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55K

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通用多篇

探索土地管理利用制度改革,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篇一

54、優化存量土地轉型利用方式。

制定城市副中心低效、閒置國有土地利用相關政策,探索存量土地盤活利用的有效路徑,大力盤活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資源,推動低效用地再開發利用。探索建立閒置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回機制,健全騰退空間統籌利用機制。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

55、推進土地有序供應。

優化完善土地招拍掛出讓制度,推廣用地預申請制度,加大用地預審和用地審批制度改革力度,制定城市副中心改進和優化建設用地審批流程的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土地市場動態監測機制,合理安排土地供應時序和供應結構,保障土地供需平衡和職住平衡。制定差異化的土地供應方式和定價機制,積極探索規模化推介、產業准入、資格審核、先租後讓、先供先攤等土地出讓方式。試點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探索產業用地租售並舉的多元化供應方式。爭取國家統籌支持解決城市副中心及周邊地區公益性建設項目耕地佔補平衡指標。

56、創新土地綜合利用開發模式。

推進實施綜合用地模式,研究用地性質混合、主體功能兼容的綜合用地管理方式,探索地上地下空間綜合利用機制。探索土地綜合片區開發模式,建立“軌道交通+土地開發”的可持續建設運營機制。積極利用集體建設用地保障產業融合中的配套設施建設,盤活周邊資源。

57、優化集體土地利用政策。

因地制宜集約節約利用集體土地資源,結合城市副中心產業佈局要求支持鄉村振興,研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出租和土地發展權收益相關政策。在尊重村民意願的基礎上,鼓勵具備條件且村民有積極性的鄉鎮、村在居住類型、土地利用形式、產業發展和居住區風貌方面進行創新,採用多種舉措實現户有所居。充分考慮通州區宅基地的歷史沿革,結合房地一體確權登記、創建基本無違法建設區等具體工作,分類制定合理可行的政策措施,穩妥解決宅基地歷史遺留問題。

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篇二

近年來,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始終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用“黨建筆”把黨的組織優勢、政治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的行動優勢,在產業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三個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描繪出一幅熠熠生輝的“鄉村振興圖”,助力全縣鄉村振興。

用“黨建筆”,繪就稻樑豐碩的產業振興富足圖。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八江鎮始終以“產業興旺”帶動“村民致富”為目標,緊緊圍繞“生態立縣 旅遊富民”的發展戰略,全面落實廣西油茶“雙千計劃”,積極打造“廣西侗茶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深度推進產業融合,積極探索“資源入股”,創新“政企聯營”建立股份制運營模式,實現資源一體化管理,盤活用好農村土地,促進油茶增量提質擴面,形成新品油茶種植“一河兩岸”示範帶;突出黨支部“紐帶”作用,依託“仙人山千畝茶園”,推動“茶旅融合”,實施“品牌共建”策略,探索推進“黨支部+產業+企業+農户”“黨支部+互聯網+合作社+農業”等發展模式,促進“茶”元素與“侗”元素相融合,不斷豐富茶文化內涵,講好茶故事,成功打造了“仙人山”千畝茶園觀光遊、雲霧山上“觀日出”、“千人採茶廊”、農家樂等旅遊品牌,實現了“以農促旅,以旅富民”的產業升級。

