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音樂教學論文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4.31K

國中音樂教學論文多篇

國中音樂教學論文 篇一

在國中音樂教學中,以前的傳統教學方法抑制了當代的流行音樂的引入。通過上述的針對國中音樂教師以及國中學生二者的策略,將流行音樂引入到國中音樂教學的課堂中,讓更多的正能量傳遞給學生,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心情愉快,也能夠提高其他學科的學習效率。

流行音樂,最初起源於歐美地區,後來傳入中國。在中國內地,大部分熟悉的流行音樂作品還是內地和港台地區的歌曲。流行音樂因為曲調簡單、通俗易懂、容易傳唱的特點,被各階層人士所接受,尤其是國中學生更是“瘋狂”追逐。但是,就目前來講,現在的國中的音樂教學情況究竟怎麼樣,又如何將好的流行音樂引入到國中的音樂教學之中,讓國中學生享受到好的流行音樂呢?

目前國中音樂教學的現狀分析

由於我國的教育水平不均等,教師年齡也大小不一。國中的音樂教學情況也參差不齊,但基本上教學的內容是以古典音樂、民俗音樂為主,這和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是分不開的。大部分的地區在國中音樂教學上普遍以當地音樂教材為主,年輕的音樂老師可能會教一些輕快、活潑一點的課外歌曲,但也是萬事不離其宗,國中音樂教材還是放在第一位。就年齡比較大的音樂教師來説,傳統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接受新鮮的潮流音樂時會有牴觸心理,所以很大程度上不會教國中生一些流行音樂,這是由於他們對於流行音樂的認識還不夠。在這種原因之下,國中學生在本應該放鬆快樂的音樂課堂中會表創造出我們的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師生共同營造和諧、愉快、合作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變“厭學”為“樂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已經成為當前廣大教師所共同探討的課題,這正如教育家舍吉寧所説:“我們的任務是——不要孤立的學生,孤立的教師,而要學生+教師。”

為此我們在新課標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根據“互動”的原理,在音樂教學中,我進行了“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兩部分實踐。

一、師生共同創造良好的教學開端 興趣是創新的基礎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樂趣,回極大地喚起學生的創新熱情。開放評價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不斷品嚐到學習音樂和獲得創新的成功樂趣。

烏申斯基説:“沒有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講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好奇心,這是一門技巧。 在“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啟發下,為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時,我改變了傳統的音樂教學中學生聽音樂進教室的作法。這就是我帶領學生共同紮起綵綢,在歡快、熱烈的秧歌音樂伴奏下,扭着秧歌進教室。又如:利用美麗的畫面,動聽的歌聲去看、去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更形象直觀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擴大音樂視野。教師隨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善於摸索、分析學生心理,瞭解學生的心態,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我們在音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音樂氛圍,引導學生抓住音樂特點,“讀”懂音樂,感受音樂。 在學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變,將傳統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變成“馬蹄形”、“圓形”的座位形式。這些作法不公消除了教學中師生間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礙,而且還大大的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

二、師生營造和諧、愉快、合作的教學氛圍 讓音樂成為師生溝通的情感橋樑。 在開放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營造一種民主、自由、輕鬆、愉快的氛圍,創設良好的師生關係。老師大多數時間可以走到學生中間,縮短和學生的距離。教師是導演,有序地領着孩子走進音樂的殿堂,不斷給孩子新的內容,讓他們有新的發展。教師又是演員,與孩子們一起歡歌跳躍。教育心理學認為,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形成友好信賴的關係,那學生就可能更願意和教師相處,接受老師的教誨。同時在這種平等、和諧、熱烈的氛圍中,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和創造的積極性。我在課堂上經常鼓勵那些比較內向的同學大膽説、大膽想、大膽唱、大膽演。這種鼓勵支持的態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語言,能樹立學生進步的信心,讓學生在寬鬆友好的學習氛圍裏感受美、體驗美。

1、創設舞台,展示自我

“互動式”教學模式啟發了我們,在音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人際關係,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則普通身份加入,通過適當點撥,發揮嚮導作用,促進師生間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諧關係,從而發展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健康的個性,使學生的更多的參與,合作過程中得到素質上提高。我在音樂課上設計了“小小舞會”這一活動環節,放手讓學生盡情地唱、盡情地跳,把整堂課營造的喜悦氣氛推向最高潮,讓學生在無拘無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金孔雀輕輕跳》時,我和同學們共同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伴奏下翩翩起舞。再如,一年級新教材中的《幸福拍手歌》,教師也可以提示學生積極思考進行創編,將拍手動作換為跺腳、搖頭、聳肩、扭腰等動作,使學生在律動中充分感受創作的成功感。

