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調研私營企業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W

調研私營企業報告多篇

【第1篇】私營企業調研報告範文

本次調查的企業中有44%業主參與了“光彩事業”,參與方式最多的是“捐款”和參加“修橋鋪路等公益事業”。規模越大的企業參與“光彩事業”的比例越高:億元級的企業參與率為82%、千萬元級的為76%、百萬元級的是64%,而百萬元以下企業僅為40%。

2、私營企業內勞資關係問題較多而且複雜

私營企業中的勞資關係始終是個引人關注的話題。本次調查發現:

(1)僱工工資有不升反降趨勢

根據工商局調查數據,xx年私企僱工全年平均工資加獎金加部分分紅,總數是8033元。而國有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是14577元,集體單位在崗職工為8678元。在以往調查中,私企僱工工資雖然比國有企業低,但二者相差不超過1.2倍,而xx年則超過了1.8倍。此次調查還第一次發現私企工資低於集體企業。為了比較,再看工商聯調查數據。由於工商聯調查企業中的代表性人士較多,企業僱工平均工資較高,為9043元,但仍低於當年國營企業工資水平,也低於xx年第五次私營企業抽樣調查的僱工平均工資10250元。

數據還顯示,僱工工資並不一定與企業資本規模成正比。資本千萬元級的私營企業僱工平均工資(6817元)反而比小私營企業工資(8118元)低;億元以上規模的企業由於從事高科技行業較多,員工平均工資較高(12752元)。

在各種行業中,金融保險業和科研技術行業僱工平均工資最高;商業餐飲業和建築業僱工工資最低,月工資在500元以下。

(2)勞保費用的支付呈差異型變化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資產規模在1千萬至1億元的企業所支付的勞保費用最低,可能與這些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多有關。見下表。

(3)社會保險很不理想

本次調查表明,私企參加醫療保險的僅為被調查企業的33.4%,參加養老保險的僅8.7%,參加失業保險的僅16.6%,而且這些企業並不是為全部長年僱傭的工人投保,僅僅是為很少的僱工投保。實際上,參加醫療保險的僱工僅佔被調查企業全年僱傭工人總數的14.5%,參加養老保險的僅為22.7%,參加失業保險的僅為6.0%,比例相當低。

(4)勞動合同簽訂情況不理想

本次凋查發現,在私營企業中籤了合同的員工僅為64%,這就不能使所有的員工的勞動權利得到法律保障,一旦發生工傷事故或出現有關勞動報酬、勞動條件、勞動時間的爭議,員工將陷於極為不利的境地。

本次調查還發現,已經建立工會的企業,不但工人工資較高,企業的税後利潤更高。見下表。

(四)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思想政治狀況及政治參與狀況

1、私企業主最關心的還是本企業的發展,政治訴求並不明顯。

被調查的私營企業主在回答“目前有什麼具體打算”的問題時,選擇“在商言商,把企業辦好”的人數最多,達87.8%。排在其後的選擇是“在日常生活中樹立良好的個人和企業形象,做一名社會賢達”,達75.5%。這種情況與前幾次的調查情況基本一致。見下表。

2、私企業主在政治社會經濟組織中的任職情況。

此次調查中發現,私企業主在鄉級領導機構中兼職的有28人,在縣級領導機構中兼職的有11人,在地級領導機構中兼職的有10人,在省級領導機構中兼職的3人,分別佔被調查總人數的0.8%、0.3%、0.3%和0.1%。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在縣、地(市)、省三級經濟組織中擔任職務的人分別是269人、339人和130人,為兼任同級領導職務人的24倍、33倍和43倍。

【第2篇】私營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近期,按照市委黨校的要求,本人對**市私營企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走馬觀花式的調研,掌握的基本情況如下:

近年來,由於**市委、市政府積極營造發展私營經濟的社會氛圍,加大了對私營企業的扶持、引導、和服務力度,私營企業發展較快,已成為該市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私營企業已佔該市經濟主導地位。目前,全市私營企業已發展到5844户,資產總額6.2億元,從業人員1.84萬人。xx年,私營工業總產值13.3億元,佔全市總產值的32%;私營企業出口產品交貨值4.7億元;私營企業上繳税金1.4億元,佔全市工商税收的78.7%。

