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創新谷的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15W

創新谷的調研報告多篇

創新谷的調研報告篇1

一、發展現狀

奎年來,以志願、自治、公益和非營利為主要特徵的各類社會組織蓬勃發展,並正以嶄新、醒目的形象進入政府和公眾的視線,越來越多的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一支不可忽視的積極力量。而青年作為社會創新的生力軍,祖國發展的接棒人,未來希望的承載者,責無旁貸的成為

了這支力量中的主力。與此同時,隨着西城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作為共青團主要工作對象的西城青年,其“社會人”特性正日益明顯,流動性強、構成複雜、需求多樣等特徵不斷凸顯。因此,“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共青團引導青年投身區域發展,以及整合力量服務青年成長的必要工作。

20xx年,為適應首都社會建設的新要求和青年羣體的新變化,西城團區委專門成立社會工作部,集中力量從零做起,全力打開了以“社區青年匯”建設為核心的社會領域工作新局面。並快速將20xx年以來,北京市首批公開招考社區專職工作者納入視野,以他們為樣本做了一份“青年社工工作與生活狀況”摸底調研,通過對300餘名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廣泛普查,以及30份個案訪談,團區委對社會領域建設工作以及社區工作者這一在社會工作領域中起着骨幹作用的青年人羣有了較為系統的認識。我們發現,社會領域工作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共青團工作,因其社會化的運作模式,對工作內容、工作形式在貼近青年現實需求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社區工作者以及由他們衍生出的廣泛意義上的社會工作者這一羣體自身,也面臨着自我認同感缺失、專業知識儲備欠缺等現實問題。

二、針對現實問題開展的具體工作

針對以上這些現象,西城共青團提出了一延、一變、一過渡的工作目標:即工作領域由“體制內”向“體制外”的延伸;工作方法由“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工作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細型”的過渡,在扶持社會組織建設、深化社工隊伍凝聚、加強社區青年匯建設、推動社會組織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了諸多大膽嘗試。

一是扶持社會組織建設。充分認識青少年社會組織引導、服務在共青團複合型組織體系構建中的重要作用,做好社會組織間的聯動工作,加強對主管社會組織百德社區發展促進中心的服務、管理工作,主動聯繫悦羣社工事務所、厚朴社工事務所等具有明顯青年特徵的社會組織,學習借鑑專業社會組織工作方法;做好工作機制聯動,堅持社會組織參加機關工作例會制度,以青年匯專職社工工作為聯繫紐帶,建立社工事務所定期會商、督導制度;做好項目支持工作,重點依託已申請到的西城可持續發展項目資金20餘萬元,支持百德建設青少年科普迷你站點,探索app等新興技術應用於青少年科普、全媒體引導等方面的方式方法,大力開發青少年社會組織、社區青年匯公益示範項目。

二是深化社工隊伍凝聚。以“暖人心、穩隊伍、促發展”為目的,開展青年社工擔任社區團支部書記、社工傾聽日等項目,加強社工互動交流;開通“七彩心橋心理熱線”,舉辦“青年文化體育節”、“社工專享之交友聯誼”、“社會領域青年人才交流冷餐會”等活動,暢通社工和團組織、社工與社工之間的溝通渠道;舉辦首屆青年社工風采大賽,廣泛凝聚、發掘、培養西城優秀青年社會工作人才,為青年社工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這支紮根基層的青年人才隊伍的自信心與認同感,進一步促進青年社工隊伍規範化、專業化建設;舉辦“社會工作青年人才訓練營”,通過素質拓展、專題講座、互動聯歡、青年匯實地參觀等環節,進一步激發出了青年社工的熱情和潛力,搭建社會領域平台,開展活動,

三是加強社區青年匯建設。社區青年匯其根本就是共青團根據不同青年羣體量身打造的“社會組織”。近一兩年,共青團從分類引導、匯聚青少年出發,按照“組織終端、青年身邊”的指導思想,一直不斷轉變工作方式,結合社會管理的前沿問題,遵循共青團思想性、政治性,與社會性、羣眾性相統一的工作屬性,圍繞地域、愛好、工作性質等不同共性,開展青年匯建設工作,力爭做到有交叉,無遺漏。努力實現“通過聯繫、服務青少年社會組織,來聯繫、服務青少年”的目標。截至目前,共建立社區青年匯171家,其中市級示範青年匯5家。

四是推動社會組織人才培養工作。我們一直相信社會組織工作離不開社會組織人才隊伍,可喜的是我們青年隊伍正是這樣一個挖掘、培育人才的寶庫。因此,團區委一方面在“社區青年匯”建設過程中,堅持發揮組織優勢,開展社工人才訓練營、社工專享季、西城青年社工隊伍現狀調研、社工風采大賽等多項工作,着力凝聚、挖掘、培養、選拔出一批優秀青年社會工作人才,以促進青年社工隊伍規範化、專業化建設。另一方面,藉助外力,在與悦羣、厚朴社工事務所等社會組織合作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借鑑,同時招募聘用一批社區青年匯專職社會工作者,以不斷提升“青年匯”工作成效,繼而為區域各類青年提供高質量服務。三是加大與社會組織的整體聯動,以百德社區發展服務中心為例,作為一家民辦非盈利性的社會組織,團區委作為其業務主管,為其爭取更多的

