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科學角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6W

幼兒園科學角心得體會多篇

幼兒園科學角心得體會篇1

科學課教學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我對科學課教學的一點認識

浙江省龍泉市教育研究培訓中心 陳永飛

2014年度,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市全面展開,新課程實施以後有什麼樣的變化成了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為適應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新的教學理念層出不窮。下面,本人根據科學課教學實踐,對教師、學生及教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產生的變化

1.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需求。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的關注點過分側重於自己的表現,不會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

生身上,不會想“學生在做什麼”、“他們的學習進行得怎麼樣了”、“他們需要什麼”、“我得想辦法幫助他們”等問題。隨着新課程的開展,教師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學生的需求上,改變了過去只顧自己的教學進度不顧學生感受的做法,想方設法讓更多的學生捲入到活躍的學習活動中來,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留意觀察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方式,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例如:在科學課中,教師讓學生取一個指紋,大部分同學用膠帶,有少數同學則用印泥、橡皮泥、墨水等。在課堂上,教師沒有批評哪位學生,而是讓他們介紹了方法,並讓全班學生對這些方法進行討論。這樣,學生在討論時就引發了思維的碰撞,從而深人思考,開闊思維,激發創新的慾望。

2.教師必須參與教學研究。在傳統的教師角色界定中,教師只需按書本傳授知識,無需研究創新。對教育科研僅停留在如何便捷地傳授知識方面,認識較片面、膚淺。隨着新課程在學校的逐

漸實施,教育科研能力的不足已成為走進新課程的“絆腳石”。在新課程實施中,面對新課程,我們必須全力提升教育科研意識。新課程從本質上否定了傳統單向的灌輸做法,強調教師、學生、課程的互動關係,重視課程的生成性、體驗性,從而迫使國小教師從被動的傳授者走上主動的研究者。在教學中,要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觀念開展教學。例如:在教學中面對課本中諸多體驗性的教學內容時,我和學生一起共同蒐集有關資料,整合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當學生面對眾多問題時,我就引導他們自己動手研究解決。課程改革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科研意識對走進新課程的作用,也真切感受到了新課程的實施沒有既成的模式和預成的教案,確實需要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結合自己的課改實踐,我認為教育科研的目的與價值,是要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真誠地投入,其更重要的價值是在於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

理念,不斷領悟教育的真諦。我應把教育科研視為教師的一種需要、一種手段和方式。

3.在教學中體現人本主義精神。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師充滿民主精神和愛心,體現人本主義精神。傳統師者總要塑造這樣一個形象:什麼都在學生之上,教師要扮演一個居高臨下的聖者的角色,這就導致了師生關係從本質上講是上下尊卑的關係,無法建立起平等的關係,使得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定位發生扭曲。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現在的學生髮展的研究者轉變。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逐步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同時受到激勵和鞭策,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和體驗,拓寬學生自我表現的空間,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例如:對怎樣比較出水多少方法的討論、用哪些方法觀察我們身體內部結構、怎樣設計一輛既結實美觀又能跑的遠的紙車等等活動中,鼓勵學生敢於否定所謂

“權威”的定論,敢於奇思妙想。

只有在愛的基礎上進行教育,教師才會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教師對學生應不偏愛與溺愛,不遷就和姑息;在平時的教學中以鼓勵為主,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樹立“自立、自強、自信”的觀念,讓每一位學生都愛學樂學。

二、學生在新課程中的變化

新課程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形成了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中,國小生的學習方式除了聽教師講課外,親身實踐的機會也逐漸增多,動手實驗、尋找資料、小組合作學習和社會調查已經成為重要的學習方式。例如:在上《螞蟻》這一課時,先讓孩子們自己通過平時的生活經驗畫出螞蟻的簡圖。這時,大部分學生不能正確畫出簡圖,卻急於尋找正確的答案:到底螞蟻的各部分是怎樣的?接着,他們分組觀察螞蟻,參與觀察實驗的熱情很高。孩子們很快展示出了觀察結果,

較準確地畫出了螞蟻的簡圖。這之後,再讓學生分組玩小螞蟻,繼續探究、討論平時自己瞭解小螞蟻的哪些生活習性。在討論中,孩子們暢所欲言,甚至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課後,他們將小螞蟻送回家,繼續觀察。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改變了以往以聽、記為主的學習方式,而是經歷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從而不僅獲得了表面看到的知識,而且在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都得到了發展。

