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1W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案【精品多篇】

《草船借箭》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都督、推卻、延遲、探聽、私自、軍令狀、神機妙算”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是通過對故事情節的瞭解,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閲讀名著的樂趣。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故事的起因部分。

教學過程:

一、瞭解《三國演義》及作者羅貫中。

二、介紹背景,引出新課。

三、板書課題,質疑。

四、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思考上面問題。

五、學生自讀課文,同桌檢查認字及自讀課文情況。

六、學習故事的起因部分。

《草船借箭》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一段,分析諸葛亮周瑜的幾輪對話,感知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諸葛亮的表現。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性格特點、思想狀況。

教學重、難點:

分析對話,體會文中周瑜、諸葛亮的人物特點,感知周瑜的妒忌之心。

教學準備:

(三國演義)草船借箭部分影像資料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

2、朗讀課文,檢查課文分段情況。

(1、2自然段) (3—5自然段) (6—9自然段) (10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找出第一段中你最喜歡的句子。

(1)領悟“妒忌”。什麼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觀看(三國演義)草船借箭周瑜與諸葛亮對話部分影像資料。

2、齊讀第二自然段,提問:從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1)、學生分為兩組,分角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師讀旁白。

(2)、學生3人一組,分角色讀課文,並記錄共有幾輪對話,為每一輪對話編上序號。

3、周瑜和諸葛亮共有六輪對話,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麼想的?

三、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諸葛亮也立下了軍令狀,那麼事情又會怎麼發展了?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三

在本課教學中,我儘可能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整節課以讀為本,初讀整體感知,細讀感情,熟讀背誦。在自讀過程中,讓學生帶着問題獨立閲讀、思考;自悟的過程,就是讓學生思考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語言文字情感過程。本節課閲讀與質疑有機結合了起來,使學生經歷讀—思—悟—通的學習過程。

本節課精彩及高潮部分在於對文中人物魯肅的評價。大部分學生説:“從魯肅果然不提借船之事,我覺得魯肅是個忠厚老實之人。諸葛亮不就是看準了他這一點,才請他幫忙的嗎?”有一男生站起來反駁道:“老師,我覺得魯肅不是個忠厚老實之人。他盡忠於諸葛亮,而背叛周瑜。周瑜那麼信任他,重用他,他吃裏扒外,怎麼能説他忠厚老實呢?”針對魯肅究竟是否忠厚老實,我沒有急於分析,此時我問他們喜歡誰,為什麼喜歡?學生均説喜歡諸葛亮,並談了原因。此時藉機我説:“大敵當前,多麼需要諸葛亮這樣的軍事家。然而,周瑜卻置他死地,你忍心看他死嗎?”學生們異口同聲説不願意,此時再分析魯肅人物特點水到渠成。

整節課缺陷在於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不太強,組織語言能力還有待提高,以後力爭在課內外多加強訓練,多組織一些有關口語表達能力的活動,從而培養學生各種能力。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學習本 課的七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諸葛亮、妒忌、都督、處罰、吶喊、丞相、神機妙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過程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互動式課堂教學,檢驗有效學習。

情感態度: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從文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互相解決。

預習要求:

1、收集關於《三國演義》的有關資料,瞭解故事的時代背景。

2、通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3、自主閲讀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對人物特點有初步的瞭解。

教學過程:

一、自學質疑:

㈠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的故事。(出示課題後齊讀)

2、學生簡介收集的背景資料:

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二)引導質疑: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麼? 你還想知道什麼? 如:怎樣借?為什麼能借到?

二、點撥新授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想自己讀懂了什麼?

2、交流彙報

教師引導 學生歸納出: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來刁難諸葛亮,諸葛亮因借箭而顯示才幹。文章主要寫了“逼亮造箭、準備借箭、草船借箭、借箭成功”等內容。

學生歸納之後,教者充分肯定,並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的順序寫的。

(二)學習第一段。

1、師: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麼樣的人?

