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陳情表教學教案設計(實用8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8.7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8篇《陳情表教學教案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陳情表教學教案設計》相關的範文。

陳情表教學教案設計(實用8篇)

篇1:《陳情表》教案設計

《陳情表》教案設計

《陳情表》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鑑賞本文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悽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讀方法設計: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傳世名作,宜採取多種方法反覆誦讀;對難於理解的段落,可以採取研究性學習策略,提供相關研究資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在自學和討論中獲取新知。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系統

教學時數:3課時

課前預習:

1、通讀全文,藉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生字詞音義問題;

2、初步瞭解所表達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温習第一冊第四單元的幾篇文章,體會燭之武、鄒忌、觸龍的勸説技巧,並和同學討論李密陳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語詞知識,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傳誦千古的絕妙好文,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它情理兼備,誠款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

這就是晉代文學家李密的名作《陳情表》,(投影《出師表—李密》,學生會以為老師錯了,教師解釋)《出師表》是諸葛亮的作品,“出師一表真名世”,國中學過的諸葛亮的這篇文章的確是名世、傳世之作。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後主劉禪陳情的奏章。“出師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後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陳情表》。(投影顯示“陳情”二字)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四位學生分讀全文。讀後大屏幕顯示易讀錯字音。

終鮮(xi僴)兄弟期功強(qi僴g)近常在牀蓐(r?/font>)猥(w噄)以微賤豈敢盤桓(hu俷)庶劉僥(ji僶)幸

2、全體學生高聲自由朗讀全文。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徵,提問:

1)是誰陳情?學生回答後,投影:

李密(224-287),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徵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徵。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投影)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麼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樣才能説服晉武帝呢?(引同學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説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

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悽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三、分析課文(一)

1、齊讀第一段。

2、由一組學生找出重要的實詞、虛詞,並連同詞義大聲讀出。

3、教師和兩名學生共同口譯本段文字。

4、文章一開始,作者説:“臣以險釁,夙遭閔凶。”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麼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

學生回答:總攝作用

學生討論,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師提供參考答案,投影逐條顯示。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弔;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卧牀不起。

5、學生對照投影試背第一段。

四、結束語:

僅僅有第一段的悲苦説辭,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為這是他為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託辭呢?

這個問題對於李密來説至關重要,這關係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樣陳述的,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繼續積累古漢語語詞知識;賞析李密婉曲的言辭技巧;鑑賞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教師背誦第一段前兩句,引導學生齊誦全段。

二、導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裏訴説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但問題在於晉武帝建立新晉,招攬人才,收買人心,“我徵召你一個李密,你就照顧祖母,辭不應徵,你不是存心不給我個面子嗎?我看你還咋説?”我們首先看新晉對李密的態度。

三、分析課文(二)

1、學生齊讀第二段。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學生回答,教師分條投影)

3、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詞意悽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徵。)

4、情以動人,理以喻人。

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啊?自古説“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稍頓,待學生説出“曉之以理”後)“喻之以孝道之大義“。

為什麼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説理呢?

因為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下面同學們針對我提出的幾個問題研究、討論並作出解答。(投影問題,逐條解決)

1)默讀並口頭通譯第三段;

2)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麼為自己辯解的?

矜守名節。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晉武帝同樣怕李密也是矜守名節。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3)本段文勢有三轉,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麼?(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裏?

區區不能廢遠。

4)“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中“是”指代上文的什麼內容?

指代“但以劉日薄西山……更相為命”

5)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

5、教師範讀第四段。

6、教師串講:(可以參照教學用書中黃嶽洲先生的賞析文字,主要是給學生提供鑑賞的範例)

7、經過李密的一番婉曲悽切的陳情,晉武帝覽表之後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學生閲讀課後練習中《古文觀止》的評語)

四、師生討論總結四段文字的主要內容:(投影逐條顯示)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願乞終養請求。

五、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本文的藝術特色;整理本課的語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分組背誦全文。

二、分析藝術特色:

1、感情真摯,融情於事;(從本文的實際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達的幾種情感<孝順之情,不滿之情,恭敬之情>,體會抒情和敍事的結合:“情為文之經,事為文之緯”)

2、文脈暢達,照應聯通;(本文前後照應的句子很多,教師可舉出若干例,讓學生回答)

3、駢散結合,音韻和諧;(簡介駢體文特點)

4、陳辭婉曲,屈伸適宜。(可聯繫高一第一單元幾篇文章,探討陳情、諷諫、勸説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題發揮、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陳利弊、曲徑通幽等等)

三、總結本課古漢語語詞、文化知識:

1、一詞多義:(略)

2、古今異義:至於,成立,告訴,不許,希冀,辛苦

3、通假現象:閔,零丁,蓐

4、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修辭方式:比喻,婉曲,對偶

6、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四、口語訓練:學生設置情境,稍微思考後由學生作答。主要考察婉曲的言辭技巧。(例如:一學生家長因家庭經濟拮据,讓成績較好的兒子退學,親人勸説無效。假設你是班主任,你到家勸説,怎樣説服家長?)

