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聲聲慢》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62W

《聲聲慢》教案(新版多篇)

《聲聲慢》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反覆誦讀,感知內容,解讀意象,品味意境,賞析情感;瞭解個人的生活遭遇和創作的密切關係。

能力目標:通過“誦讀感知——合作探究——情感提升”逐層深入解析詞人“愁”的豐富內涵,並體會詞人之愁是一種極其深沉的情感。

情感目標: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學生對詩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感受古典文化美的薰陶,培養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熱愛。

二、學習重點

悽苦意境的深切感受,厚重愁情的深入體會。

學習難點:通過與早期詞作的比較閲讀,深入解析詞人“愁”的豐富內涵,體會詞人愁情的厚重。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教法學法

①知人論世

通過李清照兩首《如夢令》和《武陵春》的比較閲讀,讓學生在誦讀、分析、聯繫比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前後期詞風的不同。

②誦讀法

③“情境法”教學

藉助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營造一種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④合作探究

讓學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經歷生疑、矛盾、掙扎、釋惑的學習樂趣。

四、教學手段的運用

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1、課堂導入

詩歌是情感的精靈,是美神的驕子,是人類靈魂不朽的造化。徜徉詩歌的殿堂,我偏愛易安一人,今天,就讓老師帶領大家一同走進易安的詞作,易安的世界。

【這個環節意在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氣氛,能讓學生快速走進教學氛圍,快速走進作者。】

2、知人論世

誦讀李清照前後期的三首作品[《如夢令》兩首、《武陵春》],讓學生髮現、總結李清照前後期詞作內容和風格的不同,學會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品讀詩詞。

【教師總結】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悠閒、充裕的少女和少婦生活使她此時的詞多寫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閨怨離愁,詞風清新明麗;後期飽經離亂、顛沛悽苦的生活使她的詞多寫其悼亡之悲、懷舊之思,詞風哀婉淒涼。而《聲聲慢》寫於詞人南渡後,筆下流淌的已經不是閒愁。

【這個環節在訓練概括能力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個人的生活遭遇和創作的密切關係。】

3、涵詠詞韻,走進作品

(1)學生自由誦讀,把握詞的基調

(2)請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誦讀,誦讀者自己評析為什麼會這樣處理情感進行誦讀,讓學生在自我點評中進一步明確詞的基調和情感。

(3)全班齊讀,把握節奏,情感、,教師做最後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反覆誦讀,感知內容,引導學生注意語調、節奏和音樂的烘托,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

4、合作探究,解讀作品:

教師提問:找出你喜歡的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詞句並作賞析

學生合作探究後展示,教師引導總結。

課堂預設:

(1)緣愁選景——感悟疊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詞一開頭就用了十四個疊字。“尋尋覓覓,”詞人好象有所尋求,但又不知道要尋求什麼,這時她已經歷了國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沒有什麼可尋覓,也沒有什麼需要尋覓的了,但詞人還是希望找點什麼寄託自己空虛寂寞的情懷,支撐自己孤苦無助的人生,但尋覓的結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圍的環境是一片悽清冷落,更讓人感到現實的孤苦無援。“悽悽慘慘慼戚”,寫詞人內心的淒涼、悲苦、慘慼的情緒。音韻上徘徊婉轉,感情上層層遞進,使全詞頓挫悽絕,如泣如咽。定下了全詞悲苦愁絕的基調

(2)緣愁選景——品意象析愁情

分析“酒”、“風”兩個意象:

明晰:酒是“三杯兩盞”,量並不少,又是“淡酒”,怎麼能抵擋黃昏時的陣陣秋風呢?淡酒不敵風寒,飲酒也不能排遣憂愁,説明並非酒淡、酒少,而是愁濃。“乍暖換寒時候”並非天冷,而是詞人的孤單寂寞與悽清。

分析“雁”這個意象

明晰:“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雁飛過去,正令人傷心,原來雁是我過去見過的。這裏我們可看到三層意思:

(一)雁飛過去了,雁叫聲聲,淒厲難聞,正令人傷心,原來大雁是老相識了,觸動我內心的創傷已不止一次,現在又來觸動我,使我傷心難過。

(二)古代有雁足傳書的傳説。雁以往是給我帶過信的,給我安慰,現在丈夫已逝,親戚離散,雁飛過去無信可帶,不能再給我安慰了,使我傷心。

(三)作者的故鄉在北方,而此時作者淪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飛,引起了對故鄉的思念,所以使她傷心。雁在北方就相識,現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異鄉,發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託懷鄉之意。

分析“黃花:這一意象

明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黃花”是指菊花,品種是黃色的。“堆積”,指花開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開放,不是言落英滿地。“憔悴損”指人因傷心而消瘦。損,煞,是説憔悴得很。有人認為是黃花“憔悴損”,不妥,因為前面的“堆積”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頭的。“誰”,指自己。“堪”,能夠,經得起。菊花盛開,本要摘花插在瓶子裏,可人已憔悴,如今還有什麼心思和興趣去摘花呢?已經沒有賞花的心情了。故花盛,則以樂景襯愛情;花衰,則以哀景寫哀情。

分析:“梧桐”、“細雨”兩個意象

明晰::“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風吹梧桐葉,蕭蕭瑟瑟,本已悲涼,又加細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涼。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鋭善感的詞人,雨打梧桐點點滴滴,好象敲擊着她破碎的心靈,使她悲傷至極。

教師總結:“處處景語皆情語”,詞人藉助一系列意象來表達她濃濃的愁情,雖不見一“愁”字,但字字讀來皆是愁。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能結合詩歌的傳統意象和作品進行具體分析,從而提高他們解讀作品的能力,提高學生詩詞鑑賞的能力。】

(3)以愁作結——品內涵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愁之內涵

喪夫之痛

孀居之悲

顛沛之苦

亡國之恨

5、誦讀提升

在理解作品之後,再次誦讀作品,品味作者濃濃的愁情。

6、拓展延伸

結合你對作品或作者身世的理解,選取本詞的相關意象或詞語,完成下面的對聯。

淡酒怎敵晚風,冷冷清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窗酌酒,雁過天寒風愈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當堂完成寫作並展示

【設計意圖:加強學生對作品和作者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寫作和鑑賞能力】

7、課堂總結:

“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試着李清照的藝術靈魂,這些經歷像重物一樣壓在她生命的彈簧上,但它們不能壓垮李清照,相反,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這樣評價李清照:

一代詞人有舊居,半世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古是著書。

最後,讓我們齊讀《聲聲慢》,在誦讀聲中向李清照堅韌、孤傲的靈魂致敬!