(師生讀書)

2、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麼總是“周瑜問,周瑜説”呢? 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説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徵。

(學生默讀、思考)

3、討論交流,在學生給課文加上提示之後,教師要追問為什麼這麼加?並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4、小結: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扣,可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兇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三、練習鞏固

1、出示檢測題

(1)聽寫文中的生字新詞

(2)填空:周瑜因為(           ),所以(            ),要諸葛亮(            ),而諸葛亮説(           ),並且和周瑜(           )。

2、各學習小組組織複習本節課內容,準備迎接檢測。

四、檢測反饋:

1、實施檢測

2、總結檢測情況,作針對性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從重點段落入手,引導學生歎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能從文中歸納出借箭成功的原因。

教學設計:

一、自學質疑:

1、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你們都 知道了什麼?(學生回憶,老師小結,重點讓學生説説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

2、引導質疑

(1)初讀了課文之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把《草船借箭》這篇課文讀了很多遍。你們想知道是個什麼問題嗎?我暫時不告訴你們,請你們先仔細讀課文,猜 猜我一直在思考的是個什麼問題。看誰有水平,猜的準。

(2)學生自由讀齊,思索。

(3)師:好,現在請同學們大膽地猜,是哪個問題困擾着老師?

(4)學生自由質疑。

(5)教師提出研究專題:

①我非常遺憾地大家,你們所提的問題都比較淺,那麼,到底是哪個問題困擾着老師呢?

②小黑板出示:“諸葛亮在跟周瑜立軍令狀之前,到底都想了些什麼?”

二、點撥新授:

(一)指導探究: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用哪些方法?

師:反覆讀課文,認真思考,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下面請同學們分組認真研究這個問題。我建議小組中的每個成員自己先認真讀一讀課文,想想課文中的哪些材料與解決這個問題有關,讀完後再互相交流,然後推薦一個代表小組彙報,其他同學準備補充。

(二)學生自由讀文探究。

(三)交流彙報,教師點撥

師:剛才同學們研究得很專心,可見這個問題確實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接下來我們請各小組派代表來彙報一下自己組的學習成果。彙報時可按這樣的規則:我認為諸葛亮在跟 周瑜立軍令狀之前肯定想到(        ),我的根據是(       ),然後再具體地説一説你是怎麼根據這個材料想到這一點的。

學生交流彙報

1、他算到了天氣,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

根據“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 這場大霧,諸葛亮和    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魯肅會感到很害怕。那麼大的霧,船要是誤進了曹軍的水寨怎麼辦?”“魯肅會大吃一驚:前兩天還是好好的,怎麼現在會有這樣大的霧?”)

師:假如你是魯肅,怎麼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害怕、吃驚的語氣。)

師:那麼,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諸葛亮會暗自高興。這場大霧,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師:假如你是諸葛亮,怎麼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暗喜、得意的語氣。)

師:但是,光讀這句話,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嗎?不能!為什麼?因為這場大霧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讀一讀,你得聯繫聯繫上文。誰找到了可以聯繫的句子?”(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剛才,我們通過抓住前後句子之間的聯繫,真正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學們,用聯繫的方法來研究問題,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讀書能力。請大家用這種方法,再次研究‘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看看你還能從哪些句子的聯繫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生研讀,教師巡視。讀後組織交流。

2、他算好了人。

(1)他知道魯肅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根據是“魯肅答應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船……”

(2)他知道曹操謹慎多疑,看不清虛實不會輕易出兵。根據是“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師:“老師覺得諸葛亮的話並沒有説完。‘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後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説出來的話寫出來嗎?”(學生練筆,寫後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交流例示: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箭一定會像下雨一樣;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這10萬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們真是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課文為什麼把這些話寫出來呢?”(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餘地。)教師追問:“那麼他到底算得準不準呢?”

3、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

“諸葛亮下令……”“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教師追 問:為什麼要這樣做?(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

(三)、巧妙點撥,深化探究

(1)同學們,我在讀課文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課文多次描寫諸葛亮的語言,但只有一處有提示語,而且是個“笑”字,請你們聯繫課文,想想諸葛亮此時在笑誰?為什麼而笑。

(學生自由談自己的理解:聯繫魯肅的吃驚,指出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寬厚的笑、幽默的笑;聯繫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輕易中計,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聯繫“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的笑、勝利的笑。

(2)同學們,諸葛亮這麼一笑,笑出了他的本領和智慧,難怪周瑜長歎一聲,説“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那麼,你認為周瑜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請你把想到的寫下來。

(3)寫後交流。

生:我覺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諸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善於把握全局。

