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改革創新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42W

改革創新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加強統計工作改革創新調研報告

黨的十八大作出在全黨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統計部門一定要按照上級的總體部署,深入學習、深刻領會深化改革的真實內涵,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開放的思維、全新的理念、包容的心態、全局的觀念、創新的舉措開展學習實踐活動,通過學習實踐活動,切實解決統計工作中的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努力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不斷提高統計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一、正確客觀評價統計工作現狀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統計工作作為反映經濟社會建設發展的晴雨表,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不但黨政領導關心重視,老百姓也十分關注;不但關心統計結果,也關心統計過程;不但關心經濟指標,也關注社會事業指標。,統計工作的責任越來越重大,任務越來越繁重,矛盾也越來越突出。統計工作中還有不少不適應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地方,還有不少影響統計整體功能充分發揮的薄弱環節,還有不少制約統計改革和發展的困難和矛盾。可以説,統計事業進入了加快改革和蓬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統計事業發展轉型的矛盾凸現期,我們必須清醒的認清統計工作現狀,更要準確把握統計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促進統計事業發展。

一是統計指標體系難以有效地全面反映科學發展的情況。現有統計體系和統計指標雖然不斷優化調整,但步伐不快,仍遠遠不能滿足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反映總量和速度的指標多、結構和效益指標少,反映經濟發展的指標多、社會進步指標少,反映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的指標多、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指標少。

二是統計調查內容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如何體現科學發展觀對統計調查內容的時代性、客觀性和可用性要求,更加註重增強發展協調性,更加註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更加註重改善民生,更加註重建設生態文明,以及如何加強資源、能源、環境、服務業等統計,增加反映經濟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統計等,都需要認真研究解決。

三是統計數據質量面臨着比較嚴峻的挑戰。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急劇轉型、人們觀念的不斷變化,調查對象呈現出規模巨大、結構複雜、變動頻繁、基礎薄弱及對統計調查支持配合度下降等特點,瞞報、虛報統計數據現象時有發生,妨礙統計部門實事求是地進行統計,都給組織實施統計調查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搞準、搞實統計數據的難度越來越大。

四是統計信息、諮詢、監督的整體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統計監測分析的深度和廣度不夠,統計信息的廣泛性和時效性不夠,諮詢建議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不夠,統計依法行政和依法統計的力度不夠。同時,缺乏有效的部門間的信息溝通和協調,互為補充的部門統計機制尚未建立,都直接影響了統計整體功能的發揮。

五是統計部門自身機制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統計任務與統計力量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基層統計力量不足、負擔較重,部門統計力量分散、薄弱,統計工作的條件、環境、基礎還不能完全適應需要。

面臨的困難與問題,既有歷史的因素,也有現實的原因。科學發展觀,既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要求,也是各項工作的行動指針。作為統計部門,更應當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不斷完善統計體系,適應新時期對統計工作的要求。

二、在統計實踐中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科學發展觀是在我國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中央正確把握當前形勢作出的準確判斷,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對於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意義十分重大。統計工作是認識國情、把握國勢、制定國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工作,是實施宏觀調控、進行監測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統計工作題中之義,要確立“科學發展離不開科學統計,科學統計促進科學發展”的新理念,把科學發展觀真正落實到工作中,體現在行動上。

一是要牢固樹立科學統計的理念。科學發展觀的提出,離不開統計數據的支撐;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也需要統計數據的驗證。統計工作與科學發展息息相關。但準確的統計數據的收集、整理、加工需要有科學的方法和嚴謹的態度,沒有科學的統計,就會產生偏差,導致錯誤決策,會貽誤大事。因此無論任何時候,統計部門都應當有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和勇氣。這個“不變”,指的是科學統計的理念不能變。儘管現在統計工作面臨着來自方方面面干擾,面對不同的利益主體,有着不同的利益訴求,作為統計部門來説,要始終堅持科學統計,要統計誤差儘可能減小。

