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16W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殷勤、失業、窘相、厚實、苗頭、面孔、輕視、陡然、艱苦、軟綿綿、牛毛細雨、結結巴巴、大病新愈”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進一步體會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2、感受魯迅關懷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前面幾節課我們學習《少年閏土》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初步的瞭解。魯迅先生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做了許多讓人難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堅定的鬥爭和犀利的批判文筆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以至於有這樣一個人,因為魯迅與他的一面之交而懷念不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關於魯迅的故事。

教師板書課題:一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全文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按時間順序,記敍了作者與魯迅見面的全過程。

先寫“我”與魯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寫內山的熱情接待和“我”買書缺錢造成的窘況。

這一部分重點寫“我”與魯迅的會面。

第二部分:寫一面之交對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響。

三、精讀課文,體會寫法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

2、教師指導學生朗讀三處外貌描寫。

(1)我向裏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

(2)他的面孔黃裏帶白,瘦得教人揪心,好像大病初癒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着。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3)我很驚異地望着他:黃裏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揪心;頭上直豎着寸把長的頭髮;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鬍鬚;左手裏捏着一枝黃色煙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

3、仔細閲讀三處外貌描寫,思考:

這三處外貌描寫有什麼共同之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4、引導學生思考:文中這三處描寫有什麼作用?

四、品讀魯迅對青年的關懷

1、通過作者的文字,在這短暫的一面當中,魯迅先生給予作者怎樣的關懷呢?你從中體會到什麼?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談自己的感受。

“一面”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價賣書,親自送書給普通工人,這是對勞動人民的深切關懷;誠懇推薦別人的書,多麼謙虛;那“微笑、點頭”藴含着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

同時,“一面”給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以“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鞭笞着自己,不斷進步,時刻記住魯迅先生和勞苦大眾永遠在一起的!

正是這一面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所以,作者牢牢記住這難忘的“一面”。

五、拓展寫作,佈置作業

1、抓住特徵描寫外貌,並通過外貌描寫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處,是通過贈書過程中對魯迅的肖像、語言和行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魯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現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

2、蒐集魯迅關心青年成長的故事。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聖潔、迴盪、滋潤、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盤點”中列出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局部。

3、揣測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懂得應該維護環境、保護家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課文

安排預習內容:

掌握課後方格中的生字,會讀、會寫、理解文中組成的詞在語境中的意思。

結合課後題預習課文內容。

二、初讀課文,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1、聯繫生活,導入“神聖”:

説説在周圍生活中,神聖一般多用來形容什麼?

在印第安人的眼裏,他們生活的那方看起來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聖的。他們會自豪地告訴每一個光臨那片土地的人──

齊讀課題。

2、介紹時代背景(印第安人首領西雅圖寫給白人領袖的一封信):

請同學把自身收集的文章時代背景的資料與同學共享。

教師可補充,參照《教學用書》128頁資料。

自由默讀文章,把自身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認真讀一讀,談談你的感想和收穫。

交流大家的收穫。

三、梳理內容,定位“神聖”

1、再讀課文,説説文章主要介紹了什麼內容。

2、文章哪些自然段體現了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四、小組交流,集體彙報

第二課時

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文章,同學談談自身的感悟。

同學練習感情朗讀,教師組織大家互相交流學習。

一、品讀文章,讀“神聖”,回想畫面

引讀第1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第2、3自然段。

二、悟“神聖”,探究段落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對我們來説是如此的珍貴和不可侵犯,那麼怎樣才幹保管這份神聖,留住這片聖潔呢?

