術室在醫院內所處的特殊位置以及與其他臨牀科室的密切關係,提出手術室的護理工作質量直接影響着手術治療效果和病人的預後,甚至關係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手術室的合理佈局、健全的制度、嚴格的無菌技術管理以及手術室護士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熟練的專業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是更好地完成手術任務,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髮生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院內感染,防範

目錄

一、引言…………………………………………………………………4

二、正文…………………………………………………………………4

三、存在問題……………………………………………………………4

四、管理難點……………………………………………………………5

五、對策…………………………………………………………………5

六、結論…………………………………………………………………6

淺談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與院內感染的防範

【引言】:當前,護士偏重於研究各種具體的護理技術及其操作規程。這些研究當然重要,但護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需要從目前護理學所處的科學環境和社會環境方面對其進行理論上的研究。把護理的理論現狀同社會對護理學的要求及護理學所要實現的目的聯繫起來,在護理學研究領域,提出新觀點,或把已有的理論系統化、完善化。總之,對理論上的創新我們必須從當代科學發展的角度來認識。理論上的創新需要理論思維方法參與,掌握理論思維方法,有較強的理論思維能力是成功的關鍵。所謂護理理論思維是護理工作者運用理論和智力對護理學的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得出理性結論的過程。理論的基礎是概念,是判斷和推理的基礎。因此,護理學概念的變化影響着護理工作者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隨着健康觀念的轉變,護理學模式的發展,護理學範圍也在不斷擴大。從護理學的發展來看,護理學雖然是研究理論的人少,實踐者多,但護理技術或方法上的熟能生巧者並非很多,其原因可能與護理學的思維方式有關。局部的、功能制護理學模式理論指導下形成的靜止的、主觀的、片面的護理思維,是一種依賴性的思維方式,束縛着護理技術或方法的創新。護理技術、方法和與之有關的理論相結合,正在形成護理學本身的學説與觀點,也就是説,護理學是既包括護理理論,同時也包括實踐這種理論的各種技術的一門科學。

【正文】:手術室是綜合醫院的窗口科室,是醫院臨牀外科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病人施行外科手術治療、診斷以及擔負搶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場所。隨着現代醫學的迅猛發展,醫院感染已成為當前臨牀醫學和預防醫學的重要課題。醫院內感染也是現代醫學科技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根據手術室在醫院內所處的特殊位置以及與其他臨牀科室的密切關係,手術室的護理工作質量直接影響着手術治療效果和病人的預後,甚至關係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手術室的合理佈局,健全的制度,嚴格的無菌技術管理以及手術室護士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熟練的專業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是更好地完成手術任務,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髮生的根本保證。手術室是醫院感染(院感) 控制的重點科室,其工作質量可直接影響手術患者的預後及治療效果。但醫院管理起步低、存在問題多,且受客觀條件限制,實現規範化管理難度大。

一、存在問題

(一)手術室佈局不合理,設施不齊全。建築設計不合理, 致潔污流程不符合院感要求;輔助用房不足,用房安排不合理,使手術室分區不明確。室內器械清洗室、手術人員洗手等設施陳舊;缺乏必要的器械櫃,無菌包、一次性物品不能按要求存放。消毒滅菌設備落後、欠缺,使空氣、部分器械用

物消毒滅菌達不到要求。

(二)消毒隔離措施難以落實,管理力度不足。大部分醫院門診、急診無小手術室,手術室門診手術佔65 % 、急診手術佔80 % 以上,手術通知不規範,手術安排無秩序,難以區分無菌、有菌手術間;手術患者和醫生進出頻繁,人員控制困難;手術人員自律性差,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等執行不嚴格;手術室護士管理意識不強,且資歷低,管理力度不足;護理人員、清潔工人力資源不足,忙於應付手術,清潔衞生、終末消毒等工作難以按要求完成;術前特殊感染檢測未開展,急診手術沒有按感染手術要求執行,特殊感染手術管理基本未執行。

(三)組織和制度不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不健全,僅設立兼職感染管理人員,院感管理監控工作未正常開展;手術室未成立感染管理小組,規章制度不健全,僅建立了一般管理原則、清潔衞生制度和洗手規則、無菌操作原則等,且內容不完善、落實不到位,感染監測也流

於形式。

二、管理難點

(一)觀念落後,認識不足。大部分醫院醫護人員接受培訓少, 知識更新慢,各級人員對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認識不足。醫院領導對醫院感染管理重視程度不夠,規章制度不健全;手術室護理人員對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目標不明確,執行不嚴格, 管理力度不足;手術醫生依靠抗生素控制術後感染,忽視了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相關科室護士對術前患者處置不規範;相關醫務人員無視手術室規章制度,隨意進出手術室。因此,要實現手術室規範化管理阻力相當大。