二是要確立服務大局的理念。固樹立“統計服務是統計工作第一要務”的工作理念,把為各級黨政領導、社會各界提供優質服務作為統計部門的第一要務,轉變服務觀念,調優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按照更快、更新、更準的要求,全方位、多形式、高質量地開展統計服務。進一步在全面推進科學發展進程和加強統計監測預警上做文章、下功夫。充分開發統計信息資源。充分利用統計部門信息資源豐富的優勢,為黨政領導和社會公眾提供全方位、寬領域、多形式的統計信息產品,擴大用户羣體,滿足用户需求,多出產品、多出精品。力求把針對性強、有縱橫比較的統計信息及時提供給領導和有關部門。加強經濟預警監測。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按照突出科學發展、突出和諧建設、突出改善民生的要求,關注經濟走勢,跟蹤月度、季度和年度經濟運行態勢,關注突發事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適時為區黨政領導和相關部門提供現狀判斷準確、變化解釋清楚、原因分析科學、建議合理可行的統計分析報告。要拓寬統計工作視野,跟蹤國內外經濟發展的最新進展情況,及時為各級黨委、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決策諮詢信息。

三是要本着對歷史、現實、未來負責的責任意識。要明確責任。責任是一種義務,是一種使命,是推動發展的原動力。責任只有輕重之分,而無敷衍推卻之理。每一名黨員幹部都有不同的工作崗位,崗位賦予責任。有責要有為,有為才有位。要常思量自己工作崗位的來之不易,常掂量自己肩負的責任之重,以此增強榮譽感和責任感,愛崗敬業,兢兢業業,在其位謀其政,履其職盡其責。《左傳》雲:“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我們對待自己的職責,要像農夫耕種一樣,白天干事晚上想事,一日三省,如履薄冰。要細化責任。“古今興盛皆在於實,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細節決定成敗,細化才能問責。我們要把統計工作任務層層細化量化,分解落實到每一個人、每一項工作乃至每一細微之處,做到事有專管之人、人有明確之責、責有限定之期,形成人人頭上有指標、件件工作有着落的責任氛圍,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惟其如此,才能提高我們的執行力,才能減少失誤和避免缺位,工作才能更加科學嚴謹,更加富有成效。要落實責任。抓落實是領導幹部的基本職責。我們要牢固樹立履責應該、盡責光榮、失責可恥的思想,把落實責任納入重要日程,做到只爭朝夕抓落實、提高水平抓落實、轉變作風抓落實、嚴格考核抓落實。要一切從工作實際出發,抓重點、抓關鍵、抓突破,想實招、辦實事、求實效;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搞好調查研究,探尋思路舉措,破解發展難題;要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苦幹實幹,開拓創新,不圖虛名,不做表面文章,一步一個腳印,不達目的不罷休,不見成效不“收兵”。

四是要把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統計部門必須創新統計方法。能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全面、及時反映科學發展的情況;能不能在管理體制多元化的情況下排除干擾,堅持正確的政績觀,準確、客觀地實施統計調查;能不能在複雜多變的形勢下抓住矛盾和問題的主流與本質,科學分析、準確判斷經濟發展的走勢;能不能在宏觀調控的措施下準確反映政策落實情況,提供及時的預警信息;能不能真實反映“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江蘇”的實現程度等等,都是事關科學發展、事關經濟社會大局、事關統計職能發揮、事關統計形象的大事,也是對統計部門把握和服務全局能力的嚴峻考驗,需要我們進一步更新理念、創新方法,積極運用現代技術和手段開展統計工作。

五是要反映百姓訴求。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意味着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要旨,就要給人民羣眾帶來實惠。**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在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統計部門在設計、調查、採集資料和統計分析的各個階段,只有關注科學發展、關注和諧建設、關注改善民生,認認真真察民情,誠誠懇懇聽民意,切實幫助解決老百姓的現實利益問題,讓老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全面小康,才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