1、自由讀文章第3至7自然段,從文章裏找一找相關的語句。多讀讀這些句子,可以在旁邊寫上自身感受和體會。

重點引導理解以下句子:

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身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

交流感受。(河水對我們很重要)

為什麼作者説要像善待兄弟一樣地善待河水?讀第4自然段,找到相關的句子談談自身的感受。

2、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

你們要照管好它,使你們也能夠品嚐風經過草地後的甜美味道。

交流説説自身的感受。(空氣對生命很重要)

説説那是一種怎樣的味道?文章裏哪些句子可以體味到這種獨特的味道?(讀第5自然段)

為什麼説要照管好它?重點理解“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後一聲歎息。”

(因為沒有了空氣,或者空氣受到污染,將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呼吸、生物的生長,影響到生命的存在。)

3、有感情地朗讀第6、7自然段:

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

聯繫上下文談談自身的理解。(因為麋鹿、駿馬、雄鷹是我們的兄弟。)

重點理解“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因為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同屬於一個家園。)

4、有感情地朗讀第8自然段:

你們要像我們一樣熱愛它,照管它。為了子孫後代,你們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維護大地。

交流自身的理解和感受。(我們非常熱愛自身的土地)

説説我們是怎樣熱愛、照管這片神聖的土地的?

我們為什麼要這樣熱愛、照管這片土地?

重點理解“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小朋友身上。”

(假如家園受到破壞,我們不能和時彌補,那麼對地球的傷害都將演變成對人類自身的傷害。假如家園遭到毀滅,人類又怎能獨自生存。)

5、有感情地朗讀第9、10自然段。

三、明“神聖”,凝聚情感

因為我們深愛着這片土地,因此為了子孫後代,你們需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維護大地。

因為我們深深地知道──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四、讀全文,背誦語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局部。

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教案 篇三

一、教材解讀

本課是一篇説明文,介紹了關於人體內臟的有關知識,説明人體內到處充滿着生命的活力與音響,組成了一支“生命奏鳴曲”。題目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在説明過程中,作者也較多地運用了比喻的方法,使説明清楚準確,形象生動,易於理解。全文結構清晰,採用了總—分—總的形式,融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以生動通俗的語言説明了聲音與健康的關係。

二、學情分析

説明文在小語教材中所佔比例不大,但作為一種常用文體,在高年段的各冊教材中均有出現。學生已初步掌握了學習説明文的步驟方法,即理解説明的內容,理清説明的順序,體會説明的方法,進而提高表達能力。本課結構清晰,語言特點鮮明,故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從理清思路入手,整體上把握文章結構,理解説明的內容及方法,完成教學的重點,並通過探究性學習,深入體會並學習文章的語言特點,以突破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目標

1 能感情朗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瞭解人體各器官的作用,從而掌握人體機能。明確本文主要的説明方法。

2 體會學習文章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及總分總的寫作順序。

3 教育學生珍愛生命,努力釋放生命的光輝。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板題

生命奏鳴曲

(二)初讀感知

1 學生自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2 指名讀文,正音,並引導感知課文內容及説明方法。

3 學生默讀思考。

4 引導交流,指導明確以下內容。

本文是一篇説明文,介紹了關於人體內臟的有關知識,説明人體內到處充滿着生命的活力與音響,這些音響組成了一支“生命奏鳴曲”。“生命奏鳴曲”這個題目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本文在説明時採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形式,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1自然段)總寫活着的人各個內臟器官都要發出聲音,匯成一支“生命奏鳴曲”。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分別從三個方面説明組成“生命奏鳴曲”的樂章。

這部分分三層

第一層(第二自然段)説明心臟發出的聲音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第二層(3、4自然段)説明肺臟發出的聲音與人體健康的噶。

第三層(5、6自然段)説明胃腸道發出的聲音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第三部分(7自然段)説明人體各種音響組成的“生命奏鳴曲”成為人的生命的重要標誌。

(三)探究交流

1學生品讀課文,體會本文説明語言的生動準確。

2引導交流,抓住有關詞句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並朗讀重點部分。如:

作者把心臟比喻成“勤勞的鼓手”,因為它以每分鐘60—100次的節律發出聲音,把肺臟比喻成“管樂隊”,因為“肺裏有樹枝一樣分_的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毛細血管”等。這樣,通過比喻把人體有關知識形象地介紹給讀者,清楚明白而又準確生動,充滿趣味性。又如,作者對於不同情況下心臟聲音的説明:正常狀態下,發出“同、特、同、特”的聲音,當心髒受到損傷時,它就急劇地跳動,鼓聲就從“同、特”變成了“同、特—特”,説明清楚準確,又生動形象,把心臟跳動的有關知識介紹給讀者。

3知識拓展

你還知道人體的哪些聲音?能根據自己的瞭解,説出怎樣從聲音的變化判斷一個人身體是否健康嗎?

(從咳嗽聲、打噴嚏的聲音、以及嘶啞的嗓音可判斷一個人正患感冒、支氣管炎、或者咽炎;從人發出的打呵欠的聲音可判斷一個人疲勞或睏倦的程度等。)

(四)全文小結

從內容到説明方法作簡要概括

(五)仿寫練習

結合本文總分總的説明順序及説明語言生動準確的特點,引導學生自定內容、主題進行仿寫。

五、資源介紹

1、生命的基本功能

2、生命的本質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詞的基本含義。

2、學習用簡潔的對話來展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依據“由預習而提問——由提問而入文——隨精讀而深化”的教學程序,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以青年婦女為代表的老百姓對戰爭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學重難點

課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內容和代表意義,感受以青年婦女為代表的老百姓對戰爭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辨析,背景滲透。

由“相片”做引線,展示抗戰時期的一組圖片,包括敵人封鎖中的村鎮、炮火轟炸後的城市、遭受屠殺的民眾、抗擊敵人的戰士、支援抗戰的民眾等。

學生談觀感。

生:抗日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二、檢查預習效果,瞭解學情。整體感知課文,交流質疑。

1、初讀課文,學生思考並交流:用上“我、年輕婦女、信、相片”説出本課的主要內容。

生:一位年輕婦女讓我給她的丈夫寫一封信,信中加了一張小小的照片。

2、小組交流預習中的問題,通過合作學習解決淺層次問題。歸納出不能自學解決的問題,全班交流問題,相機歸納。

師:有幾個小組談到了:崇高的心意的怎樣的?這三個小組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一個。

1)崇高的心意是怎樣的?為什麼只有這種崇高的心意與戰士的英雄氣概相當?

師:有一個組提到了良民證,它代表了什麼,人民為什麼如此恨它,要焚燒它?另一個組的問題和這個問題是相似的。歸納:

2)良民證代表了什麼?人們為什麼焚燒它?

師:有一個組提到為什麼要給他們寄這樣一張相片?為什麼以相片為題?

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信封信紙用起來是如此不方便,而又非用不可?

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要非要用這張相片?

師:問題提出來了,要解決問題還要靠——

生:讀書解決。

三、品讀課文,具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本情感。

1、以“這是一張xxx的相片”為話題,“説話要有理有據”為發展語言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內容,並抓住重點句段,相機進行朗讀的指導。

本環節教學主要注意點:

(1)要求學生給出一個概括性的結論,並“有理有據”地依託文本談出個性化的見解。

(2)抓住“良民證”“驗訖”等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充分聯繫時代背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抓住重點的語段進行朗讀練習,通過資料補充、邊讀邊想等方式,指導學生把文本“讀明白”。

預設點:

多半是她們剪鞋樣或是糊窗户剩下來的紙,親手摺疊、裁剪成的。可是她們看的非常珍貴,非叫我使這個寫不可。

師:請同學們先想想:這是一封什麼信?為什麼要用特別的信封信紙,還要加上一張特別的相片,表達特別的心意。

師:哪裏寫出了信封信紙的特別?

生:在第一段。

生讀。

師:還有哪裏?

生:第二段也有。

生讀。

師:第一段中的抗屬是什麼?

生:抗日戰士的家屬。

師:哪一句具體寫了信封信紙?