2、以“賽”激趣促學

好勝心強是學生的主要性格特點之一,而在激烈的競爭氛圍中,學生最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們在課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這一點,實現教學目的。在我每次上音樂課時總是激勵學生上台來表演唱,並準備了很多寶石花、小五星來鼓勵大膽的學生。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樂理知識感覺是最乏味的,我在設計學生認枯燥的力度標記時,採用了分組進行搶答,表演的比賽形式來爭奪紅旗,從而營造了一種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

3、開展音樂活動課的實效性

音樂活動課是音樂課的延伸,音樂活動課這種特殊的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創造思維的空間更為廣闊。活動課除了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外,更多的是把活動的主動權教給學生。上器樂課時,教師除了講課輔導外,可與學生一起齊奏、合奏。如需要配打擊樂時,教師除了引導學生設計相關的鑼鼓點外,還可以和學生裝一起演奏各種打擊樂器,甚至與學生演唱的歌曲作伴奏。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設計合適的伴奏音型,讓他們用自己的樂器為教師演奏的樂曲進行伴奏?這種作法不但使課堂變得生機勃勃,頗有興趣,而且還達到了師生營造和諧、愉快的良好教學氛圍的目的。例如:我上的《森林奏鳴曲》這一節音樂活動課,由欣賞樂曲入手,感受和分析樂曲每一段的情感特點,再由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用説、演、畫、打擊樂器伴奏這四種方式來表現樂曲。這樣的活動集中了文學、藝術的內容,學生通過活動就更能理解樂曲情感,同時也增強了環保意識。所以,活動課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團隊精神,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實踐證明:“互動式”教學模式開闢了一條新的教學思路,在音樂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放手讓學生在音樂的環境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表現音樂。真正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台,一個鍛鍊的機會,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由教育教學的“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通過師生共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而體現“互動”為音樂課堂所帶來的最佳教學效果。

國中音樂教學論文 篇二

國中音樂教學作為國中教學中較為重要的輔助性學科, 對學生全面發展及綜合素養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動作用, 因此越來越得到國中音樂教師們的重視。將音樂教育體系實踐於國中音樂教學, 不僅能夠豐富音樂教學內容, 還能夠擴展學生的音樂視野, 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從而提高國中音樂教學質量。

音樂教育體系; 國中音樂教學; 實踐;

音樂一直是人們情感的寄託載體, 同時也是歷史的見證者, 音樂教育體系在國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 是提高國中音樂教學質量的關鍵, 理應得到重視。

一、國中音樂教學中音樂教育體系的重要性

(一) 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熱情

國中音樂教學與其他國中教學科目一樣難逃“過分重視分數”的命運, 使很多教師盲目性地通過死記硬背來提高學生音樂考試成績, 但這樣與“以學生為主”教學原則是不相符的, 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而音樂教育體系的應用則能夠豐富音樂教學內容, 進而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1]。例如, 音樂教育體系中包括配合舞蹈系列的音樂, 教師可以利用舞蹈和搖擺動作等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二) 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水平

國中音樂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於提高學生音樂考試成績, 還需要加強對學音樂鑑賞能力、創造能力等的培養, 為學生以後的音樂學習奠定良好基礎。這就需要在國中音樂課堂上進行多方面知識教育, 如舞蹈知識、配樂知識和節奏知識等, 以提高學生音樂應用能力及綜合能力, 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及技能水平。而音樂教育體系的實踐恰好能夠實現對學生的綜合性音樂教學[2]。

(三) 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音樂教育體系不僅含有音樂知識內容, 還含有舞蹈知識內容、樂譜知識內容、樂器使用知識內容等, 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 所以在國中音樂教學實踐音樂教育體系, 無疑是對國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綜合能力及知識文化素養的培養, 不僅能夠鍛鍊學生的視覺及聽力, 還能夠培養學生們的感性思維、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進而培養和提高學生們的音樂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音樂教育體系在國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很多國中生都是剛接觸音樂課, 尤其是農村地區很多上國中的學生在之前都沒有真正接觸過音樂課, 所以對音樂課的認知還不高, 也沒有對音樂學習重要性進行正確認識, 導致部分國中生難以提起對國中音樂課的興趣。所以教師在進行國中音樂教學時除了要做好國中三年的音樂教學規劃以外, 還需要在實際音樂教學中實踐音樂教育體系, 因為音樂教育體系的實踐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及技能水平, 使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及興趣得到提高。音樂教育體系在國中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措施如下:

(一) 將“歌唱教學”實踐到國中音樂教學中

歌唱教學是音樂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最為基礎的音樂教學方式之一, 對整個音樂教育事業發展都起着重要性作用, 故需要實踐到國中音樂教學中, 以豐富國中音樂教學內容、完善其教學方式, 進而培養學生的人文音樂素養、歌唱技巧, 使學生帶着情感進行歌唱, 以增加歌唱的感染力, 最終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3]。

例如, 七年級上學期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音樂作品賞析及模仿活動, 鼓勵學生去學習優秀的音樂作品, 並使用自己的方式展現出來。賞析時教師要多應用鼓勵性語言, 讓學生不斷去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 同時還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正確的發音和情感表達等方式具體化和形象化地展示給學生, 讓學生不斷練習自己的歌唱氣息, 使他們發音越來越準確、情感表達越來越流暢、聽力越來越好等。

對此, 教師可以選擇《十送紅軍》作為學生練習氣息、發音和聽力的訓練曲, 即教師先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將該歌曲的歷史來源及風格等講解給學生, 讓學生整體上了解該歌曲, 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感受該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所使用到的旋律等, 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通過對《十送紅軍》賞析後, 很多學生都會了解到《十送紅軍》富含江南音樂特色, 整個音樂旋律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

(二) 音樂教育體系教學整個過程在國中音樂教學的實踐

音樂教育體系包括組織、演繹和新課教學三環節, 三個環節都必須在國中音樂教學中得到實踐, 具體實踐過程如下:第一, 組織環節, 教師可以先將《黃河大合唱》播放給學生聽, 讓學生感受到黃河的宏偉壯觀, 以吸引學生注意力, 從而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第二, 演繹環節, 還是以《黃河大合唱》為例, 設置對應的問題, 如這首歌是哪個地區的?黃河在我國人民的心目中是什麼樣的地位?等等, 待學生們解答完問題後, 不僅學會了新的音樂曲目, 還深刻了解到黃河對我國的重要性及黃河的發展歷史, 培養了學生的音樂情感;第三, 新課教學環節, 教師可以先講解曲譜, 然後通過範唱來學習歌曲旋律, 幫助學生掌握歌曲的唱法, 通過PPT播放相關的音樂素材, 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首歌曲[4]。

通過上文分析可知, 音樂教育體系對國中音樂教學質量提高有着重大意義和作用, 可以通過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增強音樂教育體系在國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來提高國中音樂教學質量及效率。國中音樂教學中實踐音樂教育體系, 不但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們的感性思維能力, 還能夠培養學生們的音樂鑑賞能力、創作能力、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 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國中音樂教學論文 篇三

隨着我國經濟制度的不斷髮展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升,導致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不斷提升。所以在國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都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能力的發展進步,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滲透審美教育,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加強學生對“美”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情操修養,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保證更好地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審美教育

音樂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因素,是人們追求生活享受、放鬆心情、愉悦身心的重要手段,所以音樂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在國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步,在國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音樂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有效地感受音樂的美妙,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促進學生生活品質的提升。那麼怎樣才能在國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呢?

一、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只有對音樂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才能夠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滲透審美教育,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對音樂中的美進行具體的感知。對於國中生來説,所要學習的科目比較多,學習壓力也比較大,所以學生都是比較渴望學習音樂課堂知識的,但是學生所喜歡的音樂大都停留在流行音樂的層次上,加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只是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講授,忽略了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能力,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例如,教師在對《春曉》這首歌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會對學生進行曲譜的教學,讓學生對曲譜進行跟唱,在此基礎上直接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並讓學生進行音樂歌曲的反覆練習,學生不僅不能有效地體驗音樂中的美,還會因為被迫地進行音樂知識學習而降低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阻礙了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豐富音樂課堂的教學方法,採取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教學,例如,教師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中國人民通過不斷鬥爭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視頻,加深學生對歌曲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對歌曲內容學習的興趣,從而再讓學生對歌曲進行欣賞,讓學生體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於鬥爭的精神,從而發現歌曲中的美,有效地滲透審美教育,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的提升。