五、討論:

結合課後練習三,談談對傳統孝道的看法。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往正確的立場、觀點深入探討。

六、結束本文學習。

篇2:《陳情表》優秀教案設計

《陳情表》優秀教案設計

一、教材分析: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的講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於中國古代散文。單元教學目標主要有三:一是通過誦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在熟悉內容的基礎上鑑賞文章的語言特色,三是體會古代散文在記敍中兼以議論或者抒情的特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熟讀課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理解“險釁、夙遭閔凶、見背、門衰祚薄、煢煢孑立、夙嬰疾病、烏鳥私情”等文言詞語。

(3).積累成語:煢煢孑立、形影相弔、零丁孤苦、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保衞危淺、朝不慮夕等。

2、能力目標

(1)品味作者在敍述中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2).鑑賞哂文直抒真情、不加雕飾又用詞得體的.寫作技巧。

(3).學習本文結構思路的縝密、嚴謹及語言表達的準確和生動形象。

3、德育目標

通過分析讓學生理解“孝”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會李密的言外之意,即對統治者的反抗精神。

三、教學重點

1.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字裏行間藴含的真切情感。

2.體味本文用詞的精練、準確和生動形象。

3.把握文 意,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通過對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義,即:苦情、親情、忠情。體會作者融情於事的巧妙手法。

四、學情分析

本課面向高二年同學,經過一年的學習,他們已經具備自主學習淺近文言文的能力。能夠掃清字詞障礙,理清行文思路。

五、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要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再結合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參考學生的實際特點,制定本課時的主要教學方法如下

1、點撥法。點撥重要的字、詞、句,使學生積累字詞;學生在質疑討論時,老師在必要時進行點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的苦情、孝情、和因進退兩難而產生的憂懼之情。

2、誦讀法。在反覆的誦讀中,體會作者在敍述中藴含的真摯情感。

3、質疑討論法。學生自由質疑,討論,培養思考提問的學習習慣, 培養自學能力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工具書,課內資料 課外查閲有關資料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佈置:教室裏多媒體打開 學生分組坐好

七、課時安排:

3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瞭解作者、寫作背景和文體。

2.研討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積累字詞,深入理解文意,理清思路,熟讀背誦。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導入新課,展示目標

蘇軾曾經説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三)瞭解作者、寫作背景和文體

讓學生閲讀課下注釋①,標劃要點,老師再補充。

1、解題 點撥: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古代臣下呈給帝王的一種文書,也是一種文體。“陳”是陳述的意思,“情”,課下注釋中沒有註解,那是什麼意思呢?

提示:情:①情況(事實);②衷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點撥:李密為什麼要給皇帝寫《陳情表》呢?自然引出對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

2.作者及背景?李密自幼喪父,四歲時母親改嫁,依靠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聞名於鄉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屢次出使東吳,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蜀國滅亡後,李密退居家裏侍奉祖母。

篇3:高中語文《陳情表》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鑑賞本文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古人以“忠孝”為先,卻又往往忠孝不能兩全,注意深入體會文章悽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學時數: 3 課時

課前預習:

1.通讀全文,藉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生字詞音義問題;

2.初步瞭解所表達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語詞知識,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讀《報任安書》不下淚者,其人必不為人。

二、釋題:

陳:陳述。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正音

終鮮( xiǎn ) 兄弟 期(jī )功強近常在牀蓐( rù)

猥(wèi)以微賤 豈敢盤桓( huán ) 庶劉僥( jiǎo )幸

2.全體學生高聲自由朗讀全文。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徵,提問:

(1)是誰陳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徵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徵。

?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麼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樣才能説服晉武帝呢?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説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悽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三、分析課文(一)

? 1 .齊讀第一段。

2 .由一組學生找出重要的實詞、虛詞,並連同詞義大聲讀出。

3 .教師和兩名學生共同口譯本段文字。

4 .文章一開始,作者説:“臣以險釁,夙遭閔凶。”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麼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

總攝作用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弔;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卧牀不起。

5 .試背第一段。

四、小結:

僅僅有第一段的悲苦説辭,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為這是他為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託辭呢?這個問題對於李密來説至關重要 , 這關係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樣陳述的,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繼續積累古漢語語詞知識;賞析李密委婉的言辭技巧;鑑賞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學生齊誦第一段。

二、導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裏訴説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但問題在於晉武帝建立新晉,招攬人才,收買人心,“我徵召你一個李密,你就照顧祖母,辭不應徵,你不是存心不給我個面子嗎?”我們首先看新晉對李密的態度。

三、分析課文(二)

1 .學生齊讀第二段。

2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

3 .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詞意悽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徵。)

4 .情以動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啊?自古説“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曉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義”,(為什麼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説理呢?)因為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下面同學們針對我提出的幾個問題研究、討論並作出解答。(投影問題,逐條解決)

(1)默讀並口頭通譯第三段;

(2)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麼為自己辯解的?

提示:矜守名節。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晉武帝同樣怕李密也是矜守名節。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3)本段文勢有三轉,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麼?(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裏?(區區不能廢遠)

(4)“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中“是”指代上文的什麼內容?(指代“但以劉日薄西山……更相為命”)

(5)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

5 .教師範讀第四段。

6 .教師串講:(可以參照教學用書中黃嶽洲先生的賞析文字,主要是給學生提供鑑賞的範例)

7 .經過李密的一番委婉悽切的陳情,晉武帝覽表之後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學生閲讀課後練習中《古文觀止》的評語)

四、師生討論總結四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願乞終養請求。

五、背誦全文。

篇4:高中語文《陳情表》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1、從瞭解李密所處的時代入手,理解他為什麼向晉武帝陳情,“乞願終養”、“辭不赴命”。

2、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掌握一些成語和習用語。

2. 教學重點/難點

1、從瞭解李密所處的時代入手,理解他為什麼向晉武帝陳情,“乞願終養”、“辭不赴命”。

2、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掌握一些成語和習用語。

3. 教學用具

4. 標籤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傳誦千古的絕妙好文,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它情理兼備,誠款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這就是晉代文學家李密的名作《陳情表》。 “出師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後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陳情表》。

出示學習目標1.以情動人的文筆,分析作者敍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達到乞終養的目的,準確反映筆者思想境界。

2.苦情、親情、忠情——真實情感的展示。

3.指導學生體味其用詞的精練準確和生動形象。

介紹作者李密(224—287), 一名虔,字令伯,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為人正直,頗有才幹。曾仕蜀漢為郎,蜀亡以後,晉武帝司馬炎為了鞏固 ?新政權,籠絡蜀漢舊臣人心,徵召李密為太子洗馬。他上表陳情,以祖母年老無人供養,辭不從命。祖母死後,出任太子洗馬,官至漢中太守。後被讒免官,死於家 中。

文題《陳情表》“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後主劉禪陳情的奏章。 ?我國古代臣子寫給君王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 戰國時期稱”書”, 到了漢代, 則分為:章,奏,表,議四類.? 表的內容多為有敍有議, 但是敍事和議論都帶有感情色彩.

