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音樂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18W

音樂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國小音樂教育論文 篇一

[摘要]音樂可以豐富學生的頭腦,擴大想象的空間。音樂使學生在沒有壓力、天性舒展的狀況下,給想象力以無限馳騁的自由空間,使創造力得以迸發、顯現。因此,必須開拓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一個廣闊的天地裏翱翔。在國小音樂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多種手段努力融合音樂的基本技能,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中情趣盎然地學習。

[關鍵詞]音樂教學;綜合手段;國小

國小音樂課教學面對的是6~11歲的國小生,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活潑好動,持久性和耐力較差。音樂課的人文性、綜合性為課堂教學的手段提供了豐富的發展空間。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採取靈活多樣、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方法進行教學,就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重視組織教學,貼近學生生活

組織教學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喚起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手段,使學生集中精力,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把組織教學工作有效地貫穿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應千方百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喚起興趣,迅速有效地突破難點,從而使整個課堂教學呈現生動活潑的局面。

陶行知老先生認為:“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陶老的這一教育思想對今天的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音樂這門藝術源於生活,而現實生活中也充滿着音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組織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尋找音樂素材,讓學術覺得音樂就在他們的身邊,並不是虛無縹緲的。

以《洗手絹》一課為例,教學過程中,老師問學生:“你能説説在現實生活中手絹都有什麼用途呢?”學生回答:“擦汗、擦臉、擦手、擦桌子……”老師接着問:“除了擦汗、擦臉、擦手,還有什麼用途呢?”學生回答:“洗澡、摺疊小動物、跳舞……”這時只見老師從衣服兜裏掏出一塊漂亮的手絹,把它系在一位女學生的頭上,問學生:“大家看,這時的手絹又有什麼用途呢?”學生們齊聲回答:“還有裝飾美化的用途。”學生們各抒己見,對手絹的用途發表看法。老師的巧設問題、層層深入為的是最後歸納出一塊小手絹的用途是不僅具有實用的價值,又有裝飾的作用。老師又問:“你喜歡用手絹跳舞嗎?你喜歡用小手絹摺疊一種小動物嗎?你喜歡這首關於小手絹的歌曲嗎?”一連串的小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通過生活情境再現體驗音樂,通過音樂感受生活情境,使學生在整個的音樂教學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學生喜歡音樂中的生活和生活中的音樂,因此我們的教學要以生活為基礎,貼近學生的生活。

二、採用直觀教學,學生喜聞樂見

“直觀性原則是以兒童的認識規律,由感性到理性、具體到抽象作為依據的。直觀性教學是以鮮明、生動的具體形象,給予兒童視覺、聽覺的直接感知而進行認識活動的。這種直觀性有利於兒童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記憶。”大家知道,音樂是有聲語言,它通過聲音來描寫自然與社會現象,在國小階段,學生的思維正處於從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因此,國小的音樂教學應用形象直觀法,讓學生喜聞樂見。

課本中有許多插圖和圖解,它們不只是裝飾用的,有的是歌曲和器樂曲內容的寫生畫,有的則是對知識的形象化解釋,它們不僅增加了形象感和趣味感,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學生對基本內容和基礎知識的理解,教師應加以充分利用。直觀教學不單單指教材、圖片、靜物等,一切視覺、聽覺、觸覺能夠感覺得到的畫面、聲音、環境、師生的精神面貌等都屬直觀教學內容範疇。因此,課堂教學環境的建設與音樂氛圍的營造不容忽視。一位教師是這樣佈置她的教學環境的:鋼琴上擺放一個漂亮的花瓶,花瓶裏插上幾束她親手採摘的小花;教室的一側設立了展示台,這裏擺放着學生的繪畫作品、手工製品、演出照片等;學生的座位成扇形排列,圍在老師周圍;教室的牆上懸掛着中外藝術大師的照片,最吸引人的要數《貝多芬的家》這幅圖了:夜晚,寧靜的小院,微風習習、綠草如茵,彎曲的石鋪小路延伸到敞開的房門口,當你駐足停留時,那首《月光奏鳴曲》又從你的耳邊響起。這樣温馨、恬靜的教學環境連筆者都不願離去,難怪學生們下課也不願意離開他們的講課教師。

三、注重實踐教學,練就肢體語言表達

陶行知老先生非常重視實踐,在教學過程中“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那麼,在音樂教學中,我們也要注重實踐教學,練就肢體語言表達。例如,在教《理髮師》一課時,老師問學生:“同學們,平時生活中,我們都理過發,請説説你是怎樣理髮的?”學生各自説出了自己的理髮經過。老師又説:“請你們依據生活中的經驗,對《理髮師》這首歌曲的歌詞創作和歌曲表演提幾點建議。”學生們七嘴八舌,對歌詞提出了許多異議,根據學生的理解,他們到理髮店,沒見過年紀太大的理髮師,所以不應該稱為老爺爺;在表演這首歌時,應該加入文明禮貌用語。如“你辛苦了!”“謝謝!”同學們的建議都是來源於生活,同時提出音樂與生活不相符的現象。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提出的建議調整了教學。本節課全班學生參與,使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們不僅學習興趣高,而且通過學習還受到了良好的文明禮貌教育。通過真實情境的表演,由歡迎顧客進門,到整個理髮過程,最後送顧客出門,學生的表演惟妙惟肖。經過生活情境再現體驗音樂,通過音樂感受生活情境,使學生在整個的音樂教學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實踐中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音樂課堂實踐中,學生在課堂中演唱、演奏、繪畫、舞蹈等活動必不可少,這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許多學生習慣了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唱歌、表演不再羞澀,動手操作能力有了明顯提高,會使用許多打擊樂器、能通過音色辨別幾種樂器等。俗話説得好:心靈手巧;換言之,手巧必定心靈。音樂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之一,注重實踐性教學是評價教師教學能力標準之一。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開拓學生眼界

