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班數學教案《測量》【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03W

大班數學教案《測量》【精品多篇】

大班數學教案《測量》 篇一

活動目標:

1、能夠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或大)測得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測得的次數越多。

活動準備:

測量工具(各種長棍、尺、繩子、紙盒等)、筆、記錄紙、黑板、摸箱、標記

活動過程:

1、導入:將幼兒分成五組,進行跑步比賽。

師:你們知道剛才跑了有多遠?有什麼辦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測量要求:這裏有許多材料,每組商量一下選一種材料進行測量,並將測量的工具和結果記錄下來交給老師。

3、幼兒第一次嘗試測量,教師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是否正確,並指導幼兒與同伴合作。

4、請測量方法正誤的兩組幼兒分別演示,師生討論哪種方法測出的結果更精確。老師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第一次測量的結束處是第二次測量的開始,依次接着量)。如幼兒測量的都正確,也請一位幼兒示範,教師加以解釋。

5、請幼兒反思剛才本組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進行第二次測量驗證第一次的測量結果。

6、請每組推選一位幼兒介紹本組的測量結果。

7、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思考: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因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長、有的短,量具越長(或大)測得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測得的次數越多。

8、遊戲:找寶藏。第三次嘗試測量。

幼兒從摸箱裏摸出一張畫有寶藏地點的標記圖,根據圖進行測量,找到寶藏。

9、結束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各種工具進行測量,還知道了測量的結果和量具的大小、長短有關。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來測量呢?小朋友回去後找一找、試一試好嗎?

活動反思:

幼兒對與數的概念理解難掌握,測量的意義難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加上讓幼兒自己操作自己動手來尋求答案,讓幼兒真正瞭解測量的樂趣。這一活動幼兒比較興趣參與活動,但是測量結果的記錄有所欠佳。雖然幼兒樂與參與了活動,但是實踐過程操作能力還不夠強。在以後的數學教學中,應該多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

大班數學教案《測量》 篇二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和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

2、欣賞各種尺子(直尺、三角尺、捲尺等),瞭解其不同的作用。

3、萌發對測量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各種尺子(直尺、三角尺、捲尺等)

2、測量的表格、筆和紙盒。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發思考。

師:教師裏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們知道他們有多寬有多長麼?

師:那如果我想知道他們有多長有多寬,誰可以幫助我呢?(幼:尺子)

師:現在請你觀察一下尺子上有什麼?尺子是幹什麼用的呢?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尺子呢?

教師:尺子上面有數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夠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師:請你們拿己準備好的尺子,現在請你來數一數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數完以後請你嘗試測量一下鉛筆盒的'長度。量出請閉合的長是幾個小格子,寬是幾個小格子,並把你量出來的結果記錄在紙上。

師:現在你已經量好了,我請幾個小朋友來告訴我你的測量結果?

教師:測量時尺子和被測量的物體起點要對齊,要及時做記號,繼續測量。要記住原來量了多少格,然後把你幾次測量的數據加在一起,最後結果就是物體的測量長度。

三、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師:下面請你們討論一下為什麼小朋友測量的鉛筆盒的長和寬是不一樣的呢?(引導幼兒:鉛筆盒的大小不同,他們測量出來的結果就不同。)

師:現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剛剛老師教你們的那種方法去測量別的物體了。

四、問題遷移,欣賞各種尺(直尺、三角尺、捲尺等),並瞭解作用。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很多各種各樣的尺子,請你們先來欣賞一下這些尺子,看看這些尺子有什麼作用,你都在哪裏看到過這些尺子呢?

