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四年級美術下冊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2W

四年級美術下冊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篇一

1、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參觀、欣賞,讓學生了解穿編工藝的材料、工具和特點,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審美意識和審美習慣。

(2)操作目標:選用適合的材料,大膽地將自己設計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編方法”表現出來。

(3)情感目標: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藝術活動的樂趣和審美意趣,養成主動探求與創造的良好習慣。

2、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瞭解穿編物品的一些簡單製作方法,體驗中國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增強學生對祖國藝術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運用適合的材料及“穿編法”製作出具有一定創意的作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建議課時:

1~2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電腦課件、穿編材料、製作工具。

學生準備:

穿編材料、製作工具。

教學思路:

本課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與中隊活動相結合,帶學生到穿編手工藝廠參觀,第二課時進行設計製作。

參觀活動:

帶領學生到穿編手工藝廠參觀,讓學生親身體驗現場製作的'氣氛,並與穿編藝人進行交談,感受中國穿編藝術的博大精深。

談談感受:

回校後,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談談參觀後感受,説説自己對穿編藝術有了哪些瞭解。

拆編遊戲:

全班以4人小組的形式玩拆編遊戲。遊戲要求(拆前仔細觀察穿編物由哪幾部分組成,小組成員可以進行分工合作,仔細揣摩各種各樣的穿編方法,並做好記錄,組裝時細心謹慎,小組成員要配合好,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拆編得又快又好。)教師對遊戲結果進行簡單的評述。

圖片欣賞:

教師播放電腦課件,學生欣賞有關穿編物品的圖片。

同桌討論:

看了這麼多穿編的圖片後,説説你準備穿編什麼。

教師演示:

教師用紙條進行穿編演示。

用鉛筆畫底稿。

用刀刻出橫的或豎的小口子。

剪下比小口子略窄的紙條。用紙條上下穿編。

用手指將穿好的紙條向上挑起形成弓狀,再將紙條兩頭工紙的反面固定,一幅漂亮的作品呈現在我們面前了。

學生製作:

以同桌合作的形式,用彩色蠟光紙、雜誌封面等材料進行穿編練習,可以模仿例做,也可自己創造方法做。

交流與評價:

以“穿編博覽會”的形式展示作業,讓學生説説你最喜歡哪件作品?為什麼?

課後拓展:

回家後尋找一下身邊的穿編物。

閲讀一本有關穿編的書籍。

上網查詢一些有關穿編的資料。

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一、初步瞭解靜物的分類、組合,及構圖中主次關係的基本知識,感受繪畫作品中構圖的美。

二、運用所學,以線描的形式表現身邊的靜物,初步做到有意識地運用構圖這一繪畫語言來傳遞情感與思想。

三、培養樂於觀察事物,形成對靜物繪畫的濃厚興趣和熱愛之情。教學重點:

一、學生能運用所學對靜物進行分類、組合並形成基本的構圖意識。

二、讓學生了解靜物畫家及線描靜物畫作品。教學難點:

一、運用所學,以線描的形式表現身邊的靜物。

二、初步運用構圖語言來傳遞情感和思想。教具準備:各類靜物、

學具準備:畫紙、橡皮、鉛筆,水彩筆、油畫棒教學時間:40分鐘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4分鐘)

1、老師拿出一個蘋果,詢問同學們喜歡吃蘋果嗎?討論蘋果的用處(有營養、好看)圖片展示各類物品(水果類、蔬菜類、學習類、家庭生活類等等)。蔬菜和水果非常有營養,對我們的成長非常有幫助。各類文具等生活用品因為同時具有使用價值和觀賞價值,所以成了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好夥伴。(我們可以給這些物品使用一個統一的概念名稱)

2、在生活中我們接觸的這些物品,它們靜止不動、無聲無息、陪伴着我們學習、生活、成長,這些物品我們都可以把它們叫做靜物。我們把它們擺放在一起的時候,就給它們組成了一個美麗的大家庭。 3、展示課題《靜物一家》

二、探究學習:(13分鐘)

1、同學們,老師今天也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禮物,請你們將它們組合起來擺放在課桌上。(學生隨意的組合)

2、老師這裏有幾張靜物的圖片,想請同學們幫老師選一張你覺得比較喜歡的好嗎?請學生回答為什麼這樣選擇?(老師總結,這也是老師要告訴大家的,一幅比例大小合理的構圖,給我們的心裏感覺是比較舒服的)