三、科學教材帶來的新變化

?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教材從內容的選擇、組織到呈現方式都緊緊圍繞培養科學素養的宗旨,擺脱以科學知識為中心的模式,全面關注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的理解、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等各方面的發

展。教材突出強調了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經歷、動手操作和實驗來學習科學。科學探究活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國小科學課程實施的主要形式。三年級上冊教材由4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在典型活動的設計中,教材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上,還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上。同時,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四、問題與思考

目前,在科學課中實施新課程的主要問題是:學期課時明顯不足,有些單元的教學內容不能完成;要完成課堂作業,在時間上得不到保證;同時,由於受學校條件的限制、教具的限制,配套的教學資料相對少,部分探究學習活動不能進行。

那麼,教師該為學生的探究提供怎樣的支持?在新課程實施中,由於學生主體地位的凸現,怎樣做到有效指導呢?對“活動結構、活動價值、科學素養”的理解是當前課堂教學值得研究的問題。

另外,目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科學教育要求尚有差距,教師既要提高專業知識,又要提升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能力,任重而道遠。

學科學課教學心得體會

土城鎮白雞國小王厚清

10月31日至11月1日,我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科學課國培學習活動,聆聽了四位教師的科學課課堂教學和國小科學首席專家李國權老師的專題報告,受益匪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收穫。

科學教學要以科學探究為主科學探究活動在科學學習中,學生們通過“做科學”來“學科學”,可以把科學知識與觀察、推理和思維的技能結合起來,從而

可以能動地獲得對科學的理解。在科學探究的活動中,在參與解決問題、參與做計劃、參與決策、參與小組討論、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們將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同他們從多種渠道獲得的科學知識聯繫起來,並把所學的科學內容應用到新的問題中去。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們對科學探究的手段、使用證據的規則、形成問題的方式、提出解釋的方法等一系列問題有了親身的體驗,而不僅僅是聽到或記住有關的知識和結論;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以科學與技術的關係,科學的性質等一系列問題,有了切身的認識和體驗,而不僅僅是獲得了關於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喬麗老師主講的《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鹽》這節課,使我明白教學設計是科學課成功的關鍵。主講教師沒有按照教材安排的程序先提出問題,接着開展實驗,而是別開生面進行了對比實驗:在看似相同的兩杯水中,分別加入相等量的食鹽,讓兩名學生攪拌,結果一杯水中的鹽很

快溶解了,另一杯水中的鹽怎麼攪拌也溶解不完。這是為什麼?教師這一設計自然引發了學生三種可能性原因的猜測,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同時還直接指向本節課探究目標之一: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鹽。

喬麗老師不是教教材,也不是用教材教,而是根據教學目標大膽進行創造性設計,化平淡為神奇,體現出較高的科學素養。

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陳中雲老師主講的《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課,除學生準備了有關房縣的圖片資料外,教師準備了中國不同地區不同地貌的若干圖片,不同海拔的山川對比圖片,中國地形圖,湖北行政區圖,地球儀以及她親手畫的中國地圖。每認識一種地形,教師都通過大屏幕進行展示,然後將圖片貼在教師畫的中國地圖相應的位置上,在此基礎上屏幕展現中國地形圖。學生不僅對每一種地形有了感性認識,而且對中國地形有整體印象,

突破了教學難點。這就是充分而有結構的材料發揮的作用。首席專家李國權老師給我們做了《如何提高實驗活動有效性》的專題報告,李老師用樸實的語言,豐富的教學案例重點闡釋瞭如何做好課前準備的問題。他告誡我們,課前準備決定一節課的成敗。上課前要精心策劃活動內容,精選活動材料,要經歷活動過程,熟悉實驗方法,設計引導問題,預測探究效果,創新活動形式。對照自己教學,很多課失敗的原因就是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我們今後的科學課就要在課前準備上多下功夫。。

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角色

我們聽的四節科學課都是在教師的引領下,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教師充當的角色是學生科學探究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學生人人蔘與,師生平等對話。教師是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科學的道

路上成為學生的夥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學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種學習方式的改

變,使教師長期以來的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地位發生變化,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成“學生科學探究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在教學中我們應做到:⑴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認真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到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⑵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適當的方式,給學生精神上的安慰與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的熱情更加高漲。⑶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同學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⑷教師應全程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動手動腦,而非代替學生探究,