(二)私營企業已初步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該市的私營企業來源於改制、招商和自然形成三個方面。改製為私營企業的,經過幾年來的努力經營,艱苦運作,一些企業實現了新的跳躍式發展。表現最突出的是**化工有限公司,投產還不到兩年,僅xx年上繳財政的税金就1111萬元;**啤酒有限公司發展迅猛,xx年上繳税金930萬元;**冶金有限公司發展勢頭強勁,年納税額由改制前1996年的38萬元,增加到xx年的131萬元。自然形成和招商引進的私營企業普遍良好,象***製衣有限公司、****管材有限公司、**應用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都顯示出了勃勃的發展生機。隨着私營企業的發展,產業規模在該市已初步形成。金屬冶煉製造業、釀酒業、服裝加工業、塑料製造業已成為該市的四大支柱產業。

(三)私營企業技術管理水平已有較大提高。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和國內與國際兩大市場的競爭能力,***、***等企業,紛紛從全國各地引進技術和管理型人才,據初步統計,全市引進各類人才2200多人,這些人才的引進,提高了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提升了企業檔次,增加了企業活力。**、***等企業引用了“目標成本考核制”、“成本包乾制”、“千分考核制”以及其他一些先進的管理辦法,主動尋求與國際市場接軌,企業發展態勢良好,令人振奮,迄今為止,該市先後有42傢俬營企業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這是走上健康發展軌道的重要標誌。

**市私營企業發展形勢總體上是良好的,特別是有些企業呈現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問題依然不少,而且有的已成為私營企業發展的桎梏。

(一)流動資金短缺,融資貸款難。在企業的諸多困難與問題中,貸款難、流動資金短缺是首要的困難、關鍵性的問題。1996年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以來,原企業欠貸問題解決得不夠妥善。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缺乏互補性。該市工業重工業與工業的比重為1:1.1。從表面看分配比例近乎合理,實則不然。首先,重工業與輕工產品不配套,沒有形成產業鏈。重工產品以軸承、汽車輪轂、冶金機件、鉬鐵為主,輕工產品以針織服裝、塑料製品、釀造業、製藥業為主。其次產業內部也不能相互銜接,相互依存。例如泳裝業大量面料全部從廣州等地購進;針織廠織出棉布、化纖布等大部分以原料形式銷往西柳市場或轉口國外。

(三)規模經濟發展不足,運行質量不高。表現在企業過於分散,低水平重複建設。銷售收入超過500萬元以上的企業產值合計僅7.7億元。全市總產值42.3億元,僅相當於外地大型私營企業一家的產值。大部分企業處於略虧損或微利狀態,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普遍偏低。使企業的信譽度下降,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緩慢,市場競爭能力較弱。

(四)出品產品少、檔次低。該市工業出口產品主要有針織品、泳裝、軸承、汽車輪轂、鉬鐵、皮裝五類。其中泳裝、皮裝、針織品主要出口俄羅斯,軸承、鉬鐵出口美國,年出口交貨值4.7億元,僅佔總產值的11.1%,其中自營出口3.2億元,佔出口總額的68%,佔總產值的7.5%,其餘大都轉口。有出口自營權的企業僅為30户,佔企業總數的0.5%。出口產品檔次偏低,在國外進入的也只是中低檔市場。

(五)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在企業改制時轉為私營企業的大都組建了有限公司,但實際上絕大部分並未真正組建公司的法人治理機構,組建了法人治理機構的也未真正運行,自然成長起來或後引進的私營企業更是如此。這種管理,增加了主觀臆斷,制約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一些企業不注重人才的培養和貯備,出現了人才斷層,特別是實用技術型人才十分缺乏。這就形成了一方面是大量的大中專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卻有大量的崗位找不到適用的人才的局面,造成了人才資源的閒置與浪費。

(六)發展環境不寬鬆,影響投資者信心。一些執法執紀部門仍然存在着吃、拿、卡要和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不良作風,存在着厚此薄彼、以罰代管、亂收費、亂罰款等執法不嚴、不公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域外的上級主管部門,直接到企業檢查和處罰的現象有增無減,造成了本級與上級重複檢查,干擾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秩序,耗費了企業領導大量寶貴時間,破壞了**的發展環境。

