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村創新社會管理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26W

第一篇:創新社會管理的調研報告

村創新社會管理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近年來,銅陵市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關注民生,在加快發展中加強社會建設、在惠民利民中創新社會管理,連續兩次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去年7月,該市被確定為全省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後,把上級精神具體化,把外地經驗本地化,研究出台了《銅陵市關於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意見》,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分解成60個實事和項目,納入全市“十二五”規劃和年度民生工程,各項目標任務均由市領導領銜實施,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最近,我們對該市進行了調研。

一、突出體制創新,形成創新社會管理整體合力

在全國率先實施“區直管社區”綜合體制改革。為實現基層社會管理服務的“無縫對接”,該市於去年7月在主城區銅官山區啟動了“區直管社區”綜合體制改革。這是我國第一個在全區範圍內撤銷街道辦,實現區直管社區的市區社區直管改革。

一是創新社區運行模式。將原有的6個街道辦事處、49個社區整合調整為18個新社區。重新界定社區職能、將經濟發展、城管執法等主體職能收歸區直部門。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將計生、民政、社保等服務職能全部下放到社區,進一步實現重心下沉。社區取消坐班制,實行開放式辦公、窗口式服務,各項服務工作均“前台一口受理、後台分類處置”,促進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更加貼近基層、更加方便羣眾。

二是提升為民服務效能。社區工作者實行“網格化”服務,以300户/人為基數,劃分一個網格,配備網格責任人,定期開展上門走訪服務,對責任區範圍內的公共服務投訴、公共設施投訴、公共事務服務等負全責。實行居民工作代理服務制,對辦事不便或不需要居民本人親自辦理的事項由網絡人員開展工作代理。三是健全目標考核體系。考核分為工作實績、業務技能和羣眾滿意度3個部分,實行百分制考核,分值按415的比例合成,在網格服務對象中隨機取樣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調整、使用和推薦提拔社區幹部的重要依據。此項改革運行半年多來,有效提升了為民服務的效率與質量。

持續深入開展“四進四大四送”活動。從底開始,連續三年組織全市各級幹部深入開展“四進四大四送”(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進家庭,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排查大調處,給羣眾送服務送温暖送法律送平安)活動。

一是動態掌握情況。通過走村入户,深入企業和重點工程建設現場,傾聽羣眾呼聲、瞭解企業訴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二是化解矛盾糾紛。重點排查化解拆遷安置、重點工程、環境污染、安全生產、勞資糾紛等領域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三是開展法治教育。面對面地向羣眾做好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引導羣眾通過合法渠道冷靜、理智地表達訴求,維護合法權益。

四是廣泛徵求意見。廣泛聽取人民羣眾和社會各界對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和公正廉潔執法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工作,以實際行動取信於民。自活動開展以來,共走訪城鄉居民25萬户、私營企業和個體户2萬家,所有困難羣眾均建立了民情檔案,收集社情民意信息8000多條,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200多件(次),對羣眾反映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均發出督辦通知單,逐件落實化解責任,實現了將矛盾化解在當地、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的目的。,全市發生羣體性事件同比下降10%、羣眾信訪總量下降11.3%,進京非正常訪排在全省末位。

全面實施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針對徵地拆遷、工程建設、企業改制等容易引發社會矛盾的特點,去年6月份出台了《銅陵市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實施辦法》。一是強化風險評估。明確規定與羣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決策、重要改革、重點項目等重大事項在出台或審批前,要廣泛徵求羣眾意見,充分考慮羣眾利益,對重大事項實施可能出現的穩定風險實行先期預測、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堅決做到“三個不出台”:得不到多數羣眾理解和支持的政策不出台,可能引發羣體性矛盾的政策不出台,與民爭利的政策不出台。去年共對21個重大事項實施了維穩風險評估,對羣眾的走訪率均達到100%,排查化解矛盾糾紛895件(次)。二是強化行業調解。成立了全市“大調解”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城市房屋拆遷、農村土地徵用、企業改制、安全生產、醫患糾紛等12個行業性調解中心,分別由12個部門牽頭,全面促進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的銜接和聯動。三是強化責任融合。在重大事項決策和實施過程中,調解中心組織人員開展走訪調研,排查調處活動,做到項目實施與羣眾工作同步、發現矛盾與化解矛盾同步。凡跨行業矛盾和重大疑難矛盾由市“大調解”工作領導小組出面協調化解,使上下、條塊、左右的責任融為一體。對評估、化解工作顧此失彼而釀成事端的,嚴肅追究責任。風險評估與行業調解的有機結合,從源頭上化解了社會矛盾糾紛,使各部門各負其責、形成合力。

二 、突出改善民生,營造創新社會管理和諧氛圍

實施人居環境升級工程。不斷提高城鄉建設管理水平,紮實開展了“三年城鄉大建設”,城市框架進一步拉開。一是將棚户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一號民生工程”,舉全市之力加以推進。作為全省棚户區改造試點市,今年將開工所有剩餘的棚户區改造項目,實施“無缺口安排供地計劃”,保障性住房、棚户區改造及中小套型住宅用地2200畝一次性安排到新開工地塊中。累計籌建各類保障性住房2.66萬套,實施廉租住房保障1萬户。

二是圍繞“讓城市更靚麗、讓市民更幸福”的工作目標,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大力實施“惠民、便民、育民、親民”四大工程,改變過去搞創建就是突擊迎檢查的工作思路,做到了創建工作與羣眾需求相契合,短期整治與長期規劃相結合,爭創措施順民心、合民意,實現了環境整治由點到面的提升、人文景觀由亂到美的提升、管理水平由粗到細的提升,使城鄉環境更加優美、羣眾出行更加方便、公共服務更加便捷。

三是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不斷改善城鄉生態環境質量。通過關閉小煤礦、小水泥、小發電、小高爐,節約煤炭資源40萬噸、石灰石90萬噸,節電約5億千瓦,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3.06萬噸,全市萬元gdp綜合能耗由1.846噸標煤下降到1.527噸標煤,連續三年被評為“節能減排先進市”。長期積壓的“三座大山”,“紅山”(硫酸燒渣)已經削平,“黑山”(冶煉爐渣)蕩然無存,“白山”(磷石膏)五年內將徹底消失。去年,全市空氣質量達到或優於ⅱ級的天數為353天,空氣質量優良率96.7%。

