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戊戌變法 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38W

戊戌變法 教案【多篇】

八年級戊戌變法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康有為再次上書;康、樑組織保國會;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戊戌政變和“戊戌六君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通過對戊戌變法內容的分析,引導學生認識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戊戌變法成敗得失分析、概括,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掌握辯證的觀點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以康、樑為代表的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民族危難之際,為改變現狀,救亡圖存,努力向先進的西方學習,要求維新變法。培養學生關心時政,關心祖國的前途命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戊戌政變過程的教學,以維新志士為變法圖強勇於犧牲的事蹟為榜樣,培養學生愛國救國的意識和優秀品德。

重點: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難點: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和失敗原因

教學思想:

本課涉及的理論知識較多,特別是重點、難點部分,國中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教學中教師要把講述、體温、討論等方法結合起來,精心設問,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 ,尊重學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的意識和關心時政的精神。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教師提問:“公車上書”在當時起了什麼作用?學生回答: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然後教師指出:公車上書後,全國的維新變法運動不斷髮展,帝國主義掀起的瓜分狂潮進一步刺激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高漲,1898年6月,光緒帝下詔變法,這就是歷史上的“戊戌變法”。

二、保國會的成立:按書中材料講清保國會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維新

屏幕顯示“百日維新”的內容,教師設問,引導學生分析。

師:哪些內容會損害封建頑固勢力的利益?

生:改革舊制部分(學生可能會回答具體內容)

師:對。這樣變法必然會遭到他們的反對,這也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

師:“允許官民上書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願望?

生:人民、當官的。

師:這裏的“民”具體指什麼人?

學生可能不會立即答出,教師要分析“民”指的是新興的資產階級,所以,政治方面的改革就是讓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有機會參與政權,反映了資產階級的願望。

師:經濟方面的改革會起到什麼作用?

生:(概括)有利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

師:文化方面的改革呢?

生:(概括)有利於文化、教育、科技的發展,有利於西方科技的傳播。

師:軍事方面會產生什麼影響?

生:學習西方先進的訓練方法,增強國防力量等

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回答書中的思考題。答案略。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

四、戊戌政變

以學生自學為主。(電腦屏幕顯示有關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戊戌政變的經過)認識慈禧太后的專權兇殘、袁世凱的陰險狡詐、譚嗣同的英勇無畏。記住戊戌六君子的名字。教師最後指出:戊戌政變標誌着戊戌變法的失敗,從光緒帝下詔變法到變法最終失敗,前後僅103天,因此,這場變法又稱為“百日維新”。

小結:戊戌變法的失敗使中國喪失了一次擺脱民族危機,走向富強的機會。但是維新志士們滿懷愛國熱情,為變法就往而奔走呼號,殫精竭慮,他們的行動是符合維護民族獨立和發展資本主義這一歷史潮流的,是愛國的、進步的,顯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必將激勵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繼續奮鬥。

板書設計

八年級戊戌變法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習瞭解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戊戌政變等基本史實過程。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戊戌變法內容的分析,引導學生認識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對戊戌變法成敗得失的分析、概括,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用辯證的觀點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在瞭解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民族危難之際,為救亡圖存,維護民族獨立和發展資本主義而不懈努力的史實基礎上,培養學生關心時事、關心祖國前途命運,以天下為己任,勇於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質。

4、過程與方法目標

採用體驗學習、分組討論、列表分析等方式,組織學生閲讀分析、交流探討。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公車上書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百日維新。

維新變法作為一次大規模的政治活動是從“公車上書”開始的,本課的又一個重點是“百日維新”,它是維新運動的__,變法法令的內容集中體現了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政治主張。儘管這些改革措施帶有不少侷限性,但維新派希望通過變法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局面,發展資本主義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

難點: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

從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教育四個層面對變法內容逐項分析,加深資產階級改革性質的理解,全面把握變法在社會上所起到的思想啟蒙作用和對後來資產階級革命產生的深刻影響。

教學工具

幻燈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課件,在《走向共和》主題曲的背景音樂中導入課)

甲午中日戰爭後,帝國主義國家對我國的侵略日益加劇,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為救亡圖存,當時中國的各界人士進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戊戌變法。

(通過介紹當時中國社會背景進行導入,目的是讓學生在瞭解當時社會背景的情況下,更好地理解內容,便於解決重點和難點。)

教師出示:第7課戊戌變法

設計情境模擬題目——“獻計獻策”:

(二)自主學習(出示幻燈片,學生帶着以下問題自學。時間:10分鐘)

(三)師生互動:

合作探究:請同學們結合自學指導,閲讀教材,回答問題。(20分鐘)

自學指導一:

1、揭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的標誌性事件是什麼?

