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兩小兒辯日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11W

兩小兒辯日教案(精品多篇)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一

最新熱門公司春遊活動方案範文   一、活動主題:

  白天好還是晚上好

  二、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討論、交流、辯論,養成專心傾聽別人講述的良好習慣,懂得遵守一定的規則。

  2、通過辯論,讓幼兒不僅在聽、説、前閲讀等語言技能方面有進一步的提升。

  3、能從多角度考慮思考問題,想出與別人不同的論據,發展思維的求異性、創造性、敏捷性。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討論的經驗

  2、教師對幼兒的已有經驗有初步的瞭解

  3、與幼兒一起收集有關資料

  四、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引入話題。

  請幼兒説説:“他們分別是在什麼時候?”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探討白天和晚上的特點?

  3、引入話題,分組討論

  將幼兒按觀點的不同分成兩個組,各組幼兒自由交流觀點及理由

  4、講解規則,展開辯論

  (1)兩組幼兒輪流發言

  (2)一次理由充分的發言可以為本隊贏得一枚獎牌

  (3)一方發言之後,另一方可以反駁,理由充足的,同樣可以贏得一枚獎牌

  (幼兒辯論中,教師注意及時引導幼兒交代清楚幼兒的觀點和理由,語言表達要完整、流暢)

  5、交流小結辯論會的情況,並評選“金牌辯手”

  五、結束語:

  作為正反雙方的小朋友説的都很有道理,都能積極發言,不管是認為白天好還是晚上好的小朋友都説出了自己的觀點,老師認為都非常好。通過此次辯論會,讓孩子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培養了孩子們的質疑精神,因此這樣的辯論因在幼兒園多多舉辦。

  最新熱門公司春遊活動方案範文

  一、活動時間:2012年3月27日28日(視天氣情況調整時間)。

  二、活動地點:新民生態農莊和芷江莽塘溪(兩地選一)。

  三、人員安排:兩批人員,採取先自行報名選地,後再做人員調整。

  四、春遊負責人:張中權、楊榮、楊長春及各店長和場長。

  張中權帶隊,主要負責春遊線路、休息用餐時間、乘車船安排,保證人員春遊安全、有序、有趣。

  楊榮、楊長春主持協調,主要負責人員的物品訂購、車輛預訂、飲食安排、攝影遊戲等。

  五、活動準備:1、中巴車一台;2、橫幅:揹簍人家優秀員工春遊(還有揹簍人家手舉牌);3、飲用水;4、擴音喇叭。5、照相機。

  六、活動安排:

  (一)3月27日芷江春遊安排:

  上午8:30報名參加芷江春遊人員在西都銀座店統一集合,準備乘車——

  上午8:40準時啟程前往芷江漭塘溪。

  上午10:00左右到芷江漭塘溪風景區,乘船遊覽漭塘溪其中一景區。

  上午11:30參觀芷江受降坊。

  中午12:00在路邊特色芷江鴨店就餐(亦可安排在風雨橋頭就餐)。

  下午14:00芷江風雨橋、鼓樓及天后宮拍照。

  下午16:00集合乘車返回公司。

  (二)3月28日新民莊春遊安排:

  上午9:00報名參加荊坪春遊人員在新民餐廳統一集合,準備乘車——上午9:10準時啟程前往農莊春遊。

  上午10:00左右到達農莊,組織參觀養殖廠,農莊。

  上午12:30後組織燒烤、拓展訓練(分組進行尋寶遊戲)。

  下午14:00遊荊坪古村。

  下午16:00集合乘車返回公司。

  七、春遊人員注意事項:

  1、參與活動人員名單由各店負責人統籌安排(總部辦公室人員、養殖場和新菜研發基地自行報名),在3月20日前以書面形式報總部辦公室營銷策劃部。

  2、參加春遊的可以帶朋友,費用aa制,所帶朋友人數於3月25前報策劃部。

  3、所有春遊人員儘量穿工作服和旅遊鞋或易於登山的鞋子,根據天氣情況佩帶防曬帽參加活動。

  4、天氣炎熱,有身體不適或暈車現象的人員應提前告知負責人。

  5、春遊人員在開展遊覽活動中應分(養殖組、寶山組、混合組)小組開展活動,組長由店長或領班擔任。注意遊覽途中人員安全,出現突發事件請撥打相關工作人員的電話。

最新熱門公司春遊活動方案範文   一、活動主題:

  “團結互助,增進友誼”集體春遊活動

  二、活動目的和意義:

  通過本次春遊活動,在領略優美景色的同時,既可以促進員工間的交流,營造和諧融洽的團隊氛圍,也可以豐富員工的業餘生活,能夠在放鬆心情的同時加強員工間的集體意識,懷着感恩的心積極的投入到未來的工作當中。熱愛公司,熱愛身邊的每一位同事,達到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的目的。

  三、活動時間:

  2018年4月13日(星期五)下午1:30左右—晚上8:00左右(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四、活動地點:

  澳多奇農莊

  五、活動內容:

  踏青/燒烤

  六、活動對象:

  公司全體人員

  地點優勢:地點距離公司近,往返路程方便,有利於組織員工活動。園內空間充裕,景色怡人,場地寬闊可進行户外拓展活動、比賽等。

  七、活動流程:

  下午

  1:00統一集合,準備乘車

  1:30準時啟程前往澳多奇農莊

  1:50左右到達澳多奇

  2:20踏青(遊覽區、行知文化園、二十四孝子等)並進行小遊戲(十人九足、一塊五毛、善解人意等),遊戲期間每人發放紀念品,併合影留意

  6:00烤全羊——8點左右集合坐車回家。

  具體時間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遊戲內容

  1、十人九足比賽

  參賽人員:全體成員

  場地要求:一片空曠的大場地

  遊戲規則:共分成5隊,每對6人(根據活動當天到場人數而定。),每對排成一橫排,相鄰的人把腿系在一起,一起跑向終點(15米左右),最後用時最少且不犯規的一隊獲勝。

  獲勝隊獎品:每人一把精美遮陽傘。

  活動目的:培養隊員的團結協作、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

  2、一塊五毛參賽人員:全體成員

  一個女生代表一塊,一個男生代表五毛!裁判説幾塊幾,你們就應該迅速的找人來組成這個數字···那麼剩下的沒能組成這個數字的人就輸了。依次進行下去,剩下的最後一組獲勝。

  獲勝隊獎品:每人一瓶精美洗髮液。活動目的:培養隊員合作精神以及反應能力。3、善解人意參賽人員:全體成員

  遊戲規則:以部門為單位,每組6人,分成5組(根據當天人數而定),每組排成一縱列。人與人之間不能説話,只能靠動作表達意思。每組只有第一個人能看到詞語,靠動作表達,依次傳遞給下一個人,由最後一個人寫出來。共進行3組。答對最多或者最接近正確答案最多(包括意思和字數等)並且用時最短的隊伍獲勝。

  獲勝隊獎品:每人一個精美保温杯子。

  活動目的:培養員工間的合作精神,增進隊員的友誼。

  燒烤活動

  由公司負責人和景區相關工作人員統一安排和管理。

  注意事項

  參與活動人員名單由行政統籌安排。

  參與活動人員儘量穿着寬鬆的服裝和運動鞋,根據天氣情況佩帶防嗮帽參加活動,以免出現中暑情況。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二

1.會寫“辯”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故事內容, 明白課文中兩個小孩的觀點各是什麼,懂得他們是怎樣説明自己的觀點的。

▶教學過程

一、品讀名句,導入新課

1.名句導入。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你們知道這兩句話是誰説的嗎?(孔子)

2.交流資料。

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課件出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記錄下來,編成《論語》一書,流傳於世。孔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師:孔子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然而,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竟難倒了孔子,這是怎麼回事呢?你們想知道嗎?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

4.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名句導入,引出課文主要人物之一——孔子,為後面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請同學們把課文試讀一遍,要求讀準字音。若遇到讀不準的字,請畫出來,查工具書,同桌交流或舉手詢問老師。

2.教師範讀,指導朗讀。

(1)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領悟讀法,注意每句話的停頓、輕重音、語速和語氣)

(2)再讀課文,注意句子的停頓。學生在書上做好標記,練讀,反覆讀,並讀給同桌聽。既要讀好停頓,又要注意把句子讀通順。

(3)指導書寫“辯”字:左中右結構,中間的言字旁要寫得小而窄。

3.教師領讀,提升能力。

(1)教師領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齊讀。

(3)分小組讀。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於文言文的學習,把文章讀通讀順尤為重要。本環節按照“試讀—範讀—指導朗讀—練讀”的步驟進行,能夠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自讀理解,合作交流

1.自讀理解,合作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註釋自由讀懂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在組內交流,説説故事的主要內容。2.檢查學習效果,出示課件:

(1)解釋帶點的字,並説出這句話的意思。

l 問其故。

l 及日中則如盤盂。

l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l 孰為汝多知乎?

l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l 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l 孰為汝多知乎?