生:諸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教師提示:根本區別在於,提到箭,周瑜想到得失什麼,諸葛亮想到的是什麼?由此你覺得兩個人的真正差距是什麼?(創造性思維)

三、拓展延伸

在《三國演義》中,諸如《草船借箭》這類反映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故事很多很多,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自己課前收集的有關這方面的資料,讀完後寫一篇文章,題目是:“諸葛亮神機妙算二三事”或“我心中的諸葛亮”。

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教案 篇五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

3、學會“妒、督、寨、擂、吶、丞”等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瑜、幔”等生字。

【教學重點】

1、瞭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經過。

2、扣住課文語言,感受人物形象,體驗閲讀名著的樂趣。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有條件的,閲讀《三國演義》第42回至第46回。瞭解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形勢以及周瑜為什麼妒忌諸葛亮。

2、教師準備:

製作本課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意境、感悟精彩

1、創設意境,渲染氣氛。課前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斷和主題曲。

2、調動積累:

你們熟悉《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嘗試交流,整體感知:

⑴談話: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精彩故事。(出示課題:草船借箭)老師相信,許多同學都熟悉這個故事,誰來介紹一下故事的主要內容?

⑵學生交流。

⑶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

二、切入中心,領悟“神妙”

1、劃出課文的中心句:

請同學認真閲讀全文,劃出課文的中心句——“周瑜長歎一聲,説:‘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讀感悟,周瑜臨終感歎:“既生瑜,何生亮!”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裏,妙在哪裏。

3、學生自主學習。邊讀邊畫邊體會。

4、交流、對話:

以“諸葛亮知天文”為例,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⑴品讀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角色換位,對比體會:這場大霧,諸葛亮、魯肅都看到了。他們各自心情會怎樣?心理會怎麼想的?

角色扮讀。

⑵聯繫課文上下文來體會。課文中這些地方能看出諸葛亮事先算準了這場大霧。如,第二自然段的“諸葛亮説:‘只要三天。’”

“諸葛亮説:‘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諸葛亮説:‘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諸葛亮説:‘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個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説:‘請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5、小組自學交流“諸葛亮懂地利”的情節。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⑴默讀課文,圈畫相關的句子或重點詞語。

⑵交流體會。

課文中的相關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第八自然段的“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詞尤其能反映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識破祕密;理由二:距離曹軍水寨遠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積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課外延伸

1、閲讀《三國演義》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重點品讀“諸葛亮識人心”的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欣賞名著,品讀經典

1、談話:

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草船借箭》這個歷史故事,老師知道了同學們特別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有的同學説,諸葛亮通曉天文,有的説他懂得地利,還有的説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為他“知人心”。的確,課文精彩描述“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這也是這節課我們要探究的重點。如果老師讓你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或最能展現自己才華的學習方式來欣賞、探究課文描述“諸葛亮知人心的內容,你會採用什麼樣的學習方式來探究?

2、學生片刻沉思後彙報,老師梳理、概括出以下幾種學習方式:

⑴讀:有感情地朗讀。

⑵説:選擇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聲有色地説一説。

⑶演:邀請幾個同學或者老師,分角色把這個故事演一演。

⑷評:評説諸葛亮“神機妙算”——知人心。

⑸寫:根據看過的電視劇,展開想象,擴充、編寫“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場景。

3、學生討論確定各自的學習方式,可以個體學習,也可以合作學習。

4、師生互動交流,及時指導,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方式、學習策略。例:

⑴讀:“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課文內容,如果選擇的是“有感情朗讀”這種學習方式,請按照自己對人物情感的理解進行個性化朗讀,以求達到聲情並茂、人物形象活靈活現的效果。

⑵説:採用“説一説”的學習方式學習“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你準備怎樣説?

交流要點:

①主要的情節和內容要講清楚。

②可以對故事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創造,特別是第二自然段的對話,要加上一些生動的提示語和有趣的細節等。

③語言要自然、流暢。不同人物的語言,要用不同的語氣和語調,表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

④説話時態度大方,要注意“聽眾”的反應,能用目光和手勢與他們進行交流。

⑶演:如果選擇“演一演”的學習方式學習“諸葛帝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該怎樣演呢?