六是要充實統計服務內容。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踐證明,單純依賴生產要素大量投入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短期內可以加快經濟規模擴張,但從長期看,經濟增長的速度越快,資源、環境投入的代價就越大,增長的成本也就越高。過去,統計部門反映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指標多,而反映生態文明的指標少。對此,統計部門必須加強對服務業、節能降耗、社會事業等薄弱環節的統計,加強結構、質量、效益和創新統計,全面反映我區在轉變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成績和問題。

三、以真抓實幹的態度做好前工作

當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關鍵時期。科學發展的新要求,“兩個率先”的新目標,經濟社會的新變化,宏觀調控的新舉措,都對統計工作賦予了新的內涵,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又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和第三全國經濟普查的關鍵之年。新的形勢下,統計工作職能重要,責任重大,作用突出。我們更應當以時不我待的精神風貌,立足本職,努力做好各項各項工作。力求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取得第三次經濟普查的新突破。這次普查,對我區統計調查體系的完善,以及統計部門提高為社會服務的能力,是一次重要檢驗,也是我們提高服務、健全體系的一次極好機遇。第三次經濟普查已經全面啟動,全區統計系統必須立即行動起來,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艱鉅性,舉全區統計之力,加快做好、做實普查經費落實、普查實施方案落實、普查業務培訓、普查宣傳發動、物資保障等工作。

二是在強化對經濟運行狀況的監測和分析上取得新突破。統計部門一直十分重視對經濟運行情況的監測分析,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這項工作還要進一步加強,還要化大力氣做好,特別是在今年這個特殊、複雜的年份,做好統計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工作尤為重要。今年以來,針對國內外經濟運行環境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的情況,統計部門要充分發揮經濟運行監測的職能作用,密切關注國內外環境的新變化,密切關注經濟運行的新情況和新趨勢,密切關注經濟增長速度和效益放緩、新開工項目明顯減少、出口增幅回落、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較大、對全局形勢有較大影響的重點地區及行業等熱點難點問題,建立健全反應靈敏、全面客觀、高能高效、上下貫通的經濟運行監測分析體系,以宏觀眼光和國際視野,切實做好全年工業、投資、內外貿、物價等各項主要統計數據的分析評估,確保客觀準確反映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及時反映發展中的苗頭性、趨勢性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政策建議,力求把情況談透徹、問題講明白、趨勢説清楚、建議提到位,為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科學決策提供諮詢依據。

三是在服務業和能源統計工作上取得新突破。要搞好服務業統計工作,難度有目共睹,眾所周知。但形勢又要求我們不得不做好這項工作。首先我們要有克服和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上下共同努力,積極探索。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強化組織,加強領導,採取措施。爭取設立專門機構,明確專門人員,充分行使政府綜合統計職能,與部門統計形成合力,是推進服務業統計的有效途徑。要本着查漏補缺的原則,發揮牽頭作用,切實做好指導、協調工作,確保服務業發展情況得到準確和完整的反映。尤其是這次經濟普查工作中,要把搞清、搞準、搞全服務業統計數據作為重中之重,抓緊抓好抓實。

四是在統計法制和基層基礎建設上取得新突破。發展統計事業,離不開統計法制作保障。當前社會各界對統計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統計工作任務繁重而艱鉅,解決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更好地通過法律手段來加以引導、規範、保障和推動,我們要充分發揮統計法制在改善統計工作環境、維護統計工作秩序、保障統計數據質量、樹立統計權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將依法統計貫穿經濟普查工作全過程,大張旗鼓地開展統計法制宣傳,為經濟普查營造良好氛圍,動員各類普查對象積極參與普查,認真配合普查,自覺防止虛報、瞞報、拒報、遲報,努力從源頭上把好數據質量關。要圍繞統計中心工作,鎖定重點行業、重點單位、重點指標開展執法檢查,既要查虛報,更要查瞞報和漏報,注重執法的針對性,努力提高執法效能,為經濟普查,為統計改革和發展保駕護航。