代替學生思考,教師應陪伴學生共同成長,做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啟蒙者。

課堂教學要從問題入手科學課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問題入手,教師得用課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導着自己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從問題入手,使學生帶着渴望知識的願望去學習,教會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從提出問題,經過一系列的研究過程,運用一系列的科學方法,最後把問題解決了,才是科學教育的全過程。在經歷過程和運用方法的研究過程中,學生必然會獲得相關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發展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都是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實現、要達到的目標。學生有了這種尋找知識的辦法,將來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就知道到哪兒去尋找知識,就能知道在眾多的知識中,知道怎樣挑選對自己有用的知識,知道用這些知識可以幹什麼,知道怎麼去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

山丹縣國小科學實驗課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霍城鎮國小

王瓊4月13日我參加了“山丹縣國小科學實驗課教學培訓”教研活動,在教研中各位老師各抒己見談自己的想法和實踐經驗。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也認識到要想打造高效益的課堂,從以下幾方面來落實。

一、做好課前充分準備。

有效的教學,始於期望達到的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我們首先要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深刻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應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有利於學生做探究為原則,選擇實驗操作的材料,設計恰當的課堂形式。教學內容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我們利用導學案的優勢指引學生自己去找適合課堂中所需要的實驗材料。對於學生不常見的比如像《細菌和病毒》這樣的課,我們可以利用課件來輔助學生學習。不同的學習內容我們要設計恰當

的課堂形式,讓學生貼近科學,不感覺生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進科學探究措施,保證有效課堂。

增強課堂教學中的探究性是實現科學探究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攻堅戰。如何通過有效的教與學的手段促進學生科學探究力發展的措施尤為重要:一是依據探究程序,明確課堂探究的重點。探究教學的一般過程是“形成問題——建立假設——制定研究方案——檢驗假設——作出結論——交流評價。”雖然不必環環緊扣,或在一節課中讓學生經歷所有的步驟,但內在的程序不能顛倒;二是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探究時間。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學生需要有時間提出問題、有時間作出各種猜想、預測、假設、需要有時間進行設計方案、計劃、實驗、需要有時間進行表達與交流、需要有時間相互評價……與此同時,教師應合理分配時間,規劃好

小組學習、個別學習和師生互動學習的時間之比,策劃好每一單位時間學生做什麼、學生有什麼問題、教師從哪裏入手予以幫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開放度,實現由扶到放。實際上,學生不可能一開始就能獨立從事探究學習,年齡越小越是如此,學生的探究與教師的大量指導是分不開的,它的開展需要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另一方面,我們應引導學生抓住主要的問題進行探究、步步為營層層深入、把一堂課的重點定位於探究的某一環節上,教師倡導“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因勢利導,及時疏導學生思維盲點,促使學生的思維泛起層層漣漪,教學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終達成理想的目標。

三、課堂中要培養合作探究的協調性。

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剛開始,就要重視學生科學學習常規的養成,讓學生討論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種活動的

規則,讓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有章可循;做到細緻入微,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

1、不過分強調合作,提倡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必須建立在個體思考的基礎上,否則往往會產生個別思維活躍的學生包辦或掩蓋了其他同學,“陪客”現象自然產生。課堂中能夠自主探索解決的問題不一定要合作探究。如:小遊戲活動時,讓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

2、小組合作探索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首先要有分工,國小科學強調分工,這有利於探究活動的有效性。分工中要有必要的合作,在探索中“觀察結果”應該是每一個學生共同的任務,也是第一任務,是建立在個體任務之上的。

3、對於小組內得出的結論要得到小組內一致的認同,有異議的要反覆論證,

這樣就凸顯了科學課的文化現象特點。同樣,全班學生得出的結論也須全體同學的認同,對於結論概括不能老是停留在口頭上,更多的要考慮讓每一個學生動口説、動手填一填、寫一寫,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科學知識。

這次教研活動告訴我對於新課改,我們需要足夠的熱情,但我們同樣需要足夠的理智和冷靜,把學生的一切放在首位。課堂教學的有效和高效的真實標準在於能否建立起一個促使所有學生參與學習、獲得發展的系統。需要我們教師仔細琢磨,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加以探索和實踐。

