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三年級數學《四邊形》課件(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W

國小三年級數學《四邊形》課件(新版多篇)

國小四邊形課件 篇一

教學內容:

教材第79~81頁的內容。

知識目標:

通過長方形面積計算知識遷移,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

能力目標:

在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中發展空間觀念;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初步感知等積轉化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互相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轉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時的作用,並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和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探索新知教學片段:

1、比一比,估一估

師:現在我們也把平行四邊形花壇畫到紙上,我們先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一樣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一樣長,它們的面積哪個比較大?

生:一樣大。

生:長方形比較大。

生:平行四邊形比較大。

師:大家都有不同的猜測,有很多同學都説一樣大,那麼,誰的想法正確呢?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驗證呢?四人小組討論。

生:可以用數格子的方法。(將課本放展示台上。)我先數出整塊的,然後這些剩下的小塊拼一拼,還可以拼成整塊的。

師:請大家看屏幕。(點擊課件,邊點擊邊説)

師:用數方格的方法數數看。數一數,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

師: 哦,你們數的結果是都是72平方米,説明……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相等。

師:也就是……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是72平方米。

師:長方形的面積我們可以用公式來計算,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不是也有計算公式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探討的問題。(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讓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提出猜想,再進行驗證,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培養學生思考的深入性和嚴密性。也可製造懸念,進一步激發探究的慾望。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於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但探究學習並不是任由學生髮揮而不加引導的。學生往往在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存在着某些障礙。這就需要教師相機誘導,及時介入,以保證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好的學習活動中去。]

2、師:還有什麼方法可以驗證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哪個比較大呢?

生:我用割一割,補一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象這樣剪開,然後再把它補到另一邊去。

師:非常好,有自己的方法。下面我們用割補法來看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多大?請同學們先仔細觀察,然後説説你的發現。

師點擊課件,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的過程……

師:誰來説説自己的發現?

生:平行四邊形割補完變成一個長方形了。

生: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一樣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一樣長。

3、師:剛才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時,是沿着平行四邊形的什麼剪的?大家為什麼要沿着高剪開?

生:是沿着平行四邊形的高剪的。

師:平行四邊形的高有幾條?

生:無數條。

師:所以,我們沿着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條高剪開,再通過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邊説邊演示平行四變形通過割補法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4、師:觀察比較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説説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長方形的寬

師:我們知道長方形的面積=……

生: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師,能不能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你覺得他的面積和什麼有關係?

生:我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它下面的底有關。

生:我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它的兩條邊的長度都有關。

生:我覺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它兩條邊的長度不完全有關係。因為老師黑板上第一個平行四邊形與第三個平行四邊形的兩條邊長度一樣,但第一個的面積明顯比第三個大。

生:我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該與它的底和高有關係。

5、師:現在,誰能完整地説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呢?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6、師:剛才應用了“轉化”的思想,大家都值得表揚。

7、下面請大家想一想,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邊形底邊上的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呢?

(師板書“S=a×h”)

[在探究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為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打下基礎。在本環節中,學生體會到獨立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悦,變枯燥的説教為求知的動力。在教學中給學生留足了自主探索的空間,有在方法上恰當引導,最終達到學習的目的,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8、師小結:面對着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問題,我們利用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用舊知識解決了新問題,以後我們還要用這種思想方法繼續學習其他圖形的面積計算。

9、實際運用。

師:知道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我們就可以利用它方便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了。

(1)(出示例1)請大家做一做。

誰來説一説你是怎麼做的?

師:通過這道題,請大家想一想,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學生回答,老師小結: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只要知道其中一組底和高就能求面積了。

(2)有一塊地近似平行四邊形,底是43米,高 是20.1米。這塊地的面積約是多少平方米? (得數保留整數)

[將學生帶回到了生活中,練習由易到難,符合兒童的心理需求,大多數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時候感覺沒什麼難處。學生就在運用所學知識給別人幫忙的過程中着實體驗了把成功的快樂,體會到“自己的學習是有用的,有價值的。”

笛卡兒説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節課以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明線,以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為暗線。兩條主線相輔相成,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使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獲得成功和成長的場所。]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這節課我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圖文並茂,把靜止的問題活動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節省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學生將兩個不規則的圖形轉化成了長方形求出了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接着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如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這樣引入新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創造出寬鬆和諧的環境,引導學生探究。

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在這樣的課堂學習中學生樂想、善思、敢説,他們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實踐、驗證。

這節課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教師在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實際出發,給學生以獨立思考時間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交流是十分必要的。由於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獨立自主的,因此面對同樣的問題學生會出現不同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能滿足學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同時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相互討論,各種不同觀點相互碰撞的過程中才能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不斷得到增強,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與批判,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發展。

國小四邊形課件 篇二

一、説教材

國小數學關於幾何知識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的。本冊教材承擔着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的任務。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並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初步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長方形,並分析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係,再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知道推導方法,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紮實其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