2、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為什麼除反對簽訂《馬關條約》外,還要求變法?

學生展開討論,並從當時的社會形勢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思想主張兩方面得出結論。

學生討論後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精講點撥一:公車上書雖然最終失敗,但我們能通過這件史實學習到當時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的一種什麼樣的精神?這時學生的思維再一次被調動起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

小結、過渡:中華民族具有優良的愛國傳統,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危急關頭,為了救亡圖存,康有為、梁啟超等資產階級維新派積極掀起了維新變法活動。

自學指導二:

1、公車上書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有哪些主要的維新活動?

2、光緒帝按照維新派的意圖,所頒佈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內容?法令的頒佈有何重要的歷史意義?

精講點撥二:

1、維新派為了擴大政治影響和__宣傳,先後創辦了多份報刊和政治團體。其中最的是《中外紀聞》和強學會,強學會的成立標誌着維新派政治團體的形成,《中外紀聞》是強學會的機關報。維新派政治團體的形成促進了維新變法運動的發展。

2、和學生共同閲讀維新派與頑固派的對立觀點並進行討論:你同意那種觀點?為什麼?

維新派:“無百年不變之法。”“能變則變,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頑固派:“祖宗之法不可變。”“寧可亡國,不可變法”。

分組討論後,教師歸納總結。

戊戌變法法令內容,可製作一個表格,從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對各項內容逐項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分析,在討論的基礎上——歸納這些法令產生的影響。並簡單探討變法的進步性和侷限性。

結論:

進步性:“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促進了資本主義思想的啟蒙”。

侷限性:“沒有發動人民羣眾”和“沒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張”。

過渡語:從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的變法內容可以看出,戊戌變法只是對原有的封建機體的局部改革,是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進行的自上而下的缺乏廣泛羣眾基礎的改革,是要在中國推行君主立憲政體的改革。這場改革不可能得到慈禧太后為代表的封建派的支持。最終,它必定會失敗。

請同學們閲讀教材最後一段,思考自學指導三提出的問題。

自學指導三:

1、戊戌變法是怎樣失敗的?為什麼稱為“百日維新”?

2、戊戌變法為什麼會失敗?從中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精講點撥三:

1、變法觸動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逮捕維新人士,變法運動失敗。從變法開始到結束只有103天,所以稱為百日維新。

2、教師歸納:

(1)維新變法觸及了封建統治階級中頑固派的利益

(2)頑固派的實力強大

(3)維新派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力量較弱。

(4)中華民族資產階級維新派由於自身的侷限性,不敢發動和依靠人民羣眾。

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走資本主義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四)教師小結:

1、揭開維新變法序幕公車上書(1895年)

2、維新變法運動的發展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及其機關報——強學會、《中外紀聞》

3、維新變法運動的__及失敗戊戌變法1898年6月—9月(百日維新)

課後小結

通過提問、回答、歸納講述,使學生在明確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時,掌握章節之間內容的內在聯繫。

重點講解康有為的《應詔統籌全局折》。強調在《應詔統籌全局折》中實際上提出了資產階級維新派在當時形勢下的施政綱領。指導學生閲讀思考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內容。指出維新派成立保國會是為變法進行的組織準備。保國會一成立,頑固派與維新派的鬥爭更加激化。一則壁壘分明瞭,二則意味着思想領域的維新變法即將轉變為政治領域的付諸實施階段,鬥爭更加激化、這是必然的。

具體分析變法詔書的進步性和侷限性:

進步性:

①“提倡官房上書言事”須講清楚兩點:一是從發展來看,清朝舊制不僅平民不能上奏章言事,就是一般的四品以下的京官和三品以下的地方官也都沒有資格上書言事。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康有為多次上書被輕易地扣壓了。如今加以提倡,而且光緒帝極為重視,這無疑是一大進步。二是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分析,一般的老百姓大多為生計操勞,沒有文化,當時能夠上書言事的大多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為資產階級維新派參政一種方式和途徑,有利於打破封建統治思想。

②“消閒散重迭機構,裁汰宂員”有利於打破封建政治體制,提高政府辦事效率。③經濟方面的舉措,無疑有利於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是符合世界歷史發展潮流的進步舉措。

