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公文 > 基層反映

基層反映:如何加強基層法院的思想政治工作

欄目: 基層反映 / 發佈於: / 人氣:1.9W

今天,本站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篇關於《基層反映:多措並舉強基層 破解百姓看病就醫難題》範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基層反映:如何加強基層法院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醫療改革的大潮中,如何讓百姓享有更多的改革成果,我省明確提出,共享優質資源,升級醫療服務,做實公共項目,完善農合制度——

“以前,我有了病,首選是去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或者是山西省人民醫院就醫,現在不一樣了,在這兒,我同樣也能得到省人民醫院專家的診療,而且還不用排長隊等待,醫療費用還低。”5月9日,記者在省人民醫院醫療聯合體太原市第八人民醫院採訪時,掛該院中醫科主任王寶迎號的患者王小鷹如是説。

王寶迎是省人民醫院中醫科的副主任。2014年,省人民醫院醫療聯合體太原市第八人民醫院成立時,他又就任該院的中醫科主任。他的到來,為該院引來了不少病患。當天上午8點剛過,記者趕到那兒時,他的號已掛至第9號。

王小鷹因這項改革而受益,她的故事見證着我省醫療改革的大潮。怎樣才能讓百姓享有更多的改革成果,我省正在多措並舉強基層、着力破解羣眾看病就醫的難題。

瞄準基層,讓優質醫療資源“沉”下去

“以前,我們村沒有村醫,一個普通的感冒還得跑到鄰村或者榆次去買藥,村裏人看病很不方便,現在,情況已不再如此了。”今年20歲的冀宏偉,在學習了兩年、實習了一年後於去年回到自己的故鄉——太原市小店區西温莊鄉東温莊村當了村醫。

他説:“我2012年會考考了469分,原本計劃上高中,卻在村主任的‘誘導’下報考了‘村來村去’。之後,在太原市衞生學校學習了兩年理論知識,包括兒科、婦科、中醫、西醫、急救等等,實習期間既要跟着大夫,又要跟着護士,因為鄉村醫生既是大夫又是護士。我們鄉村醫生都是‘博士’,無論來了什麼病人不管他是什麼科的都得看,即使是看不了的病,也得知道病人該去大醫院的哪個科看病,要起到預警分診的作用。”

去年,除冀宏偉外,太原市還有142名“村來村去”定向培養的村醫定向生在接受了為期3個月的上崗前培訓和執業註冊後,補充到村衞生室上崗執業。

這是我省強基層醫療機構、提升其服務水平的一個舉措。

採訪中,省衞生計生委基層處處長章啟虎對記者説,城鄉醫療資源配置失衡、基層服務功能弱化是加劇羣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原因。為扭轉“基層機構冷、城市醫院熱”的現象,自2014年開始,省衞生計生委先後制定出台了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兩個三十條”意見,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醫療機構。

“我們首先做的一個,就是推進以規劃、經費、設備為核心的‘建設資源羣’下沉。”章啟虎説,“具體中,我們堅持規劃建設向基層聚焦,經費投入向基層傾斜,設備配置向基層放寬。明確提出優質醫療資源相對集中的城市中心城區不再新建大型綜合醫院,鼓勵和支持三級醫院在城市周邊地區、偏遠地區建立分院或分病區,探索在人口較多的縣域設置三級醫院,加強兒科、病理、精神、康復、傳染病科等緊缺醫療資源在縣域的配置。堅持將業務用房建設、設備購置、信息化建設等衞生專項經費向縣級和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傾斜,投向縣級以下醫療衞生機構的經費佔90%以上。加強遠程醫療服務系統建設,由7所省級三甲醫院牽頭,建成了覆蓋50多個縣、延伸到鄉鎮衞生院的遠程醫療會診系統。”

“為破解基層人才荒,我省推進以人才、技術、學科為核心的‘能力資源羣’下沉。”章啟虎接着介紹説,“這方面,我省採取‘引才、招才、育才’三管齊下的方式,將事業單位年度公開招聘計劃向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傾斜,採取放寬招考比例限制、放寬人才招聘條件、支持農村中醫人才建設、探索設立特崗等四項措施,破解基層招人難,已為縣鄉兩級醫療衞生機構招聘人員3381名;啟動實施‘百千萬’衞生人才培養工程,從2015年起,利用3-5年時間,培養百名高端領軍人才、千名骨幹精英人才、萬名基層適宜人才。目前,已評審確定高端領軍人才人選195名,骨幹精英人才人選824名,基層適宜人才5809人;大力實施長期對口支援戰略,46所省市三級醫院與166所縣級醫院建立了對口支援關係,實現了96個農業縣綜合醫院全覆蓋。每年選派二級醫院630名主治以上醫生對41個國家連片特困地區、國家與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210所鄉鎮衞生院開展對口支援。”