3.理解全文的意思。

4.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出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課件出示:

l 兩個小孩爭論的是什麼問題?

l 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麼?

l 他們是怎樣説明自己的觀點的?

爭論的問題:

人物

觀點

依據

(2)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在書上圈點勾畫。

(3)對話交流,填上表。

①兩個小孩爭論的是什麼問題?

爭論的是太陽離人遠近的問題。

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麼?

課件出示:

小兒甲小兒乙

日始出時近,日中時遠日初出遠,日中時近

③他們是怎樣説明自己的觀點的?

引導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

小兒甲: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視覺)

小兒乙: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觸覺)

小結:他們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的方法,分別從視覺、觸覺的角度説明各自的觀點。

(4)過渡語:他們爭執不下,就去問誰?

【設計意圖】兩個小孩的觀點是什麼?他們是怎樣説明自己的觀點的?這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更是難點。教師引導學生讀書、思考,圈點勾畫,滲透着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師只是點撥,做一個引領者,正如蘇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1.彙報交流,領悟寓意。

(1)孔子最後做出判斷了嗎?你是從哪句話看出來的?(不能決也)

(2)兩小兒爭辯的問題究竟怎樣解答?這個問題能難倒古代的聖人孔子,但難不倒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我們,你們願意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幫他們解答嗎?學生彙報自己查找的資料和對問題的解答。(課件出示動畫)

課件出示:

本文中學生理解的難點是為何“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和“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這是兩小兒視覺和觸覺上的錯誤,只憑教師口頭的講解,學生很難有比較直觀的認識,為此設計了“錯覺演示”和“太陽輻射”演示動畫,讓學生通過形象的畫面,得到理性的認識。

(3)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和討論,你們從課文中受到什麼啟示?學生自由發言。

課件出示:

兩小兒:善於觀察,説話有理有據。

孔子:實事求是,敢於承認自己學識不足。

(4)演一演。

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一組合作練習創造性的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總結學法:我們是採用什麼方法學習這篇文言文的?

課件出示: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反覆認真讀課文——聯繫註釋説文意——研讀交流悟道理

小結:通過學習,我們找到了兩個小兒各自的觀點,知道他們不同觀點的依據,明白了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結論不一樣的道理。

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閲讀主題叢書《日近長安遠》

1.學生藉助註釋及譯文默讀《日近長安遠》

2.完成下表。

問題:

觀點

依據

3. 晉明帝為什麼兩次回答不一樣?(考很慮問題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説遠是從客觀考慮,説近是從個人情感角度考慮。晉明帝對京都思念卻無法迴歸,太陽還可以看見,但京都卻無法親近。

三、板書

板書設計一: 日初 盤盂 日初遠 日中 車蓋 孔子不能決也 孰為汝多知乎? 日初 滄滄涼涼

板書設計二: 兩小兒辯日 一兒近(大) 遠(小) 一兒 遠(涼)近(熱)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辯日》教案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兩小兒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説説你瞭解的孔子

(學生交流,教師以課件進行補充)

2.咱們學過孔子的哪些名言?

(回顧孔子名言)

3.就是這樣一位學識淵博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卻被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給難倒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

二、揭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引導學生關注“辯”

師:注意觀察這個“辯”,它的中間部分是什麼?和他的意思有什麼聯繫?

2.對於課題你有什麼想問的?

3.回顧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讀通,解意,悟理,背誦)

三、讀文

1.同桌之間互讀課文,互相聽聽對方的優點和不足

2.教師配樂朗讀

3.指導學生讀好關鍵字,讀出停頓和韻律

四、解意

1.誰能以一句話概括這篇古文的主要內容?

2.抓住“孔子不能決也”

(1)“決”是什麼意思?

(2)讓孔子不能決斷的事是什麼?(兩小兒辯鬥)

3.什麼是辯鬥?辯鬥需要什麼?(觀點和理由)

4.在文中用“______”畫出兩小兒的觀點,“~~~~~~”畫出兩小兒的理由。

5.學生交流,教師適時板書

(1)小兒甲:日初近,日中遠

小兒乙:日初遠,日中近

(2)圖片輔助理解“車蓋”和“盤盂”的區別

創設情境輔助理解“滄滄涼涼”和“探湯”的區別

(3)引導學生帶動作讀兩小兒辯駁的理由,注意讀出對比

五、辯鬥

1.兩小兒説的是不是事實?(是)

2.可他們各執一詞,各有各的理由,誰又説服不了誰,就要據理力爭,用文中的話就叫做——辯鬥

3.同桌之間互相辯鬥

4.指名上台演示,指導學生加入一定的神態、動作加強語氣

5.全班分兩組進行辯鬥

六、悟理

1.就在他們倆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時,誰來了?他有結論嗎?

2.“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什麼態度?

3.體會兩小兒的“笑”是怎樣的笑?

4.孔子為何不下結論,引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生再次齊讀。

5.你佩服這兩個小孩嗎?理由?(善於觀察,敢於質疑,善思好問)

6.引導:孔子“不能決”是一種智慧,兩小兒善於觀察,敢於質疑,善思好問也是一種智慧。

七、拓展

1.兩小兒爭論的是一個古老而有趣的問題,孔子回答不出,假設兩小兒請教的不是孔子,而是你呢?你該如何回答他們?

2.補充相關常識

(1)遠者小而近者大”為什麼早晨的太陽看起來較中午時大呢?

是視覺誤差、錯覺。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羣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羣中顯得大。同樣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太陽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高升起,廣闊無垠的天空是背襯,此時太陽顯得小了。

(2)“近者熱而遠者涼”中午氣温高,是否此時的太陽教早晨離我們近些呢?(不是)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裏,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同時,在夜裏,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温度的涼與熱,並不能説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與近。

3. 面對兩小兒的嘲笑,孔子又會怎麼想、怎麼回答呢?請你寫一寫。你可以用本站來寫,那就用“孔子説”開頭;如果你對文言文感興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語氣寫,那就用“孔子曰”開頭。

4. 拓展閲讀

《列子·湯問》的作者是列禦寇,這本書的內容為神話傳説,全書共虛構了十五個神話故事,像《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都出自於此,每個故事的形式以問答的方式呈現。這些玄幻的故事並不是的故弄玄虛,而是告訴人們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不應用固執、傳統的思維禁錮人們的思想,從而開拓人們的思想。

八、板書

兩小兒辯日

《列子·湯問》

日初            日中

小兒甲   近(車蓋)       遠(盤盂)

孔子不能決也

小兒乙    遠(滄滄涼涼)   近(探湯)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三

會議要求工委和機關幹部職工要按照工作實施方案,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學習黨規、廉潔準則、處分條例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同時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履職能力。整治工作將個人“四查”、單位“五查”作為重點,認真查找是否存在“對羣眾辦事冷漠、對上級佈置的任務敷衍應付,工作不在狀態、不敢擔當”等問題,對查找出的問題要進行梳理,開列問題清單,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認真整改,解決教育幹部隊伍中存在的“不作為、亂作為”突出問題,努力打造一支幹事創業、清正廉潔的幹部隊伍。

為確保集中整治取得成效,會議對專項整治工作作了具體安排:一是成立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二是加強宣傳力度,充分利用教育網站和教育專刊大力宣傳,使全體幹部職工深刻認識整治“不作為、亂作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嚴格按照工作實施方案,嚴把每個環節的質量關,確保專項整治工作取得實效;四是對整治工作組織不力、敷衍塞責、落實效果不好,對問題整改不重視、走過場、不到位的黨員和幹部,將充分應用“四種形態”依紀依規嚴肅處理。

通海成功舉辦 第十一屆校長論壇

本刊訊(通訊員 張姚波) 日前,通海縣第十一屆校長論壇在縣政府新區會堂舉行。縣教育局機關全體人員,各中國小校長、幼兒園園長及各校骨幹教師近800人蔘加了本次論壇。

通海縣教育局局長王曉婷表示,現代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在教師素質的整體提高。課堂教學是教師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改革在教育綜合改革中佔據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希望通過本次論壇向各位老師、全體教育工作者傳遞一個理念:不要僅僅把教書看成謀生的手段,教師的魅力來源於對事業的忠誠。希望廣大教師把教書育人作為崇高的使命,並能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

本次論壇特別邀請了全國著名物理特級教師、北京實驗學校校長曾軍良,為與會代表作了兩場精彩的專題講座:“魅力課堂”“校本教研的實踐與創新”,闡述了什麼是魅力課堂、魅力課堂與高效課堂的區別、如何打造魅力課堂、如何做一個魅力教師、校本教研的實踐與創新等。與會人員紛紛表示,參加論壇有收穫,有啟發,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要進一步踐行魅力課堂的理念,做一個“學習型、研究型、智慧型”的教師和教育管理者。