加快民生事業發展步伐。採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新模式,大力推進就業創業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公共教育體系、醫療衞生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建設。自以來,堅持將新增財力的70%用於民生工程建設,共投入資金20.8億元,在省確定的88項民生工程基礎上,增項、擴面、提標,組織實施了143項民生工程項目,受益人口超過70萬,受益面達95%以上;人均受益額達1083元,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倍左右。教育文化、就業創業、社會保障、醫療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處於全省乃至全國先進水平。均衡教育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在全省率先建立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新農合和新農保實現全覆蓋,人均籌資標準位居全省前列。公共文化建設提步加速,社區文化家園項目獲文化部羣星獎,為率先建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奠定了良好基礎。,市民幸福指數已經接近90%,較上年提高4.7個百分點。

構建新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作為全省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示範市,率先建立起以城鄉低保、自然災害應急救助、農村五保供養以及教育、住房、醫療、司法、就業等10項重點救助制度為支撐,以臨時救助為補充的“10+1”新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其中:“誠信低保”、“七位一體專項救助制度”被民政部授予社會救助工作“探索創新獎”。目前,全市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農村“五保户”供養水平全省領先。先後10次提高城市低保保障標準,今年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金統一為310元,全市社會救助體系的結構和功能日益優化提升。同時,將穩定物價作為硬任務,在增加生活必需品儲備的同時,對全市優撫對象、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發放價格聯動補貼320萬元。除國家統一出台的調價項目外,暫停上調供熱、供水、燃氣、城市公交等公共服務價格。在全省率先開展“價比三家”信息監測發佈活動,選擇食品、蔬菜、藥品等141品種,及時公佈對比價格信息,有效維護了市場價格和秩序穩定。

三、突出羣眾工作,注入創新社會管理不竭動力

暢通民意,健全訴求表達機制。積極促進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意願得以充分表達,把羣眾的願望和要求作為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的根本依據。一是開設“行風熱線”專欄。安排全市重要部門輪流上線,接聽羣眾諮詢投訴,宣傳政策,解決問題。經過6年的運作,現已發展成廣播、電視、報紙、網絡聯動,62家單位上線,羣眾參與面廣的品牌欄目,被評為安徽省廣播電視十佳欄目。從市長、副市長,到政府組成部門、基層單位主要負責人,走進直播間的頻次增加,解決問題力度加大。,共播出直播節目365期,諮詢答覆率100%,反映投訴辦結率90%以上,已成為政府聯繫羣眾、羣眾監督政府的連心線、監督線、服務線和發展線。

二是開闢網絡問政新路。相繼開設了“市民論壇”、“民生在線”、“地方領導留言板”及“市長信箱”等網絡平台,制定了市委常委在線訪談、網絡留言督辦制度,組建了網宣辦和網絡發言人隊伍,收集網上輿情,加強研判引導,充分聽取羣眾的意見建議,廣泛汲取羣眾智慧。對網上羣眾反映突出的問題,一旦核實就堅決查處,並及時在網上反饋,做到“網上問事”和“網上問人”的知行統一。去年,在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時,通過銅陵新聞網、銅陵市政府網、市民論壇發佈公告,廣泛徵求網民意見,廣大網友對此高度關注,紛紛點擊回帖,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金點子,為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開展機關作風評議。在全國率先出台《機關作風效能“有效投訴”問責追究暫行規定》,以投訴辦理為抓手、以問責處罰為手段,廣泛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將機關及工作人員置於全方位監督之下。共查處有效投訴112件,集中對10起典型的有效投訴在市委全委會上進行通報,對14家單位、2名當事人、20名責任領導追究責任,給予組織處理,在全市上下引起強烈反響。

維護權益,健全利益調節機制。為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今年春節後上班的第二天,舉辦了全市縣科級幹部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專題培訓班,近千名縣科級幹部參加了專題培訓,此次培訓主題突出,注重學用結合,幹部反映收穫很大,是近年來幹部專題培訓中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一次。廣大黨員幹部以創先爭優和“四百工程”(百家組織大聯建、百名幹部下基層、百個項目促發展、百件實事惠民生,構建城鄉黨建統籌發展新格局)為載體,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辦民之所需。如在企事業單位改革中,堅持按程序辦事,按政策規定辦事,切實維護職工權益;在醫藥衞生體制改革中,把所有縣區都納入藥品零差價試點範圍,去年直接為羣眾節省醫藥費1383萬元;千方百計提升城鄉居民工資性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940元,分別增長11.5%、12%。市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作為司法救助專項經費,主要對“於法已結、於情可憫”的“骨頭案”實施救助,有效化解了一批歷史沉案和重複訪。建立健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管理與服務機制,寓管理於服務,為新經濟組織在政策諮詢、法律援助、安全防範指導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切實維護了新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加強監督,健全民主參與機制。積極推進基層民主,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紮實推進黨務、政務、村務、廠務公開,建立了黨委新聞發言人和新聞發佈會制度。除了請黨代表參加外,還邀請普通市民參加全市性大會、全委會等,聘請普通市民作為行風、黨風監督員,使市民瞭解市委、市政府的一些重大決策是否符合自己的意願。落實聽證會制度,在城市管理和決策上,在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出台前,虛心問計於民、問政於民,使民主決策和公共政策不斷從羣眾的實踐中獲得啟示。繼市委常委帶頭在新聞媒體公開年度重點工作之後,今年又實行重點工作向社會公開承諾制度,市委常委、副市長按照“年初公開承諾,年中承諾進展,年底兑現承諾”的“三步曲”,進行廣播電視錄播或直播,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諾,自覺接受羣眾監督。同時,堅決查處羣眾反映突出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機關作風和效能建設。

四、突出源頭治理,夯實創新社會管理基礎根基

以爭創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為目標,把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向基層。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均設置了綜治維穩辦公室,由黨政副職擔任主任,配備一名副科級的專職副主任,兩名以上工作人員。各鄉鎮(街道)均設立了綜治維穩工作中心,全面實行“六聯”工作機制,將化解矛盾糾紛的觸角延伸至最基層。自今年起,設立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專項經費,市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作為辦公經費,提升保障能力,努力把銅陵建設成為全省、全國最穩定的城市之一。

在軟件建設方面,實施六項行動計劃優化實有人口管理。一是實施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兩實全覆蓋計劃”。今年上半年完成全市實有人口、流動人口、重點人羣以及房屋、場所、組織、網絡等底數和登記錄入,構建包括實有人口和實有房屋管理、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等六大信息化管理平台。二是實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牽手計劃”。按照“以業管人是基礎、以房管人是抓手、以證管人是平台”的思路,通過“辦證即享受服務”,在全市實行以居住證為核心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一證通”制度。三是實施刑釋解教人員和社區矯正人員的“新生計劃”。建立集食宿、教育、培訓、救助等職能為一體的“陽光中途之家”安置重點幫教對象,推動安置幫教和社區矯正工作的專業化。四是實施閒散青少年“關護計劃”。建立對不在學、留守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員未成年子女和農民工子女的就學救助和幫扶制度。開展青少年違法及輕罪記錄消除工作。對符合消除條件的未成年人,其違法犯罪事實不再在對社會公開的各種資料中載明,不再記入本人檔案,除法律有明確限定的職業外,其在升學、就業等方面與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權利。五是實施精神病人“康復計劃”。將精神病人服藥救助工作納入民生工程。,按年人均450元的標準,免費解決了1500人的服藥救助費。六是實施“法輪功”人員“教育轉化計劃”。建設市級教育轉化基地,力爭三年內完成對現有痴迷人員教育轉化任務。

