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公文 > 公文精選

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欄目: 公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4W

一、工作目標

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更好發揮各級政府作用,更充分激發社會力量活力,打通“堵點”,消除“痛點”,破除發展障礙,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全覆蓋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日漸完善,“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選擇”的養老消費新格局初步形成。養老服務供給更加充分、均衡、優質。老年人及其子女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高。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建設養老服務設施

1、建立健全“四同步”工作機制。開展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情況清查。重點清查整改規劃未編制、新建住宅小區與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四同步”(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未落實、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未達標、已建成養老服務設施未移交或未有效利用等問題,確保2025年配建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100%。制定新建住宅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用房規劃、建設和移交管理的意見。民政部門參與新建住宅區的規劃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無償移交給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鄉鎮政府,無償用於社區養老服務,民政部門履行監管職責,確保養老服務用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建局、市民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2、強化用地保障和存量資源利用。按照養老服務設施佈局專項規劃,在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中保障養老服務用地需求。經民政部門認定的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可申請劃撥供地,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要積極協調落實劃撥用地政策。鼓勵各地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發展養老服務設施。

制定整合閒置設施改造為養老服務設施的意見,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以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整合利用閒置的辦公、活動場地、場所和設施,建設養老服務設施。條件適宜的機關事業單位閒置用房按不低於20%的比例無償用於養老服務。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統籌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探索將老舊小區中的國企房屋和設施以適當方式轉交政府集中改造利用。鼓勵適當放寬最長租賃期限。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鄉社區配套用房建設範圍,支持在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開闢空間用於養老服務。鼓勵在物業服務中心建立老年人活動室和服務點。(市財政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國資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建局、市民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二)提高養老服務能力

3、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合理提高各項補貼。發揮政府投入“四兩撥千斤”作用,80%的福彩公益金用於養老服務發展,將養老服務所需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提升政府投入精細化水平。原制定的民辦養老機構的建設補貼和運營補貼標準已經不適宜現在養老發展的要求,參照省內其它市州的標準,新建機構建設補貼標準提高到2500元/牀,對改造、租賃用房建設補貼標準提高到2000元/牀。按照年度實際入住老人核算,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牀位運營補貼標準提高到2500元,其它對象牀位運營補貼標準提高到2000元。

支持社區普惠型養老服務,建立社區養老服務運營補貼制度。每年對運行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進行評估,合格的城鎮社區補助標準不低於2萬元、農村社區補助標準不低於5000元。(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4、完善融資政策。近年來,國家均明確要求金融機構要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不斷擴大信貸抵押擔保物範圍,滿足養老服務業的信貸需求。金融機構要制定相關政策,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的信貸投入,合理利率定價,充分利用小微企業扶持政策,探索財政貼息貸款,滿足養老機構融資需求,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市人行、市民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5、健全人才培養引進機制。

(1)建立完善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教育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行業企業評價規範,加強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轉崗轉業培訓和創業培訓。按規定落實培訓費補貼、職業技能鑑定補貼等政策。將養老護理員列入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推動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落實養老服務管理人員、護理人員崗前培訓和定期培訓。到2023年底前,市、縣兩級共培訓各類養老服務組織負責人200人次、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100人次、養老護理員2000人次。每百張養老牀位擁有1名社會工作者,切實提升養老服務持續發展能力。(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2)擴大養老服務業就業規模。結合政府購買服務,在街道(鄉鎮)開發一批為老服務崗位,優先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高校畢業生就業。設置養老服務人員公益性崗位,提供公益性崗位就業補貼。對養老服務機構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建立養老服務人才培訓、使用、激勵和考核機制。(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發改委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3)建立養老服務褒揚機制。按照國家和省表彰獎勵有關規定,鼓勵將養老服務工作納入“勞模”表彰獎勵範圍。舉辦全市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對獲獎選手按規定授予“技術能手”榮譽稱號,並晉升相應職業技能等級。組織開展最美養老院院長、最美養老護理員評選表彰活動。開展養老護理員關愛活動,加強養老從業人員先進事蹟與奉獻精神宣傳。(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衞健委、市文旅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三)着力增加養老服務供給

6、大力發展城市社區養老服務。2025年底,在全市建設不少於20個的街道(中心鎮)養老服務中心,不少於100個的社區養老服務站。實行中心+站點運營模式,大力發展價格適中、方便可及、質量可靠、可持續的普惠性養老服務,引導各類主體提供普惠性服務,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維修保潔、助購助遊、文化娛樂、配餐送餐、康復理療、精神關愛、老年教育等服務。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持一批專業化、連鎖化、品牌化社區養老服務組織,支持其取得合理回報和持續發展。統籌使用各級投入社區的資金,優化財政支持養老服務發展的支出結構,相關資金更多用於支持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衞健委、市文旅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7、積極培育居家養老服務。對經濟困難的高齡老人、失能失智老人,60週歲以上的散居五保對象、重點優撫對象、重度殘疾人、計生特殊家庭成員、建檔立卡貧困户這7類羣體,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專業的服務組織開展上門探視和生活照料服務,履行政府兜底保障職責。鼓勵養老機構將專業服務延伸到家庭,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理療、精神關愛等上門服務,進一步做實做強居家養老。探索設立“家庭照護牀位”,實行適老化改造、專業化服務、信息化管理,將專業服務送到老年人家中。開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者技能培訓,普及居家護理知識,增強家庭照護能力。(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衞健委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8、有效拓展農村養老服務。採取社會捐贈、老人自籌、村民互助等方式廣泛發展互助式養老服務,推廣“農村互助照料中心+老年協會”的模式。將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重要內容,推動農村福利院佈局調整,對於空置的福利院逐步轉型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衞健委、市扶貧辦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四)大力推進養老服務質量提升

