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將相和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17W

將相和教學設計多篇

《將相和》教學設計 篇一

設計理念

《將相和》一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從故事中我們可知,兩人物既有個性,又有共性。個性品質: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臨危不懼、顧全大局等,廉頗的知錯就改等;共性品質:他們都以國家利益為重,愛國。個性的品質學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質學生把握還是有一定難度。為此,我把豐滿人物形象作為本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摒棄對課文內容、故事情節的繁瑣分析,將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悟、演,去豐滿人物形象,領悟人物的個性品質和共性品質。這一過程充分體現語文學習的趣味性、主體參與性和創造性原則。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能正確的讀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4、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連繫。

教學重點

有感情朗讀,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將相不和的原因。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的這一課,雖然只有三個字,卻包含了兩個人物,三個小故事。你們能從標題中看出是哪兩個人物嗎?(學生自由發言)那麼將相各指誰?和又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讀文去看看吧!

二、自讀自悟,瞭解故事內容

(1)出示閲讀提示: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試給文中的三個小故事加一個小標題,想想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

3、提出你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得問題準備組內討論。

(2)學生自讀課文,在文中作標註。

三、交流自學情況

(1)檢查讀文,糾詞正音。

(2)交流三個小故事所加小標題: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3)學生現在小組內交流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初步解決一部分問題,留出有價值的問題和難以解決的問題,班內交流。

(4)教師同學生共同分類歸納重點問題:

1、完璧歸趙

藺相如為什匆?怠罷飪楸壬嫌械愣?∶?。俊?br>藺相如為什麼要讓自己的腦袋和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

秦王沒有得到和氏璧怎麼會心甘情願的讓藺相如回國?

2、澠池之會

藺相如為什麼逼秦王擊缶?

秦王擊缶後為什麼不敢拿趙王怎麼樣?

3、負荊請罪

藺相如為什麼要避讓廉頗?

廉頗至藺相如門上請罪時為什麼要脱下戰袍,背上荊條?

四、佈置作業

要求學生精讀課文,勾畫重點問題答案,為下一節課的彙報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廉頗和藺相如,讓我們感知古人的機智和風度。

二、再一次出示重點問題提示:

引導: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小故事?練習多讀讀,自由結組,解決故事中的問題。

三、圍繞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説説為什麼?這一話題,交流討論並指導朗讀。

(1)藺相如:機智勇敢;熱愛祖國;胸懷寬廣;顧全大局;

(2)廉頗:英勇善戰;熱愛祖國;知錯就改;

(3)要求學生想全理由,組織好語言。

(4)指導學生朗讀藺相如和廉頗的相關語句。

重點語句:

1、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的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台。

2、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着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

四、總結

《將相和》中,藺相如和廉頗使兩個同樣熠熠生輝的人物,他們的故事流芳千古,傳為佳話,讓他們身上的這種優秀品質在我們的身上發揚光大吧!

第三課時

一、出示掛圖負荊請罪,觀察想想:廉頗到藺府負荊請罪會怎麼説,怎麼做呢?藺相如又會如何做和説呢?

1、學生自己練習説一説。

2、把負荊請罪的結尾補充豐滿,寫一個片斷。

3、讀習作,師生評議。

二、編排課本劇:

1、選擇一個小故事,試演。

2、師生品評

三、佈置作業

1、抄寫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選做)有條件的學生看看錶現將相和內容的戲曲的錄像、錄音。

將相和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召集、商議、隆重、約定、膽怯、拒絕、能耐、諸位、和氏璧、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負荊請罪、同心協力”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領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1、讀講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2、把握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探究

1、同學們,“戰國七雄”時期,秦國是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它總有吞掉其他國家的野心。因此,當時一些中、小國家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關係到國家興亡的重大意義。今天,我們就學習發生在當時的秦、趙兩國之間的故事。板題,讀題。

2、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

二、合作交流

1、過渡: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讀讀課文。

2、自由讀文,思考剛才的問題。

3、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小組學習。

三、品讀體驗

(一)

1、讀課後問題二,知道本課由三個故事組成。

2、帶着課後問題二默讀課文,找找這三個故事分別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

3、學生彙報。

4、採用多種形式引導朗讀,從各個故事中找出能歸納小標題的語句,指導歸納。如:A、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小標題《完璧歸趙》。B、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小標題《澠池會見》。C、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小標題《負荊請罪》。

第二課時

(二)、默讀《完璧歸趙》,思考:你認為藺相如是怎樣的人?從文中哪些句子體會出來?

