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邊城》公開課優質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16W

2021《邊城》公開課優質教案精品多篇

2021《邊城》公開課優質教案 篇一

三維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瞭解《邊城》的主要內容和特色。

2、通過合作學習,理解課文內涵,把握主題。

3、通過探究學習,認識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傳統的重要性。

思路方法:

散文化的《邊城》,篇幅很長,主題深刻,所述生活與學生有距離,節選部分又不能反映全貌。如何達成目標?擬依次處理三種關係:一是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由把握《邊城》全文過渡到節選部分的解讀;二是處理形象與抽象的關係,由課文形象的分析抽象出主題;三是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係,在理解主題之後,拓展到現實生活,引導學生認識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傳統的重要性,達成人文教育的目標。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疊映湘西風景畫】

這,就是邊城。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中國最美麗的《邊城》

二文本解讀:

(一)、指導自主學習

1、《邊城》堪稱中國現代小説的扛鼎之作。大家已經讀了,現在我想請大家用一句話談談自己對作品的印象。

【參考性提示】

①《邊城》是用小説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

②《邊城》是用文字繪就的無彩之畫

③《邊城》是一支寧靜和樂的生活牧歌

④《邊城》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讚歌。

2、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邊城》內容,你認為,哪個字比較好?

【參考性提示】

學生可能會有多種説法,要討論引導。

明確:用“愛”字概括比較恰當。

沈從文在談及自己的創作動機時説: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注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分哀樂,為人類的“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説明。

作者的意思是:他想用平凡的故事來“説明”怎樣的愛才是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簡言之,作品就是在回答“什麼樣的愛是合符人性的,是美的”

答案迷濛於邊城的風景中,隱藏在山民的故事裏。需要我們合作探究。

(二)組織合作學習

●風景中的祕密

1、投影:【煙雨鳳凰。ram】

2、提問:課文描寫了煙雨鳳凰的哪些景物?再讀一讀這些描寫語句。

明確:

①描寫的景物:青山、綠水、夕陽、硃紅色的船、

白塔、黃狗、月亮、長頸大雄鴨、

②描寫的語句示例:

★落日向上遊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黃昏把河面裝飾成了一層銀色薄霧;

★河面已朦朦朧朧,看上去好像一隻白鴨在潭中浮着-------

★祖父坐在船頭吹《娘送女》曲子給她聽,她卻同黃狗躺到門前大巖石上蔭處看天上的雲。船頭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黃狗也睡着了。

3、設想此時的你正在此情此景中拍攝風景,你會特別選出哪些風景來拍?為什麼?

【參考提示】發散性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評點風景特點。言之成理即可。

【歸納概括】如果可以的話,我會用DV把邊城風景全部錄下,製作成一幅風景畫卷。因為它熔生動豐富的社會風俗畫和優美清新的風情風景畫於一爐,充溢着濃厚的鄉土氣息和返璞歸真的牧歌情調。它健康、它優美。

【投影顯示】風景古樸、_、自然、毫不雕琢、寧靜平和

4、風景無言卻有意,作者描寫的風景中隱藏着祕密,它們正無聲地在向我們訴説。聽,多漂亮!你們聽出的意思是什麼?

【明確】風景畫卷暗示我們:古樸的毫不雕琢的野性的自然的,才是健康的優美的。

●故事裏的隱語

1、什麼樣的山水養育什麼樣的人。在這方健康優美的山水上,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已經發生。請用翠翠的口吻簡説這個故事。

【投影顯示】重要人物關係

2、這個“愛”的故事寫到了哪些“愛”?

【合作討論】明確:作品寫到了眾多的愛-----

純樸的祖孫之愛

古樸的鄰里之愛

自然的男女之愛

3、這些愛令人心醉,使人動容,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

【明確】_、古樸、自然,有人性之美。

4、應該説小説展開的是一幅人性之愛的畫卷。在這幅畫上,有青年男女之間的情愛、祖孫之間的親愛、鄰里之間的互愛。這種。種的愛,就如邊城的_古樸自然的風景,不計得失,不求回報,甘心付出。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友愛。

至此,作者已經“為人類的‘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説明了”。

【合作討論】關於“愛”,作者“説明”了什麼?

明確:“愛”要如邊城的_古樸自然的風景,不計得失,不求回報,甘心付出。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友愛。這種純潔的無私的愛才是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5、_古樸的自然風景,作者讚美;_古樸的“愛”,作者讚美。作者對一切_古樸自然的人事都寄寓了深厚的情感。思考:除了讚美如風景般_古樸自然的愛之外,他還讚美了哪些人事?

【合作討論】明確:作者還讚美了-------

象徵着愛與美、人性與人生優美極致的翠翠

象徵着風俗淳樸、重義輕利、正直素樸的人情美的渡船和爺爺。

象徵着民族古老的歷史和傳統的端午節

象徵着原始自然天性的黃狗、白鴨、大魚、煙葉

6、這些人事物景構成了“邊城的世界”,沈從文想用“邊城的世界”告訴我們什麼?

【明確】①凡是質樸的、純真自然的才是優美健康的;這樣的愛值得讚美,這樣的人生形式也值得讚美;②物慾氾濫的現代文明;淺薄庸俗的金錢主義和腐化墮落的現實應該批判;③民族的傳統品德和人格應該重建。

(三)引導探究學習

1、你對沈從文先生的這種思想有什麼看法?贊同?為什麼?不完全贊同?為什麼?

