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詠懷古蹟古詩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6W

詠懷古蹟古詩賞析精品多篇

詠懷古蹟杜甫原文、翻譯 篇一

詠懷古蹟五首·其二

作者:杜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翻譯:

落葉飄零是深知的悲哀,他的風流儒雅堪當我的老師。

悵望千秋往事灑下同情淚水,身世同樣淒涼可惜生不同時。

江山依舊故宅猶在空留文藻,雲雨荒台難道真是荒唐夢思。

最可歎楚王宮殿早蕩然無存,駕船人還指點遺蹟讓人生疑。

註釋:

1、搖落:凋殘,零落。

2、風流儒雅:指宋玉文采華麗瀟灑,學養深厚淵博。

3、“蕭條”句:意謂自己雖與宋玉隔開幾代,蕭條之感卻是相同。

4、故宅:江陵和歸州(秭歸)均有宋玉宅,此指秭歸之宅。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賦留傳下來。

5、雲雨荒台:宋玉在《高唐賦》中述楚之“先王”遊高唐,夢一婦人,自稱巫山之女,臨別時説:“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陽台,山名,在今重慶市巫山縣。

6、“最是”兩句:意謂最感慨的是,楚宮今已泯滅,因後世一直流傳這個故事,至今船隻經過時,舟人還帶疑似的口吻指點着這些古蹟。楚宮:楚王宮。

詠懷古蹟杜甫原文、翻譯 篇二

原文:

詠懷古蹟五首·其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譯文:

諸葛亮的大名永遠留在天地間,他的遺像清高讓人肅然起敬。

為了三分天下週密地籌劃策略,萬代好像鸞鳳高翔,獨步青雲。

伊尹、呂尚難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揮軍隊作戰鎮定從容,讓蕭何曹參都為之失色。

漢朝帝位轉移是因為運氣,諸葛亮也難以復興,但他意志堅決,因軍務繁忙而鞠躬盡瘁。

註釋:

⑴宗臣:後人崇拜的大臣。

⑵羽毛:指鸞鳳。

⑶身殲:身滅。

賞析:

“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為宙,“垂於宙”,將時間空間共説,給讀者以“名滿寰宇,萬世不朽”的具體形象之感。首句如異峯突起,筆力雄放。次句“宗臣遺像肅清高”,進入祠堂,詩人瞻望諸葛遺像,不由肅然起敬,遙想一代宗臣,高風亮節,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總領全詩。

接下去進一步具體寫諸葛亮的才能、功績。從藝術構思講,它緊承首聯的進廟、瞻像,詩人看了各種文物後,自然地對其豐功偉績作出高度的評價:“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紆,屈的意思。紆策而成三國鼎立之勢,好比鸞鳳高翔,獨步青雲,奇功偉業,歷代敬仰。然而詩人用詞精微,一個“紆”字,突出諸葛亮委屈地處在偏僻的地方,經世懷抱只能算“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業,也只不過是“雄鳳一羽”罷了。“萬古雲霄”句形象有力,議論達情,情託於形,是議論中高於其他詩人之處。

詩人聯想起諸葛亮超人的才智和膽略,如同見到了他那羽扇綸巾、一掃千軍萬馬的瀟灑風度。感情所至,詩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的讚語。伊尹是商代開國君主湯的大臣,呂尚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有功,蕭何和曹參,都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初的名相,詩人盛讚諸葛亮的人品與伊尹、呂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從容鎮定的。指揮才能卻使蕭何、曹參為之黯然失色。這一方面是表現了對武侯的極度崇尚之情,同時也表現了作者不以事業成敗持評的高人之見。劉克莊説:“卧龍沒已千載,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許之。此詩儕之伊呂伯仲間,而以蕭曹為不足道,此論皆自子美髮之。”黃生説:這一評論,“區區以成敗持評者,皆可廢矣。”讀者可見詩人這一論斷的深遠影響。

最後,“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詩人抱恨漢朝“氣數”已終,長歎儘管有武侯這樣稀世傑出的人物,下決心恢復漢朝大業,但竟未成功,反而因軍務繁忙,積勞成疾而死於征途。這既是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高尚品節的讚歌,也是對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歎惋。