統計基層基礎建設是統計事業長遠發展的根基,對於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特別是源頭數據質量至關重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必須從統計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充分認識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堅持把重心放在基層,把功夫下在基層。要不斷提高統計手段的現代化,運用信息技術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源頭數據質量。各地要利用這次經濟普查的有利時機,提高應用水平,加強鄉鎮聯網、企業統計直報網絡、統計數據在線處理和統計綜合數據庫等建設工作。

五是在隊伍建設和強化考核上取得新突破。繼續加強幹部隊伍綜合素質和專業知識培訓工作,把計算機知識、統計業務培訓、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放在突出的位置。不斷加大年輕幹部的培養力度,把那些能吃苦、想幹事、善幹事、幹成事的人推到一線崗位、關鍵崗位,在實踐中得到磨練、成長。繼續完善內部考核機制,細化考核措施,通過考核,進一步激發全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好地完成統計工作任務。加大對鄉鎮的考核力度,把各項考核措施落到實處,不斷推進基層基礎建設,不斷提升鄉鎮統計工作水平,完善統計工作機制,增強服務能力和服務意識,從而全面促進統計工作的開展。

【第2篇】對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創新的調研報告

我國現行的農村宅基地制度,是以農民的生存保障為基礎,以社會公平的價值理念為目標,不是以市場交易為目標而設計的。具有供給對象的特定性、保障性,土地提供的無償性或低價政策性,期限的不確定性,以及地隨房走的從屬性等諸多特徵。農村宅基地既是農民的居住消費場所,又是農户家庭經濟的組成部分,承載着農民生產、生活、生態、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種功能,這是它與城市房基地最根本的區別所在。

一、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裏,農村宅基地制度雖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並且目前在許多農村仍然適用,但隨着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現行的農村宅基地制度已不能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變化,它的欠缺和弊端也正在逐漸顯現:

(一)現行的宅基地制度與節約集約用地的基本國策不相適應。 法律規定農村村民符合條件可申請户均120至130平方米地宅基地。農民向集體申請宅基地可以無償取得,由此造成宅基地供應上的“大鍋飯”。由於缺乏約束機制,使廣大農民羣眾產生了“不要白不要”的心理,致使宅基地佔地面積不斷擴大,大量佔用農用地。致使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寸土寸金的耕地資源無法承受按規定審批新宅基地,許多地方早在5年前(有的甚至10年前)對城鎮規劃區內農村居民停止審批新的宅基地了。按現有人口增長率,其它不少地方今後也將同樣面臨無地可供的窘境。還有,多數地方長期來缺乏村莊佈局規劃和控制性詳規,宅基地建房土地指標少,農村建房基本處於見縫插針,無序發展狀態。這期間許多農民家庭孩子長大了,要結婚,人口增加了住房成了大問題,建房沒地,買市場價的商品房經濟上難以承受。農村住房保障的缺失,將成為農村社會不穩定的一個因素。

(二)現行的宅基地制度與現在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已不相適應。傳統的農村宅基地制度是適應以農耕為主就業結構的社會形態,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農村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其中發達地區農民的就業結構和收入結構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__總體來講八成以上農村勞動力在已二三產業就業,農民收入85%左右是來自二三產業,近半數的承包農田已流轉實行了規模化經營。生產方式決定了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的改變直接影響着生活方式的改變。隨着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就業,在城鎮居住成為一種趨勢,特別是年青一代,多數人的工作、生活、讀書已完全市民化。但雖在城鎮居住,又不願放棄農村宅基地房子,至使農村“老齡化”、“空心化”問題日趨嚴重。而現行的宅基地制度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固化了城鄉二元結構,擴大了城鄉差別。

