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陳情表》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18W

《陳情表》教案(精品多篇)

《陳情表》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2、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作者陳情的構思藝術以及駢散結合的語言藝術。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感人至深的親情,正確評價作者的忠孝思想。

【重點和難點】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弄清陳情的層次和“辭不就職”的原因是重點。對李密忠孝的理解是難點。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誦讀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讀成誦。

2、探究法。理清結構,把握文旨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引用導入

蘇軾説:“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必不友。”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李密的`《陳情表》最終把晉武帝感動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

二、初讀感知

1、初讀:教師示範朗讀,學生邊聽邊結合課文註釋初步理解文句,並從整體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調。朗讀後讓學生自由發言,談初讀感受。(考查學情,調整教學對策)

學生讀後或聽後感略。

討論各段感情基調小結如下(確保讀出感情):

【板書】第一段:悽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2、板書強調重點讀音。(確保讀準字音)

險釁(xìn) 閔(mǐn)兇 門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 應(yìng)門

煢煢(qióng)孑(jié)立 牀蓐(rù)

猥(wěi)以微賤 隕(yǔn)首 逋(bū)慢 伏渥(wò)

劉病日篤(dǔ) 猶蒙矜(jīn)育 拔擢(zhuó)

氣息奄奄(yǎn)(yǎn) 盤桓(huán) 更(gēng)相為命

三、再讀整體把握

1、要求學生對照註釋自主閲讀課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教師巡迴輔導並通過提問檢查落實預習情況。(要求積累的文言詞句,老師幫助學生在書中標示出來)

①實詞

險釁 隕首 東宮 伏惟 伏渥 區區

②古今異義同形詞

成立 告訴 區區 不行 沐浴 無主 上報 辛苦

③成語

煢煢孑立 形影相弔 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人命危淺 朝不慮夕

④單音文言實詞

夙 鮮 息 吊 嬰 逮 拜 尋 除 矜 聽 聞

⑤通假字

閔——憫 蓐——褥 有(同)又

⑥重點文言虛詞

見(慈父見背) 更(更相為命) 於(介詞,“勝過”、“比”之意)

以(介詞,“憑”)

⑦句式

判斷句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非,副詞,否定判斷)

實為狼狽 (動詞“為”肯定判斷)

本圖宦達 (副詞“本”表示判斷,本來是的意思)

⑧省略句

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上官)(上官)不許。

前太守臣逵察(為)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為)秀才/拜臣(郎中/除臣(為)洗馬。

具以表聞(之)/拜表以問(之)。

⑨被動句

而劉宿嬰疾病

倒裝句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⑩固定句型

既……終……,(既……又……)

有所……,(有……的人)

無以,(又寫作“亡以”,表示沒有辦法)

是以,(因此)

非獨,(不單,不僅)

2、學生分組討論概括課文的層次大意。(每組由推選出的代表陳述)

老師歸納後明確(學生參考):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願乞終養請求。

四、擴展訓練

結合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 後老師再明確:情:情況(事實);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五、作業設計

1、熟讀並開始背誦課文。(爭取三天之內背誦並默寫)

2、李密“辭不就職”除了課文的理由,還有沒有其他的考慮?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上一節課,大體疏通了文意,初步瞭解了李密想要表達的情感。今天,我們將從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上再做深入探討。

二、檢查

1、檢查背誦。

學生準備兩分鐘。後抽查男女生各一人(含班幹部或語文課代表)。每人背誦完,學生點評。

2、師生齊讀或背誦,再次體悟。

三、合作探究

1、李密陳什麼情?

討論後回答。(考查學生會不會藉助原文回答,對能有意識用原文回答的同學提出表揚)

老師明確: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原文:“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褥“、“供養無主“,“願乞終養”)

2、李密為什麼從“孝”的角度來説理呢?