這首詩,由於詩人以自身肝膽情志弔古,所以能滌腸蕩心,浩氣熾情動人肺腑,成為詠古名篇。詩中除了“遺像”是詠古蹟外,其餘均是議論,不僅議論高妙,而且寫得極有情韻。三分霸業,在後人看來已是赫赫功績了,而對諸葛亮來説,輕若一羽:“蕭曹”尚不足道,那區區“三分”就更不值得掛齒。詩句寫得這樣曲折跌宕,處處都是抬高了諸葛亮。這首詩通篇議論但不空泛,句句含情,層層蓄勢,到詩的尾聯達到高潮:“志決身殲軍務勞。”——全詩就結束於這裏的最強音上。

詠懷古蹟杜甫原文及翻譯 篇三

杜甫《詠懷古蹟·其二》

作者:杜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翻譯:

落葉飄零是深知的悲哀,他的風流儒雅堪當我的老師。

悵望千秋往事灑下同情淚水,身世同樣淒涼可惜生不同時。

江山依舊故宅猶在空留文藻,雲雨荒台難道真是荒唐夢思。

最可歎楚王宮殿早蕩然無存,駕船人還指點遺蹟讓人生疑。

註釋:

1、搖落:凋殘,零落。

2、風流儒雅:指宋玉文采華麗瀟灑,學養深厚淵博。

3、“蕭條”句:意謂自己雖與宋玉隔開幾代,蕭條之感卻是相同。

4、故宅:江陵和歸州(秭歸)均有宋玉宅,此指秭歸之宅。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賦留傳下來。

5、雲雨荒台:宋玉在《高唐賦》中述楚之“先王”遊高唐,夢一婦人,自稱巫山之女,臨別時説:“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陽台,山名,在今重慶市巫山縣。

6、“最是”兩句:意謂最感慨的是,楚宮今已泯滅,因後世一直流傳這個故事,至今船隻經過時,舟人還帶疑似的口吻指點着這些古蹟。楚宮:楚王宮。

詠懷古蹟杜甫原文及翻譯 篇四

杜甫《詠懷古蹟·其三》

原文:

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翻譯:

千山萬嶺好像波濤奔赴荊門,生長的鄉村至今留存。

從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獨留的青墳對着黃昏。

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裏環佩叮噹是昭君歸魂。

千載琵琶一直彈奏胡地音調,曲中抒發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註釋:

①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②明妃:指王昭君。

③去:離開。

④紫台:漢宮,紫宮,宮廷。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指王昭君的墳墓。

⑦省識:略識。

⑧春風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鑑賞 篇五

這組詩是詠古蹟懷古人進而感懷自己的作品。作者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從夔州出三峽,到江陵,先後遊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蹟,對於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蹟五首》,以抒情懷。。.。

顯示全部

創作背景

佚名

這組

是詠古蹟懷古人進而感懷自己的作品。作者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從夔州出三峽,到江陵,先後遊歷了

宋玉

宅、

庾信

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蹟,對於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蹟五首》,以抒情懷。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252-256

2、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75-580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唐代:王維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

詠懷古蹟杜甫原文、翻譯 篇六

【原文】

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註解

1、明妃:即王嬙、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後人又稱明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

2、尚有村:還留下生長她的村莊,即古蹟之意。

3、一去句: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後,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了。紫台:猶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賦》:“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台稍遠,關山無極。”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畫圖句:意謂元帝對着畫圖豈能看清她的美麗容顏。

韻譯

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黃昏。

憑看圖漢元帝豈識月貌花容?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評析

這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想到昭君生於名邦,歿於塞外,去國之怨,難以言表。因此,主題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開始,“獨留”兩字,是怨的終結。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潛説:“詠昭君詩此為

絕唱。”信然。

譯文及註釋 篇七

譯文千山萬嶺好像波濤奔赴荊門,王昭君生長的鄉村至今留存。從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獨留的青墳對着黃昏。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裏環佩叮噹是昭君歸魂。千載琵琶一直彈奏胡地音調,曲中抒發的分明的昭君怨恨。註釋①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②明妃:指王昭君。③去:離開。④紫台:漢宮,紫宮,宮廷。⑤朔漠:北方的沙漠。⑥青冢:指王昭君的墳墓。⑦省識:略識。⑧春風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顯示全部

