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音樂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4.51K

音樂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音樂教學論文 篇一

摘要:美術與音樂作為不同的學科各具特點,但是,這兩個同屬藝術門類的姐妹花,使人們產生的審美感受,及內心產生的的共鳴是相同的。筆者認為將音樂引入美術教學是提高學生藝術感悟力、培養學生的探知慾及提高繪畫表現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音樂;美術教學;必要性

美術與音樂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是現代教育的新理念,也是現代美術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勢之一,同時也是新的課程改革的一個有力嘗試。一幅優秀的繪畫作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從畫面的色彩、線條、結構中感受到音樂般的韻律和節奏;而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同時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他用音符做色彩,用旋律做線條,畫出一幅用心靈去感受的心靈之畫。俄國著名的抽象派畫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曾經説“色彩好比琴鍵,眼睛好比音槌,心靈彷彿是繃滿弦的的鋼琴,畫家是彈鋼琴的手,他有目的的彈奏各個琴鍵來使人的精神產生各種波瀾和反響。”因此,音樂和美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融合將是一個多美妙的感受。筆者將從提高學生藝術感悟力、培養學生理解藝術的共通性及提高學生繪畫表現能力三個方面簡單的進行分析。

一、美術和音樂的相互融合有利於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藝術感染力

藝術是人類表達和交流思想情感的一種語言,這種情感是藝術創作的主要動機和源泉,同時情感是藝術的靈魂,藝術的一切活動都受到特定情感的支配;藝術的感染力則能夠使欣賞者、作者、生活三者之間互動起來,讓人內心產生共鳴。

長久以來,許多畫家和音樂家都試圖從彼此的藝術形式出發,探索彼此不同的創作靈感和激情。美國著名近代畫家惠德勒,一生都試圖把繪畫藝術與音樂藝術巧妙地結合為一體,如把作品《白衣少女》稱為《白色交響曲第一》,《茫茫之夜》稱為《夜曲》等等;在他的繪畫作品中還有許多直接用音樂術語和素材命名的畫作,如:《鋼琴房》、《小提琴》、《二重唱》等。惠德勒可以稱之為歷史上最負盛名的“音樂畫家”,當學生在欣賞他的這些畫作時,會被畫中因為各種視覺要素的不同組合所產生的或強烈、或舒緩、或沉重、或輕鬆的感受中所包含的節奏和韻律所感染,增強學生對畫作的理解,增加了審美經驗,拓寬了審美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藝術感悟力。

二、美術和音樂的相互融合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藝術的共通性

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這一點正是對於美術之美和音樂之美通過視覺、聽覺等不同感官的作用發生心靈感動而談的。音樂和美術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分別作用與人的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但是,這兩個同屬藝術門類的姐妹花,因存在的共性而彼此聯繫,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使人們產生的審美感受,及內心產生的的共鳴是相同的,如:節奏、韻律等形式美共有;審美意境等和諧美共有;認識功能共有;教育功能共有;審美功能共有等。

中國古人認為畫通音樂、寓樂於畫,所以畫中有樂是一樣的;在一些抽象的繪畫中,點、線、面、明暗、色彩等視覺要素的組合會使人產生類似於欣賞音樂作品時,由於音符和節奏的不同組合所產生的某種音樂感。這種感覺被稱為藝術的通感,即藝術地相通性。

19世紀末的印象主義音樂家德彪西所創作出的音樂作品《月光曲》與印象派大師莫奈《日出·印象》就是藝術互通性的最好表現。音樂家通過各種音響表現出夜晚大海的那種寧靜、祥和、宏偉磅礴、變幻無窮的景色,又通過音樂的各種材料描繪出對光色的感覺,製造出一幅大海在傍晚絕妙的美麗圖畫;而畫家則通過運用色彩將自然景色的瞬間印象再現於畫面之上,通過景色中的冷暖對比描繪出晨霧中起伏的流水在光線的折射下所產生的豐富多彩,使人感受到畫面中的那種和諧的節奏和韻律感,在欣賞畫面的同時如同在欣賞一首優美絕倫的美妙絕唱。