3、構圖的第一步就是合理的擺放靜物,這裏面同學們可以考慮主題物體佔據大面積位置,次要物體要起到襯托主體物的作用。這樣畫出來的作品才會比例合適、構圖飽滿。

4、同學們以組為單位把課桌上的靜物擺放做一個比較合理的。調整。老師幫忙指導、及時評價並幫助學生擺放靜物。(由學生嘗試畫一幅靜物的構圖練習。要求靜物在畫面中佔據的位置和比例要適當,並及時對學生的練習作品進行評價。)並示範線描寫生:(老師在黑板上用線描的形式示範靜物線描寫生。邊畫邊講解要注意線條的粗細、疏密、穿插組合。)

5、靜物畫:以相對靜止的物體為主要描繪題材的繪畫。欣賞線描靜物繪畫作品。(在欣賞作品時提醒學生應該注重觀察畫面的構圖。)

三、作業(18分鐘)

1、在畫紙上以線描的形式畫出本組靜物組合。

2、畫面中物體的組合體現主次關係,構圖飽滿,畫面美觀。

四、交流評價:(5分鐘)

互相欣賞同組之間的作品,可以從構圖和線條變現的角度進行評價。(構圖是否飽滿,畫面中心有沒有太偏)

五、課後延伸

生活中還有哪些靜物可以成為我們的藝術作品?你是否願意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記錄下來,留下我們對美好生活回憶呢?

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感受古今中外的罐和壺的造型特點,瞭解有關器皿的文化,掌握簡單製陶的技法。

(2)學會用多種形式和手法進行創作、表現出罐和壺。

(3通過欣賞各種罐和壺,體會其中的美學內涵,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能領略罐和壺的藝術美感,用多種形式表現罐和壺。

教學難點:能運用多種藝術的手段,表現出不同形式的罐和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女媧補天》的一段動畫,收集古今中外的罐和壺的圖片和介紹資料製成課件,一個陶罐和一個瓷壺。

學生準備:繪畫用具,課前關於罐和壺的'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思路:

(1)動畫導入:

從《女媧補天》的動畫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知道泥土是生命之本,伴隨人類文明使用至今,人們為了滿足生活的需要,發明了用黏土製陶的方法,製作了許多造型各異的器皿。

(2)欣賞:

A、從古至今在造型、紋樣上有代表性的罐和壺圖片。

B、國外從古至今有代表性的罐和壺圖片。

C、藝術大師的作品以及現代的一些奇特造型的罐和壺。

(3)説感受

A、現代的罐和壺與古代的罐和壺有了哪些區別?你喜歡現代的罐和壺,還是喜歡古代的罐和壺?

B、你見到了哪些材質的罐和壺?

C、你喜歡古代罐和壺上的紋樣嗎?你知道上面的紋樣有什麼特殊的含義?

(4)創作練習

用所帶來的繪畫用具創作、表現,畫一畫自己喜歡的罐和壺。

作業展示:創設情境,舉辦一個“罐和壺的創意空間站”,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讓學生評選出最受歡迎的10項設計。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古今中外的罐和壺的圖片、陶泥、製陶的簡單工具(泥土、墊紙板、水罐、抹布)。製作好的作品若干。

學生準備:繪畫用具、課前關於罐和壺的資料。

教學思路:

1、看陶

A、欣賞藝術大量作品及古今中外的罐和壺的圖片。

B、欣賞製作好的陶罐和陶壺的作品。

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篇四

一、總體思路

浙美版四年級下冊美術教科書的編寫,以國家一系列有關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別是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針,以教育部制定並頒發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為主要依據,打破過去以美術學科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教材體系結構,構建以促成美術素養的形成為核心,以探究性美術實踐活動為主線,以突出美術教育視覺性、實踐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單元結構為基本特徵的美術教材新體系。

本教材的編寫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四年級國小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全冊共有19課,分為10個隱性單元,內容涵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4個學習領域,其中“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佔有較大比重,“欣賞〃評述”大多隨堂教學,因而均分配在各課之中。

全冊的單元、內容、學習領域及課時安排情況如下表:

本冊單元和課節教學內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淺人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排列的,但是也有並列的內容。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時,課序可根據季節、學校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作一定的調整。課時數只是一種建議,教師在教學時亦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學條件作適當調整。

二、教學方法

瞭解了本冊教材教學內容安排的總體思路,接下來最要緊的就是如何教學。那麼,如何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本冊教學?編者認為在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應創造條件,多給學生感悟優秀美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例如在上第9課《奇妙的點彩》時,先讓學生先欣賞點彩名家作品。教師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對點彩作品的觀察、理解、感悟,而應當讓學生對藝術家如何通過奇妙的點彩方法描繪景物進行比較、討論,從而引導他們感受藝術表現的

美,瞭解點彩畫法的不同表現形式及其美感,並讓他們多談談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審美情趣。

2.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生創新思維苗子一定是在讓其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因此,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緊密聯繫的。

那麼,應該如何做呢?