三、認識體會

從全市第一家社區青年匯——“悦讀時光書城”落户西城,到目前177家社區青年匯覆蓋全區15個街道

,西城社區青年匯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社區青年匯的建設由於總幹事能力的差別,重視程度的不同,發展極不平衡,所以在建設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數量”上求增長,更需要“質量”上求突破:一是開展《從示範社區青年匯發展現狀探索西城社區青年匯發展路徑》的專項調研,總結市級“示範社區青年匯”發展過程中取得的經驗,出現的問題,歸納形成“示範青年匯發展的模式”,併力爭在全區15個街道均建立起示範社區青年匯;二是建立《西城社區青年匯標準體系》,拿市級示範社區青年匯進行試點,對青年匯的硬件配置、專職社工的遴選、項目的申報、經費的審批及活動的效果等進行考評,以全方位的規範社區青年匯的運行。

創新谷的調研報告篇2

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調研報告按照上級婦聯組織提出的“婦聯組織要積極探索參與社會管理和創新的長效機制”工作要求,香河縣婦聯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在黨政所需、婦女所求、婦聯所能的結合點上探索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合適位置,通過創新服務載體和實施服務項目,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在履行好婦女維權職能,宣傳動員廣大婦女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中,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縣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和創新工作的主要做法、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創新工作、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思考彙報如下:

一、參與社會管理和創新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切實履行維權職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婦女合法權益、幫助解決婦女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的有效途徑。近年來,縣婦聯大力實施婦兒維權工程,堅持維權與發展並重的工作思路,有效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促進婦女平等行使民主權利、平等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平等享有改革發展成果。不斷建立健全維權網絡、訴求表達、矛盾協調處理機制。與公檢法司等部門聯合,建立健全領導協調、案件督辦、司法保護、維權服務等工作新機制,形成了婦女維權工作齊抓共管新格局。通過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反饋等機制,及時掌握、深入分析婦女羣眾的思想動態、工作和生活情況,主動向黨委、政府反映婦女羣眾的意願和要求,為合法權益受侵害的婦女上訪、申訴、表達訴求提供了法律諮詢與服務。注重人文關懷、感情溝通和心理疏導,做好理順情緒、化解矛盾、解疑釋惑的工作。堅持重心下移,切實為廣大婦女提供維權服務。開通了12338婦女維權熱線,進一步暢通了婦聯信訪渠道。近2年來,全縣婦聯繫統共受理維權投訴案件132件,均得到合理解決;每年堅持與有關部門聯合開展“三八”婦女維權周大型宣傳活動;紮實推進“和諧家庭”、“平安家庭”等特色家庭創建活動。

(二)關注婦兒民生、促進婦兒發展。

促進婦女兒童發展是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按照“得實惠、普受惠、長受惠”的工作要求,注重改善民生,以項目為依託,實施扶貧幫困“三項暖心工程”積極解決婦女羣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關愛弱勢婦兒,保障廣大婦女兒童平等享受社會資源和公共服務。

一是實施貧困婦女救助活動:認真開展留守婦女兒童關愛行動,幫助她們建立了互助機制,使她們在生產上相互幫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關照。二是實施留守流動和貧困兒童關愛行動:深入實施春蕾計劃、關愛留守流動兒童行動,多管齊下、多方協調幫助解決城鄉困難兒童羣體的上學和生活困難問題。開展留守流動兒童示範家長學校爭創活動,加大“春蕾計劃”對城鄉貧困家庭學生的扶助力度。三是實施婦兒健康關愛活動:以開展婦兒健康知識宣傳普及和為城鄉婦女提供免費及優惠體檢兩大活動為主線,實施惠及城鄉婦女的“兩癌”檢查工作。組織各級婦聯層層發動,層層宣傳,多措並舉提高婦兒健康水平。與縣婦幼保健院、縣人民醫院聯合開展孕產期保健知識、兒童保健知識、兒童意外傷害防範等宣傳講座,聯合開展婦女兒童普查體檢活動及婦科病診療診治活動二十餘場,兩年來共為城鄉10000名婦女兒童提供優惠診療服務。通過建立起一個全新、系統、全面、長效的扶助貧困孤兒機制,確保全縣孤兒救助工作實現長效化、制度化、公益化。

(三)夯實婦聯組織基礎建設,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

新形勢下的羣眾工作,對婦聯組織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實踐中我們着力加強了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健全組織,進一步夯實組織基礎,形成了統籌城鄉、覆蓋廣泛的基層組織網絡。社會管理創新關鍵是抓好基層、基礎。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首先必須在夯實組織基礎上下功夫、求突破。為此,要進一步堅持“黨建帶婦建”的工作方針,着力增強基層婦女組織活力。二是陣地建設務真求實按照建設“堅強陣地”、“温暖之家”的總要求,將工作重心下移、前移,在村(社區)重點推進“婦女之家”建設,進一步加大二者的覆蓋率,發揮好它們作為基層婦女組織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中的統領作用。目前,全縣共建有鄉鎮、街道婦女聯合會13個,村社婦代會310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婦委會50個,非公經濟組織婦女組織30個,婦女組織和婦女工作延伸至黨建工作所有領域。三是隊伍建設求發展。建設高素質的婦聯幹部隊伍始終是婦聯組織做好各項婦女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特別是在社會管理創新這一全新複雜課題中,婦聯幹部隊伍建設能否有新的發展直接關係到婦聯組織能否發揮好獨特優勢,在這個新領域中取得新成效。結合社會管理創新的新形勢、新要求,我們認為,必須以與時俱進的眼光和開拓創新的精神來開展婦聯幹部隊伍建設。一是更新學習理念和內容,跟隨服務型政府的建設要求,作為黨領導下的羣眾團體,婦聯的全體工作人員都必須系統學習社工知識,掌握更多開展社會工作、羣眾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切實提高為黨政分憂、為婦女羣眾服務的能力和本領。二是堅持婦聯幹部培訓制度化,特別是鄉鎮、村級婦聯幹部,每兩年至少要輪訓一次,確保基層婦聯幹部能始終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和婦女羣眾需求。共3頁,當前第1頁123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調研報告