(三)農村宅基地市場流轉面臨體制性障礙。與較為完備的城市房地產管理相比,農村宅基地的管理與立法滯後,不僅存在大量的法律真空,而且內容比較粗淺,這加大了農村宅基地管理的難度。而事實上目前不少地方宅基地和房屋的流轉已十分活躍,形成了自發的宅基地隱形市場。據慈溪市調查通過地產所交易的農村住宅僅佔實際交易量的一半。由於缺乏法律法規規範,一方面宅基地私下流轉,擾亂了土地市場的正常秩序,加劇了土地權屬混亂和產權糾紛;另一方面由於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房租收入成為近郊農民收入重要來源,近郊農村農户房屋出租普遍,有些村幾乎家家户户都有房屋出租,租房客超過了本村人,豐厚的經濟利益,反過來助長農村違章搭建,使農村無證經營增加,加重治安、消防隱患。

(四)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滯後影響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滯後,直接阻礙着了農民住房財產進入市場流通的進程。目前,城市房地產早已實現了“一户兩證”,被金融信貸認同,可以進入市場自由買賣。而農村宅基地屬集體所有,房屋歸農户私有,房屋不能單獨作為完整的房地產產權進入市場交易。農民住宅產權的不完整性,使農民家家都有擁有的最大財富不能作為資本來運作,這不僅影響了金融資本進入農村,在被扭曲的市場(尤其是隱型地下市場)交易中,農民住房很難保證交易公平和保值增值。

二、我市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探索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市城鎮近郊為主的經濟發達地區在穩定現有農村宅基地政策的同時,為破解農民住房難,對傳統的農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創新作了積極的探索。

(一)湧現了一批以集中居住、多層住宅為主的社區式農民居住區。__農村居民以多層為主集聚式農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小區建設於20__年開始起步。鄞州區以村莊改造新家園工程為載體,至20__年底,有126個村開展農民集中居住小區建設,已拆除農村舊房子368萬平方米,已竣工447萬平方米,為農户提供了5萬餘套新居。餘姚市已經建成以農民為居住主體的多層公寓住宅小區13個,在建多層公寓住宅小區6個,建築面積近150萬平方米可為農户提供1.5萬套新居。江北區也建成了慈湖人家、姚江花園等農民居住小區近100萬平方米。慈溪市開展效益型集中居住小區建設,已規劃實施36個農民集聚建房項目。北侖區、奉化市等也相繼建成了一批多層為主的農民集中居住小區。

(二)形成了集體農民自籌為主、各方讓利、政府支持的建房籌資機制。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資金籌集,集體農民自籌為主,主要是指利用村舊宅基地、集體其它閒雜地等土地的級差優勢,充分運用市場機制進行置換,實施拆舊建新。農民一般以自己宅基地和舊房折價置換新房,或以成本價購買。政府則在外部的基礎設施配套和規費收取方面給予讓利,大大降低了建房成本,使農民以較低的成本價購買農村居民公寓房。

(三)探索了對“新人”和“新房”實行新的宅基地供給模式。各地對符合申請建房條件的“新人”和建“新房”的指標,探索試行不再按傳統供地模式批給宅基地,停止單家獨院式住宅審批,集中建房指標,統一規劃、統一建設。農民建房標準由原來的以户為標準向以人為標準相結合;農民建房審批標準由原單純以批建築佔地面積為主向建築佔地和建築面積雙控相結合;農民建房供地以集體土地為主向國有(國有行政劃撥或國有出讓)和集體用地相結合。以國有劃撥性質供地的農村居民公寓,在農民補交土地出讓金後,取得土地證和房產證可以上市交易。

(四)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創新成效明顯。一是盤活了農村的存量建設用地,提高了土地集約利用的水平。原農宅户均一般佔地在0.3畝至0.4畝左右,採用新模式安置農户後,比原佔地節約20至40%。

