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89W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設計理念】

在新課標基本理念的指導下,精心組織學習活動,關注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個交互式的學習的平台,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特別是國小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從而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教學設計特色】

樂讀趣學 自主感悟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 引課激疑

在上課之前老師迫切想了解一個問題:咱們班是女生聰明還是男生聰明……(板書:辯)

大家辯論的非常激烈,老師發現我國的漢字非常有趣,大家看這個“辯”字,中間是個什麼部首,兩邊像是什麼?是誰聰明,事實勝於雄辯咱們在下面學習課文時一見高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一篇有關辯論的故事,看到這個“辯”字你想知道些什麼問題?

(由“辯”這一中心詞入手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 定向研法

看老師寫課題。從課題中你已經知道了些什麼?

那麼,你認為這節課我們還應該做幾件事?(引導學生來定向:朗讀 背誦 譯文)

這幾件事如何去完成?

三 自學釋疑

1、範讀

好,讓我們先來把課文試着讀上兩遍,看一看能讀懂些什麼。(生讀)感覺如何,有什麼收穫?

讀不通順就是收穫,因為你已經感覺到了文言文和現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談)想聽老師讀讀嗎?好,老師讀時請你認真聽聽是怎樣停頓的,你認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筆畫一畫。(師範讀)聽懂些什麼嗎?

(必要的範讀和領讀放在學生“悱”“憤”狀態下進行,效果會更好。)

2、領讀試讀

來,先跟着老師讀一遍(出示有停頓提示的原文領讀)。

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幾遍,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搖頭晃腦地讀,前俯後仰地讀,都行,開始吧。(生自由讀,這裏要給足時間。)

3、討論讀法→練讀→評讀

讀,已經通順了,我們先來看看課前提出的問題懂了嗎?(鼓勵生暢所欲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收穫真不小,看來多讀確實是個好辦法。

(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4、合作譯文

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讀懂了,能把原文翻譯一下嗎?大膽地告訴老師譯文中有什麼困難?

(剛才大家糾出了一羣小壞蛋,這是我們譯文中的攔路虎,害怕嗎?好,下面我們就封殺攔路虎!)老師已把文章和註解搬到了屏幕上(課件)。下面我們來個小比賽,看看誰自學得好自學得快。試着嘀咕嘀咕,自己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可以和同桌商量解決。

男讀女譯→女讀男譯→師讀生譯

(一遍遍不同形式地翻譯,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四 合作彙報

好,老師還有一個難題,(發表)生看看難不難,但老師的要求可有點難,請注意看要求(課件):

四人一小組合作填寫,共同彙報。但四個人必須用四種方式填寫表格:1 用一個字填寫;2用現代語言填寫;3用原文填寫;4 口頭敍述。

日 始 出 時 日 中 時

人 物 觀 點 理由 觀 點 理 由

小 兒 甲

小 兒 乙

(小組合作一表四填,一舉多得,既有讀文譯文的檢測,又有概括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還是合作創新的體現。)

五 誦讀表演

師生分角色→分組分角色

下面我們分角色朗讀,女生扮“一小兒”,男生扮“另一小兒”,老師讀旁白,咱們看看哪“一小兒”讀得好。男女生不分上下,我們再分級分角色比賽比賽。

(此環節是朗讀的基礎,重點指導語氣)

讀得不錯,下面請兩位同學上台來演一演,其它同學呢,任務就更重了——做導演。既然是導演,就要認真看演員表演得怎麼樣,並及時給予指導。好,老師演孔子(孔子本身就是老師嗎),下面我再代表《兩小兒辯日》電視劇劇組在你們中間招聘兩名優秀演員和一名解説員,有意者速來報名。(指名並徵求分工完畢)

第一次排練我們先用現代話演,這叫《新兩小兒辯日》,其它同學別忘了你是導演。當演員語言、動作等表演不到位時你可以隨時叫停,給予指導。注意,排練開始!

如果用古文來演效果肯定會更好,怎麼樣,先小組試一試。

(表演時揭示寫作特點與順序,為學生背誦做鋪墊。)

現在,誰能把這篇課文背一背呢?不要急着説自己不行,先試着嘀咕一遍,試試再説嗎。

好,誰敢站起來跟老師一起背一遍。

(使朗讀表演相輔相成,理解背誦相得益彰。)

如果你是孔子,你會如何回答?(到底一日內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有無變化?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有何辦法?誰能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對兩種現象做出科學解釋,或者用老師這兒的“太陽”(籃球)和“地球”(乒乓球)來做以解釋。

六 自評自結

學了這篇文言文,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其中孔子是一位什麼人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使學生從故事和人物身上受到啟發,由所查資料初步瞭解孔聖人,以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回憶這堂課,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忘情地七嘴八舌地説一説:

1本課學習重點是什麼?

2這節課學習過程有幾個環節?

3 本節課的重點你掌握得如何?

(有總結才會有發展,及時的反饋強化有助於知識的形成與方法的掌握。)

七 探究作業:

1把《兩小兒辯日》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夥伴聽,並考考他們。(必做)

2試着翻譯下列句子:(努力做)

(1) 三人行,必有我師。

(2)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3) 温故而知新。

(4) 學而時習之。

《兩小兒辯日》優質課教學設計 篇二

一、解題

師:同學們,今天要舉行一場很有趣的辯論賽,不過辯論的雙方是距離現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人。(板書課題:《兩小兒辯日》)看到這個課題,你知道一些什麼?

生1:我知道它寫的是兩個小孩在辯太陽。

生2(搶着説):兩個小孩子在爭論太陽的遠近。

生3:他們爭得不可開交。

生4:我還知道連孔子都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師:看得出同學們認真預習了課文,也善於動腦筋,同學們,這兩個小孩爭辯的話題竟然難住了一代聖人孔子,這是怎麼回事呢?你們現在想通過什麼途徑弄清楚這個問題什麼?

生:讀

二、自學釋疑

師:那麼就讓我們帶着問題去讀書吧!

1、範讀

2、領讀試讀

3、討論讀法→練讀→評讀

(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4、合作譯文

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讀懂了,能把原文翻譯一下嗎?大膽地告訴老師譯文中有什麼困難?