(四)是創新載體,延伸婦女工作手臂。“婦女之家”是婦聯組織開展活動的有效載體,在黨羣共建創先爭優活動中,縣婦聯注重強化“婦女之家”的凝聚力量,把“婦女之家”建設成為精神文明的窗口。一是把“婦女之家”建設成為思想教育陣地。組織婦女到“巾幗書屋”閲覽圖書、利用多媒體開展遠程教育、聘請法律工作者講解法律知識等手段,提高婦女的文化素質、科學水平和法律意識。二是把“婦女之家”建設成為家庭美德的窗口。 深化“幸福家庭”創建活動。將“四進家庭”創建、平安家庭創建和十大孝星評選活動等各類特色家庭創建活動置於和諧家庭建設的大主題中,形成各具特色、整體推進的生動局面。倡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三是把“婦女之家”建設成為宣傳先進典型的窗口。培育、樹立和宣傳一批優秀婦女幹部、先進婦女組織和創業致富帶頭人,引導廣大婦女“學習典型,爭當典型”;樹立女企業家的典型,湧現了一批像長城香河中冶長城重型機械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莉等一批靠智慧和打拼創業的帶頭人,她們的事蹟成為婦女的榜樣,同時幫助她們樹立創業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二、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面臨的問題

一是參與的思路定位舉措還不夠明晰。長期以來,婦聯具有濃厚的行政化傾向,習慣於發號召,搞活動,抓典型。重點“突不出”,遍地開花;效果不明顯,容易浮於表面;影響難以持久,有時抓一個丟一個,乃至於很多工作落不到實處,落不到基層。面對新時期黨提出的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要求,很多人還不能從固有的思維習慣和工作運行模式中解脱出來。目前,各級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還處於探索階段,對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到底做什麼,怎麼做,心中無數,思路不開闊,敏感度不夠,還存在等待心理,很可能錯失機遇。

二是婦聯自身組織體系上面臨新挑戰。只有抓基層強基礎,才能把社會管理創新落到實處。目前,我縣婦聯組織建設在縱向上是健全的,從縣、鎮,直至村級,婦聯組織建設實現了全覆蓋。但是,從我們的實際工作和調研情況分析,婦聯組織建設還有很大的突破空間。一是在縱向上,婦聯組織自上而下呈現出“倒梯形”結構,工作力量和成效有逐級弱化的趨勢,真正發揮作用的是縣以上婦聯,鄉鎮、村、社區基層婦聯組織的功能發揮亟待加強。二是機關、事業單位中的婦女組織雖有但不健全,而且在宣傳婦女、教育婦女、組織婦女方面的作用發揮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三是在企業以及“兩新”組織中,婦女組織的力量較為薄弱,工會女職工委員會雖是婦聯的團體會員,但其工作大部分在實際上已遊離於婦聯工作之外。四是各級婦聯與團體會員和自發形成的婦女團體之間的有效銜接程度還不夠。這些都極大制約了婦聯組織對社會管理創新的參與。

三是婦聯幹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需要創新精神、求實態度和專業知識,對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婦聯幹部需要系統學習社會工作知識,增強社會工作能力。

三、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面臨的幾點建議

一是立足發展夯基點。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中,解決婦女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關鍵靠發展,黨羣共建創先爭優活動也要求婦聯組織動員婦女立足崗位多做貢獻,因此,我們婦聯組織要抓住“發展”這個基點,全面提高婦女素質,充分調動廣大婦女的創造熱情。共3頁,當前第2頁123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調研報告

二是圍繞社區抓重點。隨着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社區逐漸成為各種社會羣體的聚集點,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社區管理模式,婦聯組織作為社區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社區“婦女之家”陣地優勢,在提供就業創業服務,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等方面下功夫,凝心聚力打響社區巾幗志願者服務行動品牌,積極組織開展各種有益的社區文化和服務活動。

三是着眼家庭造亮點。家庭是婦聯工作的傳統陣地和優勢領域,是婦聯組織大顯身手的舞台,我們婦聯組織要着眼於提高家庭和社區成員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主動參與家庭和社區事務管理,把和諧家庭創建活動同羣眾性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健全激勵機制,以家庭的文明建設推進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以家庭和諧帶動社會和諧。

四是參與協調攻難點。參與社會協調,是婦聯組織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組織地位、服務婦女兒童的主要途徑,所以,我們要緊緊抓住協調這個突破點,把能力建設貫穿於婦聯工作的始終,使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措施更加得力,服務婦女的效果更加顯著,服務社會的作用發揮得更加徹底,使我們婦聯組織真正成為“堅強陣地”和“温暖之家”。

創新谷的調研報告篇3

在中央政法委第十次全體會議上強調,各級政法機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文件和全國政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進一步提高認識,細化實化各項部署要求,紮實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奠定堅實基礎。三項重點工作的提出,為人民法院工作全面發展指明瞭具體方向,也對人民法院進一步堅持能動司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三項重點工作,社會管理創新是動力,是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的重要措施,對法院而言,如何解決依法受理的各類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是法院的法律責任,也是法院的政治使命。最高人民法院王勝俊院長指出:“能動司法是新形勢下人民法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必然選擇”,為此,我們應在能動司法中,實現社會管理創新,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社會經濟科學發展。

