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1W

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新版多篇】

會計專業論文 篇一

摘要:

中職會計專業教學的目標就是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導向,以激發學生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為目標,通過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初步掌握會計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實踐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成為真正“實用型會計人才”,達到會計專業教學的預期目的,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本文重點對中職會計專業教學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

學生能力教學手段感知教育翻轉課堂會計實訓

中等職業學校對於學生的培養側重於應用性與實用性,最終培養目標為學生畢業即可上崗、上崗就能工作,這就要求學生在學校裏對專業技能的掌握要理論紮實、技能嫻熟。會計專業由於其理論生澀難懂、專業性強的特點,學生在學習中難度較高,學習興趣低。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會計理論,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就要選對合適的教學方法。職業學校在會計教學中動手能力的培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當然理論作為實踐的指導也是不容忽視的。筆者認為可以將如下幾方面融入到平日的教學中。

一、在課堂上與課堂外不斷滲透會計崗位的感知教育

基礎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入門學科,是學生必學課程。對於剛剛國中畢業的高一學生來説,書中的理論又限澀又難以理解。加之學生較少接觸社會,他們對企業的運作、經營活動缺乏感性認識,由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導致會計教學達不到預期目的。因而在學生入校之初教師應透徹地介紹會計工作內容、會計崗位的重要性、會計工作的可發展性。

教師可以蒐集從事財務有關工作的畢業生,錄製他們的工作感言,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感知學好會計知識的重要性。然而,初學會計時對會計美好的設想並不足以支持整個學習生涯,在學習會計過程中,仍然會遇到種種學習困難,要幫助學生解決難題僅僅依靠積極性或興趣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在學習中期組織學生到小型財務公司進行專業感知。在實踐中應落實不同階段學生的實習內容,讓他們在豐富的感性認識下,主動構建起對會計的基本認識,並把認識應用到學習中去,提高學習專業的興趣和效率。

二、適當運用翻轉課堂、微課技術,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實驗表明,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的時間大概只在5—10分鐘,另外傳統模式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現今的教學模式。“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模式,提倡學生在課堂上占主導地位。要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從而解決學習問題,才能在今後的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可以將一節課的知識點拆分為幾個小知識點,每個知識點做成5~10分鐘的微課,提前發給學生,讓學生觀看學習。而在課堂上則是讓學生將已經掌握的知識點講出來,讓學生將學習微課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讓學生將教師佈置的習題做出來。而教師在課堂上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的翻轉課堂將本該課上學的知識變成了課前預習的課後作業,而課堂則變成了學生自我探索知識、解決問題的主要戰場。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同時也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解決了學生聽課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問題,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

三、在專注理論教學的同時,會計實訓教學要緊緊配合

理論的學習是為了更好地為實踐服務。這就需要在學校的教學中融入會計實訓相關課程的講授,配備會計模擬實驗室,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培養實際動手能力。在實訓課中應多運用項目教學法,教師提前下發任務書,在任務書中給出經濟業務的票據、需要的理論內容、操作時的注意事項、會計工作的記賬憑證和所需賬簿等,學生四人一組協作完成。

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審核憑證、填寫憑證、粘貼憑證、登記賬簿等,培養其實際工作時的動手能力;在學生無法解決問題時隨時給予幫助,讓學生有繼續完成任務的信心。在項目完成後,要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最後,將經濟業務分解為一個個項目學習後,仍然要給出學生某企業一個月的經濟業務讓其自己獨立完成,系統地再次掌握整個經濟業務處理流程和知識的靈活運用,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會計的實用性很強,通過實訓教學,將會計專業知識和會計實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可使學生能夠真正對各種業務準確地填寫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進行賬簿登記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並能獨立處理特殊及較複雜的工業企業所發生的經濟業務,為其今後從事會計工作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玉森,陳偉清。基礎會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耿金嶺。企業財務會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 篇二