(一)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要求及教材特點,充分考慮五年級學生思維水平,確立如下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和探究知識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探究並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通過轉化,發現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繫,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關鍵點:通過實踐——理論——實踐來突破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重點。利用知識遷移及剪、移、拼的實際操作來分解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關鍵是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等積轉化問題的理解,通過“剪、移、拼”找出平行四邊形底和高與長方形長和寬的關係,及面積始終不變的特點,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等積轉化成長方形。

(三)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剪刀、4種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彩筆。為實現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充分發揮現代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國小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就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識,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三、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國小生個性與特長髮展實驗研究》這一課題旨在通過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張揚學生的個性,形成愛好,使學生掌握學習策略,並最終能夠發展特長。因此,整節課我始終堅持構建和諧的課堂,注重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真想法,關注學生真實的思維世界,整個 教學過程師生在平等、民主、和諧中進行真誠的“對話”和“互動”,形成了思想與情感的真正交流,做到了“以人為本”,這樣師生彼此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整個教學過程變成了一種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另外,《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自主探索”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是先讓學生明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什麼與底和高有關係,再讓學生明確到底有什麼關係,這樣,是在學生自己思維指向性基礎上的探索,也就是讓學生明確了“我要探索什麼,我為什麼探索”,避免了人為地提供探索的方向,真正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這樣,學生的自主探索既有利於教學的合理進展,又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獲得,同時還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做到了有效的探索。

四、説教法、學法

教法:1、發展遷移原則:運用遷移規律,注意從舊到新、引導學生在整理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體現“温故知新”的教學思想。

2、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我打算主要採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課件演示和實踐操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得出結論,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3、反饋教學法: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性,在教學中,採用反饋教學法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參與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形成和運用的機會,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學法: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僅是為了獲得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本節課我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培養學生初步感知和運用轉化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操作、概括等行為來解決新問題,通過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國小生學習的數學應該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尋”數學,在實踐操作中“做”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用”數學。

五、説教學程序

為了能更好地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如下課堂教學環節:整個教學過程大致是這樣一個教學流程:

1)通過“你發了哪些圖形?你會計算它們的面積嗎?”問題,鞏固和加深了對已學過的圖形的認識。再由解決“兩個花壇哪個大?”這個實際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2)初步感知用數一數的方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侷限性,從而激起學生進一步尋求簡單方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數據,説説你發現了什麼?由此你猜想到了什麼?讓學生大膽猜想。通過細心地觀察、交流明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然後再探索驗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學生經歷着比較、分析、動手操作、觀察、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數學活動,體驗着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使學生在學會數學知識的同時,理解和經歷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4)進行綜合性的練習,使學生體會“學以致用”。

5)最後讓學生談談在本節課對自己最滿意的地方,學生暢所欲言,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課。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讓學生猜一猜。

2、想辦法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

3、長方形的面積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算。揭示課題。

(二)動手實踐,探究歸納

1、嘗試把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

2、學生展示、交流

3、對比、總結、提煉

(三)分層訓練,理解內化:本着“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四個層次的練習題。

(四)總結評價,昇華提高

師生共談本節課的收穫,引導孩子用轉化的方法嘗試解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

國小四邊形課件 篇三

設計理念:

1、在實際情景中豐富學生對四邊形的認識。(來源於生活)

2、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來體現)

3、培養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4、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用於生活中)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34~3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圍一圍、塗一塗、剪一剪、説一説、找一找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將數學知識用於生活中。

教學重點:

能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不規則形狀紙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釘子板,水彩筆,學具袋(各種形狀的學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多媒體課件播放同學們放學時的情景(主題圖)。

師:這是我們熟悉的場景,你都發現了什麼?(小組討論)小組反饋,彙報結果。(學生説的同時,課件閃出各種圖形)

師:你能將這些圖形進行分類嗎?

各組拿出準備好的學具袋(各種形狀的學具),分一分,看哪組分得合理。(小組合作,分一分)

(注:教師參與小組合作,瞭解情況)

小組反饋,彙報結果。(課件同步顯示分類情況)

二、討論、抽象出四邊形的概念

1、課件隱去其他圖形(三角形,圓形),抽象出四邊形。

問:這些圖形是一類的,叫什麼名字呢?(四邊形)(板書課題)為什麼叫四邊形?它們有什麼特徵?(小組討論)

反饋:有四條直直的邊,有四個角的圖形就是四邊形。(課件在圖形下閃現相應文字)

2、引申。

師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兩個不規則四邊形。

師:它們都叫四邊形,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呢?

師: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們的角,量一量它們的邊,你們能發現什麼?

小組彙報: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它們是特殊的四邊形。

三、動手實踐,尋找四邊形(活動中配以音樂)

1、圍一圍。

活動內容:請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自己想象的四邊形,教師參與活動。

反饋展示。(有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以及不規則四邊形)

(注:不同的四邊形各展示一個,讓學生全面感知四邊形。)

2、塗一塗(教材35頁例1)。

活動內容:(課件)把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塗上你喜歡的顏色。

反饋展示,適當評價。

3、剪一剪。

活動內容:拿出準備好的紙、剪刀,每個學生剪出自己喜歡的四邊形。(1分鐘,看誰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饋展示,教師評價。(邊要求直直的)

4、説一説。

活動內容;現實生活中,在哪兒見過四邊形?

