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服務類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4W

服務類調研報告多篇

服務類調研報告篇1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伴隨着農業生產由分散的、孤立的、自給自足的小生產方式轉變為分工細密、協作廣泛的商品化社會生產而產生的,是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近年來,我縣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

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多元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構築了一個服務平台。鄉鎮農業綜合站劃歸農業局、水產局管理,按照 32 字基本思路,實現 三權 歸縣。全縣12個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共有130個編制,實際在編89人;鄉鎮基層動物防疫站共有24個編制,實際在編18人。同時,制定出台了鄉鎮綜合站農技人員聘用制度,站長崗位職責,動物防疫員、水產員、農技員、農機員、植保員、農經員、種子員和農村能源環保員崗位職責,建立了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及其人員的考核制度和考勤制度,制定實行了首問責任制、責任追究制、服務承諾制、結對服務制、包村聯户工作責任制,初步改變了以往無制散漫、推諉拖拉、辦事不力和服務不到位現象。

二是培育了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截止20xx年,全縣各類農業企業達282家,其中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3家(含國家級1家、省級7家、市級龍頭企業15家),實現總產值65.22億,其中農業龍頭企業總產值61.11億。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的總銷售收入達44.84億元,其中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4家、7500萬元的5家。

三是組建了一批中介組織。按照 民辦、民營、民受益 的原則,通過政府引導和農民自發組織相結合,放手發展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狠抓農村個體運銷大户、農業協會建設。截止目前,我縣經縣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登記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273家,其中種植業166家(糧食67個,蔬菜14個、雷竹與毛竹6個、苗木9個、吊瓜4個、水果14個、蠶桑2個、花生3個,板栗2個、棉花1個、其他種植44個)、養殖業87家(肉牛羊17個、生豬20個、水產17個、雞19個、蜂業6個、其它養殖業9個),其它類合作社20家。成立了生豬協會、珍珠協會、板鴨協會、雷竹協會等各類專業協會11個,萬年縣山泉石蛙養殖研究所、萬年縣珍珠科學研究所等民間非企組織3 個,其中萬年縣生豬協會被評為市級民間組織先進單位。

四是湧現了一批種養大户。全縣有各類種養銷大户3000餘户。其中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户520户、千畝以上種糧大户7户;水產養殖大户324户;生豬等畜禽養殖大户243户,尤其是萬頭以上的生豬養殖達27家;登記農村經紀人680人、農產品經紀人 872人。

五是建立了一批農資、金融服務機構。在農資供應方面,以金豐bb肥農資有限公司為主渠道,以12個基層供銷社原有的農資經營網絡為依託,構築了城鄉批零一體化營銷服務網絡。此外,我縣還有其它單位從事肥料、農藥總經銷10家,從事獸藥和飼料總經銷6家,從事種子總經銷10家,完全可以滿足農民羣眾對農資的需求;在農村金融服務方面,我縣主要有農村信用社、農發行、黃河村鎮銀行等 三農 服務金融機構,通過推廣農户小額信貸、農户聯保貸款、個體協會貸款等業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業生產資金緊張的問題。

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個性化。隨着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服務受體的差異性與目標羣體的複雜性,使傳統的批量式的一般化的服務模式逐漸向個性化的服務模式轉變,促使着我縣在中介服務、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等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方面也呈現出了個性化發展的格局。主要有以下幾種顯著的模式:第一種是 龍頭企業+ 合作社+農户 模式。強化龍頭企業深度開發、開拓市場、品牌加工等功能,引導同類農民合作社向相關行業領域的龍頭企業靠攏,形成 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户+農户 共進共榮聯結機制。如貢米集團通過組建的糧食生產合作社總社和下屬33家糧食專業合作社,採取了訂單式農業發展模式,由公司統一供種,提供技術服務培訓,並按高於市場價20%的合同價收購農户種植的優質稻。20xx年,集團共簽訂訂單面積40萬畝,帶動農户1.7萬户,先後在本縣的裴梅山區建立綠色、無公害大米基地4萬畝,在宜春的銅鼓縣,建立了符合歐盟檢測要求的有機大米基地0.85萬畝。第二種是 合作社+合作社 模式。按照合作社自願參加的原則,從縱、橫兩個方向,將相同產業,有着相同需求的基層合作社聚集起來,進行 產業+資本 產業+科技 產業+服務 等有效聯結,優化市場信息、資金支持、技術服務、物資配備等現代農業要素配置。如萬年縣仙農雷竹種植農民合作社與浙江安吉雷竹合作社聯合,進一步開拓了雷竹在浙江市場渠道,每年向浙江市場供應大量鮮筍,以此進一步帶動了我縣雷竹產業的發展。第三種是 種植大户+三級理事會+農户 模式。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社區理事會、鄉民理事會的紐帶聯繫作用,協助種植大户解決一些與農民合作之間難以解決的土地集約、標準化生產、農業生產環境整治等問題,促進農村土地規模經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如湖雲、梓埠兩個鄉鎮多數村組除留有村民的口糧田外,將所有農田歸村集體統一流轉給種植大户,所得收入再按照村民田畝數實行分紅,這既解決有田無人種、有人無田種以及廣種薄收、閒田拋荒等問題,又充分提高了農民與種植大户的談判能力,同時還創新了村集體收入實現形式,解決了村集體 無錢辦事 的難題。第四種 協會+集團+金融機構 模式。萬年生豬行業協會、生豬產業集團與萬年農業銀行合作,由47家生豬養殖企業為股東,共同出資3000萬元,組建了生豬養殖行業自助型融資擔保公司 萬年縣金豬擔保有限公司,按照 封閉運行,行業整合,股東聯保,捆綁發展 的模式,為從事生豬養殖、加工的企業及養殖户提供融資擔保,有力解決了資金緊缺的瓶頸,其運行模式及成效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及領導的肯定,cctv-7、江西電視台、江西日報等媒體相繼做了報道。