8、課後作業:

法國作家繆塞説:“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眼淚和愁情是文學永恆的主題,古今中外無數的詞人詩人,寫着無數的悲懷愁情的詩詞,你們知道哪些呢?課後請收集相關寫愁的詩句,並作簡要的分析。

《聲聲慢》優秀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掌握寓情於景的分析方法。

2、感受《聲聲慢》的意境美,體會婉約詞的含蓄美。

教學設想:

1、嘗試讓學生先背誦,然後質疑,教師再解疑的方法教授詩詞。

2、嘗試讓學生舉一反三,以《聲聲慢》為重點,在分析詞作的過程中不斷總結方法,就“情景交融”這一點讓學生進行能力遷移。

教學難點:

意境與意象的區別

教學過程:

1、“背”詞:(全班齊聲背誦)

2、“解”詞:根據學生質疑,教師解疑。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將問題歸類:關注字、詞;關注感情;關注創作背景及詞人生平;關注開頭疊詞的用法。

3、“讀”詞:(配樂朗誦)重現情境,感受意境之美。

4、“品”詞:教師由學生的質疑,提出學生關注的內容:

何情?

何由?

如何鑑賞?

教師引出意境一詞,詮釋之後再指出分析意境的方法之一是分析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教師提問:

l 此詞寫了哪些景?

l 這些景是如何體現作者情感的?

5、能力遷移

w 《踏莎行》王國維稱秦觀《踏莎行》中的兩句“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為“詞境淒厲”,請從情景交融的角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6、總結本課學過的《雨霖鈴》、《踏莎行》、《聲聲慢》三首詞的情景交融手法,教師提問: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可以產生怎樣的藝術效果?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婉約詞的風格特點。

作業:

1自讀李清照的《一剪梅》,請任選其中一句分析其情景交融的特點。

2課外拓展:查找李清照不同時期的作品,就此寫一篇小論文,分析其婉約詞的特點

《聲聲慢》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本詞在遣詞用字、韻律運用與佈局謀篇上的獨特之處。

2、掌握物境與心境相融的表現手法。

3、瞭解本詞的創作背景及李清照前後詞風的不同。

4、初步體會性別因素對文學創作的影響。

二、教學要點

1、疊字運用的妙處。

2、用韻的特點。

3、細膩而又步步深入的感情藴涵。

4、國家變動與個人創作之間的關聯。

三、文本詳析

這首詞一名《秋情》,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代表作之一。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漢族政權南遷,始為南宋。這一重大變故給當時社會各階層帶來影響,李清照的生活也隨之發生鉅變。千古名篇《聲聲慢》即寫於這樣的背景下。

詞的開頭落筆見奇,以七組十四個疊字描繪出一個悽然寡歡的愁婦形象。第一句“尋尋覓覓”不是寫實,而是表現一種無可寄託、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詞人所尋覓的是什麼呢?詞中沒有明説,但聯繫作者的生活經歷卻不難體味。南渡前,李清照與丈夫感情融洽,志同道合,有着文雅而富於詩意的生活情趣。然而,靖康之難葬送了昔日的一切,丈夫趙明誠離開人世,心愛的文物古籍毀於兵亂,失於竊賊,更令人痛心的是北方國土的淪亡。詞人在多難的歲月裏備嘗艱辛,故而坐立不安,情不自禁地希求尋到一點慰藉。作者並沒有直接描繪這種心理,而是賦無形於有形,通過“尋尋覓覓”這一虛化的行動來形象地加以表現。第二句借環境的悽清、肅殺來表現心情,“冷冷清清”既寫出深秋氣象,也刻畫出詞人的暮年心境,飽含着隻身飄零、孑然獨處的寂寞之感。第三句則直抒愁懷。這句中的六個疊字是近義詞,相互間有細微區別:“悽悽”言其悲涼;“慘慘”寫其抑鬱;“慼慼”則繪其憂懼。詞人由淺入深,淋漓盡致地勾畫出國破家亡為自己造成的極深的精神創傷。

接下去四句,通過眼前生活敍寫愁情。“最難將息”表面上是就清晨氣候而言,實際又與上文“尋尋覓覓”相呼應,表明女主人公從一清早便心神不寧,沉痛的家國身世之感藴於其中,卻又無處遣愁。“雁過也”三句,進一步刻畫了主人公的悲愁心境。徵雁“卻是舊時相識”,這之中飽含複雜的情味:一則古時有鴻雁傳書之説,詞人早年生活中丈夫遠遊在外時,曾熱切幻想大雁為自己帶來親人的消息,為丈夫捎去自己的書信,《一剪梅》詞中便有“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之句。可如今丈夫亡故,只能目送徵鴻,獨咽悲傷。二則南渡之後,詞人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被金人佔領的家鄉。她曾在詞中沉痛地寫道:“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菩薩蠻》)而今望見大雁,想到這雁正是從北方淪陷區飛來,不禁生出濃重的思舊懷鄉之情。此處“舊時相識”並非實指,是詞人借特定景觀將種種情愫凝聚為一體,以突現天涯淪落的悲傷。

詞的上片,字裏行間處處含愁。下片緊承上文,依然就主人公之愁鋪敍開去。“憔悴損”即是寫花,又是自喻,比興之中,傾注着一腔悲情。“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兩句更寫出了詞人度日如年的心理感覺,又暗示了即使熬到天黑,那漫漫長夜亦不知怎樣捱過的憂愁。這兩句用語平易,但作為韻腳的“黑”字屬於極難押的險韻,故詩家罕用。而李清照功力深厚,押得既穩妥又自然,贏得評論家讚賞。“梧桐”二句與上片“曉來風急”相呼應,寫黃昏時分秋雨梧桐引起的哀愁,同時點出這首詞描述的是一整天的情狀。自漢代枚乘《七發》中寫過“龍門之桐……其根半死半生”後,人們常用“梧桐半死”比喻喪偶。而今,梧桐已使詞人憂傷,再加上連綿秋雨,使人越加煩悶難耐。“更兼”二字,點出不堪聽聞之意,“到”字訴説時間之長,“點點滴滴”則既寫聲音、狀態,也寫主人公感受。