首先,要幫助學生獲得親身體驗,形成喜愛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創新的慾望。例如第5課《時鐘造型設計》應抓住“時鐘造型設計除了新穎、美觀,還應注意些什麼?仔細觀察課本上的幾幅圖,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讓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想象出與眾不同的造型來,可先讓學生講講自己的思路,以便互相啟發,激活創造性思維。然後,讓學生通過互相比較,採用類比、求異、想象等方法,引導學生創造。

3.創設文化情境,涵養人文精神。

新課標指出美術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美術學科具有知識面廣、綜合性強的特點,它與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有着直接和暗含的關係,因此,它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人的整體素質培養具有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把美術學習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可以使學生較為全面地瞭解美術與人類、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情感、美術與政治、美術與歷史等方面的聯繫,從而更好地學習美術。以前,由於過分強調美術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忽略了美術文化的滋潤,影響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因此,今天降低美術知識和技能的難度,注重美術文化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鑑賞能力和創造能力,涵養人文精神,是新世紀美術教育的一大特點。

那麼,如何在教學中突出美術文化的學習呢?

首先應重視在美術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例如,第6課《家鄉的'橋》在教學時用家鄉的名橋等讓學生感受傳統建築悠久歷史和文化積澱,同時還讓學生知道了橋的造型和寓意,以及這些橋背後的故事。又如第12課《亭子》在讓學生欣賞和表現亭子的同時,也瞭解亭子在我國傳統的地位和象徵意義。

4.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本次課改的重點就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即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在這些學習方式中,培養學生依靠自己主動建構知識與活動,去與他人互動,與環境互動,與人類文化互動,達到自身進一步發展的目的。例如,在第2課《年年有餘》中設問:“我國民間為什麼喜歡在門上貼這樣的年畫?”應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場景,分析歸納出民間年畫的寓意,一定要避免老師直接講解。

教師要尊重與愛護學生,對每個學生的創造成果要給予充分的尊重,不要用統一的規定去束縛學生的手腳,學生作業應是個性的體現,要以豐富性、多樣性的要求去迎合學生的需要,如果學生完成的作業各不相同,則應該充分肯定。例如,在第5課《時鐘造型設計》中絕不要讓學生按教師的要求照樣子創作一樣的作品,而應該讓學生找尋各自喜歡或適合的材料,最後完成的作品主題也可以千變萬化。當然,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並非讓學生放任自流。但教師也不要把自己的體驗作為“標準答案”強加給學生,而應該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在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

5.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

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需要用美術以及美術與其他學科相交融的方法來解決各種問題的機會將越來越多,這就使得當今美術課應十分注意以美術為主體並聯合其他學科學習,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人類社會的豐富性,瞭解各學科的共通之處和相異之處,理解美術對生活的獨獻,使他們真正獲得綜合運用美術以及其他知識、技能來解決學習與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應發掘綜合性內容,例如在第4課《安全標識》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完成安全標識的設計,還可以緊密結合當今現代生活中安全為主題展開討論,也可以結合其他學科的教學,開展美術活動。

探究性學習是美術學習的一種好方式。教師應鼓勵學生對問題多思考,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如第14課《線條的魅力》教學中可向學生提問:“在自然界和我們的生活中都存在着千變萬化的線,你發現了嗎?説説哪些物體上的線使你覺得很美?為什麼?”讓學生能通過看一看、想一想、畫一畫,自己發現美,從而提高觀察、發現美的能力及興趣。

6.重視學生的自評與互評。

傳統美術課程評價是一種以課程目標為依據的鑑定和甄別,現代

課程評價應貫徹素質教育精神和“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要通過突出評價的過程和個性的差異性等,建立發展性的評價體系。評價標準應改變“像不像”等“技能性”的單一化評價標準,體現美術的多樣性、個性化、創造性等基本特徵。在評價中除了要完善教師對學生學習評價的觀念與方法,也要讓學生學會自評、互評,這實質上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和自我教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者。例如在第5課《時鐘造型設計》中可以讓學生説説自己設計的時鐘造型的特點及改進意見,使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知識,提高技能,培養審美情趣。這樣的教學課堂氣氛一定更為生動活潑,學生更感興趣,教學質量將大大提高。

7.恰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範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例如上第10課《落日》可以用多媒體圖像讓學生觀看、欣賞落日美景,仔細觀察日落時的天空與景物色彩;第18課《良渚古玉》讓學生看大量的良渚古玉圖片或者錄像;第6課《家鄉的橋》可以讓學生參觀訪問當地的橋等。