學生討論回答後歸納明確:

⑴晉武帝 “以孝治天下” ,作者利用這種心理投其所好,獲得好感。

⑵李密申明自己並非清高,僅僅是為了盡孝和報恩,以消除晉武帝對自己的疑忌。

⑶陳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難以兩全、進退兩難之情,以喚起同情。

3、晉武帝為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⑴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⑵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4、有論者認為,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麼?(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説)

引導:

⑴李密反覆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②李密對蜀漢念念於懷,他曾説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四、藝術鑑賞

1、語言藝術。

排比、對偶句式,駢散結合

2、構思藝術

【板書】陳情於理、寓理於情

陳情: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似海 供養無主 孝情

沐浴清化 過蒙拔擢 聖朝恩重如山 忠情

情理: 祖母病篤 盡孝日短 (情)

孝治天下 盡忠日長 (理)

請求: 先盡孝後盡忠

五、作業設計

1、蒐集忠孝方面的典故。

2、忠孝真的不能兩全嗎?你是怎麼看待忠和孝的?(輔導課重點考查內容)

【教學反思】

忠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精神道德嚴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對獨生子女這些“新新人類”來説,仍有現實借鑑的意義。所以我在教案設計時,緊緊結合課文內容打親情牌,巧妙滲透親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令人欣慰的是,通過反覆的朗讀體會和學習討論,喚起了學生的親情意識,許多學生通過日記和博客反思自己過去對雙親的言行,愧疚意識溢於言表,讓人倍感欣慰。這是教案體現出的人文性最為成功的一面。

不過,畢竟是古文,古文知識積累相當重要。在教案設計時,除了朗讀背誦突出外,對古文言知識的檢查落實稍感不足,這一點,在輔導課安排的測驗中已經表現了出來。另外,古文背誦對學生來説是難點,學生都有畏難情緒。我發現解決的較好的方法是:一要逐段推進,通過默寫檢查落實;二教師示範背誦能消除學生背誦的畏難情緒三獎勵背誦也富有成效。

《陳情表》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鑑賞本文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悽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學方法】

作為教讀課,選擇串講的方式,突出朗讀,以期能做到既落實知識,又能體會文章之美。課時安排為兩課時。要重點做好預習工作。

【教學步驟】

一、以蘇軾的評論導入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

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二、預習檢測

1、下列紅色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A、臣以險釁(xìn)夙遭閔(mǐn)兇終鮮(xiǎn)兄弟常在牀蓐(rù)

B、猥(wěi)以微賤責臣逋(bǔ)慢猶蒙衿(jīn)育寵命優渥(wò)

C、豈敢盤桓(huán)有所希冀(yì)日薄(bó)西山除臣洗(xiǎn)馬

D、逮(dǎi)奉聖朝過蒙拔擢(zhuó)門衰祚(zuò)薄更(gēng)相為命

分析:B責臣逋(bū)慢,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聖朝。

2、下列説法,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表是一種奏章,用於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如:諸葛亮的《出師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職之意,而“除”則是免去官職之意。“東宮”指代太子,因為太子居於東宮,故稱。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從漢武帝開始,令郡縣每年經考察而推舉孝、廉各一人,晉時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喪的名稱。期,服喪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九個月,小功服喪五個月。服喪的長短可表明親屬關係的遠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職之意,或稱“到…當…官職”。

三、作者介紹和背景介紹

學生讀以下文字,瞭解相關背景,以利於學習。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人,晉初散文家。幼年喪父,母改嫁,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長大後博學善辯。

公元263年,司馬昭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採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

以文學見稱,曾多次出使東吳,歷職郎署的李密當然被列為籠絡的對象。然而,李密對蜀漢則是念念於懷,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無怪乎晉武帝看了表章以後説“士之有名,不虛然哉”,終於準如所請。

四、梳理課文

(一)第一段:

1、先讀課文,注意不同顏色的字的解釋: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2、問題串講: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

(1)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提?下面哪些內容都屬於“閔凶”?學生討論,明確:夙遭閔凶。

父喪母嫁、多病零丁、門衰祚薄、夙嬰疾病,正是基於這四個原因,故不能“廢遠”。(為下文伏筆)

(2)圍繞“閔凶”,作者的敍述角度、層次是怎樣的?語言特點及作用是什麼?