章啟虎還介紹説,為了保障基層資源,我省推進了以用藥、留才、提質為核心的“保障資源羣”下沉。加強基層用藥保障,允許政府辦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根據診療工作需要在醫保和新農合用藥目錄中選擇一定比例的非基本藥品使用。在人才政策方面,明確在鄉鎮衞生院工作的大專以上畢業生晉升職稱時,外語、計算機、論文等不作硬性規定,聘用時也不受崗位設置和結構比例限制。建立高級職稱分級、分層評審制度。開展了縣鄉醫師一體化管理試點,統籌縣域醫師資源,統一調配、統一管理、統一考核。

同時,還推進以管理、技術幫扶和分級診療為核心的醫療聯合體建設。以城市三級醫院為龍頭,組建了55個醫療聯合體,覆蓋市、縣級醫療機構210個,實現了全省三級醫院、縣級綜合醫院醫聯體建設“全覆蓋”。2015年在全省三分之一的縣開展縣鄉醫聯體建設試點,60所縣級醫院與135所鄉鎮衞生院結成89個縣鄉醫聯體,今年實現縣鄉醫聯體全覆蓋。同時,組織每所城市二、三級醫院與不少於4所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建立長效幫扶機制,推進城市公立醫院與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深度聯合。醫聯體建設既有效促進了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又快速促進了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服務能力的提升。

貼近百姓,切實改進醫療衞生服務

“現在政策好了,自己不用麻煩,衞生院就根據病情為我們辦理了去上一級醫院看病的一切手續,這樣的服務真好。”面對記者的採訪,晉中市榆次區長凝鎮的魏九鳳如是説。

她告訴記者,自己今年77歲了,3月15日,以“高血壓病2級(高危組),2型糖尿病,腦梗塞等”入住該鎮衞生院。期間,其病情發生變化,出現發熱、腰腹部脹痛等症狀,該院立即通過綠色通道將患者轉至榆次區人民醫院進一步診治,在確診為雙側腎盂腎炎並在區人民醫院治療一段時間後,病情好轉,但仍需繼續治療。鑑於兒女們離家較遠、照顧其不方便等情況,她接受了榆次區人民醫院的建議,帶上治療方案,重新回到鎮衞生院進一步治療,治療效果還不錯。

“這兒實行分級診療後,已基本形成了急重症病人在區級核心醫院住院、慢性病人和恢復期病人在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康復、維持治療的服務模式。”晉中市榆次區衞生計生局局長王彥生介紹道,“不僅減少了患者及其家屬在城鄉之間來回奔波之苦,而且在治療效果相當的情況下,為患者節省了醫療費用,同時,住院流向逐步趨於合理,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目的。”

魏九鳳只是我省改進醫療衞生服務的受益者之一。

章啟虎告訴記者,我省以改善羣眾看病就醫感受為出發點,圍繞羣眾看病就醫反映比較突出的醫療服務問題,確定了十方面39項工作措施,着力改善服務環境、改進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探索建設全省統一的預約平台,在全省推進預約診療服務,縮短病人等候時間,已為近16萬名患者提供了25.7萬次預約服務。

從2014年開始,我省在18個縣啟動了新農合分級診療試點,通過制定差別化報銷政策,提高對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報銷比例,降低城市三級醫院收治普通疾病的報銷比例,探索建立以病種分類管理為基礎、以醫保支付調節為手段的分級診療引導機制。

2015年,分級診療覆蓋所有新農合統籌地區,病種由試點40種擴展到238種,同時,為城市大醫院列出負面清單,明確了限制收治的50個基本病種,並對收治人數比例進行考核評價。通過改革,首批18個分級診療試點縣呈現出“兩升兩降”的良好局面:縣域內住院率和新農合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均同比提高了2個百分點;縣外轉診率平均同比下降了13.2%,縣級醫院次均費用同比下降了12%。“基層機構冷、城市醫院熱”現象正在逐漸扭轉。

不僅如此,我省還從增強城鄉居民對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信任度和對醫改的獲得感出發,改進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服務模式。從2013年開始,在全省推進家庭醫生團隊與城鄉居民建立契約服務關係,探索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為居民提供連續、綜合、便捷、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954所鄉鎮衞生院、17640所村衞生室、819所社區衞生服務機構開展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共簽約服務城鄉居民1774萬餘人。

同時,以“看病經濟方便、醫療服務安全可靠、公共衞生服務可及、內部管理規範有序、改革措施落實到位、居民滿意信任”為主要內容,在全省所有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開展創建活動。其中有36所鄉鎮衞生院被國家衞生計生委表彰為全國羣眾滿意的鄉鎮衞生院。

“當然,為了改進服務工作,我們還將信息技術運用其中。”章啟虎以太原市的實際應用告訴記者信息技術在改進服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他説,該市建立了 “健康大管家”信息系統,利用移動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在醫生和患者之間搭建起溝通橋樑,醫生可結合電子病歷系統,實現對患者的病情隨訪、慢病管理、用藥指導等服務;患者到醫院看病時臨牀醫生可通過手機查閲患者的既往病史;社區居民可以利用智能手機隨時隨地掌握自己的健康情況、體檢報告,還可以享受到即時諮詢和預約掛號等服務,有效改進了居民健康管理服務模式。2015年5月,該市又啟動實施了“社區健康服務微平台”項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利用微信平台的在線服務功能,為居民提供預約接種、預約體檢、預約掛號、家庭醫生簽約、健康講堂、在線諮詢等服務,縮短了服務路徑,提高了服務效率。

