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如何提高九年級學生學習物理規律的能力(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7W

如何提高九年級學生學習物理規律的能力(通用多篇)

高中物理論文 篇一

談高中物理教學

摘要: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本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這樣的高度責任感出發,全面構思教學內容,精心安排教學活動。在充分認識高中生在物理學習上的特點上,尊重學生的基本實際,遵循課改,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學好高中物理。

關鍵詞:高中物理;遵循;學生特點;實際;因材施教 隨着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面世和進入實驗區,高中物理教學無論是在理念層面還是在操作層面,都將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因此,高中物理教學如何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項要求,就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筆者認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關鍵是要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1、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要求教師應當立足於每一位學生當前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全面把握學生成長的各個要素,採取個性化的教學指導策略,科學而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揚長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單純的認知體,而是富有朝氣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為包括教學在內的“任何一種活動,人都是以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的方式參與和投入,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參與和投入”。其次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一模一樣的標準件,也不是一個僅以年級或班級為標誌的抽象羣體,而是一羣具有多元智能和獨特個性的具體的人。第三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動接受體,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積極的學習主體。理論和實踐都早已證明,“如果提供了適當的學習條件,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進一步學習的動機方面會變得十分相似”,人為地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是武斷和缺乏根據的。

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良好氛圍,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景,着眼於使全體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體現出對不同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因為任何一位學生都潛藏着無限的發展可能。教師的職責應當是“面向全體學生”,啟動他們每一個人的內在動力,為他們提供學習成功的適當條件,引導並幫助他們把潛在的能力變成現實的水平,促進他們素質的協調發展和個性的充分發展。

2、挖掘教材,巧妙設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高中生有很強的求知慾,時常表現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問,正是這些思想和認知問題驅動學生去追求知識、探索真理。我們教師在備課中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以問題為契機,精心設計,釋疑解惑,努力引導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

因此,教師要善於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觀點轉化為問題,以展現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藉助具有內在邏輯聯繫的問題設計,促使學生思考,逐步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在教學中有效地聯繫實際設問,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訓練,思維能力得到有序發展。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由只會處理已簡化了的物理對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而達到遇到實際問題也胸有成竹,自行解決。

3、加強實物演示,豐富學生感性認識

在課改的新形勢下,物理實驗的改革也是舉足輕重的,勢在必行。在高中物理課本中有很多實驗,學生可以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儀器,取得實驗數據。而且學生親手動手操作,獲得的感性材料豐富、深刻,手腦並用,有利於培養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例如,在講解《楞次定律--感應電流方向的判定》時,完全可以先佈置問題,然後讓學生在課堂上分組實驗,接着進行討論,最後得到楞次定律。但我們也可以採用反向思維方式,讓學生從定律的內容出發,來設想這個定律是怎樣得出的,然後在實驗中來檢驗這個定律。這樣做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表達與綜合的能力,也可以培養他們帶着問題進行實驗的能力,更能讓他們認識到科學是實踐的產物,同時加強團隊合作,提高課堂效率。合作與交流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試驗中領會到互助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很多物理實驗在操作的過程中都是需要團隊合作的,包括歷史上許多有名的物理實驗都不是一個人完成的。

又如在教學“自由落體”一節中,學生對任何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從同一高度豎直落下時,不同的物體將同時落地很難想象。因此教學中應強調“自由落體運動”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豎直下落運動,但在實驗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氣等阻力影響,結果當然不會完美。當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實驗也就是要重複“伽利略斜塔實驗”,使學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體在空氣中,從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幾乎一樣的事實,然後對自由落體運動加以分析、研究。因此,教師要善於抓住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實物演示及創造條件進行實物演示,豐富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認識。