8.廣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

本次課改“給予教師更大的教學空間”,強調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努力開發當地的課程資源。因此,本教材在設計時留有20%左右的課時由教師根據本地區、本校師生的實際需要安排教學內容,實施教學,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廣泛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如各種圖片、光盤、攝影資料;參觀美術館、博物館、博覽會、藝術家工作室;校園環境、社區環境、自然環境等都是開發利用的對象。另外,還應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加強學生之間、學校之間、省市之間和國際之間的學生作品的交流。

以上意見,僅供教師們在理解本教材及教師用書時參考。本冊教師用書的編寫由於時間緊、任務重,難免有差錯,希望廣大教師能給予指正。同時,編寫者也希望本書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成為廣大教師實踐美術新課程理念的墊腳石。相信教師們一定會以課改精神為指針,以新的美術教育理念搞好新教材的試驗,為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篇五

課時:2課時

教材分析:

本課的要點是讓學生了解光對美術作品的影響。

→←

光有自然光,如太陽光等;也有人造光,如燭光、燈光等。在人們的生活中離不開光,其實繪畫、雕塑、建築、工藝品也要依靠光,只有在光的映襯下,藝術作品才會顯得更加生動迷人。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光與美術的關係。

2.指導學生採用紙張或其他材料設計製作作品,並利用光的照射,進行展示。

3.通過活動,讓學生產生對光的興趣和對科學的追求。

教學重、難點:

欣賞、瞭解光與美術的關係。

用紙或其他材料製作作品。

用不同顏色的人造光照射作品,進行展示。

教學準備:

請學生事先準備了各種卡通形象的玩偶、圖片等。各種燈光設備。

教學過程:

一、感受光的魅力:

請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各種卡通形象的玩偶拿出來。

讓一個學生用一些卡通形象編故事,幾個學生根據故事情節擺放玩偶、圖片,或者簡單構出畫面,另一些學生用光源對已構好的畫面或場景進行照射。

引導學生進入到了學習狀態,認真地聽故事,然後對構圖不夠合理的大膽提出建議。

教師引導:象不像舞台上表演卡通片?比單純的畫面效果好多了是吧?

請學生提出自己的建議,如:“把光用藍色的皺紙包住變成藍色的光,更符合故事情節的氣氛。”“光從卡通形象的下面往上照,才能有恐怖的效果。”

在熱烈的討論中,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光的魅力,興趣被調動起來。

二、瞭解光的魅力:

教師再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欣賞大師的作品,學生在美的體驗中進一步分析總結光影與美術的關係。

教師可先讓學生欣賞、瞭解不同光照射下,美術作品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白天太陽光下的建築,晚上在燈光照射下的。建築;雕塑作品在不同光線下的不同效果。甚至也可以利用畫室裏的石膏像,在不同光線照射下的不同效果,讓學生了解美術作品與光的密切關係。除此之外,還可以列舉電影、幻燈、投影片、皮影等藝術,來説明藝術與光之間的相互關係,以此激發學生對光的興趣。

三、探究光的魅力:

在製作作品前,先讓學生通過分組實驗總結出:表面光滑的物體與粗糙的物體,不同材質的物體,在光的照射下,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四、佈置下一次需要的材料。

佈置學生尋找紙張或其他材料設計製作作品,下次利用光的照射,進行展示。

執教時間:6月15日——6月16日

第二節

一、啟發思路:

教師歸納總結光影與生活、光影與美術的關係,分析幾個相關作品的設計思路並演示一些具體的製作方法。

學生分頭設計方案,與組內同學討論改進方案,並按方案完成作品。

二、展示光的魅力:

作品完成後,可舉辦一小型的展覽,展示學生各自的作品,互相評價、欣賞。提醒同學在展示作品時,要注意用電與用火的安全。

教學評價

能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各個過程。

能否瞭解光與美術的關係。

作品是否有創意。

執教時間:6月19日——6月21日

札記:作品完成後,我們舉辦了一次小型的展覽,展示學生各自的作品,用電筒來製造光的魅力。互相評價、欣賞。並提醒學生用電與用火的安全。

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篇六

發佈時間:

20xx—03—24

課題:

1、植物寫生

授課時間:

四(1)2。21、四(4)2。21

教學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觀察與寫生的關係。

應會:瞭解植物的種類和生長特點,學習用線表現植物特徵及其前後關係。

2.隱性內容與目標:

在觀察、表現植物的過程中,感受植物的美,瞭解植物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以及良好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寫生造型的表現能力。難點:細緻的觀察,精細的表現;構圖大方、以及畫面的整體感。

教學準備:

勾線筆,水彩筆,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組織教學 穩定情緒講授新課體驗、表現、創新

展示、交流、評價

1檢查用具準備情況。 穩定情緒,做好上課準備。 2課件出示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植物,讓學生仔細觀察讓學生仔細觀察各種植物的特徵、姿態。板書課題:植物寫生解題指導學生欣賞中國畫(君子蘭)學習他們線條的粗細變化。同時介紹畫的簡單知識,強調深入反覆觀察在繪畫中的重要作用。欣賞學生優秀作品着重講他們的不同處理手法。進一步分析觀察各種植物的結構與花紋。 學生討論。 3完成作業 學生仔細觀察,並用鉛筆起小稿,教師巡視輔導。 4請學生談:通過觀察各種植物,你發現了他們有哪些特徵? 5(1)、説一説,所畫植物的生長特點? (2)、不同角度的花和葉各有什麼不同? (3)、植物的`前後關係如何表現?學生作畫,教師巡視輔導,要強調用線時,注意線條的疏密、繁簡、長短等變化。(4)、小組自評。 (5)、全班互評。3、教師對本課的學習情況作概括性的評價。(四)、拓展延伸 1、認真觀察身邊景物。 2、再畫自己喜愛的作品 學生欣賞學生欣賞了解反覆觀察在繪畫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觀察各種植物的結構與花紋學生仔細觀察,完成寫生 以小組進行研究、討論學生作畫小組選拔較好的作業 板書:課件

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篇七

課時:2課時

教材分析:本課的要點是讓學生了解光對美術作品的影響。光有自然光,如太陽光等;也有人造光,如燭光、燈光等。在人們的生活中離不開光,其實繪畫、雕塑、建築、工藝品也要依靠光,只有在光的映襯下,藝術作品才會顯得更加生動迷人。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光與美術的關係。

2、指導學生採用紙張或其他材料設計製作作品,並利用光的照射,進行展示。

3、通過活動,讓學生產生對光的興趣和對科學的追求。

教學重、難點:

1、欣賞、瞭解光與美術的關係。

2、用紙或其他材料製作作品。

3、用不同顏色的人造光照射作品,進行展示。

教學準備:請學生事先準備了各種卡通形象的玩偶、圖片等。各種燈光設備。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感受光的魅力:

請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各種卡通形象的玩偶拿出來。讓一個學生用一些卡通形象編故事,幾個學生根據故事情節擺放玩偶、圖片,或者簡單構出畫面,另一些學生用光源對已構好的畫面或場景進行照射。引導學生進入到了學習狀態,認真地聽故事,然後對構圖不夠合理的大膽提出建議。教師引導:象不像舞台上表演卡通片?比單純的畫面效果好多了是吧?請學生提出自己的建議,如:“把光用藍色的皺紙包住變成藍色的光,更符合故事情節的氣氛。”“光從卡通形象的下面往上照,才能有恐怖的效果。”在熱烈的討論中,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光的魅力,興趣被調動起來。

二、瞭解光的魅力:

教師再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欣賞大師的作品,學生在美的體驗中進一步分析總結光影與美術的關係。教師可先讓學生欣賞、瞭解不同光照射下,美術作品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白天太陽光下的建築,晚上在燈光照射下的建築;雕塑作品在不同光線下的不同效果。甚至也可以利用畫室裏的石膏像,在不同光線照射下的不同效果,讓學生了解美術作品與光的密切關係。除此之外,還可以列舉電影、幻燈、投影片、皮影等藝術,來説明藝術與光之間的相互關係,以此激發學生對光的興趣。

三、探究光的魅力:

在製作作品前,先讓學生通過分組實驗總結出:表面光滑的物體與粗糙的物體,不同材質的物體,在光的照射下,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四、佈置下一次需要的材料。

佈置學生尋找紙張或其他材料設計製作作品,下次利用光的照射,進行展示。

執教時間:6月15日——6月16日

第二節

(一)、啟發思路:

教師歸納總結光影與生活、光影與美術的關係,分析幾個相關作品的設計思路並演示一些具體的製作方法。學生分頭設計方案,與組內同學討論改進方案,並按方案完成作品。

(二)、展示光的魅力:

作品完成後,可舉辦一小型的展覽,展示學生各自的作品,互相評價、欣賞。提醒同學在展示作品時,要注意用電與用火的安全。

(三)、教學評價

1、能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各個過程。

2、能否瞭解光與美術的關係。

3、作品是否有創意。

執教時間:6月19日——6月21日

札記:作品完成後,我們舉辦了一次小型的展覽,展示學生各自的作品,用電筒來製造光的魅力。互相評價、欣賞。並提醒學生用電與用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