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學生古詩詞賞析多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8K

高中學生古詩詞賞析多篇(精品多篇)

中學生古詩詞賞析 篇一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1]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2]何能爾[3]?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

此中有真意[4],欲辨已忘言。

【註釋】

[1]結廬:建造房舍。

[2]君:這裏指詩人自己。

[3]爾:如此。

[4]真意:真正的樂趣。這裏指順乎自然的樂趣。

【賞析】

這是陶淵明最膾炙人口的詩作之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前四句描述了作者遠離官場,斷絕世俗交往,並且自問自答,談自己遠離仕途的感受,那就是“心遠地自偏”。斷絕了與官場世俗之間的關係之後,儘管身處“人境”,也會覺得自己地處偏僻的地方。

接下來四句借景抒情,每一句都透露出一股閒適的心情和閒居鄉野的樂趣,從而更否定了以前那種污濁的官場生活。尤其是其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是成了千古流傳的名句。

最後兩句非常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離開污濁的官場,回到悠閒的鄉下,這裏面有一種真正的人生樂趣,但是這種樂趣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以這兩句收尾,使全詩有一種意味深長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

高中學生古詩詞賞析 篇二

詠荊軻

陶淵明

燕丹[1]善養士,志在報強嬴[2]。

招集百夫良[3],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4]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髮指危冠,猛氣衝長纓。

飲餞[5]易水上,四座列羣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6]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7]更流涕,羽奏[8]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9],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10]。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餘情。

【註釋】

[1]燕丹:燕王的太子,名丹。荊軻是戰國時著名的刺客,受燕丹之託,去刺殺秦王嬴政,失敗後被處死。

[2]強嬴:指暴虐的秦朝。嬴,秦王的姓氏。

[3]百夫良:百裏挑一的雄俊之士。

[4]素驥:白馬。

[5]飲餞:飲酒餞行。

[6]宋意:燕國的勇士。

[7]商音:古樂調的五音之一,其聲淒涼 。

[8]羽奏:羽音,古樂調的五音之一,其聲慷慨。

[9]顧:回頭。

[10]怔營:驚恐不安的樣子。

【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詩,取材於《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的關於荊軻刺秦王的故事。詠史詩的特點是敍事與抒情緊密結合,邊敍事邊抒情。本文也是如此。

開頭四句是引子,作者描述了燕丹為了報仇招募了荊軻。接下來着重描寫送別的場面,篇幅佔了全篇的一半以上。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在於極力讚揚荊軻的那種不負知己、敢於犧牲的俠義精神。荊軻在途中的情形只用了四句,最後獻圖失敗的描寫只用了兩句,這些都不是本詩的主要部分。作者在最後四句抒發了對荊軻的惋惜和崇敬,同時暗含對自己所處時代的悲憤。

陶淵明寫作這首詩時,正值晉朝與南朝宋的更迭之際,他憂國憂民,便作了這樣一首激情悲憤的詩。這首詩體現了作者豪情的一面。朱熹在《朱子語類》裏説:“陶淵明詩,人皆説是平淡,據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其露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

高中學生古詩詞賞析 篇三

詠史

左思[1]

鬱郁澗底鬆,離離[2]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3],蔭此百尺條[4]。

世胄[5]躡[6]高位,英俊沉下僚[7]。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8]籍[9]舊業,七葉[10]珥漢貂[11]。

馮公[12]豈不偉?白首不見招[13]。

【註釋】

[1]左思:字太沖,臨淄(今山東省淄博)人,著名文學家。左思創作的《三都賦》為當時稱頌,造成“洛陽紙貴”的局面。後人輯有《左太沖集》。左思的《詠史》共八首,本書選錄第二首,描寫的是由於門第的限制,世家子弟依靠父兄的勢力竊取了高位,而出身貧寒的英雄卻不得重用的現實。