正是這種美術和音樂的相通性,兩種不同藝術形式的相互交織,讓我們進入到生動激情,美妙幻想,崇高追求或深沉的理性思維之中,感受到藝術世界的無窮無盡。

三、美術和音樂的相互融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

音樂是更純粹的抽象藝術,它與美術中的抽象藝術在藝術的表現語言上更為接近,同為用抽象的符號直接傳達和表現藝術家的感情起伏,思緒變化,都具有強烈的情感表現力。

俄國的著名作曲家莫索爾斯基在觀看了亡友畫家賈爾特曼繪畫遺作展後,為悼念亡友創作出了《圖畫展覽會》這部鋼琴組曲。而美國的早期畫家華爾特迪斯納,也曾根據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創作出它的三幅繪畫作品。印象派的另一著名畫家荷蘭人蒙德里安,由於晚年居住在美國的紐約,對紐約的百老匯街非常熟悉,同時又非常喜歡當時街面流行的美國爵士樂,於是蒙德里安利用生活中對爵士樂的感受創作出名畫《百老匯爵士音樂》,在他的這幅畫作中畫家探索了不依靠具體形象,只通過線條、構成和色彩,使人聯想到爵士音樂特有的那種節奏感。俄國著名的抽象派畫家康定斯基更是將美術與音樂的關係發揮到極致,他認為:“繪畫和音樂之間的關係,你可以“聽”到色彩,看到聲音,黃色好比一隻發出‘尖鋭’聲音的喇叭;淺藍色好比長笛發出的聲音;深藍色好似低音大提琴的聲音及寬厚低沉的雙重貝司聲;綠色接近小提琴纖弱的中間音調;紅色使用得當時,給人以強有力的擊鼓印象……”畫家的這種感覺在他的畫作《第七樂章》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筆者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在河北教版國中美術教材八年級(上)《音畫交融》這一課中對“音畫交融”這一話題進行了一些實踐,為了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同心境下音樂作品和美術作品的情感表現力,我進行了“聽”音樂,“畫”音樂的練習,比如:聽鋼琴曲《獻給愛麗絲》、鋼琴曲《命運交響曲》,用線條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聽德彪西《大海》欣賞莫奈的《日出·印象》,用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去欣賞康定斯基的《第七樂章》。使學生體會到畫者的心境和感受能影響畫面色調的道理;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通過靜止的畫面產生動態的感受。在學生們的作業裏出現了跳躍的線條、鮮豔的色塊、變化的點和色彩等以前沒出現的創作手法。這些現象的出現正是在教學中將音樂和美術結合起來的真實體現。使我感覺到音樂和美術的融合,使學生的創作思路更加寬廣,創作的熱情更為高漲,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拓展了藝術空間,提高了學生的藝術感悟力。

總之,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在教課的過程當中將音樂引入到美術課當中,不但是對本身綜合素質的一種考驗,同時也是對自己的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受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的重要,因此,將音樂課引入到美術教學當中共同體驗藝術作品的美是非常必要的,對於加強藝術教育,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孫梅蘭。藝術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6頁

[2]康定斯基,查立譯。論藝術的精神[M]。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第35頁。

[3]徐海華。音樂在美術教學中應用的探索和實踐[J]。中國美術教育20xx。6。

音樂教學論文 篇二

【內容摘要】教學細節,是構成教學行為的最基本單位,是師生互動中的具體分解,往往決定着課堂教學的效率。國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細節是滲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細小的環節,科學處理細節體現了一個教師的教學水準。本文作者與時俱進,從巧妙設計教學細節、構建融合化的細節、優化課堂提問細節等方面論述了國中音樂教學處理方略。

【關鍵詞】以生為本;學科滲透;課堂提問;國中音樂;高效課堂

教學細節,是構成教學行為的最基本單位,是師生互動中的具體分解,往往決定着課堂教學的效率。國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細節是滲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細小的環節,科學處理細節體現了一個教師的教學水準。那麼,在國中音樂教學到底如何科學處理每一個細節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以生為本,巧妙設計教學細節

