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歷史教案新版範本2021【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67W

國中歷史教案新版範本2021【精品多篇】

國中歷史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要了解和掌握史學家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價值和影響;樂府和樂府詩;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成就等知識

通過對司馬遷寫《史記》的史實學習,培養學生嚴謹治學的學習態度和實事求是的治史態度。

通過欣賞和想象秦陵的地下軍陣,感受當年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威武,樹立起開拓進取的精神。通過欣賞秦始皇兵馬俑的藝術成就,認識到這是中華祖先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同時培養學生的文物鑑賞力,增強文物保護的意識,產生民族自豪感。

教學建議

一、地位分析:

秦漢時期在史學、文學、藝術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這在我國文化發展史上也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同時它也是秦漢時期文化極度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史學方面的《史記》,文學方面的漢賦、樂府詩,雕塑藝術秦兵馬俑,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秦漢時期,我國史學、文學、藝術的大發展主要表現在: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着有不朽的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史記》,它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樂府詩的名篇《孔雀東南飛》、《十五從軍徵》。氣勢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世界藝術史上的一顆明珠。

二、重點分析:

1、司馬遷與《史記》

司馬遷寫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實性,文筆生動,體例完備。司馬遷嚴謹治史的精神也為後世的史家所效法。《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通史,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學價值。成為我國曆代王朝編寫史書的典範。

2、秦皇陵兵馬俑

這組大型藝術羣像,氣勢磅礴,藝術表現手法高超,人物形態逼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地下藝術寶庫,是世界藝術史上的一顆明珠。這些文物古蹟也反映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具有很高的藝術修養、高超的科學技術、分析水平。學生應該重點掌握。

三、難點分析:

1、對紀傳體這種史書體例的理解

主要是因為學生對於史書的接觸較少,沒有完整地讀過幾本史書,很難體會其中的差別;甚至連這些名稱都沒有聽説過,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2、司馬遷寫成《史記》的主觀客觀因素

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政治穩定,文化也有新發展,為司馬遷編寫《史記》提供了有利的客觀條件;另外,司馬遷出身於史官家庭,從小耳濡目染,對他後來成為一個偉大的史學家有一定的影響,加之他本人具有堅韌的意志品質。為了寫成《史記》,司馬遷忍辱負重,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史記》一書。通過分析,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成才意識及頑強的意志品質。

教法建議

一、司馬遷和《史記》

1、教師講解紀傳體體例和通史的含義,並注意其與編年體體例和斷代史的區別。

2、學習運用教科書中的有關內容,通過小組討論“為什麼司馬遷能寫出這樣一部史學鉅著”,説出從中受到的啟示和感想。

3、《史記》的價值和影響,要從《史記》的寫作特色入手,並引用魯迅的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二、秦兵馬俑

1、建議運用一些圖片或音像資料展示,使學生感受到地下軍陣的壯觀,並通過語言描述出來,激發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提問:“秦始皇為什麼把如此規模巨大的軍陣埋在地下、他的陵墓附近呢?”學生髮揮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國中歷史教學設計 篇二

一、案例標題: 《好歌曲大家唱---改革開放30週年

學科:國中歷史

年級:八年級下第三單元活動課

二、案例內容:好歌曲大家唱---改革開放30週年

(一)、設計指導思想:通過對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進行歸納和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材分析:本節活動課讓學生深刻到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

教學重點:1.十一屆三中全會。2、改革開放後的祖國建設成就。

教學難點: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

(三)、學情分析:學生已學習了改革開放後的歷史事實,也感受到生活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通過欣賞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及改革開放後成就的圖片,引出為改革開放喝彩。

②、培養並鍛鍊學生以下能力:歸納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獲取、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

③、通過紀念改革開放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並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更深切的認識改革開放的意義,瞭解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聯繫時事熱點導入新課。

②、在教學過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利用問題的層層鋪墊、推進,把歷史和現實更好地結合,通過師生的互動信息交流,使學生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對改革開放30週年的歸納和分析,使學生認識到黨

和政府的出發點:始終代表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樹立愛國愛黨的思想。

②通過紀念改革開放30年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熱愛祖國和民族自豪感,並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艱辛與輝煌成就,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更深切的認識改革開放的意義,瞭解自己肩負的責任。

(五)、教法學法①、通過好歌曲導入新課。

②分析歸納黨和國家在不同時期重視民生的措施。

③、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六)、媒體選擇 :視頻、圖片等。

(七)、教學程序

1、情景再現: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其他視頻、圖片引出課題:好歌曲大家唱---改革開放30週年

2、教師:出示十七屆三中全會圖片介紹: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時間、地點、內容、意義。

3、活動一: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國家在不同時期重視“民生”問題措施讓學生合作完成:

1、時間:1950-1953年

措施:()

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意義:()

2、。時間:()

措施:三大改造

內容:()

意義:

1958年

4出示練習:綜合理解改革的歷史作用。

⑴、説出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改革歷史意義。

⑵、你認為我國的改革開放應該吸取什麼經驗教訓?