生:多半是她們剪鞋樣或是糊窗户剩下來的紙,親手摺疊、裁剪成的。可是她們看的非常珍貴,非叫我使這個寫不可。

師:為什麼非用這個寫不可?

不用這種紙行不行?再讀讀第二自然段。

生讀

師:為什麼用這個不可啊?

生:是因為她們看的非常珍貴,非叫我使這個寫不可。

師:這個問題明白了?只有用這樣的信封信紙才能表達他們的心意。

預設點:

驗訖

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為什麼這樣一個活潑好笑的人,照出相來,竟這麼呆板陰沉!我説:“這相片照的不像!

那是敵人在的時候照的,心裏害怕得不行,哪裏還顧得笑!那時候,幾千幾萬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裏揀不出一個有笑模樣的來!

她這是從敵人的“良民證”上撕下來的相片。敵人敗退了,老百姓焚燒了代表一個艱難時代的“良民證”,為了忌諱,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師:那天,我的一個遠房的嫂子來讓我寫信。除了這樣的信紙信紙以外,還有一張小小的相片,這張相片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同學們認真讀讀3至5自然段,勾畫出相關的句子。

生默讀。

師:有的同學邊勾畫邊在重點的地方加了標記。有的同學還邊勾畫邊做了批註。我們交流一下:

生:我勾的第3自然段這。

師:請你讀一讀。

生讀,師:同學們,“訖”是什麼意思?

生:訖就是説結束終了。

師:“驗訖”呢?

生:檢驗結束了

師:誰檢驗結束了?

生:敵人檢驗結束了

師:戳記是什麼意思?

生:印章。

師:他們是怎樣檢驗照片的呢?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生讀。

師:還有勾其他句子的?

生讀:“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為什麼這樣一個活潑好笑的人,照出相來,竟這麼呆板陰沉!我説:“這相片照的不像!”

師:難怪我説這照片不像,比現在還老。從這裏你還讀出了什麼?

生:我覺得眼前的這個女人本來挺年輕,可她寧願給自己的丈夫看自己老些的樣子,就是因為她想讓丈夫看看她被戰爭折磨的樣子,鼓勵他能堅決地勇敢地去打仗,把敵人都打退嘍,以後才能過更好的`生活。

師:還有哪裏寫出了人物的表情?

生:第六自然段

師:請你讀一讀。

生讀:那是敵人在的時候照的,心裏害怕得不行,哪裏還顧得笑!那時候,幾千幾萬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裏揀不出一個有笑模樣的來!

師:敵人在的時候,不是隻有這一張相片啊,幾千幾萬人在照相啊,但卻揀不出一個有笑容的,誰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是啊,所有的人都哭喪着一張臉啊,這相片是怎樣照出來的?

生:照相的時候,敵人拿着刺刀在身後。

師:讀讀這段好嗎?

生讀。

師:不照行不行?再來讀一讀

生:不行

師:讀讀這段

生讀。

師:想象敵人拿着槍刺逼着的情景,自己再來讀讀這段。

生讀。

師:同學們,拿槍刺逼着照的相片用在了何處呢?你找到了嗎?

哪段寫了?

生讀:這是從敵人的“良民證”上撕下來的相片。敵人敗退了,老百姓焚燒了代表一個艱難時代的“良民證”,為了忌諱,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師:良民證是什麼,有了解的嗎?

生談自己的看法

師:如果不帶良民證會怎樣?

生:在抗日戰爭時期,良民證是一種進出的證件,像身份證。

師:不是身份證,還有補充嗎?

生:這是一個良好居民的證明

師:誰發的?

生:日本人。

師:日本人定義什麼樣的人是良民?

生:不反抗日本人,不心懷不軌的人。

師:心懷不軌是貶義詞,不能用到這裏。

出示良民證的圖片:我們看看日本人頒發的良民證。

看圖片。

師:良民證沒有什麼特別,可是姿勢有特別的地方。 這是什麼姿勢?