宣威市西寧中心學校 辯論式評課增強教研實效

本刊訊 (通訊員 潘維香)近日,宣威市西寧街道中心學校在靖外明德國小開展了四年級數學常規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活動首次採用辯論式評課,促進了上課教師與聽課教師共同提高。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四

MMUN是聯合國唯一的模聯示範項目,換句話説,這是唯一被官方認可的模擬聯合國項目,相對於MMUN活動而言,其他的模聯活動只是民間組織活動。一年一度的MMUN為期3天,參與峯會的各國青少年經過層層選拔,作為世界各國的“外交官”,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或者日內瓦)模擬聯合國運作方式和議事規則,針對全球熱點的政治、經濟、環境、教育、社會等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進行演講、辯論和表決,投票通過後提交聯合國總部。MMUN活動最後的表決在聯合國總部進行,這使得代表們能夠身臨其境,更加真實地感受各國外交官的工作環境,而且投票表決的結果遞交給現任聯合國祕書長,保存於聯合國檔案館,也使此項活動超越了遊戲的性質,讓青少年發出自己的聲音,真正對世界產生影響。

MMUN活動的對象是國小高年級及初高中學生(9—16歲)。蒙氏的教育理念認為,這個年齡的孩子處於理性、正義和道德的敏感期,此時給他們提供機會,讓他們參與生命變化的體驗,會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產生巨大和深遠的影響。和平與理解的種子,越早植入,就越容易生根發芽。

就思維與口語表達等能力而言,國小生與中學生存在比較大的差距。根據這種情況,MMUN的委員會議題分為低年級與高年級兩個組,使所有的學生能在一種相對公平的環境中進行活動,有效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培養他們以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MMUN活動強調的是自由、平等、協作,不會通過比賽把孩子強制分為三六九等,而是促使每個孩子在活動中都能建立信心,充分地表達自我。

在傳統的模聯活動中,只有最優秀的孩子才可以參與,主要考查學生的學術水平、辯論能力。而MMUN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展示區,讓有唱歌、跳舞、樂器、書法、繪畫等特長的孩子,都能有所發揮。而且MMUN活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一系列的社會實踐等着學生們去做:如可以使班會像聯合國委員會會議那樣進行;閲讀外國文學;瞭解其他國家的傳統和文化;研究各國食品、各國服裝、各國音樂、各國舞蹈;尋源我們語言中的外來語;交蒙台梭利筆友;交換留學生;參觀聯合國等。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五

江青找辯護律師,發生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特別法庭即將開庭之際。文章真實記錄了江青委託辯護律師的過程,也反映了江青的整個人格與思想變化。

張思之、朱華榮律師會見江青

1980年10月23日,江青對監所提出要求,説:“想請律師替我説話。”11月10日,江青再次要求“會見律師”。12日“兩案辦”指定張思之、朱華榮兩位律師擔任江青的辯護人,但按《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還須徵求被告人的同意並經她本人委託。這次會見江青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徵求江青的意見,是否同意為她指定的辯護人。如果同意就辦理委託手續。在律師組的討論中,大家認為江青主動提出要求律師為其辯護,對於這次審判工作,恢復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形象都是有利的。張、朱兩律師經過考慮,認為只能抱着這樣的信念:“左”的禍害必須消除,律師制度必須恢復和發展,在這次大審判中必須充分體現憲法規定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告人有辯護權”的原則。因此,不論江青有多大罪惡,民憤有多大,她應該毫無例外地享有在《憲法》和《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辯護權及其他訴訟權利。作為律師,有責任依照法律的規定為其辯護,並由此一步一步地進入了角色。

1980年11月13日早上8時,張、朱兩位律師早已穿好了特製的律師專用銀灰色中山裝,與其他兩位律師一道,準時駛向秦城監獄。

車行大約兩個小時,到達秦城監獄。會見室安排在離江青羈押室不到百米的一個房間裏,擺好了桌椅、茶具,在向着房門對面兩米多遠處,設置了一張長方形桌子,桌後並排放着兩把靠椅,顯然是供律師使用的;在桌子前面約1米處放有一把椅子,是準備給江青的。側面另有一小桌,上設茶具。整個佈置,簡明得體,恰如其分。

律師坐定,兩位女法警將江青帶來會見。江青隨着兩位女法警進入會見室,兩法警隨即退出,江青還貌似恭順地站在椅子後邊,微微地前傾了一下上身,爾後下意識地理了一下頭髮,規規矩矩地直立不動了。張思之招呼她坐下,她點了點頭,故意顯得斯文懂禮、從容不迫,所以並不搶先説話。於是張思之向她説明:我們兩人是律師,特別法庭向我們介紹,你要求請律師辯護,有什麼要求或者問題,凡是跟你的案子有關係的,可以同我們説。她應聲道:“噢,你們是律師。我向特別法庭提過,我要委託史良作我的律師,還有周建人和劉大傑,法庭有什麼理由不同意呢?”張思之回答她:“特別法庭的意見,我們沒聽到;但我們作為律師,可以告訴你,你的要求很不恰當。史良、周建人現在不是律師,年事已高,不可能為你辯護。”她嘟嚷了一句什麼,從表情看,似有不滿,情不自禁地揮一下左手,把手掌放在耳朵後面,説道:“請你把聲音提高點,聲音太低,我聽不清。我的耳朵不好,有毛病,是多年用鐳治病搞壞的。”張思之稍停了一下,對她説:“可以。你接着就請律師的事往下説。”“我請史良,是因為,我想,她敢替我辯護。”她這樣一停一頓地説着,“至於你們,……”她到此故意止住,用一種令人感到狡黠的眼光看着律師,不再説下去。但她非常聰明,也許是悟到了什麼,跟着來了一句:“檢察人員不止一次對我説,‘誰敢替你辯護呢?’”律師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4條的規定,對她解説了律師的責任,有意告訴她:對於我們,不發生敢或不敢的問題。

“我的案子複雜啊!”她説。

“是有複雜的一面,但又有不復雜的另一面。”

“替我這個案子辯,不容易噢!得學好多東西啊!你們得學‘九大’的報告,‘五一六通知’,還有‘十六條’,不學習那些黨的重要文件,不可能替我辯!”

這顯然是一種公開的挑釁。張思之不得不告誡她:“你扯得太遠了。律師辦案子,哪些文件應當學,哪些不必看,我們自會安排。現在首先應當解決的問題是:你必須明確表態,是否委託律師辯護。”

江青接過話茬説:“我是想請律師的,我打算請史良,我認識她。還打算請劉大傑教授,過去主席接見他時認識的。還想請周建人。我也打算請李敏,李訥被林彪一夥逼成精神病,不行了。我對法律還不很精通,加上在法庭上一激動會説不出話來,想請一位法律顧問,替我説話。”説完又立刻補充一句,強調説:“一個人不可能對什麼事都精通。”張思之回答:“這個要求,沒有法律根據。替你説話,不是律師的職責。你的要求出格了。”朱華榮補充説道:“你如果委託律師作辯護人,你有什麼法律問題都可以問,他會給你解答的,這也可以説是起到了‘顧問’的作用。”

“那好,現在請你們解釋一下:什麼是公訴?我的案子是誰起訴的?”江青説。朱華榮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00條向她説明:被告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充分確鑿,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檢察機關就會作出起訴決定,以檢察機關的名義按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由於你的案情特別重大,所以由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決定,專門成立最高人民檢察院特別檢察廳向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提起公訴。江青聽得十分認真。律師的話音剛落,她立即説:“檢察人員還沒有和我把事情説完哩,怎麼就起訴了?這本來是黨內的事情,怎麼會起訴?”江青停頓了一下,然後繼續講:“現在我是被開除了黨籍,這是他們把我開除的……”張思之立即向她説明:現在你的問題不是什麼黨內問題了,而是經審查核實你的行為已觸犯了刑律,構成反革命罪而被起訴了。江青一聽,突然提高嗓門喊道:“起訴我是反革命,誰是反革命?我要控訴公安部,對我搞‘突然襲擊’,他們哪裏是偵查,是法西斯‘綁架’,把我扔在地下室水泥地上,6個小時沒人管,6個小時……”她愈講愈離譜。張思之只好打斷她的話,明確告訴她:“關於你所説的‘控告’,在你沒有正式委託,也沒有請求特別法庭指定我們作為你的辯護律師以前,我們不能作出回答,甚至可以説,我們的談話也將難以繼續下去。”聽完這段話,江青狠狠地瞪了張思之一眼,而後帶有怒氣地説:“我最怕人家打斷我説話,一打斷我就緊張。我是個病人,我怕緊張,你這態度……”“度”字方出,她似乎覺出了什麼,極不自然地説了一句:“可能與你的職業有關吧?”