④文化教育方面的舉措,一是不僅有利於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而且有利於傳播和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二是廢除八股取土,改試策論,開設經濟特科,這實際是在改變官僚機構的構成,用現代話説就是政治體制改革,無疑是有利於資本主義變革的。侷限性:①沒有觸動封建頑固派的實權地位。突出的是慈禧太后牢牢地控制着光緒帝和左右局勢的權力。維新派幻想頑固派會放任他們去變法。反映出維新派對資本主義制度與封建制度的嚴重對立性認識不足,也缺乏政治鬥爭的經驗

②沒有涉及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等政治主張。反映出康有為等在當時選擇的是漸進的變革道路。從當時中國社會狀況考慮,有它現實性的一面。這是歷史發展客觀的侷限性,非維新派主觀的侷限性。

③軍事方面的舉措,沒有采取由維新派掌管軍隊的措施,以至於面對政變陰謀,束手待斃,運動失敗了。反映出維新派對政治鬥爭殘酷性認識不足,沒有認識到軍隊在政治鬥爭中的重要作用。戊戌變法不可避免地失敗,也就不足為怪了。

八年級戊戌變法教案 篇三

三、維新派與封建頑固勢力的論戰

師:1898年1月24日下午三點,在總理衙門的西花廳,一方是李鴻章,榮祿,一方是康有為,在場的還有翁同 等人。榮祿首先發難,講:祖宗之法不可變!康有為立即駁斥道: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於祖宗之法!既如此地為外交署,亦非祖宗之法所固有,因時制宜,誠非得已!雙方的辯論,較量主要圍繞三個問題面展開的。1. 主要內容

生:(閲讀教材的大、小字,瞭解論戰的主要內容)2. 實質與作用

師:這場論戰的實質是什麼呢?

生:(分析回答)

師:論戰的作用有哪些呢?

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正確的結論與認識)

師:這場論戰説明了什麼?反應了什麼問題?(引導學生從論戰的實質去思考)

生:(思考、討論回答)

師:(談自己的看法)説明正在成長中的中華民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要求分享政權的願望,反映出他們有強烈的鮮明的愛國心,正義感。

師:(引導學生回憶林則徐,魏源等人的新思潮,洋務派的洋務思想)這些思想與維新派的維新思想有什麼異同點?

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主張、目的、特點、代表的階級利益等方面思考回答)

師:維新派做了大量的準備,特別是思想輿論準備,目的是為了把其政治主張付諸於社會實踐,實現社會改良。而社會改良真能得以實施,還需要什麼條件呢?(引導學生從改良的概念入手進行思考)

生:(討論、思考、簡單回答)

師:(總結學生的回答)皇帝的支持,維新派要有具體的改良方案和自身組織上的準備。(按學生的思路用充滿感情的語調講述)1897年11月,德國強佔了膠州灣,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全國人民反對,康有為從廣東趕到北京後,再次給皇帝上書(第五書)(打出第五書的主要內容)再次強調變法的緊迫感,重要性。上書仍未直接到光緒皇帝手中,但其內容痛切,在大小官員中輾轉傳抄,引起強烈反響。天津,上海的報紙公開發表——光緒看到了。準備召見,囿於非四品以上的官員不得召見的祖制,遂改令遞送條陳,並下令:對康有為的條陳要隨到隨送,不得阻攔扣壓。——維新派得到了皇帝的直接支持。皇帝為什麼支持變法呢?根據你們瞭解考慮一下。

生:(思考、回答)

師:有的同學説他不願意做亡國之君,有的同學説他具有改革意識,分析的都很好,有道理,老師再補充一點,光緒皇帝也想通過變法從慈禧太后手中奪權,自己能真正掌權,因此下令康有為籌劃變法。

生:(閲讀教材掌握維新派的施政綱領,通過小字,體會理解《應詔統籌全局折》為什麼是施政綱領)

師:維新派組織上的準備,體現在保國會的立成。

生:(閲讀教材,瞭解時間、地點、宗旨、性質)

師:在維新派的努力推動下,一場社會改良自上而下地開始了——戊戌變法,因新政只推行了103天,又叫百日維新。

四、百日維新

1、開始的標誌

生:(閲讀教材,瞭解開始的時間、標誌)