二、創設合理的音樂教學情境

音樂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為學生創設合理的音樂教學情境,從而讓學生對音樂內容進行合理有效的體驗,讓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音樂中的情感與意境,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所以,這就要求教師深入瞭解音樂教材的內容,具備專業的音樂素養,能夠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教學的出發點,創設學生喜歡的教學情境,提升音樂教學的效率,有效地滲透審美教育,提升學生對音樂中美的感受。例如,在學習《豐收之歌》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秋日田間、果園的具體情境,讓學生感受豐收之時農民的喜悦和田間作物的飽滿,感受農民的不易和食物的可貴,進而讓學生對歌曲進行賞析,加深學生對歌曲內涵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合理對音樂內容進行分類

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大都是按照課本教材的思路對學生進行音樂課程的講解,國中音樂教材內容中已經對音樂的內容進行了有效的劃分,所以教師還需要對音樂的音律和歌詞內容進行有效的分類,讓學生在接受同種類音樂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對音樂的內涵和表現形式進行體驗和欣賞,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深入瞭解學生的喜好,要準確把握音樂的內容,要對音樂進行整合歸納,從而在音樂教學中合理滲透審美教育。例如,在學習《走進西藏》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讓學生學習歌曲之後,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藏族歌曲,加深學生對西藏文化內涵的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瞭解到關於西藏歌曲的表現形式,比如《回到拉薩》《青藏高原》《天路》等,讓學生在具體的音樂環境下體驗關於西藏的歌曲中所表現出的豪邁奔放、熱情灑脱的感情,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教師在對國中生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想要更好地滲透審美教育,就需要提升學生對音樂知識學習的興趣,不斷改變教學方法,確立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地位,為學生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並且將音樂歌曲進行有效的整合歸納,對學生進行課外歌曲的賞析,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音樂中獨特的“美”的感受,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國中音樂教學論文 篇四

中學民族音樂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民族音樂在新課程形式下,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民族音樂是民族傳承的一個很重要載體,孔夫子就非常重視“樂”的教化作用。民族音樂承載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智慧,時間是檢驗事物價值的標尺,幾千年的文化傳承,足以證明民族音樂的價值。

雖然,新課程教材比起舊教材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也不可避免的存有其侷限性。同時,由於社會和歷史的種種原因,中學民族音樂教育教學又存在着諸多不利的因素:

(一)教材導向與學生審美需求之間存在矛盾。

大多數學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音樂課,主要原因是現行的中學音樂教材,選擇的樂曲大部分以中外經典樂曲為選編對象,幾乎很難找到較通俗的音樂作品。改革的深入不僅促進了經濟的不斷交流,也加速了各種形態的文化之間的交流和滲透,林林總總的各種形態的流行音樂大大的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導致學生對一些民族音樂不理解也就不願接受,因而他們也就更願意欣賞那些通俗易懂的流行音樂。這也就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二)對音樂功能的認識缺乏科學性、全面性。

雖然,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音樂的功能認識比以前有了較大的進步,但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大多數學生和家長甚至部分老師對音樂的美育、德育、智育以及許多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功能並沒有形成比較全面客觀的認識。其實,音樂教學首先表現為一種美育教育,它的可感知性是其它美育教育手段無法比擬的。同時,它還會起到輔助德育、智育的作用,對於青少年培養敏鋭的審美感知能力、豐富而高尚的情感、想象力、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其它學科不可取代的。柏拉圖曾説:“音樂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以外,必須把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目的來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但是,許多學生和家長甚至部分老師認為音樂學好學壞並沒多大關係,這對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是很不利的。

(三)在升學考試課程縫隙中民族音樂教育難以生存。

由於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存在,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把升學率看成學校聲譽和生命力的標誌,凡是會考、大學聯考科目之外的課程一概受到冷落。中學音樂教育就很難得到實質性的開展,民族音樂教育被打入冷宮更似乎就是一種必然。在學習任務繁重的今天,學生仍不管是否願意,都必須面對現實——會考、大學聯考,因而音樂課更顯得無足輕重了,更不用説民族音樂了!學生能有時間偶爾聽幾句從大街小巷傳來的通俗歌曲並跟着哼上一兩句,就已不錯了。

