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大班數學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06W

幼兒大班數學教案(多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一

設計意圖:

一次泥工活動,有的幼兒選的是沒用過的圓柱體的新橡皮泥,有的幼兒用的是用過的被團成球體的橡皮泥。很快孩子們之間就發生了爭執,有的説圓柱體的橡皮泥大,有的説球體的大。爭執無果,孩子求助於我。最後在我的啟發引導下,孩子們把橡皮泥都團成了球體並進行了比較,發現原來大家的橡皮泥是一樣大的。雖然解決了爭執,但由此我意識到,幼兒由於年齡小,邏輯思維能力差,對體積守恆的概念認識不夠,因而在實際生活中會出現許多認識上的錯誤,所以我設計並組織了該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物體體積的大小不會因位置、方向或形態的變化而變化。

2.嘗試用體積守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發展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座位擺成半圓形。

2.在科學活動區擺放積木、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工具、水果、水果刀等以備操作。

3.大蘋果、香蕉各一個,水果刀一把。

4.圖片、筆與幼兒人數相同。

活動過程:

一、老師與幼兒一起玩遊戲“變變變”。

在指定範圍內大家邊走邊拍手説兒歌“我變我變,我變變變。”當唸到最後一個“變”字時,幼兒根據想象做任意動作並保持不變。如小兔、小狗等動物,大山、小花等自然物體,看書、做操等動態姿勢等。老師拍手,幼兒恢復立正姿勢,重複遊戲。

二、每一遍遊戲後請幼兒説説自己模仿的是什麼

並提問幼兒:雖然大家變成了大山、小兔子、房子……但還原後你覺得自己有變化嗎?有沒有長高、變矮?有沒有變胖、變瘦?你有沒有多個小腳丫?有沒有少個小耳朵呢?(每次提問孩子們都會邊哈哈大笑邊説“沒有”,還用動作證實)

小結:原來不管我們做什麼樣的動作還原後都和原來一樣,沒有變化。

三、再次和幼兒玩遊戲“變變變”,一起變成小貓輕輕走回自己的座位。

四、講故事《蘋果變多了》(故事附後)。

教師邊講故事邊操作演示切蘋果。講完後根據故事提問:小熊的蘋果真的變多了嗎?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把切開的蘋果多次合起來再分開,以幫助幼兒判斷分析。

師幼一起討論、小結:雖然蘋果被切成了四塊,但合起來後還是原來那個蘋果,沒有變多,也沒有變少。

五、遊戲“變了嗎”。

1.先從正面觀察教室裏鋼琴、電視機、桌椅等,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最後回到正面,看看他們有無變化。

2.教師用五塊大型積木先後搭建成房子、小橋、小汽車等,請幼兒判斷積木雖然搭成了不同的造型,但積木的數量、大小、多少有無變化。

3.幼兒任意玩橡皮泥,塑好一個造型後就還原,看橡皮泥是否有變化,有沒有多或少。

六、幼兒看圖玩遊戲(圖示附後)。

1.找相同。看看三排美味食物中,哪兩個食物一樣大,在一樣大的後面打√。下面有五塊積木,看看哪兩座房子是用這五塊積木搭成的,把他們圈起來。

2.數方塊。下面是用許多同樣大小的積木搭成的造型,看看哪兩組用的積木一樣多,把積木數量相同的造型連起來。

七、做完圖片遊戲的幼兒到活動區遊戲:玩橡皮泥、搭積木、切水果。在動手操作中鞏固對“體積守恆”的認識。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在家幫爸爸媽媽分蛋糕、水果等,感知體積守恆。

2.請家長引導幼兒在家裏、户外從不同角度觀察傢俱、建築、花草樹木等,感知體積守恆。

活動反思

1.本活動的組織來源於幼兒生活,解決的是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實際需要。

2.活動自始至終都是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進行的,充分體現了活動的遊戲性,體現了“玩中學”的教育教學理念。

3.活動中教師不是單純的教授,而是以啟發引導為主,引導幼兒主動探索、思考,尋求答案,使幼兒主動而非被動地參與活動。

4.活動注重幼兒的動手操作,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自主思考,充分調動各種感官,達到活動目的。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二