現代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對教育教學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對傳統教學模式產生了很大的衝擊。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以往的粉筆大都被多媒體替代。多媒體的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手段的運用,可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把抽象的事務變得直觀具體,這大大突破了傳統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開拓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增大了知識的含量,加深了學生的審美體驗。由於現在廣大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多媒體輔助教學贏得了廣大教師的青睞。我們看到,在各級教學研討課、優質課中,大有“無多媒體不成課”之勢。多媒體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得到了迅速推廣。可以説,今天的教育教學環境,為音樂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決條件。

但是對多媒體的運用也要恰到好處,不能全部依靠多媒體代替傳統教學。我們要永遠記住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輔助工具,黑板、錄音機、幻燈片、掛圖等傳統手段在本質上也是一種提高教學效果、擴大教學範圍的教學工具,在適當的時候會比多媒體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因為教學是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學中不僅有信息的交流、知識的傳遞,還要有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互動。另外,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也不盡相同,有些東西是作為“物”的多媒體手段所不可能具有的。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不可能全按事先的預設進行,教師要根據課堂出現的新情況隨機應變,教師的範唱、動人的舞蹈、高超的演奏會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感受和體驗,這是任何多媒體技術都不能替代的。眾所周知,偉大的人民音樂家聶耳、冼星海時代,學校的電化教學設備狀況可想而知,不也培養出了令世人矚目的音樂家了嗎?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手段不能離開教師而單獨存在,更不能代替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

五、突出聽覺教學,課堂動靜結合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突出聽覺教學,因為音樂本身是一門聽覺藝術,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徵。聽覺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只有在聽的基礎上才能對音樂進行審美體驗。因此,教學中要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把聽覺教學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過程。音樂聽覺是指對音樂的感知、記憶和理解的能力,無論是演唱、演奏、視唱,都必須依賴於對音樂的準確聽覺判斷,必須要有一雙“音樂的耳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缺乏音樂美感,僅僅依靠單純説教,忽視音樂的整體形象,對音樂知識只是機械地講解、操練,就會影響音樂的教育功能。目前的國小音樂教學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許多教師把音樂課教學目標的重點放在了音樂知識的認知和音樂技能的訓練上,衡量一堂課成功與否的標準,主要看這節課學生掌握多少樂理知識,唱會多少歌譜。國小生正處於成長髮育階段,加強聽覺訓練不僅是他們學習音樂活動的需要,也是終身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聽覺訓練。

教學中除了突出聽覺外,還要注重對學生視覺的培養。因為音樂也是聽覺與視覺的綜合表現形式,聽覺體驗是音樂學習的基礎,而視覺感受是舞蹈欣賞的前提,在音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不管是唱歌、舞蹈,都是圍繞“聽”和“動”這個中心進行的,因此,教學中要動靜結合。在欣賞教學中,讓學生邊聽邊用動作來表現音樂形象,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靜”,是聆聽音樂的保障,“動”,則是鼓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常言説,靜則思,動則表。欣賞樂曲一定要靜靜地聽,細細地想醖釀情緒、體驗作品,待創作的情緒達到了一定程度,學生會自然地動起來,且在動中樂,在樂中動,使欣賞達到高潮。

六、巧用教學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音樂學習比一般的知識學習更強調個性化的特徵,它不追求結果的一致,更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如何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學評價應從學習的真實性和情境性兩方面入手,通過對話、觀察等隨機性、過程性評價,獲得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導。改變傳統的考試評價方式,使教學成為一種新型的、充滿樂趣和生機的、給學生以自信和鼓舞、多種可能性敞開的教學過程。例如,從教師的教學評語中,體現發展性評價學生:“你的提問與眾不同,很有創意!”“你真行!”“你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你可真聰明!”“你是一個很有音樂天賦的孩子!”等等。讓學生感覺我很有潛力。從夥伴的評語中,體現從不同層面評價學生,培養學生的互助、關愛、合作精神。例如,“你願意和同伴一起合作表演節目嗎?”此外還有家長眼中的寶寶等評價形式。總之,一切評價,都是為了學生全面、綜合地發展服務的。

音樂的綜合表現形式,決定了音樂課教師在教學中只單純地運用一種教學手段是遠遠不夠的,應在整個教學方法上、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和課堂整體佈局上,都要進行精雕細刻,注意各環節之間的有機聯繫,在有限的時間內,運用富有變化的多種手法,巧妙銜接、順勢推進,因材施教,當下課鈴聲響起的時候,讓學生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國小音樂教育論文 篇二

一、國小音樂教育教學的現狀

國小生的頭腦靈活,性格活潑,模仿力發達,對於音樂課總是充滿期待,至始至終,國小音樂課的主要任務是滿足國小生對音樂的好奇心,給他們提供充分的模仿機會,培養他們對音樂感染力的理解。