【參考性提示】

①民族文化傳統,質樸、自然、_、健康、優美,有其特別的風味,應該繼承併發揚光大。記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②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傳統民族文化應該與現代文明融合,只有這樣,傳統民族文化才有生命力。不過,要特別注意民族文化現代化的方式。

2、下面是當代導演根據小説《邊城》拍攝的一組鏡頭。看後,談談感受。

【DV剪輯】(説明:內容—惡搞原作;音樂--《兩隻蝴蝶》)

【思考方向】比較電影鏡頭與小説的優劣;電影是否保持了小説的原汁原味;聯想開去,發現了什麼問題?有什麼建議?等等。

三、作業佈置:(兩題任選一題)

1、以“我的心在等待”為主標題,寫一篇讀後感。談談有關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問題。

2、小説結尾寫道:“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翠翠會一直等下去嗎?儺送會回來嗎?……大膽展開聯想和想象,根據故事情節續寫一篇文章。

2021《邊城》公開課優質教案 篇二

教學要點:

1、(主)分析幾個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分析人物的人性美

2、(次)分析本文的文化內涵

教學法:運用探究式教學法

課時:1節

教學過程 :

導引: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大家,他的主要貢獻在於創造了一種描寫特殊民情的鄉土文學,並受廢名影響,取其抒情筆調,發展了新文學中抒情小説的文學形式。大部分小説是以湘西生活秋背景,對故鄉人民有不可言狀的同情與温愛。以其特異的“生命形式”,熔生動豐富的社會風俗畫和優美清新的風情風景畫於一爐,展示其民性的粗獷強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滿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返璞歸真的牧歌情調。請問這位大家是誰?對,就是沈從文。/沈從文(1902——1988),現代小説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嶽煥,筆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苗族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説《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説《邊城》《長河》。今天,我們就欣賞他的小説《邊城》中的片斷。

一、簡介創作動機:

《邊城》完成於是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最負盛名的代表作。作者的創作動是:

“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分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説明。”全篇以翠翠的愛情悲劇作為線索,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湘西地方的風景美和人性美。

二、簡介《邊城》的情節:

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着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李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的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房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房,想娶翠翠為妻,寧願作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先自己閲讀分析,然後,分組討論,在此基礎上,讓同學典型發言,教師可作點拔。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邊城明淨的風光,教化着樸實的人們。在小説中,每個人都熱情誠實,人人均有君子風度。“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在這裏發揚光大。)

1、翠翠

天真善良、温柔清純。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心備至。因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讓外公去尋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外公擔心起來,為自己的想法的後果害怕自責。她情竇初開,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而節選部分以後儺送遠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的人的歸來。表現了她愛的執著。/翠翠自幼父母雙亡,內心無比孤獨。雖然有外公無微不至照顧自己,但是並不能真正理解她作為一個青春少女的情懷。她“看着天上的紅雲,聽着渡口飄來鄉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兒薄薄的淒涼”。沒有人能體會一個青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她為這無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內心的哀痛,只能哄勸她説:“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情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對於一個花季少女,這樣的話太不切實際了。天保和儺送為了她唱歌“決鬥”,她卻毫不知情,只能在夢中希望愛情的實現,現實好像和她毫無相干。最後天保闖灘而死,儺送離家出走,外公為她的婚事憂愁而亡,她卻並不能瞭解這一切前因後果,只能淒涼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沒有人能告訴她要孤獨地等到什麼時候。

2、外公

外公是中國傳統美德的典範。他對孫女親情無限。為翠翠的親事操心擔憂,盡力促成翠翠愛情的實現。在生活上,對翠翠也是無比關懷,不讓翠翠坐熱石頭,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盡力體諒翠翠的心思,翠翠憂傷寂寞時為她講故事、説笑活、唱歌。/外公因為女兒和女婿的悲劇,在他心裏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讓他覺得莫名其妙,他給孫女講母親的故事,更讓孫女感觸不已。對於天保兄弟的選擇,他卻沒有直接告訴翠翠,反而讓孫女“心中不免有點亂”。他對翠翠“温和悲憫地笑”,表現了他內心的矛盾,既愛孫女,又害怕她再走母親的老路,卻不能直接説出來。節選部分以後因天保的死造成孫女的悲劇,他又無能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訴説,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説他是在孤獨中死去的。

3、天保兄弟

天保個性豪爽、慷慨。他是船總的大兒子,卻愛上了貧苦擺渡人的孫女。他知道弟弟也愛翠翠,兩人唱歌“決鬥”,他卻因為自己先提了親,“作哥哥走車路佔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開口”,她知道自己不是“敵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現了他的手足之情,後來他外出闖灘,一是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為了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難過,“好忘卻了上面的一切”,最後意外遇難,可以説是為了親情和愛情而死。/天保喜歡翠翠,託媒被糊里糊塗地拒絕回來,他不知道翠翠喜歡儺送儺送也喜歡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愛情的矛盾中。最後他知道自己沒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獨地離開傷心之地,最後死於意外,也許正是他孤獨的歸宿。儺送也可以説孤獨地追求愛情,和哥哥的“決鬥”,夜半唱情歌,卻並不為心上人所知。最後也孤獨地出走,不知道飄泊到什麼地方。

▲體會本文的人性之美

本文節選是的是第13章至15章。描寫了翠翠情竇初開,與天保、儺送之間的愛情糾葛以及因祖父的過分關心而導致的情感曲折。

1、研讀第13章,提問:

A、翠翠看着天上的紅雲,聽着渡口飄來鄉生意人的雜亂聲,心中有些薄薄的淒涼。

思考:為什麼淒涼是薄薄的?