農業社會化服務手段現代化。日新月異的現代科技,為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現代化手段。各種新興技術開始快速應用到我縣現代農業服務體系之中。如,縣植保局在成功實施《病蟲電視預報》基礎上推出了 數字植保 ,通過引進田間小氣候分析儀、電腦、成像等高科技設備,來製作萬年縣農作物病蟲測報地形圖,為病蟲預報提供詳實的分析數據,使全縣中長期預測準確率達85%以上,短期預報準確率達95%以上。同時,大力推進病蟲防治信息傳遞數字化,着力實現病蟲預報可視化和提供服務有形化;縣土肥站在《電視施肥預告》成功播出後推出了 智能化施肥平台系統 ,利用測土配方施肥專家諮詢系統和電腦觸摸屏技術,開發了觸摸屏智能施肥諮詢系統,供農民免費使用,專門用於測土配方施肥相關信息查詢和施肥技術指導,大大增強了農民使用的直觀感和服務水平;大源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把全鎮的服務對象分成水產養殖、畜牧養殖、水稻種植、雷竹種植、果蔬種植等5種類型,輸入他們的手機號碼,根據需求發佈服務短信,大大提高了科技入户率,提升了為農服務水平,此項服務舉措已得到省委組織部、市委組織部的高度肯定;縣氣象局以 氣象服務促農增收 主體活動為切入點,緊扣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兩大主題,在全縣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户基地安裝了100多台led電子顯示屏,通過氣象信息發佈系統時時地把關鍵性、轉折性、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提前傳遞到各類經營主體手中,引導農民運用氣象安排生產生活,減輕或避免災害損失,實現了氣象服務信息進企入户的新突破。

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不斷髮展,但從目前來看,許多與新形勢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也逐漸凸顯,亟待我們去研究解決。

一是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不夠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專業結構不夠合理,新特技術、複合型、加工貯鮮、企業管理、產品營銷等方面的人才少,這與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業產業化的新形勢要求不適應。由於受經費不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農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落實不夠到位,更新知識難,存在與工作實際需要相脱節的現象。

二是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雖然我縣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但從目前來看,龍頭企業整體規模不大,帶動能力不強,創新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不高,同質化現象嚴重,競爭力不強、輻射面不廣,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也較弱。農產品加工初加工多,精深加工滯後,糧食加工能力相對較強,畜禽、水產、果蔬、油料加工能力弱,在當前農產品買方市場的形勢下,已成為提升農產品檔次,擴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的主要制約因素。同時,龍頭企業貸款融資較難,外向度不夠高。

三是中介組織培育質量不高。近年來,我縣農民合作社、農業協會等各類組織發展數量較快,但質量還有待加強,從目前來看,大多數合作社、協會管理鬆散、運作不規範,很多協會連辦公場所、牌子都沒有,甚至有的合作社辦社目的主要是為了爭取國家的優惠政策,套取項目資金和貸款支持,規避增值税、企業所得税、印花税等各種税收,因而出現了少數有組織無合作的 空殼社 家族社 五户幫 。

四是金融部門支農力度需加大。通過近幾年的不斷創新,金融部門給予我縣農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資金扶持,但都存在 金融部門只盯着實力強的大户和企業,而對小微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信貸扶持力度不夠;信用貸款額度難以滿足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融資需求;農村金融服務難以滿足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多樣性需求;抵押貸款等推進工作相關配套措施不完善 等問題。

五是社會化服務內容有待進一步配套。目前,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機構服務的內容側重於農資供應、技術推廣和指導、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為農業生產提供信息服務方面找不到有效抓手,農民往往只能根據以往的經驗和滯後的市場需求信息來安排生產,導致農產品產銷關係不順暢。

關於加快推進新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各部門的共同重視和大力支持,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穩定和協調發展的原則,以政府職能部門服務為主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服務為骨幹,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服務為補充的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重點應把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

強化扶持,加快服務體系建設。出台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的扶持政策,明確扶持重點,提高扶持效率。加大對服務組織的補貼力度,完善補貼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補助 四兩撥千斤 的作用。加強技術指導,組織專家與服務組織結對,幫助解決技術難題。要進一步搭建平台,幫助服務組織引進、培養人才,對在組織中服務滿一定年限的大中專畢業生,財政每年要給予相應補助。通過税收優惠、放寬審貸條件、項目融資、配套用地等方式,幫助服務組織做強做實。通過整合資源要素,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集聚發展。

穩定隊伍,強化公共機構服務。一方面,完善考核制度。把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實績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把服務對象的評價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將主管部門考核與服務對象考核相結合,將日常考核與集會考核相結合,將考核結果與職務職稱評聘、工資獎金髮放相結合,實行績效工資制度;同時,改革分配製度,將收入與績效掛鈎,充分調動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加強專業培訓。加大對基層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增加投入,通過專業培訓、定期進修、繼續教育、外出考察等多種途徑,更新知識結構,提高人員素質,提升服務能力,更好地適應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引導支持大學生村官開展農技業務學習、從事農技服務,改善農技人員的文化、年齡結構,逐步實現農技隊伍的知識化、年輕化。

創新體制,培養經營服務主體。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充分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和區域特點,選準主導產業,如糧食、生豬、珍珠、雷竹、果蔬、油茶、苗木花卉等,下大力培育發展一批具有一定實力、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通過企業與農民簽訂生產銷售合同,建立產加銷一條龍服務體系。對農業龍頭企業,特別是在起步階段的龍頭企業,要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實行扶持,促其發展壯大,增強實力,進而更好地發揮其為農業服務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積極扶持創辦各種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給予各種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家庭農場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建設、人才培養和引進等方面的扶持和税收、用水、用電、土地流轉、生產和附屬設施用地、發展休閒旅遊、加工銷售用地方面的優惠和傾斜。同時,要大力開展以規範財務和民主控制為核心的輔導培訓,加快推動合作社規範化建設,採取多種形式弘揚合作文化和合作精神,促進合作社做強做大、健康發展。