1、鄉鎮國小音樂教學的現狀

音樂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對於教師的要求很高。而鄉鎮地區國小屬於師資較為薄弱的地區,專業技能較強的老師不太願意到鄉鎮裏教學,因此就造成了鄉鎮地區音樂教師稀缺的現象。同時,鄉鎮地區對於國小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考慮的並不是很完善,他們更加註重國小生的基礎學科教育,忽略了音樂也是一門基礎學科。

其次,鄉鎮國小的音樂硬件設施還不太完善,對於音樂課最基本的教學用具———電子琴,很多鄉鎮國小都不具備,老師在課堂上先把要學的歌詞抄在黑板上,然後自己示範性地唱一遍,然後一句一句教學生唱。因此,要想鄉鎮國小生的綜合素質有全面提高,就必須增加硬件設施,必須增強音樂教師的師資力量,鼓勵更多年輕人到偏遠或者條件比較差的鄉鎮地區教學,讓每一個國小生都能對音樂有所瞭解,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城市國小音樂教學的現狀

位於市內的國小,由於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學校對於學生的音樂教學有很多優勢。比如音樂硬件設施的建設,有專門的音樂教室,有專門的器樂教室,還有專門的歌曲排練教室,這些硬件設施無疑為國小生提供了更多接觸音樂、瞭解音樂的機會。他們學到的不單單是課堂上的歌曲,還可以利用這些條件對歌曲進行舞蹈編排,可以讓專業老師對學生進行音樂的改編指導,讓國小生自己發現音樂的魅力。城市音樂教學在初始階段主要採取聽,唱,反覆練習這幾個階段。

特別是對於低年級的國小生來説,能夠靜下心來認真欣賞一首歌曲並不容易,對於抒情性的歌曲國小生並不容易產生興趣,比如《搖籃曲》《口哨與小狗》《水族館》等這些歌詞沒有故事性的,只是欣賞性的歌曲,只讓學生聽一下就可以了,這些歌曲本身沒有太多的故事背景,所以音樂老師針對這樣的音樂教材基本都是先示範性地唱一遍,然後學生跟唱一句一句地學就可以了,有些旋律簡單的,只需要教幾句,學生就可以摸索出下面幾句是怎麼唱的。

二、如何將國小音樂教育教學多樣化

單一的教唱教學模式並不能實現新時代對國小生音樂認知力的培養。因此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是我們所需要的,也是國小生提高音樂素養所需要的。

1、將音樂教材排成小型歌舞表演或情景表演

音樂這門課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聽、唱能力,還要注重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讓他們從對歌曲的作者、創作背景、創作目的等方面對歌曲有深刻的理解,這樣才能讓國小生更好地學習音樂。歌舞劇考驗的就是國小生對音樂旋律以及歌曲情感的理解,表現手法就是將舞蹈融入歌曲裏面。對於國小生來説,自導自演似乎有點困難,舞蹈部分可以在老師的協助下完成。

拿《搖籃曲》來説,這主要是聽賞型的歌曲,老師可以將這首歌曲作為背景,引導學生根據歌曲進行舒緩的舞蹈,讓他們體會這首歌曲的節奏以及優美意境。情景表演主要考查的是國小生對歌曲內容的理解,通過對歌曲的學習,讓故事性畫面感比較強的歌曲編成情景劇,進行分組表演。比如《小鞋匠》這首歌曲,是一首律動性較強的歌曲,主要是讓國小生體會物體碰撞發出的聲音。還有第二單元《小烏鴉愛媽媽》,老師可以指定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者讓他們自己選擇角色進行扮演,充分調動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豐富對音樂的理解。

2、將樂器帶入課堂

樂器是進行音樂教學的基礎工具,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教學條件,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或者演奏樂器,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口琴、葫蘆絲、電子琴等教學輔助用具對於國小生來説很新奇,音樂老師要抓住這一特點,給國小介紹樂器的結構,然後簡單演奏,讓學生體驗一下這些樂器的音色。演奏的歌曲不一定非得是教材上的曲子,最好選擇更能體現該樂器音色的曲子。口琴主要是要把握氣息的變化,葫蘆絲的音色是清脆型的,電子琴演奏則具有多樣性,可以歡快,可以清脆,可以低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分別用三種樂器演奏同一首歌曲,讓學生體會是三種樂器的音色,自己體會哪種樂器適合哪種音樂風格,從而讓學生在對樂器的瞭解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樂器。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樂器作為自己的特長來培養,既能發展特長,同時又能培養音樂素養。

3、組織國小生欣賞兒童音樂劇

音樂教材是國小生學習音樂的基本素材,除了教材之外,音樂劇也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一個很好方法。對於國小生來説,生動的表演,形象的畫面,鮮活的人物是最能吸引他們的,兒童音樂劇具有這些特點。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兒童音樂劇欣賞,這樣的活動意義不僅在於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因為有些兒童劇是教育性的,愛護動植物,保護地球,或者是熱愛家人等主題性質的。因此,兒童音樂劇是豐富國小生音樂教學的課外課堂。

