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支教故事 山那邊,有我們共同的夢啊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9.44K

支教故事 | 山那邊,有我們共同的夢啊

支教故事  山那邊,有我們共同的夢啊

青春如同海風,吹拂着人生的舟,執着地、嚮往地渡過了時間的海。2019年8月,從西安到馬邊,1068公里,陝西科技大學研支團第一年來到省外參與支教扶貧工作,這一次我們來到了位於小涼山腹地,曾讓20多萬彝漢羣眾長期飽受貧困之苦的馬邊彝族自治縣,在我們的服務地學校--——蘇壩鎮初級中學,彝生佔比超過95%,一切都是嶄新的。

回首已經過半的支教生活,我與同行的五位夥伴一同看過了山那邊升起的暖陽、連綿不絕的高山陡坡,也曾獨自感受這裏晚夏的微風和初秋的清氣。如今,我再次踏上旅程,期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能和我的孩子們相互照耀,相互温暖。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銘記過往,不畏將來

回憶前一個半年,支教生活是難忘且倍加珍貴的。我們經歷過馬邊縣50年一遇的暴雨洪澇災害,與其他志願者一同參與抗災救援和城市清淤工作;開辦過青少年暑期夏令營,為當地43名留守兒童帶來了情感陪伴、興趣培養和學業輔導;組織過青少年愛國主題教育,讓學生用歌聲、文字和油畫向祖國告白;學習過身邊和熒幕中的優秀事蹟,與支部成員一同成長,在教學和思想上找準站位;參與過送教上門、家訪慰問,與校方一同解決殘障學生和問題學生學習內容匱乏、學習意識淡薄等問題;開展過“青春一幫一”系列活動,以結對幫扶的形式為當地孩子帶去了瞭解外面世界的通道,並向他們送去了哥哥姐姐們的温暖;助力過馬邊文明城市的建設和宣傳,向民眾宣讀倡議,從我做起,影響更多的身邊人。

會心處不必在遠,已經過去的半年有太多的美好,孩子們遇到疑惑後突然地大悟、傷心後慢慢揚起的嘴角、犯錯後勇於承認的態度……帶着少年氣的你們,成為了越來越可愛的樣子。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更加堅信你們值得更好的未來。以後的日子,一起加油啊!

疫情來襲,共度時艱

2020年伊始,一場疫情打破了往日的寧靜,讓本該在2月就上崗支教的我們六人不得不在家中完成“停課不停學”相關工作。疫情期間,研支團積極參與愛心捐款,主動申請成為社區志願者併發出以“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為主題的海報倡議;為了提高學生的居家防疫意識,研支團邀請兄弟高校的研支團老師為服務地學生帶去了線上防疫講座和普法宣講;針對上網課困難的學生,研支團為他們送去社會愛心人士的平板電腦,並叮囑他們以後要將這份温暖傳遞下去;為引導服務地學生全方位感受知識的力量,研支團發起以“用心感受知識,用耳聆聽世界”為主題的成長助力行動,為學生整理出趣味科普、名著導讀、文物歷史等課外學習素材,教育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020年4月2日,研支團全體成員到崗到位,積極參與服務地學校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新冠肺炎)應急演練,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開學已半個月,我再次見到了這裏終古常新的蒼空皎月和那羣如星星般閃耀的孩子,校園裏再次充滿了生氣,這後一個半年正在進行時……

山這裏,山那邊

4月18日,我與5位支教團夥伴及校方有關老師一同前往學生家中開展控輟保學、限期入學等工作,路上的諸多畫面令我感觸頗深,在雙手牽着黑豬的媽媽背上啼哭的新生兒、行走于山間忙於摘茶的輟學少年阿羅牛布、幫父母分擔經濟壓力在田間地頭“打筍子”的曲別格胡和“捉蚯蚓”的吉胡彝批,這些14歲左右的孩子,儼然已經成為了家裏的小小“頂樑柱”。與此同時,輟學問題成了“硬骨頭”,通過兩日挨家挨户的走訪和勸返,大多數居家的“問題學生”已經返回校園,截止目前,我所任教的七年級十班已回收學生共3人。

山這裏,孩子們的夢想正在慢慢孕育。有孩子常問我:“山那邊有什麼?足不出户就能吃到好吃的嗎?上學放學都可以坐車嗎?大學究竟有多大啊?”我通常都會告訴他們:“山那邊的風景很美,你所好奇的、想要的、需要滿足的都會在你好好學習後逐一實現。到那時,你就可以昂首闊步的走出這裏,同時,也希望你們學有所成之後能夠回到家鄉,在這片養育你的土地上建功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一次班會課上,我讓同學們寫下自己的夢想,55名同學中只有1名苗族學生,其餘都為彝生,通過翻閲他們寫下的隻言片語,其中出現最多的幾種職業分別是老師、醫生、警察和軍人,也有很多“問題學生”想要“開大車”、去上海、北京打工等等,只有少部分同學寫上了“我不知道”。於是,我開始在課堂之外給他們灌輸諸多名人勵志的經典故事,“司馬遷立志寫史書最終被後世尊稱‘歷史之父’、牛頓立志打開自然之謎最終成為近代物理學之父、茅以升立志要造一條結實的橋而後主持修建了錢塘江大橋和武漢長江大橋等等。”每當講起名人的勵志故事,同學們都瞪大了眼睛,眼裏發出了久違的光。本學期開學已有半個月,一切都在悄然改變。

與上學期相比,主動找老師請教問題、傾訴苦悶尋求幫助的學生變多了,課上開小差左顧右盼、課下違紀懈怠學習的同學變少了。漸漸地,我和學生們拉近了距離,這種亦師亦友的關係開始萌生。週五放學與他們一同步行2公里去“老糧站”取快遞、教室裏與他們一同擔任“炊事員”給班級同學盛飯、與他們一起畫黑板報、清掃教室衞生……他們正在慢慢變好,我們正在相互照耀。

有時,我也會思考兩年後的他們會怎樣,是考上高中乃至考上大學,或國中畢業在職校學一門“手藝”,或出門打工賺錢養家、亦或是在家務農延續家族生活等,這樣的“劇本”在我腦海中浮現過多次,所以我會時常將“智志雙扶”納入教學工作,力求讓學生們在未來能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林語堂曾説過:“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的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才止;像種子在地下一樣,一定要萌芽滋長,伸出地面來,尋找陽光。”我的孩子們已經埋下了夢想的種子,正靜待發芽生長。一年的時間不長,我願化成一縷陽光,時刻照耀着你們,也祝福你們都能夠去到山那邊,因為那裏有你們的夢啊!

Tags: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