9、促進機構養老服務提質增效。重點扶持發展為高齡及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長期照護服務的養老機構,不斷提高護理型牀位比例,到2025年不低於55%。支持建立失智老年人照護機構。堅持公辦養老機構的公益屬性,建立入住綜合評估制度,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及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兜底保障作用,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重點為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低收費託養服務。加快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完善公建民營機制,打破以價格為主的篩選標準,綜合從業信譽、服務水平、可持續性等指標,引進養老服務運營機構,探索開展連鎖化運營。到2023年底,公辦養老機構社會化運營率超過50%。引導社會力量根據市場需要,興辦面向中高收入家庭的養老機構,滿足多元化、個性化服務需求。(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衞健委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10、促進醫養康養融合發展。制定醫療衞生和養老服務有機結合三年行動方案。促進養老服務和醫療衞生資源有效銜接,構建養老、照護、康復、臨終關懷相銜接的服務模式。為65週歲以上老人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65%以上。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衞生服務,構建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部門將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按規定納入醫保協議管理範圍。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並在職稱評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支持社會力量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開辦醫養結合機構。支持建立失智老年人照護機構。突出黃岡李時珍中醫健康養老特色,開展中醫健康養老服務項目。支持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預防干預、養生保健、健身休閒、文化娛樂、旅居養老等業態深度融合。支持各類機構舉辦老年大學、參與老年教育。(市衞健委、市民政局、市醫保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11、加快發展智慧養老服務。建設全市統一的集老年人基本信息和養老服務資源信息於一體,管理、服務、評價、評級功能兼備,市、縣(市、區)、鎮(街)和社區四級互通,數據共享的智慧養老服務平台,對接養老服務需求與供給。引導幫助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社會,提供“點菜式”智慧便捷養老服務,推行“子女網上下單、老人體驗服務”和積分制智慧養老服務消費模式。在全市高齡、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推廣使用智能手環、腕錶等可穿戴設備和家庭遠程看護設備。實現後台管理,為老年人提供生命體徵檢測和緊急救助服務。建設一批“智慧養老院”,推廣遠程智能安防監控技術。運用互聯網和生物識別技術,探索建立老年人補貼遠程申報審核機制。2021年底建成市級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台。(市民政局、市大數據管理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12、完善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定期巡訪獨居、空巢、留守老年人工作機制,積極防範和及時發現意外風險。充分利用老年大學、社區教育資源,有效利用廣電、互聯網等開展老年教育,逐步形成覆蓋城鄉的多層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網絡體系。開展心理健康和心理疏導等服務。鼓勵老年人蔘與知識傳播、志願服務、社會管理、科學研究等活動。積極組織老年人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鼓勵支持社會組織開展老年人精神關愛服務項目。(市民政局、市衞健委、市文旅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五)完善養老服務綜合監管體系

13、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機制。制定“履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問責”的責任清單,落實屬地監管、專業監管、行業監管職責,建立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明確監管事項、監管依據、監管措施、監管流程,監管結果及時向社會公佈。完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健全“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查處懲戒力度,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強信用監管和信息公開。(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發改委、市衞健委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14、切實防範各類風險。加強突發事件應對,建立完善養老機構突發事件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等工作機制,提升養老機構應急處置能力。針對公共衞生突發事件,實行封閉管理,設置隔離區,配備必要的防控物資設備,加強工作人員公共衞生知識培訓。將養老服務納入公共安全重點保障範圍。(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應急管理局、市衞健委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15、優化養老服務消費環境。加強養老服務消費市場監管,暢通消費者反饋渠道,嚴厲查處非法集資等侵害老年人財產權益的行為,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廣泛開展老年人識騙防騙宣傳教育活動,提升老年人抵禦欺詐的意識和能力。(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地方金融局、市大數據管理局按職責分工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養老服務工作機制,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過問,分管負責同志要抓好落實。各地要建立健全養老服務聯席會議制度,由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召集,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進行安排部署,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

(二)健全投入機制。按照政府保障基本、市場滿足多元的思路,建立完善穩定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將養老服務所需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提升政府投入精細化水平,優化財政支持養老服務發展的支出結構。採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合資合作、服務外包等方式,積極落實相關優惠政策,激發社會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入。

(三)優化營商環境。全面建立開放、競爭、公平、有序的養老服務市場,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提供養老服務。在規劃佈局、設施配建、人才培養、資金扶持、標準規範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健全完善養老服務發展政策體系。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促進公平競爭。推進“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制定養老服務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推進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力爭實現“最多跑一次”。

(四)積極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媒體,廣泛宣傳養老服務政策措施,引導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養老服務。總結推廣各地好的經驗做法,大力弘揚敬老、愛老、助老、孝老的傳統美德,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支持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開展志願服務,建立健全志願服務項目庫。

(五)強化督促檢查。強化工作責任落實,將養老服務政策落實情況納入政府年度績效考核範圍,對落實養老服務政策積極主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的,給予傾斜支持,進行激勵表彰。對推進工作不力的,採取約談、通報等方式督促整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