在硬件保障方面,建設三項監控系統健全社會面防控體系。一是建設“四大系統”和“兩大平台”。按照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總體要求,投資7650萬元,建設集視頻監控、情報信息研判、智能交通管理、指揮調度“四大系統”和城市地理信息、數據交換與共享“兩大平台”,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實現全省一流、全國先進的目標。二是開展“平安e家”電話報警系統建設。目前,全市已安裝“平安e家”電話報警4000户,兩年內將完成2萬户。三是全面推行出租車視頻監控系統建設。目前,全市所有出租車均安裝了gps設備,可享受集安全監控、出租車調度、後台數據與彙總、實時路況、信息發佈、城市應急指揮、城市“一卡通”等七大功能的優質服務,同時為社會治安管理提供了直接依據。今年1月,又全面推行了乘客“叫車”服務,實現了安全與便民的“雙贏”。據統計,出租車新上技防項目以來,實際報警80多起,有效解決了出租車在動態環境下遇到的糾紛調處和犯罪預防、處置問題。全市出租車運營水平總體處於全省運管系統領先地位。

在應急管理方面,完善三項工作機制提高快速反應能力。一是信息發佈與輿論引導機制。切實增強信息透明度,把握輿論主動權。如在每一次的雨雪天氣災害處置中,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和手機短信、電話等方式滾動預報,及時提供氣象資料,發佈預警信息,提醒各方落實好防範措施。報紙、電視等主流媒體積極宣傳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宣傳各級各部門和廣大羣眾奮起抗災的典型事蹟。在處置較大的突發事件中,及時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應急處置進展情況,提高主動引導和把握輿論的能力。

二是社會動員機制。針對極端天氣頻繁的情況,在認真總結抗雪救災經驗的基礎上,基本形成了各部門聯動、機關幹部和黨員幹部參加、社區居民參與的社會動員機制。如在應對雨雪天氣等自然災害和防範甲型流感等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中,採取領導分片包乾、包保負責等措施,組織羣眾、發動羣眾,在防範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調查評估機制。從開始,市政府應急辦每年初都組織相關部門,對突發事件進行總結評估,對下年度的相關情況進行分析預測,並提出防範的重點和工作措施。從今年2月份開始,按照突發事件四大類別,按月統計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衞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發生起數、傷亡人數、經濟損失等情況,據實強化相應舉措。另外,對重大活動期間不穩定因素或苗頭性情況,以及突發事件處置情況,都組織相關部門和專業機構予以梳理評估,確保應急有效、處置妥當。

第二篇:村創新社會管理調研報告

村創新社會管理調研報告

2014年以來,明照鄉以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為依託,全面深入推進城鄉同治工作,城鄉同治不斷出典型,顯成效,做到了全力護環境,廣泛惠民生。

明照鄉道嶺村在明照鄉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幫助下,不斷在城鄉同治工作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學習和借鑑先進經驗,探索出了一條貼合村情、符合民意的新路子,在明照鄉樹立起了促進城鄉同治、加速鄉村面貌改善的先進典型。

一、村基本情況介紹:

道嶺村原屬明照鄉明照村的範疇,於1986年劃分為獨立的行政村。轄區面積2.85平方公里,現有村民房屋210棟,住户205户,常住人口720人,流動人口10人,醫院1個,轄區範圍內有株洲建興混凝土有限公司一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楊家寨生態休閒山莊一家限額以上餐飲企業,區位優勢較為明顯,經濟發展蒸蒸日上,城鄉同治工作具備較好的基礎。

二、城鄉同治具體做法:

(一)高度重視,響應號召。道嶺村以創新社會管理為依託,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將改進鄉村面貌、改善鄉村人居環境作為突破口,積極推進城鄉同治工作。支村兩委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區鄉兩級號召,成立了村支書為組長,村長、社會工作部副部長為副組長、其它支村兩委幹部和大學生村官為成員的城鄉同治領導小組,並明確大學生村官專職負責此項工作。在鄉政府的指導和幫助下,結合城鄉同治的指導性方案,支村兩委制定出《明照鄉道嶺村城鄉同治實施方案》、《明照鄉道嶺村城鄉同治組、户考評實施細則》、《明照鄉道嶺村大掃除日實施方案》等資料,多次召集村幹部、男女組長、黨員代表、村民代表進行學習和領會,並積極應用於實踐,為城鄉同治工作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

(二)積極宣傳,發動羣眾。為了營造良好的城鄉同治氛圍。道嶺村發放城鄉同治宣傳圖冊等資料達800餘份,全面走訪入户達20餘次,出動宣傳車10餘次,支村兩委多次召開城鄉同治會議,宣傳城鄉同治工作的重要性,將組長、黨員、村民代表都發動起來,讓城鄉同治宣傳真正進村組,入農户,傳達到個人,在全村範圍內營造了良好的城鄉同治氛圍。每月定期召開一次動員大會。全村的組長、黨員、村民代表參加會議。會議專門邀請鄉城鄉同治辦公室的幹部作講師,在如何科學合理處理垃圾、如何進行農户評比以及如何更好地開展城鄉同治工作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培訓和説明,並在會上介紹其他縣市區、其他鄉鎮的好做法和好經驗,結合本村實際進行學習和推廣。在會上設置“集思廣益”環節,設立意見收集箱,各個組長、黨員、村民代表在會上總結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對於複雜的問題形成處理方案並應用於實踐,將自上而下的知識培訓與自下而上的實踐反饋緊密結合。截至7月底,道嶺村收集各類問題共計20個,集體討論解決14個,在區鄉兩級幫助之下正在解決的有6個,充分調動了羣眾參與城鄉同治的熱情和積極性。道嶺村還通過開展每月一次志願者大清掃活動、組織城鄉同治書法攝影比賽等多種形式,充分營造了愛衞環保的濃厚氛圍,開闢了創新社會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徑,實現了環境衞生城鄉同治與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互相促進和雙向提升。