並且退宅還地後盤活了存量土地,緩解了工業用地緊缺的矛盾,既節省了砂地面積,又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二是改善了農村的生活環境,提高了生活質量。近幾年新的農村公寓式住宅小區都有是參照城市居住小區標準建設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齊全,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活品質。三是培育了農村新社區,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採用新的宅基地置換模式形成了一批新型農民居住社區,在改變了千百年以來農民單家獨户、封閉的、以農耕社會為基本特徵生活方式同時,大量新增的生活公共設施為農民開展文體活動、享受休閒娛樂提供場所,這為構建農村社區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面向農村、農民以集中居住為主的宅基地制度,在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是建設資金收支平衡難度大,建造成本與拆遷安置價、以入與住房困難户之間的購置價,存在較大差價;二是農民的傳統居住觀念影響制約;三是住宅建設用地安排困難;四老房和宅基地退出機制不完善。

二、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創新的思路與對策

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整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農村宅基地制度創新的探索,着力解決農民住房難和土地資源緊張的矛盾,促進農民由就業型轉移向居住型轉移,從制度層面推進城鄉融合和新農村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一)加強宅基地規劃管理,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農宅集聚化建設。一是按照城鄉發展規劃一體化的要求,加緊制定並實施縣域範圍的城鎮和村莊空間和農民集中居住區布點規劃,以其為基礎強化城鄉空間聯繫,優化城鄉空間結構,切實有效地解決鎮村聚落分散、人口集聚度低的問題。二是以城鎮和村莊空間布點規劃為依據合理確定政府投資農村公共性基礎設施的重點區域,力避低效或無效投資,從基礎設施的改善方面把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化發展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三是發揮村莊規劃的控制和引導作用,統籌規劃各街道(鎮)農民公寓式住宅小區建設的選址及範圍、規模。實行分類指導,引導農民居住向新型社區集中,對地處工業規劃區、城鎮規劃區的農村,要加快村莊改造步伐,鼓勵建設與城鎮建築風格相融合的多層住宅為主新型農村居住社區。對於地處農業發展區和生態保護區的農户,應控制單家獨院式建設,在規劃居民點內支持建設公共設施比較完善的户均佔地集約型的聯户聯排式農宅。積極引導分散居住農户、新建翻建農户以及已向非農產業轉移的農户向城鎮及其周邊地區的新社區集中居住,提高城鎮人口集聚水平和資源利用效率。

(二)加大政策扶持,加快農村住房制度改革推進力度。一是要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市政府已出台了《積極穩妥推進農村住房制度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目前餘姚、慈溪、鎮海和鄞州等10餘個試點已開始啟動。各地應根據市政府意見精神,結合當地實際,進一步制定和細化相應的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增強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同時要做好政策的宣傳,引導農民積極參與農村住房制度改革。二是要落實好農民建房的各項規費收取優惠政策,切實降低農村居民公寓建設成本。各縣(市、區)要本着讓利於民的精神,核定建設項目和優惠標準,原則上除上繳國家、省部分外,市及以下的行政性規費、城建配套費等全額免收。三是落實好用地政策,對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優先安排用地指標,對於在舊村落翻建多層公寓中產生的復墾指標,不能原地開發建設的由政府以市場價予以收購,以補充農村公寓式住宅建設的資金平衡問題。

(三)積極開展農村宅基地整理,探索城鄉建設用地統籌高效利用。一是調整完善農村宅基地整理政策,通過提高復墾指標收購價、補助復墾經費,提高各地開展農村宅基地整理的積極性;要將土地整理工作的重心由農地整理向宅基地整理轉變,__要爭取列入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鈎試點。二是通過經濟手段調節解決土地佔補平衡與建設資金問題,耕地後備資源匱乏的地區,城鎮新增建設用地收益掛鈎支付用於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與新農村建設,解決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建設用地整理的資金渠道。三是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審批制度,重點加強對新增宅基地的行政審批,根據農村居民點佈局要求,原則上對“新人”採取集中建房,對新建房實行以多層為主的辦法。對存量宅基地的原址翻建改建,也應遵循上述原則。農民建房供地方式以集體為主向國有(行政劃撥或國有出讓)和集體用地相結合轉變。對農村宅基地佔用農用地年度計劃指標實行單獨核定、單獨下達,避免城鎮建設擠佔農村宅基地用地指標。