加強引導,拓展各類服務領域。一要積極發展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抓緊研究制定農產品物流發展規劃,統籌農產品物流園區、特色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及倉庫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廣網上訂單、拍賣、配送等物流方式。健全農產品綠色通道,大力推動 農超對接 。二要創新農村金融支持體系。進一步拓展現有投融資管理公司職能,放大財政投入效應。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業務範圍向農村延伸,開展支農業務。進一步擴大村鎮銀行試點,鼓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繼續推行政策性農業保險。開展以集體建設用地、林權、大型農機具為貸款擔保抵押物的試點工作。三要完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要藉着農村信息化建設契機,整合各類網絡資源,加快農村服務網絡建設,定期收集和發佈農產品供求信息,不斷擴大信息宣傳的範圍,做到上下信息暢通,確保將信息及時宣傳到龍頭企業和廣大農民手中。同時,要加快農村服務信息點和農村信息員隊伍的建設,並逐步聯網到村,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以便更好地為農户生產提供系統的信息服務,指導農民儘量做到 以需定產 ,幫助加工企業做到 以求定供 。

服務類調研報告篇2

企業是經濟的主體和命脈。如何為廣大企業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近幾年,區級機關緊貼區委、區政府的工作大局,圍繞企業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的中心任務,主動轉變服務理念,大力改進服務方式,積極創新服務手段,致力為全區企業率先發展創造良好的政務環境。近來,我們結合 發展大討論 活動,開展了一次服務企業的專題問卷調查,聯繫平時工作中的調研,對這一主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得出結論是:區級機關服務企業的工作有創意、有創新,較好地適應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得到多數企業的充分肯定。面對全區 重振雄風、再創輝煌、贏得未來 的新形勢和多數企業的訴求與期望,區級機關服務企業工作亟待深度開發,全力打造服務企業的升級版應成為區級機關服務的重中之重和今後一個時期服務工作的主攻方向與着力點。

特色實踐

實踐之一:正導向,抓引領,服務企業有新突破。建區以來, 掛鎮包村聯户 是機關服務基層的一個主抓手,但是,服務企業的工作一時沒有擺上機關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面對20xx年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決定把服務企業作為一個重要議題,在區級機關中廣泛推行,把當年就定為 機關服務年 。成立了服務企業領導小組,建立了機關部門聯繫企業制度,開展了 千家企業集中走訪 活動;把服務企業工作納入了機關服務的大範圍,形成了 掛鎮包村幫企聯户 的大服務格局;制定了服務企業的工作要求和標準,建立了問題收集彙總、分派辦理、反饋答覆的基本制度,將服務企業工作納入了機關目標管理考核;營造了機關服務企業的濃厚氛圍,把整個工作作為機關作風與效能建設的突破口,引領機關部門和廣大機關幹部,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自覺樹立 想企業所需、急企業所難 的思想共識,凝心聚力、想方設法助推企業發展。目前,區領導和59個部門共聯繫131家企業和28個重點項目。聯繫走訪企業制度,使機關的服務職能有了更直接、更完善的發揮平台,找到了服務與發展的結合點。

實踐之二:接地氣,建通道,政企互動有新平台。在此前探索實踐的基礎上,作為對機關聯繫走訪企業工作的提高和完善,20xx年區級機關整合服務資源,及時開通了網上 政務服務直通車 ,集成區長信箱、部門信箱、服務諮詢、政府在線、民意徵集、在線訪談、監察投訴、政策回答等8大功能。通過集中受理、分類派件、限時辦接、統一答覆、全程監督和年終考核等措施,形成機關為企業提供即時、便捷、高效服務的網絡諮詢、建議、投訴平台,建立了政企良性互動的溝通渠道。行政服務中心印製服務手冊,《新聞》集中刊發,機關各部門在走訪企業中,廣泛發放 服務基層聯繫卡 ,宣傳 政務服務直通車 作用,擴大 直通車 在企業中的影響力和知曉度。 直通車 的正式運行,實現了政企溝通的零距離,僅20xx 年就受理辦理企業各類諮詢、建議1100餘件,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欄目被《電子政務》雜誌社評為20xx年政府網站政民互動類精品欄目。

實踐之三:解難題,促提高,組團服務有新整合。為提高服務企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幫助企業解答政策、解決問題,尤其是解答和解決一些綜合性的問題,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去年初,在座談調研的基礎上,區級機關整合組建了 政策法律、人才用工、信貸融資、科技創新、項目審批 等5個服務企業專業團隊,在 中國 網上公佈64名專業服務團成員名單、服務範圍和聯絡方式,方便企業隨時諮詢、求助。同時,重點受理、辦理機關各部門進企訪企收集到的綜合性問題和建議,利用專業優勢發揮好諮詢、宣傳、協調解決問題三方面的職能。20xx年,服務團就集中解決了 走基層、聽民生、強作風 活動中走訪企業收集到的47個問題,並協助區領導走訪重點外貿企業和擬上市企業,進行現場解難答疑。

實踐之四:零距離,廣覆蓋,問需服務有新特色。開展 與企業同行 活動,以 分類問需、組團解答、集中宣傳 的形式,深入基層進行服務企業政策宣講,根據企業需求提供菜單式點供服務,宣傳各級涉企優惠政策、扶持政策,現場解答政策問題。去年以來,區級機關根據各鎮、街道的前期調查研究,針對各地企業的不同政策瞭解需求,由涉企服務職能部門選派業務骨幹建立服務企業政策宣講團,深入各鎮、街道開展19場政策宣傳活動,宣傳近年來各級出台的涉企優惠政策、扶持政策和新的政策法規,為企業減負提振信心的同時,引導企業合法規範經營,避免不必要的生產經營風險。區級機關共有250人次為1500餘家企業進行了政策解讀,發放各類政策宣傳手冊8600餘冊,現場互動解答企業問題200餘個。

實踐之五:出新政,助轉型,政企攜手促發展。針對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適時出台了一系列的便企政策和措施,扶助企業爬坡過坎、轉型升級。重點圍繞鼓勵企業做大做強、鼓勵企業上市、鼓勵企業創新研發等,出台了四大新興產業貼息等一系列鼓勵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今年又以1號文件的形式出台了《關於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扶持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機關各部門廣泛開展 送政策、送技術、送信息、送資金、送人才 五送活動,推出便企利企惠企服務新政。區經信局、區商務局及時向廣大企業發放《x區 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 優惠政策彙編》、《x區經濟發展政策要點彙編》指導文本;區行政服務中心開設重大項目綠色通道,推出 預先介入、並聯審批,網上網下、同步實施,公開承諾、限時辦結 的新機制;地税局出台《促進企業轉型發展三十條》、《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税收優惠政策四十條》,組建規模企業顧問團、成長型企業專家團、小微企業服務團、徵納誠信巡講團和 發展、惠民 愛心幫扶團 五大團 ;區檢察院出台了《關於服務和保障實體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十項舉措》。廣大機關部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找準服務企業發展的切入點、結合點。