5、議一議:改革開放的巨大作用。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

6、課堂總結: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

7、教學評價設計 :

8、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9、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並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

10、設計出師生互動方式;

11、爭取準備兩、三種針對不同羣體學生的教學安排;

12、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處理,發掘出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繫和育人作用;

13、課堂教學要減少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學生的分組活動。

國中歷史教案 篇三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在清朝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識:清政府冊封-、**的制度並設置駐藏大臣,加強對西藏的管轄;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並設置伊犁將軍,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蒙古族的土爾扈特部迴歸祖國;清朝的疆城。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學會透過歷史現象把握歷史的本質特徵和歷史脈絡的走向,注重把握清朝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平定叛亂、土爾扈特部迴歸祖國等史實之間的內在聯繫及其對鞏固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重大意義,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和概括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是歷史發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締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而土爾扈特部千里迢迢迴歸祖國,是值得我們歌頌的愛國主義行為。

【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它和第18課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的內容密切相聯,即清政府對內同分裂和叛亂勢力進行鬥爭;對外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進一步鞏固。本課從民族關係的角度分三個方面分別敍述了清朝中央政府對-、**的冊封以及駐藏大臣的設置,從而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等,使清朝中央加強對新疆等地區的統治;土爾扈特部的迴歸祖國,則進一步展現了祖國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同時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譜寫了光輝的篇章。清朝前期的疆域,基本奠定了今天我國版圖的基礎。

“-、**和駐藏大臣”是本課的重點。

本課內容雖然主題明確,但因涉及多個少數民族,七年級學生對少數民族的人名、地名、封號等較難掌握,同時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的概念,學生也較難理解,這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導入:出示布達拉宮圖片。複習唐朝與吐蕃“和同為一家”的情況。

一、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1、確立冊封-、**的制度

西藏宗教主要是佛教。它有許多派,其中的黃教創始人是宗喀巴,他的弟子中最的是-喇嘛和**額爾德尼,他們是西藏佛教地位的兩位領袖。

順治帝賜予五世-以“-喇嘛”封號和康熙帝賜予五世**以“**額爾德尼”封號,並賜以冊印。從此以後,歷世-和**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從而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2、設置駐藏大臣(雍正時)

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與-和**共同管理西藏。(聯繫剛才學生複習唐朝與吐蕃的關係,元朝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一個行政區域,屬宣政院管轄。這些史實,充分説明藏族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西藏地區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亂

1、粉碎回部貴族大、小和卓的叛亂(乾隆時期)

(1)回部。回部指居住在天山以南廣大地區、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族。

(2)大小和卓的叛亂是回部上層的叛亂,他們分裂祖國,殘害維族人民,激起當地人民的不滿。

(3)清政府討伐大小和卓叛亂,注意政策,得到維族人民支持,終於平定了叛亂。

2、設置伊犁將軍(乾隆時期)

清政府在平叛後,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這就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三、土爾扈特重返祖國

播放《土爾扈特重返祖國》錄像。

1、土爾扈特西遷伏爾加河下游(明末)

2、渥巴錫領導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1771年)

四、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的疆域

巴爾喀什湖

西伯利亞

外興安嶺和庫頁島

葱嶺

太平洋

南海諸島

台灣及其附屬島嶼

喜馬拉雅山

總結:

清政府鞏固多民族國家的措施: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設置伊犁將軍

土爾扈特迴歸祖國

雅克薩之戰

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清朝中央政府

確立冊封-、**的制度

設置駐藏大臣

鄭成功收復台灣

清朝設置台灣府

作業:課後作業

國中歷史備課教案 篇四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列舉普羅泰格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張,理解他們思想形成的原因,並對他們的思想作簡要的評價。

2、過程與方法:

①在分析和解讀材料事例中加深對西方人文精神的內涵的理解;

②編演歷史劇,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③將教材中的重要人物、重要概念、需要探究的主要問題,分配給學生在課前蒐集,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交流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利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批判地繼承古典文化;

②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

③教育學生追求真、善、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智者學派、蘇格拉底的思想主張及其評價。

難點:如何理解思想家的哲學觀點。

教學工具

幻燈片,圖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是每一箇中國人都不能忘懷的一段驕傲而又温暖的記憶。當今世界唯一能把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國家和民族聯繫在一起、並能激起人們高漲熱情的就是四年一次的奧運會。當奧運聖火點燃,“更高、更快、更強”的口號響徹雲霄的時候,誰能不對古希臘人油然而生敬意?這是古希臘人為世界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啊。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奧運的故鄉希臘,去感受一下古希臘文化的人文精神。

【新課教學】

一、人們對宇宙萬物起源的探索情況:神、水、人。

先安排學生快速閲讀教材21頁的單元引言和22頁的本課引言,思考並概括“人們對宇宙萬物起源的探索情況及人文主義起源發展的線索”,然後教師概述:

人們對宇宙萬物起源的探索:

1、前6世紀之前,世界由神創造。

2、前6世紀,泰勒斯:“萬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3、前5世紀,智者學派:“人是萬物的尺度”。

西方的“人文主義”的演變和發展:

起源: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智者學派;

發展:14至17世紀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成熟:17、18世紀啟蒙運動。

二、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智者學派

什麼是智者學派?(概念)為什麼在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會出現智者學派?(原因和背景)智者學派的主張有哪些?影響如何?(主張和影響)

1、“智者學派”的概念

有償傳授辯論、演説、修辭的技巧和參政知識的職業教師,自稱“智者”。反對派認為他們巧言善辯、假冒智慧,稱其為“詭辯學派”。

那麼當時的希臘為什麼會出現智者學派呢?

2、智者學派的出現背景

國中歷史教學設計 篇五

教材分析:

本課時講述了在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正常友好交往的基本原則——尊重與平等,它對指導學生如何與人交往,提高社會生活技能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認識尊重、平等的重要性和真正含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案例分析和討論,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尊重父母、鄰居、同學、外地人、殘疾人的品質,使學生認識到人格的尊嚴,平等待人,引發人生價值的思考。

教學重點與難點:

讓學生有意識地在人際交往中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教學方法:

情境表演、討論。

教學準備:

讓三、四個學生準備情境表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溝通與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進行有效地溝通、理解的技巧。其實,能夠溝通與理解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雙方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待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尊重與平等。

[幻燈片]二、尊重與平等

[老師敍述]下面,通過觀看王麗同學上國中後遇到的幾件事情,請大家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情境表演一:

[幻燈片]展示演員表(主持人及解説:老師;演員:兩位學生。)

[表演]王麗上了中學之後,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祕密。她常常在自己的小房間裏寫信、寫日記。有一次,媽媽看她在房間裏呆了很久,怕她學習太累了,想叫她休息一會兒。於是,媽媽一邊推門進去,一邊説:“小麗啊,做作業那麼久了,休息一下吧。”王麗一聽是媽媽進來了,趕緊把日記本放進書桌的小抽屜裏。媽媽看她神神祕祕的,就笑了笑説:“什麼祕密啊?”王麗支支吾吾地説:“沒什麼。”其實,在她心裏已經想好了明天要去買把鎖來。(暫停)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王麗的媽媽是去偷看王麗的小抽屜了還是沒有去偷看?請同學分別談談你的理由。

[學生討論]有的同學認為當媽媽的一定很好奇,想看看抽屜裏究竟是什麼,她也是關心自己的女兒。有的同學則認為媽媽知道那是王麗的祕密,覺得應該給她私人的空間,所以不會去偷看的。

[教師總結]剛才同學們都對媽媽接下去的行為進行了猜測,並談了自己的理由,我們就看看下面的事情到底是怎樣發展的吧。

[繼續表演]第二天,王麗正準備去買鎖,媽媽卻微笑着走進來,説:“這把小銅鎖送給你,爸爸媽媽知道你的想法,你長大了,希望有自己的空間,我們尊重你。”王麗拿着這把鎖,不知道面對父母的信任還應不應該把抽屜鎖起來,她覺得很為難。

[教師提問]王麗的媽媽的做法你是不是感到很意外?