基於對當前中學民族音樂教育教學中現存的不利因素的認識,本人認為除了相關教育部門應進一步加強音樂教育方面的一些相應的改革和調整,而作為一位音樂教師也應針對現狀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個人覺得音樂老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加強民族音樂美的宣傳與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充分利用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利用現代網絡功能,彌補課程設置的不足。音樂與計算機的結合,不僅拓寬了音樂教學的思維與方式,更具重要意義的是帶來了音樂學習中的思維方式變化。正如普通高中音樂課標提到:要求學生“能夠在電腦上應用相關軟件欣賞音樂,並能夠通過互聯網搜尋和下載音樂資料”。因此,在課前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將下週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通過上網查閲相關的資料,然後在課堂上展示,各組還可以互相補充,比如講到某個少數民族,它的風土人情、服飾、節日、音樂等,這些足以讓學生更好地瞭解、掌握知識,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他們團結合作能力。

(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

在欣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學摘要素進行對比,讓學生討論、比較分析找出各自的風格特點,最後再次聆聽並提出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本課的教學重點——“魚咬尾”,教師適時引導提示,這時就有學生説:“這不就和成語接龍一樣嗎?”全班同學一聽,互相討論,最後懂得了“魚咬尾”的民歌創作方法。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感知、思考、討論、總結等學習過程,不僅能更深刻、更準確地領會音樂作品的感情內涵,同時能找到音樂與語文、歷史等其他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繫,在感知和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更準確全面的認識音樂的美育、德育和智育等功能,從而自覺端正對音樂學習的態度。這正如同志在他的哲學著作中所説,我們的實踐證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

(三)加強實踐,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知識的掌握能力,陶冶情操

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音樂教師可以結合第二課堂,組織“民族聲樂演唱”“民族器樂”等興趣小組,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也可以組織部分班級開展“民歌演唱會”“中華卡拉OK民歌大獎賽”等活動,擴大民族音樂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影響。針對當前流行歌曲的衝擊,這顯然也是一種有效的導向手段。此外,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區(“南音”)的特殊民間文化,組織學生進行音樂採風,收集原生態的和變異的民族民間音樂,讓學生從鄉土音樂的認識和感受做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民族情,使學生更好地認識鄉土音樂,熱愛鄉土音樂,繼而更好地認識鄉土,熱愛鄉土。

作為一名從事音樂教育的工作者,應該對民族音樂有着足夠的重視,應該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加強對學生的民族音樂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為培養下一代盡職盡責,不辜負人民的重託!

國中音樂教學論文 篇五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 新課改對傳統教育模式的衝擊是很大的, 同時也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國中音樂課作為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分辨美的能力的重要課程, 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 在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目前國中音樂教學還存在着問題和矛盾, 需要我們教師認真總結經驗教訓, 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

素質教育; 國中音樂; 音樂教學;

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包括多方面的內容, 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生的思想文化以及身體心理健康方面的培養。21世紀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 而音樂課程作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陶冶學生情操的重要課程, 在學生綜合培養方面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 國中音樂教學要切實發揮教育作用, 不斷創新形式讓學生儘快建立起對音樂的興趣, 同時努力做到讓學生儘快發現美, 並甄別出什麼才是美。這不但有助於學生在平時辛苦的課程之餘, 有機會放鬆心情, 陶冶情操, 更能幫助學生在日後的發展中不斷向全面綜合以及高素質方面發展。

一、國中音樂教學階段遇到的問題

(一) 對音樂課程的重視不夠

很多學校教師都認為音樂並不是考試科目, 而是一門輔助課程, 因此對其重視程度不夠。部分教師認為音樂課程在閒暇之餘上沒問題, 但遇到了類似考試這類的活動中必須為主要課程讓步。這就直接導致一學期的音樂課程標準被壓縮到很短時間內完成, 而時間不夠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教師為了趕進度, 將本應該屬於學生自己動手的時間都盡力縮短, 學生沒有動手能力, 對音樂的理解也就僅僅是留於表面。

(二) 認為理論大於實際

很多學校受教學條件的影響, 不能給學生提供全面的音樂器材, 而音樂課上的時間也就僅僅是教師在講台上講解音樂的理論知識而後讓學生背誦, 或者直接什麼都不説讓學生自己看書。這樣的教學形式根本不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這違背了設立音樂課的初衷。學生無法真正放鬆緊張的心情, 陶冶情操也就無從談起, 而且學生對音樂課程的理解不到位, 在潛意識中就將音樂課當成是平時上課的輔助, 認為音樂課就是玩, 就是上課跟同學聊天甚至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覺。由於上述原因, 很多有着音樂天分的學生在國中階段沒有經過系統學習而直接導致不再接觸音樂。

