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毫米的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W

《毫米的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毫米的認識教案 篇一

整體感知:

長度計量單位,特別是用毫米測量比較小的物體長度,主要通過直觀和操作,幫助學生建立 1 毫米的長度觀念,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對學生加深對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係認識是有幫助的。因為長度單位是抽象的,靠教師很難使學生建立長度觀念。這就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手段,增加學習興趣,體會成功的喜悦。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形成表象,讓學生在課堂多活動、多操作。同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使學生了解知識間的橫向聯繫,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練習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教學目標:

(一)知識點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 1 釐米10 毫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釐米

(二)能力點

1.能正確運用毫米、分米表示長度。

2.能用手勢表示 1 毫米、1 分米。

(三)德育點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 1 釐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釐米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並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導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釐米,也會用米和釐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2.學生操作,測量後彙報

書的封面長 20 釐米多,不到 21 釐米。 書的封面寬 14 釐米多,不到 15 釐米。

3.繼續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彙報:書的厚度不到 1 釐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 20 釐米多,不到 21 釐米;寬 14 釐米多,不到 15釐米;厚不到 1 釐米,20 釐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釐米,差多少?不到 1 釐米,那是多少?20 釐米多,不到 15 釐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釐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毫米,教學例 1。

1、啟發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 20 釐米多,14 釐米多,不到 1 釐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現了什麼?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 20 釐米還多 7 個小格; 寬是 14 釐米還多 5 個小格; 厚是 8 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 1 釐米小,它的名字叫 1 毫米。請同學們數一數,1 釐米中間從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 2~3、5~6、9~10 等每一釐米長中又發現了什麼?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交流,從而知道每一釐米長度內都有 10 個小格,都是 10 毫米。 3教師板書:1 釐米 10 毫米

3、請同學們想一想,1 釐米和 10 毫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歸納:1 釐米10 毫米板書: 1 釐米10 毫米是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感知的,學生感到高興。這也體現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學會知識。

4、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①老師表示 1 毫米的長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學生將 1 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 1 毫米的長度觀念。

③用手勢表示 1 毫米、1 釐米 藉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於學生加深理解概念。 6測量分組操作並填書 做一做66 頁 通過直觀——操作——總結——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 毫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通過引導、點撥,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於積極的思維之中。

(二)認識分米。教學例 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 10 釐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 1 分米。説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一數 1 分米中有多少個 1 釐米?板書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釐米、毫米 4 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將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時也區別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

(三)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 1 米、1 分米、1 釐米之間有多少關係?

總結歸納: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釐米板書 4.測量,做一做67 頁 分米的認識思路與毫米的認識基本相同,教學過程可以簡化,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兩次認識,掌握 4 種長度單位,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鞏固發展

鞏固發展是在學生學習了新知,並進行了反饋練習,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的綜合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練習主要在課內進行,通過多種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提高學習質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並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麼關係?

3.同桌互相量一量鉛筆的長度。

4.練習十七第 1 題。分組練習

5.判斷下面敍述是否正確? 蠟筆長 6 毫米。 跳繩長 2 釐米。 課桌高 7 米。 粉筆長 75 分米。

三、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釐米,1 釐米10毫米。

毫米的認識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教材例2、例3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分米與釐米、分米與米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分米與釐米、分米與米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活動引入

(一)回憶已學過的長度單位,請同學們分別用手勢表示1毫米、1釐米、1分米。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釐米大約有多長?1米等於多少釐米?

(二)思考:要量課桌的長度,你覺得用哪個長度單位比較合適,為什麼?(用毫米太小了,用米又太大了,應該用釐米比較合適)

(三)估計一下課桌的長度。

(四)請學生量課桌長度,可用1釐米長的手勢去估量,也可以用自己的學生尺去量,看誰量得既準確又快。

1、每個學生動腦筋,嘗試用各種方法來測量。

2、在4人小組內交流各人的測量方法,評評優劣。

3、選幾個小組來反饋信息。預設學生可能選擇以下幾種測量方法。

(1)用1釐米的長的手勢去估量。

(2)用學生尺去測量,如尺子最大刻度為12釐米,然後將一個個12釐米相加。

(3)用學生尺10釐米10釐米地量,並相加,最後一次與不足10釐米的長度再想加。

(4)先請學生自評測量方法的優劣,再請他評,最後選出最優方案。

二、主動探索,學習新知

(一)初識分米

通過反饋交流,引導學生想象:由於課桌比較長,用釐米做長度單位來量還是比較麻煩,如果有一個比釐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互相討論:這個單位規定為多長合適?引導學生根據以上測量方法討論(得出以“10釐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彙報並説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板書課題)

(二)感知分米

1、猜測一下1分米有多長,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嗎?(可從尺子“0”刻度一端開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

2、問: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板書:1分米=10釐米)

在自己的學生尺中找出1分米。

3、將拇指和食指張開,量出1分米的長度,感知1分米的長度。

4、説一説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5、估一估,課桌大約寬幾分米,再準確地量一量。(同桌合作)

6、是:剛才我們瞭解了分米與釐米的關係,那麼你想知道1分米與1米的關係嗎?(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解決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準備的1米長的繩子,兩人合作,一個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個同學就在紙條上做一個記號,觀察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

方法二:因為1分米=10釐米,1米=100釐米,因此1米=10分米。

(板書:1米=10分米)