三、培養國小生的音樂創作能力

首先,這裏所説的音樂創作能力並不是讓國小生進行真正意義上的音樂創作,而是能夠充分運用國小階段學習到的歌曲,編入新的歌詞,歌詞的組成可以是難以記憶的語文課文,可以是自己寫的故事,也可以是我們所説的順口溜。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欣賞歌曲表演,尋找創作靈感。既然要進行創作就要有創作靈感。[]由於國小生對於創作這一觀點還沒有很深的認識,除了平時音樂老師的指點外,他們還可以通過欣賞一些其他學校學生改編的歌曲視頻或者適合國小生學習的歌曲視頻,通過欣賞歌曲視頻從而獲得創作靈感。比如:讓學生來給自己的學校編歌曲,歌詞由學生來寫。至於樂譜,可以由專業老師輔助完成。

比如,針對老師、學校、同學,可以以我最敬愛的老師,我愛我的學校,我的好朋友等主題來讓學生展開歌詞徵集活動,每班先以班級為單位,收稿,篩選出大概六人左右,一個主題篩選兩人,再參加學校的篩選。這樣一來能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感情,更主要的是通過國小生自己對某一歌曲進行填詞會增強他們對音樂學習的主動性,會對音樂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在作詞過程中也更能體會音樂的魅力。國小音樂教學方法多樣化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

無論是鄉鎮國小還是城市國小,無論是音樂教師還是學生自己,都需要對音樂有一個更高層次的認識,因為這是提高國小生綜合素質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改變教學方法,編排小型音樂劇,將表演融入課堂,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教學工具,提高音樂老師的專業知識,國小生的音樂教育會上升一個新的層次。

音樂教學論文 篇三

摘要:在傳統的國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導致國中音樂教學過程淪為純粹的以教師為主體的知識傳授過程,完全沒有將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需要教師在進行國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優化和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充分重視國中音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並思考相應的解決方案。筆者具體結合國中音樂教學中若干現象,進行對國中音樂教學策略的優化更新設計研究。

關鍵詞:國中音樂;存在問題;解決方法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音樂教學有別於其他的文化課教學,它是傳授聽覺藝術的過程,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是情感的交流,是培養學生藝術審美、陶冶情操的過程,體現了人類的文化底藴。我國的教育方針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就音樂學科而言,必須由原來的以教師傳授樂理知識為主轉變為面向全體學生,真正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和音樂審美能力。然而在傳統的國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並不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課外音樂學習資源的開發利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調動,豐富的音樂課外資源就被浪費了。教師在進行國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研究,結合國中音樂教學中出現的若干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進音樂教學,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習積極性,進而有效提升國中音樂教學實效。

一、對國中音樂教學中的問題研究的意義

在傳統的國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着教學方法過於單一、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考核不夠科學嚴謹的情況,很容易導致教學淪為形式上的教學。加上音樂在當今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地位也不高,就很容易導致國中音樂教學過程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因此,對於國中音樂教學中若干問題的思考,其根本目的在於要將教師對音樂知識的傳授和學生的音樂學習過程有機結合在一起,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充分發掘學生的音樂潛能,促進國中音樂教學有效提升。為了充分發揮國中音樂教學的效果,就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在結合音樂知識內容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研究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在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享受音樂的同時,也為他們音樂審美意識和藝術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最終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二、國中音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1、知識傳授和學習脱節

在目前的國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對於課堂教學內容設計不重視,這就導致課堂往往存在着教師教學和國中生的實際訴求脱節的情況,也就造成當前考核的內容和音樂課堂傳輸的知識點並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許多教師也沒有形成相應的課堂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理念,這就從源頭上導致了國中音樂教學問題的產生。從國中音樂教學的核心目標進行考慮,就要將國中生的特點和音樂課堂的特點充分結合,尋找音樂教學和國中生之間的對接點。音樂教師要將課堂教學內容和國中生的實際學習特點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和教學的內涵化發展,進而發揮出音樂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

2、對學生音樂能力的提升有限

當前,雖然國中音樂的課時並不多,但是如果能夠深入研究國中音樂教學,合理改進課堂教學,在有限的課時裏仍然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和應用能力。由於國中音樂所涉及的樂理知識還是有相當難度的,因此也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不尋找一種可行的方案,很有可能導致學生不能深入理解音樂知識,領悟不到音樂的魅力。這就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如何利用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形成音樂實踐思維這一問題進行深度思考,以充分發揮出音樂課堂教學的作用,促進國中音樂教學質效的提升。

三、國中音樂教學中問題的解決方法

1、有針對性地激發國中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在國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訴求作為核心,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是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主觀能動性,以更好地發揮出音樂課堂教學應有的效果。與此同時,還要求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另闢蹊徑進行國中音樂教學策略的優化,以促進國中音樂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例如,在《北京的金山上》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這首歌誕生的背景、創作的基本情況,先讓學生欣賞《北京的金山上》的背景故事和樂曲。然後對《北京的金山上》進行深度賞析,進而在學生自主練唱的基礎上,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音樂教學中的優勢和效果。

2、保證國中音樂課堂教學設計合理

為了保證國中音樂教學效率,在進行課堂教學的規劃和設計過程中,就需要充分結合具體知識點、知識體系、國中生學習的基本特點,對課堂教學的設計以及教學中的具體方式方法的合理應用進行精心策劃和安排。例如,在《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具體教學方法的應用做合理的策劃。比如,首先可以讓學生跟着視頻學習試唱這首歌,然後讓學生自己發現這首歌包含的樂理知識,並且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遊戲等形式,去探究發現歌曲的內涵。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豐富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加深對音樂的認知,讓他們的音樂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顯著提升。