大班數學教案《測量》 篇三

活動目標:

1、學習不同的工具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

2、繼續探索測量單位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

活動重點:

學習用不同的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

活動難點:

測量單位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完整的鉛筆、積木、回形針、橡皮等測量工具(幼兒人手2份)

記錄表格(見活動材料)

活動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

1、創設問題情景,引入問題。

師:小朋友,瞧,圖上有誰?它們在幹什麼?(米老鼠和唐老鴨,它們在比賽跳繩)再看下面一幅圖,想知道它們在説什麼嗎?再來看第三幅圖,它們現在在做什麼?(在測量跳繩的`長度)它們用的測量工具一樣嗎?(不一樣)再看一看最後一幅圖,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它們在爭論誰的跳繩長。)

2、引導幼兒討論測量長度的工具和方法。

師:請你們也想一想,有什麼辦法可以測量跳繩的長度呢?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二、遷移幼兒已有測量長度的經驗

師:我們中班的時候已經學習過測量長度的方法了,你們還記得嗎?那我請一個小朋友用黑板擦來量一量黑板的長度,你們仔細看他測量的方法對不對。

師:他測量的方法,對嗎?誰願意來跟大家説一説。並示範一下測量長度的正確方法呢?(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不要偏離邊線,首尾相連,量一下記錄一下。)

三、幼兒嘗試測量,探索測量單位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

1、幼兒自主選擇兩種不同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

師:小朋友真能幹,都已經掌握測量長度的正確方法了,現在我想請你們每人自己選擇兩個不同的測量工具,分別量一量課桌的長度,並在表格上記錄用每個工具測量的次數和結果,(教師可示範記錄方式)

師:你們剛才用兩種測量工具,測量的結果一樣還是不一樣?請你説一説,你剛才是用哪兩個工具測量的?桌子有幾個XX長?用XX測量時量了幾次?桌子有幾個XX長,用XX量了幾次?(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我們測量的是同一個物體,為什麼每個人兩次測量的結果都不一樣呢?是不是我們搞錯了呢?現在我們都用這種工具(積木和回形針)來量一量我們書本的長度,看看結果有什麼變化,好嗎?

2、集體選擇兩種同樣的工具測量書本的長度。

師:現在請你們用回形針和積木量一量你的幼兒用書有多長,並像剛才一樣把結果記錄在表格裏,好嗎?這次測量結果一樣嗎?幼兒用書有幾個回形針長?用回形針量了幾次?幼兒用書有幾個積木長?用積木量了幾次?

3、引導幼兒討論並小結。

師:我們每次的都是同一個物品,為什麼測量的次數和結果不一樣呢?仔細觀察你們的記錄表,你會發現什麼?(引導幼兒發現測量工具長,量的次數就少,測量工具短,量的次數就多的道理。)

師:小結,測量工具長,量的次數少,測量工具短,量的數次就多。

大班數學教案《測量》 篇四

活動內容:

學習自然測量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己的嘗試活動學習自然測量,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並學習記錄的方法。

2、探索用不同長度的量具進行測量,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探索精神。

活動材料及環境創設:

1、知識準備:課前組織幼兒進行自由探索活動,引導幼兒用筆代替尺子測量教室內的桌椅,自由嘗試測量及記錄的方法。

2、教師用記錄紙、記錄筆、小棒、磁帶。幼兒人手一份動物掛飾(兔、貓、雞、狗等)及測量用具。

幼兒分組材料:吸管棒、筆、小木棒、線、積木、鐵絲、抹布、記錄紙等。

3、將教室佈置成“小熊樂園”的環境。(樂園大門、小火車、小熊家等)

設計意圖:

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幼兒要在一次活動中較為正確地掌握自然測量的方法,並同時知道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教師針對這一活動的重難點,本着在活動中培養幼兒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及數學思維能力,設計了活動的教學流程:自由分散探索、集中討論學習、分組操作探索、集中討論歸納。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到“小熊樂園”參觀引題,結合自由探索活動小結幼兒嘗試測量活動的結果,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1、師:小熊請小動物們到“小熊樂園”參觀學習,看看“小熊樂園”是怎麼建造的,學會後回到森林裏建造自己的樂園。你們聽,小熊樂園的火車來了,讓我們坐着火車去吧!

2、請個別幼兒嘗試用小棒測量大門。

3、教師根據幼兒活動情況小結。示範講解用小棒測量大門的方法及記錄的方法。

4、教師讓小動物學習用筆測量自己坐的積木椅子,教師指導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

5、教師提問:你測量的椅子有幾根筆這麼長?為什麼用一樣的筆測量的結果是不同的?