一、以定紛止爭調和矛盾糾紛,為社會管理創新打牢基礎

司法自身的規律性決定了能動司法的必然性,司法的基本任務是充分運用其職能,明是非、斷責任、解糾紛。江蘇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林祥國指出,“江蘇作為經濟發展快、改革力度大、開放程度高的東部沿海省份,社會管理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也來得早、來得多、來得快。”作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蘇州,在經濟快速轉型升級,城鎮化、市場化跨步發展,各類羣體、人員流動不斷加快,各種社會利益不斷衝撞,由此引發的訴訟糾紛逐年上升,矛盾衝突愈發激烈。化解矛盾,定紛止爭是人民法院的基本職責,通過能動司法,以積極的姿態主動介入社會,解決、化解和預防矛盾糾紛,最大限度地去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營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為社會管理創新打牢根基,人民法院義不容辭。

以能動司法打牢社會管理創新基礎,一是要建立完善矛盾預警處置機制。對案件信訪傾向、當事人過激行為、羣體性糾紛可能性進行風險評估;對敏感案件、重點案件提前制定處置預案,妥善採取應對措施,及時消除不穩定隱患。二是要構建“三全”調解格局。圍繞“以精心調解促案結事了,以案結事了促社會安寧”的矛盾化解目標,落實全程調解,將調解貫徹到立案、審判、執行、信訪各環節中;落實全面調解,在民商事、刑事附帶民事和行政賠償訴訟案件中積極運用調解手段化解爭端;落實全員調解,辦案人員深入社區、鄉鎮、街道、工廠開展就地調解,邀請當地居委會、社區、鄉鎮基層調解幹部一起做各方當事人的工作。三是加強“訴調對接”平台。建立聯動調解工作網絡,注重聯合多方力量共同化解矛盾,對涉及面廣、矛盾突出的突發性、羣體性案件,聯合公安、消防、信訪、勞保、城管、規劃、工商、海關等行政執法部門及鄉鎮黨委、政府組成聯動,形成合力。

二、以審判活動規範社會秩序,為社會管理創新司法護航

訴訟是調節社會關係的重要手段,審判是社會管理的重要方面。守護法律規範、調控社會秩序是人民法院通過法律的運用解決社會糾紛,以維護社會秩序和法律權威的司法目標,這也正是法院參與社會管理的核心。當前,基層人民法院主要通過刑事審判、民商事審判、行政審判及民商事執行和行政非訴執行來調整和規範影響社會管理的行為。人民法院開展審判執行工作,要堅持能動司法理念,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在訴訟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引導與規範社會朝着正常、有序、和諧的方向發展,通過審判活動的成果創制社會規則,規制社會活動,引領社會風尚,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以能動司法為社會管理創新提供司法保障,一是要充分運用司法審判手段。發揮審判職能,妥善審理、執行好各類案件,從案件的審判、執行中,及時發現可能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依法妥善處理;積極開展巡迴審判工作,在開展和諧共建地區設立巡迴審判法庭或聯繫點,對當地案件就地立案、就地開庭、就地調解、就地宣判,方便羣眾訴訟,增強司法效果。二是探索建立流動人員的案件審理機制。通過設立審判點的方式,靈活採取多種審判方式,優先審理,及時裁判,為流動人口提供訴訟便利;加大對流動人口的司法保護力度,切實維護城市城鎮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不斷促進有關社會管理行為的規範化。三是要加強工作監督。在開展審判活動的同時,落實好人民陪審員制度、深化司法公開、改進審判作風、完善民意溝通機制、暢通接受監督渠道等措施,不斷改進審判執行工作,使法院的司法機制、審判方式、辦案方法和工作作風更加適應社會管理創新的要求。

三、以司法創新服務經濟發展,為社會管理創新搭建平台

在國際金融危機司法應對工作中,人民法院堅持能動司法,切實擔負起了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大司法使命。省高院公丕祥院長認為,“堅持能動司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重要特徵,它不是人民法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時之需’,而是關係人民法院工作科學發展的‘長久之計’。”當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也必然是人民法院堅持能動司法、依法服務大局的主攻方向之一。在堅持能動司法,服務企業發展的基礎上,應結合當地黨委、政府經濟工作部署和特色經濟,加強對新興產業、自主創新產業、現代服務業、外貿金融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所涉領域和企業為聯繫重點,進一步創新司法服務手段,為社會管理創新搭建新平台。以能動司法為社會管理創新搭建經濟發展平台,一是要加強送法服務。針對本轄區重大經濟項目,為地方政府部門、建設部門、招商部門把好訴訟風險關、法律服務關和司法保障關。二是搭建聯繫企業新機制。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商會等部門和商業組織的橋樑和輻射作用,及時瞭解企業在結構調整過程中的司法需求,大力開展法律培訓、法律講座、法律諮詢、寄送典型案例和風險提示等司法服務工作,幫助企業提高依法經營管理的能力。三是加強信息分析研判的深度。及時歸納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共性法律問題,及時形成調查分析報告、司法建議、風險提示、典型案件等,為社會管理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四、以職能延伸推動法治進程,為社會管理創新提供抓手

“再完備的法律條文相比不斷變化的司法實踐總是具有一定的滯後性”,最高院王勝俊院長的這一席話給能動司法留下了足夠的空間和舞台。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建設滯後於經濟建設,社會管理又滯後於社會建設,由此帶來了很多社會矛盾和問題。如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口規模大、流動快、範圍廣,城市化進程快,人員管理和社會治安形勢嚴峻;精神病患者、刑釋人員、社會閒散青少年、吸毒人員等特殊人羣數量大、管控難,惡性報復社會事件接連發生,人民羣眾安全感下降;外貿、互聯網、通訊、交通等技術的進步發展,與貿易、網絡、信息、交通道路相關的新類型案件比例不斷上升,不穩定的社會隱患不斷增多。人民法院是社會管理的重要主體,既是社會管理的參與者,又是社會管理的推動者,面對社會管理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人民法院更應勇於擔責,主動應對。

