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憶江南》古詩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7W

《憶江南》古詩賞析精品多篇

《憶江南 》賞析 篇一

原文:

春過也,共惜豔陽年。

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樽前,惟待見青天。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笑亦含顰。

譯文:

可惜春天已經匆匆過去了,臨行的時候謝別洛陽城的人。柔的的柳枝隨風飛舞象是揮手舉袂,一叢叢的蘭花沾滿白露正如浸濕的頭巾,遮住芳顏獨自歡笑又像是含嗔帶顰。

可惜春天已經匆匆過去了,一起來珍惜這豔麗明媚的p華吧!只見依然有桃花飄落在流水上,哪怕倒滿竹葉青美酒一飲而盡,醉倒在了酒杯前。只希望能等到雨過天晴、重見青天的時候。

註釋:

多謝:殷勤致意的意思。

洛城人:即洛陽人。

袂(mèi):衣袖。

裛(yì):沾濕。

顰(pín):皺眉。

尊:同“樽”,酒杯。

賞析:

此詞約為唐文宗開成三年(838年)作於洛陽。其調名下有作者自注:“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當時白居易為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劉禹錫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二人均在洛陽,時相唱和,白居易詞共三首,劉禹錫的和詞共兩首。

《憶江南 》賞析 篇二

憶江南·江南憶原文

作者:白居易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憶江南·江南憶譯文及註釋

譯文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樣的杭州:遊玩靈隱寺尋找皎潔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賞那起落的。錢塘江大潮。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

註釋

①憶江南:作者題下自注説:“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後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詞牌之一。

②山寺句:作者《東城桂》詩自注説:“舊説杭州天竺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

③郡亭:疑指杭州城東樓。看潮頭:錢塘江入海處,有二山南北對峙如門,水被夾束,勢極兇猛,為天下名勝。

④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在蘇州西南靈巖山上。

⑤竹葉:酒名。

⑥娃: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⑦早晚:猶言何時。

憶江南·江南憶賞析

詩人早年因避亂來到江南,曾經旅居蘇、杭二州。晚年又擔任杭、蘇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也與那裏的人民結下了深摯的友誼,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後,仍然戀戀不已。三首《憶江南》詞就是這種心情下的產物。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以後文人詞的發展,也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憶江南·江南憶》的前一首是突出描繪杭州這個被人喻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來驗證“江南好”。古神話中有月中桂樹的傳説。《南部新書》載:“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可見這寺中月桂的説法不過是寺僧自神其説而已。但是,生活真實不等於藝術真實,作品運用這一傳説,意在表達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時“山寺月中尋桂子”也表現了詩人浪漫的想像,讀者眼前彷彿現出怒放的丹桂,聞到桂子濃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頭”則描繪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觀。詩人通過對當年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兩個代表性的生活畫面的描寫,僅用兩句話就足以使人想見杭州之多彩多姿。

後一首詞是描繪蘇州之美。蘇州有當年吳王夫差為美人西施修建的館娃宮等風景名勝古蹟,有名叫“竹葉春”的美酒佳釀,蘇州的女子也更美麗多姿,能歌善舞,她們的舞姿,令人聯想到那在風中沉醉的荷花。詩人以美妙的詩筆,簡潔地勾勒出蘇州的旖旎風情,令人無比神往。

兩首《憶江南·江南憶》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杭州與蘇州的景色美,風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憶”開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結,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使人讀其詞而直欲奔向江南實地觀覽一番。這兩首詞與《憶江南·江南好》既是各自獨立成篇又是互為聯繫的整體。

《憶江南 》賞析 篇三

原文: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賞析:

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讚頌之意與嚮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並與之相關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並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豔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讚歎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讀者帶入餘情搖漾的境界中。

春滿人間,幽靜的樹林裏鳥語聲聲,潤濕的天空中,散發着百花的芳香。一個人走在江邊的小路上,他就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

望着這麼美麗的景色,白居易禁不住感歎:“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啊!”太陽出來了,江面上像被染了紅顏料似的,紅得勝過了火焰,白居易高聲吟誦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遠處的白沙橋就好象是晨霧中少女,披着長長的衣裙,在翩翩起舞。橋上,有許多小獅子,好象在跟白居易先生招手呢!