問題引導

1、誰在“陳情”?

2、向誰“陳情”?

3、“陳”什麼?

4、如何“陳”?

內容梳理

“陳”的原因:除臣洗馬,辭不就職。(或:不想到晉朝為官)

“陳”的內容:夙遭閔凶;更相為命;不能廢遠;願乞終養。? ?(或:陳述幼時的孤苦及祖孫的相依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課文脈絡

身世孤苦悲涼孝治天下

盡忠日長 ?理

祖母情深似海?沐清化蒙國恩 ? ?祖母病篤

盡孝日短 ?情

篇5:高中語文《陳情表》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3.繼續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2.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及內容要點

一、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後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於鄉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詔。後來晉武帝徵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於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讀背誦

1.學生輕聲誦讀課文,對照註解,自己初步疏通課文;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詞句:

(1)注意以下加點字的讀音和在詞義:

臣以險釁 夙遭閔凶 門衰祚薄 日薄西山 煢煢孑立 牀蓐

猥以微賤 生當隕首 責臣逋慢 猶蒙矜育 過蒙拔擢 寵命優渥

期功強近終鮮兄弟 除臣洗馬 劉病日篤 更相為命

(2)注意以下加點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 臣以供養無主 猥以微賤 臣具表以聞 聖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點的實詞:

慈父見背 二州伯牧所見明知 形影相弔 晚有兒息 逮奉聖朝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 願乞終養 聽臣微志 庶劉僥倖 不勝…之情 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2.簡要疏通以上詞句。

3.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悽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4.指導學生背誦第一段。

總起: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撫養: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無親無戚: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祖母病卧: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5.熟讀第二段。

6.指導背誦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不矜名節: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寵命優渥: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篤: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不能廢遠: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7.熟讀第四段。

8.解題:討論:結合上節課反覆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什麼呢?是一種奏章,用於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李密的這個奏表,題為《陳情表》。“陳”是陳述的意思,“情”註解沒有,那是什麼呢?

提示:情:①情況(事實);

②衷情(孝情、忠情);

③情理(忠孝之道)。

9.完成課後練習和同步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及內容要點

一、導入課題

背誦第三段導入。

二、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情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麼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裏,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出來。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聖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裏,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情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身世孤苦悲涼

孝情

祖母情深似海 孝治天下(理)盡忠日長

沐清化蒙國恩 祖母病篤(情)盡孝日短

忠心

聖朝恩重如山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後面省略的一句話,並想想作者為什麼要省略這句話?

引導:這個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説,請你説出結論,並想想作者為什麼不把這個結論直截了當地説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事?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與李密面談,此時在此處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説,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麼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迴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聖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實情也表白,最後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讓他明瞭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麼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投影,見上圖)

5.朗讀思考:李密最後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之間矛盾的辦法是什麼?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後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情。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後盡孝。(投影)

6.小結: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後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於情,歸於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悽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係,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願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於狼狽之境,藉以博取晉武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願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後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説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説,《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弔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後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歎,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後結合文章的構思,説説這些語句有什麼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瞭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隻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聖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總結: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將自己舉目無親,後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況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聖朝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説服力。

總結: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説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地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誇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於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以狼狽比喻進退為難的情境,形象生動。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溢於言表。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急於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

總結: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提問:你能説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為後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急於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5.小結:

①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②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説服力。

③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④豐富了中國語言的詞彙。

四、作品評價

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麼?

引導1:李密反覆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於懷,他曾説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説。

2.討論:晉武帝為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①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②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3.引入前人評價,以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蘇軾語);讀《報任安書》不下淚者,其人必不為人。

五、佈置作業

1.默寫全文。

2.以“感恩”為話題作文。

附錄:

一、出自本課成語

孤苦伶仃:孤獨困苦,無依無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獨的樣子。聯合結構。源出晉?李密《陳情表》近義成語:無依無靠、舉目無親、形單形只。

煢煢孑立:孤獨無依的樣子。煢煢,孤獨的樣子;孑,孤單。偏正結構。源出晉?李密《陳情表》。近義成語:孤苦伶仃、舉目無親。

形影相弔: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問。形容非常孤單,沒有伴侶。形,指身體;吊,慰問。主謂結構。源出《三國志?陳思王植傳》:“形影相弔,五情愧赧。”近義成語:形單影隻、孤家寡人。反義成語:門庭若市。

日薄西山:太陽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薄,迫近。主謂結構。源出《漢書?揚雄傳上》:“恐日薄於西山。”近義成語:氣息奄奄。反義成語:旭日東昇。

氣息奄奄:形容人即將斷氣、死亡的樣子。也比喻事物衰敗沒落,即將滅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樣子。主謂結構。源出晉?李密《陳情表》。近義成語:奄奄一息、朝不保夕、風雨飄搖、苟延殘喘。反義成語: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生龍活虎、生氣勃勃。