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私營企業在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培植税源、安置就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興城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私營企業,私營企業的發展也需要政府的扶持。我們應以更多的精力、更高的認識、更新的觀念、更大的熱情為私營企業創造一個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合理調整產業結構。中國入世為私營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由於該市的企業多以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為主,所以入世後的形勢是利大於弊。在四大支柱產業調整上要趨利避害。第一,金屬冶煉製造業,更加快新產品的開發,增加高科技產品比重。開發產品以高精度軸承和精鍛粉末冶金連桿為主。第二,酒水加工業,要擴大規模,提高產品檔次和市場佔有率,白酒有以營養型白酒開發為主,啤酒要壯大企業規模,降低生產成本,飲料要利用當地水果資源做深加工文章。第三,塑料製造業,要大曆程開發生產國家推廣的大口徑塑料波紋管材。第四,針織服裝業要上規模,上檔次,爭佔國際、國內市場。要努力打造興城泳裝品牌;要抓好針織、印染加工區建設,形成紡織、印染、加工一條龍生產,增加產品附加值,要鼓勵、扶持一批重點私營企業擴大生產規模。

(二)加快與國際接軌步伐。私營企業也要在世貿組織遊戲規劃下參與公正的國際市場競爭。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所謂的優惠政策將不復存在,政府的扶持也是十分有限的。而企業的好與壞,關鍵還在於自身,沒有好的企業素質將難於生存和發展。因此,企業要煉好內功,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努力塑造誠信的企業形象。

(三)加強技術創新。把技術開發作為企業進步與發展的切入點。加大技術開發投入,加速科技隊伍建設,進一步強化產、學、研聯合。堅持引進技術與自主開發相結合,加快技術進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加大管理創新力度。要加大以科學管理和管理方式現代化為重點的企業管理經驗的推廣力度,加強企業的成本、資本、質量、生產和營銷管理,推進以建立基本秩序、基本管理制度和基本信譽為重點的企業基礎管理工作,從企業的內部到外部建立起適合企業自身體制特點的科學、規範、有效的管理機構。在銷售收入超500萬元以上企業中推廣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有條件的企業要開發自己的管理軟件。爭取到三年內所有企業全部通過iso9000質量保證體系認證工作。

(五)營造一個更加寬鬆的私營企業發展環境。能否使廣大私營業主心情舒暢、信心十足的創業,發展環境至關重要。政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對企業服務的力度。要完善政策,為企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在私營企業發展上,該市制定了一些政策,但與部門之間、企業之間還不配套,影響了政策的落實,對此,還需進一步完善。第一,應建立企業貸款擔保中心,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政府有必要從財政拿出500—1000萬元資金作為資本金,成立貸款擔保中心,為企業提供貸款擔保,解決企業面臨的融資難問題,引導銀行增加對企業的貸款額,逐漸形成一個順暢的融資渠道。第二,應建立企業諮詢中心和服務中心,增加為企業服務的方式、方法。諮詢中心應以外聘為主,針對問題,請有關專家、專業公司為企業提供經營策略。市場營銷、投資決策、技術開發、人才引進等方面的諮詢。服務中心主要通過互聯網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儘快推進各種新興服務機構的發展,建立社會化、專業化的服務體系。三應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確保依法行政。有必要加強執法情況檢查,發展問題嚴肅處理。杜絕亂收費、亂罰款、中飽私囊現象。為企業提供一個寬鬆而又公平的發展環境。

【第3篇】私營企業税後利潤徵收個人所得税調研報告

一、對私營企業税後利潤個人所得税徵管的現狀分析

在私營企業税後利潤個人所得税的徵收方面,由於人們的税收法制意識淡薄,税收政策不完善,以及各地區税務部門所執行的政策不統一等因素,使得私營企業税後利潤的個人所得税徵管流失嚴重,甚至在一些地區成為徵收中的空白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企業帳務失真,成本不實,基本無税可徵。由於部分私營企業納税義務觀念淡薄,法制意識不強,將偷逃税收作為致富的捷徑。從筆者對蘇北某縣城40户年產值在20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的調查中發現,20xx年度有27家企業賬面基本持平,另有9家虧損,4户盈利企業的利潤也都在10萬元以下,只有一户就税後利潤繳納過個人所得税。據業內人士稱,有相當一部分企業虧損是因為私營企業主私慾薰心,為了達到逃税的目的,視税法於不顧,採取多進成本、轉移收入等手段的結果,也有些企業在地方政府“發展私營經濟”、“照顧企業困難”等政策的保護下,公然採取“變通”方式進行偷税。