啊,江南明珠新安江,以她的清新、幽美、和諧令人流連忘返。“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 》賞析 篇四

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

心灰盡、有發未全僧。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搖落後,清吹那堪聽。淅瀝暗飄金井葉,乍聞風定又鐘聲,薄福薦傾城。

古詩簡介

《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這首詞上片述説妻子之死讓詞人心灰意冷;下片寫詞人眼見耳聞一片淒涼景象,自歎福分淺薄。全詞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反襯了詞人的心情,篇幅雖短,但都藴含着詞人和亡妻盧氏之間深厚的感情。

翻譯/譯文

心如死灰,除了蓄髮之外,已經與僧人無異。只因生離死別,在那似曾相識的孤燈之下,愁情縈懷,夢不能醒。

花朵凋零之後,即使清風再怎麼吹拂,也將無動於衷。雨聲淅瀝,落葉飄零於金井,忽然間聽到風停後傳來的一陣鐘聲,自己福分太淺,縱有如花美眷、可意情人,卻也常在生離死別中。

註釋

⑴憶江南:本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又名《望江南》、《夢江南》等。《金奩集》入“南呂宮”。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

⑵雙林禪院:指今山西省平遙縣西南七公里處雙林寺內之禪院。雙林寺內東軸線上有禪院、經房、僧舍等。

⑶孤檠(qíng):即孤燈。

⑷搖落:凋殘,零落。

⑸清吹:清風,此指秋風。

⑹金井:井欄上有雕飾之井。

⑺薄福:詞人自謂。薦:進獻、送上。傾城:指貌美的女子,這裏代指盧氏。

創作背景

清康熙十六至十七年(1677年-1678年),納蘭性德為亡妻守靈期間,因心中悲痛,同時為了抒發自己內心的傷感、思念之情,故寫下此詞。

賞析/鑑賞

文學鑑賞

這是一首悼亡詞,從“風雨消磨生死別”句來看,其傷悼之意已明。其所謂“有感”,便是這天上人間生死之別的不能忘情;可見納蘭與盧氏夫妻情愛之深篤,亦可見納蘭於愛情的真純誠摯。

“心灰盡、有發未全僧。”納蘭此刻的心情也是如此,雖然蓄髮,內心卻如灰燼一般,毫無生氣,對紅塵不再眷戀了,如同僧人一般只不過是等着死去,消磨時光罷了。既然是這樣的生活狀態,下一句“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情在不能醒。”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納蘭在最後感慨“薄福薦傾城”,納蘭福薄無法消受上天賜予的禮物,只能在失去之後獨自歎息。

納蘭深受佛道之影響,故其詞中亦時有流露。此篇表現得十分明顯。但他又將這種思想、情致寓於戀情之中,遂顯得撲朔迷離,深曲委婉之至。

名家點評

當代學者、納蘭詞研究員張草紉《納蘭詞箋註》:“此詞為悼念盧氏而作,可無疑。”

當代作家聶小晴:“這首詞寫盡離別辛酸淚,卻又不失清新淡雅,實屬佳作。”

《憶江南 》賞析 篇五

原文: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註釋:

⑴憶江南:此詞調名於《花草粹編》中注云:“一名‘夢遊仙’‘夢江南’‘江南好’。”又名“望江南”。《全唐詩》《詞譜》等均作“憶江南”。

⑵夢魂:古人認為在睡夢中人的靈魂會離開肉體,故稱“夢魂”。唐代劉希夷《巫山懷古》中有句:“頹想卧瑤席,夢魂何翩翩。”

⑶還似:《花間集補》中作“還是”。上苑:古代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這裏指南唐的御花園。

⑷車如流水馬如龍:意思是車子接連不斷像流水一樣馳過,馬匹絡繹不絕像一條龍一樣走動。形容車馬絡繹不絕,十分繁華熱鬧。語出袁宏《後漢紀·孝章皇帝紀》上記載:“建八年級年(馬)太后詔曰:‘吾萬乘主,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旁人無香薰之飾,衣但布皇,如是者欲以身率服眾也。……前過濯龍門,見外家車如流水馬如龍。吾亦不譴怒之,但絕其歲用,冀以默愧其心。……’”

⑸花月: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花月正春風,意思是形容春天鮮花怒放,春夜月光明朗,春風微拂的情景,描繪春光的明媚。

翻譯:

昨天晚上的那個夢勾起我多少亡國之恨啊!我夢見了和過去出遊上苑時一樣的熱鬧場面。車如流水,絡繹不絕;馬似游龍,奔騰跳躍。月光明媚,春風拂面,花兒正紅。

賞析:

這首記夢小詞,是李煜降宋被囚後的作品。詞寫夢憶江南,抒寫了作者夢中重温舊時遊娛生活的歡樂和夢醒之後的悲恨,以夢中的樂景抒寫現實生活中的哀情,表達了作者的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

