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抽屜原理優質課教案精彩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25W

抽屜原理優質課教案精彩多篇

抽屜原理優質課教案 篇一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抽屜原理》。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抽屜原理》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十二冊第五單元第一節。本節共三個例題,例1、例2的教材通過幾個直觀例子,藉助實際操作向學生介紹抽屜原理,例3則是在學生理解抽屜原理這一數學方法的基礎上,用這一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的展示數學原理的靈活應用,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貫穿初步的數論及組合知識。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 ,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 、基礎知識目標: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

2 、能力訓練目標:

1)、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操作發展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 、個性品質目標:

通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產生主動學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 通過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總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難點:理解“抽屜原理”,並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通過不同類型的練習,以及觀看鴿巢原理演示圖,建構知識,從本質上認識抽屜原理,將抽屜原理模型化,從而突破難點。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由於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較為抽象,着重採用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與談話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五、學法

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本節課學生主要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六、教學程序及設想

1、由魯賓孫航海故事 引入:把三枚金幣放進兩個盒子裏,至少有一個盒子會放幾枚金幣?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探索”,繼而緊張地沉思,尋找理由,證明過程。

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本題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進來。

抽屜原理優質課教案 篇二

××老師的《抽屜原理》一課結構完整,過程清晰,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初步瞭解“抽屜原理”,並學會了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本節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採用自己的方法“證明”:“把4枝筆放入3個文具盒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杯子裏至少放進2枝筷子”,然後交流展示,為後面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做了鋪墊。此處設計注意了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在有趣的類推活動中,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讓學生體驗和理解“抽屜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當物體個數大於抽屜個數時,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2個物體。這樣的教學過程,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在評價學生各種“證明”方法,針對學生的不同方法教師給予針對性的鼓勵和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驗成功,獲得發展。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比較優化,讓學生逐步學會運用一般性的數學方法來思考問題。

2、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在抽屜原理(2)的推導過程中,至少是“商+餘數”,還是“商+1”個物體放進同一個抽屜。讓學生互相爭辯,再由學生自己想辦法來進行驗證,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了抽屜原理。另外,本節課中,學生爭先恐後的學習行為,積極參與自學、交流、合作、展示、補充、互評、提問、質疑、反思等的學習過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落實。

3、注意滲透數學和生活的聯繫。並在遊戲中深化知識。

學了“抽屜原理”有什麼用?能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教學中教師注重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課前老師設計一個遊戲:“學生在一副去掉了大小王的撲克牌中,任意抽取五張,老師猜:總有一種花色的牌至少有兩張。”這是為什麼?學生很驚訝。於是,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總想接開其中的奧祕。學完抽屜原理後,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這些現象,有效的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還原於生活”的理念。

商討之處:

學生對“至少”一詞的理解還顯得有些欠缺,學生僅僅理解了字面上的意思,對“至少”一詞的指向性還不明確,就我理解,“至少”應該是指的在每一種情況中出現的最大數中的最小數,而有學生卻理解成是每一種情況中的最小數。如何讓學生的理解更準確,更深刻,還需探究。

抽屜原理優質課教案 篇三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抽屜原理》第一課時,教材70-71頁的例1和例2.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節課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猜測、驗證、觀察、分析等數學活動,建立數學模型,發現規律。滲透“建模”思想。

過程與方法: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探究過程,提高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通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興趣,感受到數學文化及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

教學難點:理解“抽屜原理”,並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1、用具體的操作,將抽象變為直觀。

“總有一個文具盒中至少放進2支鉛筆”這句話對於學生而言,抽象難以理解。怎樣讓學生理解這句話呢?我覺得要讓學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體操作中理解“總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證“至少”的最好方法。通過操作,最直觀地呈現“總有一個文具盒中至少放進2支鉛筆”這種現象,讓學生理解這句話。

2、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在證明結論的過程中探究方法,總結規律。

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特別是這種原理的初步認識,不應該是教師牽着學生手去認識,而是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所以我認為應該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來證明他們的結論是否正確,讓學生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逐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適當把握教學要求。

我們的教學不同於社會上的輔導培優機構,因此在教學中不需要求學生説理的嚴密性,也不需要學生確定過於抽象的“抽屜”和“物體”。

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採用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大膽猜測、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今天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和大家玩一個“搶凳子”遊戲。(下面有2把椅子。3個同學玩搶凳子的遊戲,要求每個人都要坐到凳子上,結果會怎樣?)