師:為能順利地推行新法,光緒帝破格提拔了一批有才識的維新人士,組成了以維新派為主的推行新政的核心。

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閲讀教材大小字,瞭解破格提拔的基本情況和原因,教材對康梁等人的職權稍作解釋)

師:由此可見新政的詔書名義上是光緒帝發出的,實際上是維新派所為。

2、主要內容(師生共同逐項分析主要內容的積極作用和侷限性,得出對百日維新評價的結論,並對某些概念稍作解釋:如官民所指範圍、預算決算等)

師:在變法高潮時上自朝廷,下自士人紛言變法,一度出現了家家言時務,人人談西學的政治局面。(打出教材引用的《戊戌政變記》中的一段材料,指導學生閲讀理解,解釋封章等含義之後設問)

1、能否知道此段材料所説的是哪一項變法內容嗎?

2、對舉國鼓舞歡蹈,爭求上書,民疾苦,悉達天聽你是怎麼理解的?

3、梁啟超這樣説,説明了什麼呢?

生:(思考、討論回答)

師:新政儘管有這樣那樣的侷限性,但仍打擊了封建勢力,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勢力的利益,遭到他們激烈的反對和破壞。

生:(閲讀教材大小字,瞭解封建勢力反對破壞變法的具體史實)

師:(強調慈禧太后控制人事任免權,在封建專制體制下的重大影響這些史實説明了什麼?(停頓)從中央到地方封建勢力相當強大,從而決定了變法註定失敗的命運。)

五、戊戌政變

師:戊戌變法高潮時,雙方鬥爭十分激烈,各種傳聞也很多,其中京津一帶盛傳慈禧太后將在10月份赴天津閲兵時,以武力強迫光緒帝退位。光緒傳密詔給康有為等人商量對策。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維新派只好求助於掌有軍權的袁世凱。殊不知善於看風使舵的袁世凱卻出賣了維新派。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了戊戌政變。

生:(閲讀教材,瞭解戊戌政變的具體內容。)

師:戊戌變法雖失敗了,但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六、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和教訓

師:(講清戊戌變法的大概念和小概念及評價歷史事件的思路)

1、性質

生:(由理解得出結論並落實在教材上)

2、積極作用師:積極作用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背景、目的、過程等方面思考、討論、歸納總結並落實在教材上)

師:(強調進步性、愛國性)進步性——無論是政治主張,還是改良實踐,既符合當時中國歷史發展趨勢,又順應當時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愛國性——挽救民族危亡本身就是愛國。救國是愛國的最集中的體現。為了救國,為了警醒世人,譚嗣同等人甘願為變法獻身。

生:(朗讀教材的小字,瞭解譚嗣同的獻身精神。)

3、失敗的原因

生:(閲讀教材,瞭解原因)

師:同學們從中能否理解認識,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或者想一想,維新派為什麼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氣。為什麼不敢發動羣眾,把希望寄託在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

生:(回答)

師:有的同學可能會提出疑問。譚嗣同為變法而勇於流血犧牲,為什麼還説他們軟弱呢?(停頓,解釋階級或階層與個人的關係,説明譚嗣同獻身的勇敢性和階級軟弱妥協性的不同)

師:(總結本章節內容,讓學生把本節的重要內容的因果關係,演變過程用圖示的方法反映出來)(教師也把自己所畫的圖示逐步地展示給大家。第一部分最後展示)

【簡評】小結猶如一齣戲的閉幕式,它的演出的成敗同樣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本章教案的設計者的小結運用圖示方法,把分散的知識結構化、系統化。知識的系統化也是將學生歸納、分析、演繹等思維能力的高度綜合化過程。這一綜合化也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再度變化。可以説小結的成功是全課教學的點睛之筆。

八年級戊戌變法教案 篇四

一、內容標準

1、瞭解戊戌變法產生的歷史根源。

2、簡述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張和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分析其特點。

3、知道戊戌變法失敗的基本史實,探討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問題探究

1、分別從戊戌變法前中國社會、經濟、思想領域來分析變法的歷史背景?

2、列表簡述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維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張和特點?

3、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從百日維新的內容與維新派的主張的比較以及百日維新的結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維新的特點?

4、從政治改革、救亡圖存、思想解放等角度,歸納戊戌變法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作用?

