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7.65K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通用多篇】

自制樂器練伴奏,提高學習興趣 篇一

學生學習打擊樂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養他們的節奏感和識譜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由於條件所限,各種打擊樂器都不能達到人手一件,這就大大影響了學生的情緒。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發動學生在家長幫助下自制打擊樂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裝入沙子作沙捶;用鐵絲將酒瓶蓋兒串在一起當串鈴;用兩個香脂盒對擊做小鑔,用鉛筆敲紙盒當小鼓等。學生們用自制的樂器邊唱邊奏得意極了。我在教學生學唱《過新年》時,做了這樣一個集體練習:全班學生分為4個組,第一組擊小鼓,第二組打小鑔,第三組唱歌,第四組手持綵綢表演。寓藝術薰陶於表演之中,使學生體會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這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篇二

一、學會審美

學生的德智體美教育總的來説就是審美教育,音樂課這種貼近藝術的課程更是對學生們審美情趣的培養起着重大作用,做一位創新型的音樂教師,是新教材對音樂教師的要求。

(一)加強音樂欣賞

注重學生們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們閉上眼睛用心靈去傾聽美麗的音樂,要讓學生們學會欣賞,學會自己找到音樂中所藴涵的美感和韻律,學會傾聽音樂中所帶有的情緒。

(二)挖掘美育素材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引領者,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提煉教材中對學生們審美情操有用的內容,並加以強調,讓學生們加深印象,陶冶情操。

(三)審美氛圍的營造

在進行課程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學校已有的音樂資源,為了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加深對音樂美感的理解,教師也要積極的創造環境,如:老師和學生各自用器樂、演唱、表演、舞蹈等不同的形式,來表現《小螺號》,使每個同學都能上台表演,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和審美能力。

二、讓音樂課成為學生的舞台

音樂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現自己。

(一)教會學生自由思考表現的慾望是每個孩子都具備的個人情感,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孩子們充分的自信心,學會保護孩子們的驕傲,用正確的方式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積極搞活課堂氣氛,營造一個寬鬆自由的授課環境。

(二)給孩子一顆快樂向上的心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通過這種具體的藝術形式,使孩子們學會自主思考,心存愛意,讓他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提高他們對生活的熱情,體驗生命的樂趣。

培養一顆快樂向上的心,讓他們心胸寬廣,使他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樂趣。

三、音樂課的創造性教學

(一)善於挖掘音樂教材中音樂創造教育因素

充分挖掘新版教材中的趣味性,使教學富有時代的氣息,通過音樂的教育不僅讓孩子們在課堂中學會唱歌,更讓他們學會如何面對今後的生活,如何面對挫折和困難。

用音樂來開拓他們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善於發現教材中的優秀元素,巧妙設計教學內容,才能帶領孩子們走進音樂的殿堂,體驗生命的樂趣。

(二)發揮分組合作學習作用,加強音樂創作教學

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可以充分創作教學。

如節奏改編、旋律創作、即興歌舞等,將學生們分為若干小組,讓他們自己進行小組討論,通過給小組評分的方式增強孩子們學習音樂的熱情,在欣賞完《山童》時,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用幾種不同的節奏,分別模仿山風、小草、羊跳、羊鞭、小鳥、泉水的聲音,編一首《山林的歌謠》。

四、國小音樂課後作業的設計

(一)體驗型作業

課後作業的佈置要從平常練習之中走出來,體驗型作業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找到音樂中的樂趣,一首較長的歌曲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通過課後的體驗,學生會感受到每個音樂中所藴含的不同的情緒,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研究型作業

研究型作業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課前預習,讓學生們課前尋找一些與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如音樂的創作背景,音樂與歷史地理的內在關係。

如:在欣賞《新疆舞曲》時,讓學生先查找一些新疆的人文地理環境資料,讓他們理解樂曲的民族風格、地域特徵。

(三)活動型作業

每到學期末的時候要給學生們充分的展示機會,讓他們將自己在本學期內所學到的知識充分的運用在實踐中去,通過組織班級活動,進行班級演出,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達到通過活動來培養人才的目的。