【摘要】

為了增加企業的利潤空間,企業可以通過降低成本,減少損耗,加強成本控制。本文主要介紹了成本及成本控制的含義、企業中成本控制中出現的若干問題以及如何加強成本控制。

【關鍵詞】

企業、成本、成本控制

一、成本的含義

我們先了解一下成本的含義:傳統產品成本的含義一般只是指產品的製造成本,即包括產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應該分攤的製造費用,而將其他的費用放入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中,一律作為期間費用,視為與產品生產完全無關。從成本動因的角度去考慮,企業的`任何一種產品從引進到獲利,其成本絕不能僅僅理解為製造成本,而是貫穿產品生命週期的全部成本發生。嚴格意義上的產品生命週期是企業引入該產品概念開始,到企業放棄與該產品相關的一切業務活動為止的全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包括進行產品生產的過程,還包括產品的開發設計過程;另一方面,顧客使用該產品的整個消費也應包括在內,因為消費過程的各種情況也是產品競爭力的部分。因此,廣義的成本概念,既包括產品的製造成本(中游),還包括產品的開發設計成本(上游),同時也包括使用成本、維護保養成本和廢棄成本(下游)的一系列與產品有關的所有企業資源的耗費。相應地,對於成本控制,就要控制這三個環節所發生的所有成本。

當我們瞭解了傳統的產品成本和廣義的成本概念後,我們就清楚的認識到,在企業發展戰略中,如何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增大企業的利潤空間,成本控制處於極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類產品的性能、質量相差無幾,決定產品在市場競爭的主要因素則是價格,而決定產品價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則是成本,因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產品的價格。成本管理控制目標必須首先是全過程的控制,不應僅是控制產品的生產成本,而應控制的是產品壽命週期成本的全部內容。實踐證明,只有當產品的壽命週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會顯着降低;而從全社會角度來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達到節約社會資源的目的。此外,企業在進行成本控制的同時還必須要兼顧產品的不斷創新,特別是要保證和提高產品的質量,絕不能片面地為了降低成本而忽視產品的品種和質量,更不能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採取偷工減料、冒牌頂替或粗製濫造等歪門邪道來降低成本;否則,其結果不但坑害了消費者,最終也會使企業喪失信譽,甚至破產倒閉。

二、成本控制的含義

成木控制是企業增加利潤、抵抗內外壓力,在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的主要保證。因此企業應重視成本控制,並針對本企業的實際情況,不斷增強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所謂成本控制是指企業根據一定時期預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標,由成本控制主體在其職權範圍內,在生產耗費發生以前和成本控制過程中,對各種影響成本的因素和條件採取的一系列預防和調節措施,以保證成本管理目標實現的管理行為。

成本控制是企業成本管理的一部分,它要求企業要致力於滿足成本要求。滿足成本也就是説要滿足顧客、最高管理者、相關方以及法律法規等對組織的成本要求。成本控制的對象是成本發生的過程,包括:設計過程、聚購過程、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銷售過程、物流過程、售後服務過程、管理過程、後勤保障過程等所發生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結果應能使被控制的成本達到規定的要求。為使成本控制達到規定的、預期的成本要求,就必須採取適宜的和有效的措施,包括:作業、成本工程和成本管理技術和方法。如VE價值工程、IE工業工程、ABC作業成本法、ABM作業成本管理、SC標準成本法、目標成本法、CD降低成本法、CVP本-量-利分析、SCM戰略成本管理、質量成本管理、環境成本管理、存貨管理、成本預警、動量工程、成本控制方案等等。

三、成本控制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在企業發展戰略中,成本控制處於極其重要的地位。總的來看,成本控制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

(一)成本控制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成本控制使企業的生產目標明確、便於管理、核算方便。另外由於產品成本的降低必然使得產品銷量的增加,銷售擴大以後使得企業的經營基礎日漸穩定,這樣才有力量去提高產品質量、創新產品設計,從而保證了企業長期、持續的發展。

(二)成本控制是企業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徑

企業生產經營的目標就是利潤的最大化,要使利潤最大化勢必須使企業的成本最小化。實施成本控制可以將生產經營中的各項材料費都控制在目標成本管理之內,避免大部分材料、雜項費不易定單耗而造成的浪費,保證了增收節支,有利於挖掘企業潛力。