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於成立)

六月:慈父見背

四歲:舅奪母志

少:多疾病

九歲:不行

橫的方面:(外、內)

既無——伯叔

終鮮——兄弟

晚有——兒息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3、翻譯下列詞語和句子:

臣以險釁:

夙遭閔凶:

舅奪母志:

憫臣孤弱:

九歲不行:

零丁孤苦:

至於:

成立:

終鮮兄弟,門衰祚薄。: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而劉夙嬰疾病。

(二)第二段:

1、朗讀課文,注意不同顏色字體的解釋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2、自由誦讀第2段

A、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麼?明確:

二層:敍朝廷徵召之殷;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B、前一層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和時間詞相對應的表徵召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可見什麼?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就職(赴命)”?

明確:

表時間:逮、前、後、尋

表徵召:察、舉、拜、除、當;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馬

(解釋、積累有關文化常識。“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後朝廷,可見徵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層如何見事態的嚴重、緊迫和作者處境的狼狽?目的何在?“奉聖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麼?

明確:事態嚴重:詔、責、逼、催等,含蓄地表明瞭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無主”“欲奉詔奔馳”,“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品析:訴説自己辭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情辭悲切,動人心肺。“奉”“沐浴”,稱頌朝廷,並表感恩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3、翻譯詞語和句子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

供養無主,除臣洗馬,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具以表聞:

責臣逋慢:

劉病日篤:

告訴不許:

(三)第三段:

1、同上: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2、串講

1)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親上(“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

提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來轉換文意。

A、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

B、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無關,以求皇帝諒解。

C、正面陳述劉之現狀,是“不能廢遠”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層,作者為什麼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

A、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孝既已及於一般,對特殊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詞承首段,又為下文“臣之辛苦”張本。

3)品味2、3層,看本段的語言特點

A、“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為懇切。

B、“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為命,……”,一組四字句,皆出於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覆表明心跡,敍説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懇切。

(四)第四段:

1、同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鑑。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保卒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2、具體研習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

“願乞終養”

2)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盡節”“報養”——忠孝兩全

3)用語有什麼特點?

“願乞”“願矜憫”“聽臣微志”——無比懇切

4)由本段可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原因是什麼?

事之實: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願乞、願矜憫、聽臣微志、明知、共鑑。

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五、晉武帝為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1、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六、梳理課文結構

一段:歷述自己的悲慘遭遇。

二段:敍寫進退兩難的處境。願乞終養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職

四段:提出先盡孝、後盡忠。

七、藝術特色

1、融情於事。

2、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八、討論課後練習

九、字詞整理

2 、古今異義:

至於:到

成立:長大成人

辛苦:辛酸苦楚

告訴:申訴

不行:不能行走

3 、通假現象:

閔:通“憫”,可憂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蓐:同“褥”,草褥子

4 、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判斷句: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②今臣亡國賤俘

③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6、被動句:

而劉夙嬰疾病

7、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十、板書

十一、課後總結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鑑賞本文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悽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學方法:作為教讀課,選擇串講的方式,突出朗讀,以期能做到既落實知識,又能體會文章之美。課時安排為兩課時。要重點做好預習工作。

教學步驟:

一、以蘇軾的評論導入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

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二、預習檢測

1、下列紅色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臣以險釁(xìn) 夙遭閔(mǐn)兇 終鮮(xiǎn)兄弟 常在牀蓐(rù)

B、猥(wěi)以微賤 責臣逋(bǔ)慢 猶蒙衿(jīn)育 寵命優渥(w)

C、豈敢盤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馬

D、逮(dǎi)奉聖朝 過蒙拔擢(zhuó) 門衰祚(zu)薄 更(gēng)相為命

分析:B責臣逋(bū)慢,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聖朝。

2、下列説法,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表是一種奏章,用於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如:諸葛亮的《出師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職之意,而“除”則是免去官職之意。“東宮”指代太子,因為太子居於東宮,故稱。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從漢武帝開始,令郡縣每年經考察而推舉孝、廉各一人,晉時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喪的名稱。期,服喪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九個月,小功服喪五個月。服喪的長短可表明親屬關係的遠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職之意,或稱“到…當…官職”。