作品結尾,詞人在以上曉寒、淡酒、風急、雁過、黃花堆積、梧桐細雨、殘秋黃昏等一系列鏡頭組成一幅天然的悲悽畫面之後,將難以名狀、無法解脱的苦悶匯為沉痛之極的兩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此處的“愁”,實為全篇總旨,從而將人物的情感推向高峯。而反詰的語式,既收束全詞,又闢出新境,給讀者留下想象的餘地。

就藝術性來看,這首詞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首先,疊字的運用,突現了這首詞的語言特點。疊字是古代詩歌的一種語言藝術,運用得好,可以加重語氣,增強情感,突現事物特徵,同時造成一種急促、跳動、鏗鏘的音樂效果,使作品更富於感染力。不過,在李清照之前,詩詞中疊字的運用多以四字、六字、八字為限,而李詞首句即連下十四個疊字,且質樸清新,自然流暢,準確表達了詞人所處的環境和心理狀態。後來有些作家曾着意仿效,如元代喬吉連用二十八疊字作成的《天淨沙》(見課本“平行閲讀”),但雕琢之痕十分明顯,無法與之媲美。

在韻律方面,詞作也顯示了作者獨特的造詣。《聲聲慢》的詞牌歷來多平韻格,李清照卻選擇了入聲韻。入聲短促幽咽,創造出一種飲咽吞聲的藝術效果。與此同時,詞中又配以眾多的齊齒音字和舌音字。九十七個字中,這類字竟佔五十七個,如尋、覓、悽、息、積等齊齒音字,點、滴、得、第等舌音字,交相重疊,造成一種齧齒切語的音調,彷彿女主人公在哀哀自訴。

在章法上,《聲聲慢》不是一般融情於景,而是把握女主人公內在心緒和外界事物之間的矛盾關係,採用一情一景的手法,愈寫愈深。同時,詞作在結構上打破前後片界限,層層鋪開,一氣貫注,在心境與物境相互作用和相互矛盾的不斷擴大過程中,將愁緒聚結到難以遏止的地步,充分表現出詞人傑出的藝術才華。

四、思考題思路提示

1、分析這首詞如何使物境與心境相互契合,從而使悲愁描寫步步深入。

如作者抬眼空中“雁過也,”內心感觸悲涼,“卻是舊時相識”;又如眼前“滿地黃花堆積”,愈加觸動情懷,“如今有誰堪摘”,景隨步移,情觸景生。

2、你所讀過的古典詩詞中,還有哪些也是藉助聲調韻律來抒情寫意?

如李頎的《送陳章甫》,李賀的《送沈亞之歌》、《浩歌》及《羅浮山人與葛篇》。

3、你從本詞能體會到李清照作為女性作家的特有氣質嗎?

傷感和惆悵,是一種最富有詩意的情感,它不是強烈的生活失意的直覺體驗,而是一種莫名的孤寂感。通常它總是發生在氣質敏感、感情細膩、學養天分較高的詩人詞人身上,李清照即是如此。

作者的生平及創作情況

李清照(1084一?),號易安居士,濟南(在今山東省)人,出生於一個注重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從小受到薰陶。她的丈夫趙明誠歷任知州一類的地方官。他們兩人都喜歡收藏和研究金石書畫,著有《金石錄》。在她的《金石錄後序》裏,記述了她的婚後生活和她大半生的重要經歷。

李清照在我國文學史上是一個很重要的女作家,詩和散文都有較高成就,而主要的成就是詞。她的創作生活,以1127年金統治者佔領汴京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的作品多是寫她在趙明誠離家外出時所感受的離愁別恨,以及一些描寫閨中生活和詠物之作,一般都是侷限在個人生活的狹小天地裏。

她在後期避難到南方,經歷了社會的大變亂,國破家亡,許多痛苦湧上心頭,寫了一些反映那個時代的作品。如“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悲痛祖國的大好河山淪於敵手。“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指斥了南宋統治集團的萎靡不振,屈膝言和。詞中如《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永遇樂》(落日熔金)、《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蝶戀花·上巳召親族》、《聲聲慢》(“尋尋覓覓”),都是抒寫她所經歷的亂離生活的痛苦和寄託她的故國之思。和她的詩比起來,詞顯得委婉細膩。

李清照詞的成就主要表現在語言藝術方面。她的詞用典故不多,不追求詞藻的穠麗,而是用樸素清新的語言表現她對周圍事物的感觸和刻畫比較細膩的心情,常常寫得鮮明生動,感情色彩很濃。有時還採用口語入詞,如“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過去有人稱讚她的詞“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清鄒祗謨:《遠志齋詞衷》),或者説“以尋常語度入音律”(宋張端義:《貴耳集》),這都説出了李清照詞語言的特色。

李清照寫有一篇《詞論》,從詞的興起談到詞的寫作問題,其中對北宋一些重要的詞家都有所評論,談了他們詞作的優點和缺點。她提出寫詞要“協音律”,認為“詞別是一家”,不能和詩一樣。這些主張對於詞的創作影響深遠。

有《李清照集》、《漱玉詞》輯本,存詞四十七首。

2、李清照的藝術成就

李清照是中華詩史上傑出的女作家。她詩、詞、文、賦,金石、書、畫無所不精,而尤以詞的藝術成就最為突出。王的《碧雞漫志》稱:“易安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楊慎《詞品》謂:“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於閨閣也。”王士禛《花草蒙拾》雲:“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皆吾濟南人,難乎為繼矣。”沈謙《填詞雜説》將李清照與李後主並提説:“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李清照在詞史上成就卓異,屹然為一大宗。詩文的創作也斐然有聲,卓有獨詣。

李清照詞在羣花爭豔的。宋代詞苑中,獨樹一幟,自名一家,人稱“易安體”。“易安體”之稱始於宋人。侯寅《眼兒媚》調下題曰:“效易安體。”辛棄疾《醜奴兒近》調下題曰:“博山道中效易安體。”當代學界對“易安體”也有所研討。詞作自成一體,表明已形成鮮明的個性風神。其特點:

一是傾擄真摯情。真情是詞之骨,詞之言情,貴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約詞人多以男性寫豔情幽懷,李清照則是以女性本位寫自我愛情悲歡和親歷的家國鉅變而獲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戀情詞,如《一剪梅》、《鳳凰台上憶吹簫》等,滿紙至情,連篇痴語,自然率真最能體現女性純誠細膩的靈性,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戀情詞所無法比擬的。其後期懷;日寫愁的傷亂詞,如《武陵春》、《聲聲慢》、《永遇樂》、《人孤雁兒》等篇,字字血淚,聲聲嗚咽,一派悽楚,動魄驚心,這“載不動”的“許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淚”,“悽悽慘慘”的情懷,無地傾訴的“萬千心事”,全是發自肺腑的心聲,來不得半點雕琢矯飾。這些融和着家國之變、時代滄桑的悲慨之曲,來自情摯意濃的詞人,植根於真實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劇人生、災難時代的映現。

二是熔鍊家常語。《漱玉詞》的語言,有與眾不同的鮮明個性。柳永是把詞引向市井的開拓者,他用語通俗明暢,然好為徘體,偶涉蝶默,周邦彥變俚為雅,措詞精工,施採麗密。李清照遣詞造語,自出機抒,創造了以自然率真為主要特色的文學語言。所謂“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彭孫通《金粟詞話》)。如“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説還休”(《鳳凰台上憶吹簫》)。彷彿毫不經意,衝口而出,但仔細體味,卻含意多層,十分精細。親人遠別,千言萬語無從説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説又何用;離恨別苦,難以啟口的內心隱祕,刺人衷腸,寧可自我承受,不願再增加行者負擔。這重重思緒,微妙心態,全用家常語道出而含藴綿綿不盡。漱玉詞的口語化、通俗化,並不走向淡乎寡味、鬆散無力,因為它是在口語基礎上匠心獨運、提煉加工的結果。故而落筆精警雅雋,語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濃煙暗雨”、“被翻紅浪”、“柳眼梅腮”、“紅稀香少”、“雲階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傳神,正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三是善用白描法。漱玉詞不重故實,不過多化用前人詩文,而長於以白描手法創造動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與柳永的“細密妥溜”、美成的富豔典重不同,而是“衝口出常言,境界動心魄”。如《醉花陰》寫離思凝重:“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永遇樂》寫孤寂失落:“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均以直白之語,寫深濃之情,有場景,有人物,有襯映。階前花下心繫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閉關簾底,孤苦零丁,將無窮悲傷一己吞嚥的心態,呈現眼前,栩栩紙背,令人一睹難忘。《漱玉詞》的白描,具有渾成、含蓄、宛曲的特點,因而毫無淺易平直之跡。《行香子》煞拍:“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雖系以口語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聯想起人間風雲變幻、愛河如許**,其深層意藴是領略不盡的。

四是講求韻律美。李清照論詞很重視聲律,所謂歌詞分五音六律、清濁輕重,她的創作實踐了自己的理論。這是由詞作為一種樂詩特質決定的。《漱玉詞》講究聲情,喜用雙聲疊韻,選辭注重聲韻美。夏承秦曾舉其《聲聲慢》為例。

劉勰論作家和藝文風調之大別,曾談到作家體性不同,“氣有剛柔”、“文之任勢,勢有剛柔”。李清照詩文詞賦,韻致多樣,剛柔兼具,其審美風姿,也卓有獨詣。李清照歷來被推為“詞采第一”、“婉約之宗”。其詞作以柔美見勝。‘清思細膩執著,意象輕靈疏淡,意境密麗婉曲,風致委婉清雅,構成了《漱玉詞》特有的陰柔美。李清照以女性本位,運用精於抒情的詞體,表現少女之天真、少婦之纏綿、嫠婦之悽苦,使其詞作帶有獨特的柔婉美和悲劇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審美價值。《漱玉詞》繼承婉約派的創作風情和手法,又有所開拓創新。其表現是筆力俊爽疏宕,意境展延開闊,風韻柔中帶剛,時露崛強之氣。。《漱玉詞》的這些特色確與蘇、辛有一脈相通之處。沈曾植《菌閣瑣談》謂“易安調儻有丈夫氣,乃閨閣中之蘇、辛”,“自明以來,墮情者醉其芬馨,飛想者賞其神駿”,這不是偶然的。李清照詞以婉約稱勝,但它是柔中有剛,婉中含豪,剛柔融通的。

李清照文章流傳不多,但無論書序、札啟、辭賦都有佳構,且長於四六驕儷,博於用史使事,運筆曲伸自如,行文聲情並茂,並大都貫穿着關注現實國運的時代精神、愛國情愫。絕不拘囿於閨幃閒情,誠如古人所評,顯見出她“才高學博,近代鮮倫”。據此,我們可以説:李清照詩、詞、文、賦悉有獨詣,在藝術風調上陰柔美臻於極致,而陽剛氣一脈貫通。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 篇四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悽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嚐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悽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

教學目標:

通過詞句品讀和場景再現,體味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李清照在詞中表達出的“愁

教學內容:

一、導入

以猜字謎方式導入。“風起了,葉落了,心碎了”,(愁板書)(聰明!)秋天的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發愁,敏感一點的同學難免有時候會見月傷心,聽風落淚。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一位將愁字寫絕了的女詞人李清照的《聲聲慢》

在中國的詞壇上,有一位才情出眾的女詞人,她的詞作哀婉悽,美打動了無數後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婉約詞中的傑作《聲聲慢》。

二、知人論世:

李清照,字漱玉,號易安居士,出東濟南人、宋代婉約派人的代表之一

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李清照嗎?(請一個學生)國中學過她的詞嗎?能背出來給大家聽聽嗎?忘了,沒關係,我們一起回憶一起背好嗎?背得真好。背得很整齊。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詞作,詞風還是比較婉約清麗。但是到了後期她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後,詞風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晚年的的李清照無兒無女,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守着一個孤清的寂寞小院過日子。又是一年秋風起,秋葉落,她一個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寫下了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聲聲慢》