俗話説:“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細節雖小,但往往被少數教師忽視,他們在教學設計中存在着許多細節的瑕疵,諸如缺乏針對性——教學目標空洞;重點不突出——教學內容蜻蜓點水;遠離教學實際——主觀臆斷;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偏重灌輸。作為一名國中音樂教師,應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新理念,根據學生的特長和興趣愛好,善於發揮他們的長處,巧妙設計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細節。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唱江蘇少兒出版的《愛星漫天》時,就如此導入:先講述發生於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映秀鎮張米亞老師奮不顧身救出兩個小孩子”的故事,然後大聲朗讀張老師的生前博客中的感人肺腑之言:“卸掉我的翅膀,送給你星空中翱翔!”接着,藉助現代多媒體播放了體現人間充滿愛的錄像,學生伴隨着《讓世界充滿愛》這一背景音樂哼了起來,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切身感悟到人類最熱烈、最真摯、最普遍的情感——“愛”。最後,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從張老師的英雄壯舉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發?”同學們普遍感悟到人間確實充滿愛,於是紛紛投入到學唱《愛星滿天》之中,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了基礎。

二、學科滲透,構建融合化的細節

音樂雖然擁有自身的知識體系,但與其它學科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我們在進行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與其它學科有機結合,逐步構建融合化的細節,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視野也同步拓寬。教師既可以把文學藝術引入音樂課堂,也可以把美術融進音樂課堂,甚至將有趣的遊戲引入音樂課堂。假如適度藉助文學語言,那就有利於學生把握音樂創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心聲,特別是一些經典古詩詞的合理滲透,能達到“聲中有詩,詩中有聲”美妙境界。譬如,我在引導學生鑑賞、學習《春江花月夜》這一歌曲時,就把《春江花月夜》的主題旋律作音樂背景,要求學生如此誦讀歌詞:先請語文課代表進行示範性朗讀,再請全體學生齊讀,他們在令人陶醉的主題旋律中朗誦,初步感到意境具有無限魅力;在跌宕起伏、流暢婉轉的旋律下,許多學生的心絃被撥動了,並張開想象的翅膀欣賞春江美麗的景色。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先生指出:把兒童應做的事變成遊戲是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可見,在國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採取遊戲化的方法也是明智之舉,不僅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體現寓教於樂的新課程改革的靚點。譬如,我在引導學生學唱《唱臉譜》這一戲劇時,就讓他們分角色完成小遊戲:有的學生擔任小生,有的學生擔任青衣,有的學生擔任花旦,有的學生擔任老生,這些參與表演的不同角色學生非常認真,從而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使更多不喜歡戲劇的學生也開始感到此領域有一種新鮮的感覺,課堂教學效率事半功倍。

三、因材施教,優化課堂提問細節

世界級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坦言:“合理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課堂上教師的提問是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是師生之間進行教學信息交流的平台;巧妙提出問題,不僅是教師掌握教學內容信息、瞭解學生的過程,而且是啟迪學生積極參與師生互動的有效途徑。但是,目前國中音樂課堂提問不盡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習慣式提問。有些教師信口開河,“對不對”、“是不是”、“好不好”、“要不要”等詞猶如口頭禪,發問較多,收效甚少。②懲罰式提問。部分教師一旦發現個別學生心不在焉,就突然發問,以達到藉機整治的目的,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③表面式提問。為了盲目活躍教學氛圍,有些教師草率提問,課堂上即使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局面,但其實質空乏無力。④形式型提問。有些教師常常連續提出“節奏怎樣?”“情緒怎樣?”等同一類型的問題,但這樣的提問流於形式,弊多利少。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效地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挖掘學生的潛能,不斷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諸如史詩《黃河大合唱》是一部代表中華民族偉大英雄氣魄的大型音樂佳作,我在執教這一課時,先簡要闡明作品的時代背景,然後讓學生欣賞電視錄像《黃河大合唱》,並以小組為單位研討以下問題:①《黃河大合唱》的主旨是什麼?②該作品一共有多少樂章?③各樂章採用了什麼演唱形式?④欣賞完合唱後有什麼感想?通過上述四個問題的討論,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激起了對日本法西斯的無比憎恨,強化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激情。當然,新課程理念下的提問不是教師的“專利”,學生質疑性提問同樣重要,它是學生吸取知識、感受、品味音樂的一種反應,我們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願景。成功的細節給人以啟迪,我們關注教學細節不僅是自身必備的素養,而且是追求課堂教學高品位的必經之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名。”但願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斷優化教學細節,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羣策羣力,努力實現師生間的通力合作,充分體現音樂和情感的有機融合,為構建高效課堂的大廈添磚加瓦。