(三)健全網絡,明確責任。支村兩委將城鄉同治工作不斷細化、完善,健全從支村兩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各組組長、各個村户共同組成的網絡化體系,力求建立城鄉同治工作的長效機制。一方面,到村任職幹部充分發揮輔助管理作用,積極加入到城鄉同治的各項活動和工作中來,全面促推了城鄉同治的深入開展。支村兩委與到村任職幹部一起,經常性走訪入户,傳達上級政策精神,宣講城鄉同治知識,做好了結合文章,做通了羣眾工作。另一方面,支村兩委將各組組長作為村城鄉同治工作的中堅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模範帶頭作用,積極發動各組組長參與到城鄉同治工作中來,既當好城鄉同治工作的宣傳者和發動者,又當好城鄉同治工作考評的參與者和執行者,全面推進城鄉同治工作進組入户。支村兩委與全村8名組長簽訂《城鄉同治工作責任狀》,明確規定組長的責任:一是積極發動各組村民參與城鄉同治工作、二是公平、公正、公開的開展組、户考評工作,三是自願接受村民監督,接受村《實施方案》的各項獎懲措施。與黨員、組長、村民代表簽訂《城鄉同治大掃除責任狀》,明確規定,若三次未參與公益清掃,將取消黨員、組長、村民代表的資格。

(四)細化考評,嚴格獎懲。建立了一支由6名村幹部、社會工作部副部長、大學生村官、8名村民小組組長、3名黨小組組長共21名成員組成的專項考評隊伍,劃分成8個考評小組對全村衞生情況進行考評。考評分兩個層次進行。一是對組的考評。主要針對各組道路衞生狀況、衞生死角、垃圾堆放等情況進行相應評分,評選出最清潔組,對各組存在的衞生問題記錄在案,限期整改到位,將整改情況納入考評體系,對城鄉同治工作先進組,在村“城鄉同治講評會”上獎勵100元,對於工作拖拉、不作為的組扣除工作經費100元。二是對農户的考評。考評項分為10大類,滿分100分。考評組對農户的庭院內外、房屋內、廁所內、菜園內等各處衞生進行仔細檢查,評出了20%的最清潔户,70%的清潔户、10%的不清潔户。若連續三次被評為最清潔户,村裏將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若黨員、組長、村民代表被評為不清潔户,則罰款100元。組户考評結果定期在村部公示欄進行公佈。將城鄉同治工作納入《村規民約》,明確支村兩委將城鄉同治考評結果作為村上各項政策、福利待遇和評優評先衡量的重要依據,在不違反國家政策、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優先向積極開展的組、户傾斜。黨員、組長、村民代表如被評選為“幫扶户”,將有明確的懲罰措施,促使黨員、組長、村民代表做好模範帶頭作用,從整體上促進了衞生條件的大改善,打造了村級環境的新面貌,全村實現了村容美觀、靚麗宜居的總體目標。

(五)強化設施,專人管理。道嶺村高度重視城鄉同治工作,打破“等、靠、要”的思想,主動摸索,積極行動,強化了城鄉同治相關設施的配備和建設。村上自購了一台三輪電動摩托車作為環衞收集車,一天8小時輪番運輸,確保垃圾處理及時,環境整治到位;道嶺村轄區範圍狹小,但為了充分保障城鄉同治工作的成效,村裏新建了大型垃圾池10餘座,小型垃圾池20餘座,配齊了硬件設施,規範了垃圾的處理。村裏還將大、小垃圾池的使用納入村規民約,並將大垃圾池的使用權分配到每一個組、小垃圾池的使用權分配到每一户,明確“村民使用,黨員負責”的原則,做到專人專管,職責到位。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道嶺村雖然建設起了一批城鄉同治的基礎設施,但設施建設的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於設施的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

2、村上保潔員崗位嚴重不足。道嶺村的保潔人員只有1名,且工資水平偏低,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工作需求和羣眾對生活環境更好更美的迫切要求。

3、後期資金不足。村裏在基礎設施建設、組户衞生評比以及宣傳發動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是後備資金明顯不足,在鞏固長期成效方面有較大困難。

四、對以後工作的建議

1、重點建設宋東線道嶺段,將其打造成為“黨員示範路”。以此段道路為切入點,完善城鄉同治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設施管理,充分發揮設施作用,將全村城鄉同治工作推向一個嶄新的高度。

2、改造村部宣傳欄。在村部製作城鄉同治的專題宣傳欄,將城鄉同治工作的相關政策、科學知識、工作方法、注意事項以及取得的成效等進行宣傳,讓村民更深入瞭解城鄉同治,更廣泛參與城鄉同治,

3、申請綠化宋東線,在上級政府的支持下,在全村全面開展“三化工程”,即美化沿路村户及門店,綠化道路沿線,在宋東線兩側開展“路燈亮化”工程,方便人們的出行。充實保潔員隊伍,簽訂保潔協議,將保潔任務分責任區域安排到人,確保垃圾有專人清理,路段有專人保潔。

第三篇: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調研報告

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調研報告

作者:市政協更新時間:2014-2-20

去年5月,市政協組織開展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專題調研活動,內容涉及動態人口管理、公共社會服務體系建設、公共安全、非公經濟組織建設和各類社會組織管理服務、思想道德建設、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信息網絡管理和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等八個專題。共有200餘名政協委員參與,發放調查問卷1050餘份,形成調研報告44份,意見建議54份。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市政協常委會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若干問題的建議案》。

一、我市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以來,我市在堅持加快發展經濟的同時,着力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在人民羣眾利益訴求反映、密切聯繫羣眾、推進城鎮化建設、努力改善民生、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公共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社會管理有很多創新之舉。

1、經濟發展為加強社會管理奠定了堅實基礎。"十一五"以來,我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着力轉變發展方式,保持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期間年均增長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不僅開始跟進全省的發展步伐,也有力地支撐了社會事業的同步發展,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和諧共進。

2、民生建設有了長足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將民生建設作為社會建設的重點,下大力氣,集中有限資源,積極推進文化教育、勞動就業、醫療衞生、住房、社會保障、移民搬遷等各項民生事業的發展,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有了極大改善,方便了羣眾就業、就醫、上學、出行等,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在公共服務領域得到充分體現。

3、社區建設起步良好。全市建立城鎮社區129個,覆蓋人口50萬人,農村社區365個、服務人口42.5萬人。社區服務設施取得不斷改善,服務內容不斷拓展,服務隊伍不斷擴大,服務方式不斷完善,社區管理服務工作制度環境初步形成,社區在服務羣眾、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4、公共安全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社會治安環境、經濟發展環境、公共安全環境的綜合治理,構建了以政法部門為骨幹、以綜治維穩責任體系為主體的社會公共安全管理體系。堅持"安全第

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有力遏制了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加大了食品藥品監管力度,基本保障了廣大人民羣眾食品和用藥安全。自然災害風險防控能力進一步提高,防災減災工作紮實有效。公共安全服務水平總體得到提高,人民羣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增強。