朝不謀夕:亦作朝不慮夕。早晨不能謀及晚上。形容形勢或事情危急,只能顧及眼前,無暇作長遠打算。主謂結構。源出《左傳?昭公元年》:“吾儕偷食,朝不謀夕。”

烏鳥私情: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古時候説小烏能反哺老烏。偏正結構。源出晉?李密《陳情表》。反義詞語:老牛舐犢。

結草街環:亦作銜環結草。原是古代兩個受恩報答的故事。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聯合結構。銜環,古代神話小説記載:東漢楊寶救了一隻黃雀,某夜有一黃衣童子來見楊寶,把四枚白環給他,並對他説要讓他的子孫潔白,位登三事(古官名)。後楊寶子、孫、曾孫果真顯貴。近義成語:感恩圖報。反義成語:以怨報德、恩將仇報。

皇天后土:古人對天地的尊稱,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左傳?僖公十五年》。

人命危淺:指人的壽命不長了,隨時都會死亡。危,危弱;淺,時間短。主調結構。源出晉?李密《陳情表》。近義成語:氣息奄奄、朝不保夕。

二、課文知識梳理

1.古今異義

①九歲不行。不行:不會行走。今常用義為: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②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成立:成人自立;今常用義為(組織、機構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或(理論、意見)有根據,站得住。

③晚有兒息。息:子女,這裏指子。今無此義。

④而劉夙嬰疾病。嬰:被……纏着。今無此義。

⑤逮奉聖朝。逮:及,到達。今無此義。

⑥前太守臣察臣孝廉。察:考察後予以推薦,選舉。今無此義。

⑦尋蒙國恩。尋:隨即,不久。今無此義。

⑧除臣洗馬。除:任命,授職。今無此義。

⑨庶劉僥倖,保卒餘年。庶:大概、或許。今無此義。

2.古今同義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連詞,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在這個意義上,“有”相當於“又”,不必翻譯;甲骨卜辭和銅器銘文用“又”,而古代典籍卻用“有”。現代漢語用“又”,但只用於零數是分數者。

3.通假

生孩六月:“孩”同“咳”,小兒笑,這個意義“孩”又寫作“咳”。

4.詞類活用

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方位名詞“上”,作動詞“報”的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向上。

②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名詞“犬馬”用在動詞“怖俱”的前面,作狀語”表示比喻:像犬馬。

③則劉病日篤:名詞“日”,用在形容調用如動詞“篤”的前面,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延續,一天天/形容詞“篤”,處在謂語的位置,用作動詞,加重。

④夙遭閔凶:形容詞“閔凶”,作動詞“遭”的賓語,用作名詞:憂患不幸的事。

⑤猥以微賤:形容詞“微賤”,作介詞“以”的賓語,用作名詞:卑微低賤的人。

⑥臣少多疾病:名詞“疾病”處在謂語的位置,用作動詞:生病。

⑦具以表聞/拜表以聞:聞,使……聞,使……知道。用作動詞的使、動。

5.一詞多義

①之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憧/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的,助詞)/臣之進退,實為狼狽(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助詞)。

②於

急於星火(比,介詞)。

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引進動作行為的有關對象,不譯,介詞)。

③見

慈父見背(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相當於“我”,副詞)。

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看見,動詞)。

④以

臣以險釁/臣以供養無主/但以劉日薄西山/是以區區不敢廢遠(因,因為,介詞)。

猥以微賤(憑,介詞)。

臣具以表聞/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無以至今日/無以終餘年(用,拿,介詞)。

謹拜表以聞(同“而”,連詞)。

⑤行

行年四歲(經,經歷,動詞)。

九歲不行(走,動詞)。

⑥當

當侍東宮(任,充當,動詞)。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一定,副詞)。

⑦伯

既無伯叔(伯父,名詞)。

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古代州郡長官的名稱,名詞)。

⑧終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與“既”配合,起並列聯合作用,相當幹“又”,連詞)。

無以終餘年(結束,度完,動詞)。

願乞終養(終了,動詞)。

⑨命

辭不赴命(任命,名詞)。

人命危淺(生命、性命,名詞)。

更相為命(生活、生存,名詞)。

⑩拜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授官,動詞)。

謹拜表以聞(敬詞)。

?是

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這樣看來,由此看來,代詞)。

是以區區不敢廢遠(“是”和“以”組成連詞性的介賓詞組,即“以是”。是,此,代詞)。

?息

晚有兒息(子,名詞)。

氣息奄奄(呼吸,名詞)。

?朝

逮奉聖朝/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且臣少仕偽朝(朝廷,名詞)。

朝不慮夕(早晨,名詞)。

?薄

門衰祚薄(淺薄,形容詞)。

但以劉日薄西山(迫近,動詞)。

6.特殊句式

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判斷句,用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非,不是。

②實為狼狽:判斷句,用動詞“為”表示肯定判斷;為,是。

③本圖宦達:判斷句,用副詞“本”表示判斷;本,本來是。

④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變式句,介詞結構後置,介詞結構“於星火”作形容詞“急”的補語,“於”相當於“比”。

⑤而劉夙嬰疾病:被動句,主語“劉”是行為的被動者;嬰,被……纏着,被動詞。

⑥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上官)。〔(上官)不許:省略句,省略賓語、主語)〕

⑦前太守臣逵察臣(為)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為)秀才/拜臣(為)郎中/除臣(為)洗馬:省略句,省略謂語。