補充介紹:李清照出身於書香門第,良好寬鬆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她出落成為一個外美如花,內秀如蘭的才女。十九歲嫁給宰相之子趙明誠,夫妻兩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諧,經常一起踏雪尋梅,插花折柳,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題詩作畫,堪稱神仙眷侶。但是好景不長,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高宗皇帝趙構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跟隨着南下,一路歷經戰亂。不久深愛他的丈夫趙明誠病逝離開了她,她又被誣陷通敵買國,一個失去丈夫的弱女子,在這種情況下能怎麼辦?她只能終日悽悽惶惶急急忙忙的追趕着那個南宋小朝廷。在流離失所之中在戰亂之中在匆忙之中,她與丈夫多年收集的視如生命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丟失了,多少痛,多少傷啊。在心灰意冷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她答應了當時一個財政部長求婚,帶着名節被毀的恥辱,只想晚年能過一些平靜安定的生活。誰知這個人,卻是個衣冠君子,娶李清照只是為了得到她身邊尚存的金石古玩,一到手就撕下文人的面紗,對李清照拳打腳踢。李清照冒着牢獄之災,解除樂這段痛苦的婚姻。晚年的的李清照無兒無女,只能一個人孤苦伶仃住在杭州城裏的一個孤清的小院過日子。名滿天下的一代才女競淪落到這樣的田地。

所作詞,前期多寫閨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風光,風格清新明麗(板書)。後期多反映戰亂痛苦的生活,風格沉鬱悽愴(板書)。

《聲聲慢》是她在遭受國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丟失殆盡,嚐遍顛沛流離的苦痛後所作,是李清照後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三、根據自己的理解用適當的語調吟讀詞作。

1、全體男同學朗誦詞作,女同學細聽,挑他們讀得不準確的地方。

2、女同學齊讀,請輕聲而滿蓄李清照的傷痛情感(女聲在“二泉映月”背景音樂下瀰漫了整個教室)

3、師總結:我特別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學讀書時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學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種種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換位成李清照,去用語言表達那無盡的傷痛!

四、請説出自己最有感觸地方(要落實到字詞)。要求同學用清晰的語言表達!

問:這首詞中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天氣、淡酒、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板書)

問: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意象探究:

明確:1、淡酒“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在一個寒冷的夜晚,詞人獨自一人守着窗口,寒風不停的襲來,喝了好幾杯酒,卻仍抵擋不住寒風,身上很冷,總覺得這酒很淡,酒性不烈!實際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詞人的憂愁太濃,愁得用酒都無法消除,所以才感到這酒是很清淡!詞人的愁苦就是再濃的酒也不能讓她從中解脱出來啊,愁比酒濃得太多了!這裏的什麼字讓我們感受深刻?“淡” 自古以來借酒喻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舉出幾句嗎?(學生舉出自己所知道的有關酒的詩句。)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看來果然是“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

秋風 怎麼理解“晚來風急”?秋風渲染什麼情緒?

(老師明確:“晚”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悽苦悲涼。用秋風渲染愁情。)

2、“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雁過也”這句話 。

過雁 為何説雁是舊時相識?在李清照的那首詞中也寫到雁?李清照看到大雁南來北往,傷心些什麼呢?

(老師明確:秋天大雁由北向南遷徙,李清照南下避難,所以覺得大雁舊時相識,並且在一剪梅當中寫過:“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大雁尚且能按時南來北往,而自己卻漂流困頓,寄寓他鄉。以前尚可鴻雁傳書,現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萬語,也無人可託,無處可傳,內心已是永遠的絕望。)

詩人哀慼之際,南飛的大雁橫空而過,她抬眼望去,多麼像在溪亭近旁,繡水江邊時常見的那隻呀?北來的鴻雁啊,家國可曾無恙?溪亭可免於戰火?耦花還那樣嬌豔嗎?可南飛的雁羣卻頭也不回地飛走了。只留下我一人獨自徘徊傷心。

不僅寫得有形,而且有聲,渲染出了一各哀哀欲絕的悽苦氛圍,讓我們彷彿與作者一同聽到了長空中那南飛雁一聲聲淒厲的哀鳴。這哀鳴,聽來猶如杜鵑啼血,讓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急風、淡酒、愁緒難消的情景中,它們的摹然闖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無空谷足音之感。但這感,不是喜,卻是“傷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詞人亦是北人,避難南下,似乎是“舊時相識”。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卻只能客寄江南,“舊時相識”在異鄉相逢,使得這種種情債彙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

《聲聲慢》教案 篇五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個人生活遭遇與作品創作的密切關係。

2、讓學生初步掌握中國古典詩詞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屬性。

一、導入

秋天是一個令人感傷的季節,許多詩人或詞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動人詩篇,然而*令人動人的便是那“見月傷心,聽風落淚”的多愁善感之作。多愁善感,似乎就是女子的代名詞,或許也只有女子才能擁有這樣細膩的情懷。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位將“愁情”寫絕了的女詞人李清照的代表作《聲聲慢》。(板書:標題和作者)

對於李清照這位女詞人,我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吧!國中的時候我們就學過她的一首小令《如夢令》,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這首詞。(全班背誦: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盡興晚回舟,-本站§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從這首詞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活潑開朗的少女,那麼如此活潑開朗的少女為什麼會成為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詞人呢?這便與她的生活經歷有着密切的聯繫。那麼有那位同學能為我們介紹一下這位女詞人呢?(引入作者簡介)

二、作者簡介

(讓學生回顧舊知識,對作者作個簡要的介紹,然後教師進行明確。)

[明確]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嶺。

李清照的詞前期多寫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閨怨離愁,詞風清麗柔媚;

後期多寫其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詞風哀怨悽苦。

三、朗誦,初步感知詞人的愁情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後晚年的作品,這時的李清照已嚐盡了顛沛流離之苦、忘夫之痛和亡國之恨,所以在朗讀這首詞的時候,我們應該以一種哀傷、悽婉、緩慢、低沉的語氣來誦讀。

1、生齊讀

2、師範讀

讓學生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這首詞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我們可以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也就是課本註釋7來思考這個問題)

明確:內心難以排遣的愁緒(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

3、生個人自由朗讀,並給出自讀提示

(聯繫詞人的生活遭遇來品讀,抓住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來品讀,抓住詞中選擇的意象來品讀)

四、詩歌賞析

1、提問:找出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從這句話中我們可知,詞人是愁緒滿懷的,似乎要被愁所淹沒,就如她在《武陵春》中所寫到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那麼是什麼觸動了她的愁緒,讓她愁緒難耐呢?(這時我們就必須抓住詩歌中的一些重要的意象進行賞析)

2、間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一切景語皆情語)並讓學生從其他詩歌中去再次體會這種情感。

①詳析“酒”意象(“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酒是中國文化的傳承,也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我們來回顧一下以前學過的詩歌中有哪些是含酒的詩句呢?