男讀女譯→女讀男譯→師讀生譯

三、合作彙報

四人一小組合作填寫,共同彙報。但四個人必須用四種方式填寫表格:1用一個字填寫;2用現代語言填寫;3用原文填寫;4口頭敍述。

日始出時日中時

人物觀點理由觀點理由

小兒甲

小兒乙

四、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學習課文。

師:你想怎麼樣去學習這篇課文呢?誰來建議建議?誰的建議最好我們就用誰的方法。

(學生談方法)

師:我也有幾種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你們想知道嗎?(老師介紹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誦讀)和根據本文可採用的好方法(辨論、表演))

師:這麼多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呢?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去學習課文吧!可以獨自學習,也可以合作學習。

(學生自學課文)

五、學生彙報。

師:看樣子大家都學得差不多了。誰來彙報一下?

(估計有分角色朗讀、辨論、表演等形式,在學生彙報時可引導其他學生的評價。)

六、研讀課文

1、為什麼這兩個小兒會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導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説些什麼呢?現在我們就來練習表演《新兩小兒辯日》。

3、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4、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結合學生的評議,教師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學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機點撥課文所藴含的道理。

七、拓展。

師:在文言文的寶庫裏還有許多美麗的故事等待着大家去發現呢!你們想去嗎?那麼趕快行動吧!

八、探究作業:

1、把《兩小兒辯日》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夥伴聽,並考考他們。(必做)

2、試着翻譯下列句子:(努力做)

(1)三人行,必有我師。

(2)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3)温故而知新。

(4)學而時習之。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篇三

之一

江蘇張康橋設計

一、談話導入

1.你們知道孔子嗎?(簡單介紹孔子。)

2.孔子説“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説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孔子又説過看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説,從這個人所作所為去判斷一個人,是否言行一致。那麼孔子是不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呢?剛好,《列子》中有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

3.板書課題,解釋課題。他們到底在辯論什麼呢?

二、讀通課文

1.試讀,將讀不準的字畫出來。

2.指名分小節讀,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讀破的語句。

3.學生齊讀。

三、精讀課文

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思考他們在辯論什麼問題。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註釋自由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後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練習朗讀課文。

3.組織交流。結合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點撥。

4.背誦課文,複述故事。

四、研讀課文

1.為什麼這兩個小兒會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導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説些什麼呢?現在我們就來練習表演《新兩小兒辯日》。

3.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4.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結合學生的評議,教師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學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機點撥課文所藴含的道理。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兩小兒辯日》教案設計 篇四

師:剛剛見面,彼此都不認識就要上課,會有很多困難,我先做個自我介紹,我的介紹很短一共有6句話,但這6句話中有真有假,你們要認真聽,學會分辨、要辨別真假。

1、我叫靳家彥。

2、是南山實驗學校的語文老師。

3、今年60歲。

4、我喜歡閲讀和寫作。

5、兩小兒辯日是我寫的。

6、今天我們就學這個判斷。

師:辨別分認它所以用辨,讀這個字,進行組詞。

生一:辨別。

生二:辯論。

生三:識辨、辨識。

生四:辨解、辨論。

師:因為要用嘴説話,所以應該用這個辯。不要怕錯,只要敢説就行。讀一下題目──兩小兒辯日。我呀就不懂這個題目,今天我當學生,你們當老師,咱們師生互換一個位置。今天你們是師,我是生,兩小兒辯日誰來告訴我這是什麼意思?

生:我認為是兩個小孩在辯太陽。

師:古文用了五個字就説了你剛才的意思,哪五個字——兩小兒辯日。古文有一個特點一個字,哪個字。

生:簡。

師:古文是簡,但意思卻不少,讀古文第一要把它的意思弄清楚。今天我兩小孩就着太陽的問題用語言來進行爭辯、進行辨別。拿起紙,咱們來讀一讀全文。要進入讀文言的絕境,因此這樣讀起來和現在的本站不一樣,請同學們流暢地讀一讀。兩小兒辯日齊讀。

生:讀。

師:我有一個字不認識,這個字“盂”念什麼呀,你們以前認識嗎?

生:認識。

師:是怎麼認識的呢?

生:查字典。

師:我要是不認識的話,還有一個辦法,問老師,不是,識聲旁識字。什麼是“盂”。

生:就是裝酒的器皿。

師:嗯,比盤子的邊高一些,比碗的邊要矮一些,這種叫什麼?叫盂,讀一下盂。回到課文就讀這一段,讀全文,趕緊讀。

師:當我遇到困難需要幫且,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嗎?任何人遇到困難都需要幫助。所以你們這四人就當老師的小小的備課組,你們一起研究這篇文章到底怎麼讀,文章到底怎麼解。我發給你們材料中也有註釋,也有其它註釋。看哪個組最好,給五分鐘時間,自己組解決,只給五分鐘。

生:討論。

師:這是六年級的課文,再早些時是國中的課文。今天我們五年級就來讀,讀了五分鐘,事先也沒有接觸古文,我請你們讀一讀,看你們自學使用之後能達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效果。請你們看偏字,看講義,不要看大題目,你們看題目的閲讀和看書的閲讀,要用不同的視覺掃一下。你們看偏字,誰來讀,我不喜歡齊讀,喜歡一個人一個人讀。好,你願意讀嗎?在她讀的時候,所有的同學都注意聽,聽什麼呢?聽她是不是在讀古文,古文與現代文有什麼不同,古文有古文的韻味,聽她有沒有讀出這種味道。你不慌,準備好。

生: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師:讀得真好,全班照她讀的那樣讀一遍。

生:(齊讀)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師:你先別坐下,你們看我讀,孔子東遊,遊是什麼意思,是遊玩的意思嗎?

生:不對,是學習的意思。

師:對,這裏的遊是學習、交流的意思,你跟人家學習、學流,這叫遊。見兩小兒辯鬥。鬥什麼呢?為什麼用鬥,鬥是什麼意思?

生:鬥就是辯鬥就是爭論、辯論。

師:問其故,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問明原因。

師:用白話説就是問你們在爭什麼,問其故就是問他們爭辯的原因。要把它的意思放到古文中來,你再來讀這一句。

生: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生:(齊讀)。

師:所有的同學把紙給扣上,跟我背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生:(齊背)。

師:多好,把古文的特點和我們的生活、體現和現代文的意思結合起來。這沒有什麼難的,你們説是吧。現在請你們其中一組替我講一講。(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我要求一個組起立,一個人一個人講,其他人補充。他所講的是代表你們組的水平,哪組來,不是你一個人,是你們組五個人,明白嗎?