設計思路:

在區角活動和遊戲中,孩子很喜歡用積木經行建構,在活動中,經常會聽到孩子有這樣的討論:“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為什麼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積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積木比我多”。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孩子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中間的積木看不見,不知道有多少。

於是針對孩子空間邏輯的發展,設計了這節以培養孩子有條理推測數量和挑戰空間邏輯的活動。我覺得這個題材對發展幼兒空間方面的計算能力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想針對我部目前還不配備白板的情況下,對教案作進一步的調整和梳理,繼續設計出符合大班幼兒的教學活動。

活動過程:

目標:

1、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學習有序地觀察和統計數量的方法。

2、能清晰地表達觀察的內容,喜歡挑戰空間邏輯遊戲。

準備:正方體小積木;“積木房”圖片若干;記錄用紙和筆

流程:

一、話建築,贏積木

導語:在我們居住的城市裏有各種各樣的老房子和新建築,你喜歡怎樣的房子,為什麼呢?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歡的房子?

過渡:今天我們就用積木來造房子!每組的桌上有幾塊積木呀?夠不夠造一幢房子?

那就請你們就分成4組在數積木遊戲中贏取更多的積木。

二、爭回答,數積木

(一) 數數相同數量的積木房

導語:聽清題目喲!(出示相同數量積木建造的不同房子)

出題:我用積木造了4幢房子,請你們用好方法數一數,每幢房子各由幾塊積木建成的?

形式:將答案記錄在記錄紙上,呈現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對的為本組加上一塊積木。

驗證:移去屋頂,拆層演示

重點提問:房子有幾層?每層有幾塊?一共有幾塊?

小結:數量相同的積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積木被其他積木擋住了,我們不容易發現,點數的時候我們可以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不多數,也不漏數看不見的那些積木。

(二)找找躲起來的積木塊

導語:有的小組領先了,有的小組暫時落後,不過沒關係,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裏有些積木很頑皮,像玩捉迷藏一樣躲了起來。讓我們仔細觀察,把藏起來的積木找出來。

出題:準備好了嗎?請問這幢房子有幾層?每一層有幾塊?共有幾塊積木建成?

重點:移去屋頂…本站 …,拆層演示,幫助幼兒學會數隱藏起來的積木塊。

小結:房子一層層往上造,如果上層有幾塊積木,那這些積木下一定也有幾塊積木

三、造房子,數“磚塊”

(一) 造幢房子把分數

導語:經過兩輪的比賽,哪一隊的領先了呢?請每組朋友用你們現有的積木造一幢房子,然後我們一起來數數你們的房子由幾塊積木建成,共得到了幾分。

重點:鼓勵各組建造出點數上有難度(有多層、有重疊)的房屋

集體點數時一層一層數清楚

(二) 學做小小建築師

導語:(出示建房圖紙)你們造房子、數積木的本領都那麼大。那你們能不能在根據圖紙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鐘內造出與圖上一模一樣的房子,並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他是由幾塊積木建成的呢?

要求:每隊派一個代表挑選喜歡的。圖紙,用積木搭出與圖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點觀察:每組搭的房子是否與圖紙上的一樣,各組搭建、點數的方法。

驗證:他們搭的房子與圖紙上的一樣嗎?記錄的對不對呢?

小結:雖然各隊拿到的圖紙看起來不一樣,其實是同一幢房子從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四、延伸:

導語:小小建築師們讓我們回去建造更多獨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們你是用幾塊積木建成的好不好!