⑧具以表聞(之——皇上)/拜表以聞(之——皇上):省略句,省略賓語。

7.固定

①既無叔伯,終鮮兄弟:“既……終……”,是連詞“既”和連詞“終”的搭配,表示不止一個方面,可譯作“既……又……”,或“既……也”。

②有所希冀:“有所……”,與“無所……”是相對

到高級)、進(用於較高職務追加)、起復(恢復原職務)、超遷。

關於降級免職的:罷、免、解(因非嚴重過失而解除職務)、貶、謫(因過失而降級)、革、褫(撤職查辦)、開缺(奉命或自請解除職務)、致仕(帶職退休)、左遷(降級使用)。

關於調動職務的:移、調、徒、量移(調的比原職稍好)、補(由候補而正式上任)。

關於兼職的:領(以本官兼較低職)、攝(暫時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權(臨時代職)、行(代行某職而尚無此官銜代替無本官的職務)、護(原官短期離職、臨叮守護印信)。

古代官職變動用詞

1.除,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如文天祥《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如果是“左除”,則是降級授職之意。

2.賞,是由皇帝特旨頒佈,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如《譚嗣同》:“八月七年級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

3.擢,即由選拔而提升。課文《海瑞傳》:“是瑞已擢嘉興通判,坐謫興國州判官。”

超擢則是越級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譚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鋭、林旭、劉光第等同參預新政。”

4.遷,改官。用法較複雜,常見的有三種情況:一是升遷,如《海瑞傳》:“遷淳安知縣。”海瑞由原教諭官提升為知縣。二是改任,相當於轉調原職品級的官職,如《張衡傳》:“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新職太史令與舊職郎中官職級別相同。三是降職,即“左遷”。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即指被降為江州司馬。

5.徙,改任官職,多指一般的調職。《張衡傳》:“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即説張衡所居官職一直未得到改任。

6.謫,官吏降級,相當於貶。白居易《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7.拜,授予官職,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職。《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張衡傳》:“公車特徵拜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中的“出”,就是指張衡離京任河間王的相。

9.去,卸職。《張衡傳》:“自去史職,五載復還。”這裏的“去”,就是卸職之意。

10.黜,廢免,革職免官。《屈原列傳》:“屈原既黜,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要注意,“黜”與“貶謫”相同,但有區別。貶謫是出自皇帝的詔令,黜有時則是上司對下屬官員的處分。《書博雞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對“臧使者”的處分。

11.放,放逐。如《史記?屈原列傳》“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中的“放”,就是貶謫放逐的意思。

“放”有時也指京官調任外地,如《譚嗣同》“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如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陟”即指提升和進用。

“陟”常和“黜”連用表示人材的進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韓愈《送李盤谷序》:“理亂不知,黜陟不聞。”

13.奪,罷官免職。如《書博雞者事》:“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

14.罷,革除官職。《書博雞者事》“又投間蔑污使君,使罷”中的“罷”,是指被革去了官職。

15.復,恢復舊職。《書博雞者事》“為復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復”,是指重新任命,恢復舊職的意思。

教案 B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鑑賞本文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悽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讀方法設計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傳世名作,宜採取多種方法反覆誦讀;對難以理解的段落,可以採取研究性學習策略,提供相關研究資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在自學和討論中獲取新知。

篇6:《陳情表》的優秀教案設計

《陳情表》的優秀教案設計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傳誦千古、抒情性很強的傳世名作。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情理兼備、誠款感人;緣情揮灑、流暢自然。在設計時我採用多種教學方式,通過反覆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作者融於字裏行間的心緒、感受、願望等。本文説理邏輯性很強,可通過理清文章的思路來進行體會,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對於難以理解的段落,展開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意識,讓學生在討論中獲取新知。同時,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口語訓練,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教學目標:

1 、熟讀並背誦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 、深入體會文章婉轉的陳情技巧,感受作品濃濃的親情。

二、教學重點: 掌握重要的古漢語基礎知識。

三、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兩難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四、教學時數: 3 課時

五、課前預習:

1 、通讀全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掌握文中重要語句的意義和用法。

2 、初步瞭解文中的主要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基礎知識,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700百年以前的魏晉時局動盪不定。魏滅蜀國之後,司馬炎篡位,魏國滅亡。晉武帝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徵召漢蜀舊臣。西蜀名士李密走進了他的視野。一面是至高無上、不容推脱的皇帝,一面是年邁多病至親至愛的祖母,在這人生的關鍵時刻,他做出了怎樣的選擇呢?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歷史的風雲回到晉朝,走進李密和他的《陳情表》。(板書)

(二)整體感知課文:

1 、找兩位同學分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句讀、讀出感情)讀後糾正易讀錯字音並標示於黑板上。

2 、全體學生高聲自由朗讀全文。自行圈點加註。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詞句。

(1)加點的實詞:

慈父見背 夙遭閔凶 門衰祚薄 形影相弔 晚有兒息 逮奉聖朝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 願乞終養 聽臣微志 庶劉僥倖 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臣之辛苦

(2)加點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 臣以供養無主 猥以微賤 臣具表以聞 聖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3 、提問:

(1)陳情的含義?(學生回答)

[明確] 陳述自己的感情,陳述事情的理由。

(2)是誰陳情?(多媒體顯示)(找一同學高聲朗讀)

李密( 224 - 287 ),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為人正直,頗有才幹,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晉武帝徵為太子洗馬。

(3)在什麼背景下陳情? (多媒體顯示)

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了鞏固新政權,籠絡蜀漢舊臣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李密到洛陽任職。

(4)陳什麼情? (學生思考後回答)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5)李密怎樣才能説服晉武帝呢?(引導學生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三)分析課文(一)

1、齊讀第一段。

2、對照註釋,疏通文意。

3、找兩名學生口譯本段文字。

4、(1)文章一開始,作者説:“臣以險釁,夙遭閔凶。”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麼作用?(學生回答)

(2)它包括了哪幾個 方面?(學生討論,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師提供參考答案)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撫養(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無親無戚(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祖母病卧(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5 、學生試背第一段。

(四)結束語:

一味的訴苦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為這是他為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託辭呢?李密又是怎樣陳述的呢?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繼續積累古漢語基礎知識;賞析李密婉曲的言辭技巧;

二、教學過程:

(一) 檢查第一段的背誦。(找三至五位同學)

(二)導入: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上節課我們已經感受到李密祖孫間相依為命、血濃於水的親情,但是在搞政治的晉武帝眼裏,會不會不堪一擊呢?