(三)成本控制可以如實地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經濟效益

因為成本控制將企業生產中的產量、質量、消耗、安全、勞動工資、企業管理費、大修折舊等各項指標基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連於一體,作為經濟責任包乾的目標,並同職工收入掛勾,所以能夠如實的綜合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經濟效益的好壞。

四、企業成本控制的現存問題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普遍意識到了應該對成本進行管理和控制,而且也採取了措施加以控制,然而控制效果卻大相徑庭,有的取得了顯着效果,有的卻形同虛設。總體而言,我國企業在成本控制中存在如下問題:

(1)沒有樹立正確的成本控制觀念。由於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的一些企業(特別是某些歷史比較久的國有企業)普遍沒有樹立正確的成本控制觀念,沒有意識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意義以及實施手段。在這些企業中,注重生產和銷售,而沒有對控制成本引起足夠的重視,相當一部分企業所進行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僅僅侷限於遵守、執行財經法規中的相關條例,簡單地核算並彙總生產成本,片面地追求成本的下降,而較少基於成本效益原則來看待成本。除此之外,人們普遍對成本控制有一個認識誤區,認為控制成本只是企業高層領導以及財務人員的職責,因而其他人員就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來對待,這影響了廣大員工控制成本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生產材料和人工不必要的浪費。

(2)成本控制措施不完善,沒有得到完全執行。有些企業固然意識到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由於各種原因,不是控制措施不完善,就是政策沒有得到完全的執行,因而也影響了成本控制的效果。這主要表現在:首先,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成本預測機制,也缺乏內部成本控制措施(例如原始憑證和記錄、資產盤點和管理、定額驗收等基礎性的管理制度);其次,有些企業制定的控制措施只是“走過場”,而沒有切實加以貫徹和執行,有些企業在執行過程中沒有加強監督和核查,工作沒有落實到個人,這就起不到提高員工積極性的作用;最後,有些企業從表面上看制度建設比較健全,成本預測、計劃、決策、控制、審查以及成本分析等體系比較完整,但僅僅進行成本核算以及初級的成本分析,缺乏深入分析,沒有充分應用其他方法。總的來説,這些做法都影響了成本控制的執行效果,導致預算的約束作用弱化,從而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和浪費。

成本控制的力度不夠。從成本控制的過程來看,它應該貫穿於產品設計一直到產品售後服務的整個過程,然而很多企業並沒有切實地加以實行,這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忽視了前期產品設計、材料採購以及後期的銷售、服務等過程的成本控制,僅僅侷限在生產、製造過程中產生的成本和費用;二是忽視了橫向比較,沒有意識到上下游的其他企業和領域對本企業成本控制的影響;三是忽視了時效性,只側重事後的反饋控制,而沒有對事前和事中控制引起足夠重視,這樣的成本控制只能是粗線條的,根本做不到精細化控制和管理,因此這樣的控制體系是片面、不完整的。

(4)成本信息缺乏真實性。相當一部分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刻意隱瞞或者篡改成本信息,這就導致成本信息缺乏真實性,難以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保證。之所以會有成本信息失真這種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很多企業的管理層基於偷税漏税、粉飾報表、牟取私利的考慮,人為調節相關數據信息,隨意調整或者編造企業成本資料,從而造成成本信息不準確;另一方面,成本控制制度及流程不健全、成本核算程序和方法不當也會引起信息失真。

(5)現有的會計系統需要創新。現有的成本會計系統未能採用靈活多樣的成本方法,不能提供決策所需的正確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經營全過程,不能提供各個作業環節的成本信息,從而誤導企業經營戰略的制定。另外,傳統的成本控制對象侷限於產品財務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員所需要的資源、作業、產品、原材料、客户、銷售市場和銷售渠道等非財務方面的信息,難以起到為戰略管理提供充分信息的目的。