(四)創造型作業

創造型作業就是要讓孩子們學會自主學習,讓他們把音樂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去,讓他們明白藝術與生活的聯繫,讓他們知道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並不是一種高不可攀的東西,學生們可以通過錄音的方式將自己哼唱出的旋律記錄下來。

通過佈置創造型的作業,可以開闊視野,拓展思維。

總而言之,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國小音樂教師也應按照新的課程標準來對學生進行培養,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背景之下,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中國培養出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國家的棟樑之才,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和發展教師的創新精神和能力,為國小音樂教學開闢一方新天地。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篇三

摘要:

音樂是一門既包含邏輯理論的理性學科,又是一門善於述説人物內心情感的感性學科。因此,如何做到國小音樂課堂教學中的理性與感性共存,是現時代教育背景下,國小音樂課堂改革的一項重要環節。筆者就當前國小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建議,以期國小音樂課堂的教育能夠理性與感性並存,越來越規範化、創新化。

關鍵詞:

國小音樂;音樂教育;問題;策略

一、當前國小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音樂課程教育者觀念保守

通常的國小音樂的教學過程包括“教”與“授”兩個方面的主體,這就需要音樂教育者在安排音樂課程時一方面要考慮到不斷的提升學生們在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審美體驗,另一方面還需要提高學生們對音樂的表達能力。然而事與願違,當前許多的國小音樂教育課堂上還存在着許多教學觀念落後的現象。許多的教育者對音樂課程的價值與目標理解的過於片面與過度,導致許多國小生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感受到了學音樂不該有的壓力,從而使他們喪失了學習音樂的興趣。因此,音樂課程的教育者應該改變陳舊而又傳統的音樂教育觀念,將國小音樂教育中的“教”與“授”合理的結合在一起,重點放在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上,充分考慮受課人的心理感受,使孩子們熱愛上音樂課。

2、音樂課程教育方法陳舊

當前國小音樂課程教學方法的陳舊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音樂教師們“重結果,輕音樂課程本該有的愉悦性”。國小作為真正接觸各類課程的初級階段,其對音樂課程的認知,應該通過音樂教師們的正確引導。但是,當今許多國小音樂教學課堂,很多的教師們正在扼殺孩子們接觸和喜歡音樂課程的“自由性”,更多的喜歡將各種教學成果強制的嫁接到學生們身上,導致許多的國小生,在學習音樂課程的初期就承受課程負擔,無法體驗到音樂的美好。其次是音樂教師們“重師授,輕學生們參與課堂”。許多教師認為,學校的課堂秩序應該以教師為主,教授完一堂音樂課程該教的內容就算了。殊不知這種單一而又呆板的教學方法不僅使得教學結構缺乏新意導致課堂感染力不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會壓制孩子們對音樂的探索和好奇的天性,從而降低音樂課程的課堂質量。

3、音樂教師能力的缺失

現在許多國小音樂教師,特別是年輕一代的音樂教師,因為教學經驗的缺乏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在對國小音樂課堂的開展和實施上,總是遭遇突發的現象,例如:孩子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音樂課程、課堂紀律散漫,嘈雜等。這就是音樂教師沒有能力控制音樂課堂的最典型的表現。還有些年輕的音樂教師在上國小音樂課堂的時候,總是以非常自我的角度來進行授課,完全忽略了國小生對音樂課堂的理解能力與可接受範疇,從而使課堂教育活動受到阻止,影響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國小音樂教學改革的措施

