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19K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一

在一年級的時候,同學已經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釐米和米,能體驗1米和1釐米的長度,理解1米=100釐米。本堂課是在實際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長度表象。通過實際丈量使同學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理解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並能在實際操作中靈活運用。反思自身的教學,有以下可取之處與缺乏之處。

勝利之處:

1.確立難點,重組教材。教材中是認識分米在先,而我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先引入毫米的認識,我想毫米是同學現在認識到的最小的一個長度單位,對同學來説有一定的難度。

2.藉助多媒體的'一些演示,使同學建立直觀的表象。如毫米的認識,我讓同學利用手中的直尺進行學習。首先引導同學觀察尺子上從哪裏到哪裏是一釐米,然後找一找1毫米是從哪裏到哪裏,1毫米和1釐米是什麼關係?再借助多媒體把1釐米長度放大,使同學能清晰地觀察到:1釐米被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是1毫米。通過數一數得出1 cm =10 mm,形成毫米的概念。

3通過用手比劃長度單位的遊戲,手腦並用,加深印象。同學知道了一毫米有多長,但印象不深。如何使同學在腦中建立1毫米的表象,除了用眼觀察,還需要用手比劃。讓同學仔細觀察1毫米的長度,然後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通過動手比劃,加深同學對毫米的印象。

缺乏之處有許多:

1、雖然準備了較多實物,以為同學很熟悉,就出現了一下,沒有讓同學摸一摸感知它們的長短。

2、1釐米的“一半”(中間的長線表示)就是5毫米,引導同學發現,可以不用逐一小格的數。

3、畫線段時應該演示,提醒同學注意畫上端點,標上長度,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4、班級人數多,操作活動多時,同學的注意力易分散,課堂的節奏、課堂的調控也是值得我考慮的問題,如上課指令應非常明確,讓同學很明確何時“開始”何時“結束”

5、為人處世低調的我,不知不覺中會把把這種低調的情緒帶入了課堂,給予他們的激情和鼓勵太少了。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説,他們需要老師給予更多鼓勵與肯定的話語。

6、課件的取與舍,怎樣少而精的用在點子上,課堂上如何不被課件牽着鼻子走,而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適時的調整。

毫米的認識教案 篇二

【學習內容】

新課程人教版第21—22頁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二年級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釐米,在這節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節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學習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設計理念】

鑑於學生的認識,課堂上教師應儘量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融入其中,體驗到動腦的樂趣;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2、過程與方法:採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形式,自我體驗達成目標。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並在學習中獲得自信。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單位,形成表象,並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知道1釐米=10毫米。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師:相信同學們都看過《西遊記》吧!《西遊記》裏面猴哥孫悟空有一樣非常厲害的法寶,你們還記得是什麼嗎?

教師:對了,就是他的金箍棒,他的金箍棒吖,不但可以變長,還可以變短。現在猴哥一聲令下:“變長!”,就變成了1米,1米=100釐米。猴哥説:“變短!”這是多長啊?金箍棒變短,變成1釐米。

金箍棒再變短,變成1毫米,但用尺子量,還沒到1釐米,這究竟是多長呢?開始引入本節課的內容————毫米。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介紹毫米: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釐米時,我們就要用比釐米小的單位——毫米來表示。字母表示為:mm

2、學習毫米釐米之間的關係

教師:1釐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

教師:釐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那麼小1釐米是多少毫米?(因為1釐米中間有1,2,…,10個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所以1釐米是10毫米。)所以1釐米=10毫米

3、即使做練習:金箍棒再變長,讓學生看看數數現在是多長。

4、在生活中找一找1毫米,介紹我找的身份證的厚度,內存卡的厚度,1元硬幣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5、藉助手勢,幫助學生1理解毫米的長度單位。

師:怎樣用手錶示1毫米?

6、動手操作:(1)估一估數學書的長、寬、厚

(2)測一測數學書的長、寬、厚

三、鞏固與提高

1、量一量:回形針,釘子

方法:想對準0刻度,再看終點刻度。

2、故事:小狗弄斷了尺子,沒有0刻度時,應該怎樣測量呢?

