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在山的那邊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32W

在山的那邊教案【新版多篇】

《在山的那邊》教案 篇一

一、導入:

今天我們揹着揹包,在父母的陪同之下,興高采烈地來到瀘水四中,開始了我們人生當中的另一個轉折點。那麼,三年以後乃至更長的將來你想要達到什麼目的或做什麼呢?並説説為達到這一目的,你將如何做?請同學們説説。(根據學生所説的情況來點撥引導並揭示課文)——板書:在山的那邊、王家新。

二、整體感知:

1、標題為“在山的那邊”,那麼,山的那邊究竟是什麼呢?

(提示: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全新的世界”)

2、提出問題。

(提示:在教學反饋中。)

三、局部品味:

1提問:“山的那邊是海”,這個“海”是怎樣的“海”呢?

提示: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全新的世界”

2、為什麼説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和海是“全新的世界”?

揭示“海”的象徵意義。提示:A、舉一個例子來説明:試想一想,雲南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大學的校園是怎樣?引導學生説了這一問題以後。點撥:這些大學的校園裏你沒有到過,只是你想像中的校園。用詩中的句子來説,這些大學就是你想象中的“海”;所以説,“海”是作者主觀想象的海,並不是自然景物中的大海。但是,當你一踏進這些校園時,學校裏的一切,就會給你一種特別美的感覺,這種感覺用詩中句子來回答——全新的世界。B、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作者所説的“海”是指人所追求的最終目的,或者説奮鬥目標,即理想。(還可以舉:搬進新家裏、考入瀘水四中、經過苦思苦想而完成的一道數學題、通過整理房間後進去房子時的感受等例子來説明。)

板書:海——奮鬥目標(理想)的象徵。

3、既然説“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那麼,作者為了實現看到這個“全新世界”的“海”,沿途中經歷了怎樣的艱難險阻呢?提示:“山”

4、既然是“山”,那麼,“山”又有何特點呢?提示:“山”——“鐵青着臉色”、“無數座山”。

5、“鐵青”、“無數”的含義?請舉例説明:為什麼説山是“鐵青”和“無數”的?

A、國小——中學——大學(時間長、困難大、苦、坎坷)

B、怒江峽谷——昆明——北京——世界(路途遙遠艱辛)

C、人民生活貧窮落後——小康(科技發展慢)

D、愛國人士——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付出了血的代價,才有今天的“全新世界”)

E、今天我們的努力將回成為“明天”的“全新世界”

6、揭示“山”的象徵意義。提示:板書——山——奮鬥之路(阻攔前進的障礙物——困難重重、挫折)

四、背誦這首詩。

《在山的那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瞭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讀準語氣。

2、整體把握詩歌內容,理解“山”、“海”的象徵意義。

3、品味詞語的含義,理解詩歌闡述的人生哲理。

4、樹立理想,並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一、導入

1、導語:

童年時代,每個人都有美好而朦朧的“夢”。一個山區的孩子,他想望大海,他不停追尋,這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啟示呢?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分析詩歌。

1、劃出詩中的問句,討論每一個問句的含義和語氣。

重點朗讀以下四個問句,個別示範,分組朗讀。

(1)山那邊是什麼呢?

媽媽給我説過:海

(2)哦,山那邊是海嗎?

(3)媽媽,那個海呢?

(4)在山的那邊,是海嗎?

是的!

2、朗讀合詩。

第一節應讀出“嚮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語氣;

第二節應以“肯定、堅決”的語氣為主旋律。

3、歸納第一節第二節的內容。

提示:注意表示時間的詞語,第一節的“小時候”,第二節的“現在”。

3、他堅信有大海,怎樣去尋找?

“一次又一次”、“一座座”、“又一次次”改成“一次”、“一座”、“又一次”好不好?為什麼?