生:明白。

師:你們行嗎?

生:行。

師:你們各組聽一聽,一是抱學習的態度,二是抱挑剔的態度。好,開始。

生:我請請其他小組補充,就是一個小孩説,我認為太陽出來的時候離我們比較近,而到中午的時候太陽離我們比較遠,因此另一個他認為,早上太陽出來的時候離我們比較遠,中午的時候離我們比較近。

師:你們認為她説的對不對。好請你讀出它的意思。

生: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

師:什麼叫日初出,日初就是日始出這個意思嗎?日初出,這個初,日初出,日剛出,它為什麼念初?你看這是“刀”,這是“衤”這是衣服。你買來布要做成衣服,首先要幹什麼,第一步就要裁剪。刀把布裁開,引申為開始,所以叫做初。

生:這個初字以前跟衣服有關。

師:對了,你這個知識是從哪裏來的。

生:聽人家説的。

師:好,道聽途説也是長學的一個辦法。對不對,但是要記住,要追問他,你這個故事從哪來的呀,怎麼會跟衣服有關係?每次孔子看見一件事都要問個明白,而且要再三追問。問是一個好的學習方法。你懂了嗎?再讀,你就會讀的很好。

生:讀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

師:你們都能讀得這麼好嗎?一齊讀。

生:(齊讀)。

師:你們讀得對,但沒讀好。你們沒有讀出那個情,沒讀出古文的韻味。怎麼讀呀,也是什麼意思?是個語氣詞,沒有什麼意思,相當於現在的“呀、啊、哪”。有人説讀古文最難的是感歎詞,這是不對的,難的是實詞。也就是説,這個字是什麼意思?比如説“盂”這個字,是什麼意思,我不懂,什麼叫車蓋,什麼叫滄滄涼涼?我都不懂,這比呀、啊好懂嗎?全班再讀這個句子,讀出韻味,讀出味道來。

生:(齊讀)。

師:就這樣讀,讀得非常好,你們組能勝過他們嗎?讀下一個,讀了這段,意思懂嗎?懂什麼意思?一個小孩認為什麼,另一孩兒認為什麼?

生:一兒認為早上太陽離我們近,中午太陽離我們遠,一兒認為早上太陽離我們遠,中午太陽離我們近。

師:下面就講到為什麼一個説遠,一個説近?這二段我請兩組來比較一下。哪組來?你們既向他們這組學習,也審視他們這裏。要説明情況,要幫助他們。好,讀吧。

生:(齊讀)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其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師:能給我和同學們講解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這句嗎?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説:難道不是在遠的地方就小嗎?在近的地方就大嗎?

師:你把全段的意思説一説。

生:就是一個小孩子説在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像車的蓋一樣大。

師:什麼叫車蓋?

生:車蓋就是一種馬車的一種蓋。

師:蓋是什麼形狀的,圓的。以前只有王爺的馬車有遮擋,五將的車沒有遮擋,所以這個蓋就像傘那麼大。接着講下去。

生:當太陽升到天中央的時候,卻像盤子那麼小,這不是在遠的地方東西就小,在近的地方東西就大嗎?

師:這個地方,誰有提問。我知道你要説什麼,站起來。

生:她説遠的地方和近的地方都是同指一個太陽,你不能説遠的東西就小,近的東西就大。

師:你們説遠的和近的東西就變成幾個太陽了。

生:兩個。

師:你們比編書的編者還高,你們打開教學參考看看,人教參上寫,這不是遠的太陽比近的太陽大嗎?這句話是錯誤的,不應該説這個遠的小,近的大。而應説遠時小,近時大。如果説遠的小,近的大,就變成兩個太陽了;遠時小近時大,這時就只有一個太陽。哪個準確?

生:遠時小,近時大。

師:我把人教社的教參原始地給你們印出來在後面。這兩位同學我就特別注意,她站起來我就想到她準會提這個問題出來。這説明什麼,同學們初學古文就那麼咀嚼、消化,去一點一點地品味、去讀。這種閲讀品質太可貴了。請你繼續把這段講完。

生:一個小孩説當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的蓋子那麼大,當太陽升到天空中央的時候卻只有盤子那麼小,難道不是遠時小,近時大嗎?

生:(疑問)老師,她不是當升到天空中央的時候,而是到了中午的時候。

師:及就是到了的意思。懂嗎?講得真好,還有什麼疑問?給他們鼓掌,哪一組講得好?接着講下一段,你們組敢講嗎?請你告訴我,敢嗎?

生:(小聲)敢。

師:説敢,要有點勇氣。四個推一個代表,不行,你一定能講好的,你最敢講。所以我想請你做代表。

生:試一試吧。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

師:什麼叫探湯?為什麼叫探湯?

生:因為湯是指熱的水,把手伸到熱水裏面試試,所以叫探湯。

師:這到底是湯還是熱水?

生:熱水。

師:我們現在的湯是煲出來的,而古時的湯就是熱水。有一句話叫“固若金湯”這裏的湯就指熱水。這裏有一盆熱水,我把手伸進去叫探湯。到中午的時候,熱不熱就好像把手伸到熱水裏面。你接着往下讀。

生: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師:相信他能進步嗎?給點掌聲,再讀一遍。你看老師們期望着你,同學們盼望着你。多好,我幫助你一齊讀,你一定能成功。你看着黑板,咱倆一塊讀。

師:我們就看着同學們在課堂上生成,課堂上在我們的幫助下進步,這是我們大家最欣喜的事情,比自己進步還要高興。你姓什麼,叫什麼。陳曉旋,我可以跟你握握手嗎?

生:可以。

師:我可以擁抱你嗎?

生:可以。擁抱。

師:還不鼓掌,等什麼時候。你們一起讀,大聲讀,從一開始不敢讀到現在你敢讀,會讀嗎?能愛讀嗎?