[2]離離:松枝莖葉下垂的樣子。

[3]徑寸莖:直徑只有一寸的莖幹。

[4]百尺條:百尺高的樹條。詩人以“百尺條”比喻不得重用的英雄,以“徑寸莖”比喻竊取了高位的世家子弟。

[5]世胄:即世家子弟。

[6]躡:登。

[7]下僚:小官,指不得重用。

[8]金張:指西漢時期的金、張兩大家族,他們是世家的代表。

[9]籍:同“藉”,憑藉。

[10]七葉:七世。

[11]漢貂:漢朝的高官都在帽子上插貂尾作為裝飾,這裏代指高官。

[12]馮公:指馮唐。漢文帝時,馮唐上書鍼砭時弊,結果終身未得重用。這裏代指未受重用的人才。

[13]不見招:不被重用。

【賞析】

詩人在這首詩裏描寫的世家子弟通過父兄的勢力謀取到高官的情況。這在魏晉時期普遍存在,甚至發展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問題。概括起來講,就是“九品中正制”的用人制度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情況。據《晉書》記載,晉朝的高官“皆先代功臣之胤,非其子孫,則其曾玄”。

基於這種情況,詩人寫作這首詩,既表達了對這種既定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憤怒,又把世家貴人比喻為“徑寸莖”,表現了對他們的蔑視。

高中學生古詩詞賞析 篇四

雜詩八首(其二)

陶淵明

白日淪西阿[1],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2]。

風來入房户,夜 中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3],不眠知夕永[4]。

欲言無予和[5],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6]。

念此懷悲悽,終曉[7]不能靜。

【註釋】

[1]西阿:西山。阿,大的山嶺。

[2]景:月光,月影。

[3]時易:季節變換。

[4]夕永:夜 長,長夜 漫漫。

[5]無予和:沒人跟我交談。和,應和。

[6]獲騁:不能實現。騁,施展。

[7]終曉:整夜 ,徹夜 。

【賞析】

作者在這首詩中表達了自己孤獨淒涼 ,空有壯志,不能實現的感慨。

作者着筆由遠及近,先描寫日落西山,月色遼闊,烘托出一種悲涼 的氣氛,然後開始感歎歲月流逝。“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一句中作者夜 裏睡不着覺,突然發現天氣冷了,季節變了,自己的心境也跟着變得悲涼 。一句“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更是將作者的那種寂寞和沒有知音的苦悶刻畫了出來。最後,作者感慨自己空有抱負,可惜身處亂世無法實現。

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作者雖然退隱田園,但是對世事和自己的抱負並沒有忘懷。這既是作者對自己志向的一種緬懷,也從側面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高中學生古詩詞賞析 篇五

歸園田居

其一

陶淵明[1]

少無適俗韻[2],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3]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4]。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5]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户庭無塵雜[6],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7]裏,復得返自然。

【註釋】

[1]陶淵明: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東晉末年著名詩人、散文家。曾擔任過幾年小官,後來辭官隱居山林,終身不仕。以田園生活為題材創作了大量詩歌,並開創了田園詩派,代表作品有《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歸田園居》共有五首,本書收錄兩首。

[2]適俗韻:適應風俗的氣質。韻:氣質、風度。

[3]塵網:羅網一般的塵世。比喻官場。

[4]羈鳥:關在籠中的鳥。池魚,指困在池中的魚。表達了作者渴望擺脱官場束縛。

[5]墟里:村落。

[6]塵雜:塵世間的俗事、雜事。

[7]樊籠:關鳥的籠子,這裏比喻官場、仕途。

【賞析】

本篇是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描繪了美好的田園風光,抒發了歸隱後的愉快心情,優美自然、樸實動人。

作者在前兩句點明瞭自己的性格,説自己本來就不喜歡官場,只留戀青山綠水。接着用“誤入塵網中”、“羈鳥”、“池魚”表達了自己自然、清高的性情和對官場的厭惡。筆鋒一轉,作者又描述了樸實自然的山村景象。作者沒有刻意描繪,只是羅列了一些鄉村中常見的景物,樸實無華,但是生動形象。全詩最後兩句是點題之筆,與開頭兩句照應。一開始從厭惡官場寫到優美的田園風光,最後表達了作者擺脱官場後,重返田園的那種愉悦和如釋重負的感覺。