生:舉手投降的姿勢,

師:難怪文章的良民證加了引號,也難怪老百姓把良民證統統都燒了。再讀讀這段

生:自由讀

師:知道良民證代表了什麼了嗎,這個問題我們解決了,到底是一張什麼樣的照片知道了嗎?

師總結照片的樣子

2、圍繞“為什麼寄這樣的一張相片”這一問題展開思考,引導學生理解“相片”的代表意義,體會那位年輕婦女的思想情感,也體會作者的情感。

本環節教學應注意:

(1)繼續強化“説話要有理有據”的要求,引導學生既概括性地談出相關的結論,又依託文本進行説明。

(2)注意文中體現人物情感的重點詞語和段落,相機進行朗讀指導,讀中悟情。

預設點:

“就給他寄這個去!”她鄭重地説,“叫他看一看,有敵人在,我們在家裏受的什麼苦,是什麼樣子!你看這裏!”

她走過來指着相片角上的一點白光:“這是敵人的刺刀,我們哆哩哆嗦在那裏照相,他們站在後面拿槍刺逼着哩!”

叫他看看這個!”她退回身去,又抬高聲音説,“叫他堅決勇敢地打仗,保護着老百姓,打退敵人的進攻,那樣受苦受難的日子,再也不要來了!讓自由幸福的生活永遠過下去吧!”

師:她為什麼把這張照片寄給遠方打仗的丈夫?她是怎麼説的?趕緊看看書上的話吧。

生:這個婦女是這樣説的:“就給他寄這個去!”她鄭重地説,“叫他看一看,有敵人在,我們在家裏受的什麼苦,是什麼樣子!你看這裏!” 她走過來指着相片角上的一點白光:“這是敵人的刺刀,我們哆哩哆嗦在那裏照相,他們站在後面拿槍刺逼着哩!”

師:聽出來了,我們在家裏受的苦可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呀。她鄭重地説,誰讀一讀

生:讀“叫他看一看,有敵人在,我們在家裏受的什麼苦,是什麼樣子!你看這裏!”

師:除了這段,還有哪段表達了青年婦女的心意?

生:第十一自然段

師:請你讀一讀。

生讀十一自然段

師:真是發自內心的呼喊哪。

這位婦女剛剛介紹照片的時候還是笑嘻嘻的,後來變得莊重起來,現在又抬高了聲音,誰再來讀一讀?

生:叫他看看這個!”她退回身去,又抬高聲音説,“叫他堅決勇敢地打仗,保護着老百姓,打退敵人的進攻,那樣受苦受難的日子,再也不要來了!讓自由幸福的生活永遠過下去吧!”

師:知道青年婦女為什麼要寄這樣一張相片了嗎?

青年婦女的心意到底是什麼樣的,誰來讀一讀。

生讀:“叫他堅決勇敢地打仗,保護着老百姓,打退敵人的進攻,那樣受苦受難的日子,再也不要來了!讓自由幸福的生活永遠過下去吧!”

師:這照片師千千萬萬照片中的一張,這心意也是幾千幾萬老百姓的心意啊,“叫她看看這個,她退回身去,又抬高了聲音説——

生:叫他堅決勇敢地打仗,保護着老百姓,打退敵人的進攻,那樣受苦受難的日子,再也不要來了!讓自由幸福的生活永遠過下去吧!”

師:我們已經知道為什麼要寄這樣的相片,那為什麼以相片為題呢?你來説一説。

生:她是想激勵她在前線打仗的丈夫,相片代表了她們的心意,所以用相片作為文章的題目。

師:用什麼激勵?

生:用相片……(略)

生:我認為主要是將從良民證上撕下來的相片,而且更要表達了激勵前方的戰士們的心意

還代表了那個艱難的時代。

所以以相片為題。

師:這張相片表達了青年婦女崇高的心意,為什麼説這和英雄氣概相當?