譯文及註釋

佚名

譯文

千山萬嶺好像波濤奔赴荊門,王昭君生長的鄉村至今留存。

從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獨留的青墳對着黃昏。

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裏環佩叮噹是昭君歸魂。

千載琵琶一直彈奏胡地音調,曲中抒發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註釋

①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②明妃:指王昭君。

③去:離開。

④紫台:漢宮,紫宮,宮廷。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指王昭君的墳墓。

⑦省識:略識。

⑧春風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參考資料:

1、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156-158

2、蕭滌非 選注 .杜甫詩選注.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252-256

詠懷古蹟杜甫原文及翻譯 篇八

杜甫《詠懷古蹟·其五》

原文: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譯文:

諸葛亮的大名永遠留在天地間,他的遺像清高讓人肅然起敬。

為了三分天下週密地籌劃策略,萬代好像鸞鳳高翔,獨步青雲。

伊尹、呂尚難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揮軍隊作戰鎮定從容,讓蕭何曹參都為之失色。

漢朝帝位轉移是因為運氣,諸葛亮也難以復興,但他意志堅決,因軍務繁忙而鞠躬盡瘁。

註釋:

⑴宗臣:後人崇拜的大臣。

⑵羽毛:指鸞鳳。

⑶身殲:身滅。

賞析:

“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為宙,“垂於宙”,將時間空間共説,給讀者以“名滿寰宇,萬世不朽”的具體形象之感。首句如異峯突起,筆力雄放。次句“宗臣遺像肅清高”,進入祠堂,詩人瞻望諸葛遺像,不由肅然起敬,遙想一代宗臣,高風亮節,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總領全詩。

接下去進一步具體寫諸葛亮的才能、功績。從藝術構思講,它緊承首聯的進廟、瞻像,詩人看了各種文物後,自然地對其豐功偉績作出高度的評價:“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紆,屈的意思。紆策而成三國鼎立之勢,好比鸞鳳高翔,獨步青雲,奇功偉業,歷代敬仰。然而詩人用詞精微,一個“紆”字,突出諸葛亮委屈地處在偏僻的地方,經世懷抱只能算“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業,也只不過是“雄鳳一羽”罷了。“萬古雲霄”句形象有力,議論達情,情託於形,是議論中高於其他詩人之處。

詩人聯想起諸葛亮超人的才智和膽略,如同見到了他那羽扇綸巾、一掃千軍萬馬的瀟灑風度。感情所至,詩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的讚語。伊尹是商代開國君主湯的大臣,呂尚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有功,蕭何和曹參,都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初的名相,詩人盛讚諸葛亮的人品與伊尹、呂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從容鎮定的`指揮才能卻使蕭何、曹參為之黯然失色。這一方面是表現了對武侯的極度崇尚之情,同時也表現了作者不以事業成敗持評的高人之見。劉克莊説:“卧龍沒已千載,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許之。此詩儕之伊呂伯仲間,而以蕭曹為不足道,此論皆自子美髮之。”黃生説:這一評論,“區區以成敗持評者,皆可廢矣。”讀者可見詩人這一論斷的深遠影響。

最後,“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詩人抱恨漢朝“氣數”已終,長歎儘管有武侯這樣稀世傑出的人物,下決心恢復漢朝大業,但竟未成功,反而因軍務繁忙,積勞成疾而死於征途。這既是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高尚品節的讚歌,也是對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歎惋。

這首詩,由於詩人以自身肝膽情志弔古,所以能滌腸蕩心,浩氣熾情動人肺腑,成為詠古名篇。詩中除了“遺像”是詠古蹟外,其餘均是議論,不僅議論高妙,而且寫得極有情韻。三分霸業,在後人看來已是赫赫功績了,而對諸葛亮來説,輕若一羽:“蕭曹”尚不足道,那區區“三分”就更不值得掛齒。詩句寫得這樣曲折跌宕,處處都是抬高了諸葛亮。這首詩通篇議論但不空泛,句句含情,層層蓄勢,到詩的尾聯達到高潮:“志決身殲軍務勞。”——全詩就結束於這裏的最強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