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分層走班組織形式及其實踐思考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95W

分層走班組織形式及其實踐思考

分層走班組織形式及其實踐思考

2017年9月,浙江省教育廳出台“關於積極推進國中基礎性課程分層走班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針對國中學習中部分學科分化相對嚴重的現象,因材施教,探索由學生自主選擇的分層走班教學,尊重學情差異、體現學科本質、轉變學教方式,為每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豐富了學校的辦學思想。

也是從這一年起,學校面臨升學率的挑戰、生源知識結構的差、優質生源的流失嚴重、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推進以及師資力量呈現不均衡現象等等,朱子曰:“困勉行者,勇也。”面對這些情況,為了讓學生得到最優發展,更好的貫徹課堂教學的因材施教原則,我校丟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鍼對性、科學性的分層教學。

一、三年分層走班探索

第一階段(2017學年)

這階段可謂“初心已啟,行遠自邇”,我們走出了勇敢的一步,由淺入深,步步前行。

1、學科分層:九年級的數學、科學按1個A層次(基礎紮實),4個B層次(基礎一般),1個C層次(基礎薄弱)進行教學班劃分教學(其他學科在原行政班進行教學)。

2、學生分層:九年級目前共計276名學生,6個班級,分層後每個教學班預計約46名學生。具體分層如下:其中八上期末語文,英語佔10%,數學,科學佔15%,八下期中語文,英語佔10%,數學科學佔15%,八下期末語文,英語佔20%,數學,科學佔30%,按上述比例摺合而成的綜合成績排名,每個班前五名直接為C層次(共30人),除此30人之外再排名前16的同學也為該組的A層次,允許某些同學根據自身實力棄權進入B1層次,空缺名額按綜合成績依次遞補;綜合成績排名後46的同學為該組的A層次;其他學生為B層次,平均分成四個教學班,進行分層走班。

第二階段(2018學年)

這階段我們“致知力行,行而不輟”,改變已經開始,只要路是對的,我們便不停止探索、努力、嘗試。

1、學科分層:九年級的語數外科按1個A層次(基礎紮實),5個B層次(基礎一般),進行教學班劃分教學(其他學科在原行政班進行教學)。

2、學生分層:九年級6個班級。具體分層如下:其中八上期末,八下期中,八下期末,按上述總分2:3:5比例摺合而成的綜合成績排名,由於(1)班(2)班的前30名的學科佔一半以上,其他班級前30名分配到(1)(2)班,再(1)班(2)班進行分成A、B兩個層次,進行分層走班。

第三階段(2019、2020學年)

這階段“奮楫篤行,行穩致遠”,我們愈走愈堅定,愈來愈穩。

1、學科分層:九年級的語數外科按1個A層次(基礎紮實),5個B層次(基礎一般),1個C層次(基礎薄弱)進行教學班劃分教學(其他學科在原行政班進行教學)。

2、學生分層:九年級6個班級。具體分層如下:其中八上期末,八下期中,八下期末,按上述總分2:3:5比例(其中語文、數學、外、科、社的權重為1.5,1.5,1.2,1.8,0.8)摺合而成的綜合成績排名,總分前40名組成一個A層次新的班級,由於(5)(6)學科成績相對差,兩個班級學生綜合成績的60%的學生組成一個B層次與C層次的新的兩個班級,這樣九年級形成7個班級,1個A層次,5個B層次,1個C層次進行分層走班。

二、分層走班三年實踐思考

“不啻微芒,造炬成陽”,三年中一點點小小的光亮積聚,逐漸照亮“分層走班”未來的路。

(1)第一年嘗試分層走班時,6個班由數學、科學走班模式,雖然教師有強烈的團結合作態度,開始學生之間在課間基本沒有交流,所以少一種班級體的歸屬感,但慢慢地,學生在走班過程中,由於學生的習慣態度各不相同,有着不良的學習習慣學生在一起上課,可能會使這種不良習慣影響擴大化。這一屆學生的會考成績並沒有由於走班使會考成績帶來驚喜。

(2)第二年根據學情,我們嘗試另外一種形式走班時,就是小規模,兩個班之間分A、B班,其他班級中優秀的學生走班到A班,這種情況,教師的合作更融洽,學生的歸屬感更強烈,紀律培養更容易,管理起來更方便,所以會考成績大放異彩。但這種模式真的可行嗎?還是有疑問。

(3)第三次嘗試是去年2020年畢業學生,學生的情況差異明顯,部分班級的學困生比較集中,所以根據這一情況,學校決定,每個班級部分學生進行走班,集中一起學習,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另外組織教學,教師合作意識很強烈,從會考來看,考出了水平,教出了成績!分層走班也不斷激發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不僅要精心備課,而且要努力加強彼岸再學習,也是對“教學相長”很好的詮釋。

三、分層走班後師生的現狀

1、學生反響:

一個班的學生,根據學習能力高低和學習意願等,分為A、B或A、B、C等不同層次,A層是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B層是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C層是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分好層後,不同層次的學生各自組成班級。大家不在原有班級上課,而是流動起來。老師在哪裏,我們就跟到哪裏上課,形成走班。

學校實行分層走班制教學後,自己的教學感受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學生的學習面貌也有了明顯的改觀,以前上課時,有的同學聽不懂就乾脆不聽了,或者聽得昏昏欲睡。現在是給我們一個適合自己的教材,在我們認知的水平上能夠聽得懂,就會給我們自信和培養出學習興趣。

有的在以前,老師為了照顧學困生,不會講太多的難題,現在的優秀生可以見到更多的高難度題,也變得更加自信。每個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若未來可期,何懼素履以往。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不同層次學生之間可以跨層流動,比如C層學生能力提升、成績提高,經考核後可進入B層學習,更加促進學習的興趣與動力。

剛畢業九年級學生,一年前曾有次“選拔”,選出來的同學重新組成一個班。這批孩子不是最拔尖的尖子生,也不是排在最後的後進生,而是學業水平處在中間的學生,也是最容易被老師忽略的一批學生。新班級組成後,老師們進行有針對地教學,學生學得更加有針對性,更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最後在會考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

2、教師反響

隨着國中學科難度加深,特別是我校生源薄弱,尖子生不多,中等生和後進生多情況下,在傳統的統一教學要求下,很多老師往往顧得了這頭顧不了那頭,結果出現兩極分化,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學不會”,分層走班,對學生都有好處。

在國中學習階段,很大一部分是學習興趣決定學習成績。對於BC層的學生,教師會制定專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案;而對於A層的學生,也能夠激發他們的優越感,挖掘深層潛力。

同一個班上,學生水平大致相似,教師可以因材施教,上課教的內容和課後佈置的作業更有針對性,同學們學起來,興趣和信心都大了不少,學習效果更好。

結語:分層走班就像摸石過河一樣,根據學生情況,我們學校不斷嘗試分層走班的模式,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只要不斷傾聽學生內心的學習訴求,明晰了分層走班的利弊,才能抓住成功實施的關鍵,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才能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希望分層走班能切切實實給每位學生帶來成長!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依舊會以生為本:抱朴守拙,履踐致遠,且行且思,且思且行,不忘初心,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