生:敢、會、愛。(小聲地)

師:愛,又害羞了,今天不愛,明天不愛,慢慢你就會愛了,懂嗎?全班讀這兩段。

生:(齊讀)。

師:給課文分個段,實際古文是沒有段,有時連個標點也沒有,它是連在一起的,我們讀這兩段要連在一起,為什麼?是一個層次。因為第一個小孩説,離得近,為什麼,因為看起來很大;為什麼中午遠,為什麼,因為看起來小。早晨看起來大,中午看起來小,所以説近大遠小。另一個小孩説,早晨看起來遠,為什麼,因為感覺冷,中午看起來近,為什麼,因為感覺熱。兩個小孩針鋒相對,把兩段合起來讀,懂那意思特別好,大家看着書讀,讀出味道來。

生:(齊讀)。

師:這時候兩個小孩就問孔子了,孔先生,你説我們兩個到底誰説的對呀,孔子能判斷嗎?能決斷嗎?

生:不能。

師:古文怎麼説?

生:孔子不能決也。

師:再讀,用現在的話就是,孔子不能判斷。兩小孩笑曰:“孰為汝多知乎!”什麼意思?

生:誰説你知道的事情比我們多。

師:對呀。誰説你知道的比我多。孰就是誰;為就是認為、説;汝就是你;多知就是知道的多;乎就是呀、哪。“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孩是怎麼説的這句話。

生:笑。

師:研究這笑是一種什麼笑。你説。

生一:諷刺。

生二:譏笑。

生三:嘲笑。

生四:嘲諷。

師:諷刺、譏笑、嘲笑、嘲諷、冷笑,還有嗎?對嗎?聽老師讀,然後體會,這是善意的笑還是惡意的。到底是善意還是惡意?

生:善意,因為你的語氣越來越低,如果是惡意的語氣應該是越來越高。

師:文章並沒有表成,是我讀完文章以後的感受而讀的。到底這笑是什麼笑?

生:是惡意的,是嘲諷的笑,怎麼可能是善意的呢?

師:好,咱倆的觀點不同,我請教你一個問題,孔子知道大小的問題嗎?不知道就説不知道,這叫什麼?

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是,用今天的話説就是實事求是。該嘲諷嗎?該冷笑嗎?

生:不該。

師:孔子實事求是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他們會感到怎麼樣?

生:會感到失望,他們以為孔子能幫助他們解答。

師:哦,是失望的笑,但是那兩小孩不認識孔子,他以為只是胡弄地笑?他們知道不知道孔子,從文中哪裏可以看出?

生一:知道,因為孔子有一個實事求是的態度。

生二:知道,因為根據兩小孩的話:“誰説你知道的比我們多?”這是一個反問句,孔子是一位聖人。

師:你是聖人,就一定知道的比我們多嗎?你是聖人不也答不上來嗎?是不是這個意思。那你説他們知不知道孔子。知道,好,越點越明,就是要這樣學,學不但要問,而且要思;不但要思而且需要辯;不但需要辯而且要服從真理。只要人講的有道理,我就服從人,你們説孔子做的對嗎?對在哪裏,你説。

生:孔子他怕自己亂説會給小孩子誤導。

師:對了,孔子雖是聖人,但他不是所有的天下事都知道,對不對,有沒有天下所有事都知道的人?可能嗎?

生:不可能。如果當時科技發達一些,孔子就知道了。

師:恐怕在今天孔子知道的科學知識都沒有你們知道的多呢?時代的侷限、歷史的限制、科學技術的限制,你們承不承認。你們説是早上的太陽遠還是中午遠,是早晨的大還是中午的小?趕緊看材料,替孔子解圍。同學們回去後去網上查一查,找出更的答案來解釋。看完且明白的請舉手,明白的請起立。這就是閲讀的收穫,我讀了而且還明白了。好,我問三個問題就知道你懂不懂。

師:早上和中午的太陽是不是一樣大。

生:一樣大。

師:是早上大中午小?還是早上小中午大?

生:都不是。一樣大。

師:為什麼它早上看大,中午看小呢?

生:視覺、錯覺。跟背景有關,不是近大遠小的問題。

師:另外,太陽冷熱與遠近有關係嗎?

生:沒有,中午感覺熱是因為太陽曬了老半天,地面就很熱。

師:同學們都學過《太陽》這篇課文,太陽嗖地面距離有多遠?

生:有1.5億遠。

師:還有什麼問題沒有,我們現在要把古文寫成本站有好幾百字,甚至上千字,而用古文寫這段話,用了多少字,知道嗎?117個字。就是你們稿紙的五行多一點。這麼短就把故事寫完了。下面我請同學演兩小孩,我們演一演,行嗎?

生:行。

師:誰扮第一小孩,誰扮第二小孩?我扮孔子行嗎?你們現在開始辯,辯得越熱鬧越好,你們自己什麼觀點都記住了嗎?

學生表演。

師:到底怎麼樣,我樣一起背誦全文。

學生背誦。

師:就這樣一篇一篇讀,一篇一篇地積累。把這故事的原文出處都記下來。以後讀書一要用心二要記住三要做筆記。記要準確地做筆記,遇到不明白,有爭論的地方標出來,當別人説的有道理時,要服從,這是最良好的學風。這節課我向在座的小老師們學到了不少東西,因此在課堂上你們也是老師,我也是學生,我們師生互動。

附: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其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2、能準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複述故事,能根據角色演繹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設計特色】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創設多種情景激發學生讀文,以讀促思,以讀悟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2分鐘)

1、背誦古詩《望廬山瀑布》。

2、引用古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古詩、古文與我們現在常讀的文章是不同的。今天我們一起第一次學習一篇古文《兩小兒辯日》。(板題)

二、讀通讀懂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

1、範讀全文。

2、生跟讀全文。

3、師領讀全文。

4、生質疑:

日與曰(一個胖點兒、一個瘦點兒)智與知(通假字)

5、藉助註釋自讀課文,理解大意。提問:這個故事裏有幾個人物?是哪幾個人物?

三、扮演角色,感悟課文(18分鐘)

過渡:兩個小孩和孔子之間發生了這樣一個故事:兩小孩先在討論問題,孔子介入……

1、師生分角色讀文兩遍。老師相機指導。

2、生四人小組分角色讀文兩遍:

(二個人讀敍述語言,兩個人各讀一小兒,第一遍強調語氣,第二遍帶上動作。)

3、四人表演讀一次,眾生評議。

4、生上台對話一次,眾生旁白:

過渡:我覺得兩個都學得有板有眼,但這畢竟是古文。能不能把它變成自己的話,不背課文,有沒有難度?