明確:首先時間是在黃昏,給人的感覺是日已遲暮,天空上有了桃花色的薄雲,此刻人心中總會是淒涼,恰是翠翠剛剛邁進17歲的花季,對愛情已經有了一種朦朧的感覺。所以下文中寫“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覺得好像缺少了什麼”,並且,此時祖父作為她唯一的依靠又不在她身邊,去忙他自己後,似乎連天晚都沒注意到,似乎連自己都忘卻了,於是翠翠有了胡思亂想。因此這種感覺融在一起,既有當時的特殊時間、特殊情境,又有人物內心感受,哪一點都有些,哪一點兒都不佔主要,所以那淒涼是薄薄的。

B、翠翠“就忽然哭起來……”“很覺得悲傷”。

思考:從“薄薄的淒涼”轉向“哭”又至於“悲傷”,這反映了當時翠翠怎樣的心理?

明確:爺爺沒有意識到翠翠的心事,依然去忙自己的工作,心中對祖父的埋怨,委屈一起湧上心頭,感受從淒涼轉到悲傷。

C、祖父又説:“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

思考:如何從這一段內心獨白看祖父的性格?

明確:通過註釋,可以瞭解翠翠母親的身世,那麼翠翠母親的殉情自殺在老船伕心中烙下了深深的痕跡。他在許多年的忘我工作中去消磨對女兒的思念。但翠翠長大了,不可測的未來使老人想起了死去的獨生女,也更為翠翠的命運擔擾。他深悔對自己女兒的疏忽,所以他對翠翠十分謹慎小心,而且他的隱憂也有了潛台詞:“爺爺不在了,你怎麼樣”,“我來慢了,你就哭,這還成嗎?我死了呢?”這是位不幸的老人的做人準則,也是他對翠翠的期望,這一段獨白正反映了祖父身上閃光的人性。

D、翠翠“似乎心中壓上了些分量沉重的東西,想挪得遠一點。才呼着這種氣,可是卻無從把那種東西挪開。”

思考:心中沉重的東西是什麼?無從挪開又反照出怎樣的內心活動?

明確:心中沉重的東西是自己母親的悲劇。祖父向翠翠敍説了母親的乖巧與性格強硬處。肯定要涉及翠翠父母愛情悲劇。此時情竇初開的翠翠既有對那種愛的憧憬,又有對那種愛的害怕,所以百感交集,無從排遣。

2、研讀第14章

A、14章中出現了一種植物——虎耳草,而且虎耳草一直伴隨着翠翠朦朧的愛情故事的發展,試説説虎耳草在文聽作用?

(補充:虎耳草,俗稱金線荷葉,葉腎狀心形,下面紫紅色。供觀賞)

明確;虎耳草可以説是翠翠愛情的寄託。它隨着歌聲出現,伴隨着翠翠美麗的夢,它是美的,也是有趣的,因為翠翠“可以選頂大的葉子作傘”。虎耳草從夢中的幻境到現實的企盼再到15章最末“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為止,反映出翠翠的愛情從朦朧到清晰,從矜持到熱烈的變化。虎耳草的葉子像心形,在中國人的心態中,心形東西美如意,同心結都是一種寄託和象徵。所以虎耳草是翠翠愛情的象徵。

B、老船伕“憂愁又快樂地聽下去。

思考:為什麼老船伕此刻的心情是既憂愁又快樂的?

明確:老人的女兒因為作為父親的疏忽而殉情了,所以老船伕謹慎而且小心地關注着翠翠生活裏的一切。老人在命運的羅網裏不安地掙扎,他隱隱感到了“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運”,所以當他聽到有人向翠翠表達愛情時,既為翠翠即將迎來的愛情感到高興,又為自己即將逝去的生命感到擔心,因此他此刻是既憂愁又快樂的。

C、天保大老“輕輕地”説與老船伕“輕輕地説”

思考:這兩個“輕輕地”各反映出人物當時怎樣的內心活動?

明確:老船伕的輕輕是一種暗示,試探和讚許,大老輕輕則若有所思,內心中有一種無可描摹的悲哀與無奈。

3、研讀第15節

A、月光極其柔和、溪面浮着層白霧,這時節對溪若有人唱歌,隔溪應和,實在太美麗了。

思考:這一大段的意象是什麼?

明確:這是一幅很美的月夜寒江圖,彷彿《詩經》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意境。景是美麗的、祥和的,只是一“若”字,又為此情此景平添了多少無奈與遺憾。

B、她似乎為了等這樣的歌聲,沉默了許久。

思考:為什麼將翠翠的內心感受加上了一個“似乎”?

明確:愛已漸漸萌生,可她不懂,或者還沒有確定,單純得只是去想聽歌,聽完後會有好夢,但“沉默”的背後是對那浮着薄薄的白霧的愛情的思考,用“似乎”更能寫出當時人物不可名狀的感受。

C、老船伕把那個蘆管豎在嘴邊,吹了個長長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軟了。

思考:為什麼心被吹柔軟了?