音樂課教學的幾點心得體會

作為一位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

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一、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

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

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賞欣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台演唱,培

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低年級識字課教學的心得體會

今天有幸聽了於丹老師一年級的識字課,不由地感慨,聽她的課就是一種享受。以前聽課總認為是上課教師是在先進教學設備的支持下的表演,對我們實際教學沒有幫助。今天聽了這節課真是茅塞頓開。老師上課沒有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她在課堂教學中,或淺唱低呤,或手舞足蹈,不僅令學生興趣濃厚,更讓我得到不少啟示:

一、遊戲識字,興趣盎然。

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比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識字,是無法很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而她在識字過程中使用學生最喜歡的遊戲,對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識記能力是不言而喻的。活動中,她的“開火車”遊戲開展得非常好。這種遊戲方法,不僅大範圍地檢查學生的識字效果,對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

性也很有好處。 “火車火車開到這兒”、“雙軌火車開起來”……給識字過程帶來了調劑。

於丹老師的的一幅動物開會圖導入,寓教於樂,把識字融入動物中,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積累了語文素材、增強了識字興趣!她的課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二、規律識字,易懂易學。

漢字有多種識字方法,但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識字是難點。本課教學的是有關動物的漢字,與“蟲”有關。他抓住這一特點讓孩子們很快記住了這些字。我體會到真正讓孩子們掌握識字的規律,這才是識字的最好方法。

三、正確姿勢,終身受益。

活動中,她不時提醒孩子們要正確的寫字姿勢,因為正確的寫字姿勢不但跟寫好字有密切關係,而且對身體健康也很有好處,所以她格外重視培養良好的習慣。寫字前,指導學生削好鉛筆,

放好作業本,告訴學生寫字的時候,身子要正而直,兩肩齊平,胸部挺起,頭部要端正,稍微向前,雙腳要自然放平,踏穩,兩臂要自然撐開,右手執筆,左手按紙。 從中我體會到執筆方法正確的重要性。很多學生剛開始時執筆方法不正確,她在教學過程中逐個觀察指導,對於習慣不好的學生,手把手的糾正。不厭其煩地強調正確的寫字姿勢,時時提醒學生,時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姿勢和方法。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幼兒園科學角心得體會篇2

一、戰勝自然災害,保證產量

今年春季氣温持續偏低,導致播種期延後出苗率較往年偏低,蔬菜大棚、豬舍均遭到了低温冰凍災害的威脅。面對災害我們不等不靠,積極採取措施,選擇抗寒抗病的優良品種種植,對缺苗少苗的地段進行補種。對蔬菜大棚、豬舍等採用草簾覆蓋的防寒保暖方式,有效地抵禦了嚴寒的侵襲。七月農作物長勢正旺時,又遇到洪澇災害,由於我們提前挖好排水溝渠,這場來勢洶洶的暴雨,並沒有對蔬菜的產量造成很大影響。

二、採取科學方法,精心養殖

養殖業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又需要專業的技術,科學的養殖是關鍵。為每頭豬、牛進行編號,建立檔案,詳細記錄每天的飲水、進食、活動情況和防疫打針信息。對仔豬、雞雛、牛犢都要用規律的餵養方式精心呵護。防疫滅病是養殖工作的重點,因此今年養殖場聘用了一名農校畢業的專業防疫員,擴大了防疫隊伍的規模,提高了我院應對疫病風險水平。做到:1、合理選擇飼料、提高飼餵技術,保證禽畜的入食安全。2、做到豬糞就地消化,在確保豬舍衞生整潔的同時也有利於棚內蔬菜種植的良性循環。 3、每天都對禽畜圈舍進行消毒,為禽畜提供健康的生長環境,防患於未然。4、儘量減少疫苗種類,選擇可信度高的注射疫苗,降低禽畜感染風險。認真執行以上幾點防禦措施,平安度過——大疫情,將損失降到最低。

三、加大資金投入,完善設施

對養殖場環境進行了改造。拆除了院內隔牆,加蓋雞舍紅色保温房頂。 豬舍新增設窗户,提高了豬舍內光線照射範圍,完善了禽畜生長環境,為禽畜高產提供良好保障。為雞舍、豬舍焊接了鋼筋透視門,大大改善了種養殖場的環境,為外來人員參觀提供了便利條件。