教學反思:

今天的活動較為順利的開展了,也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還成為了我園計算專題組的“一課多研”研討的課例,反思一路走來獲得成功的的原因,我覺得有:

a) 關注細節的設計

計算活動教具多,對環節間的小結語要求也高,在這一次組織活動前教案在我的腦海中一次次的“過電影”,把握了每一個環節的細節要點(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狀況、每一次小結重點提煉和梳理的內容、重難點落實的方式)。“細節決定成敗”,活動前我讓一個個環節都順溜了,我想這也是活動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b) 注重互動的有效性

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羣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不僅關注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也為孩子們創造了很多合作互動和思考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係,瞭解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導幼兒知道日曆等是查看時間(日期)的工具,學習查看他們的方法。

3、培養幼兒的觀察和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張,自制外形似房子狀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區分),小字卡(同前)和數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類掛曆、枱曆、月曆等佈置的展覽區。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激發興趣。

導入語: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數字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高興嗎?那我們先一起來認一認、讀一讀。看到這些數字,你想到了什麼?(學號、年齡、時間等)

二、出示房子,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瞭解數字之間的關係。

(1)出示房子圖,小朋友瞧,這裏還有許多有趣的數字呢!仔細看看,你發現了什麼?

你們發現了這麼多祕密,真了不起!咦,這些數字裏還藏着一個好聽的故事呢!想不想聽?

教師利用大字卡講述故事。

(2)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卡回答問題。

年媽媽的孩子叫什麼名字?它有多少個日娃娃呀?它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

大月房有哪幾個月?小月房有哪幾個月?

大月有幾日?小月有幾日?

頂小的月是幾月?有多少日?

三、學習查看掛曆的方法,練習找日期。

(1)現在老師指日期,請小朋友説出是幾月幾日?

老師説日期,請小朋友把它找出來。

師:那今天是幾月幾日?你們怎麼知道的?

教師總結:對了,象日曆、掛曆、枱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幾天小朋友都帶來了一些掛曆、枱曆,今天我們就來開個展覽會,看看找找説説日期(如:生日、節日等),並介紹給旁邊的小朋友和後面的老師聽。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

2、在猜測中,學習推理、提問的方法。

活動準備

立體圖形的盒子(正方體、長方體[有兩個正方形]、長方體[全部是長方形]三稜柱),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小禮物若干,墊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遊戲《幾何圖形找朋友》

1、複習幾何圖形名稱

2、遊戲《幾何圖形找朋友》

玩法:一個立體圖形找一個平面圖形做朋友,它們之間要有關係。找到朋友放在墊子上回到座位上。

●第一次遊戲

----提問:誰和誰是好朋友,它們有什麼關係?

●第二次遊戲

---提問:一個立體圖形只能有一個平面圖形做朋友嗎?

:這些幾何圖形中,有的立體圖形可以找到一個平面圖形做朋友,有的立體圖形可以找到兩個平面圖形做朋友。

二、遊戲《猜禮物》

玩法:禮物藏在幾個盒子中的某一個裏,不能走上來看,不能用手觸摸。但是你可以問我問題,我只能回答你“是或者不是”。猜對了禮物就歸你。

規則:

1、不能上來看,也不能摸盒子,只能問問題。

2、我只能回答你“是或者不是”

●第一、二次遊戲:教師藏禮物

----提問:可以怎麼問呢?(引導幼兒問:禮物是藏在XXX的盒子裏嗎?)

●第三、四次遊戲

師:這次請一個小朋友來藏,誰願意來猜?

-----提問:哪一個肯定不是的?

:立體圖形的罐子上面有平面圖形,只要問問上面有什麼平面圖形,就能夠猜到禮物藏在那個罐子裏。

●延伸:今天我們試着在三(四)個罐子中間猜糖果藏在哪?我還有一些禮物,如果藏在更多的罐子裏,你能夠用今天的方法猜出它藏在哪裏嗎?

教師通過“猜禮物”這樣一個遊戲設計,主要將目標定位在圖形的認知上。我們知道大班幼兒對於大多數平面圖形或立體圖形基本上都是能夠認知和説出圖形名稱的,是不是兒童能夠叫得出這個幾何圖形的名稱就表明兒童對這個圖形的特徵就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呢?老師們,讓我們帶着以下兩個問題,一起來探討吧!

拋問:

1、你認為教師要幫助兒童對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關係,加強認知重點應關注什麼?

2、如果第二環節,不用“猜禮物”的提問方式表徵圖形之間的關係,還可以採用怎樣的活動形式進一步體驗圖形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