律師沒有跟着她的話題走,再次告訴她: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到底是否想請律師為她辯護。而且必須馬上解決這個問題,作出結論,沒有商量餘地。她似乎也有她的一定之規,回答道:“我委託法庭指定……”跟着解釋一句:“委託也好,指定也好,這是小問題,你們説是嗎?”張思之耐着性子説道:“問題是不大,但為了我們便於執行職務,你應當明確,或者是委託,或者是請法庭指定。”此時已無法躲閃,她於是岔開了話題:“請你們,是要你們跟他們辯,可不是跟我辯。他們,葉、鄧,立場跟我不一樣。一樣,我就不到這裏來了。”説到這裏,面露得意之色。律師感到她有點忘乎所以,張思之提高了嗓音,説:“你這通兒話,離題太遠了!”不料她立刻做出了反應:“你説話不要那麼大聲嘛!我是病人,我怕你的聲浪的震動。”好一個“聲浪的震動”!朱華榮有點兒激動,反駁道:“你剛才一再説耳朵不好使,要求我們説話大聲點兒,怎麼又變了呢?”

“現在距離這麼近,我可以聽到。”江青説。

朱華榮跟着説:“既然都聽到了,現在就請你把你的結論告訴我們,請律師,還是不請。”

江青的情緒變換,來得真快,這時,居然紅了眼圈。低了腦袋,輕聲細語地告訴律師:“我是想請個顧問,可不是以犯人身份委託。”朱華榮似含安撫地對她説:“你對起訴書的意見,你的其他意見。我們只有與你建立委託關係之後才能考慮。”她説:“你要是相信他們那個起訴書,怎麼能替我辯護呢?”朱説:“這是第二步的事。”她這時突然冒出一句:“你們是那邊的人,那就不能作我的律師!”張思之立即回了一句:“那好,你的意思是,不請我們作你的律師了。對吧?”江青卻又表示一時不能決定,説是要好好考慮一下。朱華榮最後説:“希望能儘快一點兒作出決定,因為離開庭的時間不多了,要做好辯護還會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張思之接着説:“你必須在今天下午3點鐘之前答覆我們。”江青回絕:“那不行,我還要睡午覺!”張堅持:“不行。我們只能等到3點。”她萬般無奈,吐出兩個字:“好吧!”又説,“請讓我與所裏的人商量一下。”

約莫半個多小時後,監獄的王政委來告訴大家,江青還是想請律師作辯護人,但她不想要姓張的,説“那是個什麼‘長’字號的,(對她)態度不好。是葉、鄧的人”。表示想要姓朱的。

傅志人、朱華榮律師會見江青

在張思之、朱華榮二律師會見江青後,特別法庭重新指派北京市律師協會祕書長傅志人律師為江青的辯護人。

1980年11月16日,律師第二次到秦城監獄會見江青。上午8時30分,傅志人、朱華榮兩位律師已就座在秦城監獄的一間寬敞的會議室裏。最近幾天,江青每天好幾次催促要會見律師。兩位律師在會見室坐定後,警衞人員就將江青帶來。江青身着黑色可體的服裝,烏黑濃密的頭髮富有光澤,一副黑框眼鏡遮住一對大眼睛,傲慢的眼神似乎有些做作,白皙的臉龐沒有一絲皺紋。從外表看,誰也不會相信這已是66歲高齡、而且身陷囹圄多年的老嫗。看來江青在保健養顏方面確實下了功夫。

江青進門面帶笑容,帶着起訴書和一個牛皮紙的文件袋,客氣地向律師點頭致意。她剛坐下,又忽地站起來,繞過面前的大會議桌,走到牆角;從小桌上拿起暖水瓶倒了兩杯開水,放在兩位律師面前。出於禮貌,傅律師在接水時,向她點了點頭。演員出身的江青擅長表演,但今天的表演從倒水開始,卻是兩位律師始料未及的。這個舉動大概不只是為了表現江青的禮貌素養,更可能是為了拉近談話雙方的情感距離。

談話從朱律師向江青介紹傅律師開始。她邊聽邊以審視的目光打量傅律師。傲慢的目光中流露出幾分迷惘的神情,或許她在琢磨:這個祕書長真會為我説話嗎?聽完朱律師的介紹,江青説:“今天我聘請你們,不是以犯人的身份。我認為由我以個人身份聘請更好些。這樣更主動一些,對外也更好一些。當然,我請你們作律師,不是像資本主義國家那樣,給我包打贏官司,我要求你們給我辯護,幫我説話。我寫了很多東西,也要給我的律師看。”

在江青的開場白後,朱華榮律師也闡明瞭來意:“律師是根據事實與法律來進行辯護的。為維護你的合法權益,今天我們想對起訴書中所列事實,聽聽你的看法。另外有什麼法律上的問題要諮詢的,也可以提出來,我們盡力幫助。”

“我想請問:什麼時候開庭?”江青問道,“審理是要好幾天,還是一天就結束?還想請問:法庭是在城內還是在城外?因為我長時間坐汽車,頭會發暈的。”

“對於你提出的問題,目前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我們會向有關部門轉達的,你可以放心。如果沒有別的問題,我們還是圍繞起訴書來聽聽你的意見。”律師回答。

江青卻繞開了律師的話題,説:“我的問題,要從‘文化大革命’來談。我同主席結婚時,主席就不讓我管社會上的事,給主席當祕書,每天給他報告國際上的事情,當然也研究一些政策問題。主席和我結婚時所説‘黨和行政你不要管’,我一直是遵守的。我管社會上的事,主要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七分成績;三分錯誤。三分錯誤就是打倒一切,全面內戰。毛主席作了結論,並自己承擔了錯誤的責任,很偉大,也不追究下面。我在‘文化大革命’中是捍衞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按照馬克思主義辦事的,希望你們學習一下‘九大’政治報告和‘十大’文件。‘九大’政治報告雖然是林彪作的,實際上不是林彪寫的,林彪寫的沒有用,叫林彪念,林彪不願意,後來勉強唸了,把字唸錯了好幾處。……”江青滔滔不絕地講個不停。

律師的身份使得傅、朱二人不得不耐着性子聽江青講。但如果任她這樣漫無邊際地侃下去,二位律師此行的目的就要落空。無奈朱律師不得不插話:“對不起,你講的這些話,是不是離起訴書所指控的事實太遠了。還是請你針對起訴書來談,你看好不好。”

江青聽後,停了下來,把頭上戴的列寧帽取下,又捋了一下頭上的黑髮。説道:“我要指出,你們要是那個司令部裏邊的,那就不能作我的辯護人,所以你不要打斷我。”又説:“起訴書將我和林彪列在一起,真有點不倫不類,林彪是迫害我的,我是反對林彪的。”“檢察院起訴書中所説我的罪,都基本上是‘文化大革命’中發生的。‘文化大革命’經過兩次重大路線鬥爭。在這些鬥爭中,我是執行毛主席黨中央的決定的。在執行中,工作上有毛病,只能算錯誤,不能算犯罪。”

“你這樣講太抽象,太不具體,是不是講具體點。”律師想讓她根據起訴書進一步談具體問題。

“具體了還了得!”江青馬上打斷律師的話,“那個起訴書完全否定了毛主席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科學總結:七分成績,三分錯誤。七分成績了不得啦,任何運動也不可能百分之百……

“現在給我加上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他們把‘文化大革命’的缺點錯誤突出誇大,掩蓋一切。按照他們的立場,什麼罪都可以定。但我認為我是沒罪的,我認為真理在我這裏,我要經受這種考驗,我要保持我的晚節,我認為我是遵照馬恩列斯毛主席的教導來做事的,我是捍衞毛澤東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

“現在追究責任,責任問題是毛主席自己估價過的,他自己承擔責任。現在又來追究責任,怎麼辦呢?就扣到我的頭上。但是,錯誤的責任都是主席的,可以説我沒什麼責任……

“1966年12月,有一次我在人民大會堂講話,是我一生唯一一次寫了稿子叫毛主席批准的,內容是合法的……”

江青終於還説出一句真話來:原來江青在“文化大革命”中到處的講話、接見、指示,除了這一次之外,都不是毛主席批准的。

“……當時一些羣眾組織揪住不放的人,是我救了他們。以前的材料中有這件事,而這回在起訴書中就沒有了。”她繼續説道。

“起訴書上沒有的,就不要説了。沒有控告你的,你不要去管它。”

“你們知道,我的立場與他們的立場是不一樣的,要一樣我就不到這裏來了。”江青為了躲開律師的話題,故意把話扯遠。

“這個我們知道。”兩位律師同時説。

“按照憲法、國法,黨的紀律,我都沒罪。這個,你不要打斷我。偵查人員、檢察人員不許説是毛主席黨中央的決定,‘文化大革命’也不許説,那只有把嘴封上,由你來定罪好了。”