幼兒園科學角心得體會篇3

科學課常規教學學習心得體會

前進國小 張豔玲

科學課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每位教師呈現一節課的形式也不盡相同,但從科學課的特點來説,應有相同的教學特徵。體現科學課的基本特性。經過多年科學課的教學和外出學習,對科學課的常規教學感觸頗深,並加以梳理和同仁共勉。體現科學課的基本特點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科學教學重點體現知識的邏輯性:

作為國小科學課本身就是科學探究較強的學科,在教學中不是比着葫蘆畫瓢,而是從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教學,層次的加深,是知識探究過程的體現,從中培養學生在這個探究環節中的思維想象力、知識運用能力、設計能力、言語表達能力,把抽象的東西通過實驗探究經過討論思維邏輯推理整合成科學的結論,符合科學家的探究方法和思路。

二、科學教學重點圍繞知識的正確性展開探究。

每一節科學課的內容都是從膚淺到深入逐一展開,通過假設、猜想、設計、驗證。最後和全體同學進行交流,得到正確的科學結論。而在現實課堂上,由於學生的知識結構不繫統,很難達到綜合、完整的表述。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小部分同學參與科學的交流表達,其他一些同學不願參與,致使科學課堂很多學生成了看客,知識的正確性怎樣判斷有些模糊,語言怎樣表述?都很模糊,乾脆來個不説。那麼對於此種情況,要讓學生的小組進行異質分組,從中發揮好學生的探究能力,帶動中差生進行正確的研究,給不愛表達的學生髮言的機會,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探究來不得半點馬虎,時刻體現知識的正確性和語言的嚴密性。全體學生在老師的導播下,要從教學中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梳理、總結,隨着年級的升高,知識形成網絡結構,語言形成完整的表述。運用正確的科學術語總結知識的完整性和正確性,對學生今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三、科學課教學重點體現兩個層次性,一個是組織者和學習者的雙邊關係。

科學教學環節中,重點在實驗的探究過程中體現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在一節課中體現的身份是組織者和導播者。在導播的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是關鍵。一個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至高點,有着強烈的探究慾望,另一個是教師就抓準機遇把主導地位還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開始研究實驗方案,設計思路、準確實驗、組內交流,班級分享,共同得出結論,形成統一的科學結論,然後提出今後要想研究的問題,整個一節完整的科學課體現了明顯的層次性。

四、科學課教學的優質體現學生的合作性。 嚴密性 評價性 共鳴性

幼兒園科學角心得體會篇4

今年的暑假是我走進大學的第一個暑假。同學們都想在暑假裏找份工作或實習一下從而來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我也不是示弱。我的專業是學前教育,但對於幼兒園我瞭解甚少,與小孩子接觸也不多。所以我決定找一家幼兒園去倆節一下,由於奧運大的幼兒園都放假了,我只好找了個小型的家庭幼兒園,那裏的孩子不過九十個。下面,我將我的實習報告總結如下,並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及建議。

這個幼兒園條件是很差,老師都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有的都沒上過高中。那個幼兒園完全就是看孩子的託兒所。我從七月十五日到八月一日在幼兒園實習!這個幼兒園和我想象中的幼兒園差距實在太大了。

我待的班是小班,他們的教室沒有一點色彩和佈置,他們的課程只有三門(語文,數學,英語)他們只有2本書,一本故事書,一本英語書,數學沒有課本,只是教0~25,偶爾教幾首古詩!一節課半個小時,一天上八節課!課間的加餐都是學生自己帶的,大多都是膨化食品等零食。那些食品對孩子的成長都很不利!幼兒園只有中午一頓飯,是為留園的孩子準備的,留園的孩子很少,飯不是太好,距離老師説的色香味俱全,差好多!

我還看到了他們是怎樣管制孩子的,我看了都害怕,所有的老師都喜歡大聲恐嚇孩子們,對孩子大打出手,孩子們都很怕老師!那裏的老師脾氣很爆,我都受不了了,我想老師,尤其是幼師脾氣應該非常好才對,應該很有耐心地去説教才對!我想我們應該培養很有耐心地去和小孩子們打交道。還有就是一定要有親和力,一定不能一臉嚴肅,那樣孩子們會很害怕,很恐懼,不願意與你接近,我們也很難於他們交流!

