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古詩詞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9W

古詩詞賞析(精品多篇)

古詩詞賞析 篇一

已酉新正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鬆篁老態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賞析:

這是一首寫喜慶春節的五律詩。

第一、二句,從氣候角度寫春節期間的祥和:無風無霜,春意盎然。

第三、四句,日曆上又多了一歲,新春代替了舊年。

第五、六句,從樹木的角度寫春的到來,梅花、柳樹展現了新姿,顯得冬天不雕的松樹有了些老態。

最後兩句,寫春節中的人,因為高興飲了過多的屠蘇酒,歡笑的聲音響徹了雲霄。

除夜·旅館寒燈獨不眠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賞析:詩人客居他鄉,油然而生孤寂的思鄉之情,但詩人撇開自己,從對方入手,想象故鄉親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這種反客為主的寫法,即為反襯手法。

除夜·乾坤空落落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賞析:《除夜》一詩,沒有雕琢之語,沒有瑣碎之句,更無高昂的口號式詠歎。可是,我們仍舊感到心靈的一種強烈震撼。無論時光怎樣改變,無論民族構成如何增容擴大,無論道德是非觀念幾經嬗變,文天祥,作為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徵,作為忠孝節義人格的偉大圖騰,萬年不朽,顛撲不滅,仍會是在日後無數個世代激勵一輩又一輩人的道德典範。

除夜宿石頭驛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賞析: 長期飄泊,客中寂寞,又值除夕之夜,還獨自滯跡在他鄉逆旅,此情此景,更何以堪。這首詩就真切地抒寫了詩人當時的際遇,藴蓄着無窮的感慨和淒涼之情。此詩當作於詩人晚年任撫州(今屬江西)刺史時期。這時他正寄寓石頭驛(在今江西新建縣贛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長江東歸故鄉金壇(今屬江蘇)。“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起句突兀,卻在情理之中。除夕之夜,萬家團聚,自己卻還是浮沉宦海,奔走旅途,孤零零地在驛館中借宿。長夜枯坐,舉目無親,又有誰來問寒問暖。人無可親,眼下就只有寒燈一盞,搖曳作伴。“誰相問”,用設問的語氣,更能突出旅人悽苦不平之情。“寒燈”,點出歲暮天寒,更襯出詩人思家的孤苦冷落的心情。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

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賞析:這年的除夕,孟浩然就是在樂成張少府(子容)的官邸度過的。孟浩然與張子容,既有同鄉之誼,又是通家之好,更加兩人年青時曾同隱鹿門山,晨夕相處,親密無間,此次孟浩然專程遠道來訪,張子容當然熱情接待。除夕之夜,張子容的官邸,燈火輝煌,畫燭高燒,筵備珍饈,酒斟柏葉。他們一邊品嚐着新釀的柏葉酒,一邊暢敍着別後離情,當時內心的快樂,是難以言喻的。席間還有盧氏歌女演唱《梅花》古曲,她的婉轉歌喉,更增添了兩位詩人的興會。

古詩詞賞析 篇二

[宋]王安石

江北秋陰一半開,曉雲含雨卻低徊。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裏洋村),漢族。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後諡號“文”。

曉雲,一作“晚雲”。

低徊,一作“低迴”。

繚繞,迴環旋轉。

秋天的早晨,江的北岸天色陰沉沉的,低低的烏雲含着雨意,在天空徘徊着,陰晴不定。既不願望對岸的青山,山勢曲折纏繞,江流迂迴婉轉,心頭不禁湧起一陣困惑,路究竟在何方?忽然間,無數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之處隱約駛來。

王安石晚年辭官閒居於江寧府(南京)城東的“半山園”,飽覽山光水色,寫了不少精緻淡雅的山水絕句。連黃庭堅也“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脱去流俗。”此詩就是他在秋江帆影中獲得精神啟悟而作。

詩的頭兩句寫天,後兩句寫地,可見詩人眼界開闊而幽深。寫天的同時既交待了地點(江北)、季節(秋)和時辰(曉),又寫出了陰晴莫定的天氣變化。“江北秋陰一半開”,似乎有了由陰轉晴的趨勢,誰料想都秋天了,氣候還如此變化無常,逆轉為“曉雲含雨卻低徊”。陰——半晴——濃陰,不僅是天氣變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調的變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雲之下,還有一個低首徘徊的詩人。然而從事的後兩句可以明確看出另一層深意,詩人不甘屈從陰暗,而是反抗陰暗,追求光明。詩人放眼遠望,視野被“青山繚繞”的阻斷,陷入了“山重水複疑無路”境地,彷彿前程一片渺茫。就在這時,詩人筆鋒一轉,在“青山繚繞”之中,忽然遠遠地看見“千帆”山林的掩映下,正隱隱約約向近處駛來。

視野一下子就變得豁然開朗,眼前開闊了,暢通了。詩人在字裏行間巧妙地暗含着對時事與某種人生哲理的深刻體驗。這種思理與抗爭是積極的,向上的,與婉約派詞人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消極頹廢的人生態度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對比。

古詩詞賞析 篇三

【原文】

桃未芳菲杏未紅,衝寒先喜笑東風。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粧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賞析】

《詠紅梅花得“紅”字》是《紅樓夢》中邢岫煙所作,該詩和《詠紅梅花得“梅”字》、《詠紅梅花得“花”字》都出自小説第五十回。書中眾人在蘆雪庵聯句,賈寶玉寫詩“落了第”,被罰往櫳翠庵折紅梅花。大家又叫新來的邢岫煙、李紋、薛寶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紅”、“梅”、“花”三字做韻。專命折得紅梅的賈寶玉做一首《訪妙玉乞紅梅》詩。

隨着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鬥智逞能。小説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裏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結習,客觀上反映了當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

從人物描繪上説,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句作詩不應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庵聯句除薛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雲。眾人接着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藉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鳳的眼光介紹邢岫煙雖“家貧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樣,卻是個極温厚可疼的人”(《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她的詩中紅梅衝寒而放,與春花難辨,雖處冰雪之中而顏色不同尋常,隱約地包含着這些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