1)“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於是飲酒樂甚,扣弦而歌之”。

2)“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人們開心的時候會喝酒,憂愁的時候也會喝酒,於是酒在文學中便擁有了兩層含義,一是喜,一是悲。

現在我們回到今天學習的這首詞上來,在詞人的眼裏酒是喜的還是悲的呢?詞人是怎麼來描述酒的?

問:為何説是“淡酒”?——並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淒涼慘淡。酒是愁的象徵。

②略析“秋風”意象

詞人喝酒不僅僅是為了消愁,也是為了抵禦晚秋淒涼的冷風。秋風會給我們一種什麼感覺呢?(秋風起,秋葉便會飄落),那麼此時的秋風給我們一種什麼感覺呢?(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秋風會渲染一種愁情。

③詳析“過雁”。“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問:為什麼作者看到過雁會“正傷心”?

明確:

1)雁到秋天,由北向南飛,詞人亦四北方人,到南方來避難,所以是“舊時相識”,但雁可以回到北方,而人只能客居江南,這便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

2)古有“雁足傳書”之説,此刻她的相思之情將要寄託給何人呢?於是心中的那份亡夫之痛油然而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過雁象徵離愁。

④略析“黃花”意象。

凋零枯萎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顏和孤苦飄零的晚境,此時的詞人再無當年“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緻了。此時,詞人的感情已漸漸融入到了落花之中。此處黃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顏。

⑤詳析“雨”、“梧桐”意象。

正是因為沒有了那樣的閒情雅緻,於是詞人只好獨自守在窗邊,消磨這無趣又悲涼的歲月。此時天空中下起了雨,滴在了院中那枯黃的梧桐上。梧桐葉落,細雨霏霏,細雨灑落在梧桐上,這既是梧桐在落淚,不也是詞人的心頭在滴淚嗎?這裏將淒涼的景色與詞人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令人心碎。

3、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明確:詞的一開頭就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悽清悲涼的氛圍。(感情基調:哀婉淒涼)

此處連用十四個疊字,不僅由外(部的動作和環境)到內(心悲慼的心境)、由淺到深、層次鮮明地寫出了詞人不能擺脱失落感和孤獨感的一種心理過程,而且在音律和旋律上形成了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樂感受。

4、略析“乍暖還寒時候,*難將息”

此句寫氣温驟變的感受:點明節令——秋天。秋天的天氣變化無常,忽暖忽冷。在這樣的天氣里人也睡不好,*難調理休息。並非天氣原因而是人的心情。

五、課堂小結

讓學生帶着感情朗讀這首詞,品味李清照別樣的愁情。

六、能力遷移

讓學生根據這節課所學到的方法,賞析《一剪梅》,體會詞人前後期不同的愁情。

《聲聲慢》教案 篇六

目的:

1、瞭解李清照的生平,並通過作品初步瞭解其創作主題及風格。

2、瞭解個人的生活遭遇和創作的密切關係。

3、初步感受婉約詞的特點。

教學重點:

分析《聲聲慢》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課型課時:

品讀-鑑賞課。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課件顯示《如夢令》插圖)首先請大家看到大屏幕。畫中的女子端坐在小

舟上,小舟停泊在一片藕花深處,不遠處有鷗鷺驚飛。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看到這幅畫,你們會想起怎樣的詩句呢?(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不錯,正是李清照的《如夢令》(課件顯示如夢令板書)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首詞的作者。

二、作者及作品風格介紹

(課件顯示)李清照其人:李清照(1084-約1151):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親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母親王氏,也擅長詩文。李清照通曉音律,長於詩詞,工散文,能書畫,是位才華出眾的女詞人。十八歲嫁給工部侍郎趙挺之之子太學士趙明誠為妻。早期生活優裕,夫妻和諧,情趣相投,家庭美滿。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靖康之變時,夫妻倉皇南逃,避居江南,後丈夫病卒,金石文物喪失殆盡,孑然一身,飽受國破家亡之痛,在輾轉流離中度過悽苦的晚年。

李清照其詞:李清照是宋詞婉約派大家。她的詞婉約而不流於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如珠,音調優美,故名噪一時,號為“易安體”。

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期,詞的內容、風格迥然不同。前期多為閨情詞,反映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麗,意境優美。後期的李清照由於國破家亡後政治上的風險和飽經風霜的悽苦生活,其詞一變前期的清麗明快而充滿了淒涼、低沉之音,主要抒發悼亡之悲和懷舊之思,以寄寓家國之痛和故土之思。

剛剛我們瞭解了李清照詞作的前後期差別,那麼,《如夢令》應該屬於哪個時期的作品呢?(前期)不錯,它寫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鄉溪亭遊玩的情景。這首詞讓我們看到了少女時代的李清照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閒適的心情。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李清照,走入她的作品《聲聲慢》,一起來品讀她的另一種心情。

三、研習課文內容

1、音讀。聽詩是一種高雅的活動,它能讓我們陶醉。下面請同學們聽課文朗讀,並在心中默讀,要讀準字音,把握節奏,感受詞作的音樂美。

(課件播放女聲配樂朗誦)

2、意讀。通過剛剛的聽,我們感受了詞作的音樂美。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對課文內容進行初步感知,並體會女詞人的思想感情。

3、情讀。請全班女同學齊讀課文,把你對女詞人感情的體會融入到你的朗讀中去。

4、這首詞表現了女詞人怎樣的情感?是怎樣表現的?請結合具體詩句來談談你的看法!(討論後作答)

(課件顯示問題及品讀提示)

1、品讀詞人的感情不能離開詞人當時的生活遭遇孤立地談!

2、可抓住詞中選擇的意象來品讀!

3、可抓住詞中抒情性的句子來品讀!

4、可對比前期的作品來品讀!