半個月的時間,關於幼兒園我並沒有收穫什麼,還是不知道正規的幼兒園是什麼樣,正真科學的課程和飲食到底是怎樣在幼兒園進行的!在那個所謂的幼兒園裏,我心情很複雜!這樣的幼兒園會把孩子教成什麼樣,孩子帶在這裏是福是禍?沒有人可以説清楚!

剛剛開始的幾天裏我都是在聽課,他們的課很隨意,想上就上,不想上就讓孩子在班裏玩!孩子的天性是玩沒錯,可該上課也上的!待在這我很鬱悶!但當我看到孩子們圍着我喊我老師時,覺得很幸福,覺得很開心!我沒把自己當老師,每天和他們一起玩,一起遊戲!很開心,我試講的時候,注意力好像都不集中,我沒辦法用他們習慣的方式(大聲恐嚇,打)去解決!課本知識根本用不上,我很苦惱!明白自己的課本知識還很難和實踐相結合!需要努力,需要再學習!

在這個幼兒園裏看到的打罵,讓我很是氣氛,可我無能為力,園長看了都不説話!我想説孩子不是打罵成才的,我希望所有的人在教導孩子時都不要去打去罵!要耐心去教導,要學會賞識!尤其是老師們!

以上是我的實習工作總結。在這個幼兒園裏我收穫什麼知識,唯獨收穫了很多快樂!是這些孩子給我的,我越來越喜歡個孩子們呆在一起了!我想他們已成為我繼續努力學好這個專業的又一動力!孩子們我愛你們!這個幼兒園增加了我的鬥志,我要通過我的努力去讓所有的孩子,能正真的去享受幼兒園帶給他們的快樂!現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不斷完善與提升自己,好好完成學業。暑假要結束了,新的奮鬥要開始了,我會加油的!

最後我希望所有的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幼兒園科學角心得體會篇5

植園地對幼兒發展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瞭解,從而對種植園有了更深認識。綠綠的種植園不只代表優美的環境還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操,隨着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孩子們想在家親自動手進行種植勞動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了。老師如何帶領小朋友參與種植園地,利用自己學來的一點種植知識幫助小朋友也來參與種植活動,種下的不僅僅是一棵棵小苗苗,種下的更是孩子們對於植物生長規律的濃厚興趣以及對科學探索的無窮追求!和小朋友在幼兒園一起種植物,我們老師也多了一份閒情雅緻,和孩子一起勞動、交流、探討,才能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多瞭解一些孩子的想法,多感受一些孩子的活動,多接觸一些科學探索的知識,孩子們也特別高興。

還記得小班開學初,小班的孩子第一次參加種植活動,孩子們走進種植園都激動地摸摸這,拉拉那,雖然很多孩子都不守紀律,甚至踩到了種植區裏面,但我並沒有批評孩子,也沒有立即制止他們的行為,而是給予幼兒激勵性評價,表揚他們積極探究的行為,希望幼兒能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其中。幼兒得到了教師的尊重和支持,就會態度積極,主動地去嘗試、探索。雖然在這次的活動中孩子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並不是很好,但我並沒有採取強硬的態度,而是給孩子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自由的去探索、思考。回到教室後我先讓幼兒自由交流,説説自己都看到了什麼,有些什麼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都很積極的進行討論,熱情很高。等孩子們討論好後,我再引導孩子們説説剛才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下次去的時候應該怎樣做。通過這種方式讓幼兒知道下次去植物園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我想幼兒更加樂於接受這種方式的教育,而非教師規定的一些條條框框。

幼兒參與種植與管理,既能鍛鍊多種運動能力,也能獲得種植方面以及有關植物甚至動物的經驗。在參與種植和管理的過程中,幼兒對很多植物的生長過程有了深入的瞭解,對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等有了對比性的瞭解,通過各種感官感知植物的特性,發展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審美能力、數量概念、責任意識、與同伴的協作能力、計劃能力等都可能得到發展。因此,幼兒園的種植不是隨意的行為,而是有計劃的行為;幼兒園的種植不同於社會生活中的綠化,而是課程的設計和實施;幼兒園的種植不只是為了好看,而且是為了幼兒的發展。只要我們擁有熱愛生命的眼光,只要我們關注自然的教育價值,只要我們真正懂得幼兒的需要,就可能創造一個充滿生機的種植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