4、詩歌的形象除了字面所指外,往往另有內涵,説説詩中的“山”和“海”有怎樣的內涵。

5、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6、聯繫上下文,品味詩句。

(1)、課文研討與練習二加點詞語的含義。

(2)、在自己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旁邊批註自己的感受理解,在有疑問的地方打上問號,交流討論。

提交問題,討論解決。

三、課後閲讀。

只要明天還在

汪國真

只要春天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縱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陽還可以重新回來

只要生命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縱使陷身茫茫沙漠

還有希望的綠洲存在

只要明天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冬雪終會慢慢消融

春雷定將滾滾而來

(1)、這首詩成功的運用了象徵手法,請選取幾種典型的形象,寫出它們分別象徵什麼。

(2)、這首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麼?

(3)、這首詩表達了主人公什麼思想感情?

《在山的那邊》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準確朗讀,理解“山”與“海”的深層含義。

2、層遞式朗讀,喚醒學生生活體驗,感悟詩句豐富的內涵。

3、激情誦讀,把握主旨,揚起理想的風帆勇往直前。

【學習重點】

在層遞式朗讀中品味詩句的豐富內涵。

【學習方式】

朗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文簡析】

《在山的那邊》是王家新從邊遠山區初入大學校園時的創作,作品起源於作者童年的經驗。作者從小隨父母在五六個地方生活過,但一直沒有走出山裏的世界,而幼年的王家新又是一個耽於幻想、對外面世界充滿強烈好奇心的少年。詩中的“山”與“海”,開篇時可以從真實的表層意義上來理解,又可以從隱喻的意義來深層解讀:山,一個實際生活的世界,有坎坷,有挫折,有重重的困難;海,一個夢想中的世界,開闊、光亮、自由,充滿着誘惑力。王家新沒有像很多人那樣把他所遭受的折磨變成一種憤懣的宣泄,而是面對理想的破滅之苦,把它更積極地轉化為一種對理想矢志不渝的追求直至夢想之花璀璨綻放的心理路程。詩歌中有好奇,有迷惘,有激情,有驚喜,可以説是包含作者的真情。為了體現這種追夢精神,作者用詞精當傳神,並巧妙運用擬人的修辭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讓人感到“山”也都有了豐富的“表情”,海也都有了呼喚的深情。可以通過換詞對比閲讀的方式以及在情境中激活想象的方法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更深入地走進文本。課文的“研討與練習”提示我們要通過朗讀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聯繫上下文品味詞語的含義,這些要求都告訴我們朗讀對於詩歌教學的重要性,也告訴我們品味詞語不能就詞論詞,必須結合語境才能體味到詞語的生命力。練習中的開放題是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書寫的過程既能展示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又能激活學生追求夢想的信念,還能給學生仿寫或自由創新的機會,體現了一課一得、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細細讀來,這三道習題對我們的教學設計啟示頗多。

【學情分析】

對剛剛步入國中的孩子來説,未知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孩子們對未來的學習生活充滿神奇的嚮往和無盡的希冀。可以説,每個孩子的血管裏都澎湃着向上的激情。《在山的那邊》剛好是人教版國中教材的首篇文章,它以兒童的視角通過詩歌這種獨特的方式闡述了對夢想的執著追求,所以特別容易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求索精神,讓孩子們乘着夢想的翅膀自由翱翔。

【學習過程】

一、由“夢想”導入新課 “夢想”是我們在心田上播下的一粒金色的種子。看到大家燦爛的笑臉,我彷彿看到一個個夢想正在綻放為一朵朵絢爛的花。孩子們,能説説屬於你的那個最動人的夢想嗎?(生交流,師熱情點評,目的是奠定學習本文的感情基調——點燃夢想,放飛自信。)現在,讓我們走進《在山的那邊》,一起探尋山裏孩子的追夢之旅。