5、從社會背景、領導力量、政策措施和國際環境等方面,比較日本明治維新與戊戌變法,認識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史論共享

1、康、樑等維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張及其特點:康有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__來宣傳自己的變法主張,另一方面又從傳統的儒家思想中,為變法尋找理論依據,並將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説和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來宣傳變法思想。梁啟超明確提出了民權思想,動搖了君主__的神聖性和永恆性。嚴復借用西方進化論思想來闡述維新變法,為維新變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百日維新的主要特點:百日維新是戊戌變法運動的__,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維新派的願望和要求,有利於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先進科學文化的傳播,並給民族資產階級提供了參加政治的可能性。百日維新顯示了光緒帝和維新派除舊佈新的決心,損害了頑固守舊勢力的利益,但又沒有觸動封建統治的基礎,改革是不徹底的。

3、戊戌變法在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意義:戊戌變法是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維新派揭露帝國主義企圖瓜分中國的陰謀,喚起了人們的近代民族意識,促成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它是一場政治改革運動,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維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傳播西方的社會政治學説和科學文化,促進了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它也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通過維新派的宣傳,維新思想得以廣泛傳播,國人的心態也隨之改變,學習西學成為一種社會時尚,“變革”也成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

三、史料閲讀與思考

1、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泰西近歐論,皆方三權:有論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權立,然後事體備。以我朝論之,皇上則為元首,百體所從,軍機號為政府,出納為命……

——康有為《應詔統籌全局折》

材料二:自台灣事後(1895年台灣人民反割台鬥爭),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無固志,__宄生心,陳涉輟耕於隴上……伏莽遍於山澤,教民遍於腹省……揭竿斬木,已可憂危。

——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材料三:大借洋教,以舉庶政。——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材料四:使戊戌政變不被__,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國於富強矣。——胡適《留學日記》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為的什麼政治主張?其理論依據是什麼?源於哪部著作?

(2)材料二、三反映了維新派對待農民起義和帝國主義的態度如何?

(3)根據材料一、二、三,指出維新變法運動的根本缺陷是什麼?

(4)材料四的觀點是否正確?闡述你的理由。

2、閲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觀大地諸國,皆以變法而強,守舊而亡……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康有為〈救亡決論〉

材料二:康有為建議:“勿去舊衙門,而惟增新衙門;勿黜革舊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見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賞以卿銜,許其專摺奏事足矣。”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

請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康有為怎樣的思想主張?

(2)材料2中的“勿黜革舊大臣”對戊戌變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對比材料1和材料2可以看出康有為的主張有何變化?為什麼會發生上述變化?

3、閲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6年,亞歷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貴族發表演説,他説:“到處在謠傳,我要給農民自由,這是不公正的,……但是,遺憾的是,農民和他們的地主之間存在着敵對情緒,並因此發生了許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從上面解決要比從下面解決好得多。”

——摘自孫成木《__通史簡編》

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天皇率領羣臣宣讀誓詞:“廣興會議,萬機決於公論;上下一心,大展經論;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務必人心不倦;破歷來之陋習,基於天地

之公道;求知識於世界,大力振興皇基。”這就是日本歷的“五條誓文”。

——摘自人教版歷史選修1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佈明定國是上諭,上諭説:“數年以來,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主變法自強。……惟是風氣尚未大開,論説莫衷一是,或託於老成憂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擯除,從喙嘵嘵,空言無補。……嗣後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土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採西學之切於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教空疏迂謬之弊”。以皇帝名義“詔定國是”,其目的是“以變法為號令之宗旨,以西學為民之講求,著為國是,以定眾向。然後變法之事乃決。人心乃一,趨向乃定。”

——摘自梁啟超《戊戌政變記》

請回答:

(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三則材料所反映的三國解決社會危機的角度(或者側重點)有何不同?

(2)三則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參與了改革,分別指出他們在改革中的作用。

(3)材料三改革與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張、侷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處是什麼?

(4)三國改革出現了不同的結果;俄日崛起,中國改革失敗。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四、史學爭鳴

(一)關於戊戌變法的性質爭論的焦點主要在於戊戌變法是不是屬於改良主義運動。

堅持戊戌變法是改良主義的學者認為,19世紀末葉的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要求清政府進行某些__改革,但採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侷限於少數開明士紳和具有資產階級思想的士大夫圈子裏,他們迷信依靠光緒帝推行其改革措施,根本不想__封建統治,甚至有防止農民革命的反動企圖,“這種反映資本主義要求的思想潮流,進一步發展為資產階級的運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有進步意義的。然而就其‘變更’的性質來看,卻是改良主義”。(湯志鈞:《戊戌變法與改良主義》