三、作者介紹和背景介紹

學生讀以下文字,瞭解相關背景,以利於學習。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人,晉初散文家。幼年喪父,母改嫁,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長大後博學善辯。

公元263年,司馬昭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採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

以文學見稱,曾多次出使東吳,歷職郎署的李密當然被列為籠絡的對象。然而,李密對蜀漢則是念念於懷,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無怪乎晉武帝看了表章以後説“士之有名,不虛然哉”,終於準如所請。

四、梳理課文

(一)第一段:

1、先讀課文,注意不同顏色的字的解釋: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2、問題串講: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

(1)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提?下面哪些內容都屬於“閔凶”?學生討論,明確:夙遭閔凶

父喪母嫁、多病零丁、門衰祚薄、夙嬰疾病,正是基於這四個原因,故不能“廢遠”。(為下文伏筆)

(2)圍繞“閔凶”,作者的敍述角度、層次是怎樣的?語言特點及作用是什麼?

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於成立)

六月:慈父見背四歲:舅奪母志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橫的方面:(外、內)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3、翻譯下列紅色詞語和句子: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舅奪母志憫臣孤弱

九歲不行零丁孤苦

至於成立

終鮮兄弟門衰祚薄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而劉夙嬰疾病

(二)第二段:

1、朗讀課文,注意不同顏色字體的解釋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2、自由誦讀第2段

A、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麼?明確:

二層:敍朝廷徵召之殷;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B、前一層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和時間詞相對應的表徵召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可見什麼?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就職(赴命)”?

明確:

表時間:逮、前、後、尋

表徵召:察、舉、拜、除、當;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馬

(解釋、積累有關文化常識。“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後朝廷,可見徵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層如何見事態的嚴重、緊迫和作者處境的狼狽?目的何在?“奉聖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麼?

明確:事態嚴重:詔、責、逼、催等,含蓄地表明瞭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無主”“欲奉詔奔馳”,“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品析:訴説自己辭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情辭悲切,動人心肺。“奉”“沐浴”,稱頌朝廷,並表感恩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3、翻譯紅色詞語和句子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察臣孝廉舉臣秀才

供養無主除臣洗馬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具以表聞責臣逋慢劉病日篤

告訴不許

(三)第三段:

1、同上: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2、串講

1)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親上(“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

提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來轉換文意。

A、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

B、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無關,以求皇帝諒解。

C、正面陳述劉之現狀,是“不能廢遠”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層,作者為什麼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

A、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孝既已及於一般,對特殊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詞承首段,又為下文“臣之辛苦”張本。

3)品味2、3層,看本段的語言特點

A、“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為懇切。

B、“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為命,……”,一組四字句,皆出於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覆表明心跡,敍説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懇切。

(四)第四段:

1、同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鑑。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保卒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2、具體研習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

“願乞終養”

2)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盡節”“報養”——忠孝兩全

3)用語有什麼特點?

“願乞”“願矜憫”“聽臣微志”——無比懇切

4)由本段可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原因是什麼?

事之實: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願乞、願矜憫、聽臣微志、明知、共鑑。

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五、晉武帝為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1、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六、梳理課文結構

一段:歷述自己的悲慘遭遇。二段:敍寫進退兩難的處境。願乞終養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職四段:提出先盡孝、後盡忠。

七、藝術特色

1、融情於事。

2、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八、討論課後練習

九、字詞整理

2.古今異義:

至於:到成立:長大成人辛苦:辛酸苦楚

告訴:申訴不行:不能行走

3.通假現象:

閔:通“憫”,可憂患的事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蓐:同“褥”,草褥子

4.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判斷句:

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②今臣亡國賤俘

③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6.被動句:

而劉夙嬰疾病

7.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陳情表》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和

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3、繼續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指導學生熟讀課文,背誦第一、三段,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2、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及相關常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蘇軾語)讀《報任安書》不下淚者,其人必不為人。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後主劉禪陳情的奏章。“出師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後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陳情表》。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於鄉里。