預防為主,做實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

做好疾病預防工作,讓羣眾不得病、少得病、得了病早治療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治本之策。

這,就需要做實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

“我省以在全省推廣網格化管理、簽約式服務、責任制指導‘三統一’考核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加大了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的管理工作。”章啟虎向記者介紹説。

具體中,我省以縣(市、區)為網,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為網片,村衞生室(社區衞生服務站)為網格單元組成管理框架,對網格內單位實行分片包乾全方位服務管理,將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的工作任務合理劃分到網格內單位,做到任務包乾、責任到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直接到户、覆蓋全員。

其模式是將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列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基本內容,與城鄉居民簽訂服務協議,通過建立契約服務關係,接受社會和居民的監督,把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落實到每個家庭和每個居民。明確了專業公共衞生機構和中醫醫療機構對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指導服務責任,建立由專業公共衞生機構為主、相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參與的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醫藥健康管理、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衞生監督協管等指導服務團隊,指導和幫助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規範落實相關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

“精細化管理模式促進了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的落實。”章啟虎説,“2015年,全省119個縣(市、區)全面開展了健康教育服務、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衞生監督協管服務。省財政投入2958.82萬元,將農村老年人體檢對象由65歲以上擴展到60-64 歲,135萬老年人從中受益。晉城市投入1222萬元,為城鄉所有6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並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居民健康卡。”

“提、控、簡”,讓新農合制度最大程度惠民

“這次,我在鎮衞生院住院,做了個右肘管綜合症手術,自己才花了400多元,真的不算貴。”説這話的是晉中市榆次區烏金山鎮的王玉林大爺。

“這是真的。”看着記者疑惑的目光,該鎮中心衞生院院長翟保麟介紹説,“他是今年元月份住院的,做這個手術,在我們醫院總共花了2234.98元,報銷後,需要他自己再花費405.88元;同樣的病,若是在區級醫院做手術,需要花費6712.8元,報銷後,需要他自己再花2550.8元。二者相差 2144.9元。”

受益於新農合制度不斷改進和完善的患者,在全省絕不止王玉林一個人。

章啟虎説,我省把實施好新農合制度,作為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保障農民基本醫療和提高農民健康水平的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在持續“增資擴面”、保證農民應保盡保的同時,着力在“提、控、簡”上下功夫,最大程度地發揮新農合基金的使用效益。

“提”就是提高保障水平。2015年,新農合住院報銷最高支付限額由“十二五”初期的4萬元提高到15萬元,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由60%提高到78%。保障範圍由只補償住院擴大到普通門診、大額門診,由常見病、多發病擴展到重特大疾病。納入特殊病種大額門診的病種達到35種以上,並將補償比例提高到60%以上,補償封頂線提高到1萬元。將惡性腫瘤、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白血病等24種重大疾病住院補償比例提高到70%。2015年全年享受新農合重大疾病補償患者21256例,新農合共補償醫療費用23580.41萬元;免費救治兒童先天性心臟病377例,新農合補償899.51萬元。同時,委託商業保險機構開展大病保險,最高賠付額可達40萬元,有效減輕了羣眾醫藥費用負擔。

“控”就是控制醫藥費用。我省大力推進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基本實現支付方式以縣為單位全覆蓋。門診費用支付方式改革以總額預算付費為主,住院費用實行按病種付費、按牀日付費以及混合付費方式。通過建立完善風險分擔和監督制約機制,引導醫療衞生機構主動控費、合理用藥、規範診療,有效抑制了醫療費用不合理上漲。2015年,縣級醫院次均門急診費用增長率和人均住院費用增長率較2012年分別下降了10.6個百分點和9.5個百分點。

“簡”就是簡化報銷程序。全省11個市全部開啟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實現省級即時結算全覆蓋。患者在省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只需支付自負部分,出院時即可享受並報銷新農合補償。截至2015年12月底,共有5.2 萬人享受到省級即時結算的便捷。為了方便羣眾大額門診報銷,將原先“一年一次申請、認定和補償”改為“天天可申請,一月一認定,就診即補償”。同時,變 “參合人員跑”為“經辦人員跑”,羣眾只負責申請,其他均由經辦人員辦理。對有嚴重糖尿病、高血壓、重型精神病及卧牀不起無法自理的參合人員,由鄉鎮衞生院實行上門服務。太原市還推行了新農合“先住院後付費”服務模式,全市參合農民在市、縣、鄉三級定點醫療機構無需繳納押金直接住院,出院時只需結清個人承擔部分費用,家庭困難患者可分期付款,對特別困難者採取減免等救助措施。自這項制度實施以來,太原市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共收治參合患者25.11萬人次,享受“先住院後付費”醫療服務模式18.69萬人次,佔住院總數的74.45%,有效緩解了參合患者的就醫壓力,使農民看病不再難。

(貟娟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