五、企業成本控制的策略

(一)從投產到銷售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體系

建立科學決策事前成<>本管理體系

目前,許多產品缺乏競爭優勢,主要原因是生產規模不經濟,生產建設投資高,產品能耗物耗高。這些因素基本都是由於產品設計和工廠建設過程中忽視策略性成本管理體制造成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對現有生產裝置及製造程序進行分析,對確實沒有效益的應堅決淘汰,對進行優化後有利用價值的應儘快進行改造和優化。在今後的決策中,應高度重視策略性成本管理,對無成本分析的方案不予批准立項。

完善企業內部事中成本控制體系,規範明確責任

強化企業成本管理,就是以成本控制為樞紐,對質量、生產、資金、物資及分配等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的管理。要以企業總的目標成本為起點,對設計、生產、流通的全過程進行分解,制定各單位的目標成本,並將成本控制的任務量化到每個員工身上,與經濟掛鈎,激勵全體員工不斷為降低成本做出貢獻。職責和權限由總部通過書面授權來確認,上不攬權,下不越權。從而使管理層次清晰,最大限度地發揮和調動各部門責任中的積極性。

(3)建立企業內部成本管理的事後責任考核體系

建立一套高效、切實可行的企業內部成本管理責任考核體系,是真正把成本管理落到實處的最佳途徑。一是設立信息反饋系統,完善成本監控措施。企業以成本分析為核心,建立有效的成本監控系統,及時向企業領導層及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各部門、全體員工提供實際成本狀況及其偏離責任目標成本的信息。二是建立企業內部激勵機制。使成管理責任的好壞與經營者、各級管理者、職工的個人利益掛起鈎來,使管理人員和職工的職務升遷,勞動報酬與其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努力成果相聯。

(二)把握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則

企業要想有效的對成本實施有效的控制,就必須遵循成本控制的幾項基本原則。

(1)節約性原則。成本控制的節約性原則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節省,它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核心。

(2)經濟性原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發生的成本不應超過因缺少控制而喪失的收益。為建立某項控制要花費一定的人力或物力,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這種代價不能太大,不應超過建立這項控制所能節約的成本。

(3)責權利相結合原則。控制責任成本是每個成本中心應盡的職責,為了保證成本中心履行該項職責,必須賦予相應的權力。同時還要將取得的工作成績與經濟效益掛鈎,做到獎優罰劣,獎罰分明。

(4)目標管理的原則。成本控制必須以目標成本為根據,將企業的成本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部門、車間、小組或個人,形成一個成本控制系統,使每個部門和個人明確成本控制的目標或標準,便於明確各部門及個人應承擔的責任

(5)全面性原則。在成本控制中全面性原則通常包括三方面:第一全過程成本控制。從產品投產的設計階段開始,包括試製階段、生產階段、銷售階段直到產品售後階段的所有階應當進行論壇成本控制。第二全部耗費的成本控制。要對生產耗用的全部費用加以控制,確地處理好降低產品成本與提高產品質量的關係。第三全員成本控制。要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就必須充分調動每個部門和每位員工關心成本、控制成本的主動性。

(三)企業實施成本控制的基礎工作

成本控制的起點,或者説成本控制過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礎工作。成本控制不從基礎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將受到人為影響。

(1)定額制定

定額是企業在一定生產技術水平和組織條件下,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資源的消耗達到的數量界限。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額,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額,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同時,定額也是成本預測、決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據,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2)標準化工作

標準化工作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業正常運行的基本保證。它促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各項管理工作達到合理化、規範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過程中,要力求達到計量標準化、價格標準化、產品質量標準化和數據標準化。

(3)制度建設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運行的基本保證,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設是根本,文化建設是補充。沒有制度建設,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運行,就不能保證成本控制質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額管理制度、預算管理制度、費用審報制度等。在實際中,制度建設有兩個問題:一是制度不完善,在制度內容上,制度建設更多的從規範角度出發,看起來像命令。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制度建設要從運行出發,這樣才能使責任人找準位置,便於操作。二是制度執行不力,老是強調管理基礎差,人員限制等客觀原因,一出現利益調整內容,就收縮起來,導致制度形同虛設。