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召。後來晉武帝徵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於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理由婉言辭謝。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讀背誦

1、學生輕聲誦讀課文,對照註解,自己初步疏通課文;同時提醒學生注意詞句。

《陳情表》書籍閲讀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待湯藥,未嘗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待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以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鑑。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卒保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陳情表》閲讀讀練習及答案

閲讀下文,完成第24——28題(13分)

陳情表(元末明初)簡祖英

①臣祖英九歲失怙①,惟慈親鞠育,逮長知訓,冀或用世,以酬罔極之恩,臣之志也。向叨食元祿,為何左丞參佐,適值三山強寇②,剽掠廣城,一門妻女,死節五人;而老母陳氏,為所拘囚。臣祖英隱忍不能即死,其有愧石苞殉國③也多矣。

②茲遇聖朝維新,征討不服,率土效順,鹹蒙嘉休。乃者三山逆寇,悉嬰鐵鎖,臣母得以生還,雖臣祖英不孝之罪固所難逃,而得以展區區烏哺情私者,陛下之賜也。臣母子離散復完,白骨復肉,銘感聖德,徹於肝肺,雖九死其能報耶!陛下又復甄錄④,寄以民社⑤,此正臣殞首效命之秋也。而臣俯顧自慚,不敢拜命者,以罪戾已深,不宜職在民牧。

③欽惟聖朝,以孝道治天下,祿秩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懷遠人,匹夫無有不獲之願。況臣事元朝,叨為元臣,幸已逃誅。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惻怛而欽恤者也。伏望聖慈,收回成命,矜其愛日之短,俾遂歸養之圖,則臣母子拭目清平,謳歌德澤,為賜多矣。

④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鶴髮垂堂,西山之日已薄;棄親赴任,不孝之罪彌深。苟違親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盡奉歡之期,然後復求仕進,以盡忠罄節,非惟遂人子之私,亦聖朝孝理之道也。

【註釋】①失怙:死了父親。 ②三山強寇:指元末起兵於三山(今佛山)的邵宗愚割據武裝,被何左丞所滅。 ③石苞殉國:石指石奢,苞指趙苞。石奢:楚昭王相,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縱其父,自刎而死。趙苞:鮮卑侵略漢國,把漢將趙苞的母親置於陣前,趙苞仍按時進擊,他母親和妻子都被鮮卑殺害,趙苞隨後嘔血而死。④甄錄:甄別錄用。 ⑤民社:此指地方官。

24、本文借鑑了蜀漢末西晉初(填人名)的《陳情表》。(1分)

25、第1段用了“石苞殉國”的典故,對其分析不恰當是( )(2分)

A、陳述隱忍苟活的慚愧。B、表明忠孝難全的矛盾。

C、解釋食元俸祿的原因。D、表達家國兼愛的情懷。

26、對2段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烏哺情思,陛下之賜”,表達對明朝饒恕自己罪過的感恩。

B、“母子離散復完”、“罪戾已深”,旨在説明不就任的原因。

C、“母子離散復完、白骨復肉”,深切表達對不孝罪過的慚愧。

D、“殞首效命之秋也”,表達死後也要為朝廷奔走效命的忠心。

27、分析第3段是怎樣説理的。(4分)

28、“表”起先只用於“陳情”,以第4段為例説明這種“表”的特點。(3分)

答案:

24、1分李密(李虔,字令伯)

25、2分C

26、3分B

27、4分

【答案示例】本段先擺出聖朝“以孝道治天下”、“以仁心懷運人”的大道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寫法,舉如“祿秩不容及不孝之徒”的歷史和“匹夫無有不獲之願”的普遮事實;在這個前提下指出自己曾侍奉元朝陷母於危境的不孝之舉及“母年愈耄、孤苦特甚”的現實情況;最後希望皇上收回成命。這樣,本段的`説理,邏輯嚴密,有禮有節。(4分)