李煜降宋後,悔恨長伴,追憶不斷。“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這一切多從詞中出。故這首詞開篇即道“多少恨”,“多少”是隻多不少,是太多太深之意,這是作者國破成囚後的真實心境。此情不解,便入夢中。李煜用夢寫別情離恨的很多,這本也是詩文騷客常用的筆法,但這裏李煜有意強調“夢魂”,有魂離此地,親歷故國之用,既是為下面的夢憶場面增添效果,也是愁恨無奈中的一種寄託,其情苦切,也略可見一斑。在夢裏,作者借魂歸故國,又回到了舊時的繁華歡情之中,“游上苑”,身份如初,不再是此時的階下之囚,“車如流水馬如龍”,語言樸實、洗練,一言以蔽之,熱鬧場面活靈活現,笑語歡歌宛在眼前。遊樂時環境的優美,景色的綺麗,傾注了詩人對往昔生活的無限深情。此語原出《後漢記》,本為馬皇后詔中指斥外戚奢華的一句話,用在這裏似乎別有寓意,李煜是否對自己當年的安於奢麗、偏於閒逸的生活有檢討悔恨之意,也未可知。接下來“花月正春風”一句,似乎夢已不醒,沉湎其中,但將其與開篇“多少恨”對解,則婉轉曲致,寓味深長。

從表面上看,似乎這首詞所寫的就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實際上作者要着重表達的倒是另外一面——如今處境的無限淒涼。這是一種“正面不寫寫反面”的藝術手法的成功運用。全詞“深哀淺貌,短語長情”,在藝術上達到高峯。“以夢寫醒”“以樂寫愁”“以少勝多”的高妙手法,使這首小詞獲得耐人尋味的藝術生命。

《憶江南 》賞析 篇六

銜泥燕,飛到畫堂前。佔得杏樑安穩處,體輕唯有主人憐,堪羨好因緣。

譯文

銜着泥土的燕子,飛到裝飾華麗的大堂前,佔據着樑間安穩的地方,體態輕盈只有主人伶愛,好姻緣可堪羨慕。

註釋

佔得:佔據。

杏樑:用杏樹所做的屋樑,泛指優質木材所做的樑柱。

因緣:指雙燕美好的結合。

賞析

這首詞借物詠懷,表達了女主人公對美滿愛情的追求。

暮春三月,繁花盛開,草木葱蘢,一雙燕子飛去飛回,匆匆忙忙的銜泥築巢。它們將巢安安穩穩的築在房屋的杏樑之上,終成就了美好的煙緣。而獨處於閨中的女子勒?她看到了築巢的燕子,它們雙宿雙飛的恩愛情態多麼令她羨慕。

“銜泥燕,飛到畫堂前。佔得杏樑安穩處,”這三句寫燕子築巢,以動態詠物。“銜”、“飛”、“佔”三個動作,便將燕子築巢的全過程完整的寫了出來,一氣呵成。

“體輕唯有主人憐,堪羨好因緣。”這兩句寫閨中思婦的感歎。這首詠物詞並非止於對燕子的描寫,而是借物喻情,由燕及人。女主人公看到結伴而飛的燕子不禁感悟傷神她哀歎自己形單影隻,無人憐愛,羨慕樑間燕子的美好煙緣。

這首小令僅僅二十七個字,卻寫得形神兼備,深隱含蓄,極富情致。語言通俗,感情真摯,帶有濃郁的民間風味。

創作背景

乾符五年中進士,中進士兩年後黃巢起義攻破長安,在光啟二年(公元886年)為避襄王李媪之亂,先流落吳越,後寄寓巴蜀,過着渡口楊花,狂雪任風吹般的飄蕩生活,這首詞作正是那時所作。

牛嶠

牛嶠,字鬆卿(約公元890年前後在世),一字延峯,隴西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大順初前後在世。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進士及第。歷官拾遺,補尚書郎,後人又稱“牛給事”。以詞著名,詞格類温庭筠。原有歌詩集三卷,今存詞三十三首,(見《花間集》)詩六首。

《憶江南 》賞析 篇七

原文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現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處來,當時年少風流,春衫飄舉,風度翩翩。我騎着大馬,斜靠小橋,滿樓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傾倒。

閨房屏障曲折迂迴,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叢之所在。現在要是能再有像當年那樣的遇合,我就是到白頭也一定不會想回來。

註釋

⑴菩薩蠻:詞牌名。

⑵紅袖:指代少女。梁簡文帝《採蓮賦》:“素腕舉,紅袖長。”這裏指青樓中妓女之類。

⑶翠屏:鑲有翡翠的屏風。金屈曲:屏風的摺疊處反射着金光。一説金屈曲是屏風上的金屬環紐。

⑷花叢:指代遊冶處的豔麗境界。

⑸花枝:比喻所鍾愛的女子。

賞析:

作者:佚名

此詞是對往事的回顧以及感慨。“如今卻憶江南樂”的“如今”是跟從前做對比的,意思是説:我現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處。“卻”是反對之詞,“如今卻憶”四個字一筆勾銷了當年的“人人盡説江南好”,再次突出他當時並沒有認為江南好的意思。當時在江南,他並不以江南為快樂,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紅樓別夜”的中原,都在那“勸我早歸家”的美人,所以對那風景如畫的江南,壚邊似月的酒女都並沒產生絲毫的留戀。但等他離開了江南,反而卻回憶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唐代詩人賈島(據《全唐詩》四七二卷一作劉皂詩)有詩云:“客合併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他説:“我在幷州做客已經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長安附近的咸陽,如今我渡過桑乾河來到更遠的地方,回首幷州,倒彷彿幷州也是我的故鄉了。”韋莊所寫的也是這種心理。他在江南思念着中原,離開江南到更遠的蜀中,他又覺得在江南的生活也畢竟是快樂的,是值得懷念的了。韋莊多數的詞所傳達的感發的力量不是靠形象,而是靠敍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賦的筆法。可是他並不是不用形象,“當時年少春衫薄”中的“春衫薄”三字就是形象,寫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懷念。李商隱有過兩句詩:“庾郎最年少,芳草妒春袍。”為陪襯庾郎的年少,用了春袍的質料的輕快和色澤的鮮明的形象,那使芳草都嫉妒的這樣的明快充滿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象。“騎馬倚斜橋”,更是形象,怎樣描寫男青年的英武瀟灑,西方文學作品裏少女心目中的男青年形象就是所謂的白馬王子,中國也有類似的傳統,白居易的詩:“郎騎白馬傍垂楊,妾折青梅倚短牆,牆頭馬上遙相望,一見識君即斷腸。”這位中國青年騎的也是白馬。韋莊“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也是寫的這樣的男女之間感情的遇合,一定要重視他們共同所寫的這種遇合的傳統,這種遇合都同時有一種共同的含意,就是要以最好的年華,最出人的才能,最好的面貌去得到這種可貴的遇合。“騎馬倚斜橋”是英武與瀟灑的結合,“騎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斜橋”是風流瀟灑的一面,“滿樓紅袖招”是説滿樓的女子都為之傾倒。韋莊的這兩句詞是説他當年何嘗沒有才華,何嘗沒有遇合,何嘗沒有人賞愛,然而他那時沒有對滿樓的紅袖鍾情。因為他第一句就寫的是“如今卻憶江南樂”,所以他所説的“滿樓紅袖招”都是反面的陪襯,意思是説:我當年有那樣的年華、遇合、賞愛,但我沒有看重這些,而這一切現在都過去了。至此為止,寫的都是對江南往昔的回憶。

下半闋“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二句,一則可能仍是寫回憶中的情事,再則也可能是寫今日之情事,有兩種可能,也可以兼指。用“翠”“金”二字,意在寫明環境之美。“花叢”在古人詩詞中,不單是指自然界的花叢,廣義的還指如花的女子,他説:我當年面對“滿樓紅袖招”都沒有鍾情,而現在要能再有像當時那樣的遇合,“此度見花枝”,我便將要“白頭誓不歸”了。“誓”表示其態度之斷然堅決。“白頭誓不歸”這句與《菩薩蠻·人人盡説江南好》的“未老莫還鄉”是鮮明的對比,當年是説沒有年老還可以暫時不回故鄉,真正意思是説年老時一定要回鄉。而如今白髮蒼蒼卻不但不會還鄉,反而説誓不回鄉了。韋莊是京兆杜陵人,而且也在洛陽住過,所以不管是長安也好,洛陽也好,都是他的故園和舊居所在,他現在由“未老莫還鄉”轉變成“白頭誓不歸”,是因為他無家可回,無國可歸了,唐朝已經完全滅亡了。韋莊留在蜀中,王建曾一度馳檄四方,欲聯合討伐朱温,從而形成兩個對立的陣營。對於唐朝滅亡這樣一件震動天下的大事,韋莊不可能沒有受到震動。當年在江南時説“未老莫還鄉”,是因為長安還有希望收復,回鄉的希望依然存在,但在他留寓蜀中時,唐朝已經徹底滅亡了,回鄉的希望蕩然無存,所以他才決然的説“白頭誓不歸”,口氣極為決斷,含義則極為沉痛。着一“誓”字,無比堅決,以斬盡殺絕之語,寫無窮無盡之悲。這正是韋莊詞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