(四)注重採用現代科學的成本控制方法

(1)目標成本控制

目標成本的具體制定方法和步驟是由直接材料費、直接人工費和製造費三部分構成。

目標成本控制就是根據目標成本來控制成本的活動,使實際成本符合目標成本的要求,並不斷降低成本。其優勢體現在:目標成本是按市場價格和目標利潤制訂的,考慮了產品在市場上的贏利能力和競爭價格。企業只有面對壓力大膽的對現有生產技術及生產步驟進行必要改進,不斷改革生產方式,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才能贏得市場,實現目標利潤。

(2)提高資金利用率

一般而言,資金週轉率越快越好,這説明資金的使用率高,收回現金沒有被長期閒置,而又被儘快投入到企業經營之中。過多的資金如果只放在銀行賺取低迴報的存款利息,這是一個嚴重的浪費,可以在財務部設立專人研究資金的投資方向分析對策,在可控風險範圍內適當操作,根據財務穩健性原則,確定資金的最佳持有額度,分析出的閒置資金用來投資,既不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又可提高資金成本的利用率。

(五)加強企業成本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的創新

(1)增強全員成本管理意識,建立分級控制和歸口控制的責任制度

要控制企業經營成本、挖掘自身利潤空間強化企業員工成本控制意識顯然是企業成本管理之基礎。企業應當將成本計劃所規定的各項經濟指標,按其性質和內容進行層層分解逐級落實到各個部門和各個相關責任人,根據責、權、利三者結合的原則,在建立成本控制責任的同時賦予責任單位成本的相對的自主權。同時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使員工接受市場競爭的信息,將個人工作績效、切身利益、企業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充分挖掘員工的潛力,轉變企業內部是市場競爭“避風港”的舊觀念。

(2)改進企業成本預算管理,使預算真正發揮作用如何使企業沿着規劃做到可持續性發展,

預算管理以其特有的優勢成為管理者在新形勢下的必然選擇。預算是在財務收支預算基礎上的延伸和發展,儘管各種預算最終可以表現為財務預算,但預算的基礎是各種業務、投資資金、人力資源、產品設計等,而這些內容並非是財務部門所能確定的。財務部門只是對各種預算進行彙總和分析,而非代替具體的部門去編制預算。故成本預算管理需要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的協調配合和參與,只有在企業管理層的領導下,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不斷的適應市場變化,才能編制出實現企業資源最優配置的預算方案,進而實現企業經營目標。

(六)嚴格控制材料、人力資源等相關成本

(1)建立和完善採購制度,實現採購成本控制完善採購制度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建立嚴格的採購制度。建立嚴格和完善的採購制度,不僅能規範企業的採購活動,提高效率、杜絕各部門之間扯皮,還能預防採購人員的不良行為。採購制度應規定物料採購的申請、授權人的批准權限、物料採購的流程及相關部門的負責、各種材料採購的規定和方式、報價和審批等。第二、建立材料的標準採購價格。財務部對重點監督的材料應根據市場的變化和產品標準成本定期定出採購價格,促使採購人員積極尋找貨源,貨比三家,不斷地降低採購價格。第三、建立價格檔案和價格評價體系。企業採購部門要對所有采購材料建立價格檔案,對每一批採購物品的報價,應首先與歸檔的材料價格進行比較,分析價格差異的原因。對於重點材料的價格,要建立價格評價體系,並對歸檔的價格檔案進行評價和更新。

(2)有效的控制人力資源成本

第一、人才要合理使用。許多企業抱怨缺乏人才,總是不得已到社會上高薪聘請人才,但實際上人才就在企業內部。

第二、調整組織結構。目前大多數企業應要改變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減少中間層,推行扁平式的組織結構,避免機構的重疊性和無效性。

第三、穩定員工隊伍。為了要穩住員工隊伍,我們企業必須做到:其一、完善企業的內部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其二、為員工提供寬鬆的發展空間,採取措施使內部人才的合理流動,人員結構的優化組合和科學配置。