教師根據幼兒測量結果進行記錄,並引導幼兒發現用同樣的測量工具測量積木,積木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多,積木越短測量的次數越少。

二、教師指導幼兒在自由分組活動中繼續學習測量的方法,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測量用具與測量次數之間的關係。

1、教師介紹分組活動的材料及活動要求。

A組:讓小動物們用吸管棒測量小熊家裏的桌椅和牀鋪有多長。然後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B組:請小動物們分別用長短不同的小棒分別測量一下大門的一塊磚有多長,然後將結果記錄在紙上。

C組:小動物們可以自由選擇盤子裏的。東西作為測量工具,測量小熊火車的一節車廂有多長,你們可以選2、3種工具測量,一邊測一邊想用哪種東西作測量工具比較方便測量。

2、教師交待分組活動的要求。

3、教師組織幼兒分組活動,重點幫助幼兒掌握測量的方法,並引導在B組活動的幼兒思考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之間的關係。

三、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交流,引導幼兒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之間的關係。

1、教師展示A組幼兒的測量結果。

2、教師根據B組幼兒的測量結果引導幼兒發現:為什麼一塊磚測量的次數會不同?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教師引導幼兒發現磚塊時使用的工具長,測量的次數就少,測量的工具短,測量次數就多。

3、教師提問:你選擇了什麼測量工具測量火車的車廂,你喜歡用哪種工具進行測量?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做為測量工具?

4、師:小動物們測量了“小熊樂園”裏的這麼多東西,現在知道怎麼建造動物樂園了吧,讓我們回到森林裏動起手來,建造我們的動物樂園。

四、延伸活動

1、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利用各種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活動。

2、尋找哪些工具進行測量更方便。

大班數學教案《測量》 篇五

活動過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長大了一歲了,今年我還發現小朋友都長高了。

2、設置疑問:但是你們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説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卻説他最高,你用什麼方法能準確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兒猜想及記錄:請幼兒以玩遊戲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後面貼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並填上他選擇的工具。

4、驗證:請每位幼兒找一位好朋友進行測量,並把測量結果貼到記錄紙上進行比較。

5、活動延伸:我們想比較某件事物的長短光靠目測是不準確的,要用比較的方法才能準確的知道。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

6、引發新問題:我們的高度通過小朋友的聰明才智現在知道了誰最高,你們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長的呢?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活動目標:

瞭解測量的概念、條件和方法,形成比較的概念。

活動準備:

塑料繩、卡紙、紙繩、皮尺等。

大班數學教案《測量》 篇六

活動目標:

1、學會用首尾相連的自然測量方法感知物體的長短或距離的遠近。

2、知道在測量同一物體時,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結果也不同。

3、明白測量可以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在生活中比較遠近或物體長短的經驗。

2、學具:水彩筆、記號筆、吸管、絲帶、積木、小木棍等;記錄單。教具:大記錄單;各類尺子。

3、環境創設:佈置能進行立定跳遠空地,並有起點線。

活動過程:

一、遊戲“跳遠比賽”導入活動。

1、請幾位幼兒進行立定跳遠,問“誰跳得最遠?你怎麼知道的?”

2、引導幼兒討論:可以用哪些工具進行測量?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測量桌子的邊長。

1、幼兒自由選擇工具測量桌子邊,教師觀察並指導幼兒探索測量方法。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測量方法,集體討論。小結:測量時要一下挨着一下量。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並記錄結果。

1、幼兒用首尾相接的方法再次測量桌子的邊,並將結果記錄下來。

2、幼兒説出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在大記錄單上進行統計。

3、討論並分析:為什麼同一物體的測量結果不同?小結:用自然測量法對同一物體進行測量時,使用的'工具不同,得出的結果也不同。

四、集體討論:生活中除了可以用木棍、絲帶以及我們的手、腳等來測量外,還可以用什麼工具幫助我們得到最準確的測量結果?

1、讓幼兒説出自己知道的各種測量工具名稱。(如:直尺、三角尺、皮尺、捲尺等)小結:生活中測量不同的物體時,人們會使用不同的測量工具。

2.嘗試用測量工具再次測量桌子的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