明確:段首寫她“心裏當真願意聽一個人來唱歌”,表明她已經有了對愛情的渴望,心被柔柔地曲子感染,她現在已經浸潤在自己憧憬的温柔甜蜜中。

小結:

此三章內容主要寫了翠翠的成長過程中少了一點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歡笑,多了一份羞澀,對愛情的希冀是她此刻佔據心靈的一件事,又寫和祖父的親情。對愛情的企盼,猜測相互交織,從中折射出人性的美,一種自然的人類本性。

_深化:本文對於人性有那麼美麗的描述,那麼作者的用意什麼?

參考:美中滲透着不完美,在夢中滲透着完整卻又不完整地未來和過去。可謂悲之極矣;只是為了表現一種純樸、自然的人類本性;寫得如此之美,是為了表明現實生活中已經沒有了這種美……

_深化:分析本文的文化內涵:

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説中表現“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説明。”那麼,“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相對於什麼而言呢?

2021《邊城》公開課優質教案 篇三

一、《邊城》

1、有人説,沈從文小説《邊城》中人物形象的共同特點就是“可愛”,即使不屬一個階層的人物也是這樣。試舉例説明這一特點。

答:《邊城》中不但翠翠、爺爺可愛,就是船總順順也是一心為他人着想,當地駐軍似乎也能“與民同樂”,如端午節的表現就是如此。

2、《邊城》在故事的發展中穿插了對歌、提親、賽龍舟等苗族風俗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答:展示了作品中美好的人性所處的美好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既是“邊城”鄉土性的詩意揭示,又是撲朔迷離的詩意烘托。

3、沈從文認為環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衍生物,所以他的小説多從交代環境人手,試分析《邊城》的開頭部分在這方面的特點。

答:《邊城》由描寫“茶峒”開始,白河(酉水)、河街、吊腳樓、妓女,寫了長長的幾節,為翠翠出場作背景。

4、請用三個四字短語概括《邊城》中儺送的性格特徵。

答:勤勞勇敢、熱情大方、忠於愛情。

5、請用三個四字短語來概括《邊城》的主人公翠翠的性格特徵。

答:美麗純潔、天真無邪、乖巧活潑。

6、請用三個四字短語來概括《邊城》中的船總順順的性格特徵。

答:豁達灑脱、公正廉潔、慷慨好義。

7、請用三個四字短語來概括《邊城》中的老船伕的性格特徵。

答:忠於職守、慷慨豪爽、忠厚善良。

8、《邊城》寫天保溺死,儺送遠行,老船伕與世長辭之後,翠翠是怎麼選擇自己的人生的?

答:翠翠懷着對祖父的傷悼和對情人的繫念的雙重感情繼續守着渡口,擺渡過往行人。夏去冬來,坍了的白塔重建了,而儺送仍未有歸期。

9、《邊城》敍述了怎樣一個故事?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人生追求?

答:《邊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鄉村為背景,描寫一個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孫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與船總的兒子天保、儺送之間曲折的愛情故事。作品細膩刻畫了純真的男女之愛、和美的親屬之情、質樸的鄰里之睦,生動地展現了邊城人民健康、優美、純樸的民風和人情,謳歌一種淳厚的象徵着“愛”與“美”的人性與人生,表達了作者內心對理想人生的執著追求。

10、《邊城》中的儺送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答:儺送外在俊美,善歌。心靈勇敢、坦白、無私、正直,為愛情不計較任何物質得失。他也可以説孤獨地追求愛情,和哥哥的“決鬥”,夜半唱情歌,卻並不為心上人所知,最後也孤獨地出走,不知道漂泊到什麼地方。

11、試分析《邊城》中翠翠這一人物形象。

答: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純,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心備至,她情竇初開。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儺送遠去後,她矢志不渝地等着心上人歸來,表現了她對愛的執著。

12、《邊城》讓我們瞭解丁許多湘西民俗,請説説“爺爺”向翠翠所説的求婚的兩種方式。

答:一種是走車路,就是婚姻由家長做主,請了媒人到女方家中提親。一種是走馬路,就是婚姻由小夥子自己做主,那就為姑娘唱三年六個月歌。

13簡述《邊城》中對“美”與“愛”主題的詮釋。

答:《邊城》以擺渡老人的外孫女翠翠與船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儺送的愛情為線索,表達了對田園牧歌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這種寧靜的生活若和當時動盪的社會相對比,簡直就是一塊脱離滾滾塵寰的“世外桃源”。在這塊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們充滿了原始的、內在的、本質的“愛”,正因為這“愛”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邊茶峒裏的“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份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説明”。《邊城》正是通過抒寫青年男女之間的純正情愛、祖孫之間的真摯親愛、鄰里之間的善良互愛來表現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過翠翠、儺送的愛情悲劇,去淡化現實的黑暗與痛苦,去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徵着“愛”與“美”的人性與生活方式。

2021《邊城》公開課優質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賞析品味邊城原始淳樸的風景美、風情美;分析人物的心理、語言、神態、動作等把握人物形象,欣賞品味人性美、人情美

過程與方法 自讀法、研討法、引導法

情感與價值觀 欣賞品味沈從文筆下的人性美、人情美

教學重難點

過分析人物的心理、語言、神態、動作等把握人物形象,欣賞品味沈從文筆下的人性美、人情美

教學過程

一 課前反饋

二、導語設計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速讀課文,思考:節選內容圍繞哪個傳統節日展開?每節主要寫了什麼事? 明確:圍繞端午節展開

第3節:敍述了眼前的端午節,邊城人們籌備龍舟賽的熱鬧場面

第4節:追述了兩年前的端午,翠翠看龍舟賽,巧遇儺送的情景

第5節:追述上一年端午,翠翠和爺爺看龍舟賽巧遇天保的情景

第6節:主要寫迎親的花轎來到渡口渡河,撩撥了翠翠內心深處的情思,引發了她對愛情的美好憧憬

2、課文寫了幾個端午節?在結構安排上有何特點?