3、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現代多媒體教學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豐富等優勢,讓學生在多種感官和多媒體互動中接受信息,使教學活動形象化、立體化,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但是當下,利用多媒體教學成了各種公開課的必要環節,觀摩課、評優課、競賽課都用上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無論執教者、聽課者,甚至評委都一致認為不用多媒體,這節課就不高端、不大氣,跟不上形式,就不是創新。無論它是否有實用價值,多媒體在我們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被無限誇大,以至於“神化”。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優勢為教學目標服務,本無可厚非,但它也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或補充。我們教師千萬不要為了好看,不求實用,一味地拋棄傳統教學模式;為了追求形式上的潮流,而將教學目標棄之不顧,是得不償失的。綜上所述,在對國中音樂教學存在問題的思考研究過程中,要對音樂教學特點進行總結,對國中生的特點進行分析,以制定出合理的課堂教學策略,發揮課堂教學對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推動作用;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和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鍛鍊學生的音樂思維,並注重與其他學科建立有機聯繫,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外,要合理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豐富國中音樂教學的手段和資源,從而更好地促進國中音樂教學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瓊茜。國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之微探[J]。新課程(上),20xx,(10)。

[2]樑琴。關於國中音樂教學藝術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33)。

[3]楊小亮。關於國中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J]。文理導航(中旬),20xx,(12)。

[4]高小亮。試論國中音樂教育中的情感體驗[J]。大學聯考(綜合版),20xx,(11)。

[5]張勇梅。國中音樂滲透懲戒教育的途徑探討[J]。文理導航(下旬),20xx,(12)。

國小音樂教育論文 篇四

摘要: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伴隨科技的進步,尤其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國的基礎教育各方面均有了明顯改變。在中國小教育中,民族音樂教育是音樂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如何如今也是備受關注。本文通過查閲相關資料,簡要介紹了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國小民族音樂教育現狀,並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新課程背景下提升中國小民族音樂教學效果的相關措施,以期能夠為我國中國小民族音樂教育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中國小;民族音樂;教育現狀

新課改在我國經過多年發展不僅擁有了多種教學形式,教育理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代社會更加提倡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育以及通識教育等,而音樂教育正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不僅能夠豐富音樂教學內容,也能夠使當代學生對民族文化有更深的瞭解。教育改革後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代教育要求,而我國教育界也在為此不斷做着努力,如今我國中國小民族音樂教育雖然較為樂觀,但不可否認的是其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1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國小民族音樂教育現狀

1.1重視程度不夠:如今我國雖然已經開展了多年教育改革,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就,但在校園教育中,校方、家長以及學生三方面均未能夠完全適應新課改理念、要求以及模式,不論對於任何階段的學生而言,成績依然是最重要的。不難發現,如今中國小校雖然已經開展適當的教學活動,但往往過於流於形式,學校依然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主要學科的教學中。音樂課時相對於其他學科而言處於嚴重的劣勢下,很多學校的音樂課時一週內不會超過兩節課,有些國中學校周課時僅僅只有一節或者甚根本沒有開設,加之其他學科老師對音樂課時的佔用,使原本就有限的音樂課時又面臨着減少的局面[1]。

1.2師資力量匱乏教師隊伍綜合素質及能力有待提升:我國師資力量匱乏已經成為既定事實,雖然近年來教育部門通過引進特崗充實了部分師資,但依然沒有真正解決此問題,同時由於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降低教師准入難度,在一定程度上又影響了教師總體質量。尤其在音樂教育方面,鑑於該學科一直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因此其在選擇教師時也不會做過多考量,導致許多音樂教師或是缺少相關經驗,或是教學方式老舊,難以符合新課程背景要求,而在民族音樂教學方面所顯示的不足會更加明顯,很多教師自身對民族音樂的瞭解和傳授能力有限,這也成為了民族音樂教學中的一大阻礙。

1.3教學技術方法陳舊:音樂教學中若能夠使用正確的教學技巧,恰當使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設施,既可以充分引發學生興趣,也能夠使學生更深入地感受音樂的魅力。對於民族音樂而言,其傳播方式難比當代流行音樂,但其別具特色的感覺更能帶給學生異樣的感受。然而農村中國小音樂課的形式一直沒有發生明顯的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較為單一陳舊,一般是教師領唱學生跟唱抑或僅僅是聽聽錄音的形式。學生在不瞭解民族音樂的情況下,很難被民族音樂吸引。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想方設法使學生對民族音樂有直觀的瞭解。在教學方式上應摒棄“填鴨式”教學,在教學中積極使用新型教學方式,並教會學生髮聲技巧、演奏技巧等[2]。

1.4學生學習心態不正確:隨着傳播方式的多樣化,中國小生所接觸流行音樂機會增多,而流行音樂其獨有的特質與中學生特性極為相符,能夠輕易引起學生的心理共鳴。反觀民族音樂,其形式較為普通,且長期未做出任何變化,使得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使往往難以提起興趣,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學習民族音樂很土、不夠潮,民族音樂不應該被放入現代音樂教學中等諸多現象。此種心態既與學生年齡、青春期心理以及生活習慣有關,又與民族音樂自身特質有關,同時也與教師的教學有一定關係。