5、生思考後,上台表演兩次,師充當孔子。(相機指導詞語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辨別明理(10分鐘)

過渡:現在咱們來想一想,兩小孩爭執激烈,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他們堅持自己的看法呢?

1、生自由發言,師相機板書:

早晨:近大遠涼

中午:遠小近熱

師過渡:這畢竟是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場辯論,如果現在我們做第三個小孩,第四個小孩,參與這場辯論,你有什麼道理來講。

2、扮演角色,試着辯論:

師過渡:兩千多年前的辯論,我們參與了,但是我知道,這個問題呀很難辯明白,如果讓現代的科學家去辯,可能也很難説清楚,不要緊。我們現在來討論一個新的問題,你們覺得這兩小孩或者孔子身上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嗎?

3、生自由談學習收穫:

(善於思考、敢於質疑、大膽創新、不怕犯錯誤等等。)

師過渡:剛才本人扮演孔子,我覺得我身上也有一點優點,剛才對大家説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不能決沒有裝懂,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孔子在這一點上,是否值得我們學習?好!我們再一起把課文讀一遍。

4、師生齊讀課文。

5、課外拓展:

這場辯論到此結束,同學們回去後如果有興趣,可以再查閲相關的資料,看看太陽究竟什麼時候離我們近。

兩小兒辯日優秀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下列詞字句的讀音和意思

東遊、故、去、車蓋、盤孟、探湯、孰為汝多智乎

2、瞭解相關文學常識知識。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流利地朗讀古文的能力,並達到熟讀成誦。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三、情感目標

1、學習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2、引導學生體會《兩小兒辯日》中所體現的古代勞動人民認識自然,探求真理、敢於思考,大膽質疑的求真美。

【學法引導】

1、這則故事生動活潑,又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註釋和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然後在加強誦讀訓練的同時,指導學生複述故事,並結合印發練習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討論時,學生可能會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成理,就給予肯定,這樣可以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文中涉及的有關科學常識、歷史典故等,教師將有關材料印發給學生。

3、掌握“東遊、故、去、車蓋、盤孟”等詞語的意思。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是朗讀短文,並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指導學生在熟讀基礎上覆述故事情節,同時指出自己對此事的看法。

2、難點是《兩小兒辯日》的思想內涵。

解決辦法:將短文中三者的言行與複雜的科學知識作比較,體會古人對知識的執著探索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1、涉及的科學常識、歷史典故、課後堂練習等打印資料。

2、多媒體課件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指導學生反覆朗讀文章。

2、引導學生自行疏通文章,達到能夠複述的程度。

3、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文章,力爭達到當堂背誦。

4、在對故事內容加深理解的同時,引導學生闡述故事所説明的道理,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從多種角度有所感悟,如: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孔子能正確對待小孩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5、課後擴展:安排一節語文時間活動,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

【教學步驟】

1、文學常識及字詞讀音。

2、熟讀理解文章。

3、分析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4、再次研讀課文,繼續深入探討,加深對文章藴涵道理的理解。

5、理解掌握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實踐,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學習歷史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大學問家──孔子,他博學多聞,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現在有這麼一個問題,連孔子這樣的大學問家都無法判斷解決,這是個什麼樣的問題呢?現在我就帶大家到《列子·湯問》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難倒的。

多媒體出示課題──《兩小兒辯日》

二、整體感知

1、解題

⑴初讀題目能獲悉什麼信息?

⑵兩個小孩在爭論關於太陽的什麼問題?

2、大家課前初看課文,感覺遇到了什麼困難?你打算用什麼方法解決?

困難:難讀,有些詞語難理解。

解決方法:多讀,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結合註釋讀明白;理解大意讀通順。(多媒體顯示“方法指導”)

3、分別範讀,掃清生字障礙,讀通讀順課文

4、在理解的基礎上試着複述課文

5、解析課文

⑴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麼?(太陽大小、太陽冷熱、太陽遠近、其它??)(多媒體出示“問題”)

⑵文中多次出現“一兒曰,一兒曰”,請給兩小兒取名,理解爭論的內容,觀點是什麼?有什麼理由?(多媒體出示)

初出日中

小兒甲:近(大如車蓋)遠(小如盤盂)

(以太陽大小判斷離人遠近)

小兒乙:遠(滄滄涼涼)近(熱如探湯)

(以感覺冷熱判斷離人遠近)

結果:孔子不能決也。

三、朗讀背誦,深入探討

1、分角色朗讀:旁白、小兒甲、小兒乙

2、探討:(多媒體出示問題)

⑴對於兩小兒辯日,孔子這麼大個學問家也不能決也,説明什麼?孔子不能判斷解決,那你們能判斷解決嗎?

教師提示:説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根據現在的科學知識判斷,早晨中午太陽是一樣的距離。(參考所發資料)

⑵讀了這個故事,你還得到哪些啟示?(從不同角度探討)

從兩小兒辯鬥的角度:人的感覺與太陽離地球的遠近是兩小兒爭論的話題,這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涉及知識面很廣,古人不可能完全給予解釋。但他們發現了這種自然現象,並努力尋求正確答案,這種多角度思考,探求真理的精神確是難能可貴的。

從“孔子不能決”的角度:宇宙是無限的,知識無涯,學無止境,人不能盡知,應當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3、再次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創作實踐

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説些什麼呢?請大家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編寫《新兩小兒辯日》,並且嘗試表演。

注:①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

②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

五、總結

通過本課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夠掌握一些自學文言文的知識,這樣不僅能遊弋於古典文學的海洋,而且能汲取營養,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

六、佈置作業,拓展遷移

1、熟讀背誦課文,複習重點文言實詞的讀音和意思。

2、拓展遷移《莊子刺虎》(印發資料)

板書設計:

初出日中小兒甲:近(大如車蓋)遠(小如盤盂)(以太陽大小判斷離人遠近)小兒乙:遠(滄滄涼涼)近(熱如探湯)

(以感覺冷熱判斷離人遠近)

結果: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正確翻譯課文;

2、熟讀《兩小兒辯日》;多角度理解兩篇短文的內涵。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字詞,正確翻譯課文;