(三)分析課文:

1 、學生齊讀第二段。

2、找一至位二學生疏通文意,重點詞句大聲讀出。

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學生依據課文回答,注意抓住動詞,教師利用多媒體分條顯示)

4 、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堅決態度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挖掘)

明確:詞意悽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像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徵。

1、默讀第三段,自己完成文意的疏通。

2、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麼為自己辯解的?(用文中的話回答)

矜守名節,古代崇尚 “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晉武帝同樣怕李密矜守名節。

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3、為什麼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説理呢? (同學們討論並作出解答)

明確:一、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作者就利用當今人主的這種心理來做文章。消除晉武帝對自己的懷疑。

二、李密申明自己並非清高,僅僅是為了盡孝和報恩。

三、陳述祖母的苦情,以喚起同情。

1、教師範讀第四段。

2、找二三位同學翻譯本段文字。

3、(1)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忠孝兩全

無比懇切

“盡節”

“報養”

(2)用語有什麼特點?

“願乞”

“願矜憫”

“聽臣微志”

(3) 晉武帝為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1、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四)學生試背全文

第三課時

一、教學內容:檢查背誦;整理本課的語言知識;做練習;口語訓練。

二、教學過程:

(一)分組背誦全文。

(二)總結本課古漢語知識、文化知識:(由學生展示成果,教師補充)

1、詞類活用:

夙遭閔凶:名詞,憂患,不幸的事 察臣孝廉:動詞,作孝廉,為孝廉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動詞,遠離 猥以微賤:名詞,社會地位低下之人

謹拜表以聞:使動用法,使皇上聞 則劉病日篤:狀語,一天天地

2、古今異義:

例句

詞語

古義

今義

臣欲奉詔奔馳

奔馳

急速就道

(車、馬等)很快地跑

則告訴不許

告訴

申訴

(1)説給人聽,使人知道(2)受害人向法院告發。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不行

不能走路這裏指柔弱

不可以

臣之辛苦

辛苦

辛酸苦楚

身心勞苦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星火

流星的光,比喻急迫

微小的光

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至於

表示另提一事

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成立

長大成人

(組織、機構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

3、通假現象:

閔:通“憫”,可憂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蓐 :同“褥”,草褥子

4、一詞多義:(多媒體顯示並有所擴展) (略)

5、判斷句: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②今臣亡國賤俘

③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6、被動句: 而劉夙嬰疾病

7、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8、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

(三)閲讀並翻譯《石奢自刎》(下發講義)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堅直廉正,無所阿避。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縱其父,還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殺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廢法縱罪,非忠也。臣罪當死。”王曰:“追而不及,不當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誅而死,臣職也。”遂不受命,自刎而死。

(四)口語訓練:

我們學習了李密的《陳情表》,感受到從作者筆端流淌的濃濃親情,請同學將文中第一段作者的悽慘身世用想象填補並做口頭表達,不能翻譯原文。(時間為三至四分鐘 )

篇7:《陳情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行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教學重難點:

本課主要是以情動人,在指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之後,讓學生找出敍述作者苦情、親情、忠情的語句,進而分析作者敍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達到乞終養的目的。

教學方法:朗誦法、討論法

一、導語設計: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蘇軾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陳情表》這篇文章,感悟李密所陳述的情。

二、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麼困難?

引導:“臣之進退,實為狼狽”,處於忠與孝的矛盾中。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聖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裏,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提示:作者首先陳述個人遭遇,祖母情深,作為陳情依據;繼寫進退兩難的狼狽境地,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

3、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與李密面談,此時在此處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説,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麼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迴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聖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4、朗讀思考:李密最後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麼?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後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後盡孝。(投影)

5、小結: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後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於情,歸於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悽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係,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願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於狼狽之境,藉以博取晉武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願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後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體悟本文情感。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説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説,《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弔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後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歎,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學生找出敍述作者苦情、親情、忠情的語句引導:“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隻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以狼狽比喻進退為難的情境,形象生動。“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溢言表。“烏鳥私情,願乞終養”。”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於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四、作品拓展

討論:有人認為,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

引導:1、李密反覆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把兩者相提並論,有“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説法。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於懷,他曾説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

五、小結: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六、佈置作業:背誦課文。

篇8:《陳情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積累成語。

2.品味作者在敍述中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學習本文結構思路的縝密、嚴謹及語言表達的準確和生動形象。

4.通過分析使學生理解“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覆誦讀,體會作者在敍述中藴含的真摯感情。

2.通過討論、探究、教師點撥等方法,討論文中的關鍵內容及李密散文的藝術特色,理解作者陳情的思路及妙處,點撥關鍵的字、詞、句,使學生在深層意義上領會出於情字,歸於理字;融理於情,融情於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的要義,進而達到鑑賞的目的。

【教學重點】

1.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字裏行間藴含的真切情感。

2.把握文意,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通過對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義,即:苦情、親情、忠情。體會作者融情於事的巧妙手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2.總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我們已經在國中學習了《出師表》,領略了諸葛亮的忠君思想。今天我們來學這篇被人譽為美文的《陳情表》,感受李密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二、解題