用“黨建筆”,繪就綠水青山的文化振興祥和圖。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作為中國茗茶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系列全會精神,持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三江縣提出“打造粵桂湘黔四省區民族風情旅遊集散地和目的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遊的美麗後花園”兩大發展目標,以鎮內“兩茶一山”、4個國家傳統村落、6個區級傳統村落為紐帶,大力發展“茶旅”融合文化產業,積極打造“千年侗寨·夢縈三江”和“中國侗族在三江”旅遊新形象。近年來,八江鎮黨委聯合各村黨支部將黨旗插在特色旅遊上,利用自身侗族特色優勢,盤活閒置資源,培養了一批多耶、蘆笙踩堂、坪王相將款等民俗表演隊伍,打造了“黨建+傳統村落+民俗表演”的侗族文化產業鏈,實現百姓增收、人民富足、生態宜居,走出一條極具侗族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用“黨建筆”,繪就羣賢畢至的人才振興凝魂圖。“為政之要,惟在得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務必做好“人”的文章。八江鎮充分發揮黨組織凝魂聚力作用,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用人理念,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引才與引智相結合,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為了吸引更多的鄉賢返鄉創業,讓懂經營、善管理的“土專家”“田秀才”破圖而出。八江鎮黨委牽頭制定出台《“鄉賢迴歸,共謀振興”行動計劃》,通過“支部推薦+羣眾推優+個人自薦”等方式,挖掘優秀企業家、致富能手、農業科技人才、電商人才等方面優秀人才,建立鄉賢人才庫,大力培養本土人才隊伍。用心服務大學生返鄉創業,創建柳州市首家青年大學生創業園,採用“黨支部+合作社+創業園+公司+致富帶頭人+農户”的模式,盤活閒置土地資源,以土地流轉、入股、提供就業崗位、收購農產品等方式,帶動特色產業發展,鞏固脱貧攻堅成果。

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服務支撐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篇三

1、創新發展數字經濟。集成5G、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協議第6版(IPv6)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城市副中心建設一批數字技術與經濟融合創新平台,完善數字經濟產業技術創新生態。佈局細分領域產業互聯網平台,依託運河商務區等板塊,集聚工業雲平台等新平台型企業羣體。提升信息內容產業創新活力,建設信息內容消費體驗館,依託城市副中心特色文化旅遊資源,吸引聚集一批數字內容製作傳播的企業與平台。落地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建設國家ICT技術產業創新基地。推動網絡安全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建設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通州園),打造國家網絡安全高端產業集聚示範基地和網絡安全領軍人才培育基地。

2、大力發展城市科技。吸引一批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產業創新中心、城市科技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在城市副中心佈局,發揮政府投資基金撬動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城市副中心科技創新項目。積極推進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政策在城市副中心落地實施,加快推動中關村產業協同創新平台、科技成果轉化統籌協調與服務平台等市級平台建設,搭建一批技術研發、概念驗證、測試檢驗等公共科技服務平台,為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探索科技成果轉讓市場化定價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支持“三城一區”與城市副中心開展科技成果供需對接,推動具有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在城市副中心轉化落地;積極引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等與城市副中心融通對接,支持跨區域共建一批產學研創新和成果轉化實體。制定城市副中心開展科技應用場景沙盒試點工作的支持政策,圍繞互聯網醫院、智能微電網、智慧社區、環境治理等領域打造一批重大應用場景,全力推動智慧大運河(通州段)、數字台湖演藝小鎮、科技張家灣設計小鎮等12大場景建設,打造一批帶動性強、示範性好的場景標杆。以張家灣設計小鎮為承載,建設未來實驗室、設計人才工作站,推動首都創新設計研究院智慧生活實驗室建設,打造設計之都新平台。

3、加快發展智能製造高端製造。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採取“優勢產品+標杆工廠”模式落地實施一批“優品智造”項目。台馬科技板塊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集羣,建設集成電路高端製造基地,培育形成芯片設計、先進製造、關鍵工藝與設備、多元應用、基礎材料等上下游協同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台湖光機電一體化基地圍繞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產業,打造全國高端裝備產業創新示範區和系統解決方案策源地。辦好中關村通州園,打造產業園區品牌,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

4、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科技。深入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和示範園區,提升發展都市型農業水平。建設於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為生物育種領域關鍵技術攻關提供支撐,重點發展種業研發中試、展示交易、農業科技服務,打造種業創新高地。加快建設城市副中心生鮮農產品直供中心,打造農產品智慧物流配送體系,完善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暢通農產品銷售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