5、找一找。

活動內容:在我們的教室,你能找到四邊形嗎?(允許下位尋找)

四、生活中的四邊形

師小結:同學們活動得開心嗎?你們和四邊形成為好朋友了嗎?(配以主題圖放學場景),今天放學後,請你們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們的好朋友——四邊形,並請爸爸、媽媽一起認識它,好嗎?

【教材分析】

“四邊形”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前面“空間與圖形”的基礎上繼續認識的幾何圖形,通過圍一圍、塗一塗、剪一剪、説一説、找一找等系列活動,充分感知四邊形,抽象出四邊形的特徵。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

國小三年級數學《四邊形》課件 篇四

教學內容:本冊教材第34—36頁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四邊形,瞭解四邊形的特點,並能根據四邊形的特點對四邊形進行分類。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精神。

3、通過主題圖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找出四邊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

根據四邊形的特點對四邊形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嗎?你喜歡什麼運動?(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教育。)

2、這是什麼地方?你看到了什麼?(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同桌説或小組説。)

3、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許多圖形。

學生彙報、交流。

4、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四邊形”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認識四邊形)

(1)下面的圖形中,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就把它剪下來。(印發,每人一份)

學生剪完後彙報,並説説理由。

(2)小組討論。

你發現四邊形有什麼特點?

學生彙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四條直的邊

四邊形有四個角

(3)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你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的。

2、教學例2。(給四邊形分類)

(1)把你剪下的四邊形進行分類。(學生獨立操作)

(2)還有不同的分法嗎?(小組交流)

學生彙報,並説理由

三、鞏固應用。

教材第36頁的“做一做”中的第1、2題。

四、全課小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彙報)

2、今天我們學習了四邊形,掌握了四邊形的特點;還能根據四邊形的邊和角的特點給四邊形分出不同的類型。

國小四邊形課件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聯繫生活實際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識平行四邊形,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能正確判斷平行四邊形;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並會正確畫出它的高。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觀察、操作、分析、概括和判斷等活動中,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基本特徵的過程,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會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數學應用意識,增強認識平面圖形的興趣。

教學重點:

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會正確畫它的高。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髮現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教具準備:

幻燈片、小棒、方格紙、直尺、三角尺、平行四邊形、水彩筆、釘子板、平行四邊形框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故事

圖形王國裏住着一羣圖形寶寶,一天,圖形媽媽對圖形寶寶們説:“誰能向大家介紹自己,我就帶他去動物園玩。”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寶寶們都很高興的搶着介紹了自己,忽然,他們聽到了有一個寶寶在哭泣。圖形媽媽問:嗯,是誰在哭呢?哦,原來是它(出示哭臉的平行四邊形),他好傷心啊。

2、導入:同學們,你們願意幫他嗎?(願意)可是,你們瞭解平行四邊形嗎?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吧!(板書並貼圖)。

二、探究新知

1、尋找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1)回想一下,在我們的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見過平行四邊形呢?

(2)情境圖中找一找。(出示幻燈片,老師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同學們一起來觀察一下。)

2、做一做,探究特徵。

(1)引導學生用手裏的材料,想辦法制作平行四邊形。

(2)教師巡視,並進行一定的指導。

(3)學生展示作品,並説説怎麼做的。

3、生成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1)猜想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引導學生觀察小組做的平行四邊形,根據做平行四邊形的體會,猜想一下:平行四邊形有哪些特點?(教師相機板書)

(2)引導學生分組驗證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3)引導學生彙報驗證結果。

小結: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平行且相等。

4、強化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幻燈片出示),讓學生判斷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哪些不是。並説明理由。

5、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

(1)請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平行四邊形上下這組對邊的距離。應該怎麼量?把你量的線段畫出來。(教師跟據學生的回答示範畫高。)

教師指出:從平行四邊形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對邊的垂直線段是平行四邊形的高,這條對邊是平行四邊形的底。

(2)根據學生畫高的情況,引導學生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高有無數條。

(3)如果換成左右這組對邊,你會畫高嗎?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藉機引導學生認識底和高的對應關係。(出示幻燈片繼續示範畫高)

(4)下面平行四邊的高畫得對嗎?(改編試一試)

(5)鞏固畫高。

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提醒學生要把高畫成虛線,並畫上直角符號。

6、探索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教師以變魔術的方式拉動平行四邊形,讓學生髮現它的不穩定性,並説説平行四邊形的這個特性運用在生活中的那些地方?

三、鞏固練習

1、同桌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讓學生用兩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尺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學生操作後,展示不同的拼法。

(2)讓學生的四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尺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學生操作後,展示不同的拼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如果沒有七巧板,教師出示幻燈片,學生説説怎樣移就可以了。)

四、作業佈置

完成想想做做第4、6題。

五、暢談收穫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