以能動司法為社會管理創新提供着力點,一是要加大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力度。在審判中注意區分案件類型對案件情況進行綜合研究,以對社會穩定與治安狀況作出準確判斷;積極參與治安重點地區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加大法制宣傳、以案説法,做到“審理一案、解決一串、教育一片”,從而達到審判的最大社會化效果。二是探索建立特殊人羣管理機制。加強訴訟當事人的心理疏導,規範減刑假釋工作,加強緩刑人員幫教工作,完善社區矯正對接機制,加強青少年犯罪的思想引導,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再犯罪率。三是推進依法行政。及時通報行政案件受理和審理情況,對行政規範性文件提供法律意見,推進行政機關首長出庭應訴制度,並就重點行政執法領域中行政執法與行政審判實踐中的難點、特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及時做好風險預警。四是加強司法建議。針對審判工作中發現的社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苗頭性、典型性、源頭性問題,及時提出對策建議,提高司法建議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當然,強調能動司法推進社會管理創新,要防止二種片面認識,既不能“無所作為”,也不可“全面包攬”。要把握好一個“度”,既要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職能作用,又要在正確適用法律的前提下,將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貫徹落實到司法審判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絕不能以犧牲法律為代價遷就明顯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破壞法律的嚴肅性和統一性。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司法的能動性,推動社會管理創新,更要堅持公正司法,切實確保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為社會經濟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為此,要結合法院工作實際,找準切入點,在能動司法中實現社會管理的創新,在實現社會管理創新中彰顯法院地位和作用,努力實現人民法院為人民的主題。

創新谷的調研報告篇4

近期,我們對我縣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情況進行了調研,專題聽取了縣綜治辦關於我縣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情況彙報,先後走訪了柯橋街道和齊賢、夏履、安昌等鎮,廣泛徵求意見。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縣綜治辦積極發揮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中的牽頭協調作用,及時出台制度、召集會議、落實任務、抓好成效,各成員單位和鎮(街、開發區)認真領會和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具體文件精神,各司其職,抓好具體工作,我縣社會管理整體格局逐步完善,綜合治理紮實推進,創新亮點不斷湧現,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管理格局逐步完善。

一是黨委的領導核心地位更加鞏固。明確規定鎮級綜治委主任由同級黨委(工委)書記擔任,綜治辦主任由黨委(工委)副書記擔任,確立了黨委對社會管理工作的領導作用。

二是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更加強化。成立了特殊人羣、社會治安、公共安全等10個專項組,對社會管理職能進行了歸納和細化,每個專項組明確一個牽頭單位,將任務分解落實到各成員單位,做到職責分明、落實到位。

三是社會各界和人民羣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日益調動。我縣社會管理工作初步呈現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生動格局。

(二)綜合治理紮實推進。結合我縣實際,牢牢抓住社會管理的15項重點工作,全面加強流動人口、特殊人羣、“兩新組織”服務管理,積極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社會矛盾化解、公共服務和網絡輿論研判導控等重點工作,紮實開展平安創建活動,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着力構建社會誠信體系、社會穩定指數評價體系建設,以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突出問題為突破口,通過大量深入細緻的羣眾工作,協調社會關係、化解社會矛盾、規範社會行為,維護好羣眾根本利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了良好的社會秩序。

(三)創新亮點不斷呈現。從調研情況看,我縣的社會管理工作由點到面、由上至下都不乏亮點。

一是社會穩定指數評價體系。該體系通過科學設立社會穩定評價指標,定期通報和分類預警,制定不同的應對策略,第一時間掌控、分析和化解社會不穩定因素,化抽象為具體,化被動為主動。

二是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這項工作目前已全面推開並日漸成熟,已成為收集民情民意、化解基層矛盾、方便服務羣眾、實現精細化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展現了新時期社會管理的主體多元化、內容多樣化趨勢,意味着社會管理將由政府管制為主向社會協調、多方參與轉變。

三是網絡輿情研判導控服務平台建設。柯橋街道“一站到底”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建設、齊賢“1+_”大調解模式、夏履“一站二室三中心”村級社會管理創新機制、安昌的社團組織協同平台建設和村務監督積分管理等,都可圈可點、各具特色,成效也較為明顯。

二、存在問題

我縣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好成績,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題:

一是認識仍需提升。各成員單位之間、各鎮街之間在領導重視程度、工作舉措力度、工作創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不平衡性。少數幹部對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意義和作用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二是服務仍需強化。政府社會管理職能重心有所偏頗,重管理輕服務、重審批輕監督、重懲罰輕教育、重形式輕實質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方式上還比較習慣於採取行政手段和強制方式解決社會矛盾。

三是基礎仍需夯實。政府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還沒有完全到位,公共財政投入社會建設的比重相對偏少,社會管理基層力量有待加強,專業化社會管理人才較為缺乏。

三、幾點建議

(一)切實轉變理念,進一步形成社會管理整體合力。要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縣委的決策部署上來,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將社會管理與經濟發展一同部署、一起推動,加強組織領導,搞好統籌協調,加強督促檢查,推動社會管理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要切實轉變社會管理理念。不斷樹立關口前移、源頭治理的理念,從習慣“滅火”到注重“防火”;樹立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理念,改變政府“包打天下”的格局;樹立統籌兼顧、協商協調的理念,正確反映和協調各種利益訴求;樹立依法管理、綜合施策的理念,從青睞硬性行政手段,到重視運用經濟、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綜合管理。要進一步形成社會管理整體合力。逐步構建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格局。縣綜治辦要切實加強對社會形勢的分析研判,統籌解決社會管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履行好組織協調、督導檢查職責;政府有關部門要依法履行好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10個專項組牽頭單位要充分發揮牽頭協調作用,各成員單位要齊心協力、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社會管理相關工作;司法機關要創新司法工作機制,規範司法行為,嚴格執法程序,促進公正司法;各鎮人大要適時把黨委有關決策部署按法定程序轉化為人民的共同意志,並履行好監督職能,努力營造社會管理良好的法治環境,各級人大組織要重視發揮好人大代表密切聯繫羣眾的優勢,整合各級代表力量,精心組織代表圍繞社會管理創新、推動民生改善等方面開展活動,引導羣眾依法有序參與社會管理。