音樂教學論文 篇三

摘要:高校公共藝術課主要是對地方性的民族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賞析的一種教育,它不僅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學生之間的精神對接,同時對於古老文化本身而言,也是一種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民間音樂是我國音樂文化中的重要一脈,其發展歷史源遠流長。是一種由勞動人民在生活勞作中提煉出來的文化符號,不僅具有豐富的藝術性,同時還承載着厚重的人文價值。民間音樂進入高校公共藝術課堂的實踐,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能力,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對於民間音樂的發展也是一次再創新。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高校課堂;民間音樂;創新發展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設置主要傾向於對高校學生進行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普及,讓學生在瞭解本民族文化的同時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現如今,很多中華傳統文化由於無人問津,已經面臨瀕臨滅絕的境況。近年來,民間音樂的發展雖然引起了社會上的關注,但從高校學生的角度來看,很多大學生對於民間音樂的發展知之甚少。即使是音樂專業的學生,對於這種傳統的音樂文化興趣也不大。基於這種情況,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通過課程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將民間音樂合理有效地融入課堂,在傳播和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以及個人的音樂創作能力。

1民間音樂教學的迫切性及教學現狀

第一,民間音樂屬於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音樂的形式將人們在生活工作中的心理活動、精神內涵與文化藝術形式有效地結合起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民間藝術。它不僅承載着特定地域的人類精神價值,同時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種集體認同。[1]但從近年來民間音樂教學的現狀來看,再次提出這個問題的迫切性十分重要。隨着我國現代化的不斷髮展,高校作為推進現代化的前沿陣地,很多大學生對於傳統的民間音樂文化提不起興趣,願意潛心研究民間藝術的人少之又少。對於我國各地的民間音樂種類而言,這種現狀不得不令人擔憂。

第二,如我國河南省的民間音樂,雖然已經有大量的種類被列入“非遺”保護名錄,但在高校教學中,很多學生並不喜歡這些音樂類型。在教學研究過程中,大部分學生依然認為傳統的民間音樂形式較為落後,無法與時代接軌。此外,河南省還有眾多民間音樂分支,雖然經歷了千百年的傳承與發展,但在現代社會中面臨着傳承斷代的重大危機,如南陽市申報的傳統曲中板頭曲、笙管樂、開封盤鼓等等。很多歌曲音樂和民間樂器無法引起高校學生的共鳴,在教學中遇到大量的阻礙和排斥。

第三,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民間音樂的教師隊伍也存在很多問題。由於民間音樂的形式多樣,而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與民間音樂教學的結合屬於一門新興課堂,很多教師對於民間音樂的種類和特點,還存在知識結構不全面、研究力度不深、表演經驗不豐富等教學缺陷。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很多高校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水平較低,難以在授課過程中形象生動地進行傳播和解讀。很多民間音樂的種類教師都不會示範,其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民間音樂教學的創新發展之路

隨着公共藝術教育與民間傳統音樂的有效結合,現如今很多高校都進行了課程改革。從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角度出發,不斷進行教學創新,充分展示民間音樂的獨特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水平。

2.1加強民間音樂與現代多媒體的結合教學

多媒體教學的方式是現階段高校課堂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種教學方式。其直觀、豐富的視聽體驗在教學課堂上最為有效。民間音樂要想在高校學生中獲得傳播的可能,就需要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在學習生活中。比如,河南省很多區域內的民間音樂,沁陽的嗩吶、西峽縣的西平民歌,這些民間音樂的唱腔器樂特色較為鮮明,需要反覆欣賞,才能進一步理解其內涵。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從現代科技的角度出發,豐富其藝術形式。在民間音樂的薰陶下,學生才能真正達到精神與藝術的契合。

2.2根據民間音樂特色,構建音樂類別體系

民間音樂的發展受阻,很大程度上受其多樣化、複雜化和碎片化特點的影響。我國民間音樂的種類多樣,並且存在很大的地域差異。目前,在高校公共藝術課程中,民間音樂的教學依然側重於介紹和賞析。很多富有地域性的民間音樂只是進行了簡單的講解和賞析,這種橫向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不利於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對民間音樂的特色和內涵進行系統的挖掘和理解。因此,改革教學課程的設置,對民間音樂進行分門別類的劃分和選擇。對於優秀的民間音樂類別進行細化分析和重點賞析,從時代性、民族性等方面入手,強化學生對於音樂藝術本身的感知力。這種目標明確、方向清晰的教學課堂,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進行縱向深入瞭解和創新發展。