(二)起步低,工程大,落實難。部分醫院感染管理起步低,存在問題多,要實現規範化管理,需要進行全面建設,一切從頭開始。解決手術室佈局問題、建立門診小手術室等工程大;增添設備投資大;規範管理涉及科室、人員多,協調難。

(三)重視程度不夠,支持力量不足。長期以來手術室的醫院感染管理主要靠手術室護理人員,感染科工作起步遲,對手術室不瞭解,管理和監督力度明顯不足。醫院領導也迫於客觀條件,對投資大、改變難的問題,往往採取能緩則緩、能拖則拖的態度,因此,要實現手術室的規範化管理進展非常緩慢。

三、對策

(一)手術室佈局與環境手術室佈局應充分考慮病人與工作的方便。建築設計符合標準,便於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開展。手術室環境必須符合無菌原則。手術室內區域的劃分是防止院內感染的基礎。根據功能流程及清潔與污染的分區要求,手術室通常劃分無菌區、相對無菌區和非無菌區。區域間均用門隔開,並設立明顯分界標誌。手術室內各類房間及通道的運用均要符合無菌技術要求,合理使用。手術聞內設備可根據手術需要合理放置,不可過多堆放在手術間內,以免造成手術間的消毒死角。所有出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遵守無菌操作原則,保持室內肅靜與整潔。嚴格更衣、換鞋、衣帽整齊、參觀人員的管理。有菌、無菌手術嚴格分別安排,特殊感染手術,嚴格做好終未消毒處理,並加強對污物、污水的無害化處理。

(二)消毒與滅菌。一是空氣消毒由於手術室人員流動量大,空氣中浮游菌數易超標,尤其是在手術開始和結束時,細菌降落量達最高峯。嚴格控制人員流動,禁止患呼吸感染等疾病的人員參與手術,是保持空氣潔淨的一項關鍵措施。手術前後的空間消毒一般採用紫外線照射、藥物燻蒸以及負離子空氣消毒等方法,保持消毒後通風,但嚴防污染空氣進入。空氣消毒前的清潔衞生採取濕式打掃,避免細菌飄浮空氣中。定期進行空氣培養,檢查菌落數與菌種。二是無菌技術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無菌技術是控制手術室感染最關鍵的環節,是一項非常嚴密的操作技術。無菌技術的操作失誤,輕者可導致傷口感染,重者則影響手術成功,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它必須考慮和杜絕多方面的污染因素,才能保證手術所需器具的絕對無菌。凡耐高温物品均採用高壓蒸汽滅菌,滅菌包內必須放置化學指示卡,包外指示膠帶封包,簽署名稱和日期。不能高温滅菌物品,可採用高效消毒劑浸泡或氣體薰蒸滅菌,使用時用無菌鹽水將浸泡的器械沖洗乾淨。為保證滅菌效果,採用化學指示劑對無菌效果進行嚴格監測。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過期物品或疑似污染物品應重新滅菌,無菌與非無菌物品分別放置,手術物品一人一物,避免交叉感染。為降低術中感染機會,術前準備工作不容忽視,術野的備皮與消毒以及術者的手消毒是減少切口感染機會的第一關。手術進行中,所有參與手術入員均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操作規程在符合無菌技術標準的基礎上,儘量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切口的暴露時間。嚴格查對制度,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術後將非感染手術與感染手術分別處理。為防止感染性手術污染擴散,術後所用物品一般要經過消毒液浸泡處理後再進行滅菌,感染手術間用物表面、牆壁、地面均用消毒液擦拭、噴灑,空氣進行徹底消毒,廢棄污物、污水必須經過消毒液浸泡後無害化處理,防止引起院內交叉感染。

(三)職業道德與業務素質手術室護士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護理行為準則。不僅要有較好的業務知識和技術水平,還需要有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無論進行何種操作,均應按操作規程自覺的、準確無誤的進行。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更新觀念,刻苦鑽研新技術,逐步掌握新技術的操作方法和規程,更好地配合術者,切實控制術中污染、減少術後感染的發生。嚴格三查七對工作及查對制度,杜絕一切可能發生的差錯事故。

【結論】:總之,良好的職業道德,精湛的護理技術是保證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基礎,嚴格的無菌技術管理是減少醫院感染的保證。而護理質量的核心則是醫院感染控制的水平,護理工作者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主力。這就要求手術室護士要牢固樹立病人利益第一的原則,強化防範意識,切實做好手術室護理工作以及預防和控制手術室內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梅祖懿,林菊英,醫院護理管理,2版,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1990,60—64。

[2]劉振聲,金大鵬,陳增輝,醫院感染管理學,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1999,626—638。