二、準確朗讀,把握“山”與“海”的象徵意義

1、師配樂範讀課文,生靜心聆聽,注意正音並把握朗讀節奏。學生點評教師朗讀,談第一感受。

2、讀一讀,寫一寫(注意結合語境):痴想 隱祕 凝 誘惑 喧騰 漫濕一瞬間

3、學生嘗試準確朗讀,思索並交流“山”與“海”的象徵意義(給學生自我朗讀的機會,也給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山:困難或挫折 海:理想 羣山:重重困難

三、理解朗讀,感受文本中鮮活的形象與執着的追求

1、默讀詩歌,思考:“我”在追夢的過程中是一帆風順的嗎?請結合詩歌中關鍵語句分析。明確:追夢的過程歷盡坎坷、困難重重。同學們可能會找出下列詞句,教師適時引導:終於:艱難,歷時長,好不容易 哭着回來:希望化為泡影,傷心、委屈鐵青着臉:擬人,山好像在漠視、嘲笑、諷刺我,寫出“我”的沮喪與失望。(師引導:想象一下,山如果説話了,會冷冷地對“我”説什麼呢?)一次又一次:失望的次數多,失敗的次數多一座座:困難重重又一次次:執著,不放棄,不言敗一次次(漫濕):對理想的渴望、呼喚(師引導:海潮對我訴説怎樣的期盼?我對海潮又會傾訴怎樣的心聲?)一次次(地戰勝失望):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堅定頑強 ……

2、師生小結:通往理想的路也許是漫長的、崎嶇的、艱險的,但只要百折不撓、執着奮進,理想的境界終將實現,奇蹟必將誕生——那一刻是多麼振奮人心!齊讀“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感受夢想實現時的驚喜。)

3、男女同學合作朗讀詩歌。學生在書上標出有疑問的地方,在小組中質疑,然後全班交流。學生可能提問:

(1)隱祕:為什麼是“隱祕”的想望?

(2)“給我的幻想打了個零分!”,此句中為什麼用“幻想”,而不用“理想”或“夢想”?

(3)“誘惑着我的山頂”一句中山頂為什麼會有“誘惑力”?

(4)“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句中“全新的世界”會是怎樣精彩的世界?

4、教師可採用換詞激將法調動學生思維,品味經典詞語。如“痴想”換為“遐想”,“隱祕”換為“熱烈”。亦可採用對比賞析“飄”與“扎”,“漫濕”與“枯乾”。

5、依據學生回答梳理情感脈絡:痴想(渴望)——哭着回來(沮喪)——一次次(頑強)——全新的世界(驚喜)。四、表情朗讀,觸摸人物內心世界

1.師生共同探究第一部分應體現的表情: 少年痴夢: 痴迷、沉思、好奇——偷偷摸摸、滿臉渴望——沮喪、怨恨、傷心——迷惑不解

2.小組合作探究第二部分。長大追夢:堅定頑強——自豪驚喜。

3.開展表情朗讀競賽,給學生配上音樂,享受與文本相和鳴的愉悦。

4、小結:小時的山與海——真實意義上的山與海 長大後的山與海——困難與夢想 朗讀的表情,重音,停頓。

五、激情誦讀,昇華激情 根據屏幕提示,激情誦讀,熟練成誦。

《在山的那邊》教案 篇四

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文體。國中階段第一課《在山的那邊》就是一首現代詩。下面是第一範文網小編為你帶來《在山的那邊》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在山的那邊》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者王家新;整體感知詩歌內容,領會作者對人生的感悟。

2、瞭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過程與方法:

理解“山”與“海”的含義,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理想,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教學重點

1、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義。

2、聯繫生活實際,體會文中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的形象性和藴涵的藝術形象。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走進新課

當今的一個熱詞是“中國夢”,各個領域都在熱議自己業內的“中國夢”。不僅國家的發展壯大需要夢想,個人的成長更是離不開最初的夢想。幾乎每個人的童年都做過色彩斑斕的夢。不些夢想或者充滿新奇的幻想,或者有美妙的希望。請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你童年最美麗的夢。

現在你的理想是否實現了?如果實現了,你是靠怎樣的努力實現的?我們一起走進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看看有哪些收穫。

作者簡介:《基礎訓練》中的“作家作品”第86頁。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誦讀,積累生字詞。

痴(chī)想 隱(yǐn)祕 鐵(tiě)青

凝(níng)成 扎(zhā)下 誘(yòu)惑

喧(xuān)騰 漫(màn)濕 一瞬(shùn)間

2、齊讀課文。

3、“在山的那邊,是海”,對“山”和“海”字,“我”小時候理解的和今天理解的有什麼不同?