5、社會管理改革創新引起重視。各縣區都把改革創新社會管理作為建設和諧安康的主要抓手,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漢濱區建立便民服務中心,增強基層服務羣眾能力;漢陰縣實施"6加1"惠民工程和"人民調解進萬家"專項行動,受到基層羣眾普遍歡迎;石泉縣加強社區管理與服務,提升基層社會管理服務水平;旬陽縣出台户籍管理新規定,進一步放寬進城鎮落户新條件,鼓勵和引導農村居民有序向城鎮轉移;平利縣開通"12348"法律援助專線拓展了法律服務困難羣眾的新渠道;白河縣開展"四個好"活動,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寧陝縣推出"連心工程",實現幹部羣眾連心結對的全覆蓋;紫陽縣推進城鄉保障性住房建設,解決困難羣眾住房困難;鎮坪縣實施營養工程、高中免費教育惠民工程、高等教育學生資助等措施,使得全縣教育事業出現了新局面;嵐皋縣把勞務輸轉、促進旅遊業發展作為重點惠民舉措,不斷拓展就業渠道和規模,穩定就業形勢。這些改革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舉措,不僅受到了廣大幹部和羣眾的認可,也維護了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我市社會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市正處在一個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管理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特別是隨着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和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社會管理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日益突出,社會管理的難度和複雜性增加。調研認為,我市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方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九個方面:

1、動態人口管理方面。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外來人口和農村居民不斷流向城鎮,他們在為城

鎮建設和經濟繁榮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同時,因為羣體的特殊性,也帶來了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治安治理、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衞生、計劃生育、文化教育、生態環境等社會管理問題,流動人口增加與城鎮公共服務能力滯後的矛盾加劇。

2、公共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公共服務總量不足,關係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的基本民生問題依然比較突出,看病難,上學難,就業難,老有所養難,物價上漲過快,羣眾公共健身場地、活動場地少等問題反映較為強烈;公共服務職能弱,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健全,公共服務在城鄉、區域和不同羣體之間存在失衡現象,公共服務投入仍然偏低,適應服務型政府建設要求的公共財政體制尚需進一步健全;公務員隊伍的服務意識和依法行政能力還不適應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要求等,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有待提高。

3、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方面。在大開發、大建設過程中,對於危害公共安全的風險評估還存在一定不足,如徵地搬遷、工程建設、企業改制、地質災害預測防範、各類糾紛處理、醫療衞生防疫、食品藥品安全、公共交通安全、公共設施安全等方面,由於缺少深入細緻地調查,或沒有充分考慮羣眾利益,或麻痺大意,對有可能發生的問題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由小問題引發大矛盾,致使一些問題引發進京、赴省、到市上訪案件。

4、"兩新"組織中黨工羣團組織建設和管理服務方面。在我市的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對黨工羣團組織建設認識還不到位,黨工羣團組織的發展管理和服務滯後。"兩新"組織中黨員隊伍教育管理難度大,特別是在新經濟組織中,黨員分佈零散,流動性大,給教育管理和培養髮展帶來較大困難,羣團組織作用更是難以發揮。一些"兩新"組織中黨工羣團組織不能按規定開展活動,有的即使開展了活動,效果也不明顯,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難以發揮。組織活動經費得不到保障,組織運轉難。

5、思想道德體系建設方面。一是一些人理想信念缺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模糊,意志消沉頹廢,精神萎靡不振。二是道德規範缺失,少數人貪污受賄,損公肥私,唯利是圖,爾虞我詐,道德失範,這些極少數的反面典型影響了整個社會的風清氣正。三是市場經濟的消極影響在不斷髮生作用,人情淡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重利輕義、不擇手段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法制意識薄弱,執法不公現象時有發生,社會誠信缺失。

6、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目前我市社區功能難以發揮,作用甚微,社區"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對社區工作研究不夠,如社區與小區、小區與物業、物業與開發商的關係問題,還停留在自然發展狀態,缺少有效的法律監督,導致業主委員會無法履行屬於自己的權益保護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基層組織工作的開展。社區經費投入不足,相關工作難以開展;宣傳不夠,居民對社區認識程度不一。政府對社區工作指導不夠,應服務的項目少而單一,社區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和整體素質亟待提高,居民對社區工作認可度相對較低。

7、信息網絡管理方面。信息網絡管理主要缺乏規範、有序的安全監管。多頭管理、配合不力,管理部門各司其職、各自為戰,協同意識不強,缺乏統一的指導;主導不力、宣傳不夠,重建設輕管理,重形式輕引導,對虛假、炒作信息正確引導、主動出擊不力;違規網吧屢禁不止,一些網吧為追求效益最大,接納未成年人、超時經營、黑網吧等問題成為羣眾普遍關注的問題。

8、羣眾工作方面。主要表現在:一是公共服務部門重視不夠,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做好羣眾工作鏈條脱節。二是基層基礎工作不牢固,作用發揮不充分,一些幹部作風不紮實,左右扯皮,相互推諉,辦事拖沓,方法不當。三是一些部門重視抓項目、抓發展,卻忽視了投資環境和羣眾工作。四是社會管理機制不健全,矛盾化解、利益訴求渠道不暢,新舊政策不配套,政策之間相互脱節,沒有建立健全一套科學、合理、和諧的社會管理機制。五是一些職能部門工作缺位,不作為、亂作為現象時有發生,在解決羣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上做得不夠。六是沒有準確把握羣眾想法、情緒、將大量的社會矛盾處理在初期、化解在基層,導致違法上訪、越級上訪、羣體上訪,甚至無理取鬧的案件增多,使本來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9、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基礎較弱。社會管理問題説到底是經濟發展問題,是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約帶來的問題,這些問題有長期歷史遺留的,也有社會深刻變革帶來的;有社會建設滯後帶來的,也有由於社會管理及其創新不夠造成的;有思想觀念上的,也有體制機制上的,而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在於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供物質和制度保障。

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建議

社會管理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增加和諧因素;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優先,樹立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理念;必須統籌兼顧,協調各方,依法管理,綜合施策。結合我市實際,應突出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從影響和諧穩定和國計民生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入手,找準切入點和創新點,使社會管理更加有效。建議:

1、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一是強化政府監督和服務職能,樹立服務為先的行政理念,科學設置社會管理體系,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增強服務社會能力,儘快探索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管理模式,在教育引導提高人口素質和優化科學的管理組織體系上下功夫,正確處理政府與社會組織以及相關主體之間的關係,明確政府主體在社會管理中的定位,形成以政府機構為主體的政權組織,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經濟組織,以非營利機構為主體的社會組織三大管理組織體系。二是加大財政對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嚴格控制行政經費增長,提高公共服務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建立公共服務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把新增財政收入主要用於公共服務,逐步使公共服務支出成為財政支出的主體。三是創新公共服務方式,充分發揮政府、市場、社會各自在公共服務供給中的優勢和作用,努力形成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廣泛參與、方式靈活、效率較高的公共服務多元供給體系。四是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實現管理和服務的有機結合,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