你從媽媽的做法中感受到了什麼?

你覺得王麗應該把抽屜鎖起來嗎?為什麼?

[學生討論]有的同學認為要鎖起來,萬一被媽媽看了,祕密就沒了。大多數同學認為不用鎖了,既然媽媽把鎖送給了你,説明她尊重你、信任你,那你也應該尊重和信任她。

[教師總結]正如大多數同學所想的,王麗沒有使用這把小鎖,而是一直讓它在抽屜裏靜靜地躺着。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尊重和平等是相互的,父母應該尊重你,你更應該尊重父母,大家是不是知道以後該怎麼做了啊?

[教師敍述]過了幾天,王麗在小區裏又碰到了一件事。

情境表演二:

[幻燈片]展示演員表。(略)

[表演]一天,王麗和同學龔倩在王麗住的居民小區裏玩,王麗看到開修鞋鋪的老大爺,主動打招呼説:“張爺爺,您好,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嗎?”老大爺説:“謝謝,你已經幫我打掃好幾次衞生了。”龔倩悄悄地問王麗:“這個人是誰啊?”王麗説:“他是一個外地來的老大爺,在這裏開了個修鞋鋪,我們小區裏有好幾個外地人,有的開商店,有的賣早點,還有的修自行車。”龔倩説:“你怎麼對他們那麼好啊,我們和他們不一樣的,尤其是那個修鞋的大爺,手總是黑呼呼的。”(暫停)

[教師提問]你們覺得龔倩的説法對嗎?

如果你是王麗,你會怎麼回答龔倩?

[學生討論]一般同學都會説龔倩的説法是不對的。如果自己是王麗,他們會説“人與人之間是一樣的、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不應該看不起別人”等。

[教師敍述]大家説得很好,讓我們看看王麗是怎麼説的。

[繼續表演]王麗聽了龔倩的話,鄭重地説:“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不管他們從事什麼職業,只要是正當的,就應該得到尊重。”龔倩聽了之後感到很慚愧,低聲説:“我懂了,我以後不會再看不起他們了。”

[教師總結]從這則小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人與人之間應該尊重、平等,不能因為工種的不同而看不起別人的勞動。外地人來異鄉打工,我們作為本地人應該幫助他們,而不是藐視他們,我相信你們知道以後應該怎麼做了,是嗎?

[教師敍述]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件王麗在學校裏遇到的事情。

情境表演三:

[幻燈片]展示演員表。(略)

[表演]又有一天,王麗去上學,在學校的樓梯上,她遇到了她們班的一位腿有殘疾的同學,於是她就走上前,説:“我扶你吧。”“謝謝你。”當她們走進教室時,看到兩個調皮的男生在模仿她走路的樣子,那位同學傷心地哭了。(暫停)

[教師提問]你們認為那兩個男生的做法對嗎?

如果你是王麗,你會怎麼做?

[學生討論]一般同學都會説他們不對。如果自己是王麗,會罵那兩個男生,不許他們嘲笑殘疾人,應該尊重和幫助殘疾人。

[教師總結]那麼,我們看看王麗她是怎麼做的。

[繼續表演]王麗非常生氣,上前阻止他們説:“你們這樣做,實在是太不尊重別人了。我們大家都是平等的。想一想,如果你的腿有殘疾,還受到這樣的嘲弄,會有什麼感受呢?”那兩個男生被説得啞口無言。

[教師總結]從上面的這則小故事中,我們知道了應該尊重同學、尊重殘疾人、幫助殘疾人,而不應該是嘲笑、諷刺殘疾人,大家説對嗎?

[教師提問]感謝幾位同學的精彩表演。從以上的三則小故事中,我們都知道了人與人之間應該尊重、平等。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呢?

[學生討論]同學們各抒己見。

[教師歸納]大家都説得很好。我們應該

(1)平等的尊重他人的勞動。

(2)平等地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選擇。

(3)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合法權利。

(4)平等地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是不同的,思想不同、職業不同、觀念不同,但尊重與平等地對待他人,這個是相同的,也是最起碼的。最後送大家一句話:你可以不喜歡他,但你不可以不尊重他;懂得尊重與平等,收穫豁達與平和。讓我們互相尊重、平等相處,讓這個世界充滿愛吧!