交流要點:

①要編好“劇本”。把課文內容改為“劇本”,有些語言要適當改變。

②選擇好“演員”,分配好“角色”。

③各自熟悉“台詞”。

④準備好簡單的“道具”。

⑤注意:一可以演具體片斷: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對話交鋒”;第七自然段的“飲酒取樂”;二可以串演整篇課文內容。

5、請同學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根據不同的要求,選擇學習夥伴,欣賞名著,品讀“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課文內容。

6、小組交流,全班彙報,自由欣賞、品讀: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知人心進行彙報,教師參與、互動。

以第七自然段為例——“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針對這個片段,如果是採用表演探究的學習策略的同學,教學情境可以這樣創設:

師:“《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説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演演看,諸葛亮他這時怎麼‘笑’?”

(可能是: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從鼻孔裏輕輕哼了一聲:“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這是對曹操輕蔑的嘲笑。)

(可以是:諸葛亮面對南岸,仰天大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這是對戰勝周瑜後,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諸葛亮看着眼前的船隻,聽着擂鼓、吶喊聲,微微一笑,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這是自豪、自信的笑。)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用朗讀把“笑”的不同內涵讀出來。

二、營造“對話”,塑造人格

1、同學們能不能用恰當的成語或四字詞語來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生上台板書)

2、用關聯詞説話訓練:

提供幾組關聯詞:

因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雖然……但是、一……就。

談話:老師提供幾組關聯詞,同學們儘量多地選用這幾組關聯詞,結合剛才你們概括出來的表示人物性格特點的詞語,把草船借箭這個歷史故事的前因後果介紹完整。

3、彙編詩歌,體味經典:

師:把故事編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不尋常,

要論成敗,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應對。

妙算天文,霧漫天,

通曉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計成,

箭如雨下,滿載歸。

神機妙算,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揚。

喜歡的同學讀一讀,也可以背誦下來。

三、鏈接名著,拓展文本

請同學們自由暢談讀《三國演義》的原著後的體會,如“空城計”;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孫夫人,孔明二氣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台,孔明三氣周公瑾”。

四、作業超市

1、接龍複述故事。

2、把文本演繹成課本劇。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篇六

一、教學目的:

1、瞭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後果。

2、體會諸葛亮的神計妙算。

二、教學重點:

從草船借箭這件事中體會諸葛亮的神計妙算。

三、教具: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1課《草船借箭》,首先,我們先來複習本課的生字詞:(水寨飲酒都督懲罰神計妙算)

2、同學們對字詞掌握的非常好,上節課我們還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誰能簡單的説一説呢?

(二)新授:

1、説的非常好,《三國演義》是一部智慧之書,而《草船借箭》則是智慧裏面的智慧,對於這樣一個充滿了智慧、充滿了謀略的故事,我相信同學們一定非常的感興趣,下面就從智慧和謀略的角度去看,你對黑板上的四個人物誰最感興趣?最喜歡誰呢?

2、看來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喜愛的人物,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的品讀原文,找出你喜愛這個人物的原因和依據,讀到人物對話的時候,要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當時他們的想法和情感,試着揣摩他們當時的心裏活動。

(學生自讀課文)

3、先讀到這,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願意把你品讀的結果互相交流,互相補充呢?

(學生交流彙報)

4、剛才某某同學説,他非常佩服諸葛亮,原因是因為他在借箭的過程中表現出神計妙算的才能,那神計妙算是什麼意思呢?誰能試着用自己的話説説?

5、你們答對了,神計妙算就是指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本課就是形容諸葛亮的計謀非常的高超。

6、結合你們剛才讀課文,圍繞神計妙算這個詞語你們還有什麼問題想提出來呢?

7、下面就請同學們圍繞你們剛剛提出的問題用心的再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小組同學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討論,一會兒選一處你認為體會最深的地方講給大家聽聽。

(學生自讀課文)

8、剛才大家讀的很認真,討論的很熱烈,誰願意把你們小組討論的結果和大家交流交流呢?

(學生彙報交流)

9、現在我們就實地的感受當時受箭的過程,在看的過程中,要求同學們一邊看、一邊聽、一邊想,諸葛亮為什麼要這樣安排?他這樣安排的好處有哪些?

(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草船借箭的過程)

10、誰能説説這樣安排的好處是什麼呢?