明確:共寫了三個端午節:眼前的端午——兩年前的端午——上一年的端午——眼前的端午

結構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憶,迴環往復,跌宕起伏,採用順敍和補敍相結合的敍述手法

四、把握“邊城”的文化內涵

1、問:小説題為“邊城”,邊城與其他城市究竟有何不同之處呢?

明確:地處“兩省接壤處” —— 可見其地理上邊遠、偏僻

“十餘年來主持地方軍事的,注重在安輯保守,處置還得法,並無變故發生水陸商務既不至於受戰爭停頓,也不至於為土匪影響,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

——其他城市要麼“受戰爭停頓”,要麼“為土匪影響”,而這個邊城“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可見這裏生活環境安定、太平

“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發生別的死亡大變,為一種不幸所絆倒覺得十分傷心外,中國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掙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遠不會為這邊城人民所感到”

——由於地理上的邊遠偏僻、與世隔絕,外界的改朝換代、革命戰爭等都影響不到這裏的人們,他們對外界的事情漠不關心,只一心感受着自己生活中的喜樂哀怨他們在一種單純的生活環境下祖祖輩輩地延續着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邊城所在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過年三個節日過去三五十年前如何興奮了這地方人,直到現在,還毫無什麼變化,仍舊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義的幾個日子”

——受外界影響小,這裏的傳統風俗保留完好

2、由此可見,文題“邊城”究竟有些什麼含義呢?

明確:“邊城”包括兩層含義:

(1)地理上的邊地小城,客觀上與世隔絕

(2)文化上的邊緣城市(與主流城市相對),民風淳樸,保留着許多傳統的生活習慣與方式

而作者之所以以“邊城”作為小説的標題,則更側重於後者沈從文先生這樣解釋他的“邊城”,他説“邊城”是大城市的對立面,是“中國另外一個地方另外一種事情”可見“邊城”是沈從文先生在體會上流社會的腐朽生活和城裏人“庸俗小氣自私市儈”的風氣之後,對其故鄉未完全被現代物質文明摧毀的淳樸民風的懷念”

五、賞析品味邊城的風情美

1、問:“邊城所在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過年”,在這仨節日裏,人們是怎麼熱鬧的呢?(速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

明確:(1)課文第三節“端午日,當地婦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船和船的競賽,人和鴨子的競賽,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這是實寫端午節的熱鬧端午賽龍舟,家家閉門鎖户到河邊,上吊腳樓觀看龍舟賽,參加在河中捉鴨子的活動

(2)第五節第二段“這兩年來兩個中秋節,恰好無月亮可看,凡在這邊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通統不能如期舉行” ——這是虛寫中秋節的熱鬧可見有月可看的中秋夜晚,青年男女會用對歌的方式在月夜傾吐愛慕之情

(3)第五節第二段“兩個新年雖照例可以看到軍營裏和各鄉來的獅子龍燈,在小教場迎春……玩燈的兵士,卻在火花中繞着圈子,儼然毫不在意的樣子”

——這是回憶這兩年過年的熱鬧過年時軍民們一起舞龍燈、耍獅子、放煙花,使得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之中

2、除了這些熱鬧,小説還寫了什麼熱鬧嗎?

明確:(4)過渡人多給了錢給老船伕,老船伕堅決不要時,雙方爭執、旁人含笑的熱鬧

(5)迎婚送親的花轎隊,路過渡口時敲鑼打鼓吹嗩吶,還送給老船伕一個小_時的熱鬧

3、你是怎麼看待沈從文筆下的這些熱鬧的?

明確:這些熱鬧體現的是湘西邊城特有的原始淳樸和樂的風俗風情美,這些山花流水般的風俗畫卷,散發着泥土的清香,顯示了湘西山城獨特的地域特徵和民族風情

4、品讀課文最後一段——青山綠水白塔,還有藍天白雲

小結:這是一幅和諧、恬美的畫面,湛藍的天空,時不時幾朵白雲悠悠飄過,帶着爺爺的祝願,載着翠翠的情愫;青山綠水間,“守在船頭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黃狗也睡着了”:人與自然渾然一體,寂靜、淳樸、傷感、美麗這是作者魂牽夢縈的湘西熱土,也是他的世外桃源,他的精神家園

六、賞析品味人情美,概括歸納人物形象

1、問:作者説這篇小説是要“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説明”,那麼,課文節選的內容主要寫了哪些愛呢?

明確:爺爺對翠翠的百般疼愛 翠翠對爺爺的依賴關愛

翠翠對儺送的朦朧的愛

2、請同學們品讀課文4—6節,畫出表現這三種愛的相關語句

(1)表現爺爺對翠翠的百般疼愛的語句

明確:①當翠翠説一個人去看龍舟賽不好玩時,“祖父想了半天,方想起一個住在城中的老熟人,趕夜裏到城裏去商量,請那老人來看一天渡船” ——動作描寫,可見爺爺對翠翠百依百順,疼愛有加

②翠翠由儺送家的夥計送回來時,爺爺“一面拉船,一面啞聲兒喊問:‘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啞聲兒喊問”,細節描寫,可見翠翠這麼久沒回來爺爺焦急的心情

③祖父説:“順順真是個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這一家人都好!”“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婦,請人來做媒,你答應不答應?”