二是税務部門對應税所得的管理失控,徵收力度不夠,對偷税行為的處罰偏輕,税收流失量大面廣。由於税務機關缺乏對私營企業税後利潤的有效監管,未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徵管辦法,是否繳納個人所得税基本上是取決於私營企業主的納税意識。據調查統計表明,該縣有70%以上的私營企業主存在不申報個人所得税或申報不實的現象。在20xx年度所得税彙算及各税統查中,全年查補這類税款不足5萬元,無一例因未申報而被罰款,也沒有一件此類偷税案件被立案查處。

三是税收政策不完善,實施辦法不統一、徵收方式不規範,也造成税收流失嚴重。對私營企業税後利潤徵收個人所得税,個人所得税法中缺乏具體、明確的規定,如對查補部分的利潤是否徵收個人所得税、如何界定私營企業主的投資行為和消費行為等,在實際操作中無章可循或有章難循。加之各地區的徵管辦法差異較大,徵管手段落後,執行中存在一定的隨意性。

二、對私營企業税後利潤徵收個人所得税的思考

針對私營企業税後利潤個人所得税徵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必須深入地進行分析研究,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徵管能力。筆者認為強化税後利潤個人所得税徵管的着力點應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深入開展税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納税意識,除繼續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外還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宣傳教育,如在中國小開設税法常識課程,使新一代公民較早接受納税義務教育;對新業户的法人進行強制性的税法基本知識教育,對其辦税人員進行強制性的税收專業知識系統培訓,對老業户的法人及辦税人員分批進行經常性税法知識培訓教育;在各級領導幹部的輪訓內容中,也要安排税法知識講座,增強其税收法律意識和法律責任,營造一個良好的依法納税的社會氛圍。

二是統一税收政策,完善税收徵管機制,加強有效監管。在統一私營企業税後利潤徵收個人所得税税收政策的基礎上,對徵管規定進一步加以完善和明確,消除私營企業主收入隱性化、非現金化、來源多渠道化等弊端,在收入公開化基礎上,建立覆蓋其全部個人收入的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税制度。嚴格執行私營企業主個人財產、收入申報納税制度,建立科學的納税申報評審機制和稽查制度,加強對私營企業税後利潤的監控,健全納税人的納税檔案資料,建立私營企業彌補虧損和利潤分配台賬等,實行跟蹤管理;準確把握徵税前提和徵税環節,按照個人所得税法設計的預定目標正確地組織徵收;合理確定扣除標準,鼓勵私營企業增加投入,進一步擴大再生產,可以考慮規定免徵額,鼓勵私營企業主加大投入;對一些財務管理混亂、財務不健全的企業可實行定額徵收,並附徵個人所得税;體現“多得多徵,公平税負”原則,不論是採取何種方式徵收,都必須起到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只對高收入者徵税。

三是加大税務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偷逃税行為。實踐證明,偷逃税行為只有通過不斷地嚴厲懲治者能得到遏制,因此,在嚴格徵管的基礎上,要加大對税務違法案件的處罰力度,使納税人為偷税行為所付出的代價遠遠大於依法納税的付出,對私營企業主申報不足、賬務核算不實等行為,除按規定加收滯納金外,應當予以重罰,情節嚴重的,還應追究企業法人和財務人員的法律責任;同時還要廣泛開展社會共治,通過法律形式明確金融、司法、工商、社會中介等職能部門的配合義務,借鑑國外的有效監管措施,對私營企業主的信貸行為,享有的醫療、教育、養老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權益以及公共設施的使用權等同是否依法履行納税義務掛勾,約束其欺騙税務機關的僥倖心理和偷逃税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