(學生品讀,教師引導。)

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直接抒情,表達的感情哀婉

悽切,為全詞奠定了悽清的基調。尾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與之相呼應,使全文都籠罩在一種淒涼、低沉的氛圍中。體現了女詞人晚年寡居時悽清孤獨的生活感受。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此句中的“雁”在《一剪梅》當中也

出現過,因而説雁是“舊時相識”。不過,那時的詞人看到雁會想到“鴻雁傳書”,會有“雲中誰寄錦書來”的喜悦,會勾起對丈夫的思念之情,那是一種甜蜜的憂傷。而此時,那似曾相識的雁兒再度飛過,丈夫卻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再者,此時的詞人避居江南,遠離故土,看到北來的大雁便認為這是家鄉來的大雁,因而説是“舊時相識”,可見,雁兒還勾起了詞人的“懷鄉之思”。

詞中處處體現了這樣的感情,如:“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獨自怎生得黑”都可以看出。

詞中所選擇的意象“秋風”“淡酒”“雁”“黃花”“梧桐”“秋雨”都是灰暗、低沉的,從中也可以詞人此時的心境。

5、教師賞析名句

(課件顯示)

名句賞析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賞析:開篇使用七組疊詞來表現心態,奇特而具有音樂美,似“大珠小珠落

玉盤”,可謂“橫絕古今”。詞作寫女詞人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一起牀便百無聊賴,若有所失,於是希望找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尋尋覓覓”而不得,反被一種“冷冷清清”的孤寂氣氛籠罩。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悽悽慘慘慼戚”之情油然而生。僅此三句,就把女詞人空虛、悽清、傷感、愁慘的心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使讀者也不禁為之屏息凝神。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賞析:此句用細雨敲打梧桐的響聲來渲染淒涼的氣氛。“梧桐”這一意象無數

文人曾歌過,它不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它帶有一絲秋的涼意帶着濃濃的相思之情和失意愁緒。而黃昏冷雨綿綿不斷地敲打在梧桐上,更讓人覺得愁思難斷。詞人將滿腔愁緒融入到梧桐冷雨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讓我們無從分辨這點點滴滴的冷雨到底是敲打在梧桐上還是敲打在詞人那破碎的心上。

6、小結

(課件顯示問題答案)

詞作上片用秋風、飛雁襯托自己的孤悽,下片以秋雨、黃花渲染自己的愁苦,

情真語切,集中反映了詞人晚年寡居時的悼亡之悲、懷鄉之思和孤獨悽清的生活感受。

直抒胸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觸景生情--“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融情入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四、對比閲讀

(課件顯示《一剪梅》並伴有朗讀)

請同學們從以下角度對比兩首詞作。

(課件顯示。數字表示出現順序)

《一剪梅》

獨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紅藕、玉簟、羅裳、蘭舟、錦書、雁字、西樓、花、水

色調明麗清新

閨愁

離愁

《聲聲慢》

晚年寡居時

孤獨悽清的生活感受

雁、黃花、

梧桐、細雨

色調灰暗陰沉

悼亡之悲

懷鄉之愁

小結:通過對比,我們清晰地看到了女詞人早晚期詞作迥然不同的風格。

由此可見,個人的遭遇和創作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同時,通過這些作品,我們也看見了一個一生都被“愁”所困擾的女詞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調。早年她的愁是“春愁”、“閨愁”“相思之愁”,用她自己的話來説那是“閒愁”,是“為賦新詞強説愁”。晚年她的愁則是在經歷了顛沛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後“欲説還休”的愁,那種愁沉甸甸的、是一種“深沉的愁”。

五、延伸拓展

1、根據你對李清照的瞭解,試辨別下面兩首詞作屬於哪個時期的作品。

(課件顯示)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説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明確:《醉花陰》為前期之作,寫重陽思夫之情。《武陵春》為後期之作,寫

晚年時疏懶、悲傷的心境。

2、(課件顯示)

試從題材、語言、所表達的感情這三方面來總結李清照詞作的特點。

明確:題材:較狹窄(多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等);語言:清麗、含蓄;感情:婉轉、纏綿。這也是婉約詞的基本特點。

3、(課件顯示)

李清照除了創作婉約詞,還有不同於婉約詞風的文學作品嗎?如有,試舉例。

明確:有豪放詞,如《漁家傲》;有詩作,如《夏日絕句》;還有散文,如《金石錄》後序。

《聲聲慢》教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作品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於分析和理解作品;

2、學習鑑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鑑賞的經驗

【過程與方法】

在反覆朗讀中品味語言美,體會藝術表現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深刻領悟李清照的悲懷愁緒;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鑑賞詞的意境美,感悟詞中藴含的細膩情感,培養自己的情感體驗。

【教學難點】

學習鑑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鑑賞的經驗,掌握藝術手法。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情景設置法、

四、教學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新課導入

導入語:大文豪蘇軾的詞風同學們應該並不陌生,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便把詞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來,蘇軾可以説是豪放派詞人的集大成者。今天,我們要接觸到的是另外一種詞風,與豪放詞的特點截然相反。沒錯,就是有些同學已經説出來的婉約詞。

介紹: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以及婉約詞的主要特點。

(二)朗讀詞作,初步感知

1、作家作品簡介:

時代背景,突出“國破家亡夫死”這一悲慘命運;

2、學生朗讀,疏通詞意,初步感知詞作的感情基調;

(1)提問:詞中直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引導學生感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意藴,和鋪墊的感情基調:

PPT展示:

尋尋覓覓————→動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環境——→寂寞冷清

悽悽慘慘慼戚——→心理——→淒涼慘淡

感情基調:哀婉、淒涼、愁苦

(3)追問:聯繫所學詩文,説説疊字(詞)有何修辭作用?

(範例引導) 師總結:韻律美;增強情感。

(4)結合詩作背景,説一説“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包含了詞人哪些情感?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愁之一:山河淪陷 悲 故園荒廢難回;愁之二:夫妻永別 悲 美滿姻緣難全;愁之三:形影相弔 悲 漫漫餘生難度)

(5)間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過渡語:同學們找的都很對。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是結合過我們之前學習詩詞的方法,通過尋找詞句當中的關鍵詞或者是意象,品讀出詞人的愁緒的。接下來,我們一起結合詞句,聯繫過去所學詩文,再次解讀一下這些典型的意象,感受詞人是如何藉助意象來抒發心中的哀愁的?

(三)結合意象,體味情感

1、隨同學口述,PPT展示

“酒 風 雁 黃花 梧桐 雨”

師總結,補充並板書:酒 風 雁 黃花 梧桐 雨)

2、意象分析

引導學生結合所學詩句體會詞中意象所藴含的情感

(1)“酒”

ppt出示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艱難苦恨煩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師總結:酒是“愁”的象徵。

延伸:為何説是“淡酒”?