1、深化國小音樂教學改革、完善基礎教學設施

音樂對於國小生們性格的形成、情感上的陶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國小音樂課程作為現代教學美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應該獲得全教育界的關注和更加的重視。加強和深化國小音樂教學的改革迫在眉睫。國小音樂課程的教育者們在改革國小音樂課程時應該不斷的結合教學實際,加強對學生個體差異的識別來進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做到國小音樂課程的教學不被時代所拋棄、不拖新課程教育目標的後腿。學校還應該加強和重視國小音樂課程的基礎設施建設。課堂中所要用到的鋼琴、電子琴、電鋼琴等教學儀器是或不可缺的。此外,學校還應該針對音樂課程的需要設立一些專門的多媒體音樂教室,改善好孩子們上課的環境。為國小音樂課程的教育營造好一個專業而又新奇的氛圍。

2、加強親近學生的教學交流方式、開展多元化課堂活動

國小音樂課程作為新世紀素質教育課程的重點學科,一直深受着學生們的喜愛。但是教師們不能因為音樂課程的這種“娛樂”性特點就對國小的音樂課程抱着隨意的態度。相反的,音樂教師們更應該考慮到國小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對音樂的認知規律,將國小音樂課程教學融入理性的課程教學態度時,還揉入感性的內心情感世界,使國小音樂課堂變得順暢,與學生交流起來更加的和諧流暢。當然音樂教學活動不僅要符合實際的教學情況,音樂教師們還應該做到音樂課程的不斷創新。國小音樂課堂活動,不能只是衝着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去的。它應該以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為主,如何調動起國小生們對音樂課程的積極性,這樣就需要音樂教師們開展起多元化的教學課堂,從而調動起孩子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多元化的音樂課堂可以包含一些遊戲、討論、競猜、音樂小劇目等項目。

3、提高音樂教師自身的音樂素質、保障課堂教學的活力

音樂教師作為國小音樂課堂的引導者,不僅自身應該具備比較全面的音樂課程方面的知識,還應該具備合理規劃和引導音樂課堂的能力。因此教育機構和單位應該做到定時對音樂教師進行培養的計劃,使國小音樂教師的知識儲備不斷的完善,更新他們的教育理念,使他們所教授的課堂知識是符合當前新課標所規定的要求的、不被社會和時代所淘汰的。此外,國小音樂教師們還可以不斷嘗試通過對音樂知識、音樂文章的接觸,來更新自己的音樂知識儲備,做到學有所用,用有所依。在國小音樂課堂的引導和把控上,音樂教師可以通過音樂課堂的實踐,記錄下來每一次課堂引導後學生們的反應。對那些反應良好的方式方法進行完善,常運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從而保障音樂課堂的活力。

三、結論

《音樂課程標準》裏指出:國小的音樂課程教育是所有教學活動中實踐性最強的課程之一。由此可見國小音樂教育作為孩子們的音樂啟蒙教育,對學生們的藝術審美能力、音樂鑑賞能力和寓學於樂的能力的培養和形成有着怎樣巨大的影響。本文分析了當前國小音樂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同時從多個角度探討了該怎樣創新和發展國小音樂課程教育的辦法,希望能夠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帶給一些國小音樂教師們以借鑑。

啟發學生表現美,激發唱歌興趣 篇四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們不能只滿足於教學生唱會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啟發學生準確地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體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唱出的歌聲真摯動聽,從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使學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內容。對於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級學生來説,如果教師僅用抽象的語言去引導學生理解歌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把音樂同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結合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詞語,作形象的比喻和講解,把歌曲藴涵的豐富情感和藝術美挖掘出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將整個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確地、創造性地表達出歌曲的情感和藝術美。如我在教學生唱《火車開啦》時,只領學生按節奏讀了兩遍歌詞,他們就會唱了。但由於學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車時的激動心情,部分學生唱起來很呆板,面無表情。對此,我便啟發學生:“你們誰見過、坐過火車,能説一下自己坐火車時的心情嗎?”這一問,同學們可來情緒了,紛紛舉手回答。接着我又問:“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現在就要坐火車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當火車‘咔嚓、咔嚓’啟動的時候,你的心情怎麼樣?”這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同學們爭着舉手回答,他們説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歡樂之中。我又説:“同學們,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旅遊’,你們想到哪兒去呢?”同學們高興地喊起來:“青島”、“北京”、“上海”、“廣州”。“好!咱們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師來當播音員。”於是我當起了列車播音員,音樂一起,同學們便高興地唱起來,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車,歌聲中充滿了真摯的情感,歌聲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開動腦筋編兒歌,培養識譜興趣 篇五