有學者認為,先判定戊戌變法是改良主義性質的運動,然後批判凡是改良主義必然軟弱、妥協和失敗,已不能向人們提供多少新的思考,而在理論上與邏輯上則是一種誤導。有的學者追根溯源説,改良主義是一個西方詞語,19世紀末葉出現在歐洲,是指工人運動中一種敵視馬克思主義和無產階級利益的政治派別,它以不觸犯資產階級剝削制度基礎的枝枝節節的改良來代替反對資本主義的革命,所以説,“改良主義是資產階級用來反對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手段”。(陳旭麓:《中國近代的革命與改良》,載《歷史研究》1980年第6期)有的學者進一步指出,用改良主義來限制戊戌變法的性質是不妥當的,因為戊戌變法與歐洲改良主義的歷史背景不同,雖然當時中國新興的資產階級還很幼稚,但它畢竟是代表新的生產力,反映新的生產關係追求,是封建保守勢力的對立物,是先進者,所以不可照搬歐洲工人運動中的改良主義概念去硬套戊戌年間的維新派和維新運動,可以説“戊戌變法是中國資產階級在十九世紀末發動的一次愛國救亡維新運動。説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的政治改良尚可,説是一次改良主義運動則是不妥的”。

(二)關於戊戌變法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比較流行的觀點是,戊戌變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具有進步意義,但是,改良主義在本質上具有反動性,對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來説,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是沒有出路的。戊戌變法的歷史作用恰恰表現在它以自己的失敗,證明了改良主義道路在中國是走不通的。許多老一輩歷史學家,如郭沫若、范文瀾、劉大年、湯志鈞、王栻等持這種觀點。

第二種觀點認為,戊戌維新運動客觀上起到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的進步作用,但對於封建主義制度的批判並不徹底。比如胡繩就認為,維新派要求變法,要求上層建築發生某些有利於資產階級的改變,而且對傳統的“天不變,道亦不變”的説教提出了異議,所有這些議論都是“虎虎有生氣”的。但是維新派對於封建制度的批判是膚淺的,軟弱無力的,而且,從主觀上來説,維新派是企圖用“改良主義的變法,來為這個‘暮色悽慘’的舊制度注入新的‘生機’”。(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下冊,第634頁)

第三種觀點認為,戊戌變法的歷史作用是巨大的,它不是統治階級修補封建廟堂的枝枝節節的小變,而是中國資產階級拆毀封建主義廟堂的社會變革運動,是“民族覺醒的里程碑”。楊立強指出:維新派在變法期間推行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政策都體現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對維新派的評價,不僅要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更為重要的是觀察這些政策的社會效果。不論維新志士怎樣在某種場合表白,不論他們的主觀意圖如何,事實上戊戌變法集中體現了民族資產階級要求傳播西方思想文化,以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__制度的強烈願望,這不是企圖補天的封建文人矯揉造作的空言粉飾,而是一場“社會變革運動”。(楊立強:《民族覺醒的一塊里程碑──關於戊戌變法評價的若干問題》)

第四種觀點認為,戊戌變法的歷史作用,主要表現在思想領域裏的啟蒙作用。一些作者指出,戊戌維新運動在中國近代的積極意義,主要不在於反封建,也不在於反帝,“而在於它是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一部分”。戴逸指出:“人們久處在封建閉塞的發黴氣氛中,忽然從那裏吹過來一股新鮮的氣息,麻木不仁的頭腦開始清醒過來了,僵硬的四肢逐漸動彈起來了。__獨斷的皇權思想,昏人神智的八股文章,以及桎梏性情的綱常__,這一切曾經是封建階級麻醉和統治人民的武器,現在這些武器上也長了斑斑鏽痕。人民不僅從戊戌運動中認清了__的兇惡面目,而且也從戊戌思想運動中吸取了精神解放的力量,把反帝反封建的鬥爭更加推向前進。”(戴逸:《戊戌時期的思想解放》

第五種觀點,馬洪林認為在中國走向近代化的歷史過程中戊戌維新具有特定歷史意義的階段性,它突破了物質與精神分割的“中體西用”的思維定式,開啟了全面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閘門,既把封閉的手工業生產方式推上大機器生產的軌道,實行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近代化;又要改變封建__的政治制度為“君民共主”的立憲制度、政治體制的__化和法律制度化。從歷史發展的階段上看,戊戌維新標誌着中國人第一次全面地提出了近代化的綱領和措施,強勁地改變着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和理論結構。(馬洪林:《戊戌維新與中國近代化》,載《上海師大學報》1989年第1期)張江明等認為戊戌維新運動是在比較完整意義上的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的首次嘗試,是君主立憲式的資產階級__革命的開端,它加速了中國走出東方“中世紀”的歷史進程。(張江明等:《戊戌維新是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的首次嘗試》