生:這種英雄氣概就是不怕日本人的進攻,保護老百姓。

師: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意,同學們想一想,青年婦女是在積極鼓勵丈夫,前方的戰士積極得打仗,保護着人民的生活,所以,我覺得——

生:只有這種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為人民的戰士的英雄氣概相當。

師:請大家再讀一次。

讀:我覺得只有這種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為人民的戰士的英雄氣概相當。

四、設身處地,入情入境。佈置第二課時學習任務。

1、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思考:這位年輕婦女會在信中對她的丈夫説些什麼?引導學生從追憶往事、表達心願、殷切鼓勵、細緻問候等角度思考。

2、佈置作業,為第二課時教學做準備。

(1)推薦閲讀孫犁的《荷花澱》、《採蒲台的葦》等文章。

(2)閲讀有關抗日題材的作品,或採訪年長的人士,瞭解抗日戰爭時期,處於敵佔區的老百姓的生活情況。

(3)回憶信件的格式,瞭解家信的特點,有條件的可以找一封家信讀讀。

第二課時

一、回味全文,延展情感。

1、學生誦讀全文,再次感受本課語言的魅力,感受文章深沉的情感。

2、讀後交流:用年輕婦女的口吻來簡要複述這件事。

二、交流資料,準備“寫信”。

檢查第一課時作業完成的情況,組織學生從三個方面進行交流:

1、交流抗戰時期敵佔區老百姓的生活情況。

2、交流信件的基本知識,瞭解家信的特點。

3、進一步進行想象練習,説説這封信中可能會談到什麼。

三、寫書信,交流評改。

1、學生寫書信,教師個別指導。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窮人》語文教案 篇五

《窮人》課文原文

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屋外寒風呼嘯,洶湧澎湃的海浪拍擊着海岸,濺氣一陣陣浪花。海上正起着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裏卻温暖而舒適。地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裏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掛着白色帳子的牀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着。丈夫清早駕着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桑娜聽着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着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麪包,菜只有魚。不過,感謝上帝,孩子們都還健康。沒什麼可抱怨的。桑娜傾聽着風暴的聲音,“他現在在哪兒?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開開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在胸前划着十字。

睡覺還早。桑娜站起身來,把一塊很厚的圍巾包在頭上,提着馬燈走出門去。她想看看燈塔上的燈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見。海面上什麼也看不見。風掀起她的圍巾,卷着被刮斷的什麼東西敲打着鄰居小屋的門。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個生病的女鄰居。“沒有一個人照顧她啊!”桑娜一邊想一邊敲了敲門。她側着耳朵聽,沒有人答應。

“寡婦的日子真困難啊!”桑娜站在門口想,“孩子雖然不算多——只有兩個,可是全靠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婦的日子真難過啊!進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門,仍舊沒有人答應。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聲,心想,莫不是出什麼事了?她猛地推開門。

屋子裏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桑娜舉起馬燈,想看看病人在什麼地方。首先投入眼簾的是對着門的一張牀,牀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鄰居。她一動不動。桑娜把馬燈舉得更近一些,不錯,是西蒙。她頭往後仰着,冰冷發青的臉上顯出死的寧靜,一隻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麼似的,從稻草鋪上垂下來。就在這死去的母親旁邊,睡着兩個很小的孩子,都是卷頭髮,圓臉蛋,身上蓋着舊衣服,蜷縮着身子,兩個淺黃頭髮的小腦袋緊緊地靠在一起。顯然,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孩子的呼吸均勻而平靜,睡得正香甜。

桑娜用頭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裏。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她把這兩個熟睡的孩子放在牀上,讓他們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連忙把帳子拉好。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門吱嘎一聲,彷彿有人進來了。桑娜一驚,從椅子上站起來。

“不,沒有人!上帝,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説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牀前。

門突然開了,一股清新的海風衝進屋子。魁梧黧黑的漁夫拖着濕淋淋的被撕破了的魚網,一邊走進來,一邊説:“嘿,我回來啦,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來,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這樣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氣壞透了!哦,魚打得怎麼樣?”