“林彪、江青成了一個集團,目的是推翻無產階級專政政權,這個案子不能成立。‘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決定的,‘五一六’通知中提出要反對不讀書不看報的那些人……”江青的話又轉回“文化大革命”,“這樣就不倫不類,好像黨的締造者偉大領袖毛主席自己要推翻無產階級專政政權。”聽到這兒,朱律師想乘機把話題拉回,説:“你這個理解是不妥的,沒有人這樣評價毛主席,都是你籠統分析的,你最好還是針對起訴書來講,這對你有好處。”

“我不要這樣的好處!”聽到律師竟敢批駁她,江青大怒,氣氛緊張。為緩和氣氛,朱律師解釋道:“作為律師只能根據事實與法律來進行辯護,所以請你把談話落在起訴書上,看你在事實上以及法律上有什麼意見。事實是客觀的,誰也不能否認,誰也不能改變,誰也不能捏造。”

“起訴書上都是捏造!”氣急敗壞的江青信口説道。

“那好,你就説哪些是捏造的,説具體點兒。”朱律師順水推舟。

這時江青不斷用手指划着起訴書逐行地閲覽着,她的這本起訴書上用鉛筆密密麻麻地寫了不少地方,然後指着起訴書第3頁上關於她誣陷、迫害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劉少奇的指控,對“林彪把雷英夫寫的信和誣陷劉少奇的材料送給江青‘酌轉’毛澤東主席”這段話中的‘酌轉’兩字提出意見説:“‘酌轉’不能説明我有罪。”

接着江青又對起訴書第5頁中,指控江青、康生密謀誣陷、迫害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會成員一節中關於“1968年7月21日,康生親筆寫了一封絕密信。信封上署名:‘要件即呈江青同志親啟’。信中説:‘送上你要的名單’……有88名被分別誣陷為‘特務’、‘叛徒’、‘裏通外國分子’、‘反黨分子’”等一段指控提出意見説道:“康老寫材料‘呈’我,這是一種習慣用法,並不是把我當成上級或有什麼特殊關係,把這也作為罪狀,是沒有常識的做法,就想拿這些小玩意來整倒我!”

朱華榮律師聽後,感到她根本沒有把起訴書看懂,也不知她有意或無意地在這些地方作無關的攪纏,就向她提示和解釋道:“當然,‘酌轉’或‘呈江青’這只是説明你同林彪、或和康生有過聯繫,還不能證明你有罪。但是,關鍵要看你替林彪‘酌轉’的材料內容是什麼?以及康生給你寫的信的內容是什麼?為什麼林彪要將這些材料交給你‘酌轉’,康生又為什麼寫信給你,而你的態度是什麼?其中很多問題與你有關。你要辯護,就必須面對這些問題才行。如果只抓住‘酌轉’或‘呈江青同志’這些小地方來進行辯護是沒有什麼好處的。”江青再次叫起來:“我不要什麼‘好處’。”

朱華榮感到也許用“好處”兩字引起了江青誤會,於是改變表達方式説:“這樣辯護是沒有抓住重點,沒有説服力的,必須要面對其中有關聯的重要問題。”

江青考慮了一下,説:“康老寫給我的八大中央委員的名單,是他自告奮勇寫給我的,我並未向他要過,當時我正在籌備召開黨的九大會議,我對八大中央委員情況不很熟悉,曾向總理要過名單,康老知道了,因他熟悉情況,就寫了兩份材料,一份交給了周總理,另一份交給我了。我收到這信很緊張,我交給毛主席,主席拒絕看,我就問,是否找總理,主席答應了。我就去找總理,總理正在人民大會堂有事。我見到總理説:康老有一封信給我,總理看後説:給我的信,內容也是一樣的。我問:你怎樣處理?總理説:去問一下康老並當着康老的面,燒掉!我倆就一起去了……”

跟着急忙辯解道:“這是一種正常的工作關係,談不上犯罪。況且,‘文化大革命’要打倒一批人,這是中央決定的,而從起訴書上看起來都是我一個人乾的。中央成立了專案審查委員會,主任並不是我,而看起來好像全是我……”説到這兒,江青稍作停頓,突然又瞪起眼睛對律師喊:“如果你們完全相信他們這種説法、這種指控,怎麼能幫我辯護、替我説話呢?比如説,説我同林彪一起謀害毛主席,你們相信嗎?”

9時50分,江青要去衞生間。

利用江青去衞生間這段時間,兩位律師交換了一下看法。江青對這次審判的態度已經十分明顯:她認為她只是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執行者,有錯,無罪。因此她堅決迴避起訴書所指控的具體罪行。如果在接下來的談話中沒有新進展,就適時結束這次會見。

半個多小時以後,江青才回來,第一句話就是:“説我同林彪一起謀害毛主席,你們相信嗎?”她的腦子很好,去衞生間後的第一句話,和去衞生間前的最後一句話,一字不差。

“……我的身體不太好,如不能講話時,要有人代我講話的,我的腦子受過傷,血壓也不穩定,時常發作,腦力、體力上過分使用是不行的。所以需要有人幫我講話。”她要求律師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幫她説話,作她的代言人:(1)在法庭上記不起詞時;(2)當自己發病不能講話時;(3)情緒緊張,控制不住自己時。

傅志人律師決定給江青做法律啟蒙。為了慎重,傅律師先歸納了她的説法,他説:“你説你身體不太好,有時講話困難,因而要有人代你講話,而且最好按文字材料説。是這個意思嗎?”

“是呀,是呀。”

“看來有必要向你做個解釋。你所説的讓律師以你的名義,按你的意思,作為你的代言人進行訴訟,是民事行為。現在向你提起的是指控你有罪的刑事訴訟。刑事訴訟中沒有制度,而且絕對不允許有行為出現。即使在當事人因健康等特殊原因不能出庭時,審判可以延期也不允許任何人。這是因為,第一,刑事訴訟要決定被告人是否承擔刑事責任;第二,被告人的陳述是刑事證據的一種;第三,被告人的認罪態度是量刑的酌定情節之一。以上三點決定了刑事被告人是有着嚴格的個人性質的,是其他任何人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的。刑事訴訟中律師的辯護,是以辯護人的獨立訴訟地位進行辯護。所以你讓我們以民事的方式,進行刑事辯護,是你對法律的誤解,也是我們無法做到的,更是法律所不允許的。”

聽到這兒,江青神態茫然,聳聳肩膀,雙手一攤,説:“那就沒有辦法了。”

傅志人律師又耐心地説:“為了保障你的辯護權,如果你願意委託我們作為你的辯護人,我們可以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對你有利的辯護意見。但是隻能作為辯護人,不能作為代言人。”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六

2014年8月22日念斌案第5次宣判。念斌的姐姐念建蘭在電話裏喊了一聲“張律師”之後泣不成聲,這讓張燕生女士條件反射般地緊張起來。過去6年,每一次聽完對念斌的死刑判決,念建蘭都瘋了似的給她打電話,嚎哭聲令她如遭錘擊。又一次聽到宣判現場傳來的哭聲,張燕生幾乎亂了方寸,“又死刑了嗎?是不是又給判死刑了?”幾秒鐘後,她聽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回答:“念斌出來了,念斌回家了。”

2006年,福建省平潭縣村民念斌被懷疑投毒致死鄰家兩名兒童。此後8年,他歷經10次審判,4次死刑立即執行判決,終於在今年8月迎來無罪釋放的終審判決。

念斌案佔據了律師張燕生20年職業生涯中寶貴的6年。這期間,她付出了難以量化的智慧、辛勞和情感,承受了一名中國刑辯律師可能遭受的所有憤怒、沮喪和絕望。最初,張燕生只為保全一個年輕人的性命而履行辯護義務,但到後來,這場戰鬥的意義升級了,她把自己作為律師的職業榮譽當作籌碼加了進來,2012年後,由於念家無力支付律師費,她決定免費為念斌辯護,因為“死磕已經是我本人的需要了”。

更重要的是,張燕生通過對已有定罪證據的分析和判斷,確信念斌無罪,因此“絕對不能容忍冤案”。2014年11月,3個月前宣告結束的念斌案忽然有了新動向―並不是辯護律師和當事人所期待的對違法、違紀的警察啟動追責的消息,相反,念斌被當做犯罪嫌疑人限制出境。念斌詢問才得知自己在9月1日―他獲得自由的第11天―已被福建警方重新列為犯罪嫌疑人,理由是發現了新的證據,雖然具體不方便透露。張燕生對此震驚,但並不擔心,“只要他們(指福建公安)能秉公執法。”但也難掩憤怒,“有誰相信他們‘找到了’新證?這個行為除了‘泄憤’還能有其他什麼解釋呢?”