(四)建立農村宅基地退出和流轉機制,探索級差化管理農村宅基地使用的辦法。一是建立農村宅基地退出補償機制,鼓勵有條件的農户放棄宅基地進城落户,為農村廢棄宅基地復墾整理創造條件。凡已在城鎮購置商品房定居或願意進城鎮規劃區定居的農民,只要自願退宅還耕且以後不再申請新宅基地,政府按退出的宅基地面積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將原宅基地和房屋有償調劑給有條件申請宅基地的本村村民,可視作放棄宅基地享受經濟獎勵。農村宅基地退出補償資金來源為耕地開墾費、土地出讓金、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獎勵方式為一次性貨幣或養老生活補助。農民放棄宅基地後,將不影響其農村集體土地承包權益,不影響其原作為農民身份。農村宅基地退出補償機制可在農村宅基地佔地面積相對較大、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區域逐步推行。二是建立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可以打破傳統的宅基地使用的行政區域界限,推動農村村民住宅建設逐步向小城鎮和中心村集中。考慮到各地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承受能力差異性,農村宅基地的有償使用制度宜循序漸進地推進,可先在發達地區推行,待條件成熟時,再逐步擴大。三是建立農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制度。參照土地承包權的改革方向,調整農村宅基地的產權設置。確定每一塊現狀宅基地的長期使用者並依據規劃新增或者縮並宅基地面積。允許農村宅基地在試點區域有序流轉,探索建立與農村宅基地合法流轉相配套的財税體制和集體土地產權制度等。建立集體與農户合理的宅基地流轉收益分配機制。

【第3篇】改革創新推動轉型發展調研報告

黨的xx屆三中全會,再次作出了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要牢牢抓住“原原本本學習、領會精神實質、指導工作實踐”這一基本環節和重要任務,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省市委的決策部署和總體要求上來。

一、在思想定位上體現學習全會精神成效

學習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首要任務是把思想凝聚到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凝聚到推動發展上來。我個人通過學習思考,認為要牢固確立三種思想。

一是確立大局思想。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是今後一個時期的主導思想,貫穿全黨上下和一切工作。作為縣一級黨委和一名基層黨員幹部,要在思想上與全會精神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中省市委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既做到緊扣中省市委的方向不偏不倚,又立足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維護好目前的大好形勢,珍惜好當前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是確立責任思想。在其位、謀其政,作為一名縣委書記,“富民強縣”是自身的職責所在,必須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讓xx屆三中全會精神實踐化、化,以實際行動忠誠履職,發揚螺絲釘精神,努力在全會精神的指引下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三是確立創優思想。xx屆三中全會的核心是“改革”,必須緊緊圍繞中央改革的大旗,立足基層工作實踐,大膽創新,積極探索,既做到中省市委的決策部署在有聲音,又做到的具體創新有痕跡,以高標準、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業績説話、服眾。

二、在加強黨的建設中貫徹落實全會精神

黨的xx屆三中全會對全黨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也指出了今後工作的思路和方向,必須要充分發揮黨統攬全局的作用,不斷提升黨自身建設的科學化水平,引領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抓學習教育。堅持把學習教育放在首位,繼續深入推進學習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着重學xx一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的講話,做到上級精神立即學、業務知識隨時學、外出考察適時學、全面知識廣泛學和理論成果實踐化。着力抓好宣傳思想工作,推進對外宣傳、文化傳播和創作,傳播好黨的聲音,講好的事,切實凝聚幹部羣眾思想和力量,激發推動發展的正能量。