“糟糕,真糟糕!什麼也沒有打到,還把網給撕破了。倒黴,倒黴!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麼打魚!謝謝上帝,總算活着回來啦。……我不在,你在家裏做些什麼呢?”

漁夫説着,把網拖進屋裏,坐在爐子旁邊。

“我?”桑娜臉色發白,説,“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這麼兇,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擔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説,“這天氣真是活見鬼!可是有什麼辦法呢!”

兩個人沉默了一陣。

“你知道嗎?”桑娜説,“咱們的鄰居西蒙死了。”

“哦?什麼時候?”

“我也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慘哪!兩個孩子都在她身邊,睡着了。他們那麼小……一個還不會説話,另一個剛會爬……”桑娜沉默了。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説,“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但桑娜坐着一動不動。

“你怎麼啦?不願意嗎?你怎麼啦,桑娜?”

“你瞧,他們在這裏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窮人》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語言。

2、把握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來。

3、感受桑娜和漁夫的美好心靈,學習通過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一、板書課題,學生解題

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投影)

本文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是偉大的俄國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這篇文章寫的是沙俄時期窮人的故事。

二、抓住關鍵詞,瞭解桑娜的心理活動

1、讀課文第1到第11自然段。瞭解人物桑娜,最能體現桑娜從鄰居家抱回孩子後的心情的詞語是什麼?從課文中找出來。(忐忑不安)

板書:忐忑不安。

2、再讀課文9~11自然段。

(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他會説什麼呢?

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

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説呢?

(2)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還(想到)……”來概括地説一説。

(3)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牀前想了這麼多的事情,難怪她忐忑不安。

3、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4、再讀課文9~11自然段。

5、根據桑娜的心理活動,串讀課文

我們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首先看看桑娜為什麼認為“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你從課文的第幾自然段中具體讀懂了“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從中,你瞭解到了什麼?

桑娜一家生活貧困:

“丈夫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都已經是深夜了,還沒有回來,為了養家餬口,甘願冒生命的危險。

“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深夜一邊等丈夫一邊織補破帆。

就是這樣辛勤勞動,“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着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麪包,菜只有魚。”

家境艱難,這種貧苦的生活是靠着桑娜勤勞能幹和漁夫冒着生命危險來維持的。

教師這時可以追問:窮苦的桑娜家是什麼樣呢?從中你能看出桑娜是個怎樣的人?引讀第1自然段。

桑娜的家裏是“温暖而舒適”的,“地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裏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

家境雖然貧寒,但桑娜卻把它收拾得乾淨利落,“掛着白色帳子的牀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着”,給人一種温暖舒適的感覺。

可見桑娜是個勤勞能幹的家庭主婦。

6、你從哪幾個自然段中可以讀懂“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第3到8自然段),讀一讀,找出原因。

口頭句式訓練:聯繫課文補充句子。

(1)如果桑娜不把這兩個孤兒抱過來,。

(2)如果桑娜把這兩個孤兒抱過來,。

(3)桑娜想:與其,不如。寧可,也要。

三、再讀課文第3到8自然段,讀出感受。

引導學生根據本課的學習內容,談談桑娜是個什麼樣的人。

第 二 課 時

一、學習“他會説些什麼”“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説”

自由朗讀課文,從第12自然段開始,讀完全文。桑娜和漁夫的對話中,出現了兩次沉默,請找出來。

(1)桑娜為什麼沉默?在這兩次沉默中,她分別會想些什麼?