《人物》記者曾在採訪中問過張燕生,如果2014年8月22日,她接到的是念斌第5次死刑判決,會怎麼樣?她回答説,自己還會接着往下打,毫無疑問。可什麼時候才算完?她不知道,唯一能確定的是,“不會停下來。”對於可能開啟的念斌案第二季,她也不打算迴避。

對是非觀潔癖般的堅持可以從她童年時倔強的性格中找到源頭。10歲左右,她曾因父母把某個並非由她造成的錯誤安在她身上而離家出走。她無法接受這個不存在的“罪名”,在深夜沿着一條河流走出數公里才被家人追回。

“這一穴打過去,難以翻身”

回到念斌一案,張燕生的這種執着具體表現在證據審查上,她認為,正是自己和其律師團在重新梳理證據中的重要發現促使法庭最終糾正了此案。

最後一次開庭前,張燕生用小四號字體梳理了一個長達數米的文檔,把案卷中每個偵查人員的每項行動都按照時間排列下來。於是,她發現了某核心辦案人員屢屢在同一個時段現身不同的工作現場,在看守所提審念斌的同時也在醫院訪問證人,同時也在採訪死者家人,最多的時候分身5處。

以同樣笨拙的方式,張燕生和她的同伴們發現了偵查錄像的問題。水壺被懷疑是念斌投毒的關鍵物證。檢方前後數次更改提檢水壺的時間,最終咬定在8月8日送檢。她從兩小時的錄像中揪出了其中一幀圖像,圖像顯示在念斌被帶到現場指認的8月10號,水壺仍在原地。這就是説,檢方並未將物證送檢卻出具了鑑定報告。

類似瑕疵比比皆是:通過對比字跡,張燕生又發現幾份鑑定報告中檢驗人員的姓名由他人代簽。通過一幀幀查看念斌的認罪錄像,律師們發現問詢的警察居然未卜先知。後來證明這段錄像被人為剪輯過,缺失1個多小時。

張燕生把刑辯律師研究案子比作考古。像考古學家與年代久遠的頭蓋骨跨時空對話一樣,律師進行的證據審查也是一場場曠日持久的對話。“我每次在解讀這些東西,包括他們(指辦案公安)裝訂卷宗,為什麼取捨,取捨掉這個,而拿掉那個,為什麼掩蓋掉這個,而拿出另外一個東西,我跟他(指辦案公安負責人)有很多的對話,我一直在跟他對話。”通過念斌案的證據審查,張燕生總結了兩條經驗,“凡是違反邏輯的,必有問題”,以及,“絕對不要低估警察。”

將檢方證據鏈最終擊垮是一個待解的謎團。根據一組質譜圖顯示,兩位兒童死者的血液、尿液、嘔吐物中都明確有氟乙酸鹽(fluoroacetate,鼠藥的成分),而胃中卻沒有。張燕生找到的北京專家指出這個問題蹊蹺,但未能給出解釋。

終審第一次庭審結束後,福建高院在大半年內沒有任何動靜,判決遲遲不下。張燕生心裏記掛着疑團,擔心法院藉此維持死刑判決。焦灼僵持中,她和念建蘭決定去香港進一步求證未解之謎。他們找到了香港權威毒物鑑定專家莫景權,後者給出的調查結論決定了案件的最終走向。

香港專家莫景權的結論:“基於整體分析的結果, 由於現場 (如粉末、黃色液體, 以及用以煮食的水等等)以及嘔吐物中皆未有發現氟乙酸鹽, 本案件並沒有任何證據支持氟乙酸鹽曾被使用過。”但為何檢方在死者血液、尿液、嘔吐物這3個關鍵物證中檢驗出了這種化學物質?香港專家對於謎團也作出解釋,結論是爆炸性的:血液、尿液、嘔吐物這3個證明死者死於氟乙酸鹽的最關鍵的物證檢驗中,血液和嘔吐物的質譜圖竟是一圖兩用,兩張圖的檢驗數據完全一致,檢驗時間分秒不差,在尿液檢測中,檢驗人員用標準樣本替代了尿液實物做檢測。張燕生這才記起,此前一位北京的專家曾對這份尿液質譜圖發出疑問,説這幾乎是一個標準圖,純淨得連雜質都沒有,濃度也驚人地高。疑團解開了。

這一結論連同對質譜圖的分析內容被放入最終向法庭提交的辯護詞當中,成了念斌無罪的鐵證。“這是一個死穴,”張燕生説,“這一穴打過去,(他們)難以翻身。”已有的證據只能證明發生了一起中毒事件,由於並不存在氟乙酸鹽(鼠藥的成分),念斌用氟乙酸鹽投毒的指控自然無法成立。檢方的證據體系就此瓦解。

刑辯的絕境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對福建高院作出的死刑判決未予核准,念斌獲得了一絲生機。然而,案件打回重審之後,福建中級人民法院罕見地又一次作出死刑判決。

那段時間是張燕生為念斌辯護6年以來最抑鬱沮喪的時刻。中國法學會邀她講課,講“有效的刑事辯護”,她去了,但把演講的主題改為“刑辯的絕境”。一直以來,她相信憑藉良好的職業道德、精湛的辯護技術、抽絲剝繭的辦案態度就能發現問題,成功辯護。念斌案中的重重障礙逼她正視了現實―即使不折不扣地履行了這些義務,依然不能左右案件毫釐。法院沒有獨立審判權,律師無法左右實質上影響決定判決的背後力量。在那次演講中,她提及念斌案時憤怒之至,淚如雨下,説“刑事辯護實際進入了一種絕境之中”,“(律師)完全沒有用,就是一個擺設”。

律師的專業力量在巨大的司法慣性前微不足道,意識到這個後,張燕生把法庭上的戰鬥擴大到了庭外。她決定加強辯護力量,技術派刑辯律師斯偉江在此時加入辯護,和張燕生共同擔當念斌的刑事辯護人。對於兩人的分工配合,張燕生打了個比方,“他是狙擊手,我是送彈藥的”。她通過深入的證據審查備好了炮彈,而後者在庭審中彈無虛發。更多的職業律師受其感召,成為張燕生的援軍,李肖霖、張磊、公孫雪作為附帶民事訴訟人也加入這場戰鬥。

隨後,張燕生組織多次專家論證會討論案情和辯護思路,又通過組建念斌案律師團,將這個普通的地方刑事案件擠入公共議事日程。30多位律師先後響應,他們觀察、聲援此案,並提供專業上和道義上的支持。至此,念斌案獲得了全國性的輿論關注。

“其實真正促使法庭、法官能夠糾正這個案件的,最根本的是證據。”張燕生説。2013年7月和2014年6月,念斌的辯護律師團在福建高院組織的最後兩次庭審中,發出了致命的攻勢,直接導致檢方證據鏈的全盤崩潰。2014年8月22日,念斌案第5次判決,結果是無罪釋放,歷經8年,此案徹底翻轉。回憶那個勝利的時刻,張燕生紅了眼眶,説自己沒有辦法以全然歡慶的姿態面對結果。8年來,自己的當事人在絕望中度日如年,身心俱損,父母含恨而終,已然家破人亡。“如果這是一場正常的案件,2008年的2月,念斌就該宣告無罪了,對吧?”

判決生效的當天,念斌的辯護律師團發表了3點聲明。第一點就感謝了福建高院、最高法院和國家冤案的大環境。這是律師們的共識,一方面,念斌在迎來無罪判決前還活着,本身就受益於國家司法大環境的點滴改善。2007年1月1日起,死刑複核權收歸最高法院,否則他應該已經在4年前福建高院維持原判後被執行了死刑。最高法未核准這一判決,為他“擋下了關鍵一刀”。2010年,最高法院相關規定,對排除非法證據等作了要求。2013年1月1日起新刑事訴訟法施行,又確立了強制出庭作證制度。這麼一來,警察、證人、鑑定專家不得不出庭接受辯方律師的質問。“警察出庭導致念斌的開庭的那個,原來第一次認罪的錄像被我們弄出來翻掉了,他的鑑定人出庭就被我們問出來他的鑑定程序不合法……他的專家再出庭,發現他的專家的結論也靠不住。”斯偉江對《人物》例舉説。念斌在案件中每一個決定性環節都趕上了好運氣。

另一方面,辯護律師們希望鼓勵法官在公正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因此願意把功勞和榮譽首先歸於他們。雖然一個更自信的法院原本輪不到律師來鼓勵。律師們認為,福建高院在2013年7月和2014年6月組織的最後兩次庭審,基本履行了以審判而非偵查為中心的原則。這在重大刑事案件中具有典型意義,正因為法庭給控辯雙方充足的交鋒時間,律師們才有機會發揮作用。