(二)更加重視民本,進一步提升社會管理服務效能。一是要立足民本抓好社會管理。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把羣眾滿意指數、幸福指數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着力解決好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社會管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務,既要維穩更要維權,要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努力實現管理與服務的有機統一。

二是要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着力解決當前羣眾反映強烈的環境保護、社保、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眾。

三是要優化服務提升工作效能。着力完善社會服務管理平台,實行“近距離、一站式、一條龍”服務,方便羣眾反映問題和解決問題,充分尊重和保障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拓寬羣眾訴求表達渠道,切實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探索建立對羣眾求助、投訴的聯動受理、快速處理和及時反饋機制,做到投訴必接、求助必應,加大力度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三)統籌社會資源,進一步夯實社會管理基礎。社會管理的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希望也在基層。沒有強有力的基層基礎工作,再好的社會管理理念和機制也難以真正落到實處,必須夯實社會管理基礎。

一是要善於統籌社會資源。發揮好社會力量在社會管理中的協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強化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支持人民團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要繼續加強“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配備必要的基層管理力量,實施精細化動態管理,使網格管理員承擔起傳遞信息、服務羣眾、化解矛盾等職能,讓社會管理服務工作做到羣眾身邊。

二是要建立健全基層組織。牢固樹立固本強基的思想,把人力、財力、物力更多投入到基層,鞏固和健全基層組織,特別要加強社區、村級的社會管理和服務力量,注重與羣眾的密切聯繫,建立健全社會管理長效工作機制,強化社區、村級自治和服務功能,構建組織羣眾、宣傳羣眾、服務羣眾的基層組織體系。

三是要紮實做好基礎工作。緊緊圍繞我縣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的15項重點項目,進一步加強和創新流動人口、特殊人羣、“兩新組織”服務管理機制,着力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網絡輿論研判導控和社會應急聯動救助,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建立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重視發揮好基層維穩“三道防線”的作用,把不和諧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進一步強化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

創新谷的調研報告篇5

根據市委常委“四提四促”解放思想大討論集體調研活動總體安排,於四月下旬開展了集中調研活動。在瞭解我市社會管理基本現狀和認真思考研判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一、我市社會管理工作基本情況及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市社會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經過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積極進展,創造了很多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成功經驗,如:區直管社區綜合體制改革、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四大四進四送”活動、應急聯動與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平安e家”電話報警系統建設、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服務管理工作和“大調解”工作機制的經驗在全國推廣,在全省首創並正在實施社區綜治“網格化”服務管理、城鄉一體化户籍制改革等等,為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銅陵奠定了堅實基礎。

調研中同時也發現,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存在薄弱環節;社區服務管理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理順;流動人口等特殊羣體服務管理工作存在缺位;社會管理隊伍專業化水平不高;社會管理組織領導體系有待加強等。這些都要求我們積極主動地面對,開展有效的工作。

二、幾點工作建議

在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中,應着力構建“1115”工作格局,即:“以五大體系建設為載體,以一套班子(黨政共抓)建設為保障,以一箇中心(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為工作目標,以一條紅線(服務羣眾)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四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全面提高社會服務管理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一)以創新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為載體,提升人民羣眾安全感

利用兩年時間,建成專羣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管控結合的立體化、數字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一是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聯動指揮機制和網格化布警機制。根據發案形勢和特點調整警力和佈局,擴大巡邏防控範圍,延伸巡邏防控觸角。二是解決人民羣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危害人民羣眾人身財產安全的突出問題。加大對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和重點地區、繁華地段的治安亂點整治力度,重點打擊入室盜竊、、、搶劫搶奪財物等違法犯罪、擾亂治安、干擾民生的行為。三是構建打防管控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的防控體系。將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列入綜治工作目標責任考評,確保各項工作目標和措施落實到位。四是大力推進交通組織體系化建設、交通指揮信息化建設。全面完成“公路電子監控系統”建設工作,確保城市道路暢通,羣眾出行方便。

(二)以創新新型社區服務管理體系為載體,滿足人民羣眾新期待

一是建立社區多元治理機制。推進以社區黨工委為核心,社區居委會、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為支撐的整體架構,理順和規範社區組織體系各類主體之間的關係。二是完善社區居民自治機制。推進社區工作準入制,減輕社區居委會工作負擔。培育社區居民自治意識,健全社區居民自治規章,推進社區自治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三是健全民意表達和監督評價機制。繼續深化“四大四進四送”活動,大力推廣聽證會、論證會、居民評議、社區qq網絡服務隊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暢通民意訴求渠道。四是全面推行綜治“網格化管理、親情化服務”服務管理模式。健全市、縣區、鄉鎮、村四級工作平台,依託平安和諧服務隊,履行“人、地、物、事、情、組織”六位一體工作職責。

(三)以創新流動人口等特殊羣體服務管理體系為載體,體現服務為先新理念

一是進一步做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組織開展“實有人口、實有房屋”信息集中採集工作,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管得住”。全面推行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一證通”制度,以居住證代替暫住證,構建起流動人口常態化、動態式服務管理平台。二是進一步做好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和社區矯正工作。統籌市縣(區)兩級財政,建立刑釋解教人員出監(所)必接機制。建立市級集食宿、教育、培訓、救助職能為一體的“陽光中途之家”,安置重點幫教對象。三是進一步做好社會閒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羣的教育幫扶、引導工作。啟動實施未成年人違法及輕罪記錄消除制度的實踐,探索完善工作流程。四是進一步做好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服務管理工作。繼續將精神病人免費服藥救助工作納入民生工程行動,防範和降低社會風險。