參考答案:

1、(1)君主立憲。依據:三權分立學説。源於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

(2)利用變法來抵制農民起義;幻想得到帝國主義支持。

(3)不敢觸動封建統治的基礎;不敢發動農民階級;不敢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主張。

(4)不正確。原因: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決定其實行的改良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戊戌變法失敗是必然的。

2、(1)強烈要求實行全面的維新變法。(2)導致守舊大臣對變法陽奉陰違,甚至託詞抗命,阻撓、破壞變法,使變法法令成了一紙空文。(3)材料1全面改革變法,材料2中卻畏首畏尾,思想明顯趨於保守,不敢主張廢除舊衙門和罷免舊大臣。原因:一是由於封建頑固勢力強大,二是維新派的軟弱所致。

3、(1)__側重解決內部危機,廢除農奴制度。日本則側重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文明來改造日本社會。中國通過變法,實現富國強兵,擺脱民族危機的命運。

(2)__:亞歷山大二世是這次改革的,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農奴;日本:天皇是改革的主導者,擁有實權,積極推進明治維新的開展;中國:光緒帝同情變法,作出改革舉動,但由於實權掌握到慈禧太后手中,導致變法失敗。

(3)核心主張:發展資本主義;侷限性:帶有濃厚的封建殘餘;改革方式: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它是否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改革派與保守派力量對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針是否得當;統治者的態度等。

戊戌變法 教案 篇五

教學目的:

要求學生了解戊戌變法的過程和內容,認識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而進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具有愛國、進步的意義,但不發民眾力量,任何進步的政治運動都不可能成功。

教學重點:

光緒帝詔書的主要內容和變法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 :

歷史意義。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

1.複習提問:

甲午中日戰爭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進行了哪些維新變法運動?這活動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2.導入  新課:

一千多名舉人蔘加的“公車上書”,使京師譁然,國人震驚,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南北呼應的輿論宣傳,使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的維新思想廣泛傳播。康梁等人為 挽救民族危亡,實現維新圖強的政治抱負四處奔走,百折不撓。隨着維新變法運動在全國的迅速開展,康、樑的“上層路線”也終於感動了深居“大內”的光緒帝,法即將成為現實。下面我們來學習1898年那不尋常的一幕。

3.講授新課:

一。保國會的成立

1.康有為再次上書

康有為1897年再次上書光緒帝,痛陳變法的重要。(讓學生閲讀P81-P92內容)

2.康、樑組織保國會

1894年產值月,康、樑在北京組織保國會,制定章程,倡議在和省設立分會,呼籲救國,宣傳變法。

二。百日維新

1.光緒帝下詔變法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佈《定國是詔》,百日維新開始。

光緒帝

2.變法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

讓學生看P82-83表格,瞭解變法的具體內容,老師通條分析。

三。戊戌政變

1. 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

慈禧太后

9月21日,慈禧太后和榮祿等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慈禧太后宣佈“親政”。下令手勢搜捕維新派,廢除變法法詔令。

2. 百日維新失敗

去留肝膽兩崑崙

康、樑逃走

譚等六人被殺,是為“戊戌六君子”

從變法到失敗,前後僅103天,因此又稱“百日維新”。

小結:

“戊戌變法為什麼那麼快就歸於失敗?”學生討論發言

從根本上説,是因為當時中國資本主義還不夠發展,資產階級力量還不夠強大,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維新派勢力太小。而他們又只是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相反,當時的封建頑固勢力則十分強大。因此,變法的失敗是必然的。但這次變法時日雖遠,其影響卻相當深遠。失敗會換取教訓,流血會喚起國民的覺醒。在將踏入另一個世紀門檻的時候,每一個探索中國自強之路的中國人,都不會忘記維新志士們的吶喊和他們所留下的那一串帶血的腳印。

課後記:

通過讓學生討論發言提高綜合能力,通過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引向“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八年級戊戌變法教案 篇六

課標要求】

知道“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認識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戊戌政變和戊戌六君子等歷史基礎知識。