存在不足和企業呼聲

現有服務亟需重視改進的方面

服務不夠深入,進企幫企尚需突破。機關部門聯繫走訪企業制度,目前還存在 聯而難進、進而不深、深而難決 的問題。 聯而難進 體現在黨羣等非經濟職能部門因受自身客觀職能的制約,走進企業提供有效服務和解決問題有一定的難度; 進而不深 體現在服務的內容上缺少鮮明的針對性,比較突出的是停留在瞭解情況、收集問題上; 深而難決 體現在企業反映的很多問題都是政策性、歷史性問題,一時難以徹底解決,只能做出一些解釋和對上反映。

服務相對分散,助企發展還有空間。機關各部門尤其是涉企職能部門都有服務企業的良好願望和積極舉措,但很多工作都處在單打獨奏的狀態,各自為戰,協同配合、協調融合、協作聯合的狀態不夠理想,服務 一盤棋 的思想有待進一步樹立;在服務企業的內容上、手段上、方法上既欠有效的整合協調,又缺少創新出新,與形勢發展、企業要求有較大差距,服務工作有待深度推進。

服務互動不熱,良好期望難以實現。區級機關開展了很多服務企業的活動,但是企業參與不夠。如 政務服務直通車 企業諮詢的佔比較低,僅佔受理量 1/6,與主要服務企業的設立初衷有較大差距。政策宣講企業主親自參加的比例不高,諮詢環節氣氛不熱,問卷回收不夠理想。不少企業對機關服務反映冷淡,熱情不高。究其原因,既有機關服務缺乏針對性、宣傳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具體落實環節上的問題,還有企業自身的因素。機關要進一步採取措施,激發和引導企業重視和參與政企互動,讓惠企利企真正進企。

企業呼聲

今年4至5月,區作風辦結合服務企業政策宣傳,組織了機關服務企業情況調查活動,共發放《x區機關服務企業情況調查問卷》600份,通過郵寄收回384份,其中有效380份、無效4份,涉及大型企業11家、中型企業124家、小微型企業245家。

企業對機關服務的主要訴求。一是行政審批環節多,流程時間長。應當説我區行政審批提速是做得到位的,從上述測評中 行政審批 滿意率在所有項目中最高也可以看出,但仍有不少企業反映審批制度手續繁瑣、環節較多,要求簡化流程,提高效率。二是政策宣傳不到位,企業適用難。企業反映對很多扶持政策、優惠政策不是很瞭解,並且有些扶持政策適用門檻較高,優惠政策落實到企業比較難,希望加大宣傳的同時,進一步出台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政策規定,降低適用門檻。三是企業發展負擔重,成本壓力大。企業在反映融資成本、勞動成本較高的同時,也提出企業税收負擔較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收費、攤派,如攤派看電影和各種行業協會收費。 行政收費 在所有測評項目中的滿意率墊底也説明了問題。四是人才引進比較難,勞動用工難。企業缺乏精細化管理的人才,同時企業引進人才的配套政策不足,家屬子女上學、就業、醫療等受到限制。普通工人流動大,工資社保負擔重,用工困難。五是機關作風不夠實,服務要提高。個別機關工作人員依然存在服務不熱情、一次性告知不到位、辦事拖拉等問題; 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 的狀況尚未杜絕;深入企業調研不夠、現場指導不夠,特別是有關企業的產銷、新產品研發等的指導明顯不足;部門的執行力、影響力、公信力有待提高。

思考和建議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企業興則興,企業強則強。正處在發展的新階段,開展 發展大討論 ,既讓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服務企業的目標和任務,又為我們提出了服務企業的方向和要求。加強機關作風與效能建設,提升服務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關鍵是要在服務企業上有所突破、有所作為,全力打造服務企業的升級版。

感情上升級,進一步堅定服務企業理念,爭做企業貼心人。機關各部門要在既有工作的基礎上,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把服務企業這項工作當作促進轉型、聯繫羣眾的 牛鼻子 來抓。在思想感情上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端正態度,深刻認識企業發展與發展的重大關係,深刻認識企業發展與機關服務的重要關係,進一步調高調優調強本部門服務企業的工作目標、工作措施和工作力度,牢固確立以企為本、政企同心的服務理念,努力構建與企同行、助企發展的服務新高地。

舉措上升級,進一步夯實服務企業基礎,爭做企業好幫手。對現有部門服務舉措、手段和資源要進行深度整合,為企業提供更加規範化、便捷化、人性化的服務,讓機關的服務理念、服務措施成為企業看得見、摸得着和享受得到的便利。當前,建議研究和探索落實以下三項工作:一是開展一次企業需求專項調研,覆蓋各種類型企業,全面瞭解企業所需所想,把脈各級服務企業的實際效果,摸清企業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服務,看看哪些服務需要改進,哪些收費可以減免,哪些審批事項可以取消或提速,真正做到摸清企業脈搏,找準服務方向,為簡政放權打好基礎。二是辦好一條服務企業專線電話,更加便捷高效地受理和解決企業的求助諮詢和投訴。三是建立一個服務企業網絡綜合信息平台。在摸清機關各部門現有服務企業措施的基礎上,打開思路花力氣整合現有資源和手段,探索建立一個服務企業的綜合信息平台,將涉企行政事項和權力公開、各級各類政策公佈,專利品牌申報辦法、勞動用人信息公佈、企業間信息交流,以及對行政服務評價評議等內容一網合併,創新手段合力服務企業,提高服務起點,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總之,要在服務思路、措施和辦法上有突破、有創新,做到開闢領域、整合資源、集中優勢,在 想企業所想 上有真情、有作為,在 急企業所急 上有渠道、有效率,在 解企業所難 上有合力、有成效。