2、加強流動人口管理。一是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把流動人口管理作為長期任務納入城市管理總體規劃,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不斷改善管理和服務措施。二是循序漸進,有序引導,加快城鎮化。結合我市"十二五"規劃,抓住陝南移民搬遷這個歷史性機遇,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從安康實際出發,不下硬指標、不搞一刀切、不追求眼前成績,科學指導,健康發展,達到通過城鎮化建設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的目標,解決好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比較突出的農民增收較慢問題,在農業農村穩定的基礎上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三是完善配套機制建設,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投融資、移民搬遷等各種惠農政策,制定和出台具有較強操作性的流動人口管理相關法規文件,把流動人口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四是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增強城鎮服務功能,改善人居環境;對流動人口加強宣傳教育,促進城鎮文明程度的提高。

3、加大社會公共安全監管力度。一是健全社會風險評估機制和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形成維護社會長期穩定和有效處理社會公共危機事件的社會穩定機制,尤其要做好情緒疏導和情緒管理,儘量使一些有苗頭性的上訪案件化解在萌芽狀態中。二是建立健全抗災救災減災應急預案和應急突發事件處置體系,強化重大災害抗災救災減災綜合協調機制,確保人身財產安全。三是不斷加強和完善公共安全體系建設,以人民羣眾安居樂業為着眼點,以人民羣眾安全感、幸福感和滿足度為標準,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決打擊危害人民羣眾人身財產安全的突出問題,嚴懲入室盜竊、偷盜車輛、搶劫財物、危害民眾安寧的違法犯罪。四是強化安全生產監督和管理,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以道路交通、危險化學品、公共設施、建設工程、礦產開發等行業領域為重點,繼續深化隱患排查治理和專項整治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五是深入開展重大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建立公共統一標準的有關信息發佈制度,有效防範和應對重大疫情及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進一步健全完善飲食、食品、藥品、醫療安全監管機制,嚴厲查處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市場秩序。

4、切實發揮"兩新"組織中黨工羣團作用。一是改變工作理念,找準黨工羣團組織工作與"兩新"組織發展的切入點,把加強組織建設定位在溝通政企關係、協調勞資關(更多請搜索:)系、維護職工利益、密切幹羣關係上;工作重點放在搞好服務,增強凝聚力,為職工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上,把黨工羣團組織建設好。二是創新運行機制,按照誰登記,誰管理,誰批准,誰負責的原則,努力探索"兩新組織"中黨工羣團組織做好管理服務的體制機制和有效辦法,把社會管理創新延伸到"兩新"組織中,為其依法、有序、健康開展活動保駕護航。三要按照"黨建帶工建"、"黨建帶團建"、"黨建帶婦建"的原則,重點加強"兩新"組織中的黨組織建設,提升黨員隊伍素質,加強隊伍管理;按照分類施教的原則,加強對黨員領導、管理層黨員、一般員工黨員的政治素質、黨性意識教育,提升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按照分層、分類管理的辦法,開展黨員目標管理責任制,融黨員管理於"兩新"組織日常管理之中,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增強凝聚力、號召力和在

社會管理中的影響力。

5、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一是以教育為基礎,持之以恆地對全體公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緊緊抓住影響人們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方面,堅持不懈地在全體公民中進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知識教育,為道德能力建設夯實基礎。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發揮利用好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手機短信等現代傳媒,大力宣傳基本道德知識、道德規範和必要禮儀,完善有關規則章程、鄉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範等,讓各行各業、各級各類人員行有參照,做有規範。二要深入持久地開展好現有的各項創建活動,繼續推動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縣城、文明鎮村創建活動,在各級黨政機關中廣泛開展創先爭優、公正執法、做人民滿意公務員等活動,建設陽光政府,樹立國家機關和公務員的良好形象。三要以制度為保證,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傳播法律知識,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覺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建立和完善評優評先、檢查督導、獎優罰劣制度,確保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6、強化社區管理服務功能。一是完善社區管理格局。建立和完善政府依法指導、社區依法自治、社會積極支持的社區管理體制,使社區真正實現自我管理。二是加強社區組織建設。建立和完善以社區黨組織為領導核心、以社區居委會為主體、以社區服務中心為依託、以社區社會組織為補充、駐社區單位和組織協同配合、社區家庭和居民廣泛參與的現代社區治理結構,形成橫向聯繫、齊抓共管的局面,構建社區黨建、社區自治、社區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三是增強社區服務能力。建立和完善社區各項工作制度,逐步規範各項社區工作,着力解決社區行政化、機關化傾向問題,切實減輕社區負擔,讓社區居委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開展社區服務和居民事務管理工作,提高社區綜合服務功能。四是提高社區羣眾自治水平。建立和完善居民代表會、居民議事會、居民委員會、居民議事小組等機構,探索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議事機構與執行相分離的工作機制。繼續深化"四議兩公開",完善以居民會議和居民代表會議為主要形式的民主決策制度。建立健全社區激勵約束機制,規範社區工作考核制度,促進社區開展工作。

7、加強信息網絡管理。一是正確引導網絡輿情,積極收集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快速瞭解網民的訴求,並在第一時間給予迴應,主動邀請權威媒體對事件真偽實事求是地報道、評論,發佈權威消息,起到釋疑解惑作用。二是按照公開管理、依法管理、主動管理的原則,統籌公安、文化、工商、教育等政府職能部門形成綜合有效的管理機制,加大對網絡基礎運營商忽視管理責任的行政監管,健全網上綜合防控體系;把網吧管理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減少網癮人羣;積極引導輿論導向,將網上正面引導與網下落地查處結合起來,嚴厲打擊網上造謠污衊、惡意中傷、欺矇詐騙和黃賭毒等犯罪活動,更好地保護好人民權益,維護網絡秩序,淨化網絡環境,促進網絡虛擬社會健康發展。三是加強陣地建設,做大做強各級政府及部門網站,大力發展教育、科學、文化藝術類網站,加強校園網站建設,圍繞我市獨具特色的優勢資源,創作優秀的網絡文化原創作品,打造具有安康特色的網絡平台,使網絡成為宣傳安康的重要窗口。