山 大山

困難、艱難險阻。

海 大海

理想、信念。

4、“隱祕的想望”指什麼?為什麼説“隱祕”?

隱祕,指的是剛剛種下的夢想種子未曾示人,深藏於心,自己很珍視,又帶有一點朦朧。這是屬於自己的祕密。

5、山那邊的青山,為什麼“鐵青着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是什麼意思?

這裏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我”爬上山頂,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望見的卻依然是山,“我”非常失望、沮喪,所以望見那邊青色的山,也像鐵青着臉冷冰冰地拒絕“我”。 所謂“零分”就是説幻想全然落空。

6、為什麼“我”的心靈會“枯乾”?

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遭遇到重重困難。每一次遇阻,心靈就會受挫,幾乎失去繼續前行的勇氣。“枯乾”心靈,正寫出遇挫後的傷痛和無奈。

7、“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在這裏,“照亮”是什麼意思?

“照亮”寫出了這“全新的世界”的光輝燦爛,同時表達了夢想成真後的驚喜心情。

8、作者在尋夢的過程中,得到了怎樣的人生啟迪呢?

(1)要不怕困難,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2)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鬥,理想境界終會實現。

三、再讀課文

1、齊讀。

2、指名讀,教師點評。

四、教師總結

這首詩運用了象徵手法,大海象徵着理想的境界,羣山象徵着實現理想途中的重重困難,用爬山象徵艱苦奮鬥。全詩意象壯闊,意藴豐富,詩人自己的人生感悟就融匯在這些形象的描繪與刻畫之中,給人以啟迪。

五、佈置作業

1、詩中“大海”象徵理想,“羣山”象徵重重困難。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事物被人們賦予了象徵意義,你能舉出這樣的事物,並説出它的象徵意義嗎?

2、寫一首具有象徵意義的小詩。

《在山的那邊》反思

《在山的那邊》是詩人王家新大學時代的一首詩,這首詩安排在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後,學生理解起來並無多大障礙。但新課改要求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即在聽、説、讀、寫上做文章,彰顯語文課的語文色彩。因此,在這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設計的原則是:以“讀”為中心,讓學生在讀中明理,讀中悟情,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甚至能收穫受益終生的人生體驗。

課堂程序設置了五個環節:一、範讀課文,創設情境;二、初讀詩歌,點擊字詞,提示易錯字,讀準詞句;三、再讀詩歌,讀懂內容(自主弄清兩小節的內容);四、三讀詩歌,讀出情感(合作品析字詞,確定如何通過朗讀表現);五、拓展閲讀,提煉昇華(欣賞一首有關生命的哲理小詩,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後,導入“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要——”領唱、齊唱,把課堂推向高潮,最後用一句祝語“願同學們珍惜生命裏的每一分鐘,譜寫自己的青春華章”為這節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也許是期望太高,也許是性格中的自卑使然吧,課備好後,我總擔心自己朗讀感情表達不好,唱不出來(拓展裏面有兩句《我的未來不是夢》的歌詞,讀出來顯然感染力不足),所以總想着要規避這些問題。本來開始是準備不用多媒體的,但到後來我還是把本來安排的自己範讀改成了視頻範讀欣賞,把提煉昇華中的自己唱“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要——”改成了音頻播放,讓我無法釋懷的是我苦心修改的這些,教學實施過程中都成了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