——語言描寫,説明爺爺操心翠翠的婚事,一心想給她找個好人家,讓她幸福

(2)表現翠翠對爺爺的依賴關愛的語句

明確:①文中翠翠多次想到“假若爺爺死了?”

——心理描寫,其潛台詞是“我該怎麼辦?”,可見翠翠對爺爺的依賴之深,所以深怕爺爺死去

②第六節當爺爺説到翠翠長大了時,翠翠説“_了就應當守船呢”,“人老了應當歇憩”

——語言描寫,表現出翠翠對爺爺的關愛雖然不着一個“愛”字,但這樸實的語言中透露出來的愛卻比任何感情都來得真切,來得深沉

(3)從哪些語句看出翠翠對儺送有朦朧的愛的?

明確:①翠翠對儺送的初次印象並不好,還誤以為儺送是個“輕薄男子”, 在她知道是儺送派人送她回家時,“翠翠想起自己先前罵人的話,心裏又吃驚又害羞,再也不説什麼,默默的隨了那火把走去”

——心理描寫, “吃驚”的是,儺送對自己不但不記仇,還派人把自己送回去;“害羞”的是,十三歲的翠翠,得到一個陌生男子的照顧,心裏面有幾分羞澀,幾分難為情

②“但是另外一件事,屬於自己不關祖父的,卻使翠翠沉默了一個晚上”

——心理描寫,表現翠翠開始有了屬於自己一個人的少女心事,正所謂“哪個少男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把翠翠對儺送的朦朧的愛含蓄地表達出來

③“翠翠同她的祖父,也看過這樣的熱鬧,留下一個熱鬧的印象,但這印象不知為什麼原因,總不如那個端午所經過的事情甜而美”

——“那個事情”指自己與儺送相遇的事情這個事情讓翠翠感到甜美,可見翠翠已經模糊的愛上了儺送,因而沉醉於朦朧的愛情

④“翠翠為了不能忘記那件事,上年一個端午又同祖父到城邊河街去看了半天船”(課本20面)

—— “為了不能忘記那件事”,可見翠翠這次去是因為難忘儺送,渴望再次見到儺送

⑤“翠翠一面聽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發問:‘爺爺,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灘呢’”

——語言描寫透露心聲,希望船是在飛往青浪灘,只緣於翠翠先前從爺爺與那長年的談話裏知道儺送現在正在青浪灘過端午“忽然停住了發問”,可見她一直都在想着這個事情,她是身在祖父身邊,心在儺送那裏哎,女大不中留啊!

3、歸納人物形象

(1)從翠翠對儺送朦朧的愛,我們可以看出翠翠是個什麼樣的女孩?

明確:翠翠是一個天真單純、活潑可愛而又帶點膽怯嬌羞,且情竇初開的女孩

(2)那麼她所愛的儺送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下面我們找3個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本翠翠與儺送的對話,看看儺送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明確:諢名“岳雲” —— 英俊瀟灑

他捉完鴨子後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一個人在河邊,於是主動詢問;在素昧平生的情況下,還邀請翠翠到他家裏去等;被翠翠罵了以後,也不計較,還讓人送她回家-—淳樸善良,古道熱腸

他嚇唬翠翠説“大魚來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幽默風趣

七、拓展深化,探討主題

問:沈從文想通過美麗的邊城,告訴我們什麼呢?

學生分組討論,自由發言

明確:作者描寫的湘西,就是作者營造的“世外桃源”,這裏民風淳樸,人民重義輕利,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相互友愛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農業文明的傳統美德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大城市傳統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溢着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

因此,我們用三個詞——讚美、批判、呼籲,來概括這篇小説的主題:

讚美邊城生活的質樸、純真和人與人之間純潔的愛;

批判物慾氾濫的現代文明,金錢主義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

呼籲重建民族的品德與人格

八、回顧總結

一個模模糊糊的愛情故事決定了一個模模糊糊的結局,翠翠模模糊糊的喜歡上了二老但又在模模糊糊中等待“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是沈從文給一個孤單的小女孩的一個希望不論儺送回來還是不回來,翠翠只選擇了一種生活,那就是等待。

《邊城》是沈從文的一部中長篇小説,課文節選了有關端午節翠翠巧遇儺送、大佬等人物的場景,語言樸實,韻味無窮。然而在學習過程中我的心頭卻縈繞了深深的痛。

首先,激趣閲讀就沒有達到預定效果。自認為是小説所以在設置時給了簡介,給了背景介紹,給了作家作品相關知識,要求學生自讀。但課上我發現閲讀效果不好。

其次,導學目標不夠具體。我們的學生已經是高一的學生了,我認為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已形成,故給了綜合鑑賞題(品味語言)。結果在審題上又有學生吃虧。