引導:並非酒淡,而是愁濃

(2)“風”

ppt出示詩句詩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師總結:以秋風渲染愁情。

(3)“雁”

ppt出示詩句:“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師總結:過雁象徵離愁。

延伸:為什麼作者看到過雁會“正傷心”?

引導: “雁”是“舊時相識”,也是從北方來到南方。再者,“雁”是傳遞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時看到曾為她和丈夫傳遞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舊在,而收信的丈夫卻離別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傷心。

(4)“黃花”

引導:黃花喻憔悴的容顏,孤苦伶仃的晚境。

延伸:結合詞句“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兒”?

引導:白日如夜,那長夜就更難熬。這就傳遞出詞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5)“梧桐、細雨”的象徵意義?

引導:梧桐、細雨是淒涼哀傷的象徵。

(四)再讀全詞,把握情思

小結:體會“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集聚心頭,無法排遣,是和着血與淚寫下的千古絕唱

(五)作業

1、依據賞析《聲聲慢》的步驟,賞析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拓展延伸)舉例比較分析“婉約派”和“豪放派”詞的不同特點。

《聲聲慢》教案 篇八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個人生活遭遇與作品創作的密切關係。

2、讓學生初步掌握中國古典詩詞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屬性。

一、導入

秋天是一個令人感傷的季節,許多詩人或詞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動人詩篇,然而令人動人的便是那“見月傷心,聽風落淚”的多愁善感之作。多愁善感,似乎就是女子的代名詞,或許也只有女子才能擁有這樣細膩的情懷。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位將“愁情”寫絕了的女詞人李清照的代表作《聲聲慢》。(板書:標題和作者)

對於李清照這位女詞人,我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吧!國中的時候我們就學過她的一首小令《如夢令》,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這首詞。(全班背誦: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盡興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從這首詞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活潑開朗的少女,那麼如此活潑開朗的少女為什麼會成為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詞人呢?這便與她的生活經歷有着密切的聯繫。那麼有那位同學能為我們介紹一下這位女詞人呢?(引入作者簡介)

二、作者簡介

(讓學生回顧舊知識,對作者作個簡要的介紹,然後教師進行明確。)

[明確]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嶺。

李清照的詞前期多寫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閨怨離愁,詞風清麗柔媚;

後期多寫其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詞風哀怨悽苦。

三、朗誦,初步感知詞人的愁情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後晚年的作品,這時的李清照已嚐盡了顛沛流離之苦、忘夫之痛和亡國之恨,所以在朗讀這首詞的時候,我們應該以一種哀傷、悽婉、緩慢、低沉的語氣來誦讀。

1、生齊讀

2、師範讀

讓學生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這首詞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我們可以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也就是課本註釋7來思考這個問題)

明確:內心難以排遣的愁緒(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

3、生個人自由朗讀,並給出自讀提示

(聯繫詞人的生活遭遇來品讀,抓住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來品讀,抓住詞中選擇的意象來品讀)

四、詩歌賞析

1、提問:找出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從這句話中我們可知,詞人是愁緒滿懷的,似乎要被愁所淹沒,就如她在《武陵春》中所寫到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那麼是什麼觸動了她的愁緒,讓她愁緒難耐呢?(這時我們就必須抓住詩歌中的一些重要的意象進行賞析)

2、間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一切景語皆情語)並讓學生從其他詩歌中去再次體會這種情感。

①詳析“酒”意象(“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酒是中國文化的傳承,也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我們來回顧一下以前學過的詩歌中有哪些是含酒的詩句呢?

1)“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於是飲酒樂甚,扣弦而歌之”。

2)“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人們開心的時候會喝酒,憂愁的時候也會喝酒,於是酒在文學中便擁有了兩層含義,一是喜,一是悲。

現在我們回到今天學習的這首詞上來,在詞人的眼裏酒是喜的還是悲的呢?詞人是怎麼來描述酒的?

問:為何説是“淡酒”?——並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淒涼慘淡。酒是愁的象徵。

②略析“秋風”意象

詞人喝酒不僅僅是為了消愁,也是為了抵禦晚秋淒涼的冷風。秋風會給我們一種什麼感覺呢?(秋風起,秋葉便會飄落),那麼此時的秋風給我們一種什麼感覺呢?(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秋風會渲染一種愁情。

③詳析“過雁”。“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問:為什麼作者看到過雁會“正傷心”?

明確:

1)雁到秋天,由北向南飛,詞人亦四北方人,到南方來避難,所以是“舊時相識”,但雁可以回到北方,而人只能客居江南,這便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

2)古有“雁足傳書”之説,此刻她的相思之情將要寄託給何人呢?於是心中的那份亡夫之痛油然而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過雁象徵離愁。

④略析“黃花”意象。

凋零枯萎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顏和孤苦飄零的晚境,此時的詞人再無當年“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緻了。此時,詞人的感情已漸漸融入到了落花之中。此處黃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顏。

⑤詳析“雨”、“梧桐”意象。

正是因為沒有了那樣的閒情雅緻,於是詞人只好獨自守在窗邊,消磨這無趣又悲涼的歲月。此時天空中下起了雨,滴在了院中那枯黃的梧桐上。梧桐葉落,細雨霏霏,細雨灑落在梧桐上,這既是梧桐在落淚,不也是詞人的心頭在滴淚嗎?這裏將淒涼的景色與詞人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令人心碎。

3、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明確:詞的一開頭就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悽清悲涼的氛圍。(感情基調:哀婉淒涼)

此處連用十四個疊字,不僅由外(部的動作和環境)到內(心悲慼的心境)、由淺到深、層次鮮明地寫出了詞人不能擺脱失落感和孤獨感的一種心理過程,而且在音律和旋律上形成了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樂感受。

4、略析“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此句寫氣温驟變的感受:點明節令——秋天。秋天的天氣變化無常,忽暖忽冷。在這樣的天氣里人也睡不好,難調理休息。並非天氣原因而是人的心情。

五、課堂小結

讓學生帶着感情朗讀這首詞,品味李清照別樣的愁情。

六、能力遷移

讓學生根據這節課所學到的方法,賞析《一剪梅》,體會詞人前後期不同的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