1.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人,晉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為蜀國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年輕時師事名儒譙周。曾任蜀漢尚書郎,多次出使東吳,甚有才辯。蜀亡後,屏居鄉里,以孝聞,累舉不應。公元263年,司馬昭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採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司馬炎建立晉朝,徵召他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逼迫。李密作為亡蜀之臣,心存疑慮,進退兩難。若辭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職,又非李密的本意,於是以“烏鳥私情”,祖母“供養無主”為由,寫了此表。文章選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文選》。

2.文體介紹

表:又稱“奏議”,是古代臣屬給帝王所上的陳述己見的文書。本文是作者李密向晉武帝陳述實情的文章。

三、整體感知,初通文意。

1.聽讀。放錄音,學生邊聽邊注意體會文章的節奏感和文中抒發的感情。

2.誦讀。再放錄音,學生跟隨錄音讀課文,注意字詞的讀音,句間停頓,讀出關鍵詞的韻味來。

3.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出示投影:

(1)給下列劃線的字注音。

險釁閔凶門衰祚薄期功應門強近之親牀蓐隕首

猥以微賤逋慢優渥煢煢孑立拔擢盤桓矜育

(2)給下列劃線的字注音並解析:

1)注意以下字的讀音和詞義:臣以險釁夙遭閔凶門衰祚薄日薄西山煢煢孑立牀蓐猥以賤微生當隕首責臣逋慢猶蒙矜育過蒙撥擢寵命優渥期功強近終鮮兄弟除臣洗馬劉病日篤更相為命

2)解析以下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臣以供養無主猥以微賤臣具表以聞聖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劉日薄西山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3)解析以下劃線的實詞:

慈父見背二州伯牧所見明知形影相弔晚有兒息逮奉聖朝察臣孝廉舉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聞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猶蒙矜育不矜名節願乞終養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不勝……之情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3)詞類活用:

夙遭閔凶:名,憂患,不幸的事察臣孝廉:動,作孝廉,為孝廉

臣之進退:名,是否出來做官之事舉臣秀才:動,作秀才,為秀才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動,遠離猥以微賤:名,社會地位低下之人

凡在故老:名,年老之人謹拜表以聞:使動,使皇上聞

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則劉病日篤:狀,一天天地

(4)成語:

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句式:

1)判斷句:

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②今臣亡國賤俘

③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2)被動句:而劉夙嬰疾病

四、理清文章的思路

提問: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作者為什麼要向晉武帝陳情?他陳情的內容是什麼?用了什麼方式?(師生共同討論,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疏理內容。)

明確:(1)李密“陳情”的理由是因為皇帝下詔任命他為太子洗馬,“尋榮國恩,除臣洗馬”,而他又不想應詔就職,“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2)李密“陳情”的具體內容

①述父喪母嫁,祖母收養,祖孫相依為命之悲慘遭遇。

②述因祖母病重,太守舉孝廉不就,刺史舉秀才不從,皇帝下詔、官府逼迫也難以應詔的兩難處境。

③述聖朝以孝治天下,而自己孤苦無依,祖母又“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祖孫“更相為命”,因此“不能廢遠”的理由。

④述祖母年事已高,“烏鳥私情,願乞終養”,祖母百年後,自己再對國家“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報效犬馬之勞的願望。

(3)李密陳情的方式是融理於情,融情於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感人至深。

(解説:理清課文的思路,才能對課文有個整體的認識。本題在思考過程中應儘量把握文章的脈絡,瞭解文章的大意,初步理解本文寫作的內容及意圖,感受作者融情於事的思想特點)

五、反覆誦讀課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幾層含義?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一種奏章,用於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陳”是陳述的意思,情:(1)情況(事實);(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六、課堂小結:本文的關鍵是體會李密融入字裏行間的“情”即悲情、苦情、親情,而誦讀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本課應以誦讀為主,讀出文中的感情,讀懂作者藴含其間的用意。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1.賞析構思藝術;2.賞析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投影基礎知識檢測題,請學生回答,師生共同補充後,引入新課。

分男女生讀課文。

二、具體研習課文

(一)研習第1段。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

2.提問: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起?下面哪些內容都屬於“閔凶”?(學生討論後回答。)

明確:夙遭閔凶:父喪母嫁、多病零丁、門衰祚薄、夙嬰疾病。正是基於這四個原因,故不能“廢遠”。

3.小結:作者通過對不幸家境的動情敍述,意在説明自己孤苦零丁,家族人丁不興,父亡母嫁,祖孫相依為命,劉氏對自己有養育之恩,而如今劉氏疾病纏身,常卧病不起,自己侍弄湯藥,不曾離開。那麼,既然“未曾廢離”,後文出現的“不能廢遠”就不顯突兀。此處實際上是為後文埋了伏筆。

4.學生自由讀本段,在理解的基礎上,最好能熟讀成誦。

(二)研習第2段。

1.學生集體讀課文。

2.提問: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麼?(學生分小組討論後自由發言,教師點撥。)

點撥:二層:敍朝廷徵召之殷;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3.提問:前一層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和時間詞相對應的表徵召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可見什麼?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就職(赴命)”?