最後,課上教師導學過程不夠靈敏。課上發現問題雖及時停止了繼續學習,但未能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以致此課師生收益都不大,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雖然在第三課時及時調整了學習方法,但該導學課實施過程的缺失卻至今讓我耿耿於懷,我懷疑自己所做的努力,我懷疑自己的教學理念。可是學生的讀書習慣卻讓我痛上加痛,他們告訴我:老師即使你説得再好,我們也不可能讀這樣的文字,它離我們太遠了。找到了根我才釋懷,我知道我依然缺了一樣東西:應該平實地帶領他們穿行於語文學習中,而不是憑感性。

今天我們師生都有了新的認識和發展,都能心態平和的閲讀和學習了。我注重教學過程的每一步實施,學生注重學習的每一個細節,咬文嚼字已經成為目前我們學習語言的一個法寶。

2021《邊城》公開課優質教案 篇五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人物的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培養語言鑑賞能力並認識翠翠、爺爺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過分析人物及環境來把握文章的主題。

過程與方法

1、泛讀與精讀相結合,以學生的閲讀發現為線索,教師的閲讀提示為指導,培養學生整合閲讀信息的能力。

2、閲讀興趣的激發與閲讀結論的歸納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自己對作品的閲讀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領略作品散文化的敍事筆調、生活化的人物語言所營造的古樸而典雅、流暢而清新的氛圍。

2、通過解析古老的風俗習慣、質樸的人物性格,師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題。

教學重點:

感受風俗美、人情美、語言美。

教學難點:

剖析古老的風俗習慣、質樸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課之前,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前一段時間網上流行一句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我想問一問同學們,如果有機會,你想去哪兒看看?(生自由回答)看的出來。同學們想去看的地方太多了。如果問我的話,我必去的一個地方就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邊城”在哪兒呢?就是今天的湘西鳳凰。本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邊城,去領略一下那裏的別樣魅力。

二、作者介紹

他一生跌宕起伏,極富有傳奇色彩。台灣學者金介甫説他“沈從文僅次於魯迅。”

沈從文1902年誕生於湖南鳳凰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少年時代頑劣異常,上私塾總是逃學、打架、撒謊,和一批“小流氓”(沈從文語)四處遊逛,惹是生非。不到14歲就去當兵,卻是一支“半匪半軍”的隊伍。六年時間,沈從文眼見有上萬人被殺。有人戲説,沈從文是“當土匪”出身。20歲時,沈從文厭倦了“半匪半軍”的生活,隻身來到北京。想上大學。連新式標點都不懂,自然考不上,也上不起,只好在北大“蹭課”。一邊苦讀,一邊寫作。沒有經濟來源,冬天只穿兩層單衣,生活十分困窘。

1924年12月沈從文在《晨報》副刊發表了一篇小説,初涉文壇。到1948年,出版小説、散文、文論等共70多本,平均一年3本,是中國最多產的作家。 只有國小文憑,卻當大學教授 先後在武漢大學、青島大學任講師,在昆明西南聯大、北京大學任副教授、教授。連_都説,她在青島大學讀書時最愛聽沈從文的課。還編輯過《京報》《大公報》《益世報》等大報的文藝副刊,編撰過中國小國文課本,創辦過文學雜誌。他的愛情生活幸福美滿──夫人張兆和是才女加美女,他們的婚姻還有一段佳話。

解放後被安排到歷史博物館做一般職員:抄卡片,作講解,為各方面打雜……文學創作從此停止。“_”中先後8次抄家,無休止的檢查、批鬥之餘是掃廁所,到農村“_”。但仍寫出《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唐宋銅鏡》《戰國漆器》《中國的瓷器》等大量學術著作,作家轉變成文物學家。

改革開放後,出現了“沈從文熱”。他又重回人們的視野。

兩次諾貝爾獎提名,可惜擦肩而過 1983年沈從文患腦血栓,左身癱瘓。 1988年5月10日心臟病猝發逝世,享年86歲。如果他晚去世半年,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板書課題《邊城》

三、整體把握

1、簡介《邊城》情節(多媒體展示)

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着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美麗_的翠翠,託人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儺送,情願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想娶翠翠為妻,寧願作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對哥哥的死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2、概括文本每部分的內容(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寫一寫)

明確:[第三節]邊城緊鑼密鼓籌備龍舟賽。

[第四節]兩年前翠翠巧遇二老儺送。

[第五節]一年前翠翠巧遇大老天寶。

[第六節]渡口邊迎婚送親撩撥情思。

四、文本解讀

認真讀完文本,這篇小説給你的感覺是什麼?

生:美

師:不錯,有人説,《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的讚歌,是一首用小説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繪就的無彩之畫。那麼本 文美在何處呢?

明確:風景美、風俗美、人性美、語言美

1、風景美:

(1)多媒體展示幾幅湘西鳳凰的風景圖片,同學們結合最後一張圖片寫一段寫景的文字。(略)

(2)《邊城》課文很長,佈置了同學們紮紮實實的預習,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描寫自然風景的語句,這些景物突出了邊城的什麼特點?

明確:豆綠色的水 天氣明朗 落日 薄霧 白雲

“豆綠色”——象徵了純潔、原始和無污染。(欣賞沱江風景,突出水的豆綠色,給人一種純天然無污染的感覺)青天碧水,落日白雲構成一幅色彩明麗的風景畫。邊城的環境美,不僅體現在自然風景上,還體現在風俗美和人情美上。

(3)特點:從細緻處着手,善於運用聲音、氣味來寫景,並把景物和人物描寫結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人物的一部分。他自己曾經説過“ 我平常最會想象好景緻,且會描寫好景緻。”

2、風俗美:

(1)風俗美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請同學們結合文章談一談?