識譜知識的傳授在音樂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生掌握好識譜知識,可以更加準確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為使學生對枯燥無味、難學難記的識譜知識感興趣,我常把一些識譜知識編成兒歌幫助他們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生認識五線譜的線數和間數時編了如下的兒歌,讓他們邊指邊讀:

張開左手掌,手心向外翻;

五個小手指,就是五條線;

四個手指空,就是四個間;

從下往上數,一二三四五

好象上樓梯,越上音越高。

這樣的兒歌,學生既動手又動腦,流暢上口,易懂易記,使他們對五線譜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篇六

一、國小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進行國小音樂的審美教育的過程中,能全面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愛好和興趣,促進學生從審美的角度入手,全面提高學生的對音樂的感受能力,真正的樹立美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自身的進步和發展。

二、國小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的教育思想的束縛

由於傳統的教育思想的束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對一些重點科目較為重視,不重視音樂的教學,只單單認為音樂就是教音樂知識和音樂本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育的觀念較為陳舊,忽略了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音樂審美的進步和發展。

(二)過於重視對技能的培養

目前的國小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過於重視對學生音樂技能的培養,不能全面地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造成了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就抑制了學生對音樂技能的掌握和學習,不能真正的瞭解和感受音樂。

(三)教育內容的乏味

在國小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無法真正瞭解音樂審美的重要性,使得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只重視抽象的一些理論,不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感受音樂,不能全面接觸和感受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約了學生進行音樂的審美。

(四)教師的教學手段的問題

在對國小進行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一些教師不能全面深入地瞭解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手段過於機械和落後,不能真正的使學生參與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學生不能很好的進行音樂的審美。

三、全面實施國小音樂審美教育的策略

(一)要積極創設好的審美的教學情境

在進行國小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音樂審美的教學規定,依據國小生的個性特點,在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創設能適合國小生的音樂審美情境,使學生在情境學習中,全面的瞭解音樂,激發學生進行音樂審美的積極性。

在一個良好的音樂情境下,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能更好地感受、接觸音樂,能夠全面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加強音樂情境的創設會在很大程度上豐富課堂內容,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音樂的審美,能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和創新,能通過美的音樂審美情境的創設,使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相連接,能更好地推動學生進行審美的鍛鍊,全面激發聲樂審美的積極性。

(二)教師要加強對課堂教學的設計

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對音樂課堂教學的設計,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瞭解學生的心理特徵,使音樂課堂更加的生動形象,緊緊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審美的感受。

在課程的設計上,加強引導,不斷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對音樂的美的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動參與到音樂課程的學習和音樂的審美中,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師要全面的瞭解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特點,課堂上的語言和表情一定要切實的吸引學生,逐步將學生引入音樂審美的意境中去,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要讓學生參與和體驗

教師在進行音樂審美能力教育的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參與和體驗的能力,不斷地使學生對音樂進行感知和把握,能夠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不會因為枯燥和單調的教學方式,而產生厭倦的情緒。

真正地促進音樂能力提高,增強音樂審美能力。

四、結語

音樂課程作為不斷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學科,必須不斷地加強課程的改革。

音樂課不再是傳統的技能的教學,而更加增強審美能力的教學,音樂是美的藝術,國小是音樂學習的入門階段,只有不斷的加強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才能切實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和掌握,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全面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