【設計意圖:在課前進行的遊戲激趣,一使教師和學生進行自然的溝通交流;二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探究的願望;三為今天的探究埋下伏筆。】

1、提出問題:把4支筆放進3個文具盒中,可以怎麼放?

2、驗證結論:不管學生猜測的結論是什麼,都要求學生藉助實物進行操作,來驗證結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和交流時,教師深入瞭解學生操作情況,找出列舉所有情況的學生。

(1)先請列舉所有情況的學生進行彙報,一、説明列舉的不同情況,二、結合操作説明自己的結論。(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所有的情況)

學生彙報完後,教師再利用枚舉法的示意圖,指出每種情況中都有幾支筆被放進了同一個文具盒。

【設計意圖:抽屜原理對於學生來説,比較抽象,特別是“總有一個文具盒中至少放進2支鉛筆”這句話的理解。所以通過具體的操作,列舉所有的情況後,引導學生直接關注到每種分法中數量最多的文具盒,理解“總有一個文具盒”以及“至少2支”。讓學生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出問題:不用一一列舉,想一想還有其它的方法來證明這個結論嗎?

學生彙報了自己的方法後,教師圍繞假設法,組織學生展開討論:為什麼每個文具盒裏都要放1支鉛筆呢?請相互之間討論一下。

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小結:假如每個文具盒放入一支鉛筆,剩下的一支還要放進一個文具盒,無論放在哪個文具盒裏,一定能找到一個文具裏至少有2支鉛筆。只有平均分才能將鉛筆儘可能的分散,保證“至少”的情況。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積極的自主探索,尋找不同的證明方法,在枚舉法的基礎上,學生意識到了要考慮最少的情況,從而引出假設法滲透平均分的思想。】

(3)初步觀察規律。

教師繼續提問:6支鉛筆放進5個文具盒裏呢?你還用一一列舉所有的擺法嗎?7支鉛筆放進6個文具盒裏呢?100支鉛筆放進99個文具盒呢?你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這個連續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方法的優劣,發展了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運用抽屜原理解決問題。

出示第70頁做一做,讓學生運用簡單的抽屜原理解決問題。在説理的過程中重點關注“餘下的2只鴿子”如何分配?

【設計意圖:從餘數1到餘數2,讓學生再次體會要保證“至少”必須儘量平均分,餘下的數也要進行二次平均分。】

4、發現規律,初步建模。

我們將鉛筆、鴿子看做物體,文具盒、鴿舍看做抽屜,觀察物體數和抽屜數,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只要大概意思正確即可)

小結:只要物體數量比抽屜的數量多,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2個物體。這就叫做抽屜原理。

【設計意圖:通過對不同具體情況的判斷,初步建立“物體”“抽屜”的模型,發現簡單的抽屜原理。研究的問題來源於生活,還要還原到生活中去,所以請學生對課前的遊戲的解釋,也是一個建模的過程,讓學生體會“抽屜”不一定是看得見,摸得着。】

5、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表示假設法的思維過程。

(1)教學例2,可以出示問題後,讓學生説理,然後問:這個思考過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2)做一做:8只鴿子飛回3個鴿舍,至少有3支鴿子飛進同一個鴿舍。為什麼?

【設計意圖:在例1和做一做的基礎上,相信學生會用平均分的方法解決“至少”的問題,將證明過程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表示,為下一步,學生髮現結論與商和餘數的關係做好鋪墊。】

6、再次發現規律。

觀察板書,你有什麼發現嗎?讓學生通過對除法算式的觀察,得出“只要物體個數比抽屜個數幾倍還多,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有商+1個這樣的物體。”的結論。

【設計意圖:對規律的認識是循序漸進的。在初次發現規律的基礎上,從“至少2個”德到“至少商+1個的結論。】

7、介紹課外知識。

介紹抽屜原理的發現者——數學家狄裏克雷。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平常事中也有數學原理,有探究的成就感,激發對數學的熱情。】

《導學練案》自我測評第一題

對於本節課的學習,你的感受如何?

只要物體數量比抽屜的數量多,

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2個物體。

這就叫做抽屜原理。

只要物體個數比抽屜個數幾倍還多,總(至少數=商+1)

有一個抽屜至少有商+1個這樣的物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