4、加強情感交流,和諧師生關係

愛因斯坦認為:“對於一切來説,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其理亦源於此。學生的學科情感常取決於對任課老師的喜好,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可見,課堂上師生間積極的情感交流往往能引起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能增加師生間親和力,形成特殊的教育功能。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首先,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表現情感,從而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內容生動化。例如講到《摩擦力》時,可問學生在走路時假設不小心踩到香蕉皮會怎樣?學生鬨然大笑,笑餘問學生既然人受到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這樣,在談笑中學習了判斷摩擦力的方法“假設法”。其次,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目光親切深沉,表現自然豐富,語言層次清晰,使學生在一種親切,愉悦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對學生任何參與都應有合理且激勵性評價,絕不能有任何諷刺和挖苦。再次,不管課內課外,要樂於為學生輔導和解答疑難,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生從教師那裏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積極的期待。課堂上師生間積極的情感交流會使學生有一種受到信賴、鼓舞與激勵的內心情感體驗,從而從內心升騰起對老師的信賴和愛戴,“愛屋及烏”,學生會由於喜歡老師而喜歡他所任教的學科。

總之,在物理教學工作中,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完善自己,充實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堅持做到培養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幫助後進生。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包容他們的缺點,從內心深處關愛他們,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天生我才必有用”。

高中物理論文 篇二

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分層教學

摘要:高中學生物理學習的智能差異明顯,根據學生物理學習的智能差異進行高中物理分層教學實驗將給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創造各不相同的物理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物理成績都能得到提高和進步,從而達到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水平和質量的目的。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培養核心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實驗和推廣的艱難使我們必須尋求知識、能力及考試成績多贏的新教學模式,物理課堂教學暨分層教學模式的提出和實驗是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一種嘗試。

關鍵詞:高中 物理 分層

分層教學策略,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即不同個性特徵,心理傾向,以及不同文化知識基礎與學習能力的學生,設計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輔導和評價,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得,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發展。高中物理分層教學對學生成績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一、問題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高中學生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層次的學校,有些來自城市,有些來自農村,有些來自重點中學,有些來自普通中學,這樣導致我們的學生的多樣性。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生在基礎知識、能力水平、興趣愛好、個性品質、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上差異性大,而這些差異直接影響着學生問題探究的學習效果。由於存在以上這些差異,如果仍用以前的“一刀切”的平行班教學,教師一般只能將教學問題設計的讓中等以上的學生能解決,而這樣做,對於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對問題就無法探究,只能做陪襯和看客,久而久之就發展成只聽不思考,甚至發展成放棄學習;而對於一些暫時學習成績領先的學生可能就會覺得問題難度不夠大,不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因此,在問題教學中實行分層問題教學,制訂與各層次“最近發展區”相近的問題,才能提高問題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問題教學中,使每個同學的能力在問題教學中都得到提高。

二、瞭解差異,分層次科學建組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能力的水平當然會有差異,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也會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認識能力方面。智力超常的學生,一般在兒童時期就表現出優異的才能。他們觀察能力強,思維靈活、敏捷、深刻且獨創,想象力豐富,記憶力較強,成績優異。智力低下的學生,多半是智力有嚴重的障礙,多屬於病理範圍。有些成績不好的學生並不是因為智力的低下,而是由於環境的不良影響或教育不當造成的,這些學生的認識能力並不低下。瞭解學生在認識能力上的差別,這在心理學上叫做認識能力的診斷。

在診斷時,不僅要反映出認識結果上的差異,而且要着力於反映掌握新知識途徑上的差別和掌握速度的差別。鑑別能力所用的材料,一般應選用對學生來説是新的概念內容,可以經過若干次的練習和給予一定限度的幫助,使他們掌握這些概念。在練習和幫助中,可以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這樣可以更清楚地表現出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決定着認識新概念進展速度上的差別。通過分析根據學生的物理學業基礎、智能水平、學習態度等將實驗班的學生分成由高到低的A、B、C三個層次。這樣的分層是師生磋商的、動態的,並不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要防止對學生“貼標籤”、“定成份”。為便於着重指導、幫助、及時反饋,按AC、CB、BA搭配方式編座,這樣安排給教師分層次教學帶來便利,同時也便於組織,優良生輔導學困生,教師能巡迴瞭解學困生的學生情況及優良生的表現。