(學生找出相關的詞語,並思考、討論後,指定一學生回答。)

明確:按時間順序

表時間:逮、前、後、尋

表徵召:察、舉、拜、除、當;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馬

(解釋、積累有關文化常識。“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後朝廷,可見徵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薄西山”)

4.提問:第二層如何見事態的嚴重、緊迫和作者處境的狼狽?目的何在?“奉聖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麼?(學生分小組討論後自由發言,教師點撥。)

點撥:事態嚴重:詔、責、逼、催等,含蓄地表明瞭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無主”“欲奉詔奔馳”,“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品析:訴説自己辭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情辭悲切,動人心肺。“奉”“沐浴”,稱頌朝廷,並表感恩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5.小結:朝廷多次徵召而自己卻辭不就職,作者自然會想到自己可能引起皇帝的不滿,於是本段一開頭便歌頌皇帝,以使其平息心中之火,“逮奉聖朝,沐浴清化”,接着便具體地列舉了“沐浴清化”的事實,説明郡縣和州司“催臣上道”“急於星火”的緊急之情,自己也“欲奉詔奔馳”赴王命,但因“劉病日篤”,家中無人侍奉劉氏,自己是她惟一的親人,無法遠行。在封建社會裏,“忠”“孝”同樣重要,而自己又不巧處於既想“報國恩”又想“順私情”的“忠”“孝”兩難全的境地,感歎於“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句句在理,處處合情,令人無法不信,這自然使皇帝減少了對自己不仕的疑慮。

6.學生自由讀本段,在理解的基礎上,最好能熟讀成誦。

(三)研習第3段。

1.指定一學生讀課文。

2.學生思考: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親上(“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

(學生討論,指定一學生回答。)

提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來轉換文意。

(1)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

(2)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無關,以求皇帝諒解。

(3)正面陳述劉之現狀,是“不能廢遠”的惟一原因。

①本段首先提出了晉朝“以孝治天下”這個治國綱領,這既是熱切稱頌朝廷褒揚孝行態度堅決,更是為下文鋪設道路。“凡”是故舊遺老,都還蒙受憐憫養育,“況”自己孤苦零丁,尤其厲害,那就越發應當而且必須“蒙矜育”了。(合理)

②作者很坦率地説出自己是亡蜀之臣,是隻為功名不為名節之人,“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並不想為亡蜀盡忠守節。而武帝對自己這“至微至陋”的“亡國賤俘”以“過蒙撥擢”,自己理應為朝廷效命,回報皇帝的知遇之恩。(合情)

③然而劉氏“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自與祖母相依為命,沒有祖母的撫育,自己不會有今天;祖母沒有自己,也無法終殘年,因此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是以區區不能廢遠”的心願。即使今天的讀者讀時都要為作者的親情、苦情感動得熱淚盈眶,自然也能使皇帝完全消除疑慮,同情李密這個“忠孝”之臣的。

3.品味第一層,作者為什麼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

(學生思考後回答。)

(1)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

(2)“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是指當時的一般情況,“況臣孤苦,尤為特甚”特指自己的特殊處境。孝既已及於一般,對特殊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詞承首段,又為下文“臣之辛苦”張本。

4.品味2、3層,看本段的語言特點。

(學生自主品味後,自由發言。)

點撥:

(1)“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為懇切。

(2)“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為命,……”,一組四字句,皆出於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覆表明心跡,敍説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懇切。

5.學生自由讀本段。

(四)研習第4段

1.男生齊讀本段。

2.思考下列問題。(學生思考,教師點拔。)

(1)本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

明確:“願乞終養”

(2)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明確:“盡節”“報養”――忠孝兩全

(3)用語有什麼特點?

點撥:“願乞”“願矜憫”“聽臣微志”――無比懇切

(4)由本段可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原因是什麼?

點撥:事之實: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願乞、願矜憫、聽臣微志、明知、共鑑。

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3.提問:作者是怎樣為兩難境地尋找合適的出路,使自己既能盡“忠”又能盡“孝”呢?

學生思考,教師點拔。

點撥:李密要想真正達到自己“願乞終養”的目的,還必須向皇帝具體表明自己的心志。於是他便從時間上來談“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的實際情況,況且“烏鳥私情”,希望皇帝能允許自己為祖母養老送終,並指天為證“皇天后土實所共鑑”,祖母百年之後,自己定當不遺餘力地為國家盡忠,報答皇帝對自己的恩情。至此作者才完全提出了自己的先盡“孝”後盡“忠”的主旨。對於一個想“忠”“孝”兩全的臣子,晉武帝還有什麼疑問和理由拒絕他的合理又合情的要求呢?

4.學生自由讀本段。

三、探究閲讀

文中的孝表現在哪裏?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結合課文來談。)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指導。討論結束後,各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點撥:表現:

1.臣侍湯藥,未曾遠離

2.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4.庶劉僥倖,保卒餘年

作者比較真實地寫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終養祖母的願望,這種在長期艱難生活中培養和發展起來的骨肉之情,在利慾薰心、爾虞我詐的封建統治階級中,應該説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貴的。

封建統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倫理,其根本的目的在於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今天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態度。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至今仍未過時。

四、課文總結

寫文章的目的,在於影響對方(讀者)。或者是宣傳一種主張,或者是表達一種願望,都要使對方接受。而在實現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現手段來説,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篇《陳情表》就是這樣情理兼備的好文章。

文章詳盡而委婉地敍述了李密和祖母劉氏相依為命的處境,申述暫時不能應召赴任的衷情,言辭懇切,表情達意淋漓盡致。學習本文,我們既要學習作者融情於事,真切感人的“情”,又要理解作者作為“亡國賤俘”對新朝國君陳情時的謹慎、得體,恰如其分的語言;既要讀懂李密的“孝”情,又要領悟其中的感激之“情”。

板書設計:

身世孤苦悲涼祖母情深似海孝情

沐清化蒙國恩聖朝恩重如山忠心

祖母病篤(情)盡孝日短

孝治天下(理)盡忠日長

先盡孝後盡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