[結尾]播放歌曲《讓世界充滿愛》,並同時展示尊師愛生、捐款助殘、關愛殘疾兒童、關愛老人等圖片。

課後作業:寫一寫,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你體會最深的是什麼?

最讓你感動的又是什麼?

對你以後的生活又有什麼影響呢?

教學提綱:

二、尊重與平等

1、生活需要尊重與平等

(1)情境表演一:父母與子女間的尊重與平等

(2)情境表演二:對外地人的尊重與平等

(3)情境表演三:對殘疾人的尊重與平等

2、如何尊重與平等對待他人

(1)平等的尊重他人的勞動

(2)平等地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選擇

(3)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合法權利

(4)平等地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

國中歷史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等基本史實,掌握明朝對外關係的概況。

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觀察和分析圖片及史料的能力。引導學生綜合評價戚繼光為民族英雄,以提高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通過鄭和遠航的盛況所體現的我國古代造船業、航海技術在世界的先進地位,以及鄭和遠航增進我國同亞非各國的友誼這些史實,增加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課重點是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標誌着我國古代航海事業發展達到了頂峯,是我國古代經濟發達的體現,同時也表現了中國人民英勇無畏的精神。學習這一內容,對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有重要作用。另外,鄭和下西洋後,中國文化進一步影響到亞非地區,鄭和遠航架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友誼的橋樑,在鄭和船隊到達的很多地方,都有紀念他的遺蹟,影響至今,意義深遠。

本課涉及的空間概念較多,學生在世界歷史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便。。

【教學過程】

一、鄭和下西洋

1、鄭和下西洋的概括

將鄭和的航海與同一時期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作一簡單比較,並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鄭和下西洋不僅時間早,而且航海規模之大、遠航次數之多,以及涉及的地區範圍之廣,在世界航海都是空前的。

人物地點時間次數人數船數

鄭和下“西洋” 1405~1433年7次27800人大號寶船63艘(共百餘艘)

哥倫布到達美洲1492~1504年4次1000~1500人17艘

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1497~1498年1次160人4艘(一説3艘)

船隻大小

大號寶船長44.4丈,寬18丈(淮尺),摺合公制長151。8米,寬61.6米

旗艦100噸,長24.5米,寬6米,其他二艦50噸、40噸

120噸100噸50噸

2、鄭和下西洋的條件

學生討論、歸納。

(1)明朝前期國力的強盛;

(2)指南針的廣泛使用;

(3)鄭和個人氣概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術的發達。

3、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強與海外的聯繫。

4、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觀察《鄭和下西洋紀念郵票》(4枚),請學生結合各枚郵票的內容,弄清各幅畫面所反映的史實,概括一下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和友好關係。

二、戚繼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

1、倭寇騷擾中國沿海

2、戚繼光抗倭

分析戚繼光抗倭取得勝利的原因(可分組討論後回答)

基本概括為四點:首先這是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符合人民的利益,這就是我們常説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軍紀律嚴明,作戰英勇;三是戚家軍與其他愛國軍民配合作戰,體現了一種同仇敵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繼光卓越的軍事韜略和指揮才能,則無可爭議地成為另一個原因。

小結:民族英雄戚繼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肅清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這是歷我國人民抵禦外侮的第一次勝利,捍衞了中國的主權,保障了我國沿海地區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學習這一內容,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體會到“得道多助”、正義必定會戰勝邪惡的道理。特別是戚繼光不為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贏得了後世的尊敬,在民間具有強烈而深遠的影響。在我國曆,每當遭受外敵侵略之際,戚繼光都會成為一面激勵人民鬥志的旗幟。)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出示聞一多的《七子之歌》歌詞片段: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着我內心的靈魂。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為什麼澳門被稱為“媽港”?

由學生在課上簡要講述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我國澳門居住權的。

1、16世紀歐洲殖民者開始侵略活動;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3、1557年後,長期居住,但澳門主權屬中國;

4、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了對澳門行使主權。

小結:明前期,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鄭和七下西洋,同亞非各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頻繁,屬於友好交往;明中後期,國勢日漸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繼光領導了反侵略的抗倭鬥爭,並取得了勝利,然而中國與外來侵略勢力的矛盾卻日益尖鋭,於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國澳門的居住權,並在那裏開始了殖民活動。後兩者表現為衝突和戰爭。明代對外交往的特點的演變,非常直觀地反映了當時處於封建社會的中國,在世界範圍內已經落後了。

作業:課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