根據一個階段(單元學習結束、每週、每月)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學習效果的提高程度及時實行組間調整:進步了的由原來等級組依次調到上一等級組(A→B→C),退步了的也由原等級組依次調到下等級組(C→B→A)。分層有時是顯性的,有時應是隱性的或二者結合的。例如對一些敏感的、自尊心特別強的學生,可將其拔高一個層次(或幾個層次)分層(即顯性分層),而在教師心中對其應完成的教學目標設計卻可低一層次(即隱性分層)。有必要時又可將A、B、C三個組以單雙行分為兩個隊來進行學習、練習、複習、評價,增強學習過程中的對抗性、競爭性、趣味性。

三、分步推進,面向全體學生,分類指導學生,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分層教學

1、在全面進行分推教學時,首先是對課的準備。要認真設計課的每一個細節,應最大限度地發揮物理課堂教學的作用,從教學內容、要求到教學時間、步驟、方法等各個方面都要精心設計。如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能力不同,在課堂內容和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在課堂講解、課堂提問、例題選擇等各方面有更強的針對性,按學生學習和認知及思維情況的不同,分別對待,讓各層學生都能較好地適應。另外在課後作業的設計上也注意區別,在大家都完成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落實的必答題外,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要求不同的練習題。

2、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調整傳統授課形式和教學結構,保證在一節課中既有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內容,

即當堂課所有學生都必須掌握的基礎以及知識要點,又有兼顧各種層次學生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實施分步的教與學的改革,一般步驟設計為:

首先,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自學,提出對不同學生的自學要求;其次,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集體講授,側重對基本概念進行講解、辨析,也就是進行新授課的教學,要求教師 語言要精練、準確,對概念的辨析要能做到深入淺出,利於所有學生的理解,並且對新知識有非常深刻、準確的印象;

再次,進行對學生的分類指導,快速蒐集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釋疑、解答,在此基礎上進行分類練習,除大家都完成的必答題外讓各類學生都能有相適宜的練習,及時檢查學生理解掌握情況;最後,教師進行本節課的歸納 總結。在實施這樣的課堂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師還需及時掌控課堂進程,及時調控教學節奏,對各種課堂的突發情況做出及時應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筆者實施“分層教學,分步推進,分類指導”,近年來取得明顯效果,在我校的實驗班中能較好地轉化學困生,進一步提高了中等生的競爭力,培養了優生,提高了教學質量。“分層教學,分步推進,分類指導”,較好地解決了個體與全體的需求矛盾,減輕了學生學習的負擔,增強了學生對物 理學習的興趣,有利於學生的全面 發展。

參考文獻:

[1]商春錦。班級授課制的歷史、現狀與對策。福建 教育學院學報[J]。2003年第7期

[2]黃曉穎。國外分層教學的歷史發展。內蒙古科技與 經濟[J]。2004年第17期

[3]劉曉芳,駱毅。我國分層教學的歷史演變。南都學壇(人文 社會科學學報)[J]。2006年3月

[4]胡興宏。分層遞進教學的研究與 實踐。上海教育[J]。2000年第7期

[5]廖伯琴主編。高中新課標教材(物理)介紹[[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版。1-11

[6]江建華。對普通高中新課程的認識和理解。黃石教育學院學報[J]。2004年9月第21卷第3期

高中物理論文 篇三

摘要:物理規律教學是使學生掌握物理科學理論的中心環節,是物理教學的核心之一。

本文結合筆者自身多年的物理教學經驗,淺談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搞好中學物理規律的教學。

關鍵詞:物理規律教學

物理規律反映了各物理概念之間的相互制約關係,反映在一定條件下一定物理過程的必然性。

它是中學物理基礎知識最重要的內容,是物理知識結構體系的樞紐。所以,物理規律教學是使學生掌握物理科學理論的中心環節,是物理教學的核心之一。

怎樣才能搞好規律教學呢?現結合本人多年的物理教學經歷,淺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創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的物理環境

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物理規律,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在物理世界中發現問題。

因此,在教學的開始階段,要應給學生創設一個便於發現問題的物理環境。

在中學階段,主要是通過觀察、實驗發現問題,也可以從分析學生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中發現問題,有時也可以從對學生已有知識的分析展開中發現問題。