圖、講、演結合,誘發欣賞興趣 篇七

欣賞音樂,不僅需要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需要欣賞者用自己經歷過的生活閲歷和經驗去感知體驗。國小生正處於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生活閲歷淺,經驗積累少,要使他們真正理解音樂,達到陶冶性情、培養情操的目的,就必須根據他們的思維特點,通過形象活潑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簡短的啟發談話等形式,運用聽覺和視覺同步感知的方法來幫助他們理解作品,然後再讓他們在動聽的樂曲聲中自由充分地想象、體驗,使其根據各自對音樂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間接和形象的記憶,用不同的顏色、線條、文字、動作表現出來。例如,鋼琴曲《騎竹馬》是一首非常短小的曲子,樂曲頭尾部分以輕快的節奏和弱拍上的突發強音,風趣地表現兒童騎竹為馬、奔跑雀躍的歡快情景;中間部分表現兒童模擬勒馬動作環顧四周的諧謔情緒。在指導學生欣賞時,我先結合插圖講了兒童比賽騎竹馬時的熱烈場面,然後初聽音樂一遍,復聽音樂時讓學生舉手表示出中間部分的音樂。為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緒,再聽音樂時便讓幾名學生拿着教杆、尺子當馬騎,同學們興高采烈、情緒高漲,表演得非常精采。在這個從感知到體驗的欣賞過程中,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從而更準確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樂,充分欣賞音樂之美。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努力創造愉悦的學習情景,儘可能使每一教學步驟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着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讓課堂變成歡樂的海洋。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篇八

林語堂説:“鶴足的挺拔之美是逃離危險的結果,熊掌的雄壯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結果”,音樂的藝術之美也許就是陶冶情操的結果了。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情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它是實施美育

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在優美的旋律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其中的詩情畫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然而,實踐證明:傳統的教學模式並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熱愛音樂的本性。長期以來,音樂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把音樂教育禁錮在固定的區域內,使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熱愛音樂的情感受到極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靈性,以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的需要?如何讓音樂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呢?

一、開放音樂課堂,為音樂知識注入生活氣息

開放的音樂教學是指音樂教學的多元性,它不拘於一種固定的模式,是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對音樂的實踐。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性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因此,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為了讓課堂成為學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我們教師根據兒童好動、好遊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遊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複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遊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年兒童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遊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薰陶。

在教學《小動物走路》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編出很多優美的舞蹈動作。這首歌的歌詞是這樣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鴨走路,搖呀搖呀搖,小烏龜走路,慢吞吞,小花貓走路,靜悄悄”。歌詞具有很濃的生活氣息。因此,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和知識背景,運用多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

方法

進行教學。模仿小鴨走路時,有一個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動,雙手還放在嘴邊“嘎嘎嘎”叫,他的這一舉動,全班同學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在學習小花貓輕輕走路的動作時,孩子們個個貓着腰,腳步很輕巧地走着,還作出安靜的手勢提醒夥伴不要説話。這時,我及時對他們進行生活常識教育,讓他們知道在別人休息、學習、工作時,我們走路應放輕腳步,説話也要小聲點,不要去打擾別人,力爭做一位文明的、城市化的好小孩。當孩子們的動作有一定的協調度時,我把孩子帶出教室,在操場上進行表演。孩子們很興奮,都爭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們還創編了許多自己喜歡的動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學還創作對白,設計動作造型。他們的神態是那麼的認真,動作是那麼的優美,節奏是那麼的整齊。

在這種自編、自導、自演的實踐活動中,音樂不再是抽象的、虛幻的知識,而是充滿魅力和靈性的造物,與生活息息相關。在音樂課堂上,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在音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興趣橋樑,它既激發了學生對音樂濃厚的興趣,樹立了自信心,孩子們的身心得到了發展,天真活潑的個性得到了解放。在這種開放愉悦的學習氛圍中,孩子們學生通過歌唱、表演、創作,達到對歌曲的體驗,師生之間平等互動,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交流合作。他們完全沐浴在優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樂的趣、音樂的美,激化和深化學生心中對音樂美的薰陶。