2、熟讀《兩小兒辯日》。

教學難點多角度理解兩篇短文的內涵。

教學思路

文言文學習重在誦讀和積累文言知識。而這兩個過程是枯燥的。那麼如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結合我校學生實際關鍵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而導入新課環節的設計很重要,通過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對課文興趣後指導學生誦讀方面,可以採取教師範讀的方式,激起學生的讀書興趣;積累文言知識方面,則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語文參考書,進行課前預習,課堂交流學習。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重點字詞字字落實,只要讓學生掌握一些關鍵字、句式,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感。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正確翻譯和理解課文。這兩篇短文都反映了古人可貴的探索精神,因此教學可以採取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的內涵。鑑於此,教學方法採用:

1.誦讀法。可以先聽錄音或由教師範讀課文,然後學生自由朗讀,再指名學生讀,齊讀。總之學生可以採取多種誦讀方式,目的是能夠熟讀成誦,最好能當堂背誦。

2.討論法。一個是理解課文內容的討論,可以四人為一組,運用工具書,互相幫助,進行討論,然後提出問題,全班在教師的點撥下共同解決疑難;另一個就是關於夸父人物形象的討論和《兩小兒辯日》中一些問題的探究。這樣可以使學生養成多角度看問題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這一單元課文是以什麼為主題的?――探索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夸父逐日》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索,像《夸父逐日》這樣能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索的神話、寓言故事或者成語還有很多,你們能舉些例子嗎?

――精衞填海、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等。

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小兒辯日》這篇課文,這篇文章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文章中的人們探索的是大自然中的什麼問題?

二、介紹資料:

《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晉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説。《兩小兒辯日》就是一則民間故事。

三、把握基礎知識:

1、朗讀課文,正音。注意下列劃線字注音:

盤盂(yú)         孰(shú)為汝(rǔ)多知(zhì)乎

滄涼(cāng)        決(jué)

2、再次朗讀課文

3、解釋下列劃線字:

孔子東遊(向東) 辯鬥(爭辯)

問其故(原因)   去人近(距離)

探湯(熱水) 多知(通智,智慧)

不能決(判斷)

4、説出下列兩組一詞多義的含義:

①    一兒以日初出遠(認為)

此獨以跛之故(因為)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孰為汝多知乎(認為)

5、翻譯下列句子

①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譯句 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

② 孰為汝多知乎? 譯句 誰説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6、再次朗讀課文,鞏固課文翻譯。教師讀原文,學生讀翻譯。

四、學習課文

(一)內容把握

本文寫兩個小孩對太陽在早上和中午時離地球上人的遠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爭執不下,連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斷,説明人們懂得的東西是有限的,知識是無窮盡,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反映了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本文先寫孔子路遇兩小兒爭辯,然後擺出兩小兒的不同看法,繼而提出兩小兒所持看法的依據,最後寫孔子不能作出判斷而受到譏笑。

(二)問題探究。

1、對於兩小兒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據,你能否根據已掌握的科學知識,對這兩種現象解釋一下。

2、對兩小兒的“辯鬥”你有什麼看法?

兩小兒喜愛探索,精神可嘉,善於觀察常見的生活現象,並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

3、“兩小兒笑曰”中的“笑”是什麼意思?你認為他們該不該笑?

“笑”是譏笑,若從作者為道家,孔子是儒家來看,顯然要笑孔子;若從下文孔子的態度來看,又不該“笑”了,因為孔子實事求是。

4、下面兩句話,分別讚揚了孔子的什麼精神?

⑴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讚揚孔子不恥下問的精神。

⑵ 孔子不能決也。

讚揚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精神。

5、你讀了這個故事,得到那些啟示?(從不同角度)

從兩小兒的辯鬥的角度:看問題要透過表象看實質,要發揚勇於探索大自然、探求真理的精神。

從“孔子不能決”的角度:宇宙是無限的,知識無涯,學無止境,人不能盡知,應當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三)拓展遷移

1、積累有關探索的名言

(1)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2) 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哥白尼

(3) 希望是隱藏在羣山後的星星,探索是人生道路上執着的旅人。――第谷•布拉赫

(4) 讓整個一生都在追求中度過吧,那麼在這醫生裏必定會有許許多多頂頂美好的時刻。――高爾基

(5) 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左拉

2、故事新編

《兩小兒辯日》全文僅一百多字,語言簡潔,層次分明,主要通過對話來表現人物,展開情節。有的同學發揮想象重新編寫了這個故事,寫得不錯,請他來講講這個《兩小兒辯日》故事新編,回去每個同學也根據自己的理解,發揮想象寫一篇《兩小兒辯日》故事新編

五、佈置作業

1、熟讀《兩小兒辯日》翻譯全文

2、發揮想象寫一篇《兩小兒辯日》故事新編

3、完成《新學案》本課內容

教學反思

我們的公開課研究課題是“激趣•導學”,在教學設計中我很重視這一點。文言文學習重在誦讀和積累文言知識。而這兩個過程是枯燥的。那麼如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關鍵之一在於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興趣,因而我注重導入新課這個環節。我從單元主題“探索”入手,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再回顧同學們知道的古人探索大自然的有關的成語、神話、民間故事導入新課,導入自然又一下子讓學生對課文產生了興趣。另一關鍵是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誦讀方面,我通過學生朗讀,師生共同訂正,再朗讀,激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在積累文言知識方面,則利用課前預習,課堂提問及時鼓勵、共同檢查訂正,讓學生掌握一些關鍵字詞,。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正確翻譯課文。做到了積累文言字詞,培養學生的語感。這篇短文反映了古人可貴的探索精神,因此教學可以採取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的內涵。這也是教學的難點。雖説由於時間關係,學生沒有小組討論的機會,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並七嘴八舌地議論,他們的發言談出了他們從不同角度得到的啟發,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學生也得到了很大的收穫。我在教學中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利用故事新編這一教學環節,積累有關探索的名言這一教學環節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篇八

設計理念:

閲讀教學的過程是文本、學生、教師之間積極主動的對話過程。教學過程中應體現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搭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的平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聯繫學生的生活體驗,整合課內外學習資源,幫助學生理解重點,理解字詞句,讀出古文的韻味,感悟人文內涵,達到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語言,在讀中體會寓意,早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提升語文素養的目的。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課文,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能借助工具書、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疏通文意。

教學難點:感知寓意,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具準備:孔子圖片、課件、學生蒐集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出示孔子圖片)你們知道這是誰嗎?你對孔子有多少了解?