1、學生默讀思考。

2、同位交流。

3、學生彙報:

評價:藺相如是個勇敢機智的人。

重點句段體會:

(1)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讚,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説,説:“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巧妙奪回和氏璧)

(2)他理直氣壯地説:“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裏,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就和璧一塊兒撞碎在柱子上!”(理解“理直氣壯”,為了國家的利益願意犧牲自己的愛國、勇敢精神)

(3)藺相如説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交出來。叫手下人化了裝,帶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趙國去了。(巧妙地拖延時間,讓和氏璧完璧歸趙)

(4)到了舉行典禮的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説:“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機智、勇敢)

(三)、默讀《澠池會見》,採用以上方法體會人物形象

1、學生默讀思考後彙報,教師引導評議。(學習方法與上個故事相同。)

2、需要注意的地方:

(1)找出描寫廉頗的句子,説説從中知道了什麼?(廉頗是個威震四方的將軍,連秦王也懼怕三分)

(2)從《完璧歸趙》和《澠池會見》兩個故事中找出含有秦王“只好”的句子,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什麼?(在藺相如智鬥、廉頗配合的情況下,秦王無可奈何)

第三課時

(四)、默讀《負荊請罪》故事,結合上兩個 故事思考:廉頗為什麼不服氣?

句段一: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句段二: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句段三: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台。

四、鞏固延伸

(一)、品讀藺相如的有關語句,體會藺相如形象(注意在人物的語言中體會“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

(二)、從廉頗的語言和動作中體會廉頗的性格特點(知錯能改、熱愛祖國)

(三)、回顧全文,瞭解三個故事間的聯繫

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生、發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繫,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課堂作業

提出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明白的問題與同學討論。

板書設計:

將相和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教學反思

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是本課的重點。教學時,利用語言把學生帶到情境之中,讓學生在讀、議、辯、演中感受人物。

課時 篇三

一、默讀《負荊請罪》故事,結合上兩個故事思考:廉頗為什麼不服氣?

句段一: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句段二: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句段三: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台。

二、品讀藺相如的有關語句,體會藺相如形象(注意在人物的語言中體會“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 )

三、從廉頗的語言和動作中體會廉頗的性格特點

(知錯能改、熱愛祖國)

四、回顧全文,瞭解三個故事間的聯繫

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生、發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繫,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附板書:18、將相和

將 相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廉頗 藺相如

五年級語文《將相和》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理解課文內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情引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的這一課的課題,雖然只有三個字,卻包含了兩個人物,一個故事。你能看出是哪兩個人物,是什麼故事嗎?那個“將”是誰?“相”又是誰?“和”在故事中是什麼意思?

二、自讀自悟,瞭解故事內容

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就課文中內容給每個故事各加一個小標題,説説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

三、質疑問難,理解課文內容

1、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遇到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做好記號,準備跟同學討論。

2、學生提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1)有關知識的問題和一些新詞的理解,引導學生查工具書來解決。

(2) 有關文章內容理解方面的問題,指點學生聯繫上下文反覆思考,反覆討論交流。

教師可抓住以下類似的問題展開討論,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① 秦王為什麼沒有得到和氏璧?抓住“慷慨激昂”“理直氣壯”等詞語體會藺相如的勇敢、機智。

② 澠池之會上,秦王為什麼會為趙王擊缶?抓住“不動聲色”及藺相如的話體會藺相如的機智和勇敢,抓住文中寫廉頗將軍駐守邊境的句子體會其對秦王的威懾力,從而明白趙王獲勝的原因是因為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

③ 將相為什麼會不“和”?又為什麼“和”了?

