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驚蟄節氣的特點和風俗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5W

驚蟄節氣的特點和風俗精品多篇

驚蟄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篇一

驚蟄節氣的特點是春雷乍動,雨水增多。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於公曆3月5-6日交節,主要有蒙鼓皮、驅蟲、打小人、吃梨等傳統習俗。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氣温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春耕。

驚蟄時節,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蟄蟲。驚蟄節氣的標誌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氣候進程看,“驚蟄始雷”僅與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

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化生長的現象。春雷始鳴,氣温回升,昆蟲萌動,“九九”已盡,“九盡桃花開,春耕不能歇”。物候:桃紅李白,鶯鳴燕來,布穀催耕。驚蟄萬物萌動,細菌滋生,容易引發感冒發熱和肝病發生。

驚蟄有吃梨的習俗。這是因為驚蟄後天氣明顯變暖,人們容易口乾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吃梨,對身體很有滋養作用。在民間有驚蟄當日,打小人、去晦氣的習俗。驚蟄萬物萌蘇,天地雷動,人們祈求美好的生活,憧憬幸福的未來,“打小人”習俗正是如此。

二十四節氣驚蟄的由來和含義 篇二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今年3月5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嗚叫、燕飛來的時節,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後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後,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於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説法僅與沿長江流域的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驚蟄節氣風俗 篇三

早春劃鋤

這是早春麥田管理的主要措施,劃鋤可減少土壤水份蒸發,改善土壤通氣狀況,提高地温和消滅雜草等。早春劃鋤的有利時機為“頂凌期”,即在“表層土”化凍2cm時開始劃鋤,此時保墒效果最好,且有利於小麥早返青、早髮根、促壯苗。劃鋤時要因地,因苗制宜,對晚茬麥田,第一次鋤劃要淺,防止傷根和坷垃壓苗;對於旺苗和徒長麥田,應在起身期進行深耕斷根,耕深約10cm,以斷老根、噴新根,耕後要壓實,以控制地上部生長,促根下扎,變旺苗為壯苗。早春第一次劃鋤要適當淺些,以後隨着氣温的逐漸升高,劃鋤逐漸加深。

合理運籌好第一次肥水,促進各類麥田均衡增產

1、偏旺苗:主要是早播和大播量小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播期相對偏早、秋季和早冬温度偏高,導致苗齡偏大形成旺苗;以及播種量偏大,且播后土壤墒情較好,出苗率高,導致羣體偏大形成旺苗。具體表現為苗大、羣體足,很多地塊已出現封行。

嚴控返青肥、重施拔節孕穗肥。傳統栽培技術中的返青肥,不僅肥效低,且易引起旺長,導致後期倒伏。拔節前應嚴格控制施肥,控制羣體生長。到拔節期(倒3葉抽出)、羣體麥苗出現明顯落黃時,每666.7平方米小麥追施45%的多元復混肥(N、P2O5、K2O均為15%)15-20公斤、尿素8-10公斤(或拔節期追3-5公斤,倒1葉抽出時5公斤),以促穗大粒重。追肥時如土壤墒情不足,應在追肥後立即補灌拔節水。

2、遲播苗:主要為遲播甘薯茬或中藥才茬小麥,因甘薯或中藥材收穫後小麥播種過遲。很多地塊出現“一根針”甚至“土裏捂”。因遲播麥一般播量偏大,目前大部分遲播麥苗數相對較足,應採用獨稈麥栽培技術。

謹用春季肥、重施拔節肥。當田間出苗數能達到當地最適宜穗數的90%-100%時(以石家莊為例,每666.7平方米出苗數為40-45萬),則不施春季肥料,而在拔節期、田間小分櫱開始明顯死亡時,每666.7平方米小麥追施多元復混肥15-20公斤、尿素6-8公斤。如返青時調查田間苗數確實過小,則應及早追返青肥促分櫱,每666.7平方米小麥施尿素8-10公斤,拔節期再補追尿素5-10公斤。

3、其它麥田:墒情較好的壯苗麥田,肥水管理時間要根據地力、苗情而定。土壤肥力較差,羣體較小的麥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澆水;肥力較好,羣體較大的麥田,可在拔節期追肥澆水,一般結合澆水畝追尿素20―25公斤。旱地麥田由於無水澆條件,肥水管理的重點是借墒追肥,可在早春土壤返漿後或雨後開溝追肥,一般畝追尿素20公斤左右,追肥時要深施埋嚴。

化學除草,化控防倒

小麥返青至拔節期以前,在温度適宜時用苯磺隆或其它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小麥起身末拔節前對高杆品種和有倒伏危險的麥田用多效唑或壯豐安進行化控防倒。

及早防治病蟲害

春季由於氣温逐步升高,小麥病蟲害開始發生,應密切注意,提早防治,春季重點防治小麥全蝕病、麥蜘蛛、吸漿蟲;小麥抽穗後及時選用殺蟲劑+殺菌劑防治小麥蚜蟲和小麥白粉病。防治小麥全蝕病,防治麥蜘蛛,防治小麥吸漿蟲。

目錄 篇四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温回升,雨水增多,農家無閒。可謂左河水之“一聲霹靂醒蛇蟲,幾陣瀟瀟染紫紅。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這時,我國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粧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温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温為3—6℃,江南地區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還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春雷驚百蟲”,温暖的氣候條件卻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應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開,豬瘟來”,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視了。這時,氣温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後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等。

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後,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於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説法僅與沿長江流域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驚蟄民間習俗 篇五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説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説人是非。

驚蟄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説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着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説,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説:"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注:“驚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見不但百蟲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驅趕黴

運 驚蟄民間習俗“打小人”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薰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驚蟄那天便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唸唸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

驚蟄是什麼季節 篇六

春季。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春季中的一個節氣,在每年的3月5日至6日。按照我國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從立春那一天起就意味着春天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