2、那麼孔子是不是這樣做的呢?剛好《列子》中有一個小故事告訴了我們。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列子三篇》中的第三篇《兩小兒辯日》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理解課題並質疑。

二、反覆誦讀,疏通文章。

1、暢談感受,明確方向。

(1)初讀課文,想想讀後有什麼感覺?(難讀,有些詞語難理解----)

(2)你打算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

(回憶以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反覆讀,結合註釋讀明白,理解大意説通順---)

(學生總結後,課件出示讀書方法)

2、合作學習,疏通文章。

(1)根據剛才大家總結的方法再讀課文,注意句子的停頓,可在需要停頓的地方畫上斜線。

(2)讀給小組同學聽,還可以跟小組同學説説故事的大意。

3、檢查讀書情況。

(1)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評價。(教師可作適當點撥)

(2)齊讀,讀出古文的韻律美。

(3)説説課文的大概內容。

過度:大家已經熟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大意,現在我們來解決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好嗎?(課件出示問題)

三、品讀課文,感悟寓意。

1、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自學課文,可在書上圈圈、點點、寫寫。

2、小組交流自學所得

3、全班彙報交流,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4、怎樣理解“笑”字。

5、用自己的話説説文章的大意。

過度:兩個小孩為太陽什麼時候離人近,什麼時候離人遠而爭論不休,你想身臨其境感受一下這樣的場面嗎?

6、分角色朗讀課文。

7、嘗試性背誦,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四、聯繫實際,讀寫結合。

師:大學問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這麼簡單的問題不能決也,難怪兩小兒笑曰:“熟為汝多知乎?”故事講完了嗎?

1、想一想,假如你是孔子,你會怎樣想,怎樣説呢?把你的想發泄出來,如果你想用本站寫,你自然是一件駕輕就熟的事了,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古人説話的韻味,可以用文言文寫。

2、學生寫話。

3、交流彙報,師生評價。

4、此時,你認為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五、感悟寓意,超越文本,昇華主題。

1、孔子不能解決兩小孩提出的問題,難道孔子真的沒有學問嗎?那為什麼解決不了?

2、那麼時至今日,我們是否能很好的會大量小孩提出的問題呢?

(學生讀課外蒐集的有關這方面的材料)

3、聽了這些材料,明白了兩小兒爭論的結果怎樣了吧?

4、儘管兩小兒的看法都不正確,但我們從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啟示,説説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怎樣的啟示?

5、《兩小兒辯日》不僅辯出了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兩個小孩,也辯出了一位實事求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孔子,這是什麼,這不是知識,這是知識下面再加一個太陽(板書:智),這是智慧。

人生需要知識,但更需要智慧,讓我們記住《兩小兒辯日》中那兩個智慧的小孩和哪一位智慧的孔夫子吧!

6、在音樂的伴奏下,誦讀全文,結束課文。

六、作業:

1、有感情的背誦課文。

2、想你的親朋講述《兩小兒辯日》的故事,聽聽他們的評價。

附:板書

兩小兒辯日

近(大) 遠(小)

故 不能決

遠(涼) 近(熱)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篇九

一、導入新課

我們這一單元課文是以什麼為主題的?――探索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夸父逐日》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索,像《夸父逐日》這樣能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索的神話、寓言故事或者成語還有很多,你們能舉些例子嗎?

――精衞填海、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等。

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小兒辯日》這篇課文,這篇文章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文章中的人們探索的是大自然中的什麼問題?

二、介紹資料:

《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晉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説。《兩小兒辯日》就是一則民間故事。

三、把握基礎知識:

1、朗讀課文,正音。注意下列劃線字注音:

盤盂(yú) 孰(shú)為汝(rǔ)多知(zhì)乎

滄涼(cāng) 決(jué)

2、再次朗讀課文

3、解釋下列劃線字:

孔子東遊(向東) 辯鬥(爭辯)

問其故(原因) 去人近(距離)

探湯(熱水) 多知(通智,智慧)

不能決(判斷)

4、説出下列兩組一詞多義的含義:

① 一兒以日初出遠(認為)

此獨以跛之故(因為)

孰為汝多知乎(認為)

5、翻譯下列句子

①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譯句 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

② 孰為汝多知乎? 譯句 誰説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6、再次朗讀課文,鞏固課文翻譯。教師讀原文,學生讀翻譯。

四、學習課文

(一)內容把握

本文寫兩個小孩對太陽在早上和中午時離地球上人的遠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爭執不下,連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斷,説明人們懂得的東西是有限的,知識是無窮盡,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反映了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本文先寫孔子路遇兩小兒爭辯,然後擺出兩小兒的不同看法,繼而提出兩小兒所持看法的依據,最後寫孔子不能作出判斷而受到譏笑。

(二)問題探究。

1、對於兩小兒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據,你能否根據已掌握的科學知識,對這兩種現象解釋一下。

2、對兩小兒的“辯鬥”你有什麼看法?

兩小兒喜愛探索,精神可嘉,善於觀察常見的生活現象,並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

3、“兩小兒笑曰”中的“笑”是什麼意思?你認為他們該不該笑?

“笑”是譏笑,若從作者為道家,孔子是儒家來看,顯然要笑孔子;若從下文孔子的態度來看,又不該“笑”了,因為孔子實事求是。

4、下面兩句話,分別讚揚了孔子的什麼精神?

⑴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讚揚孔子不恥下問的精神。

⑵ 孔子不能決也。

讚揚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精神。

5、你讀了這個故事,得到那些啟示?(從不同角度)

從兩小兒的辯鬥的角度:看問題要透過表象看實質,要發揚勇於探索大自然、探求真理的精神。

從“孔子不能決”的角度:宇宙是無限的,知識無涯,學無止境,人不能盡知,應當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三)拓展遷移

1、積累有關探索的名言

(1)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2) 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哥白尼

(3) 希望是隱藏在羣山後的星星,探索是人生道路上執着的旅人。――第谷布拉赫

(4) 讓整個一生都在追求中度過吧,那麼在這醫生裏必定會有許許多多頂頂美好的時刻。――高爾基

(5) 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左拉

2、故事新編

《兩小兒辯日》全文僅一百多字,語言簡潔,層次分明,主要通過對話來表現人物,展開情節。有的同學發揮想象重新編寫了這個故事,寫得不錯,請他來講講這個《兩小兒辯日》故事新編,回去每個同學也根據自己的理解,發揮想象寫一篇《兩小兒辯日》故事新編