在討論交流的同時,隨機選擇有關句段朗讀,以加深理解、體會。

四、評價人物,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文中講到了趙王、秦王、藺相如、廉頗等幾個人物,下面我們來開個“人物評價會”。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從課文中舉出事例來説一説,評價時要抓住課文中的敍述、描寫,同時加入自己的看法。

2、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圈畫標記,做好準備。

五、拓展練習

出示掛圖“負荊請罪”,觀察想象:廉頗到藺相如府負荊請罪,會怎麼説,怎麼做?藺相如又會如何做和説呢?

1、自己練習説一説。

2、把負荊請罪的結尾補充豐滿,寫幾個片段。

六、總結

鼓勵學生多讀歷史故事。

《將相和》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2、理清文章的敍述順序,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之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3、瞭解三個成語故事的來歷,理解它們的含義並能使用。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感受民族文化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顧全大局、知錯就改的美好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敍述順序,知道這篇課文通過講“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這三個故事,記敍了廉頗和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這節課我們一起深入地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交流自學情況

引導學生討論喜歡文中的哪一個人物。

1.喜歡藺相如。因為他機智勇敢,不畏強權,顧大局,識大體,為國家的利益着想,深謀遠慮。

板書:機智勇敢 不畏強權

2.喜歡廉頗。他知錯就改。

教師總結:這兩個人物都具有美好的品質,大家都喜歡。但為了交流方便,下面我們就“完璧歸趙”這個故事先交流一下你們的學習收穫和體會。

三、學習“完璧歸趙”

1.具體説明在“完璧歸趙”這個故事中,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藺相如是個機智勇敢,不畏強權的人?

(l)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説:“我願意帶着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2)藺相如到了秦國,進宮見了秦王,獻上和氏璧……秦王聽他這麼一説,就把璧交給了藺相如。

(3)藺相如捧着璧,往後退了幾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説:“我看你並不想交換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裏,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説着,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看圖,抓住藺相如的動作、神態、語言描繪一下。

我們在讀這一部分的時候,就要把藺相如的大義凜然和勇敢機智的精神讀出來。自由讀,指讀。

(4)“藺相如説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秦王只好跟他約定了典禮的日期。”

(5)從“大大方方”這個詞可以看出藺相如勇敢。結合第九自然段,講講你對這段話是怎樣理解的?

2.理解最後一句話:“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教師小結:秦王本想殺了他,本想愚弄趙國,可是反而被藺相如捉弄了,他現在是啞巴吃黃連有口説不出了。這句話僅僅是寫秦王的心理嗎?(突出了藺相如的聰明機智)可見作者用詞是多麼的巧妙。

自己練習讀一讀,體會藺相如的聰明才智。

3.藺相如所做的一切是為了什麼?(為了趙國的利益和尊嚴)

過渡: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國家的尊嚴,藺相如鋌而走險與秦王進行了機智勇敢的鬥爭,既做到了完璧歸趙,又使秦王處於被動的局面,為趙國立了大功,受到了趙王的重用,封他為上大夫。我們看看藺相如在幾年之後的澠池之會上有什麼表現?

四、學習“澠池之會”

1.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有什麼表現?具體談一談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1)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説:“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藺相如認為不能示弱,還是去的好,趙王才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

(2)當秦王讓趙王鼓瑟,並叫人記下來時。藺相如非常生氣,他走到秦王面前,説:“請您為趙王擊缶。”

(3)“您跟我現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你拼了。”

最後秦王被逼無奈,只好為趙王擊了一下缶。藺相如也叫人記了下來,説在澠地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2.同學們想一想,澠池之會這場政治鬥爭秦趙兩國是打成了平局,還是決出了勝負?為什麼?

(如果學生爭執不下時,老師可作兩點提示:一、秦國比趙國力量強大;二是秦王是一國之王,而藺相如則是趙國的一名大臣。)

教師補充:“瑟”是古代的一種絃樂器,聲音悦耳動聽。“缶”是古代的一種打節奏的樂器,形狀像個瓦罐子,聲音單調。這兩種樂器比起來,秦王顯得更丟人。

3.教師小結:同學們都能認真讀書,積極思考,很好。的確,澠池會上的鬥爭是趙國佔了上風。那麼這場鬥爭的勝利應該歸功於誰?