(學生彙報)

11、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説各個方面他都考慮周到,而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巧妙的做出安排,這就是神計妙算。(師板書神計妙算)

12、面對諸葛亮的神計妙算,難怪周瑜長歎一聲説到:他説什麼呢?

13、當時周瑜説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呢?

14、讀的不錯,無論是諸葛亮的神計妙算、還是周瑜的嫉妒之心,曹操的謹慎多疑、魯肅的仁厚守信,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什麼描寫中體會出來的呢?

15、對,這也是《三國演義》這部名著在刻畫人物方面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因為只有通過語言的描述,才能幫助我們更加深入的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16、課前老師已經佈置同學們自己當導演,邀請你喜歡的合作伙伴,把你們認為課文中印象最深、最喜歡的片斷表演出來,哪一組願意先來試試呢?

17、這幾組同學表演的非常好,除了這幾組同學之外,我想在座的同學也許也有很多的話想説,那麼就請同學們把你們最想説的話用一句話表達出來,他它送個故事中的他們,同時也送給今天在座的我們好嗎?誰先來説?

(學生彙報)

18、諸葛亮把借箭的過程安排的嚴密妥當、滴水不漏,不僅讓周瑜歎服不已,更讓我們後人佩服稱讚,通過草船借箭這課的深入學習,使我們看到了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千百年來他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諸葛亮神計妙算的故事呢?

(學生彙報,多媒體課件播放空城計的故事)

19、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就欣賞到這,課後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辦一次有關三國故事的手抄報展,也可以由班長主持搞一個有關三國的故事演講會,我們這樣可以使我們更加的瞭解到有關三國的故事,另外老師也希望同學課後能認真的品讀《三國演義》這部名著,我想裏面會有更多的故事和人物讓你過目難忘的,多讀書,讀好書也是老師對你們以後的期望,你們能做到嗎?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七

>是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故事內容很簡單,淺顯易懂,而且有不少學生在之前都多少了解這個故事。但是作為教材出現,就要求通過讀文、學文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尤其是對於諸葛亮這個人物,要求通過某些重點詞句來體會他的神機妙算,而這整篇文也是圍繞”神機妙算”來展開的。在上這節課之前,我設計了大概的思路,後經過全體語文老師的指導、幫助,以及借鑑李雪松老師的一些教學方法,順利地完成了兩個課時的教學。回想起來,有閃光點,也有遺憾的地方。

亮點:

1、層次清楚,條理清晰,目標明確。第一節課導入、檢測預習、整體感知課文、解決“為什麼借”這個問題;第二課時學習“怎樣借”以及“借的結果”,體會並總結主要人物的形象,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

2、質疑課題。學生們自己圍繞題目提問,説説自己想在這篇課文中瞭解哪些問題,就以解決這些問題為目標學文。一個題目往往是一篇文章內容的濃縮,我經常引導學生抓題目中的關鍵字。《草船借箭》很明顯就是一個“借”字,抓到這個字後,學生們就很容易提出”為什麼借”、“怎樣借”。。。。。一系列的問題,而帶着問題學文,目的性更強,學生學起來更有興趣。

3、實物巖石。在感知“霧大”時,我悄悄地在黑板上寫個字,然後用白色粉筆塗抹,這樣學生就一下明白“霧大”的好處---模糊視線。以及諸葛亮為什麼要先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後來又要調過來,我在黑板上畫出長江的流向,用小船實物演示,孩子們一下就知道是為了要順風順水。

不足之處:

老師的講多過於學生的讀,多過於讓學生自己去領悟。這也是我經常會犯的一個錯誤。有時感到上課很累,主要是因為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在講,而學生就一直在被動地聽,其實我是怕學生理解不了,想讓他們聽得更明白些,這是我教學上的一個誤區。其實錯了,就像這兩節課,學生基本沒有朗讀過全文,一共也就有三次左右的默讀。而剩下的時間就成了我的舞台,表面看起來上得很好,但這兩節課下來,學生除了對課文了解了,還得了什麼收穫呢?答案是沒有,我忽視了培養學生自學、歸納的能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很多問題其實不用我講,就通過學生自己讀文,就能夠找到答案,這樣找到的答案他們印象會更深刻。這個問題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重視並改正的。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的故事。(出示課題後齊讀)

2、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3、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麼?