3結語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不僅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課程,同時也應該主動承擔起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大旗。對於民間音樂教學的創新發展,要從現代技術和課程改革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作為一種傳統藝術,民間音樂教學的創新還需要和人文教育融合發展。在“教”與“學”的基礎上,學生還需要提升自身“賞”與“創”的能力。高校作為社會人才的重要輸出陣地,加強學生的個人修養,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技能,同時在人文培養過程中,更要注重學生個體的精神價值。通過民間音樂的教學,使學生在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加入傳承與創新的發展行列,為中國民間音樂文化奉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詹一虹,周雨城。中國民間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研究[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03):24-27+57.

[2]…王豔。論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J].文藝爭鳴,20xx(3):145-146.

音樂教學論文 篇四

當前電視、媒體雖在不斷大力宣傳紅色傳統的民族歌曲,可是學生們似乎並不喜歡聽,他們總是選擇如張傑、汪蘇倫、周杰倫等歌星演唱的流行歌曲。因此,重視民族音樂與教學,培養音樂人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問題。

一、提高認識,加強自身修養

一堂成功的音樂課,不僅能使學生感到輕鬆活潑、其樂無窮,而且還能開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從而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想要學生喜歡音樂課,必須讓學生喜歡音樂老師,要想讓學生喜歡音樂教師,就必須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所以,加強教師本身音樂修養與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只侷限於完成教材所給的內容與要求,更應該注意拉近學生與音樂的距離,充分挖掘其中的內在的美,這是教學的重點所在。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研究,與時俱進,適應時代與學生不斷的審美需求,讓學生願意、喜歡接近老師尤其是民族音樂文化。

二、開拓視野,深化了解

教師要多留意電視、媒體等播放的音樂,不斷收集積累,用錄像、錄音設備等,把電視與媒體中好的、有意義的視頻及時錄製下來,以備平時教學使用,並把平時積累的材料應用到教學之中。如通過播放錄像形式,介紹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等……當學生看到中華民族民間音樂在世界級音樂大廳受到外國朋友的喜歡,聽到了經久不衰的掌聲時,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三、以情感為主線,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深厚感情

沒有情感的教育學生不能產生興趣,同時情感又制約着學生的認知學習。如何提高學生對民族的音樂熱情呢?教師要選擇適合中國小生生理、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的音樂作品,同時加強對教學形式的精心選擇。如唱、奏、欣賞各種類別的傳統優秀音樂內容時,要先考慮培養民族音樂思維,激發學生主體主動學習民族音樂的熱情,營造濃厚的傳統音樂文化氛圍。

四、利用各種手段和方式,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感

(1)民族音樂與課內外活動相結合。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內外、校內外的活動進行民族教育。在校內,教師可組織民樂隊、合唱隊,再配合音樂課的教學,教唱民族音樂和民族歌曲,並組織各種民族歌曲比賽、音樂比賽等。

(2)民族音樂與多媒體的緊密結合。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能,在播放音樂時加入圖片或圖譜,提示學生從音樂要素、色彩、內容、表達情緒等方面去捕捉信心,並從視覺上加以輔助,降低學生聽覺上的疲勞,用直觀明瞭的方法去指導欣賞民族音樂。

(3)民族音樂與表演有機結合。在欣賞中,教師要抓住中國小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切實可行的情境,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民族音樂的美。

通過以上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民族音樂是世界文化的遺產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加強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熱愛,不斷增強民族意識。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斷努力,會讓民族音樂真正的潛入學生的心田,培養音樂人才,使民族音樂文化不斷得到傳承、發揚與光大。

音樂教學論文 篇五

隨着我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升,音樂大綱明確指出了音樂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很多學校中,國中的音樂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筆者簡要談一談國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策略。