端午節:龍舟賽 捉鴨子比賽

過年: 月下對歌

中秋: 獅子龍燈、放煙花

(2)這些習俗透露出邊城人怎樣的生活氛圍?

明確:祥和、和睦、和諧

(3)思考:如今,有這麼一種趨勢,西方的節日習俗越發盛行,傳統節日習俗日趨衰微,你怎麼看?

生:東西方交流日益密切的必然結果。

有部分人崇洋媚外。

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副作用。

國家對傳統節日還不夠重視。

商家的推波助瀾。

當代年輕人盲目地追求所謂的潮流。

……

3、人性美:

(1)在作者的筆下,主要寫了那幾個人?

明確:翠翠、爺爺、儺送

(下面我們分三大組一起來探究邊城的人性美。一、二、三組分別分析翠翠、儺送和爺爺的形象。先找相關語句,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2)先請同學找出翠翠的有關文字,再概括。

翠翠:單純(語言:我是翠翠),可愛(回答時的神情:輕輕地、悖時砍腦殼的),孝順(和爺爺的相關對話)。

明確:美麗善良、活潑可愛、孝順懂事

情竇初開、純潔無暇

(3)找出寫儺送的相關文字,加以分析。

儺送:關心別人,古道熱腸

(他捉完鴨子後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後主動詢問,對話的過程,我們可以知道,儺送根本不認識翠翠,但他還是邀請翠翠到他家裏去)

儺送:心地寬厚,熱情開朗(動作、神態:笑)

明確:關心別人、古道熱腸、

心地寬厚、熱情開朗、

善良淳樸、風趣幽默

(4)找出寫爺爺的相關文字,分析其性格。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爺爺對翠翠的感情?

爺爺非常疼愛翠翠。比如看賽龍舟時,他不忘叮囑別人送翠翠回家。(四次)

再看:爺爺與鄉鄰:

①爺爺與“老熟人”

提問:文中是怎樣描寫爺爺與“老熟人”的關係的呢?

“且因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單,身邊無一個親人,也無一隻狗,因此便約好了那人早上過家中來吃飯,喝一杯雄黃酒。”(白描)

“兩人一面談些端午舊事,一面喝酒,不到一會兒,那人卻在巖石上被燒酒醉倒了”。

兩個寂寞的老人,一輩子的老交情,端午節,別人都在圖個熱鬧,他們卻找了個清淨之地,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喝杯雄黃酒,來個一醉方休。俗話説“酒逢知己千杯少”,他們之間的這種純樸的友情怎不令人羨慕呢?

②、爺爺與過渡人

這裏的人情非常淳樸、厚道。(語言、動作)第六部分有這樣一個情節,一個人乘船過河後,一定要給錢,而爺爺卻堅持不肯收,為此兩人還起了爭執。爺爺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説“禮輕仁義重”,雖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錢,但他還是領了這分情。

③爺爺與順順

龍頭大哥順順:“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為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扶危濟困、樂於助人。

送鴨子、粽子給爺爺(慷慨大方)

明確:關愛至親、勤勞樸實

善良淳樸、重義輕利

(5)小結:

自然的男女戀情

純樸的祖孫親情

古樸的鄰里友情

4、語言美

(1)給大家時間,找出文中最喜歡的一兩句話,試作分析。

生:祖父坐在船頭吹《娘送女》曲子給她聽,她卻同黃狗躺倒門前大巖石上蔭處看天上的雲。白日漸長,不知什麼時節,守在船上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黃狗也睡着了。

分析:沒有特殊的修辭技巧,沒有語言上的精雕細琢,用語平淡自然,卻極具表現力,富有韻味。寫出了午後陽光暖暖,人亦安閒,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悠遠意境。

(2)汪曾祺曾説:“邊城的語言是沈從文盛年的語言,的語言。既不似初期那樣的放筆橫掃,不加節制;也不似後期那樣過事雕琢,流於晦澀。這時期的語言,每一句都“鼓立”飽滿,充滿水分,酸甜合度,象一籃新摘的煙台瑪瑙櫻桃。”

特點:自然流暢,明白如話。寫景優美舒展,寫人親切真摯,敍事更是如歌如誦,和如詩如畫的景物配合的非常和諧。

五、拓展深化

沈從文想通過美麗的邊城,告訴我們什麼呢? (總結主題)

明確:作者描寫的湘西,就是作者營造的“世外桃源”,這裏民風淳樸,人民淡化功利,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相互友愛。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農業文明的傳統美德。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相對於當時社會,傳統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溢着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而言的。

我們可以用三個詞概括這篇小説的主題:(讚美、批判、呼籲)

主題:

讚美:邊城生活的質樸、純真和人與人之間純潔的愛;

批判:物慾氾濫的現代文明;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

呼籲:重建民族的品德與人格。

六、課堂小結

這裏生活了一羣多麼淳樸、善良、可愛的人啊!翠翠與儺送之間純潔的愛情、翠翠與爺爺間純真的親情、爺爺與鄉鄰之間純樸的友情,總之,小説給我們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純的民風,至善至美的人性。這就是作者營造的“世外桃源” ,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七、佈置作業

課下閲讀《邊城》全文。

板書: 邊城 沈從文

愛情 純潔

親情 純真

友情 純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