結合課文,利用文件奏摺、宣傳圖畫等歷史資料,培養學生的 歷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從中找到維新變法運動發生的社會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經濟原因。此外,就康有為、梁啟超變法在社會各界的反應進行對比,加深對變法運動失敗的理解。

二、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收集歷史證據,探索公車上書所產生的社會影響。提示觀察問題的角度和收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研究歷史的興趣和能力。

指導學生運用對比方法,瞭解社會各界對變法的不同反應,從而理解變法失敗的原因。由於學生學習能力的限制,老師應事先指明比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變法的失敗)、比較的對象(社會各界的反應)等等。解決為什麼比較和在哪方面比較的問題,找出歷史現象的異同,促進新觀點的產生。

製作歷史大事年表,列舉1895—1898年中國維新變法運動的重大事件。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理解維新變法人士的進步立場,激發其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

【重點難點】

一、重點:“公車上書”和百日維新。

二、難點:戊戌變法意義和戊戌變法主張不能實現原因的認識。

【授課類型】 新課。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教師研讀課標、教材,撰寫教案,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講述法、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法、問題探究法多法結合。

【教具(媒體)】計算機及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教師設問引導)甲午中日戰爭後,中國面臨什麼形勢?引導學生察看甲午中日戰爭後的中國時局圖,中國面臨瓜分危機,中華民族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啟發學生該怎麼辦?假如你是19世紀末一位熱愛祖國、關心祖國命運的中國人,你會怎樣去拯救我們的民族呢?

學習新課:

一、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引導學生看書分析維新變法運動的背景:甲午中日戰爭後,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面臨亡國的嚴重危機。隨着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他們要求實行變法改革社會現狀。

請同學們閲讀“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思考:康、樑等維新派為變法做了哪些準備?請學生試着歸納:上書皇帝、創辦報刊 、創辦新學堂 、成立學會、著書講學。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什麼是公車上書?有何影響?引導學生回答?衝擊了封建社會腐敗沉悶的思想文化,引發了一場思想解放潮流,激發起人們關心國家命運的熱情,啟發了人們探索救國救亡之道的積極性,為隨後進行的戊戌變法作了有力的鋪墊。

二、百日維新

請同學們帶着問題閲讀“百日維新”,思考:戊戌變法的直接背景是什麼?時間是哪年?為什麼稱為百日維新?主要內容?結果?性質?影響?

關於變法法令內容,試讓學生製作一個表格,來歸納內容;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對各項內容逐項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分析。講述中可對每一項內容設問,如政治方面:廣開言路是什麼意思?為那些人開了路;裁撤宂官,是那些官,他們會支持嗎?經濟方面的措施,則有什麼作用?文化方面的措施,又會有什麼作用?

戊戌變法內容簡表

類別 內容

政治 略

經濟 略

文化 略

軍事 略

通過內容的分析,可以看出這次變法對發展中國經濟和學習外國的先進科學文化是有巨大推動作用;也可以看得出這次變法有人支持,也有人會反對,會是哪些人?學生思考回答。

三、戊戌六君子

學生看書,想一想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在做什麼?戊戌變法的命運如何?維新派是如何應對?結果如何?

在與頑固派的鬥爭中,有位志士譚嗣同我們來認識一下。指導學生看教材插圖,讀他的遺言,理解他的變法態度和決心,學習他愛國進取、勇於犧牲的獻身精神。

教師引導學生試着總結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之後師生共同歸納總結,並板書如下:

1、中國封建頑固勢力非常強大,竭力阻礙變法;

2、中國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弱小,只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不敢發動羣眾。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變法的影響,之後共同歸納總結,並板書如下:

1、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愛國運動,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2、維新派在帝國主義侵略日益加深的緊要關頭,要求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具有愛國和進步的意義。

3、這次變法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説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4、戊戌變法失敗的血的教訓,促使資產階級的政治鬥爭由改良轉向了革命。

【反饋與小結】 略

【練習與作業】

材料一 “觀大地諸國,皆以變法而強,以守舊而亡,……觀萬國之勢, 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

——康有為上清帝第 六書

材料二 戊戌變法時“家家言時務,人人變西學”“舉國鼓舞歡蹈,爭求上書,民疾苦,悉達天聽。”

請回答:①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政治派別的觀點?該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②材料二中的“時務”指的是什麼?“西學”指的是什麼?

③你認為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影響最深遠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