你還想知道什麼?

如:怎樣借?為什麼能借到?

4、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為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了這個任務,並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講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準備。

第三段(6~9)講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講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自歎不如。

學生歸納之後,教者充分肯定,並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的順序寫的。

二、學習第一段。

師: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麼樣的人?

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麼總是“周瑜問,周瑜説”呢? 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説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徵。

小結: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扣,可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兇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篇九

一、教學理念

1、理解課文重點段,認識諸葛亮神機妙算。

2、激發學生提問題,憑藉課文(文字、插圖),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2、學會11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有膽略。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教學重點: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重點段,認識諸葛亮神機妙算。

四、教學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自學質疑:

㈠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的故事。(出示課題後齊讀)

2、學生簡介收集的背景資料:

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二)引導質疑: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麼? 你還想知道什麼? 如:怎樣借?為什麼能借到?

二、點撥新授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想自己讀懂了什麼?

2、交流彙報

教師引導 學生歸納出: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來刁難諸葛亮,諸葛亮因借箭而顯示才幹。文章主要寫了“逼亮造箭、準備借箭、草船借箭、借箭成功”等內容。

學生歸納之後,教者充分肯定,並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的順序寫的。

(二)學習第一段。

1、師: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麼樣的人?

(師生讀書)

2、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麼總是“周瑜問,周瑜説”呢?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説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徵。

(學生默讀、思考)

3、討論交流,在學生給課文加上提示之後,教師要追問為什麼這麼加?並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4、小結: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扣,可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兇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三、練習鞏固

1、出示檢測題

(1)聽寫文中的生字新詞

(2)填空:周瑜因為( ),所以( ),要諸葛亮( ),而諸葛亮説( ),並且和周瑜( )。

2、各學習小組組織複習本節課內容,準備迎接檢測。

四、檢測反饋:

1、實施檢測

2、總結檢測情況,作針對性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從重點段落入手,引導學生歎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能從文中歸納出借箭成功的原因。

教學設計:

一、自學質疑:

1、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你們都 知道了什麼?(學生回憶,老師小結,重點讓學生説説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

2、引導質疑

(1)初讀了課文之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把《草船借箭》這篇課文讀了很多遍。你們想知道是個什麼問題嗎?我暫時不告訴你們,請你們先仔細讀課文,猜猜我一直在思考的是個什麼問題。看誰有水平,猜的準。

(2)學生自由讀齊,思索。

(3)師:好,現在請同學們大膽地猜,是哪個問題困擾着老師?

(4)學生自由質疑。

(5)教師提出研究專題:

①我非常遺憾地大家,你們所提的問題都比較淺,那麼,到底是哪個問題困擾着老師呢?

②小黑板出示:“諸葛亮在跟周瑜立軍令狀之前,到底都想了些什麼?”

二、點撥新授:

(一)指導探究: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用哪些方法?

師:反覆讀課文,認真思考,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下面請同學們分組認真研究這個問題。我建議小組中的每個成員自己先認真讀一讀課文,想想課文中的哪些材料與解決這個問題有關,讀完後再互相交流,然後推薦一個代表小組彙報,其他同學準備補充。

(二)學生自由讀文探究。

(三)交流彙報,教師點撥

師:剛才同學們研究得很專心,可見這個問題確實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接下來我們請各小組派代表來彙報一下自己組的學習成果。彙報時可按這樣的規則:我認為諸葛亮在跟 周瑜立軍令狀之前肯定想到( ),我的根據是( ),然後再具體地説一説你是怎麼根據這個材料想到這一點的。

學生交流彙報

1、他算到了天氣,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

根據“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 這場大霧,諸葛亮和 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魯肅會感到很害怕。那麼大的霧,船要是誤進了曹軍的水寨怎麼辦?”“魯肅會大吃一驚:前兩天還是好好的,怎麼現在會有這樣大的霧?”)