陶淵明的語言風格在這首詩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自然流暢、生動形象,每一處看上去都精心打磨,卻又不着痕跡。

其二

種豆南山[1]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2],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3]使願無違。

【註釋】

[1]南山:指廬山。

[2]穢:雜草。

[3]但:只要。

【賞析】

這首詩雖然短,但是體現了作者的率真。

開頭兩句描述了耕種不易,到南山下種豆,但是長勢不好,地裏的草比豆苗還 要多。接着描述耕種的艱辛,一早就要到地裏去鋤草,晚上伴着月亮回家。這幾句非常簡練,寥寥數語就使作者那種不善農事、辛勤耕作的形象躍然紙上。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這兩句非常形象,我們彷彿看到作者忙完了一天,頂着月光走在回家的路上,由於路邊的草太長,又加上帶着露水,衣服都被沾濕了。寫到這裏作者都是在説耕種的艱辛和不易,那麼他對此又是怎樣看待的呢?最後兩句便是回答:“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這個回答非常堅定,沾濕衣服不算什麼,只要不違背自己的願望。這充分體現了作者堅定的性格。

高中學生古詩詞賞析 篇六

贈秀才入軍(二首)

嵇康[1]

其一

良馬既閒[2],麗服有暉[3]。

左攬繁弱[4],右接忘歸[5]。

風馳電逝,躡景[6]追飛[7]。

凌厲[8]中原[9],顧盼生姿。

【註釋】

[1]嵇康:字叔夜 ,譙國銍縣(今屬安徽省)人,文學家、思想家和音樂家,“竹林七賢”的領袖和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嵇康的《贈秀才入軍》共十九首,本書選錄第九首和第十四首。秀才是指地方推薦給朝廷的有才德之人。一般認為,這裏的“秀才”指的是嵇康的哥哥嵇喜。

[2]閒:同“嫻”,嫻熟。

[3]暉:指衣服鮮豔生輝。

[4]繁弱:良弓的名稱。

[5]忘歸:良箭的名稱。

[6]躡景:追蹤日影。形容速度快。

[7]追飛:追逐飛鳥。這也是形容馬的速度快的。飛指飛鳥。

[8]凌厲:騰躍奮進的樣子。

[9]中原:原野之中。

其二

息徒蘭圃[1],秣馬[2]華山。

流磻[3]平皋[4],垂綸[5]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絃。

俯仰自得,遊心太玄[6]。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7]。

郢[8]人逝矣,誰與盡言。

【註釋】

[1]蘭圃:長着蘭草的野地。

[2]秣馬:飼養馬匹。

[3]磻:指在系箭的繩子上系一塊石頭。

[4]皋:水邊的陸地。

[5]綸:釣魚的漁線。

[6]太玄:大道。

[7]筌:捕魚的竹器。《莊子·外物》裏有“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的説法,“得魚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

[8]郢:古地名,是春秋時期楚國的都城。

【賞析】

在這兩首詩裏,詩人想象兄長嵇喜在軍營,領略山水樂趣的情景。跟隨着詩人的想象和描述,讀者似乎看到了嵇喜在長滿蘭草的地上休息、在開滿鮮花的山坡上餵馬,還 有抓鳥、釣魚等遊戲。嵇喜一邊目送鴻雁南歸,一邊彈着五絃琴,任憑心神遊蕩在天地之中。

其實,嵇康是把軍旅生活想象得太樂觀和美好了,這與其説描寫的是兄長嵇喜的軍旅生活,還 不如説是詩人藉機抒發了自己縱心自然的情趣。由嵇康對軍旅生活的美好想象和嚮往,我們可以看出,在魏晉時期的文人墨客眼中,從軍是一件美好的事,這也印證了曹植“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詩句中反映出的豪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