聯繫課文體會:

“沉默”這個詞出現了兩次。第一次,當丈夫走進屋時,本來焦急盼着丈夫歸來的桑娜,現在卻不敢抬起眼睛看他;當丈夫詢問她在家的情況時,她臉色發白,説話斷斷續續,丈夫平安歸來,該有多少話要説呀,而現在卻變得沉默,是因為桑娜不知怎麼向丈夫説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盤算着從何説起,這種沉默正掩蓋着桑娜內心的激烈鬥爭。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談到她留下了兩個可憐的孩子,她沉默是帶着試探意圖,想看看丈夫對這件事有什麼反應。

(2)漁夫為什麼沉默?心裏在想什麼?(天氣的惡劣和生活的壓力使漁夫沉默了)

二、引讀第12到19自然段,聯繫課文談理解。

桑娜是怎麼對漁夫説抱回孩子的事的?漁夫又是怎麼説的?找出相關內容,讀一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三、引讀第21~23自然段,體會桑娜的心理活動。

1、讀第24自然段。聯繫漁夫的沉默,談一談從漁夫的話中體會到了什麼。

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

2、從這句話可看出漁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一事當前先為別人着想,充分體現了漁夫的美好心靈。

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熬”字反映出漁夫明知困難大,也寧願自己多受苦。同時也體現了漁夫的堅強精神,説明漁夫同桑娜一樣有關心他人的美好心靈。

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漁夫不僅同意把孩子抱來,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來,怕孩子醒來知道媽媽死了,心靈受創傷。漁夫完全為孩子着想,至於自己負擔,完全置於腦後,可見漁夫心地多麼善良。

3、完成句子:

漁夫心裏想:如果不把這兩個孩子抱來,________________。

如果把這兩個孩子抱來,________________。

與其________________,不如________________。

寧可________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_____。

四、分角色朗讀第12到27自然段。

五、展開想象,續寫《窮人》

1、可以從以下內容提示:

桑娜拉開帳子後,會看到怎樣的情景?

桑娜和漁夫會怎麼説?怎麼做?

第二天,桑娜和漁夫會怎樣跟孩子解釋?

他們會怎樣對待西蒙那兩個孩子?

兩個孤兒的命運將會怎樣?

今後,桑娜一家人的生活會怎樣?

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着桑娜一家人的生活,這兩個孤兒的命運,合理展開想象,寄託自己美好的願望,再現主人公美好的心靈。

2、小組互相説自己的想象、構思,並派代表在全班發言。全班評議。

《窮人》教學反思

《窮人》一課成功地塑造了桑娜,漁夫感人的形象。謳歌了窮人那寧願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思想品質。

在教學中,我遵循國小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安排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方案,選擇教學方法,組織教學過程。學到“桑娜用頭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她的心跳得厲害。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一段時,我引導學生理解段落中關鍵的關聯詞語“非……不可”,學生結合上下文思考後得出結論:“必須這樣做,不這樣做不行”。緊跟着我提問:“為什麼?”激發了學生閲讀的興趣,隨後學生通過自瀆,感悟出這是桑娜出於對死者的同情,對孩子的憐愛。結尾處,我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創設情景,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形象性,幫助學生進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內心世界。課堂上學生的潛能獲得了充分的發揮,師生互動中創設出一種和諧,融洽,互相激勵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人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中華少年》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預習課文,查找收集與本文有關的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⒈ 多媒體課件欣賞:祖國風光。

⒉看了這段資料,你有什麼想説的?交流一下。

二、交流資料

讓學生説説自己課前收集的與本文有關的資料。

三、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⒈ 自讀課文。

2. 學習生字。

(1)讀準字音。 幻燈片出示:

翱翔 莽莽 崑崙 水滸

女媧 大禹 縈繞 蹣跚

敖包 銘記 縴夫 焊接

璀璨 蘆笙 嗩吶 競相

指名逐詞讀,指導學生讀準平翹舌音、前後鼻音等。 重點是多音字:剛勁(jìn jìng) 哈達 (hā hǎ)

(2)理解詞義。

學生分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詞語。若是小組討論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四、讀文感悟,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