五、佈置作業

1、熟讀《兩小兒辯日》翻譯全文

2、發揮想象寫一篇《兩小兒辯日》故事新編

3、完成《新學案》本課內容

教學反思

我們的公開課研究課題是“激趣導學”,在教學設計中我很重視這一點。文言文學習重在誦讀和積累文言知識。而這兩個過程是枯燥的。那麼如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關鍵之一在於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興趣,因而我注重導入新課這個環節。我從單元主題“探索”入手,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再回顧同學們知道的古人探索大自然的有關的成語、神話、民間故事導入新課,導入自然又一下子讓學生對課文產生了興趣。另一關鍵是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誦讀方面,我通過學生朗讀,師生共同訂正,再朗讀,激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在積累文言知識方面,則利用課前預習,課堂提問及時鼓勵、共同檢查訂正,讓學生掌握一些關鍵字詞,。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正確翻譯課文。做到了積累文言字詞,培養學生的語感。這篇短文反映了古人可貴的探索精神,因此教學可以採取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的內涵。這也是教學的難點。雖説由於時間關係,學生沒有小組討論的機會,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並七嘴八舌地議論,他們的發言談出了他們從不同角度得到的啟發,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學生也得到了很大的收穫。我在教學中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利用故事新編這一教學環節,積累有關探索的名言這一教學環節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篇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掌握下列詞字句的讀音和意思:

東遊、故、去、車蓋、盤孟、探湯、孰為汝多智乎。

⑵ 瞭解相關文學常識知識。

2、能力目標:

⑴ 培養學生流利地朗讀古文的能力,並達到熟讀成誦。

⑵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3、情感目標:

⑴ 學習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⑵ 引導學生體會《兩小兒辯日》中所體現的古代勞動人民認識自然,探求真理、敢於思考,大膽質疑的求真美。

【學法引導】

1、這則故事生動活潑,又藴含着深刻的道理:

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註釋和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然後在加強誦讀訓練的同時,指導學生複述故事,並結合印發練習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討論時,學生可能會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成理,就給予肯定,這樣可以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文中涉及的有關科學常識、歷史典故等,教師將有關材料印發給學生。

3、掌握“東遊、故、去、車蓋、盤孟”等詞語的意思。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是朗讀短文,並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指導學生在熟讀基礎上覆述故事情節,同時指出自己對此事的看法。

2、難點是《兩小兒辯日》的思想內涵:

解決辦法:將短文中三者的言行與複雜的科學知識作比較,體會古人對知識的執著探索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1、涉及的科學常識、歷史典故、課後堂練習等打印資料。

2、多媒體課件。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指導學生反覆朗讀文章。

2、引導學生自行疏通文章,達到能夠複述的程度。

3、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文章,力爭達到當堂背誦。

4、在對故事內容加深理解的同時,引導學生闡述故事所説明的道理,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從多種角度有所感悟,如: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孔子能正確對待小孩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5、課後擴展:安排一節語文時間活動,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

【教學步驟】

1、文學常識及字詞讀音。

2、熟讀理解文章。

3、分析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4、再次研讀課文,繼續深入探討,加深對文章藴涵道理的理解。

5、理解掌握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實踐,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學習歷史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大學問家──孔子,他博學多聞,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現在有這麼一個問題,連孔子這樣的大學問家都無法判斷解決,這是個什麼樣的問題呢?現在我就帶大家到《列子·湯問》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難倒的。

多媒體出示課題──《兩小兒辯日》。

二、整體感知

1、解題:

⑴ 初讀題目能獲悉什麼信息?

⑵ 兩個小孩在爭論關於太陽的什麼問題?

2、大家課前初看課文,感覺遇到了什麼困難?你打算用什麼方法解決?

困難:難讀,有些詞語難理解。

解決方法:多讀,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結合註釋讀明白;理解大意讀通順。(多媒體顯示“方法指導”)

3、分別範讀,掃清生字障礙,讀通讀順課文。

4、在理解的基礎上試着複述課文。

5、解析課文:

⑴ 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麼?(太陽大小、太陽冷熱、太陽遠近、其它……)(多媒體出示“問題”)

⑵ 文中多次出現“一兒曰,一兒曰”,請給兩小兒取名,理解爭論的內容,觀點是什麼?有什麼理由?多媒體出示:

初出 日中

小兒甲:近(大如車蓋) 遠(小如盤盂)

(以太陽大小判斷離人遠近)

小兒乙:遠(滄滄涼涼)近(熱如探湯)

(以感覺冷熱判斷離人遠近)

結果:孔子不能決也。

三、朗讀背誦,深入探討

1、分角色朗讀:旁白、小兒甲、小兒乙。

2、探討:(多媒體出示問題)

⑴ 對於兩小兒辯日,孔子這麼大個學問家也不能決也,説明什麼?孔子不能判斷解決,那你們能判斷解決嗎?

教師提示:説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根據現在的科學知識判斷,早晨中午太陽是一樣的距離。(參考所發資料)

⑵ 讀了這個故事,你還得到哪些啟示?(從不同角度探討)

從兩小兒辯鬥的角度:人的感覺與太陽離地球的遠近是兩小兒爭論的話題,這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涉及知識面很廣,古人不可能完全給予解釋。但他們發現了這種自然現象,並努力尋求正確答案,這種多角度思考,探求真理的精神確是難能可貴的。

從“孔子不能決”的角度:宇宙是無限的,知識無涯,學無止境,人不能盡知,應當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3、再次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創作實踐

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説些什麼呢?請大家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編寫《新兩小兒辯日》,並且嘗試表演。

注:

1、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

2、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

五、總結

通過本課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夠掌握一些自學文言文的知識,這樣不僅能遊弋於古典文學的海洋,而且能汲取營養,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

六、佈置作業,拓展遷移

1、熟讀背誦課文,複習重點文言實詞的讀音和意思。

2、拓展遷移《莊子刺虎》(印發資料)。

【板書設計】

初出 日中

小兒甲:近(大如車蓋) 遠(小如盤盂)

(以太陽大小判斷離人遠近)

小兒乙:遠(滄滄涼涼)近(熱如探湯)

(以感覺冷熱判斷離人遠近)

結果:孔子不能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