機制上升級,進一步提升服務企業層次,爭做企業好保姆。建立健全便捷有效管用的長效機制,在 領導、推進、協調、考評、推廣 五個環節上抓規範、抓完善,形成企業認可、羣眾擁護、部門積極,具有特色的服務運行模式。建議區級層面成立服務企業協調小組,在上述五個環節上發揮作用,真正做到服務企業上有問能答、有困能解、有難能幫,打造企業滿意的政務環境。由服務企業協調小組搭建和推行組團服務,將部門的職能優勢在組團的平台上整合發揮好。做到在協調上有力度,落實責任推進服務;在聯動上求合力,整合資源推進服務;在反應上見速度,兑現承諾推進服務;在活動上抓常態,實幹實效推進服務;在考核上講實效,獎罰分明推進服務。使企業有關搬遷、用地、安全、環保、融資、項目審批、勞資矛盾和風險調控等方面的訴求和困難能及時得到受理和解決,使企業的一些期待和需求能及時得到答覆和滿足,為企業健康發展創造可持續推進的生態環境。

作風上升級,進一步構建服務企業保障,爭做企業強後盾。大力加強機關幹部作風建設,引導機關幹部把服務發展放在首位,與區委、區政府同頻共振,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做到小事難事有擔當,大事要事有肩膀,喜事好事有氣量,建設一支作風優良,能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幹部隊伍。一要深化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深入企業,按照今年機關聯繫企業的結對走訪要求入企入廠,做到真走、常走、深走,把堅持黨的羣眾路線變為服務企業的實際行動;二要主動作為,進一步開展 三解三促 活動,力戒消極應付、敷衍塞責,將企業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標準,緊密結合 發展大討論 的實際,換位思考為企業排憂解難,努力提高企業對機關服務的滿意度;三要嚴以自律,嚴格規範行政行為,嚴肅各項廉政紀律,自覺接受企業的評價和監督,進一步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公佈全區行政執法人員信息,探索網上行政執法評價評議制度,引入社會監督評價機制,把機關服務企業工作置於陽光下運作。

服務類調研報告篇3

為了解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推進各中心的業務發展,滿足轄區人民日益增長的公共衞生服務需求,3月3日—6日,王向東副局長帶領區社區衞生服務指導中心人員,到全區10所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進行調研。調研採取看、聽、議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細緻瞭解各中心基本公共衞生服務、藥品三統一、信息化等工作的開展情況和存在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近年來,我局不斷加強領導,各中心能認真落實全區衞生工作的總體部署,醫改政策得到落實,全區不斷加大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實施力度,公共衞生服務運行機制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社區衞生服務實現了全覆蓋;政府舉辦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能認真實行藥品三統一和零差價銷售,各項工作指標名列前茅,百姓得到了實惠;西大街等5所中心能應用省衞計委的信息化軟件管理門診醫療業務,10所中心已全部開通應用公共衞生管理系統;各中心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能力進一步提高,2019年我區公共衞生服務工作被市衞生局評為優秀等次。

二、存在問題

(一)基層單位基本醫療業務發展緩慢。在近年來的醫改方案中,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得到不斷重視和強化,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在完成公衞項目指標後,經考核合格,每年都將公共衞生經費劃撥到各中心,真正體現政府出資,百姓受益。但在醫療工作中,由於長期的人才匱乏、技術薄弱、醫療風險增加、公共衞生服務任務繁重等問題,各中心醫療業務發展緩慢,基本沒有設立新的科室或者發展重點科室的計劃,基本診療能力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同時,區財政對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對醫療收入返還比例較低(醫療收入按30%返還),加上醫療風險較高,使得無病牀設置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醫療淨收入寥寥無幾,30%返還,遠遠不夠設備維護、維修、更新等(日常公用)支出。所以大多數社區衞生服務機構認為,只要幹好公共衞生工作,基本醫療幹多幹少差別不大,工作人員也沒有核心驅動力,發展醫療業務熱情不高,工作創新及技術創新都未充分體現,基本醫療總體呈停滯狀態。

(二)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工作與基本醫療割裂嚴重。加強社區慢性病人的管理是公共衞生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尤其是社區居民中文化水平較低的慢性病人及部分弱勢羣體,他們即不懂防治知識,無預防意識,普遍健康意識淡薄,未進行及時有效診治。在對慢性病人的管理上,大部分中心目前只停留在應付考核等表面文章上。具體表現在:一是參與健康管理的人員並非全是全科醫師,無法提供居民真正需要的服務和管理,對慢病病人的管理僅侷限於打打電話問候一下。二是部分全科醫師有重治療,輕預防,重已病,輕未病思想,不重視健康教育,很多社區居民健康教育課形式重於內容,或為完成考核任務,未達應有實際效果。三是部分人員為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聘用人員或者臨時人員,對慢病管理只是作為應付單位的一種手段,慢病管理水平達不到對慢性病患者進行規範管理的要求,未能有效提供規範紮實的醫療服務。北關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今年在慢病管理上也有新的思路,計劃成立慢病管理科,將慢性病人的管理統一由醫務科管理,讓基本醫療與慢性病管理結合,達到規範化管理。

諸如此類基本醫療與公共衞生服務兩張皮相互脱離的現象,在居民健康檔案、責任醫師團隊、老年人康復等工作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直接影響到公共衞生服務工作的實際效能。

(三)信息化軟件功能缺陷依然較多。目前,全區已經有10家單位使用省衞計委統一配發的公共衞生管理系統,5家單位應用醫療業務管理系統,但由於該軟件處於新研製試用期,許多功能設計不全,加之由於是互聯網模式,導致響應速度、系統崩潰的現象時有發生。在調研的過程中,各單位普遍反映在使用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比如沒有同居民醫保的鏈接功能,使用單位的工作人員需要將數據再次錄入居民醫保軟件中才能實現費用報銷的相關手續。同時,軟件的財務數據統計、門診藥品處方統計數據不能滿足要求,相關報表數據統計不全;醫技管理界面不能應用等問題,省衞計委還沒有完全解決,雖然我們已多次協調省衞計委信息中心進行較大改動,但已使用的單位對軟件多有抱怨,沒有使用的單位在推廣時也顧慮重重。我們經過總體評價:該軟件沒有明顯提高臨牀管理的效率,與各單位使用的老系統上沒有功能上的提升。這些軟件本身存在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基層單位的使用積極性,從目前的狀況看,尚不具備軟件系統的驗收條件。