8、努力改進羣眾工作方法。一要強化羣眾觀念,牢記做好羣眾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堅決反對羣眾觀念淡薄,對羣眾疾苦漠不關心,對羣眾呼聲訴求置若罔聞,對羣眾利益麻木不仁,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的做法,增強做好羣眾工作主動性。二要提高為羣眾服務、做好羣眾工作的本領,克服遇事 "拖、躲、捂、推"的"惰"性思想,真正與羣眾打成一片。三要堅決維護羣眾利益,把羣眾最關心的、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住房、醫療衞生、教育、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問題解決好。四要實施民主科學決策,用羣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決策的根本依據和衡量決策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做到明顯影響穩定的政策不出台、多數羣眾不支持的項目不立項、勞民傷財的事情堅決不幹。把握好人民賦予的權力,做到嚴於律已,以身作則,在羣眾中樹立良好的人民公僕形象。

9、強化責任落實。一是各級領導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擺上黨政領導班子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本地區、本部門總體工作中,做到同謀劃、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黨政一把手應擔負起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第一責任,把任務分解量化,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度和獎評考核制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二要突出重點,以典型引路,整體推進,通過各項工作的認真落實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三要完善機制,強化考核。以完善體制機制入手,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規範工作標準,明確達標要求,將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年度考

核中,作為綜合考評的重要內容。綜合運用多種督查手段,建立督查、評議機制,對基層工作的考核,要採取定期督查、隨機抽查和跟蹤檢查等辦法,加強對社會管理創新的過程管理。

第四篇:市政協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調研報告

關於赴懷仁縣調研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情況報告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全黨全社會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按照市政協《關於開展加強和創新我市社會管理調研活動方案》要求,2014年9月7日,我組全體人員在韓文讓副主席帶領下,圍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中“經費保障及隊伍建設”兩方面內容在懷仁縣開展了為期半天的專題調研。

通過座談和深入實地調研,我們深深感受到懷仁縣的社會管理工作已走到了全市的前列。作為省裏確定的社會管理創新試點縣,懷仁縣在社會管理創新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以加強羣眾工作為抓手,以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出台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方案,明確了管理理念、機制、手段和方法,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社會管理及創新的新路子,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現將其中隊伍建設情況和經費保障情況以及進一步加強這方面工作的建議和對策報告如下:

一、隊伍建設情況

在社會管理創新中,懷仁縣結合縣情,撤銷了原有的三個街道辦事處,按區域佈局設立了21個社區居委會;其中

縣委、縣政府所在地雲中鎮設立了15個,新家園鄉轄區範圍的峙峯山、蘆子溝兩個礦區設立了6個。每個社區居委會又下轄10個居民小區(網格)。居委會對下轄小區實行分層管理、分級負責。

兩個鄉(鎮)的黨委書記、鄉(鎮)長擔任社會管理創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具體負責抓落實。在組織結構上,形成了鄉(鎮)、社區居委會、居民小區三級領導機構。新建的社區分為四種類型:一是以街道、街巷界限劃分的“地緣性”社區,二是以職工家庭居住區劃分的“單位性”社區,三是以獨立居民小區劃分的“單元型”社區,四是以村(組)為主劃分的“鄉村型”社區。每個社區劃分都相對平衡,每個社區居委會平均管理服務1萬人左右。根據所轄人口,以1000—2014人為單位劃分為若干小區(網格)。在縣城集中居住的農業人口也同時納入社區管理,接受村委會和居委會雙重領導。

每個社區居委會設黨支部書記、主任各1名,由鄉(鎮)黨委、政府從機關現有幹部中擇優錄用,其他工作人員5名(包括大學生村官1名、計生工作人員1名,人社局選派公益崗位1名, 片警2名)。每個居民小區(網格)向社會公開招聘3名工作人員,一些熱愛公益事業的大學生志願者也加入到社區、小區開展服務工作。

每個社區居委會範圍內均建有一所市民學校,一個社區

服務中心,一個司法調解委員會,一個圖書閲覽室,一個健身場所,一支社區保衞隊,一支文藝宣傳隊,一支志願服務隊,一個宣傳櫥窗,以滿足社區居委會羣眾的物質文化需求。

具體工作中,社區居委會及各個居民小區(網格)工作人員以改善民生、幫扶羣眾、協同管理為重點,圍繞老年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社會貧困人羣及弱勢羣體提供社保、計生、民政、合作醫療、人口管理、社會管理等各種服務及協同管理工作。着力解決最突出的社會問題,着力維護最現實的羣眾利益,着力保障最基本的民生。力求達到“老有所養、殘有所助、孤有所靠、病有所醫、難有所幫”。同時積極興辦利民便民項目,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就業。

二、經費保障情況

為了保障社會管理創新工作順利實施,有效開展。2014年,懷仁縣財政撥付專項經費2014萬元,用於社區居委會建設。在縣行政、事業單位公務用車編制確定後,還計劃為各個居委會配備一輛工作用車。

居委會日常工作開展所需經費由縣、鄉(鎮)、村(企業)共同負擔。其中縣財政負擔50%,鄉(鎮)負擔20%,村(企業)自行承擔30%。居委會辦公場所和設備購置費,由縣財政部門一次性解決。居委會及居民小區工作人員月工資也由過去的360元/人,提高到現在的500元/人,並得到長期保障。

三、對策建議

通過調研,我們覺得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中,還應該突出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思想認識,強化社會工作意識。社會管理是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項管理活動。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3多億人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國家,社會變革日新月異,階層分化,流動加速,利益多元,社會轉型尚未完成,社會活力蓬勃迸發,社會問題不斷出現,新老矛盾疊加交織,進行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任務重、挑戰大、難度高,史無前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因此,各級黨政一把手應提高思想認識,強化社會工作意識,針對社會管理中的突出問題,着重研究加強社會管理、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思路和舉措並付諸實施,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秩序。

(二)加強隊伍建設,確保工作順利開展。社會管理工作人才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和需要,也是保障順利開展工作的前提。在隊伍建設上,應選配有基層工作經驗及社會工作經驗的人員或企業下崗待業人員充實到管理隊伍中。鄉鎮與社區居委會上下聯動、搞好配合,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增加和諧因素,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三)切實保障經費,提高工作人員待遇。經費保障是搞好社區工作的前提,懷仁縣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中,僅用於社區居委會辦公場地建設費用共計投入1000多萬元。工作人員待遇在原有基礎上,每人每月增加140元。在社會管理工作中,只有加大經費投入,才能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才能保障基層組織穩定運轉。

(四)強化職能作用,拓寬服務領域。居委會、社區工作人員要樹立創新意識,調整工作思路,着力在強化管理職能、拓寬服務領域上下功夫、做文章,依託職能、準確切入、拓寬領域、完善服務。在服務方面,要積極主動堅持上門服務,經常服務,熱心服務,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廣大居民的衷心擁護和愛戴。