第四、提升員工素質。其一、企業要降低人力資源成本最重要的是提升員工的素質,增大知識型和技能型員工的比例,使員工的素質與其崗位相匹配,提高工作效率。其二、是實施有效的培訓。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促進企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隨着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劇,我國企業必將融入世界經濟大家庭中,對於國內企業更是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何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如何取得全球競爭的勝利,如何實現企業的長期價值最大化,獲得長遠利益,是每家企業必然面對的嚴峻課題。然而出於種種原因,傳統的成本概念限制了成本控制理論的發展和實踐的應用,迫切需要做出突破。

參考文獻:

[1]楊映東,淺談企業如何加強成本控制,管理縱橫SweepingovertheManagement現代商業MODERNBUSINESS,

[2]鄧長才,企業成本控制的探討,工業審計與會計,論壇2008/5

[3]景楨飛,成本控制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中國商界,2008/8

[4]黃建榮,論成本控制與企業增效。現代會計。2006/1.

[5]石本仁,楊榮彥,高級財務會計(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

[6]劉永澤,陳立軍,中級財務會計(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7]吳俊峯,温濤,淺議合併會計處理對企業收益的影響(J),會計研究,2007(03)

[8]陳平,我國企業合併會計處理問題與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24)

[9]童丹丁學超,我國企業合併實行權益結合法的利與弊(J),當代經濟,2009(11)

[10]吳小蕾,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會計問題探討(J),財會通訊2008(10)

會計專業論文 篇三

1、擬定提綱的作用很關鍵。

現實中,有不少會計專業研究人員都有這樣的感受:當某種思想在頭腦中奔湧,感覺已經醖釀成熟,滿懷激情地拿起筆想寫出來,但是一旦動筆,思想卻在筆頭上凝固起來,寫不出來或寫不下去;或者是在一項科研任務行將結束時,腦子裏裝着許多材料,觀點已經形成且有價值,想寫但就是無從下手。凡此種種,並非由於“懶”,而是由於感到“難”。由於遇到了難題,多少影響了寫作論文的信心。擬定論文寫作提綱就是解決“開頭難”的一個重要步驟。擬定提綱就是確定論文的總體佈局,先設計後施工,開始對客觀事物進行研究。有了論文提綱,才能對蒐集的資料進行加工,形成規律性的認識;才能安排論文的結構,形成全面的觀點;才能排列問題的順序,使觀點鮮明。撰寫論文如果沒有提綱,下筆千言,實際上可能離題萬里,是為大忌。

2、擬定提綱可分為兩個步驟。

首先,是擬定粗綱(一層結構),即以中心論點(主題或主題思想)為綱展開的各種論點(觀點),作為大的部分,並按順序確定大的標題。

其次,才是擬定細綱(多層結構),在粗提綱的基礎上,在每個大的部分、大論點之下,形成相互依存的多層的小論點;也就是在大標題之下有小標題,小標題之下有論點或論據或資料來源。

3、擬定提綱的構思邏輯。

(1)構思論文主題,即擬傳遞的主要信息;

(2)構思論文形式,即擬以什麼方式傳遞信息,是論文、調查報告還是實證分析報告等,是寫純理論性、普及性還是應用性論文;

(3)構思(確定)研究方法,即採用規範法還是實證法;

(4)構思論文範疇,即怎樣寫,寫多寬,大致涉及哪幾個方面的問題;

(5)構思論文佈局,即其論述與表達的邏輯關係;

(6)構思論文的寫作技巧,即文章如何切入與如何切題;

(7)分析讀者對象,即考慮論文讀者的不同的需求與供給均衡關係;

(8)分析不同論文要求上的特點,以提高創造性勞動的效率。

4、擬定提綱的基本要求。

擬定提綱時,應當做到:要以中心論點(主題或主題思想)為綱;要注意結構完整,以全面論證中心論點;要注意內容前後的順序,以反映論文結構的層次關係;要注意內容的邏輯性以反映事物的必然聯繫;要注意文章的體裁,以反映不同特點;要注意逐步形成提綱,並經過多次修改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