2新課程背景下提升農村中國小民族音樂教學效果的相關措施

2.1拓展民族音樂課外教育:新課程背景下,各個學校均在積極開展第二課堂興趣小組活動,並且近年來很多學校越來越重視校園文化活動。在重大節慶節日裏均開展文藝演出,如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活動等,歌曲演唱是必備節目之一,但民族音樂類節目卻很少有人表演。鑑於此,學校可以鼓勵有相關特長的老師帶動學生參與到民族音樂的表演中去,節目編排指導時可以對學生説“此種形式可以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等,以此來激勵學生;另外,學校也可以積極邀請本地民族民間音樂方面造詣較高的專業人士來學校開展音樂講座,並現場為學生做表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學校也可以在校內開展民族音樂比賽,此種形式不僅會豐富校園生活,也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時更加認真[3]。

2.2優化教師隊伍: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自不必説,然而我國部分教師的綜合素質以及教學能力還需要提升,今後學校應加強對音樂教師的培訓,使其能夠充分了解新課改要求,並積極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使民族音樂課堂不再單調、枯燥。在教學中除了要向學生介紹理論知識外,也要通過實踐課堂來提升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和演唱技能的掌握。另外要實現多元化評價,在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要隨便下結論,更不要在評價學生時使用不恰當詞彙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反而應使用帶有激勵性作用的話語,此種評價方式可以很好的彌補傳統評價方式中的弊端。

3總結

綜上所述,研究關於新課程背景下提升農村中國小民族音樂教學方面的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不僅關係到我國整體教育事業發展,同時也關係到民族音樂的傳承,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當代學生每天處於繁重的學業中,導致其對於主要學科外的課程很少會產生興趣,這也使得民族音樂教育效果長期難以得到提升,為了緩解此種現象,我國音樂教育工作者積極響應新課改要求,完善了音樂課教學模式,但即使如此該方面也依然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參考文獻:

[1]胡振邦,張曉華,郭志山.新課程背景下河南省農村中國小音樂教育現狀調查分析[J].大舞台,2011,(11)10:154-156.

[2]餘復生.新課程背景下河南省農村中國小音樂師資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J].藝術教育,2014,(02)05:74-75.

[3]米慶華,米麗娜.藏民族地區中國小音樂教育的現狀及對策———以四川省阿壩州為例[J].大舞台,2013,(06)08:223-224.

音樂教學論文 篇五

一、古箏演奏技法的發展

(一)對傳統演奏技法的繼承和創新

當前我國的古箏彈奏技法雖然融入了許多現代元素,但傳統彈奏技法依然居於重要地位。在古箏演奏中,運用較多的仍然是點、揉、吟、顫等傳統的演奏技巧,這些傳統技巧凝聚了古箏彈奏技巧的精髓,在古箏彈奏中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另一方面,傳統技法又具有較大的地域性特徵,這顯然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多元化音樂藝術需求。因此,古箏演奏技巧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加以改革創新,當前古箏演奏在規範基本演奏手型和姿勢的基礎上,又着重發展了左手演奏技法,使得古箏彈奏更加靈活多變。

(二)借鑑吸收其他樂器的演奏技法

古箏演奏技法的產生和發展都是遵循樂器自身特點和音樂發展規律的,在此基礎上吸收和借鑑其他音樂元素加以融合,促使古箏演奏更有包容性和豐富性。古箏演奏對其他樂器的吸收一方面表現在對民族樂器技巧的借鑑上。例如吸收利用琵琶的掃弦法以及木魚的敲擊技巧等。另一方面是融合運用西方樂器演奏技巧,例如利用除了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參與演奏,同時,充分發揮左手在演奏中的功用。

(三)演奏技法的多元化發展趨勢

當前的古箏彈奏技法除了繼承和創新傳統的演奏技巧,還吸收融入其他樂器演奏技巧,同時,還在此基礎上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傳統的點、揉、顫、吟等技巧的基礎上,還形成了輪指、搖指、點指和轉換音列等技巧,使古箏演奏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古箏演奏技巧在繼承民族性特徵的基礎上,更加符合當前音樂藝術國際化的時代特點。

二、古箏演奏技法的發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古箏教育作為古箏藝術的基礎與動力,既為古箏演奏提供動力源泉,又跟隨着古箏演奏技法的發展而不斷調整,因此,古箏演奏技法的發展必將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和體現,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古箏彈奏技法的創新要求教師在進行古箏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古箏的樂器特徵和發展概況。掌握定弦、左右手手勢、音位、基本手指指法等基礎理論和技巧,在此基礎上進行相關的實踐訓練。在訓練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在彈奏時左右手指法的姿勢和步驟是否正確。並且事先為學生講解各指法較常見的彈奏問題及原因,並提出相應的防範和改正措施。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指法和手勢,從而確保彈奏的音色和速度效果。其次,在古箏音樂教學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不斷訓練和調整,掌握紮實的基本功,讓學生通過對音節快慢、強弱、粗細的把握,充分展現不同曲調的情感和意境。其次,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古箏訓練時,應當針對“複習曲目”和“新學曲目”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訓練計劃。針對“新學曲目”要引導學生放慢速度,即便是節奏較快的曲目,也要從慢練開始。此外,針對那些難度較大、技巧手法比較複雜的曲目或片段,要分章節、分階段逐層練習,在各章節熟練之後再融合練習,逐個擊破訓練的重難點。在學習新曲目的同時,教師也要適時安排學生有計劃的複習已學過的曲目,做到温故知新。並且指引學生根據已熟悉的曲目總結彈奏技巧和規律,並根據新曲目類型加以實踐檢驗。此外,古箏教學與其他音樂教學一樣,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師在古箏教學中,除了要講授基本的理論知識,還應要求學生加強彈奏訓練,通過舉辦各種晚會、藝術節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平台,讓學生通過演奏實踐,不斷總結和思考,形成聽覺與感覺的溝通交流,逐漸完善自己的音樂認知標準。