(二)抓幹部管理。抓住幹部的選用與管理兩大重點:“選”堅持集中與民主統一,科學研判幹部知識結構、年齡結構,注重聽取單位民主推薦和常委會討論意見,擴大初始推薦權、民主測評面和意見徵求面,重點培養,大膽使用。“管”採取刻育、考核、獎罰相結合,突出對幹部個性考核,採納羣眾和“兩代表一委員”滿意度,做到“能上能下”。

(三)抓基層建設。樹立經營鄉鎮理念,打破職務高低界線,每個鄉鎮確定一名縣級領導任聯繫鄉鎮的組長,對所聯繫鄉鎮負全面責任。發揮黨代表工作室和“第一書記”典型效應,全面推廣堯生鎮“五個覆蓋”社會管理創新模式,激發幹部創新創優熱情。把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社會和諧作為對鄉鎮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指標,以制度約束和考核評價增強鄉鎮履職能力。加快推進城鄉一體發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農村移民社區、中心村和重點村建設,促進基層工作提檔升級。

(四)抓作風轉變。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大力整治“慵懶散”,切實改進“四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建與治”相結合(打造制度牢籠、解決突出問題)、“點與面”相結合(加強領導幹部這個“點”和羣眾這個“面”的廉政教育)、“質與量”相結合(提高辦案質量、減少違紀案件數量),提升防腐的正能量。

三、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中貫徹落實全會精神

第一,抓好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着力發展玉米、核桃、蘋果、畜牧產業園區,加快土地流轉,鼓勵農民走出土地和農村,引進項目和企業實現集約經營,解決土地零碎經營問題。第二,強化涉農服務功能。發揮農業、林業、水務、氣象、供銷等涉農部門作用,強化鄉鎮區域綜合服務站職能,做好農業技術、動植物防疫、農產品質量監管等“保姆式”服務。第三,加強農業經營組織建設。每個鄉鎮建立1—2個規模性專業合作社,採取入股分紅形式集約經營土地和產品銷售。發展和引進涉農加工企業,採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互惠互利,提升農業整體效益。

四、在做強現代工業中貫徹落實全會精神

實行“一企一策”,煤炭要加快與陝煤化合作,引進新技術,延長產業鏈,實現原煤就地轉化升值;石油、油頁巖等加快推進,強化環境保障,促進投產達效;方舟製藥、玉華酒業、棋智乳業、春光蜂業等企業突出信息開發利用與產品推介,依靠“引”、“借”、“聯”等形式做大做強。加快推進縣科級工業園區建設,完善園區各項配套設施體系,通過硬環境增強園區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強化園區管理和責任,對入園項目的數量、質量和產能定目標、定責任,確保園內企業產值在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中占主導地位。

五、在做靚生態文明建設中貫徹落實全會精神

生態是的優勢所在,更是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一是牢固樹立環保優先理念,更加註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將環保作為引進項目的首要門檻,做到開發與保護並重、經濟與生態並進,用生態文明的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二是保護好這片青山綠水,狠抓造林綠化,大力實施林業生態重點工程,推進全縣植被覆蓋率逐年提高。三是打造好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倡導生態化的生產生活方式,科學推進新型農村建設;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規劃並實施好農村移民社區;加快秀美山城建設步伐,以創建國家衞生縣城為抓手,美化、綠化、淨化縣城環境。四是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圍繞玉米、核桃、蘋果等農業主導產業,做靚無公害、綠色產品品牌;圍繞重點工業企業,大力發展低碳環保和清潔能源產業,實現產業的現代化和生態化。

六、在改善民生中貫徹落實全會精神

抓基礎,加快推進就業與再就業,着力抓好羣眾就地發展特色產業和走出土地經商創業兩大重點,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集中力量辦大事,堅持每年實施一批羣眾關心的急需的民生工程。強保障,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提升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的保障水平。抓發展,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強化文化引領社會、教化人羣的作用,加快改善生活環境、提升羣眾幸福指數,在全縣營造人人促發展、人人享受發展成果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