(三) 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對大部學生來説, 印象中的音樂課程其實與其他課程沒有太大的區別, 都是教師講, 學生聽, 而講學的內容也大都是教材上所寫的內容, 沒有更多的延伸和補充。國中音樂教學上的零互動也是導致學生無法建立音樂興趣的重要原因, 學生以及教師都不能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教師認為自己才是課堂的主體, 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體現, 導致效率低下。

二、如何解決國中音樂課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 重視音樂教育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全面發展, 而不是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正視音樂課程的地位, 按照課程的要求將音樂課程貫徹到底, 並制定教學進度, 其他課程的教師不能隨意佔用音樂課的時間, 保證教學課時。另外, 教師要注重學生的音樂理念教育, 讓學生能認識音樂課的重要性。此外, 學校領導也要重視音樂課程, 讓音樂課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切實起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

(二) 創新音樂教學的內容

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音樂只是一個成品, 是創作者在一段時間內心血的濃縮。如果單單是學習這一段音樂本身, 不可避免地就會將之創作背後的目的以及想要表達的情感所忽視, 這不是我們所提倡的音樂教育。在此基礎上, 音樂教師可以適當地將音樂課程進行一個延伸。例如, 在教學《同一首歌》這首歌時, 教師可以首先模擬一下演唱者當時的情境, 然後讓學生閉上眼睛安靜傾聽, 感悟創作者的心態。這時, 教師也可以適當地將創作背景講給學生聽, 增強學生的代入感以及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切實增加學生的音樂素養, 讓學生正確認識美、發現美。音樂教師以及學生都要認真對待、努力拼搏, 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 創新音樂教學模式

1、在國中音樂學習階段, 教師可以分組教學, 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下進行音樂學習。分組教學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還調動了學生積極性。此外, 教師可以讓班級中有過專業音樂學習的學生分散到各個小組, 由學生自己講解自己所學樂器的內容方法以及學習心得, 幫助其他學生儘快建立起音樂學習的興趣。

2、此外, 多媒體也是學生音樂學習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準備幾首動情的歌, 在上課之前讓課代表拿到班裏播放。這樣一來, 既可以讓學生儘快進入音樂課的狀態, 又能讓學生喜聞樂見、放鬆心情。

3、提供幾首純音樂, 如:《魯冰花》。我讓學生辨別一共用到了哪些樂器並想象歌曲中描述的畫面, 切實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 提高音樂鑑賞的能力。再如, 在教學《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曲時, 我提前製作一個幻燈片, 其中插入許多充滿愛意的畫面, 提升歌曲的感染力, 讓學生自己去體會音樂的號召力。

三、結語

學生的素質教育包括很多方面, 音樂素質是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成分。教師通過高效的音樂教學, 不但能提高學生音樂意識和音樂素養, 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着高尚情操的人。對於教師來説, 我們要做的就是採取積極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讓學生成為新時期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讓素質教育在學生身上有一個更完美的體現。

國中音樂教學論文 篇六

一。培養學生樂感以及音樂鑑賞力的原則

音樂教學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與語言類學科相比,音樂學科更重視學生的個人興趣。同時,它還需要學生投入更多的實踐以及長久的訓練。首先,音樂學科通過更加直白且明確的方法表達個人情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置身於不同音樂曲目所提供的場景之中,真實感受其所表達的感情。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更深刻的體會音樂的魅力。這種方式只是學生個人的感官感受,非專業音樂欣賞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樂教學則是通過理論教授學生怎樣更好的體會音樂的美妙,以及怎樣從一個專業的角度評價不同音樂。由此可見,理論教學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是學生的相關實踐。音樂教學的實踐性極強,學生只有通過實踐才可以更深刻的體會相關情感。學生通過自主創作以及練習相關音樂技巧,從而可以更好的體會樂曲炫技之處。