28、3分

“陳情表”是臣子向君主陳述情懷、表明心曲的一種文體。臣子向皇上表達忠心和為國效命的誠意,要動之以情;要帝王接受自己的請求,又要從其心理需求出發曉之以理。本段先把自己的年齡與母親對比,説明盡孝時日短盡忠時日長。以“西山之日已薄”喻母親生命衰落,既打動皇上,又言自己報效聖朝有日,“人子”之私與“聖朝”之道兼顧,道理顯豁。同時,整散結合的句式,使語意凝練又感情熱切,使陳情鞠盡其意,增加了説服力和抒情性。

按以下三個方貓評分:內容上的特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主要是動之以情);形式上的特點

(對比比喻的手法、駢散結合的句式);為什麼用這樣的形式表達這樣的內容。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五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傳誦千古的絕妙好文,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它情理兼備,誠款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

這就是晉代文學家李密的名作《陳情表》,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後主劉禪陳情的奏章。“出師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後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陳情表》。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四位學生分讀全文。讀後糾錯、強調易讀錯字音。

2、全體學生自由朗讀全文。

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悽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徵,提問:

1)是誰陳情?學生回答後,投影:

李密( 224 - 287 ),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徵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徵。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投影)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麼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樣才能説服晉武帝呢?

(引同學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悽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三、講析課文第一段

1、讀第一段

2、由學生梳理重要的實詞、虛詞等知識點,並記錄朗讀。(結合《創新方案》)

3、老師組織學生逐句口譯本段文字。

4、再讀第一段

5、思考文章一開始,作者説:“臣以險釁,夙遭閔凶。”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麼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

學生回答:總攝作用

學生討論,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板書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弔;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卧牀不起。

6、學生對照試背第一段。

四、作業:

1、完成《創新方案》練習

2、背誦第一段

3、預習第二、三段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誦第一段(抽背)。

二、導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裏訴説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但問題在於晉武帝建立新晉,招攬人才,收買人心,“我徵召你一個李密,你就照顧祖母,辭不應徵,你不是存心不給我個面子嗎?我看你還咋説?”我們首先看新晉對李密的態度。

三、分析課文第二、三段

1、學生齊讀第二段、梳理知識點(結合《創新方案》)

2、思考討論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學生回答)

(2)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

(詞意悽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

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徵。)

3、背誦第二段,齊背

4、過渡第三段

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啊?自古説“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曉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義

為什麼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説理呢?

因為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下面讀並譯第三段,梳理知識點(結合《創新方案》)

5、思考、討論

(1)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麼為自己辯解的?

矜守名節。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晉武帝同樣怕李密也是矜守名節。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2)本段文勢有三轉,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麼?(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裏?可多誦讀本段,體會句讀

區區不能廢遠。

(3)“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中“是”指代上文的什麼內容?

指代“但以劉日薄西山……更相為命”

(4)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

6、背誦第三段

7、作業:

背誦二、三段,準備默寫

第三課時

一、導入(先默寫第二、三段)

二、新課

1、讀第四段梳理知識(結合《創新方案》)

2、誦讀思考:

經過李密的一番婉曲悽切的陳情,晉武帝覽表之後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3、板書

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願乞終養請求。

4、背誦本段

三、分析藝術特色:

1、感情真摯,融情於事;(從本文的實際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達的幾種情感 孝順之情,不滿之情,恭敬之情 ,體會抒情和敍事的結合:“情為文之經,事為文之緯”)

2、文脈暢達,照應聯通;(本文前後照應的句子很多,教師可舉出若干例,讓學生回答)

3、駢散結合,音韻和諧;(簡介駢體文特點)

4、陳辭婉曲,屈伸適宜。(可聯繫高一第一單元幾篇文章,探討陳情、諷諫、勸説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題發揮、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陳利弊、曲徑通幽等等)

四、總結本課文言、文化知識:

1、一詞多義:(略)

2、古今異義:至於,成立,告訴,不許,希冀,辛苦

3、通假現象:閔,零丁,蓐

4、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

5、修辭方式:比喻,婉曲,對偶

6、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五、佈置作業:

背誦默寫、《創新方案》相關練習

《陳情表》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體會所陳之情,欣賞陳情藝術。

2.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思路。

3.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彙,積澱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4.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道德。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語詞知識,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後主劉禪陳情的奏章。

李密,不是瓦崗寨的李密。 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後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於鄉里。師事當時著名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漢為尚書郎。蜀漢亡,晉武帝召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而力辭。祖母去世後,方出任太子洗馬,遷漢中太守。後免官,卒於家中。

二、背景分析

司馬氏集團滅蜀後,為了籠絡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賢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應詔,會被誤認為“矜守名節”,不與司馬氏王朝合作,招來殺身之禍。司馬氏集團通過陰謀和屠殺建立了西晉政權,為了鞏固統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為什麼“辭不就職”呢?大致有這樣三個原因:第一,李密確實有一個供養祖母劉的問題,像文章中説的“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第二,李密是蜀漢舊臣,自然有懷舊的思想,況且他還認為漢主劉禪是一個“可以齊桓”的人物,對於晉滅蜀漢是有一點不服氣的。第三,古人講: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興時,臣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興時,臣為君之土芥。出於歷史的教訓,李密不能沒有後顧之憂。晉朝剛剛建立,李密對晉武帝又不甚瞭解,盲目做官,安知禍福。所以李密“辭不就職”,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時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至孝,與祖母相依為命,寫此奏章,陳述自己不能奉詔的原因,提出終養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寫,皆是真情實意。為了喚起武帝的憐憫心,作者不是直陳其事,而是悽切婉轉地表明心意,圍繞着“情”“孝”二字反覆陳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為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李密的《陳情表》把晉武帝感動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可見此文感染力之大。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2)陳什麼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3)李密怎樣才能説服晉武帝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説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悽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四、分析課文(一)

1、齊讀第一段。

2、譯本段文字。

1)、實詞

夙遭閔凶門衰祚薄,晚有兒息期功強近之親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夙嬰疾病

2)、古今異義

不行至於成立

3)、通假字

閔—憫蓐—褥零丁—伶仃

3、文章一開始,作者説:“臣以險釁,夙遭閔凶。”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麼作用?(學生回答:總攝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弔;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卧牀不起。

4、學生對照板述試背第一段。

五、結束語:

僅僅有第一段的悲苦説辭,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為這是他為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託辭呢?這個問題對於李密來説至關重要,這關係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樣陳述的,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繼續積累古漢語語詞知識;賞析李密婉曲的言辭技巧;鑑賞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教師背誦第一段前兩句,引導學生齊誦全段。

二、導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裏訴説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但問題在於晉武帝建立新晉,招攬人才,收買人心,“我徵召你一個李密,你就照顧祖母,辭不應徵,你不是存心不給我個面子嗎?我看你還咋説?”我們首先看新晉對李密的態度。

三、分析課文(二)

1、學生齊讀第二段。

舉臣秀才尋蒙國恩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

責臣逋慢劉病日篤告訴不許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

晉對李 李對晉陳情

察臣 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舉臣

拜臣 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除臣

責臣 劉病日篤

催臣

告訴不許 進退兩難

3、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

詞意悽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徵。

4、情以動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啊?自古説“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喻之以孝道之大義”,(為什麼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説理呢?)因為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1)通譯第三段;

猶蒙矜育不矜名節有所希冀人命危淺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2)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麼為自己辯解的?

矜守名節。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3)本段文勢有三轉,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麼?(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裏?(區區不能廢遠)

4)“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中“是”指代上文的什麼內容?(指代“但以劉日薄西山……更相為命”)

5)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

5、教師範讀第四段。

臣之辛苦聽臣微志

第四段明確提出“願乞終養”,表示要先盡孝後盡忠,以期感動武帝達到陳情目的。

“報國恩”跟“徇私情”只有為時極短的矛盾,稍稍從長遠着眼就根本沒有矛盾,也是合情合理地提出解決盡忠跟盡孝暫時發生矛盾的措施的有力依據。

6、經過李密的一番婉曲悽切的陳情,晉武帝覽表之後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學生閲讀課後練習中《古文觀止》的評語)