(四)雙向轉診工作條件未真正具備。由於服務設施、醫療設備、技術力量等方面限制,加之醫療保險等政策制度不完善,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就醫習慣和流程還未形成,除過土門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外,其他社區服務中心與大醫院的雙向轉診機制還未真正建立起來,影響了社區衞生服務的健康發展。目前,大醫院還是人滿為患,而部分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就診人員稀少,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與轄區簽約的大醫院的轉診行動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雙向轉診目前還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

(五)藥品三統一管理工作需要協調。由於目前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使用的藥品由省上統一來管理,導致在採購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使基層使用不便。一是市場藥房中有些藥品已經降價了,然而網上還沒有降價,百姓開藥時對此有埋怨,如經常使用的丹蔘滴丸和阿斯匹林腸溶片;二是有些常用的基礎類的用藥由於價格便宜,在網上採購不到,如一毛錢一支的腎上腺素注射液、普通胰島素等藥品;縮宮素注射液是臨牀上經常使用的藥品,沒有0.1元/支的,而每支10多元倒是掛網,可以採購,這些問題的存在,根本原因是省上對基層藥品採購限制較多,自身維護更新速度較慢所造成的。

(六)健康檔案利用率低、準確率低、沒發揮應有作用。目前我區健康檔案已經導入到省廳的信息庫中,但真正的是健康檔案的使用範圍較小,部分為死檔,利用率低,基本流於形式,無法發揮應有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説是為了應付公共衞生工作的檢查要求而設。同時,各別單位反映,在65歲以上老年人體檢中,體檢項目過少,只能做一些常規的健康檢查,部分高端人羣想做的體檢項目在基層均無法開展,疾病檢出率底等現象普遍存在,65歲以上老年人體檢的實際意義倒底有多大,還需進一步驗證。

三、存在問題的解決辦法

(一)應加快託管模式的實施步伐。目前,交大一附院與雁塔區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形成了醫聯體,運行狀態良好。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醫療資源有限,人才少,每天接診的患者不多,很多患者也不願去,另一方面大醫院人才濟濟,但發展空間受限、患者進不來。而我區實行託管模式的醫療聯合體可以有效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今年以來,我局將土門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交由西電集團醫院託管,進一步構建新型城市醫療服務體系,破解基層醫療機構管理服務瓶頸。通過一年的託管實踐,已初見成效。託管工作是促進我區社區衞生服務健康發展的一項有效舉措,也是大膽探索新時期醫改服務模式的一種新的嘗試,對促進醫療資源有效整合,加快人才的合理流動,提高醫療水平和落後的技術,快速提升社區衞生服務能力必將產生積極作用。

(二)各單位應加強管理,將基本公衞和基本醫療有機結合。基本公衞服務和基本醫療兩者不能完全割裂,應有機結合。既要通過做實基本公衞服務吸引更多的居民接受基層醫療服務,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首診率;也要發揮基本醫療的帶動效應,讓更多的居民享受免費的基本公衞服務,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識。要做好這個結合,最根本的辦法是要有專業的人才,各中心要加快專業人才引進步伐,吸引更多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醫學高校畢業生到單位工作。基本醫療水平提升了,公共衞生水平也必然會得到提升,這就要求要加大基層衞生服務人員培訓力度,採取中長期培訓、臨牀進修、學歷教育、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加強單位人才的培養,充分體現自身的醫療和公衞水平。

(三)加強宣傳,促使雙向轉診的實行。提升羣眾認可度與信任度,努力引導羣眾形成小病在社區就醫的習慣,使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發揮好在全區綜合衞生保障中的基礎作用。加強引導和協調,促進社區衞生機構與轄區大醫院建立長期穩定的雙向轉診合作關係,使二者合理分工、錯位服務、密切協作、相互支持,努力形成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機制和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格局。

(四)切實提高公共衞生服務能力與水平。我區的公共衞生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羣眾的健康水平,每半年、每年的考核只是一種手段,並不是目的。避免公共衞生工作紙上談兵式的管理,就是要從維護居民健康利益出發,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監督制約機制,嚴格規範公共衞生服務行為。把提供高質量的社區衞生服務作為各中心發展的核心,加強業務培訓和業務考核,推行德能勤績、注重實績的考核分配製度,不斷提高社區衞生服務水平和能力,為居民提供多層次,高質量的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衞生服務。

(五)加大協調力度,做好軟件功能的完善工作。針對省廳配發的信息化軟件存在的問題,我局同省衞計委、天網軟件公司進行過多次溝通和協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存在問題。今後,我們依然要加大協調溝通力度,及時、客觀的向省衞計委反映使用中發現的新問題。周內,我們向省衞計委信息中心領導作了專題彙報,對存在的問題積極修改完善。同時按照上級要求,繼續加大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促使各單位提高執行力,將責任層層分解、逐級落實,防止出現因某環節推進不力、重形式輕實用等問題,確保如期完成相關任務。

服務類調研報告篇4

社區衞生服務是城市衞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衞生保健目標的基礎環節。為了詳細瞭解南充市x區社區衞生服務現狀,x區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人員,於今年5月分別到區衞生局和7個街道辦事處,對社區衞生服務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採取聽彙報、看現場、座談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其中向社會羣眾發出問卷調查230份,收回問卷調查230份,滿意率70%,基本滿意26%,不滿意4%。從調查的情況看,x區社區衞生服務以區域衞生規劃為指導,及時調整基礎醫療機構功能和佈局,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逐步推進並得到穩步發展。