一、存在的問題

1.對音樂課的重視不夠

不管是學校領導、音樂教師還是家長對國中音樂教學認識模糊。國中音樂教學中,歷來在教與學兩個方面都不曾引起社會的重視,有的學校領導認為音樂課可有可無,變成了學生苦學文化課之餘的娛樂課、放鬆課,還經常被一些主課老師所佔用;家長認為音樂課沒什麼用,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認為學生上學的目的是為了考上大學,至於綜合素質更無從談起。由於重視程度不夠,在音樂教學的軟硬件上的投入更是欠缺。

2、音樂教師專業素質偏低,缺乏有效培訓

由於音樂教師嚴重缺失,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兼任音樂教師,這與音樂專業學校畢業的教師相比,理論和專業素質無法相提並論,所以教學不能展現音樂的魅力,學生學習沒有得到加強。而中學音樂教師很少有機會開展有效的繼續教育培訓,致使教師的專業技能及學校教學水平得不到提高。

3、音樂教學的模式陳舊,缺少吸引學生的趣味性內容

傳統教學中,錄音機、齊唱成為國中音樂課堂上唯一的教學形式,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這樣單一陳舊的教學形式嚴重製約了學生能力的發展和教學效率的提升。

4、教師對新課標認知度不夠

教師對教材的鑽研和音樂情感內涵的挖掘還不夠,對學生在音樂課上的要求不嚴,教學內容過於隨意,認識度嚴重不足。因此,學生對教材中的歌曲和欣賞知識缺乏認同,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

5、學生主體地位不明確

中學音樂課堂往往是教師的一言堂,老師只關心學生能不能學會,而不關心他們喜不喜歡學、能不能聽懂。課堂上,教師不信任學生的能力,學生缺少表現的機會,因此,學生整體參與度越來越差,這大大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氣氛和教學效果。

二、應對策略

1、教師應從自身轉變入手,轉變教學理念

學校和家長之所以輕視音樂學科的原因就是沒有擺正對音樂教學的觀念,教師應該把音樂擺在與語數外同等的位置上,以當前流行的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遊戲法等新型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加認真、積極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

2、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為了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培養學生欣賞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的興趣,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設“合唱”“舞蹈”“器樂”等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興趣小組,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3、精讀課標、深挖教材

新課改時期教學要求更嚴格,教研工作需要隨時加強,我們應該以課改文件為工作指導,避免閉門造車,用羣組和網上交流的模式,真正吃透課標要求,並在教學中合理地引導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教學方法上,藉助多種教學法的優勢

新課程不斷地推廣新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對高效教學法提得最多,教師要藉助高效教學法和新意教學法打破陳舊的傳統教學,把教和學的位置交換,協調教師為主的課堂,尊重學生學習,把學生的學習需要作為教學的依據。另外,藉助多媒體教學法的直觀性和動態性展示學生學習需要的信息、圖片、音樂等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或藉助遊戲法搞活課堂氣氛,最終實現教師輕鬆教,學生快樂學的目的。

5、課堂評價要多元化、及時、到位

音樂課程教學評價對學生興趣和信心的培養是很關鍵的,教師不能像以前一樣考查學生的知識性東西,而應該分層次引導學生敢於表現。針對學生表現好的地方及時表揚和肯定,評價主體不能侷限於老師一人,而是需要小組成員共同參與,做到“自評”“組評”“師評”三結合。評價中注重“改進”“優秀”“聽話”“紀律”等各方面,多元化評價學生在語言、表現能力等方面的成績。教師在表揚學生時切記不能泛泛而談,而是要具體點明其哪裏做得好,批評學生時也要注意方式,最好採用建設式批評,這種及時、到位的評價方式能給學生的發展提供很大的促進作用。

6、以課堂樂器為突破口,找到音樂理論學習的捷徑

音樂理論的學習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我們不能把它單獨拿出來學習,應該利用一切教學手段把它融入課堂環節中,真正成為音樂學習的幫手。國小階段的音樂課堂已經有了器樂進課堂的教學要求,學生在學習樂器的同時還能提高識譜能力,他們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鞏固課堂的重點、突破難點,之所以會出現現在中學階段的現象,是由課堂樂器教學貫徹得不徹底等原因造成的。總之,我們應充分發揮好教師的引領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以學生為主體,注意生成,讓學生在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提高興趣,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收穫自信,從而讓課堂變得更加靈動,讓學生收穫更多快樂,從而獲得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獲得屬於他們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