至於念斌案能否作為典型給同類案件開路、示範,辯護律師們倒沒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在公檢法合力的流水線上,念斌只是一個例外。“(念斌)是被律師拼命地揪着、使勁地高喊,高喊這是個壞的,這是個壞的,做錯的,這個是不合格的產品,那麼是在大聲呼喊當中,讓所有人都看見了這一個不合格的產品,被法官不得已把他拿了下來。”張燕生説。

“你好高啊,怎麼會高出這麼多來”

作為一個成功範例,念斌案的翻轉很大程度上鼓舞了人心。張燕生和她的戰友們為那些仍在漫長訴訟中跋涉的人們,示範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價值,也讓人們對司法體系的自我糾錯功能抱有期待。與此同時,念斌案的翻轉給那些始終沒能迎來公正判決的人們扔去一根救命稻草,律師張燕生也被認定同樣有能力終結他們的冤屈。念斌無罪釋放後,她接到的辯護邀請爆發式地增長,甚至有人揹着鋪蓋卷跑到她律所門前躺着,希望她能為自己申20年前的冤屈。這些都被張燕生拒絕了―她今年已經60歲了,再沒有精力去應對另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6年過去,張燕生到了考慮退休的年紀,雖然尚未確定離開時刻。念斌案結束後,她久久未能緩過勁兒來,除了長時間的滿負荷工作,還因為她對此案投入了極深的情感。長達6年的互相扶持,念斌姐弟跟張燕生產生了親人般的感情。在念建蘭眼中,張燕生充滿力量,人格高貴,不僅救了她弟弟的命,也救了她本人的。最絕望的時候,她曾考慮用極端手段實現心中的正義。張燕生耐心勸阻她,給她做心理輔導,“上訪之路只是牆上畫了一個門”、“相信這個世間是有真理的,是有法律的。”

念建蘭如今無條件地維護張燕生,“張律師任何人不能褻瀆(她),不能去説她,我無法容忍,你可以説我,怎麼説都行,但是你不能(説她)。”當張燕生等在庭審中遭受攻擊,她氣憤到要求當庭解聘律師,以讓張燕生免於遭到身體上的暴力和言辭上的辱罵。

在念斌的回憶中,張燕生每次去看守所會見他,都不太談論案情,而是教他如何在戴着手銬腳鐐的情況下活動手腕,鍛鍊肌肉,或者像鼓勵小孩子一樣對他緊緊攥着拳頭喊“加油”。臨走時還會跟他長時間、用力地握手。張燕生還曾親自飛去福建小心翼翼地跟念斌11歲的兒子解釋,他的父親是怎樣的人,遭遇了什麼。為了向孩子表明父親並未拋棄他,她請自己家的保姆小張模仿念斌的字跡,寫信鼓勵孩子。她在情感上極大地捲入此案,有同行批評她,説作為律師不該把自己混同於當事人家屬。面對《人物》,張燕生只淡淡地迴應道:“我覺得他們很難理解。”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七

師:今天我們用“讀”這種方法來學習《兩小兒辯日》。(板書“讀”字)請全班同學先齊讀課文。(全班第一次齊讀課文。學生有些字音出錯,多媒體顯示第一部分:識文)師:好像在一些字的讀音上我們發生了歧義,在初讀文言文時,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字音問題,請一位同學讀一下這幾個字。(多媒體顯示文中幾個重要的字,學生讀,教師指導)師:請齊讀字詞兩遍!(學生齊讀字詞兩遍)師:請同學們在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上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全班第二次齊讀課文)師:請同學仔細觀察課文,文中除了逗號、句號外,還有幾個特殊符號,你找到了嗎?生1:有引號。師:引號在這裏的作用是?生1:引用別人説的話。師: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要注意所引用的人的身份。生2:還有歎號和問號。師:很好!問句有好幾種,疑問、設問、反問,在這裏的問句屬於哪一種?生2:反問!師:你覺得該怎樣讀這句?生2:這是小孩子説的,所以要讀出小孩子的感覺,還要有強烈的反問語氣。師:那請你為我們示範一下!生2:(不好意思)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其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師:反問的語氣還不夠,再加強一些!生2:(聲音大些)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師:很好!有感歎號的這句應讀出什麼樣的情感?生3:應該是有些得意,因為他覺得他把孔子都難住了!師:你的思維真的很活躍!值得表揚!齊讀這句兩遍。請全班同學在初步瞭解課文的基礎上再次齊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出一定的語氣。(全班第三次齊讀課文)

二、二讀説文

師:我們把讀的難度加大,聽説過同步翻譯機嗎?同桌之問玩個遊戲,一人有感情地讀文章,一人口頭翻譯這句話,看誰讀得好,譯得好,給你們一點時間準備,我們一會採用開火車的方式來讀。(學生認真閲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師:時間到,我們從這組同學開始吧!(隨即抽取學生)生1: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生2:孔子去東邊遊玩,看見兩個小孩子辯論太陽,問他們辯論的原因。師:你們為大家開了個好頭啊!我想問一下,孔子是去遊玩嗎?生:不是!是遊歷!師:對了!中國古代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説法,孔子的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遊學。兩個小孩在辯論太陽的什麼?生:太陽什麼時候離人遠,什麼時候離人近。師:把這兩點加上,剛才的翻譯就更完美了。生3: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生4:一個小孩説,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到中午時距離人遠。生5: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生6: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遠,而中午時距離人近。師:同學們注意,這位同學在翻譯時將文章省略的部分也翻了出來,非常好!生7: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生8:一個小孩説,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大得像車蓋,等到中午小得像盤子,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師:遠的怎麼樣小?同學們把這句翻譯再完善一下。生:看上去!師:真棒!補充正確!生9: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生10:一個小孩説,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清涼而略帶寒意,等到中午就像把手放進熱水裏,這不是近的……感覺熱而遠的感覺涼嗎?師:反應很靈敏,居然加了“感覺”兩個字,很好。生11: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生12:孔子不能夠決斷。兩個小孩笑道:“誰説你智慧多呢?”師:太棒了!同學們學習文言文的力量太強大了!給自己一點掌聲!還有沒有同學對文意有疑問?翻譯文言文,要學會借用書下注釋,並調動以前所學的知識,這會讓我們的翻譯更加輕鬆。比如“去”字,古今異義,過去我們學習它要翻譯為“離開”,本文要翻譯為“距離”。讓我們在瞭解文意的基礎上齊讀課文。(全班第四次齊讀課文)

三、三讀辯鬥

師:同學們讀得越來越好了,請問這篇文章在講什麼?生1:兩個小孩子在辯論太陽什麼時候離人近什麼時候離人遠。師:很好。我們又如何讓我們的讀中體現辯的特點呢?我們來換種方式學課文,回到2500年前,體會下兩小兒激烈的辯鬥場面。首先要明確他們各自辯論的觀點和理由。為了方便區分,給他們取名為甲乙。請同學告訴我:甲乙兒的觀點是什麼?他們的理由又是什麼?生2:甲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他的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生3:乙兒的觀點是: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他的理由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師:你能不能把乙兒的觀點模式變得和甲兒一樣呢?生3:可以。一兒曰:我以日初出時去人遠,而日中時近也。師:真好!謝謝!文言文語感不錯。在甲乙兩兒的對話中,有兩組關鍵詞是整場辯鬥的核心,誰找到了?生:(齊聲)車蓋和盤盂,滄滄涼涼和探湯。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組詞,有什麼共同特點?生4:它們都是反義詞。車蓋是從大小上對比,探湯是從冷熱上對比。師:不錯。再看,這兩組詞又分別從什麼角度來描寫太陽?誰來説説?生5:我知道了老師!一個是從視覺角度描寫太陽,一個是從觸覺角度描寫太陽。師:太好了!謝謝你們的回答!男生注意聽老師的問題:甲兒的觀點是……他站在視覺的角度提出理由……女生注意聽老師的問題:乙兒的觀點是……他站在觸覺的角度提出理由……(學生齊聲同答,此問題重複兩遍)師:思路還算清晰,但沒有鬥起來啊!老師為你們提點要求:是鬥不是打;是鬥不能笑,要嚴肅堅持自己的觀點;加入動作、口語,擴充斗的內容。推薦你們班思維最敏捷的男生女生來鬥一鬥!(生推薦兩位學生,分別充當甲乙兒辯鬥)