二、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

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説,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無論是對於普通的音樂聽眾,還是對於音樂的專家來説,感情體驗都是在進行音樂學習時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要素。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的魅力在於能給人們馳騁想象的空間。任何一首歌曲或樂曲都是藝術家的情感產物,它通過音樂特有的方式來表現,或活潑或婉轉或莊嚴或淒涼的情感,使人們受到美的薰陶,情感的陶冶。教師應充分挖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去體驗音樂中的情感,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音樂的審美實踐與創造中逐步發展與豐富。由此,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情感的琴絃,用愛心與激情在孩子們情感世界裏播種出絢麗的彩虹。讓他們帶着一份真情去體驗音樂,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使之產生共鳴,愉快地進行教學。

童年時,我學會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扣人心絃的兒歌。教會我這首歌的老師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們四年級的音樂老師。當時,學校沒有任何音樂器材,連一台錄音機也沒有。在唱歌之前,爸爸給我們講了一段關於母愛的故事,説的是一位母親為了籌備子女上學的錢,多次賣血導致卧病不起的故事。我們被故事中感人的情節感動了。爸爸以帶唱的方式教我們學會了這首歌,雖然教學方式很簡單,顯得很枯燥,但達到“以情動聲,以聲帶情”,爸爸懷着感恩的心把我們帶到了愛的暖窩。從爸爸深情的帶唱聲中,我們對這首歌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當時,爸爸眼中打轉的苦澀的淚花,只有我能體會其中的點點滴滴。自此以後,我開始學會如何去理解別人,如何去關愛別人,我的同學們也跟我一樣,經常説起生活中的媽媽。

沒想到,同樣的一幕在我的課堂上發生了。一首《愛的奉獻》把我的眼淚推向懸崖。那一刻,課堂格外安靜,孩子們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牽引着,連平時愛在課堂上搗蛋的學生也一個勁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許他們也能體會到了愛的價值了。是的,愛是一個永恆的故事,只有開始,沒有結束;愛是一根接力棒,他傳給你,你傳給我。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導航,我們只有把愛一代一代傳下去,用愛的魅力感染學生,完成“治人先治學”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樂就是情感的藝術。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塑造孩子美好心靈,在實踐中加深情感體驗,進而產生對音樂的共鳴,使其靈魂得以淨化、情感得以昇華,最終實現音樂教育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作用。

新課堂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教學,不僅應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方法,更應使學生人文素養得到提高,應從生命教育的高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認知情趣,這樣的課堂才能放飛學生的個性,這樣的課堂才能煥發生命的活力。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篇九

國小生的身心發育還不完全,有些觀念需要教師的灌輸和引導。不同的音樂表達不同的情感,學生可以通過音樂來傳遞自己的情感,用音樂改變自己的心情,使自己始終處於興奮、快樂的`環境中,對於學生的成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幸福的童年給學生一種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誠懇的交友態度。對於學生日後的發展起着積極作用。因此,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實施德育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用音樂感受生活的美好

優美的音樂能夠給學生帶來幸福的感覺,能夠愉悦學生的心情,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不再變得枯燥。在音樂教學中,積極向上的音樂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生活處處有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播放讚美生活的歌曲,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二、通過音樂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

很多音樂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和意義,教師可以在播放音樂的時候,先讓學生了解音樂的來源和意義。例如國歌,通過國歌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瞭解祖國的歷史,對祖國和民族英雄產生敬愛之情。學生在這樣的薰陶下,會樹立自己的目標和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三、積極引導學生通過音樂學習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質和合作意識

作為一名國小音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滲透持之以恆的思想,讓學生通過不斷的努力去收穫音樂的進步,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質。與此同時,應該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音樂可以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不斷配合和共同探究激發自己的音樂靈感,對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也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學生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都能夠在音樂教學中得到很好的滲透和培養,可謂事半功倍。

音樂無處不在,好的音樂可以説是心靈的雞湯,滋養着我們的身心,為我們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要通過對音樂的理解,給學生聽適合的音樂,以達到教學的目標和任務,育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