四、師生討論總結四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願乞終養請求。

五、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本文的藝術特色;整理本課的語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分組背誦全文。

二、分析藝術特色:

亞里士多德説:“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物,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運用了最恰當的抒情方式,終於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後説“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允其不仕。

(一)融情於事。

強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無論是述自己的孤苦無依之情,還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深厚親情,都是通過敍事來表達的。而自己對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對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滿情感的筆調來寫的。

作者在文中所陳之情,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因處境狼狽而產生的憂懼之情,二是對“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不滿情緒,三是對祖母劉氏的孝情。正因為作者所寫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會產生“悲惻動人”的效果。

可引導學生討論:

1.李密給晉武帝上表陳情,只在説明祖母年老,難以廢遠赴命而已。這樣簡單的一件事,為何不直接陳述,卻要從自己的坎坷家世説起?

要想讓皇帝真正相信自己,體諒不奉詔的苦衷,必須先動之以深情,而後才能喻之以大義。因而作者於首段先從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説起,一開篇就把對方也帶進悲愴酸楚的環境氛圍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親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贍養侍奉的陳述,文章第三段“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的話,才有所依憑,第二段説自己在新朝的徵召催逼中“進退”“狼狽”的情狀,也才能喚起他人的同情心。

2.晉滅蜀之前,李密曾在蜀朝任郎中和尚書郎,也就是所謂“少仕偽朝,歷職郎署”。現在新朝建立,這本是他的一個“歷史污點”,為什麼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陳此事?

李密多次“辭不赴命”,最擔心的就是晉武帝會懷疑自己有懷念舊朝、矜憐名節、不事二主之心,現在李密“實話實説”,反倒容易得到晉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頌“聖朝”之“情化”,説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所“蒙國恩”,“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就更能讓人相信他拒不入仕,確乎是出自“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的苦衷。

(二)融情於理

李密《陳情表》中的“理”據何在?

李密陳情的理據,就在“聖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還舉出了“凡在故老,猶蒙矜育”的普遍事實為論據。司馬氏集團標榜綱常名教本屬虛偽,但李密一本正經地援引來為自己“辭不赴命”辯護,卻不失為最有力的武器。

(三)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本文雖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對偶句,有駢文的整儷之工,但語言卻絕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彷彿是從肺腑流出,絲毫不見斧鑿痕跡。文章語言十分生動形象,如第一段寫孤苦無依之狀,第二段寫州縣催迫之景,第三段寫祖母病篤的慘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該文在語言上還十分精練準確,有些詞句,成了成語。

(四)陳辭婉曲,屈伸適宜。

探討陳情、諷諫、勸説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題發揮、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陳利弊、曲徑通幽等等

作業:1、練習冊題

2、背誦課文

陳情表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鑑賞本文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悽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學時數:

3課時

課前預習:

1、通讀全文,藉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生字詞音義問題;

2、初步瞭解所表達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温習第一冊第四單元的幾篇文章,體會燭之武、鄒忌、觸龍的勸説技巧,並和同學討論李密陳情委婉的方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語詞知識,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傳誦千古的絕妙好文,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它情理兼備,誠懇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這就是晉代文學家李密的名作,(投影《出師表—李密》,學生會以為老師錯了,教師解釋)《出師表》是諸葛亮的作品,“出師一表真名世”,國中學過的諸葛亮的這篇文章的確是名世、傳世之作。(屏幕隱去“出師”二字,僅留“表”字)“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後主劉禪陳情的奏章。“出師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後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投影顯示“陳情”二字)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四位學生分讀全文。讀後大屏幕顯示易讀錯字音。

終鮮(xiǎn)兄弟期功強(jī)近常在牀蓐(rù)

猥(wèi)以微賤豈敢盤桓(huán)庶劉僥(jiǎo)幸

2、全體學生高聲自由朗讀全文。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徵,提問:

(1)是誰陳情?

學生回答後,投影:

李密(224—287),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徵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徵。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投影)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麼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樣才能説服晉武帝呢?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説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悽苦悲涼的氛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