過渡:藺相如機智勇敢地與秦王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又一次維護了國家的尊嚴,為趙國立下了大功。可見藺相如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藺相如在這場鬥爭之後,被封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廉頗和藺相如開始不和,也就引出了課文的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

五、學習“負荊請罪”

1、小組合作學習

你覺得廉頗是個什麼樣的人,説説為什麼。

你覺得藺相如是個什麼樣的人,説説為什麼。

2、交流學習結果

廉頗知錯就改。(看圖讀課文體會,指導有感情朗讀)

藺相如顧全大局。(讀藺相如的話,體會他寬廣的胸懷和顧全大局的精神)

六、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七、、質疑、釋疑

附:板書設計

藺相如 廉頗

機智勇敢 不畏強權 知錯就改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將相和》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到對敵人要不畏強權、敢於鬥爭;對自己人要以國家、大局為重,團結一致。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3、學會生字新詞。

4、有感情朗讀課文,並自述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在故事中品析人物的思想品質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2、瞭解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是難點。

【教學準備】生字詞課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介紹作者和歷史背景。

2、《將相和》中的“將”指誰?“相”又指誰?“和”是什麼意思?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課件:

1、讀準字音:

“和氏璧”、“推薦”、“澠池之會”、“膽怯”、“侮辱”、“擊缶”。

2、朗讀課文並分段,給每段加小標題。

3、指名朗讀課文。

三、熟讀課文 同桌互相講述課文。

四、佈置作業

1、結合課後“思考練習”。

2、自學本文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寫生字詞

二、整體入手,直奔難點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將相和》。

2、指出廉頗是怎麼説的?並讀一讀這些句子。

3、藺相如是不是靠一張嘴爬到了廉頗的頭上。

三、讀議第一段

1、默讀一段理出故事的情節(起因、經過、結果)。

2、從這些句子看出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藺相如是怎樣完璧歸趙?

3、藺相如立下了什麼大功?

(維護趙國利益、是有功之臣。)

4、指出名複述這個故事。

四、讀議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理出故事情節。

2、澠池會上秦王怎麼侮辱趙王?藺相如怎麼對付?用的是什麼辦法?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3、藺相如為了趙國的利益連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多麼勇敢啊!請同學們齊讀。

4、澠池會上的鬥爭趙國佔了上風,功勞應屬於誰?為什麼?

(提示:這份功勞也有廉頗的一份,不是他在邊境上做好準備,秦王也不會這樣輕易放回他。)

5、這個與第一個故事有什麼聯繫?

6、複述故事。

五、佈置作業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知道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了大功,趙王封他為上大夫;在澠池會上,他又立了大功,又封他為上,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氣,説要給他個“下不了台”,這就是將相不和的主要原因。

二、默讀第三段,思考問題

1、藺相如立了功,廉頗為什麼要給他個下不了台?廉頗説的對不對?

2、藺相如怎樣對待?

3、將相怎樣和好?説一説你對他們的認識。

三、總結全文

1、從這三個故事中,我們知道“將”“相”經歷了由和到不和的過程,想想他們為什麼不和又為什麼和好?

2、藺相如的勇敢機智、顧全大局表現在哪?廉頗的英勇善戰,知錯就改表現哪?

3、學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感受?

四、課堂練習

複述三個故事。

將相和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內容:

解題導入新課:學生自學課文;檢查預習情況;質疑問難。

教學步驟:

一、解題

1.介紹時代背景(略)

2.抓題眼“和”,理解題意(略)。

二、學生默讀課文,自學

要求:

(1)查字典學習字詞,解詞要聯繫上文;

(2)瞭解文章主要內容;

(3)給文章分段;

(4)擬定三個故事的小標題。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注意:

廉頗 藺相如 膽怯 抵禦 上卿

(2)組詞

秦 璧 擊 協 澠

泰 璧 缶 脅 淹

(3)解詞:

完璧歸趙 無價之寶 理直氣壯

攻無不克 負荊請罪 同心協力

(4)指名讀課文:課文寫了哪三個小故事,並説明這三個小故事的起止段落。

(5)概括三個故事的大意。

(6)給三個故事擬小標題。

四、熟讀課文

五、質疑問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