護士本科畢業論文 篇四

摘要:為了解醫院護理人力資源的配置現狀,提出優化措施,進一步提高醫院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合理性。本文根據唐山市某醫院的《衞生(護理)人力基本信息調查表》,利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分析了護理人力資源年齡、護齡、學歷、職稱等構成情況。運用實際工作量等方法測算該院護理人力資源的最佳配置數量和結構。結果顯示該院總牀護比、總醫護比、衞護比均達到國家配置標準。在功能制護理模式下,內、外、婦、兒科的缺編率分別為12.76%、14.48%、4.35%和0。結論是該院護理人力資源總量不足;護理人員整體素質、專業水平不高;急需解決編外聘用護士隊伍穩定問題。建議完善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制度;優化護理人才結構;加強繼續教育提高護理專業人才水平;及時研究制定政策,穩定編外護理隊伍。

關鍵詞:護理人力資源現狀分析優化分析

人力資源是醫院的重要戰略性資源,護理人力資源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護理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開發利用是保證護理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提高整個衞生人力系統的利用效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唐山市某全國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為例分析該醫院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出優化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對策。

一、對象和方法

(一)調查對象

唐山市某醫院兒科、婦科、ICU、內科(包括心內科、神經內科、消化科等)、外科(包括心外科、神經外科、骨科等)病區從事臨牀護理工作的全體在崗的護理人員,以及每天的不同等級護理病人數。

(二)研究方法

1、自行設計的醫院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醫院名稱、實際開牀位數、護士總人數、醫生總人數、衞生技術人員總人數。以此表數據與《中國衞生統計年鑑》中的全國平均水平,以及從文獻中摘錄出的國內外先進水平進行比較。

2、根據護理人員基本信息表調查出護理人員年齡、護齡、學歷、職稱、聘用性質。採用構成比、相對數等指標描述護理人員佔全院衞生技術人員數量的比重及醫護比、牀護比等情況。

3、護理工作量調查表包括科室名稱,護士人數,牀位數,每天一、二、三級護理等級病人數。

二、結果

(一)唐山市某醫院護理人力資源總量分析

唐山某醫院的醫護比、牀護比、衞護比狀況以及相應的國家配置標準。

(二)樣本臨牀科室護理人力資源分析

本研究採用隨機整羣抽樣的方法,抽取該院15個臨牀科室的病區作為調查對象,其中包括內科系統的心內、神內、內分泌等科室;外科系統的心外、神外、骨外、腫瘤外科等;婦科、兒科以及急診科的各病區。

1、護理人力資源數量分析

本研究應用標準牀護比和實際工作量法測算各樣本科室所配置護理人力資源的數量。

2、護理人力資源結構分析

從護理人力資源的年齡、護齡、學歷、職稱和聘用方式等方面來分析護理人力資源的結構。

三、討論

(一)護理人力資源匱乏,配置不合理

該院總牀護比為1:0.81,基本達到了衞生部頒發的標準。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美國的牀護比為1:1.6,法國為1:1.2,均高於我國的標準。從醫護比看,為1:1.88,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但1978年衞生部頒佈的《編制原則》要求三級醫院的醫護比為1:2,結果明顯低於此標準。亞洲國家平均醫護比為1:2.019,新加坡的'醫護比為1:3;日本的醫護比為1:3.9。英國、德國等國的醫護比例都超過1:4,芬蘭、挪威等國家的醫護比甚至超過了1:6。不難發現,我國總體上的醫護比例倒置,護理人員配置數量明顯低於世界發達國家水平。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在功能制護理下,除神內科、神外、心外、骨外、口眼科和兒科的護理人員數量比較充裕外,其他各科室均存在缺人現象。而在整體護理模式下這四大系統內的15個臨牀科室的病區均存在缺編現象,護理人力資源數量嚴重不足,護理人力資源浪費是一個十分顯著的問題。

(二)護理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

該院護理人員年齡在35歲以下的共佔63.64%,而全國此年齡段的護理人員比例為55%,表明該院護理隊伍趨於年輕化,説明該院護理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後勁較足,但是過於年輕的隊伍常意味着專業技術骨幹隊伍力量薄弱;護齡在5年以下的護理人員佔護理總人數的比重最高,佔35.14%,在10年以下的護理人員所佔比例為53%,這提示,該院護理人員的護齡相對較短。該院護理人員學歷以本科學歷為主,佔58.97%但研究生學歷的護理人員數量微乎其微。從護理人員職稱結構看,具有副主任護師以上職稱的護理人員僅佔總數的5.56%,而初級職稱則高達63.64%。該院護理人員中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初級職稱的比例約為1:5:11。根據衞生部頒佈的l:3:5:7的高、副高、中、初級比例及世界衞生組織倡導的高、中、初級的1:3:1的比例,該院的人才職稱結構差距較大。