測量時,如果始端刻度不是0,測量結果則要用末端刻度減去始端刻度。

3、測量薄荷糖盒的長度。

四、回顧總結,加深理解。

1、當測量長度不是整釐米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釐米間每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2、釐米和毫米之間的進率:1釐米=10毫米

3、測量時,要用末端刻度減去始端刻度。

五、課後練習

【反思】

毫米是在孩子們二年級認識釐米之後的又一個長度單位的認識。本節課的故事引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微課中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測量建立表象,然後結合他們在生活中的實際事物對他們的認識進行檢測,進一步鞏固毫米在他們腦中的影象。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三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釐米的基礎上,學習了千米、分米和毫米,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對於今後學習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都具有重要意義。

認識分米、毫米時,我創設編數學小故事的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動手量一量,看一看,畫一畫,加深對該單位的認識,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的過程,形成長度觀念,體驗學習的樂趣。

認識千米時,這一概念比較抽象,我首先讓學生親自體驗1千米的長度有多遠,然後再在課堂交流自己的`體會,以便於加深對1千米的認識。

通過以上教學,我又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應該能夠非常熟練的運用這些長度概念了,可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孩子們還是問題百出:

問題一:不能準確的填出一些物體的單位,比如:一個人的身高是65(),有些孩子填“分米”,她還是沒有65分米有多長這個概念。

問題二:不能正確運用長度單位解決問題,如:小軍跳了16分米,小麗跳了140釐米,小明跳了2米,

(1)把他們的成績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排一排,學生不知道化成統一單位再比較。

(2)小麗比小軍少跳多少分米?他們不看問題裏問的什麼?想當然的化成自己想化的單位。

措施:

1、針對以上問題,我又放慢速度的出了一些練習題,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分析,再聯繫實際去想象,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

2、結合實際活用教材,讓他們回家觀察家裏的一些物體,該用什麼單位量出他們長度,積累他們的生活經驗

經過這樣的練習,他們的運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毫米的認識教 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

2、能力目標:知道1釐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 。

3、情感目標:幫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二、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

三、教學難點:

幫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問學生以前學過什麼長度單位?(板書:釐米cm、米m、千米km)

(1)用手比劃1米大約有多長?(貼1米的長度條)

(2)那1釐米大約有多長?在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或較短的距離時常用釐米作單位(貼1釐米的長度條)

如果我們要量更小的物體的長度或更短的距離,該用什麼作長度單位呢?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種比釐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mm)

(二)新課。

1、毫米。

(1)獨立探索:讓學生觀察尺子。

師:尺子上的刻度有什麼長度單位?除了釐米外,還有什麼刻度? 找到1毫米的長度。

(2)生活中發現:找找生活中我們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1毫米?(學生找,要求説的有理有據。)記住1毫米厚度的感覺。

(3)鞏固加深:那2毫米有多長?用手指比劃。那 3mm?5mm?8mm?10mm呢?(板書1釐米=10毫米)

(4)進率:1釐米之間有10個小格,一格代表1毫米,10個1毫米是1釐米。

(5)質疑:問那我們課本中的一頁紙大約有1毫米麼?(要求説的有理有據),估一估,大約幾張紙才是1mm厚?

(6)學以致用:大家估一估,回形針大約有幾毫米?量一量?注意事項?(同桌為組)

(7)做一做習題:

今天的降雨量約是5毫米。 ( )

小結:我們學習了釐米、米,為何還要學習毫米?我們學習了毫米這個長度單位,有什麼用處?(ppt)

2、分米。

(1)引入:大家猜猜有沒有一個比米小又比釐米大的長度單位?(引出分米dm,板書)

(2)探索:我們知道了1釐米=10毫米,1米=100釐米,那釐米和分米之間有什麼關係?(黑板演示)。

用手比劃,記住1dm長度的感覺。(2個手指一跨大約為1dm)。

問大家米和分米之間有什麼關係?你是怎麼知道的?(黑板演示)

(3)找找教室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1分米?(開關盒 印台盒的長邊)

再次加深,那你們的手臂大約幾分米?(方法:用已知探求未知)

(4)做一做習題。

總結:手指記憶法。

板書設計:

五指記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