(五)學習外地經驗,不斷提升工作水平。為了不斷完善社區工作,今年9月份,懷仁縣專門派出調研團隊,赴上海、江蘇、廣東學習社會管理創新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社會管理工作是個新課題,只有通過學習借鑑,學以致用,才能不斷提升水平,創新管理,取得實效。

市政協調研組

二○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第五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調研報告

xx市加強與創新社會管理的調研報告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黨中央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落實科學發展新任務、滿足人民羣眾新期待、貫徹執政為民新要求,從全局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通過深入調研,現將調研報告如下:

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實現xx市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科學發展觀題中應有之義,堅持科學發展,就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以安定和諧的社會秩序為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提供堅實基礎保障。要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擺在突出位置,做到千方百計惠民生、小心謹慎維穩定、齊心協力優環境,營造了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只有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正確處理好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的關係,更加註重社會和諧,更加註重社會建設,更加註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才能實現xx市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發展。

二、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歷史發展進步的客觀要求

當今時代是改革的時代、發展的時代、創新的時代,改革、發展、創新帶來了思想的大解放、生產的大發展、社會的大變動,產生了一系列社會矛盾和問題。這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階段性 1

特徵的集中反映,是前進中的問題、發展中的問題,要深刻認識、客觀分析、正確處理,確保xx這一目標的順利推進,經濟社會不斷髮展進步。

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全市廣大人民羣眾的迫切願望 社會管理説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衡量一個地方社會管理成效,關鍵要看人民羣眾高不高興、滿不滿意。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就是要去努力滿足人民羣眾的願望和要求,使人民羣眾生活在一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遵紀守法的社會裏,生活在一個充滿人文關懷、崇尚禮儀道德的社會裏,生活在一個處處體現人人平等、公道正派的社會裏,生活在一個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能夠使各種創造活力競相迸發、有所作為、大有作為的社會裏,生活在一個和諧安定、優美舒暢,有安全感、幸福感、優越感的社會裏。同時我市社會建設和管理的任務也相當繁重,必須改善創新,建立新體制,創立新機制。在聚精會神抓發展的同時,也要精心細緻抓管理;建設一個快速發展、繁榮發達的xx,也要建設一個安定和諧、幸福優美的xx。

四、堅持依法治市,推動社會管理納入法治軌道

既要善於運用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來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維護人民合法權益,更要依靠法律手段來保障整個社會有序運行,做到依法調整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查處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羣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形成全社會自覺學法守法用法、同心協力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尊嚴權威的良好局面。加強社會領域立法,依靠法律來規範個人、組織

行為,監督和保障公共權力依法行使。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為人民羣眾提供工作態度好、辦事效率高、服務質量優的政務環境。穩步推進司法工作機制改革,促進司法公正廉潔,充分發揮司法機關化解處理社會矛盾的作用。

五、加強與創新社會管理我市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不斷加大化解矛盾糾紛支持力度。xx市緊緊依託縣鄉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平台,加強矛盾糾紛的調解、調處工作,進一步加大了對化解矛盾的支持力度。2014年以來,財政劃撥135萬元,完善維穩中心的硬件配套設施建設;建立了“四個基金”,即維穩解困基金、涉法涉訴救助基金、綜治人員保險基金、矛盾糾紛化解獎勵基金,為排查化解工作提供強大的財力保障。2014年,共拔出2500多萬元維穩解困基金,解決了歷年來所涉及社會穩定、關乎羣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特別是因企業改制、職工身份置換等遺留下來的社保、醫保等難題。

二是進一步強化信訪工作機制。xx市十分重視信訪工作,將縣信訪辦升格為信訪局,信訪局局長由縣委辦副主任擔任。自2014年7月開展縣委書記“公開大接訪”活動以來,我縣不斷完善領導幹部大接訪制度,年初下發了《xx市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訪工作的通知》和《2014年度縣委、縣政府領導接待羣眾來訪日安排表》,市領導實行信訪值班制度,接待羣眾來信來訪,各單位也指派出一名領導和若干名工作人員到縣維穩中心值班,及時處理羣眾來信來訪,使羣眾來信來訪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聲。

三是建立重大事項風險評估機制和矛盾糾紛“會診制度”。2014

年,在全市範圍內建立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和矛盾糾紛會診制度,印發了《關於實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的通知》,對清理排查出來的疑難信訪案件、三大糾紛案件、涉法涉訴案件,由市委政法委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共同分析研究案情,共同進行案件風險評估,確保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以及法院判決結果的一致性,達到“案結事了、息訴罷訪”的效果,努力從源頭上防止和減少了社會穩定隱患。

四是加強對社會薄弱環節的管理。加強以社會特殊羣體、犯罪高危羣體和邊緣弱勢羣體為主體的社會治安“三大羣體”源頭管理。進一步完善了流動人口管理辦(站),按照“以房管人、以業控人”的工作思路,以加強出租屋管理為重點,加強流動人口登記管理。2014年,全市開展出租屋清查行動15次,清查出租屋等1613間,旅館264家,清查流動人口12156人次,遣返非法傳銷40人,抓獲犯罪嫌疑人211名,排查精神病人1122例,其中列入重點管理的精神病人426人,接收刑釋解教人員1137名,當年累犯54人,重新犯罪率為1.94%,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通過建立部門銜接、脱管失控人員追查及“人户分離”託管三項制度,大力強化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和社區矯正工作,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五是積極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按照“重心下移,強化基層”的要求,將警力向基層傾斜,科學合理設置警務室和治安崗亭,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擺到社會面上、點子上。為進一步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強化基層打防控體系,2014年,我市實施了“萬金油”計劃,從政法各部門選派461名政法幹警,經培訓後派駐全縣569個行政村和社區,指導幫助基層開展維穩工作,從根本上夯實基層平安建

設的根基。公安機關為強化農村治安防控能力,在村屯、社區等基層設立了250多個警務室,並以警務室為平台,派駐民警250人,治安聯防員606名。同時不斷加大技防投入,提高社會治安防控的科技含量。投入1260多萬元的“天網”工程一期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監控探頭基本覆蓋縣城主要街道、路口、重要單位和場所,初步形成“空中有監控、地上有巡邏、路上有卡點”的立體的、全方位的治安防控監控網絡,大大提高我縣控制社會治安局勢的能力。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當前要認真做好羣眾工作,把羣眾工作滲透到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把維護羣眾合法權益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深入調查研究,瞭解社情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確保決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用羣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切實把羣眾反映的問題解決好,並教育和引導訴求方依法有序理性表達訴求。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真情實意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要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使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大投入力度,強化服務意識,在服務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務。發揮好羣眾組織、企業、社會組織的作用,拓展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渠道,綜上,我們必須加強與創新社會管理,為xx 市創造和諧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