一、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一)六位一體服務功能得到落實。近年來,x區認真抓了落實社區衞生服務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服務功能工作。舉辦健康知識講座,開展公眾健康諮詢活動,宣傳預防接種和保健知識,對高血壓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進行認真篩查和統一管理,積極開展康復護理,入户產後訪視和計劃生育指導等工作,六位一體服務功能基本得到落實。

(二)嚴格執行基本藥物制度。實現藥品零差率銷售,優惠政策普及到百姓。自x年1月起,全面實行基本藥物制度,藥品均實行政府集中採購、統一配送,做到了三個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採購、百分之百使用、百分之百零差率銷售。羣眾普遍認為,藥品零差率銷售是政府為羣眾解決看病貴所做的最直接的好事。

(三)衞生服務方式有所創新。社區衞生醫務人員的服務由傳統的坐堂行醫向主動上門服務轉變,推行上門服務健康管理模式,免費為社區居民健康體檢,使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關口前移到家庭;對社區衞生醫務人員全面實行績效考核,強化了激勵機制,提升了服務水平。

(四)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不斷加強。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承擔着新農合參合居民信息的錄入和校驗、病人門診報銷、住院報銷等工作,在降低救治費用,減輕羣眾就醫負擔方面成效明顯。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政策宣傳不夠到位。羣眾對公共衞生服務相關政策和制度知曉率還較低,有時社區衞生服務工作人員上門體檢或居民到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接受體檢較為困難,有的上門醫生還被拒之門外。無論是居民還是醫務工作者,傳統思維定式還相當濃厚,導致協調配合不力。街道、居委會對社區衞生服務人員與社區居民之間的牽線搭橋作用發揮不夠好。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與轄區內其他醫療機構的協作和交流較少,衞生資源共享不夠充分。

二是硬件建設滯後,人員配置不盡合理。x區大部分醫院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工作用房狹小,診療設備較為落後,基本輔檢設備不齊,環境設施較差。服務人員素質不太高、結構不盡合理、專業分佈不達標、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有待提高;同時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工作量大、待遇相對偏低,付出和收入的矛盾較為突出。

三是經費投入不足。區財政在預算衞生經費時,未完全將公共衞生服務專項經費和人員工資、辦公經費分項單列,存在打捆使用的情況,且未考慮公共衞生成本費用。

三、建議和對策

(一)加大宣傳力度。要以社區幹部為紐帶,加強社區居民和社區衞生服務人員的溝通聯繫,大力宣傳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積極做好社區衞生服務工作,紮實開展上門服務和引導居民到中心進行健康體檢,進一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完善網絡體系建設。要加快x區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建設步伐。儘快將白塔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整體搬遷;對龍門、青蓮、青松3個街道辦(中心)衞生院更名為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並積極落實青蓮衞生服務中心建設用地;規劃建設小龍、都京兩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或提請市政府將六合職工醫院整體納入管理,將其符合社區衞生服務資格人員併入財政管理。從而完善轄區內街道辦事處衞生服務功能,為居民提供優質服務。

(三)加大財政投入。對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公共衞生服務專項經費、人員工資、辦公經費應按時、足額撥付;要加強建設用地協調,促使新建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執行;要全額預算購買基本診療設備的費用,深入開展基本輔檢服務,形成常見病不出社區就可以完成診斷和治療的格局;要逐步提高職工待遇,強化職工生活保障。

(四)加強協調配合。要對街道(社區)幹部進行社區衞生服務知識培訓,充分發揮其紐帶作用,配合做好社區衞生服務工作。同時其他醫療機構要做好對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的對口支援工作,進一步完善雙向轉診;要加強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與轄區內其他醫療機構的信息交流,達到資源共享。

(五)加強管理,提升素質。要加強對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日常運行的監管力度,加強專業指導,保證惠民政策的落實,讓社區居民切實享受到實惠;要加強人員管理,加大醫護人員的培訓力度,爭取實現所有從事社區工作的醫務人員都具備資質;要建立高水平人員留得住,不合格人員流得出的用人機制,提高社區衞生服務隊伍整體素質。

服務類調研報告篇5

法律服務業,是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鑑定、基層法律服務以及國家司法考試等服務項目的統稱。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是中央和省委從推進法制建設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律師、公證員、法律援助、司法鑑定、基層法律服務以及國家司法考試工作者,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支新生力量,這支力量在維護公民法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法規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起到越來越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隴南法律服務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為隴南的法治建設和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與問題。為了更好地推進隴南法律服務業的科學發展,隴南市司法局通過深入調研,現將隴南法律服務業現狀、問題、建議等報告如下。

一、隴南法律服務行業的發展概況

隴南法律服務業是隨着改革開放進程和民主法治建設的加強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

(一)從無到有的發展歷史

(二)近幾年隴南法律服務業快速發展

二、隴南法律服務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服務領域狹窄、發展缺乏層次。由於隴南整體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欠發達,我市法律服務業務的主要內容還停留在傳統的訴訟代理這一服務領域,非訴訟法律業務一般侷限於法律顧問業務,其他非訴訟法律業務開拓不足,參與項目論證等事前預防性的法律事務不多。涉外法律事務較少。對一些新興的經濟領域,缺乏超前研究,缺乏新經濟知識和相關的法律專業知識,幫助服務對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欠缺。同業發展缺乏層次。全市尚缺乏起行業領頭作用、具有相當規模和檔次的律師事務所,即缺乏龍頭企業。全市各律師事務所基本上處於同一檔次的業務競爭,缺乏高端法律服務,層次不分明,特色不明顯。

(二)縣級司法局監管職能偏弱,法律服務業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現行的法律服務行業的管理職能,高度集中在地市級以上司法行政機關,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無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權,出現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上下兩張皮現象,管理實效大打折扣。現行的法律服務業實行業務歸行業協會管理,行政事務歸司法行政管理的雙結合管理制度,由於縣級未設行業協會,業務管理對縣級來説就存在空白點。導致縣級監督管理職能未能充分發揮,出現監管不到位的現象。各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屬從事法律服務的中介組織,現在稱其為新社會組織,不是機關、事業單位,它們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法律服務行業應追求的社會效益,導致利益至上的不良傾向,出現諸多行業弊病。在此,要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個人利益與行業整體利益相統一,難度大,辦案質量的監管更為重要和迫切。