(四)以創新社會管理隊伍體系為載體,形成社會管理新合力

一是加強基層綜治組織規範化建設。以基層綜治工作中心(站)規範化建設為重點,整合資源,集中辦理羣眾的合理訴求、困難羣體的幫扶和羣眾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難事,構建矛盾糾紛在中心化解,重點難點問題在中心解決的長效機制。二是加強羣防羣治隊伍建設。加大財政投入,按規定配足協管力量;加快建立各類社區平安建設志願服務組織,提高羣防羣治水平。三是創新社 區工作者隊伍管理機制。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合理設置社區工作者崗位。拓寬選人視野,優化人員結構,不斷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

(五)以創新社會管理組織領導體系為載體,推動社會管理上台階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在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中的職責,細化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的具體措施,切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加大對社會建設的投入,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完善監督考核。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度和獎懲考核制度,將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年度考核中,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和綜治考評的重要內容。四是加大宣傳力度。注重發現和總結工作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推出一批各具特色、高質量高水平的示範點,推動社會管理創新向縱深發展。

創新谷的調研報告篇6

在創新社會管理中,律師可以發揮積極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律師作為法律工作者與社會各方面均有接觸,對於社會管理有切身體會,基於職業訓練而形成嚴謹、規範的素養,有利於社會管理創新規範化、制度化,同時作為法律工作者,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積極作為不僅是職責所在,也有利於提升律師的職業榮譽感和地位。

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包括協調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這些方面的內容,與律師的日常工作關係密切,律師皆有切身體會,對其中的利弊得失感同身受。廣大律師從內心也有意願參與創新社會管理,有意願為創新社會管理獻言獻策,但如何把我們的良好意願化為切實的行動,並達到一定的效果,真正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發揮作用,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在思想上正確認識律師的職業屬性

律師職業不僅是法律所定位的“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律師發揮作用也不僅於“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律師本身首先是一個公民,凡公民皆有對社會管理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權利。

律師在日常工作中服務於委託人,從事有報酬的勞動。但律師的職業屬性天然與社會管理密切相關,只有在良好的社會管理環境下,律師服務於委託人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因此,律師不能把參與創新社會管理當做等閒之事,也不能因為參與創新社會管理可能沒有直接創造效益而漠不關心,認為是浪費時間,應當在思想上把積極參與創新社會管理放到一個十分重要的高度去認識。

律師的職業屬性要求律師不僅是一個職業的法律工作者,也應當是一個社會活動家、實踐家,律師不是坐而論道,而應當在創新社會管理的實踐中發揮律師職業規範、理性的素質,這也是創新社會管理所必不可少的方面,因此積極參與創新社會管理是律師職業屬性的要求。律師行業不僅可以因創新社會管理而受益,律師在創新社會管理過程中也可以拓展個人形象,提升個人能力,擴大社會交往,在直接服務於社會中增長自己的能力。

二、在形式上依託律師協會發揮作用

律師參與創新社會管理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律師在個案的辦理中也可以對創新社會管理提出建議和意見,但由於律師在個案辦理中所處的法律地位以及個案的特殊性,基於個案提出的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和建議只能是零散的,不能成為系統,也難以迴避就案而起的偏見,因而採信程度及實用性較差。

因此,在律師參與創新社會管理中,應依託律師協會,以行業協議的名義參與,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律師協會均設有各專門委員會和各專業委員會,所涉範圍可以涵蓋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這些委員會除開展律師業務活動外,可以就創新社會管理問題進行研討,律師也可以把個人的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和建議反映給律協,由律協組織進行調研並形成完整的意見,反映給相關部門。

南京律協勞動專業委員會在20xx年通過調研,發現因新法實施,勞動爭議案件突然增多,受勞動爭議仲裁審限限制,無法及時化解,通過律協與南京市白下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會商,創新設立的勞動爭議前置調解機制,在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方面創新了機制,取得了積極成效。可以説,沒有律協組織,單憑律師個人是難以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發揮有效作用的。

三、在操作上提出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或辦法

創新社會管理在操作中必須提出具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或辦法,不能僅僅簡單地提出隻言片語。社會管理本身是一個系統,創新社會管理需對系統本身的動作方式有相應的瞭解,提出的創新意見應考慮新舊系統的相互聯繫,創新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創新,其目的是使系統發揮更加有效的作用,不是打破原有系統重建。

因此,在創新社會管理中應提出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建議和辦法。應當發揮律師的職業優勢,在與相關部門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拿出具體的操作方案和制度設計的操作程序,使創新成果制度化。在南京律協所創新勞動爭議前置調解活動中,所涉的具體操作性規範文件,均由律協組織律師起草,發揮了律師職業優勢,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好評。

四、在行動上身體力行積極參與

在創新的社會管理中,凡是可以由律師參與的,均應當積極參與其中。律師在創新社會管理中,不僅應當提出制度建設的創新意見,在具體實施的活動中也應當積極參與。一方面,積極參與創新的社會管理活動可以擴大律師社會活動的範圍,提升律師行業的整體社會形象;另一方面,律師的職業水準也能夠在創新的社會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並通過發揮作用獲得新的業務發展機遇,使律師在非訴訟領域的業務渠道不斷拓展;再一方面,如果律師僅僅是制度創新的建議者或設計者而不積極參與,則律師參與創新社會管理誠意也會受到質疑。