另一方面,創設的物理環境要有利於引導學生探索規律。

例如使學生獲得探索物理規律必要的感性知識和數據;提供進一步思考問題的線索和依據;為研究問題提供必要的知識準備等等。

創設的物理環境還應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二、帶領學生探索物理規律

在學生有一定的需要和積極的準備狀態下,教師要利用各種適宜的方法,如實驗探索、理論推導等,向學生闡明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建立新舊知識的鏈接。

如在牛頓第二定律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索加速度與力的關係以及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得出在質量一定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條件下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的結論。

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總結加速度、外力和質量的關係,歸納出牛頓第二定律。

這樣學生對該規律的建立就有了一個清晰的過程,才能較深刻地理解物理規律、領悟其物理含義。

另一方面,向學生呈現物理規律內容時不但要準確,而且對一些關鍵字詞應加以突出,給予適當的説明,以引導學生足夠的注意和正確理解,並與其他類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和規律進行比較,建立類比聯繫,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

三、要使學生深刻理解規律的物理意義

在規律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其物理意義,防止死記硬背。

物理規律的表達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文字語言,另一種是數學語言,即公式。

對物理規律的文字表述,必須在學生對有關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並對它的本質有相當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切不可在學生毫無認識或認識不足的情況下“搬出來”,“灌”給學生,然後再逐字逐句解釋和説明。

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義。

例如,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在理解時,要注意弄清定律的條件是“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還要理解“或”這個字的含義。

“或”不是指物體有時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有時保持靜止狀態,而是指如果物體原來是運動的,它就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如果原來是靜止的,它就保持靜止狀態。

對於用數學語言即公式表達的物理規律,應使學生從物理意義上去理解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量之間的數量關係,而不能從純數學的角度加以理解。

如,對電場中同一點而言,不能説場強E與電場力F成正比,與電量q成反比,因為場強E由電場和電場中該點的位置決定。

四、要使學生明確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

物理規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建立或推導出來的,只能在一定的範圍內使用。超越這個範圍,物理規律則不成立,有時甚至會得出錯誤結論。這一點往往易被學生忽視,他們一遇到具體問題,就亂套亂用物理規律,得出錯誤結論。因此,在物理規律教學中,要使學生明確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正確地運用規律來研究和解決問題。

例如動量守恆定律,它的成立條件是,所研究的系統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這屬基準條件。

如果系統受到外力F外或合力F合不為零,其動量是不守恆的,但可能有兩種情形:其一,系統中物體相互作用的內力F內遠大於F外(或F合),該系統的動量可看作是守恆的,其條件屬近似條件;其二,選定直角座標系後,將不在座標軸上的。外力各自沿x軸和y軸進行正交分解,若沿某一座標軸(如x軸)的各個外力(含分力)的合力為零,則系統在該軸方向上的動量守恆,其條件屬分動量守恆條件。

動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適用的基本定律之一,它適用於兩個物體或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它不但能解決低速運動問題,而且能解決高速運動問題;不但適用於宏觀物體,而且適用於電子、質子、中子等微觀粒子。

此外,無論是什麼性質的相互作用,動量守恆定律都是適用的。

五、加強應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和指導

物理規律來源於物理現象,反過來應用於實際問題,學習物理規律的目的就在於能夠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通過運用,還能檢驗學生對物理規律的掌握情況,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

在規律教學中,一方面要選擇恰當的物理問題,有計劃、有目標、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反覆多次地進行訓練,使學生結合對實際問題的討論,深化、活化對物理規律的理解,逐漸領會分析、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引導和訓練學生善於聯繫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習物理規律,經常用學過的規律科學地説明和解釋有關的現象,通過訓練,使學生逐步學會邏輯地説理和表達。對於運用物理規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要逐步訓練學生運用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學會正確地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最後指出,由於物理規律的複雜性,必須注意規律教學的階段性,使學生對規律的認識要有一個由淺入深,逐步深化、提高的過程。

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2003

2、田世昆,胡衞平。物理思維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167.

3、南衝。中學物理教學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