(三)護理人員整體素質,專業水平不高

護齡在10年以下的護理人員佔總人數的比例超過了一半,這表示該院護理人員的護齡相對較短,護士專業成熟度低,臨牀工作經驗相對不足,對護理質量必然產生不良的影響;該院護理人員學歷在大專以上的佔97%,但研究生學歷的護理人員數量微乎其微。由此可見,雖然該院護理人員的學歷結構已達到了《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中的要求,但缺乏學科帶頭人,致使該院護理事業發展後勁不足;從護理人員職稱結構看,該院初級職稱的護理人員佔了大多數,這就表明該院的醫護人員專業水平不高,沒有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構,與衞生部和世界衞生組織推薦的標準存在較大差距,亟待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技能。

(四)聘用制度影響護士隊伍的穩定

90年代初,因為護理人力資源的普遍緊張,部隊醫院、專科醫院、國有綜合性醫院等單位逐漸聘用合同護士,以緩解護理人力資源不足的矛盾。進入21世紀,合同護士在國有醫院的數量己佔相當比例,成為護士隊伍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醫院可以配備少量合同護士,但要以編制內護士為主。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該醫院合同制護理人員有241人,佔醫院護理總人數的52%。由於合同制護士在工資福利待遇、繼續教育以及晉升等方面與編制內的護士存在相當大的差別,合同護士的權益、職業發展、工作滿意度等問題均是影響護士工作穩定性的重要因素。

四、對策

(一)合理配置護士數量,完善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制度

在數量配置過程中,改革傳統的以牀位數為基礎的護理人力計算方法,以實際牀位數、牀位週轉率、牀位使用率、直接護理和間接護理的工作量,不同科室的病人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為主要指標,運用統計學的多種人力資源配置測算方法,在國家的標準下制定符合自身特點和實際的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管理制度,有效解決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足或配置浪費的問題。

(二)優化護理人才結構,提升隊伍整體質量

鑑於目前該院護理隊伍整體年齡、學歷、職稱結構普遍偏低,人才結構呈金字塔形分佈的現狀,建議:第一,對於護理人才的年齡結構的配置,應該以30歲以上的護理人員為主。根據護理工作實際情況以及人力資源生命週期特點,35歲以下護理人員精力充沛,善於接受新鮮事物,是護理工作的青年後備力量;35~44歲護理人員綜合能力強,是護理工作的“中流砥柱”。第二,應配置一定比例的研究生人才,以提高創新護理的科研能力和處理疑難問題的能力。第三,職稱比例應高、中、初級合理搭配,根據現狀應適當增加高級職稱的編配,使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結構提升,較大幅度的增強護理工作質量和效果。

(三)加強繼續教育,提高護理專業水平

醫院應制定完善的護理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培訓方案,科學規範地開展繼續教育,提高護理專業水平和隊伍整體素質。醫院管理者應根據護士工作業績考核分析結果,制訂定期培訓方案;並且可以根據不同層次護理人員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安排繼續教育的內容。加強護理人員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的培訓,服務理念的培訓,促進其主動服務意識,增強護患溝通能力。還要促進護理科研隊伍建設,發掘和培養護理學科帶頭人,從而促進護理人才隊伍建設與學科發展。

(四)及時研究制定政策,穩定編外護理隊伍

醫療衞生行政部門和醫院必須科學地、合理地、法制地管理聘用護士。首先,對現存的編外聘用護士的歷史遺留問題,從穩定和發展護理隊伍出發,共同制定相應的管理政策,尤其是待遇上如何逐漸向“同工同酬”過渡的問題。第二,醫院領導應在各方面關心她們,對工作中成績突出,任勞任怨的給予表揚和獎勵;在生活上儘量幫她們解決困難,逐年提高工資福利待遇,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第三,逐步減少甚至停招收編外聘用護士,增加高素質在編護士的招聘比例。

參考文獻:

[1]衞生部。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衞醫政發〔2010〕108號[S]。

[2]衞生部統計信息中心。2009中國衞生統計年鑑[DB/OL]。[2010-01-08]。

[3]張玲娟,葉文琴,陸健標。等級護理標準操作時間與實際操作時間的測量與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誌,2007,24(5):7-12.

[4]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practice(SPECIALSUPPLEMENT),2001(7):21-25.

[5]曹志輝,鄭賀英。我國醫院推行整體護理的難點及對策[J]。醫院管理論壇,2003,18(8):45-47.

[6]孫繼紅,劉均娥,陳梅帆。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方法的研究現狀[J]。中華護理教育,2011,8(5):233.

[7]萬崇華,張春,舒佔坤,等。衞生人力資源管理及其西方的比較[J]。中國醫院管理,2002,22(7):31-32.

[8]西奧多。W.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