服務類調研報告篇6

一、基本情況

據統計,目前,全縣實名註冊並填寫登記證的志願—者人數達到200餘人,組成巾幗志願者服務隊10餘支。她們來自於全縣18個鄉鎮(社區)和140個縣直單位。其中基層婦女幹部和優秀婦女人才佔30%,法律、教育等專業人士佔20%,單位女職工佔10%、社區幹部佔10%。學歷方面,國中文化水平人數佔5%,高中文化水平人數佔10%,中專文化水平人數佔30%,大專文化水平人數佔40%,本科文化水平人數佔20%,其他6%。志願隊伍服務內容涵蓋了十餘種類別,其中有家庭教育指導志願者隊伍、醫療衞生服務隊、弱勢羣體援助隊伍,關愛老人志願隊伍、文藝宣傳隊伍、法律諮詢志願者服務隊伍、婚姻家庭關係調解志願隊伍、心理輔導服務隊伍、扶貧助學志願隊伍、環保清潔活動隊伍、農業科技服務隊伍等。以上隊伍人員均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弱勢羣體援助隊伍、婚姻家庭關係調解志願者多為鄉鎮婦聯組織,家庭教育指導、心理輔導、文藝宣傳志願者多為在校教師,醫療衞生服務志願者多為專業醫療機構優秀工作人員,志願提供法律諮詢的人員中70%以上是法律及相關專業畢業,志願隊伍的專業性為確保其提供優質服務提供了保障。廣大巾幗志願者充分發揮宣傳、引導、服務作用,積極參與全縣精神文明建設、社會和諧建設。

二、主要做法

1、加大宣傳,充分發揮巾幗志願者的引導作用一是根據省、市婦聯的安排部署,縣婦聯精心組織,迅速行動。召開行動啟動會議,制定下發了活動實施方案,將其納入年終目標考核。通過媒體、宣傳單等形式,廣泛宣傳巾幗志願者活動的意義、活動標識等相關內容,使廣大羣眾充分了解認識這項活動,增強活動影響力。並對全縣巾幗志願者工作現狀以及隊伍建設進行調研,將現有志願者隊伍建檔入冊,進行指導檢查,充分發揮志願者服務作用。二是加強巾幗文明隊建設,發揮文藝宣傳力量,開展“美麗臨武我的家”羣眾文化主題活動。組織全縣鄉鎮、城區巾幗文明隊廣泛開展廣場舞等健身文體活動,使“健身促健康、健康防疾病”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引導健康、文明、和諧的社會新風尚。三是圍繞“潔淨家園。美麗臨武”活動,組織志願者在廣大農村婦女和家庭成員中開展“講文明,除陋習,從我家做起”活動。發放活動倡議書萬餘份,倡導農村婦女和家庭成員開展講衞生、講文明活動。組成志願者幫扶隊伍,進村入户,幫助孤寡老人,留守婦女等困難家庭進行衞生大掃除,努力倡導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

2、圍繞和諧家庭建設,加強巾幗志願者的指導能力一是圍繞“知榮辱、講文明、爭創和諧好家庭”主題,與文明辦等單位聯合在全縣深入開展“和諧家庭”創建活動。發動志願者向社區和家庭發放《和諧家庭建設指導手冊》。二是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聘請教育專家,組成家庭教育志願者隊伍。開展針對巾幗志願服務的專項培訓,並深入到社區、學校,家庭,開辦家庭教育知識講座,傳授科學教子方法,指導父母如何與子女溝通;成立心理諮詢室,對學生進行心理問題疏導。三是開展“美麗臨武。花重紫薇城”活動,充分發揮家庭志願者在臨武“美麗臨武。花重紫薇城”中的作用。組織志願者協助環衞工作人員維護責任區內衞生環境、文明勸導。協助公安幹警和活動安保人員維護活動現場秩序,勸導市民文明參觀、勸阻影響活動正常進行的行動。志願為“美麗臨武。花重紫薇城”活動營造了美好的環境。

3、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強化巾幗志願者的服務職能,一是在構建維權網絡中充實志願者隊伍。組建由婦女幹部、法律工作者、政法系統幹部等維權志願者隊伍。每年開展普法維權周諮詢活動,零家庭暴力社區宣傳活動,廣泛宣傳法律維權知識,提高婦女的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成立了婦女兒童維權合議庭、婦女兒童法律援助中心,建立陪審員制度,逐步構建起專業化、制度化的婦女志願者維權隊伍。二是在信訪工作上,充分發揮志願者矛盾糾紛調解作用。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維權網絡。通過基層婦女組織、司法等部門工作者和志願者的共同努力,暢通婦女維權渠道,處理維權案件,建立健全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協調組織和法律服務網絡。三是針對留守兒童、貧困女童等弱勢羣體建立志願者幫扶長效機制。發動社會力量,增強志願意識。通過開展“代理媽媽、代理姐姐”結對幫扶活動,一對一、手牽手、面對面的與留守兒童進行學習輔導與心理指導。聯合公安、交警、衞生、教育等部門,為留守兒童開展送愛心、保安全、強教育行動。將救助貧困女童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組織發動志願者為其捐款捐物,幫助她們解決實際困難。

三、存在的問題

1、隊伍組織偏於鬆散。因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隊伍的凝聚力不強;出現參加活動隨意的現象,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巾幗服務的重要作用。

2、活動開展的不夠深入。在組織各項活動中,存在着單一、沒有持續性、長效性的問題,社會宣傳面和社會效應不大。

3、經費和人員組織等困難,由於活動經費有限,很難保障活動多樣化和豐富性。

四、對策和建議:

1、建好隊伍是基礎。在建立巾幗服務長效工作機制上下功夫,加強對志願者服務隊的工作指導,使巾幗志願服務有章可循,促進品牌提升。

2、堅定志願者服務宗旨,辦實事,求實效,有針對性的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去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讓廣大羣眾認可支持。

3、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宣傳媒體等多種宣傳方式,樹立志願者典型、歌頌志願者功德,讓志願服務的理念深入人心,吸納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志願者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