國小音樂教育論文 篇六

一、什麼是音樂教育體驗學習

音樂教育體驗學習,顧名思義是以“體驗”為教育核心,由聽覺激發聽眾的內心感受,並從每個人的不同感受領悟音樂的內涵。在國小音樂教育中的體驗學習,即在課堂上的每一曲作品表現出的感覺,都由學生自己來總結。教師不會刻意地要求學生以怎樣的情緒去演繹,而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去自由詮釋;教師也不會先教授學生怎樣的口腔共鳴、胸腔共鳴,而是讓學生先以自己的心去和樂曲從感情上產生共鳴。

二、音樂教育體驗學習的情感沉澱

情感是音樂創作與表演中所要表達的核心內容。從古至今,無論詞牌、曲牌,音樂都將幻化成情感落於人心之上,所以在對音樂的審美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音準、不是氣息,而是感覺。也許這是專業研究音樂時才需要達到的層次,但是在國小教育中,以這一觀點作為教學出發點,可以讓學生不受硬性知識的束縛,而全身心、全方位地參與到音樂的學習與體驗中來,並更有效地通過音樂旋律活躍學生的心理情愫,以感性的手段引導學生向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方向成長。

三、音樂教育體驗學習的意義

音樂教育體驗學習的意義,即從不同角度提升學生對音樂審美的品位和品味。這種教學下的體驗模式,既區別於一般的音樂欣賞又區別於一般的音樂教學;它是在欣賞中教學、在教學中欣賞;或者説其欣賞的目的是為了教學,而其教學的方式又是一種欣賞。它是一種對音樂的形式與內涵的感受與理解、是一種對音樂美感的體悟與領會。音樂教育體驗學習,對於音樂學習的意義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是通過使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之中,從而通過實踐與音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並以學生自己的感悟,主動地去體驗、理解、感受音樂的深邃。並通過這種音樂教學模式豐富學生對音樂的審美體驗、端正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態度,使學生在音樂審美方面有一定的素養。

四、音樂教育體驗學習的形式

1、情境重現式。音樂教育體驗學習,與其説是學習更不如説是遊戲。因為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氣氛會異常活躍、形式更是千變萬化,很多教師願意選擇“情境重現”的方式將音樂演繹出來,像音樂劇,更像小品。例如:將兒童歌曲《小紅帽》編排出一系列的場景,學生親自充當小紅帽、外婆和大灰狼、親自設計旁白和對白、親自編排舞蹈,甚至可以將學生分組自行導演,並進行課堂競演……這樣做的效果顯而易見,它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樂於融入其中,在玩一樣的課堂上輕鬆地掌握音樂知識、技能、技巧。這不僅完成了教師的教學任務,更讓學生對音樂課充滿了期待。

2、即興發揮式。對於絕大部分學生來説,音樂是其成長過程中的良師益友。對音樂的即興發揮,更是鍛鍊學生反應速度及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的最有效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即時的、自由的直覺和感悟,以舞蹈、小品、朗誦、解説等不同的方式將對音樂的理解完整地表達出來。學生在音樂中游戲、在遊戲中音樂,結合體驗與學習將音樂孕育、創造。這種即興發揮的課堂教學方式,也使得原本在課上並不十分積極主動去表達自己的學生變得活躍起來,課堂氣氛必然順勢被推向高潮,更加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在這種即興發揮的學習方式中,學生也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正規的或是不正規的風格與形式的音樂,從而培養出學生更加不拘一格的藝術感覺。

3、創作改編式。音樂教育體驗學習在教授學生樂理知識的同時,更加需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理解、創造能力。學生在音樂中體驗創作的樂趣,可以突破傳統課堂的聽、學、唱的框架性模式,由學生自身從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的多元思維進行對音樂的創作。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採用“樂曲填詞”“詩歌配樂”“歌曲改編”等不同方式,把對音樂的理解表現出來。例如:不同版本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不同版本的《琵琶語》的演唱……在課堂現場的創作改編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挖掘出學生的創作才能、表演才藝,更有利於培養出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以及集體榮譽感。音樂教育體驗學習這一課題自實施以來,音樂課便再不是女孩子的課程,再不是五音不全的學生逃避的課程。它已完全變化為學生們解放心靈的、如體育課一般受歡迎的愉悦時光。音樂課的氣氛得以活躍,學生的個性更是通過這樣的課堂變得愈發活潑開朗起來,可見,這種體驗學習方式勢必成為當下國小音樂教育改革中將被廣泛應用的一劑良藥。

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學生的聽賞能力 篇七

音樂教師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低年級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學生,教學內容主要是學唱歌曲,偶爾有聽賞的任務對他們來説也是很難的。首先,他們所擁有的資料很少;其次,他們還不懂得怎樣去欣賞。這樣,他們就不喜歡上聽賞課,所以老師們常常省去了聽賞的部分。我通過不斷在平行班的教學嘗試中發現,其實,生活可以幫我們解決這個難題。