師:假如你是魯肅,怎麼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害怕、吃驚的語氣。)

師:那麼,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諸葛亮會暗自高興。這場大霧,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師:假如你是諸葛亮,怎麼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暗喜、得意的語氣。)

師:但是,光讀這句話,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嗎?不能!為什麼?因為這場大霧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讀一讀,你得聯繫聯繫上文。誰找到了可以聯繫的句子?”(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剛才,我們通過抓住前後句子之間的聯繫,真正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學們,用聯繫的方法來研究問題,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讀書能力。請大家用這種方法,再次研究‘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看看你還能從哪些句子的聯繫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生研讀,教師巡視。讀後組織交流。

2、他算好了人。

(1)他知道魯肅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根據是“魯肅答應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船……”

(2)他知道曹操謹慎多疑,看不清虛實不會輕易出兵。根據是“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師:“老師覺得諸葛亮的話並沒有説完。‘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後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説出來的話寫出來嗎?”(學生練筆,寫後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交流例示: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箭一定會像下雨一樣;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這10萬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們真是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課文為什麼把這些話寫出來呢?”(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餘地。)教師追問:“那麼他到底算得準不準呢?”

3、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

“諸葛亮下令……”“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教師追 問:為什麼要這樣做?(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

(三)、巧妙點撥,深化探究

(1)同學們,我在讀課文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課文多次描寫諸葛亮的語言,但只有一處有提示語,而且是個“笑”字,請你們聯繫課文,想想諸葛亮此時在笑誰?為什麼而笑。

(學生自由談自己的理解:聯繫魯肅的吃驚,指出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寬厚的笑、幽默的笑;聯繫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輕易中計,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聯繫“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的笑、勝利的笑。

(2)同學們,諸葛亮這麼一笑,笑出了他的本領和智慧,難怪周瑜長歎一聲,説“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那麼,你認為周瑜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請你把想到的寫下來。

(3)寫後交流。

生:我覺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諸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善於把握全局。

生:諸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教師提示:根本區別在於,提到箭,周瑜想到得失什麼,諸葛亮想到的是什麼?由此你覺得兩個人的真正差距是什麼?(創造性思維)

三、拓展延伸

在《三國演義》中,諸如《草船借箭》這類反映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故事很多很多,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自己課前收集的有關這方面的資料,讀完後寫一篇文章,題目是:“諸葛亮神機妙算二三事”或“我心中的諸葛亮”。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十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的古典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故事是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課文寫了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造十萬支箭,以此迫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算計,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習這篇課文旨在讓學生了解祖國的歷史,經過學習,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清一件事。經過對故事情節的瞭解,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閲讀名著的樂趣,激發學生對讀名著的興趣。對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以下幾點做到較好:

一、從題入手,因題質疑。

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展開思考,設疑。師:看了《草船借箭》這個題目,你想明白什麼?學生質疑:誰用草船向誰借箭?為什麼用草船借箭?為什麼説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騙”箭?借到箭沒有?等等。這一目的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本事,教師從中尋找有價值的問題,確定教學活動的重點。

二、自主閲讀,合作探究。

教會學生質疑,還要讓學生學會解疑。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提出自我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麼?”有生回答:是諸葛亮神機妙算。我就相機拋出一個問題:你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呢?生默讀課文,全班交流時學生各抒己見,表現個體思維的差異。師根據生的回答板書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此刻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

三、發散思維,勇於探索。

教學中選擇有思維含量的“發散點”是有效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關鍵。如文中第二自然段説,當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交十萬支箭時,周瑜心裏很高興。我讓學生揣摩周瑜的心理活動,他為什麼那麼高興並讓生寫下來。在交流時出現了許多小周瑜,有個學生這樣寫:諸葛亮啊,諸葛亮,你真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今日最終掉進我周瑜設置的陷阱,三天後等着人頭落地吧!借箭的經過部分我也設置了一處鍛鍊學生思維的地方,看到江面上起了大霧,諸葛亮笑着對魯肅説,生提到這個句子時,我就讓他們聯繫上下文思考:他在笑什麼?有生説他笑周瑜的愚蠢,有生説他在笑曹操的膽小,有生説他在笑自我的計劃即將成功,還有生説在笑魯肅的憨厚。

四、教學中存有不足之處。

讓學生活動不夠到位,擔心教學資料沒法按時完成,所以,有些體現學生主動性的動口的活動還不夠到位。本想讓生自主探究,但感覺課堂上師還是導得過多。個別學生的口頭表達本事不強,以後應當鼓勵學生大膽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