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11W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和略寫的好處。

重點難點:

1、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2、難點:學習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師準備老北京過春節的有關圖片,資料等

2、學生蒐集、整理並熟悉春節的來歷、傳説、習俗等圖片,資料

3、生認真預習並完成好本課的導學稿

4、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難忘的寒假生活

二、學習“單元導讀”,導入新課

1、組織學習“單元導讀”,瞭解本組主題、學習目標。

2、師談話導入:“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那麼,關於春節的來歷、傳説、習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蒐集到的有關春節的資料。

4、師小結學生髮言導入、揭示並板書課題。

三、學習字詞,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文中重難點詞語(含生字表中要掌握的生字新詞),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理解新詞的方法。)

2、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並説説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北京的春節的“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四、合作探究,品讀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生默讀課文,完善導學稿,做好小組內交流的準備。

(自學內容以導學稿為藍本,要求學生課前充分自學完成)

2、小組內討論、交流,確定中心發言人和彙報形式。

3、小組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1)、課文按怎樣的順序寫老北京過春節的?重點寫了哪些日子人們的活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引導歸納:點面結合,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2)、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描寫,展示朗讀。

(重在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五、拓展對比,感受寫作特點

1、認真閲讀文後“閲讀鏈接”,思考在寫法上與《北京的春節》與何不同。

2、小組內交流後全班彙報,相機點撥學生從文章的結構、表達的情感、語言的特色等方面來體會。

3、師小結並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

課堂小練筆:運用自己學到的表達方法,寫一寫自己過春節的情景。

(若時間充足可展示部分學生已完成的練筆作業)

佈置作業:

1、繼續完成小練筆的作業

2、讀《理想的風箏》中第51到65頁文章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獨特的民俗文化

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點面結合 重點突出 詳略得當 主次分明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1、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理解“座無虛席、驚羨、歉疚、驚心動魄、陶醉”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體會藴含的哲理,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

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得成功的道理。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內容,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耐人尋味的語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演示文稿。蒐集關於面對失敗勇敢堅強的故事。

導 學 過 程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給學生推薦趙麗宏的作品《三峽船伕曲》《雨中》《學步》《雨中的鴿子》等。

2、蒐集並閲讀其他面對失敗,勇敢堅強戰而勝之的故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雜技表演嗎?談談你的感受。

是的,雜技是一項很複雜的表演,有時一個節目經過幾年的訓練,可以説是台上3分鐘,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過沒有,當一個雜技演員在表演時兩次出現了失誤,他還有信心表演下去嗎?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頂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許你會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來。(板:頂碗少年)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聽讀,糾正字音後練習讀熟。

3.默讀課文分段,看看課文是分幾部分寫的,每部分寫了什麼內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寫頂碗少年不怕兩次失敗,第三次終於穩住了頭頂的那一疊瓷碗,贏得了所有觀眾的熱烈掌聲。第二部分:8自然段寫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三、自學感悟,理解課文

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小組自學討論

1.默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一摞金邊紅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每一次的出現你都有什麼感受?

2.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達的含義。

四、彙報交流,朗讀體會

1.指名交流討論結果。

2.結合彙報讓學生朗讀相應的部分,朗讀第一部分讓學生充分地在讀中去體會少年的心理變化及觀眾的心情。

3.白髮老者會對少年説些什麼呢?引導學生髮散思維。

4.反覆讀,反覆品味“在以後的歲月裏,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從文中的省略號你讀出了什麼?

5.有感情朗讀全文

五、暢談感受,明確哲理

學習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

總結: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會遇到失敗的考驗,但是,只有敢於拼搏的人,才是勝利者。在山窮水盡和絕境裏,如果我們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再搏一下,可能會迎來温暖的春風;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會到達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頂的山腳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會登上世界最高峯……課文學完了,但是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課前準備:

教師查閲、收集關於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故事、文章。

教學過程:

一、回顧前文,導入新課

在前幾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位不怕困難、苦戰攻關、善於發現、極具科學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極有個性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讀課文,想一想:

①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②作者為什麼説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劃出課文的中心句。(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威。)

三、讀議結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實説明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

2.老師在讀這課文時,也不禁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3.懷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劃、議)

四、迴歸整體,加深對科學的認識

1.古今中外,善於發現問題並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於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中敢於挑戰權威的伽利略等。)

2.結合本單元前三課文,談一談你對科學又有了哪些認識?

五、拓展閲讀,遷移延伸

1.閲讀《嗅蘋果》,讀後交流自己的體會。

嗅蘋果

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隨後取出一個蘋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説:“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後,他回到講台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氣味兒?”

有一位同學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香味!”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台,舉着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從講台走到學生們中間,讓每一個學生再嗅一嗅蘋果的氣味。

經過三次“嗅一嗅”之後,除一個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都説聞到了蘋果的香味。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環顧周圍看了看,覺得一定是自己錯了,於是也隨波逐流地趕緊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説:“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