(三)運用分米

1、填空,在[ ]裏填上合適的單位,在()裏填上合適的數字。

牀長2[ ],也就是( )[ ] 。

一支鉛筆長2[ ]4[ ],也就是()釐米。

青蛙平均一次能跳35[ ],兩次能跳()分米。

2、找朋友

一把米尺的長是1分米

一把米尺的長是10米

一把米尺的長是100釐米

3、在〇裏填上<、>或=

20釐米〇3分米1米〇99釐米

80釐米〇8分米1分米〇90毫米

4、丁丁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寫得怎樣。

20xx年9月20日(星期四)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牀上爬起來,來到了衞生間,拿起1釐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釐米的樹被風颳斷了,連忙找來了一根長1釐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裏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裏翻出1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

請學生各抒己見,把認為不正確的地方改正過來。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毫米的認識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初步同學認識分米、釐米、毫米,知道這些單位的實際長度,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以和它們之間的進率。

(2)掌握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會用尺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3)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概括等方法,培養同學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發明、能力。

教學重點 讓同學建立分米、釐米、毫米的具體觀念,這也是難點所在。

課前談話

1.談話(出示直尺):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嗎?(直尺)對,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直尺,那你們知道人們為什麼要發明直尺呢?

過渡:人們為了準確的知道物體的長度發明了直尺。那直尺是通過什麼信息告訴我們物體的長度的呢?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直尺。

2.同學觀察自身的直尺,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整理。

(1) 同學觀察直尺上有什麼?(尺子上有長長短短的線,有數字,大格,小格。)

指導並板書:直尺上這些長長短短的線有個名字叫做刻度線。(板書 刻度線)

(2)找一找:數字和線是怎麼排列的?

指導並板書:數字0對的長刻度線取名叫0刻度線,你知道這個0表示什麼意思嗎?(這裏的0不是表示沒有,而表示起點)你也能學着給數字1對長刻度線取名嗎?(1刻度線),數字5對的長刻度線就叫( )?

(3)描述:相鄰的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我們稱它為小格的長度怎樣?相鄰的長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我們稱它為大格,數一數你的直尺一共有( )個大格。一個大格里面有( )小格。

3.小結:直尺就是通過這些刻度線和數字告訴我們長度的。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四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更加堅信了教師“想明白”,學生才能“學清晰”。在“眾籌”研討中,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同時根據自己本班孩子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了再次的教學預案設計,整節課下來,比較符合孩子們的實際學習情況,對於毫米的感知比較的充分。個人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以學定教,關注學習起點

學生在三年級前已經學習了“釐米”和“米”,對為什麼要有長度單位及計量單位是一種標準比較物有了一定的感知,同時測量物體長度也有了一定的基礎。“毫米的認識”是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時。從生活經驗上説,學生在運用學生尺以及生活中都有接觸到毫米。因此,以複習舊知識為導入,“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習過測量,你還能想到測量的單位嗎?1釐米、10釐米有多長?身高1米多等。”通過這一複習環節,喚醒學生的舊知,又為下面如何估計數學書的長、寬、高打下了基礎。“你還知道什麼長度單位呢?”課堂中學生説“毫米”。教師繼續追問,“那你知道毫米是怎樣的一個長度單位呢?”有的學生説它是一個比釐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但對為什麼會產生毫米這個長度單位的截然不知。因此,接下測量數學書的環節就是為毫米的產生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在測量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們感知毫米產生的意義,通過測量,再次問孩子們“為什麼要有毫米”時,他們的回答就變得清晰了。

二、留足時空,關注整體參與

課程 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本節課給學生留下了充分的參與學習、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交流中,學生不僅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參與意識,也瞭解別人的想法,調整自己的認識,這樣有利於學生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在本課的實踐活動中,充分給予學生時間與空間,關注學生的整體參與。在估測數學書封面的長、寬、厚時,一個孩子估測了數學書的長大約是15釐米,寬大約是18釐米時,沒有馬上進行否認,而是讓孩子們進行辨別,這樣的估計覺得正確嗎?孩子們發現數學書的長應該比寬長,而估計的結果是長比寬短,所以肯定是錯誤的。還有孩子們用手勢一拃去測量,也發現這樣的估測不合適,於是進行了估測調整,使學生學會估測。再者,在感知1毫米時,讓學生先通過估測1分與1元硬幣哪個厚度大約是1毫米,再進行測量,從而全體學生感受到了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在用手指捏住校牌的厚度再抽出校牌感知1毫米的厚度,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感受,有的的學生説“手太酸了,一抽走校牌,兩個手指就粘住了。”追問“這是問什麼呢?”孩子們説是因為1毫米實在是太短了,課堂效果非常好。

三、豐富素材,凸顯知識本質

著名的教育學家皮亞傑認為:學生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因此在數學課堂中要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經驗中凸顯數學本質,掌握數學知識。毫米的認識是一節概念課,學生只有利用豐富的學習素材才能建立毫米的表象。因此,本節課為學生提供的素材有30釐米長的學生尺、教師的米尺、校牌、1分、1元硬幣,現實生活中用毫米做單位的圖片等。在學生認識學生尺上的1毫米時,追問“老師米尺上的1毫米與你們尺子上的1毫米一樣長嗎?”大部分學生説“不一樣長。”於是把米尺的1毫米與學生尺的1毫米進行重疊測量,孩子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它們是一樣長的。通過這一素材,體驗到了長度單位的標準性。1分與1元硬幣厚度的對比中,進一步建立1毫米長度的表象。在生活中用毫米作單位的例子中,ppt課件呈現了慶祝抗日戰爭勝利xx週年閲兵式訓練時的隊伍訓練圖、包裝箱的規格、精密零件等,使學生對毫米的認識不停留在只認識到毫米是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單位,而且還感受到用毫米做單位是比較精確的,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