男生:嗯(撓頭)……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女生:……我以日初出時去人遠,而日中時近也。男生: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其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女生:聽我的,日初出滄滄涼涼,及日中則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男生:我認為,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其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 乎?女生:我認為,日初出滄滄涼涼,及日中則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男生:那好嘛,你説了算。(全班竊笑,掌聲鼓勵)師:不錯不錯。但是鬥得還不夠!下面請你們班最有幽默感的同學上來和我鬥一鬥!是誰?生:我來!師:好!有勇氣!現在我不是老師了!我是小甲!你害怕嗎?害怕就趕快下去吧!你看這麼多人看着呢!生:我不怕(大笑),要下你下去,我不下!師:你這個小朋友!今天我定要和你鬥個分明啊!來吧!我説小乙老兄啊——(師用手撫摸同學的腦袋,生大笑)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生:(笑)小甲啊,我以日初出時去人遠,而日中時近也。師:非也非也,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擺擺手,並用手比劃車蓋和盤盂的大小)生:非然也(學生拍拍老師的肩膀,下面學生大笑)。日初出蒼蒼涼涼,及其日中則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學生做發抖狀和揮汗狀)師:你説的不對!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加快語速)生:NoNoNo!日初出蒼蒼涼涼,及其日中則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也學老師加快語速)師:你胡説!明明就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做推拉狀)生:你才胡説!明明就是日初出蒼蒼涼涼,及其日中則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手叉腰)師:你少噦嗦!亂講!遠的小近的大!生:你才囉嗦!我沒亂講!明明就是涼的遠熱的近!(拉袖子做打架狀)師:感謝你的精彩演繹!我確實鬥不過你啊!氣場很強大!(全班掌聲)全班起立!我們還沒下課呢。全班進行辯鬥。左邊是甲兒,右邊是乙兒。注意聽老師的指令,並反覆體會文章的核心句。甲兒曰,乙兒曰——甲兒堅持曰,乙兒堅持曰——甲兒不服曰,乙兒再次反駁曰——甲兒扯着嗓子曰,乙兒手叉腰曰——甲兒拍着桌子日,乙兒跺着腳曰——甲兒手指乙兒曰,乙兒也手指甲兒曰(全班學生按照教師指令反覆誦讀文章核心句,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師:累嗎?生:(大聲)累死了!師:終於結束了一場無休止的辯鬥,兩個孩子誰也説服不了誰。為什麼?生:因為他們觀察物體的角度不同。師: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看待問題,要多角度思考,才有可能得到較為全面的答案。讓我們帶着這點理性的思考再次齊讀課文。(全班第五次齊讀課文)

四、四讀析人

師:雖然兩小兒並未分出勝負,但他們的優點都落在了我們眼裏,兩小兒都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生1:他們都很善於觀察事物,觀察自己周圍的生活。師:很好!你能用一個字總結他們的性格特點嗎?生1:嗯,我覺得應該是“察”。師:很好!還有嗎?生2:我覺得他們都能夠堅持自己的觀點,持之以恆,不會隨便就相信別人的觀點,很認真,不是隨便玩玩的。我覺得可以用“真”字概括。生3:他們還敢笑孔子。師:這種笑應該是得意的笑。笑的背後是什麼?生4:他們不輕易相信,哪怕是權威人物!師:敢於挑戰權威!用哪個字總結?生4:我覺得用“勇”吧?或者“真”也行,真性情嘛!師:當兩人爭論不休時?孔子來了。孔子是誰啊!儒《www.》家學派的創始人,大學問家,至聖啊!他這個有大智慧的人,能決斷嗎?生:(齊聲)不能。師:為何孔子不能決?請同學們仔細思考。生1:因為當時受科學知識的限制,他沒有辦法解釋。師:有道理。但今天我想換個角度來説這個問題。假設老師是孔子,我站在你們兩個中間,我能否這樣説:嗯,小甲是對的。小乙是錯的。生:(齊聲)不能!師:為什麼我不能這樣?我要維護我孔子的名聲啊!生2:不能!因為他這樣騙別人反而會損壞自己的名聲,不能不懂裝懂!師:你説的太對了!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孔子不是不能決,而是不願決。不能亂決,不可違心決。對不知道、不瞭解的事情我們不可以亂説,從這點來看你們覺得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生3:很真實的人,實事求是的人。師:如果讓你用《(論語)十則》裏的一句話來表達此時的觀點,你會説——。生:(齊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師:如果讓我用一個字去概括孔子的精神品質,我會用“真”字。(板書真字)

同學們,我們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要學會抓住文章中刻畫人物的關鍵字句,比如“笑”字,“問”字,“遊”字等,這樣才會讓我們的分析更加有理有據。讓我們帶着對人物的理解再讀課文。(全班第六次齊讀課文)

五、五讀啟智

師:最後,讓我們看看這節課都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多媒體顯示讀一真一智幾個字)通過這節課,我們初步掌握了一種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讀,在讀中賞,在讀中悟,在讀中析;讀是一種手段、一種基礎,促進我們更好地[論文寫作 ]學習。同時,我們也要學習一種精神品質——真,既是兩小兒的天真可愛,對待問題的認真,也是孔子的真實與真誠,同時更是我們的真讀書、真做人。這些都是智慧!請大家看“智”這個字,是由知和日組成的,就是告訴我們,每天都要更新自己的所學,每天都要反思自己的所知,這樣,才能最終開啟智慧的大門!請大家帶着這點智最後齊讀課文!(全班第七次齊讀課文)

執教感言:1.設計理念。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談到自己的教學理想時説:“要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這句話準確地道出了“少教多學”教學理念的重點:善用教學方法,把教師從盲目重複的教學中解放出來,同時解放孩子的身心,使其快樂健康地成長。因此語文教學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沒有興趣作為基點,學習就成了一種令人厭惡的任務。在這樣一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大膽設計了這節課,目的就是放下文言文的坐而論道,採用多種形式,包括遊戲的方式對文本進行閲讀,真正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趣味與智慧,從而達到“少教多學”的目的。

2.教學思路。在教學設計之初,我吸取了餘映潮老師閲讀教學中的“板塊教學模式”,並借鑑了國內多位知名教師的課堂教學經驗, 結合誦讀欣賞教學的特點,經學校備課組反覆琢磨,將整堂課分為五個環節。

一讀識文,用集體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二讀説文,分角色朗讀,開火車朗讀,一人朗讀,一人口澤;三讀辯理,同桌互辯,男女生競賽辯鬥,師生辯鬥,大組之間辯論讀書;四讀析人,在集體朗讀和默讀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同學分析人物形象,找出人物描寫的詞句;五讀啟智,集體朗讀,分析文中的智慧火花;最後誦讀,全班齊聲背讀課文。我圍繞“讀”,讓學生從上課開始就對課文反覆朗讀,在讀中悟、讀中賞、讀中析、讀中誦。讓孩子在多次不同形式的讀的過程中完成文言文字音、詞意、句意的理解;隨詹通過朗讀,啟發學生尋找文章中存在的反義關係和觀察角度,從而達到分析文章的目的:並加入辯鬥環節,以遊戲的方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達到理解誦讀的目的;在析人的部分,讓學生自己總結人物角色帶給我們的生活啟示;最後教師歸納學習方法——讀,精神品質——真,通過讀的方法,體會“真讀書,真做人”的道理,目的在於告訴同學除了要學習知識,更要增長智慧,並在最後的讀書聲中完成教學。文言文教學應講究多誦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先完成最基礎的自學,然後在老師有梯度的問題中,逐漸提升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從而實現少教多學。完成課堂教學的同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課堂能多一些趣味性的探究和人文性的教育,而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的教授。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八

看來,“棍棒教育”把握得是否有分寸,是定性對錯的依據,不過度,便是正確。這個“分寸”其實是非常可怕的,用得“過度”,可能是奪人性命;不“過度”則至少也是讓孩子的身心傷痕累累。假如不是致人死命,這位父親及其所有熱衷暴力教育的家長們,都不會受到法律的追究,儘管《未成年人保護法》禁止一切針對孩子的暴力行為。

如此帶有強烈專制、獨裁色彩的家庭暴力教育,其實施者,如今有了兩個很時髦的稱呼,分別叫“狼爸”與“虎媽”。都知道,這兩個稱呼起源於兩個家長,這兩個人,分別出了一本書,各自吹噓其狼性(虎性)教育取得的豐碩成果——孩子考上名校了。這在本來就有着“棍棒之下出孝子”之傳統觀念的中國社會,掀起了熱烈討論。當然,

“狼爸”與“虎媽”的追隨者也是相當可觀的,這從兩位家長著書的銷量可見一斑。望子成龍與望女成鳳的家長們,都試圖從書中尋找棍棒的操作經驗。

不得不説,此類狼性教育已經成為一種病毒。這種病毒,輕則殺傷孩子們的自尊心與創造精神,重則將人殺死。咱們不妨回顧一下最近兩年“病毒殺人”的典型事例:2010年3月8日,上海一位母親為教育5歲女兒,將其打傷,後不治身亡:2010年12月16日,蘭州一位父親為教育9歲兒子,將其捆綁毆打致死;2011年8月31日,西安一對夫妻聯手捆綁13歲兒子進行教育,不慎將其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