當然,就目前社會整體對律師的認識水平而言,參與創新社會管理活動在很多時候還不會有的直接的收益,這就需要廣大律師具有奉獻精神,不能目光短淺,我只有積極參與創新社會管理,才能讓整個社會逐步認識到律師行業在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從而推動律師業的蓬勃發展。

創新谷的調研報告篇7

市委宣傳部等同志承擔的“十二五”發展省市協作研究專項計劃“社會管理創新研究”,對社會管理進行了調查研究,分析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的對策建議。

近年來,市把社會管理創新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作為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積極探索,勇於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建立社會管理創新機制,開展“領導大接訪、部門大下訪、矛盾大調處”三大活動,“千村萬户大走訪”活動,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矛盾糾紛“雙排查”,舉行信訪維穩聯席會議等;二是落實社會管理創新措施,市縣鄉村定期開展排查梳理活動,組織開展積案清理專項行動,全面推行領導包案制度,做到“案結事了人和”;三是搭建社會管理創新載體,加強鄉鎮(街道)政法綜治中心建設,深入開展“五星級”村(社區)創建活動,紮實推進“城中村”綜合整治,強化村(社區)“兩室一辦”建設,全面落實治安中心户長制度,織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網絡;通過上述社會管理創新,促進了全市社會穩定,近幾年全國、全省“兩會”期間,實現了進京集訪、進京非訪、進京重複訪三個“零登記”,治安形勢明顯好轉,刑事犯罪率有效降低,公眾安全感提高。

市社會管理創新雖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與羣眾的期望和發展的形勢相比,還是存在一些不足問題,主要是三方面問題:一是社會管理創新理念落後。少數幹部思想認識滯後,認為管理就是“官”管“民”,把人民羣眾看成是管理的對象,忽視了人民羣眾在社會管理中的主體地位。重管理輕服務的現象仍較普遍,少數部門單位制訂出台措施,重點考慮如何有利於管控,而較少考慮如何提高服務效能、維護羣眾權益,“為民作主”、“替民作主”多於“讓民作主”,由此出現與社會管理創新要求不符的“強制型管理”、“高壓型管理”。二是社會管理創新機制僵化。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湧入城鎮,對工作就業、子女就學、醫療衞生、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工業園區、城中村、拆遷安置區規模不斷增大,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網絡虛擬社會快速發展,整個社會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但社會管理創新機制沒有建立,基層基礎管理薄弱,出現許多管不住、管不到、管不了、管不好的現象。三是社會管理創新手段陳舊。面對日益變化發展的經濟社會形勢,少數幹部不懂信息技術,不知科學管理,不善做羣眾工作,不會處置矛盾,滿足於用老經驗、老辦法應付問題,遇事想當然,導致問題越來越多,矛盾越積越大。

社會管理創新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樹立正確的社會管理創新理念。促進社會管理創新,要樹立正確的理念,用正確的理念引領、指導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要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實現依法管理、科學管理、人本管理,使人民羣眾在社會生活中切實感受社會公平有序、自身權益得到保障、心情自由舒暢,自覺去維護社會的穩定。要破除“官”管“民”陳舊觀念,確保人民羣眾在社會管理中的主體地位,不能單純把人民羣眾看成是管理的對象,做到管理與服務並重,制訂出台措施,不是隻考慮如何有利於管控,而是着重考慮如何提高服務效能、維護羣眾權益、多“讓民作主”,少出現“為民作主”、“替民作主”、“強制型管理”、“高壓型管理”等明顯落後於時代的陳舊做法。

2、明確社會管理創新的目標任務。只有明確社會管理創新的目標任務,方向清、任務明,才能有的放矢做好社會管理創新的具體工作。社會管理創新是要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着眼於促進社會進步,提高社會文明水平,把維護社會秩序穩定同激發社會活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營造既安定有序又充滿活力的良好局面;而不是要不惜一切代價、不計一切後果來維持社會穩定,更不是要把人管死,把社會管成一潭死水。明確了社會管理創新的目標任務,我們在出台措施、開展實際工作中,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人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和發揮人民羣眾的首創精神,調動社會一切積極因素,凝聚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協同治理格局,促進社會步入和諧發展良性循環的軌道。

3、深化社會管理創新的機制與手段。深化社會管理創新機制,要健全、完善、規範相關法規和制度,解決好權、責、利的統一,切實做到有法可依、良法善治、真誠服務,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深入發展。要突出抓好人的服務與管理,着力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強化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有效調處社會矛盾,維護各方各類羣體的合法權益。要抓好基層基礎工作,加強社區(村)服務,強化居(村)民自治,營造寬容關愛的社會環境,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要管理好網絡虛擬社會,主動善用網絡、唱響主旋律,引導行業自律,加強網絡輿情監測,使網絡虛擬社會沿着理智、建設性的軌道發展。要抓好社會組織管理,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服務和推動地區社會經濟繁榮發展。

4、創新處理矛盾糾紛工作的方式。妥然處理矛盾糾紛是社會管理創新的一項主要工作,要掌握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苗頭性問題,及時採取措施,依法妥善處理,努力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要針對影響社會穩定的苗頭和隱患,及時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督促其加強管理,堵塞漏洞,防患於未然。要根據社會公平正義觀念和法律原則大力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做到息訴止爭,化解矛盾,努力防止因矛盾激化引起各類事件,最大限度地化解糾紛,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要從源頭上消除引起上訪的因素,切實做到“上訪不擴大、矛盾不激化、問題不上交”;下大氣力解決上訪老户問題,對於多年、多次申訴的上訪老户情況進行全面排查,確屬申訴有理的,要堅決依法解決,不能再拖;確屬無理申訴的,要依照政策和有關規定,切實做好息訪工作。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