1、身臨其境

意境是美學的核心範疇,是藝術創作的終極追求。在我們周圍,有着各種各樣的。聲音:鳥叫蟲鳴、水流草動、雨落風起,等等,這些都是音樂語言的重要來源。如《野蜂的飛舞》、《雨滴前奏曲》等表現的就是大自然的聲音。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感受理解能力,就要從感悟自然聲音做起。沒有反覆的聽、鑑別、訓練,聽覺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農村學校周圍有着廣闊的活動環境,是一個天然的“聽覺訓練場”,具有城鎮學校不可比擬的優勢。在教學實踐中,我常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在田間聽各種鳥叫,聽風吹禾苗的聲音,聽各種農機具的聲音,聽各種勞動的聲音;佈置一些課外作業,如下雨時紅薯地和玉米地雨打葉子的聲音有什麼不同?記憶並模仿家禽、家畜以及自然中的不同聲音等,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音樂。

2、借景生情

音樂是一種神奇而美妙的藝術,帶給我們無限美好的聽覺享受。更為奇妙的是,這些音符的組合竟能時時撥動着人的心絃,也能把你帶進崇高的文化世界。在那歡快的音樂之中,少了幾分憂傷,多了幾分快樂地笑聲,直到一個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如在教音樂欣賞課《小儺面》時,我出示仫佬族的風土人情景圖,在歡快的歌聲中把學生引入少數民族的原始世界,讓學生細細體會作者歡快的心情,激起學生無限的遐想,讓學生情不自禁地唱起這首歌,多瞭解少數民族的音樂和原始文化。讓學生通過帶面具反覆感受歌曲的快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提高了自己的音樂素養,同時使自己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3、鼓勵表述

音樂欣賞的審美過程大致分為音樂審美直覺、音樂審美體驗和音樂審美昇華三個階段。欣賞者必須通過親身聆聽音樂,直接接受音樂信息,獲得直觀審美感受。特別是在音樂審美體驗階段後,欣賞者處於一種主動的狀態,是一種積極的再創造活動。想象、聯想和情感在欣賞審美體驗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欣賞者在審美直覺和審美體驗的基礎上,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階段,實現了客體與主體的融合,與音樂作者發生了情感共鳴。這是更高層次的欣賞,是欣賞的深化。由於學生的水平有限,特別是農村國小生接觸面較窄,而且語言能力低,我對學生表達不做任何規定,可以不用專業術語,也不分對與錯,只讓學生談自己的真實認識與感受,重在強調學生自身的體驗。不論學生説得好不好,都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

音樂教學論文 篇八

一、國中生生理特徵與心理狀態分析

國中階段是學生的少年期,我們又稱學齡中期。這一階段是生理髮育的高峯期,説明學生已經開始步入青春發育階段。他們的身體發生了急速的變化,我們自身也有體會,發生了非常明顯變化的有身高、體重、肩寬、胸圍等等。同時在這個重要的。時期都要有一次聲音的變化,這也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就是我們常説的變聲期。這説明國中階段就是學生從童聲過渡到成年人聲音的變聲階段。所以在這重要的階段,應對學生的生理與心理變化進行關注、瞭解,才能更好地進行音樂教學。

(一)國中生生理特徵分析

國中階段學生的變化明顯是在身體上,如前面所説身高增長很快,體重也在迅速增加等等,因為這是人在生長髮育中的第二個高峯期。這時的學生不僅在身體並且大腦、神經系統、各種感覺器官都已基本趨向成熟;同時性機能開始成熟,生理髮育特別快,青春期就是指的這一時期的。

(二)國中生心理狀態分析

國中的開始,是學生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它決定了學生一生的性格,同時也是讓學生正確地從兒童過渡到一個成熟的個體的重要時期。所以教師要深入瞭解學生這一時期的心理狀態,避免學生產生嚴重的心理逆反,隨時跟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瞭解所教各個班集體和個別特殊學生的心理特點,將學生往好的方向引導。學生到了國中階段,其心理髮展狀態主要有三個特徵:自我意識增強、抽象思維能力發展迅速和情緒與情感更加豐富。

二、國中音樂教學形式分析

(一)音樂欣賞課

音樂欣賞課就是指單純的對音樂進行欣賞的課程,它可以在讓學生感受、體會音樂的同時鑑賞音樂美在哪裏,除了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外還增強了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在欣賞課中可以用體驗性教學方法來教學,它以感受、體驗音樂為主,同時讓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得到激發。

(二)樂理課

樂理課是指對音樂基本知識的學習,包括節奏、旋律、音樂常識等。它在豐富學生基本音樂知識的同時讓學生的邏輯思維更加嚴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向抽象化發展。樂理課可以運用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它是以老師和學生語言傳遞為主,通過口頭性的語言以及學生獨立閲讀的書面語言為主,也是常用的音樂課堂教學方法。如果處於變聲期,切記不能用嗓過度,所以樂理課上通過對一些音樂的理論知識的教授,讓學生在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中歸納總結出一些音樂的常識、規律,讓學生更透徹地瞭解音樂。

三、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學生的情況不同,我們要切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在音樂教學的實踐中我們應該不斷進行加工創新,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學。在今天作為一名音樂教師,當然應該即時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含量,學習交流更多的新的教育知識和專業知識,多方面地學習交流音樂教學的心得,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