二。培養學生樂感以及音樂鑑賞力的具體教學措施

(一)合理導入教學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音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個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這就更突出了音樂教學中教學導入的重要性。隨着社會的發展,學生更加註重張揚個性,對於音樂、美術等學科的興趣更大,然而理論教學畢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現了眾多學生對音樂非常感興趣卻不願意上音樂課的現象。國中學生由於學業的壓力等原因,在音樂課上的積極性遠不及國小生來得濃厚。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注重運用有吸引力的手段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的上音樂課,以及在教學過程中保持學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導入教學就是指教師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更快的進入教學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傳統的教學導入方式,例如講故事以及成語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對學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學生可以跟隨音樂故事的情節,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從而更好地對相關音樂更加感興趣。而成語典故則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關傳説等,更是傳達了先人為人處世的道理等。向學生講述成語故事對學生的長遠發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時,很多成語故事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常聽的,教師講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師還可以運用遊戲教學法導入引領學生更好地進入音樂課堂。國中生畢竟具有一半兒童愛玩的天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視之如猛虎,而應該正視它。只有這樣才可以看到其本質,並進行合理利用。教師可以利用一些音樂小遊戲培養樂感,增加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主動的進行音樂學習。同時教師更應該與時俱進,積極利用當前的先進技術進行導入教學。

(二)運用對比教學

對比教學是教師培養學生音樂鑑賞力的一種重要手段。所謂對比教學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將兩件事物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區分。這種方法很好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達個人見解的能力。音樂的對比教學法則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手法教授學生從各種對比因素分析音樂。不同音樂在音樂家的創作、演奏以及相關技巧方面也存在極大的不同。因此教師首先,可以將同一音樂作品的不同演繹形式進行對比。尤其是經典作品常常會被後人進行改編或者運用不同的樂器予以演繹。然而,為什麼要這樣改編,改編之後的作品與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麼有點與不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種角度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新的結論。

三、結合學生心理開展教學

1、中學生學習音樂的心理。

中學時代是從兒童向青年過渡的時期,在身心的發展方面,是一個充滿矛盾很不穩定的時期。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心理學指出:在情緒和興趣以及理解會對人類的活動有很大地影響,精神快樂,情緒舒暢,認知效果好,學習興趣會積極、學習效果會更強。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提高教學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音樂教學中,學生通過"感覺""理解""實踐"等學習音樂,把激發學生興趣放在首位。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就會越來越強,學習效果更好。

2、教師在學生心理基礎上的音樂教學。

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創設一種自由、舒暢、相互交流的教學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身入其境,注意力集中,喚起豐富的想象,引起聯想和情感共鳴。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開展音樂實踐創造活動,讓其在實踐中提高。通過創造寬鬆、民主的音樂氣氛和環境,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藝術實踐,來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課前教師應精心選材,合理安排音樂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等手段來增強音樂教學的趣味性。教學內容要豐富,視聽結合學習音樂,從視覺上增進愉悦,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對於課堂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以鼓勵性的小禮品作為獎勵,為教學增添活力。創設音樂氣氛或意境,使學生對要學習的音樂產生親切感。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覺器官,讓學生辨別樂器、從而理解音樂。在音樂作品前編上一段入情而簡短的導語,這些導語的建立必須與中學生對該作品的熟悉情況和學生音樂操作能力的實際發展水平。

四、以民間舞蹈為切人點的音樂教學

舞蹈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通過舞者的身體動作來表達思想感情的獨立的藝術形式,但在發展過程中也應該學習的一個綜合性的藝術。我國民間舞蹈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僅在漢族地區就普遍流傳着龍舞、獅子舞、花鼓等民間舞蹈形式,其他少數民族舞蹈也都具有各自的特色,相應伴隨的音樂風格也不相同。大部分民間歌舞是載歌載舞、歌舞結合,形成歌、舞、樂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為廣大人民羣眾所喜聞樂見。在課堂教學中學習民間舞蹈,先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元素;其次感覺如何,舞者的身體動作來表達思想和感情;第三瞭解如何使用身體語言表達民族音樂。前兩點通過欣賞教學達到第三點,並通過實踐學習培訓。開發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使用奧爾夫、羅斯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強調音樂與舞蹈、語言、動作相結合,開展動態的音樂課。達爾克羅斯的"體態律動學"是把音樂、舞蹈高度結合,學生伴隨音樂節奏,通過身體反映音樂情緒和要素,通過練習去體會舞蹈動作與節奏、旋律的結合。在教學生學唱樂曲時,教學生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動作,跟着音樂邊唱邊跳,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鼓勵學生自己創編新的舞蹈動作,激發學生想象力,以增強學生們的舞蹈律動感,指導學生製作舞蹈道具、自制簡單小樂器,以提高學生的身心協調能力。學生們喜歡民族音樂,隨着民族音樂進行民族舞蹈的動作表演對他們來説是很樂意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